高考状元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框架体系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必修3知识框架

高中历史必修3知识框架

高中历史必修3知识框架高中历史必修3必备知识框架历史学科的特点就是知识点之间有密切的联系,所以我们在掌握必修三的历史内容时需要形成完整的知识框架。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高中历史必修3必备知识框架,希望对大家有用!高中历史必修3必备知识框架一、汉代儒学了解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和太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①提出:汉武帝时,儒生董仲舒对儒家思想进行了改造,把诸子百家中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

董仲舒提出了“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

他提出不在儒家六经范围之内的各家学术都应罢黜。

目的是为适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以思想上的统一来巩固政治上的统一。

著有《春秋繁露》一书。

②实施: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并付诸实行。

③影响:儒学思想逐渐被统治者确立为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太学:汉武帝根据董仲舒的建议,在中央兴办太学。

太学的兴办,打破了以往由贵族官僚世代为官的陈规,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儒学的地位。

二、宋明理学了解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与基本主张①宋明理学的形成:北宋时,儒学家们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理学”。

②代表人物及基本主张:程颢、程颐(北宋):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主张先有理后有物。

这是理学的核心思想。

同时,二程把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

提出“格物致知”的认识论。

朱熹(南宋):理学集大成者。

著作《四书章句集注》。

A天理就是作为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它是人性的最高境界;B强调“存天理,灭人欲”。

C认为“格物致知”的目的在于明道德之善,而不是求科学之真。

陆九渊(南宋):心学的开创者,提出“心”就是“理”的主张;强调“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真理”。

认为穷理不必向外探求,只需反省内心就可得到天理。

王阳明(明朝):心学的集大成者。

宣扬“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的`命题。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框架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框架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框架高中历史必修三必备知识框架学习必修三的历史时,如果有个知识框架,将有助于我们从整体上把握历史知识。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高中历史必修三必备知识框架,希望对大家有用!高中历史必修三必备知识框架一、宗教改革1、背景:(政治)天主教的腐败堕落,剥削人民;德国长期分裂(思想)文艺复兴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人文主义思想活跃;(经济)新兴资产阶级反对封建势力;(直接原因)兜售赎罪券2、内容:马丁·路德《九十五条论纲》阐述了因信称义,使人们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带有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这是宗教改革开始。

3、性质:资产阶级反对封建教会的社会、思想改革运动。

(不是思想解放)4、同:①信仰得救②挑战教会权威,主张《圣经》是唯一信仰依据③体现人文主义精神异:加尔文更激进二、启蒙运动1、背景:(经济)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政治)欧洲处于封建统治下,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阶级)资产阶级不断壮大;(思想)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科学)现代自然科学得到发展;(社会因素)英国确立资本主义制度为理性传播创造前提。

2、时间:17世纪出现,18世纪达到高潮中心:法国含义:启迪和开导人们的反封建意识3、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三权分立成为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基本原则;伏尔泰(启蒙运动的领袖):自由、天赋人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开明君主制、民主政治。

卢梭(最激进的民主主义者)《社会契约论》:理性至上、天赋人权、“人民主权”、创立民主共和国。

康德《纯粹理性批判》:人不是工具,以人为本,最终确立了人类的主体地位。

弥德罗《大百科全书》:宣扬理性,发展科学。

4、评价:①是欧洲历史上又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②启蒙思想家阐释的自由、平等、人权、民主、法制和三权分立等思想,丰富和最终了人文精神的内涵,使反封建和反宗教神学的斗争推进到反对封建政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理性王国,根据资产阶级利益建构政治制度的高度。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重点框架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重点框架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重点框架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重点框架高中必修三的历史知识虽然繁多而复杂,但是我们可以找出它们的规律进行记忆,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有效提升学习成绩。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高中历史必备的知识,希望对大家有用!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重点框架1一、(18世纪)批判现实主义1、特点:①真实地反映和再现现实生活②热衷于塑造与赞扬英雄和正面人物③追求人道主义理想④重视环境对塑造人物的决定作用2、背景:①社会生产力大大提高,社会财富迅速增加②广大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赤贫化,资本主义带来的社会罪恶现象惊人增加③文学上人们不满足浪漫主义的幻想和激情,要求描写现实生活3、代表作:①法国巴尔扎克(法国社会的“书记员“):《人间喜剧》(资本主义社会的百科全书)②俄国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③法国司汤达:《红与黑》④英国狄更斯:《双城记》4、影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剖析社会问题的本质。

他们的作品提供了认识社会人生的镜子,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二、(19世纪中叶后)无产阶级革命文学1、背景:19世纪中叶以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风起云涌,建立没有阶级压迫和剥削的美好社会的要求转化为各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的直接行动。

2、俄罗斯高尔基:《母亲》(革命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之作)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重点框架2一、了解希腊自然地理环境和希腊城邦制度对希腊文明的影响,认识西方民主政治产生条件。

1、西方民主政治产生的历史条件①多山、多港、多岛的地理环境②希腊城邦小国寡民(古代历史条件下,民主政治的前提);③多山、多港、多岛的环境促成希腊商品经济发达和海外活动频繁,使希腊人较早接受平等、民主观念。

2、希腊城邦的主要特征是:小国寡民,各邦长期独立自治3、希腊城邦中流行的政体是:贵族制、民主制城邦政体的特点:公民政治(城邦自治权力或多或少的属于各邦公民。

)二、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认识民主政治对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意义。

高考状元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框架体系

高考状元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框架体系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体系结构框架图第十四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lilt “百家争鸣”焚书局面出现坑儒董忡劈提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收道有展吸、想发学教思新儒佛教了}教」蠶—的思贽步李进想顾炎武、王夫之、黄宗羲的民主色彩思想五代十国时期羅勰認鑼勰吋年百叱孔7年960年E12"年13酩年1644年1E40年1912 年第十五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II use tM1创a渤用丿J广rtr Fc尸8 于卄壬fr <rt i ■^民P gi UNJUD——弓迅砂fwi"车■>r曰肓^ g t±3 f tXiZiSf梭伦改革智者学派岀现文艺复兴运动兴起I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启蒙运动兴起1300年1400年14刃年1517年1,19年1640年16曲年1700年176于年17旳年第十六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C_5頁雷需萇書罡中 国吉仁 旳科于.SL 违-"J I R.丿 I ■ 4完化於jgu 占主淀甲骨文公元前公元前公元前公元前公元前公元前 2070 年 1600 年 1046 年770 年 476年 475 年 餌赢甌亠 債帝内经》 指南针却 斛完善 靱, 绘画艺术进-步发展豎术(齐民要术》 汉® / 亠《桃之书》 唐F 五代十国时期\ / \ -_'— …+…+TT …扌— 宫廷lifSK风■«起 _ 来词 文人01开始出现朗清小说//犁术/-- ------ -- --- 1220 年 280 年 581 年 618 年907 年960 年979 年 1276 年 1368 年1644 年 1840 |19M 三国两晋 南北朝时 期两宋砌元朝斛战争第十七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及理论成果 代表人物:林则徐、魏源-I 抵抗派Hl思想:师夬长技以制夹I 代表人物:奕诉、李鸿章卜地主 阶 级早期维 新派[思想:中学为体,四学为用卜山器物到制度到思想文化层次, 洋为中用、由浅人深代表人物=王韬、郑观应思想,改陡政治、实行君主立 一宪制度代表人物:康有为.集启超等维新派-I 洋务派丄思想:实行科主立宪制度代表人物:陈独秀 I 辛亥革命]—I 旧三民主文卜新三民壬文匚I 孙中Hl ]十一届三中全会T 发hH20世纪»0年代1创立I —屮共I ■三大邓小平 理论20世纪以來叩国重人思 想理论成果思想:氓主与科学1汀泽闰口厂[形展:工农武装割抑思想-I 成熟,《新民主主义论》南方谈话 中共十四大 中共I -五人洋务振"中获技以制夷”《辛丑条约》签订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新思想维新思想啓半封建冬霄製李大钊开始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传播成为主流1840 年1861 年鸦片战争洋务运1中国开始沦为半殖艮地半封建社会动开始1895年1898年190 阵1901年1911 年1912年1915年1917年1918年1919年1921年甲午中日战争洋务运动破产百a维新联华八军战ISS新文化运动俄国十月革命五四运动中共成立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在党的七大上, 毛露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主向社期艮会义时新社主渡社会主义时期命”时期时徘軾明确提出“邓小平"理论,并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进党章1924年1927 年193?年1945 年1946年1949年1956年1966年1976年1978年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正式实现,国民大革七开共召中大中共立民成人国华和命兴起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人民解放战争时期确立三个代表垂要思想1992年1997年2002年2007年............. . . .............. 中共十E …制度确立命E开始命"结束全会召开大召并大召并社会拟坟化大革找化大革十-届三中中共十五塌六魁七第十八单元近代以来的世界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I 达尔文I__I 隹物旳物 理 学屯7J尘物进化论,“物党 夭择,适者土存** 对启蒙运动宣扬的“理 性王国"感到失璽,发 掘人类的感情世界,塑 造出鲜明的人物形象浪漫主义-1—I 互联网I —L^T 三作利生 活方式的不美术 ---- 现实主义一文 学音乐古典主义一贝多芬 浪漫主义F 伯特 现代音乐一囁王”普莱斯利电影无声电影到冇声电影到宽银幕、 立休声电影,三维立体电影 现代主义-I电视已经成为现代社会成员日常生 活中难以割舍的重要组成部分牛娥表W犠出《撼酵訥落体定律的孵蒯》A—主古美i术现实主义文学义默»印絢诞生W few电總1604 16S7 1765经勵第我W IO命开船1830 m成酿辭机1789 1804 1815tit法兰西法醱法毗革命第一帝帝王朝脾命国融鯛现代主涙槪因B碱社会主义文学縣S « S JS1900 1914 1916 1927嵌电黜现1929资柱义tw«1939Of 界大膘发1850 1859 1860勲法等国完虹业革命1866 1870 1895M O产生工业革M1945 1950第戈世歸民用大蜒東鹅放运第三熾癒1969 1990 2000 2010砸术皴第十九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乙术—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袁隆平与杂交水稻—计算机和生物技术的发展—“双百”方针的提出――曲折的年代—文艺的春天—现代教育的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般-A—人民教育的奠基――动乱中的教育—教育的复兴处大革制十年醐___ A ______科教兴醐略文学於春天1956年年1965年1966年197(拜原禅人晞成坟斡輕开绘号发射成功1976年1978年嘉适天取201眸坟聲十-屈彳距大成就结束三中全会。

最新高考状元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框架体系优秀名师资料

最新高考状元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框架体系优秀名师资料

高考状元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框架体系高中历史必修三知历系历架历体构框
第十四历元中历历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历国.
1
第十五历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历展
2
3
第十六历元古代中的科技历文历历国学与学
4
第十七历元近历代中的先历思想及理历成果国. 5
6
7
第十八历元近代以的世界科技历文历历来学与学.
8
9
10
—从“历一星两”到历人航天
—建以的重国来
——袁隆平历交水稻与
历代大科技成就
第十九历元历代中的科技、育文历历国教与学—历算机和生物技历的历展中国
—“百双”方历的提出的科
——“百花历放~
——曲折的年代技教
百家历争”
—文历的春天育与
文学
—人民育的奠基教
—历代育教历历
——历中的育乱教
的历展
—教育的历历
11
12。

高二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框架

高二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框架

高二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框架一、世界主要军事冲突和政治变革A. 第一次世界大战1. 原因和爆发2. 参战国家和主要战场3. 战争结果和影响B. 第二次世界大战1. 追求和平的失败2. 火种与爆发战争3. 重要战役和战事4. 战争结果及对世界的深远影响C. 冷战与后冷战时期1. 原因和主要内容2. 科技与军备竞赛3. 主要冲突和对抗4. 冷战结束及其后的世界格局变化二、中国近代史A. 近代中国的开端1. 鸦片战争和不平等条约2. 太平天国运动与战争3. 戊戌变法及其失败B. 辛亥革命与建立民国1. 辛亥革命背景和原因2. 辛亥革命过程和影响3. 中华民国的建立与孙中山的贡献C. 近代中国的社会变革1. 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2. 工人运动和农民运动3. 国共合作与国民党的发展D.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和社会主义建设1. 解放战争与国共内战背景2. 新民主主义革命和土地改革3. 社会主义改造和初步建设4. 大跃进、文化大革命及其影响三、现代世界的经济全球化与区域合作A. 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与推动力1. 信息技术革命与跨国公司的兴起2. 贸易自由化与金融自由化3. 经济全球化的积极和消极影响B. 经济全球化的区域格局演变1. 欧洲一体化与欧盟的建立2. 亚太地区的区域合作与经济发展3. 非洲和拉美国家合作的实践与问题4. 世界各地区的经济合作组织和自贸区四、中国的对外开放与全球化A. 对外开放政策及其发展阶段1. 改革开放的决策和初期改革2. 对外开放的实践和发展3.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及其影响B. 对外开放与经济转型1. 外贸与外资在中国经济中的地位2. “一带一路”倡议与国际合作3. 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作用和贡献五、国际关系的发展与挑战A. 国际关系基本概念和理论1. 主权、平等与民族自决原则2. 冷战后的多极化与全球化3. 国际关系中的强权政治和国际法的作用B. 国际合作与国际组织1. 联合国及其机构和维和行动2. 其他国际组织和区域合作机制3. 国际援助与发展合作C. 国际社会的共同问题与挑战1. 战争与恐怖主义威胁2. 资源与环境问题3. 贫富差距与发展不平衡。

(完整word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体系结构框架图.docx

(完整word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体系结构框架图.docx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体系结构框架图第十四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十五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第十六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第十七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及理论成果.
第十八单元近代以来的世界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第十九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建国以来的重
——袁隆平与杂交水稻
现代大科技成就
中国—计算机和生物技术的发展
的科——“百花齐放,技教百家争鸣”育

文学
艺术—现代教育
的发展—“双百”方针的提出——曲折的年代
—文艺的春天
—人民教育的奠基——动乱中的教育—教育的复兴。

高中历史必修三各章框架图汇总

高中历史必修三各章框架图汇总

⾼中历史必修三各章框架图汇总历史必修三知识结构重点:“百家争鸣”局⾯出现的社会原因和历史意义;孔⼦、孟⼦、荀⼦、⽼⼦和韩⾮⼦思想的主要内容。

难点:儒家思想形成的原因。

重点:董仲舒新儒学思想主张,西汉教育制度的初步建⽴。

难点:对新儒学思想主张的理解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重点意⼤利的⽂艺复兴、德意志的宗教改⾰。

难点⽂艺复兴的实质、认识⽂艺复兴和宗教改⾰时期的⼈⽂主义。

重点启蒙思想家的主张及启蒙运动的影响。

难点启蒙运动与⽂艺复兴的区别与联系。

第六单元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1.罗斯福新政(1933—1939年)(1)背景:世界经济⼤危机下胡佛的⾃由放任政策使美国经济病⼊膏肓。

资本主义制度⾯临崩溃的边缘。

(2)特点:国家全⾯⼲预经济。

(新政的“新”之处)(3)过程:两个阶段及阶段成果第⼀阶段:1933年3⽉到1935年初,主要是采取应急措施,直接稳定⼈⼼,摆脱危机;第⼆阶段:1935年到1939年,主要是巩固和发展已取得的成就。

(4)主要措施:整顿银⾏、恢复⼯业⽣产(中⼼措施)——《全国⼯业复兴法》)、调节农业⽣产——《农业调整法》、举办救济和公共⼯程(作⽤:增加就业,刺激消费,恢复⽣,稳定社会秩序。

)、保护劳⼯权利、建⽴社会保障体系。

(5)实质:资本主义⽣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6)影响:①在⼀定程度上减轻了经济危机对美国经济的严重破坏,促进了社会⽣产⼒的发展。

②缓和了社会⽭盾,遏制了美国的法西斯势⼒,巩固了资本主义统治。

③从深远影响看,开创了国家⼲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战后的欧美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起了促进作⽤。

(7)局限性: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

6.了解⼆战后美国经济发展:(1)⼆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表现: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即20世纪50-70年代初,⾼速发展的黄⾦时代;20世纪70年代滞胀;20世纪80年代⾛出衰退;20世纪90年代新经济时代。

(2)90年代新经济:克林顿的政策“宏观调控、微观⾃主”,其宗旨是既反对完全的⾃由放任,⼜反对过度的⼲预,结果实现了“经济增长的同时伴随着较低的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被成为新经济时代。

高中历史必修三思维导图每单元知识结构框架图

高中历史必修三思维导图每单元知识结构框架图

⾼中历史必修三思维导图每单元知识结构框架图⾼中历史的学习需要有⼀个知识点框架图来对整体的思路进⾏梳理,⼀个好的思维导图对于历史的学习也是⾮常帮助的。

历史必修三思维导图整理⾼中必修三历史必考知识点专题⼀:中国古代的思想本单元主题:中国传统⽂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儒家思想的产⽣和发展历程)春秋儒家思想的出现战国孟⼦荀⼦发展儒家思想秦朝焚书坑儒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魏晋南北朝儒学危机唐宋后三教合⼀宋明理学明清对传统儒学的批判⼀、孔⼦与⽼⼦(⼀)孔⼦1、⽣平著述:春秋鲁国⼈,“三家⼀创”;《诗》《书》《礼》《易》《春秋》和《乐》2、学说:①政治学说:A、“仁”(仁者爱⼈) B、“礼”(“克⼰复礼”) C、“为政以德”②哲学观点(天命观,畏天命):“敬⿁神⽽远之”③教育思想: “有教⽆类” “因材施教”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温故⽽知新”;“学⽽不思则罔,思⽽不学则殆”;“当仁不让于师”3、历史地位:①所倡导的儒家思想被后⼈发扬光⼤,成为中国传统⽂化的主流。

②在世界⽂化史上具有重要的影响。

③后⼈整理孔⼦⾔⾏为《论语》,尊孔⼦为圣⼈,历世景仰。

(⼆)⽼⼦:1、⽣平著述:道家学派创始⼈;《道德经》2、学说:①哲学思想:A、“道”是万物的本源,“天法道,道法⾃然”。

B、辩证法思想:事物是⽭盾对⽴的,并可互相转化;②政治学说:“⽆为⽽治”3、历史地位:①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个探讨宇宙本源的哲学家②对中国⽂化产⽣了深远的影响。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百家争鸣的历史背景:1、⽣产⼒发展和社会⼤变⾰是百家争鸣出现的根本原因2、分裂的政局和社会变⾰时代,造成思想和⾔论的空前⾃由3、私学兴起,教育相对普及,培养了⼤批⼈才4、动荡的兼并局势,各国君主都想称霸争雄,所以竟相礼贤下⼠、招揽⼈才(⼆)儒家:孟⼦和荀⼦1、孟⼦A仁政学说 B性善说 C义利观:养浩然之⽓;先义后利、舍⽣取义;②历史地位:A《孟⼦》成为四书之⼀ B他被称为“亚圣”2、荀⼦①荀⼦的思想:A“天⾏有常”、“制天命⽽⽤之” B、性恶论 C 政治思想:“以礼为主,礼法并施”②荀⼦思想的历史地位A、被视作儒家异端B、唯物思想在中国哲学上具有深远影响(三)墨家1、墨⼦:墨家学派的创始⼈2、墨家思想:①兼爱②⾮攻③尚贤、尚同尚⼒、节⽤、节俭3、墨家思想历史地位①代表下层劳动群众特别是⼿⼯业者的利益②战国⼀度成为显学,之后不被重视(四)道家1、庄⼦与道家2、庄⼦的思想: “齐物” “逍遥” 天与⼈“不相胜”(天命观)(五)法家1、韩⾮与《韩⾮⼦》2、韩⾮的思想:①法、术、势相结合,建⽴⼀个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②今必胜古、主张变法⾰新3、法家思想的历史地位①在当时适应了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

(完整)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体系结构框架图

(完整)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体系结构框架图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体系结构框架图第十四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十五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第十六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第十七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及理论成果.
—人民教育的奠基——动乱中的教育—教育的复兴现代中国
的科技教育与
文学艺术—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
——袁隆平与杂交水稻—计算机和生物技术的发展——“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双百”方针的提出
——曲折的年代—文艺的春天—现代教育的发展。

高中历史必修三重点知识框架

高中历史必修三重点知识框架

高中历史必修三重点知识框架高中历史必修三重点知识框架在高中历史课本中,必修三的知识量是比较大的。

为了不遗漏重要的知识点,我们不妨自己准备一个知识框架,全面复习所学内容。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高中历史知识,希望对大家有用!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一、“开眼看世界”1、背景:(1)外部: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崛起,加紧对外侵略。

(2)内部:闭关自守,对外部世界一无所知2、开眼看世界的状况:(1)林则徐,编译出《四洲志》《各国律例》等资料。

《四洲志》介绍世界三十余国的地理、历史和政情,林则徐成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2)魏源完成林则徐嘱托,在《四洲志》基础上,编撰出《海国图志》。

魏源在该书序言中,阐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明确了向西方学习的具体内容、方法和目的,引导着人们关注世界形势,对当时的思想解放有重要启迪作用。

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1、背景:(1)外有西方列强的侵略(第二次鸦片战争)。

(2)内有太平天国运动的打击。

2、过程: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为代表的洋务派,认为“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乃不能及”。

于是,他们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思想。

3、目的:洋务派肯定封建制度,强调以封建纲常伦理作为国家安身它命的根本,同时主张采用西方先进科学技术,挽救江河日下的封建统治。

4、实践:掀起一场洋务运动,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开设了一批新式学堂,迈出了中国进代化历程的第一步。

三、维新变法思想1、背景:(1)洋务运动的展开和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

(2)早期维新思想的出现。

代表人物有王韬、郑观应等。

(3)思想主张:a.经济上主张发展民族工商业,与外国进行商战;b.文化上主张兴办学校,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知识;c.政治上主张革新,实行君主立宪制度。

(4)特点:早期维新派还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

2、维新变法思想的形成:(1)时间:19世纪90年代初。

(2)这时主要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等。

高中历史必修三重要知识框架

高中历史必修三重要知识框架

高中历史必修三重要知识框架高中历史必修三重要知识框架通过知识框架,我们能清楚地知道自己需要学习的知识,所以想好必修三历史的学生要充分利用好知识框架。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框架,希望对大家有用!历史必修三知识框架宋明理学一、三教合一1.儒学:在汉武帝的提倡下呈现繁盛之势,魏晋南北朝时期吸收佛教、道教的精神有了新发展。

2.佛教:魏晋南北朝时期盛行,吸收儒学精神,渐趋中国本土化。

3.道教:在民间广为流传,受儒学影响,主张“贵儒”又“尊道”。

4.隋朝: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又称“三教合一”。

5.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既尊道、立佛、崇儒。

二、程朱理学1.背景:隋唐时期儒学正统地位受到挑战,北宋儒学大师韩愈率先提出复兴儒学。

2.内容:(1)二程的思想①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先有理而后有物。

②把天理与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

③提出“格物致知”的认识论。

(2)朱嘉的思想①强调理之源在于天理,→就是作为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人性与天理一致。

②强调“存天理、灭人欲”。

③“格物致知”的目的在于明道德之善,而不是求科学之真。

3.特征:融合佛道思想解释儒家义理,以“理”为核心。

4.本质:为维护君主专制和封建统治秩序提供理论依据。

5.地位:①把儒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

②朱熹编著的《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

③朱熹学术影响到日本、朝鲜,形成“朱子学”学派;还传及欧洲。

历史必修三必备知识汉代儒学(秦汉时期)一、秦朝焚书坑儒1、背景:(1)秦朝建立了专制主义政治体制(2)儒生以古非今,抨击时政。

(如批评郡县制)(3)李斯的焚书建议得到秦始皇的采纳。

2、结果:民间大部分图书被焚毁;儒学受到沉重打击。

3、影响:(1)客观上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和维护国家统一(2)使文化氛围由生动活跃转向死气沉沉,儒学发展进入低潮。

4、实质:是思想文化文化专制措施,既是对先秦文化的粗暴否定,也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次浩劫。

最新必修三-Y-高考状元高中历史知识框架体系(单元主干知识图表)演示教学

最新必修三-Y-高考状元高中历史知识框架体系(单元主干知识图表)演示教学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体系结构框架图第十四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十五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第十六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第十七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及理论成果.第十八单元近代以来的世界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第十九单元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人民教育的奠基——动乱中的教育—教育的复兴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袁隆平与杂交水稻—计算机和生物技术的发展——“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双百”方针的提出——曲折的年代—文艺的春天—现代教育的发展文段阅读(一)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mèn mēn )雷滚动。

顿时人声鼎沸(feì fù),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 欢腾)起来。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zú zhú)渐拉长,变粗,(横卧横贯)江面。

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bìng bìn)进,浩浩荡荡地飞奔(bēn bèn)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tàn chàn)动起来。

1、我会在文段括号内用“ ”选出合适的词语。

2、我会划去在文段括号内不正确的读音。

3、我能写近义词。

顿时( ) 犹如( ) 颤动( ) 逐渐( ) 4、照样子写词语。

浩浩荡荡 5、我还能写出形容声音大的四字词语。

山崩地裂6、短文第一段话既写了潮来时的声音好像 ,又写了潮来时的形状像 。

7、从第一段话中的“ ”“ ”两个词可以看出观潮人群的热情之高。

8、用“~~~~~~”画出第二自然段中的比喻句,并说说这个句子具体形象地描绘了从近处观看钱塘江大潮。

高考历史必修三框架

高考历史必修三框架

背景 —大 变革
①经济:铁器牛耕推动生产力大发展,井田制崩溃②政治:分封制、 宗法制崩溃,周王室衰微,诸侯展开争霸兼并战争③阶级:新兴地主 阶级崛起,“士”阶层活跃④文化:学术下移,私学兴起
形成“争鸣”局面。
“争鸣”,是指战国时期诸子百家针对当时
了一些以传播文化、发展学术为宗 统
领域 作品 代表 艺术特点 实质: 14-16 世纪,欧洲资产阶级反封建、反神学的思想 文学 《神曲》 但丁 “文艺复兴的先驱”热情歌颂现世生活,揭露教皇为 解放运动,是资产阶级的新文化运动。 (意 代表的教会僧侣的腐败丑恶 大利:《歌集》 思想文化: 中世纪,基督教会垄断文化教育,人们生活在缺少理性 彼特 “人文主义之父”开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风华之先。 文学 拉克思维的蒙昧之中。意大利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人才结构。 提出以“人的学问”代替“神的学问” 三杰) 背景 经济: 14世纪,意大利工商业发展,最早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十日谈》 薄伽 贯穿人文主义思想,矛头直指天主教会,以辛辣、幽 政治: 新生的资产阶级力求冲破教会的思想障碍。 丘 默的笔调揭露了教会的腐化与贪婪,抨击教士的伪善 与丑行,歌颂现实生活,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提倡 直接: 黑死病的流行。 薄伽丘 生而平等,反对封建等级观念。主张发展人的个性 前三杰 但丁 艺术 《最后的 达芬 “文艺复兴时代最完美的代表” (文学三杰) 彼特拉克 (意 晚餐》 奇 强调艺术要表现和歌颂人的美及人的丰富的思想感情, 意大利 大利:《蒙娜丽 提出“谁不尊重生命,谁就不配拥有生命。” 达芬奇 后三杰 艺坛 代表 莎》 善于将解剖学、透视法、明暗转移法运用在绘画中。 (艺坛三杰) 米开朗琪罗 三杰) 突破圣像图的画法,用写实的绘画揭示人性的善恶。 拉斐尔 英国:莎士比亚 《大卫》 米开 雕塑家,“市民英雄的创造者”。专注表现人体之美, 提倡人性,反对神性;追求现世的幸福; 《摩西》 朗琪 认为人的美在于具有战胜困难的信念和勇气,在于人 旗帜:人文主义 罗 的觉醒,在于有期待有追求,自尊和不可屈辱。他的 倡导个性解放,反对盲从盲信的愚昧思想 雕像很好的体现了人物的思想、意志和精神气质 ;促进了新航路的开辟 《西斯廷 文艺复兴运动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 拉斐 “画圣”.擅长画圣母像。用现实生活中的母亲作为圣 促进了思想解放,推动了宗教改革运动的兴起; 圣母》 尔 母形象,优雅、和谐、完美,更具人性的灵动感,是 进步性 评 为近代自然科学和各种学术的发展清除了思想障碍 古典美术精神的典范 局限性 追求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权利、生活方式,影响范围有限, 戏剧 价 《哈姆雷 莎士 “人类文学奥林匹克山上的宙斯”。代表了欧洲文艺 没有扩展为群众运动 ; (英)特》 比亚 复兴时期文学的最高成就,对欧洲现实主义文学的发 反封建不彻底,未涉及封建专制制度的批判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知识框架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知识框架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知识框架
1.三秦政治。

-秦始皇完成大一统的意义。

-《焚书坑儒》政策的背景及影响。

-重视法家思想、实行法家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统一战争。

-秦朝对六国的战争使秦能够完成统一。

-重要战役:长平之战、巨鹿之战、赤壁之战等。

-司马迁《史记》对统一战争的记录和评价。

3.高度集中的君主专制制度。

-建立郡县制、推行等级森严的官僚制度、实行中央集权。

-建立道德政治,以儒家经典为准则,实施儒家教化政策。

-集体主义思想的影响以及公共建筑工程的规模。

4.秦代社会经济变革。

-实行均田制、铸钱统一制,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开通农田灌溉、建设纵横交错的水利工程,提高了农业生产能力。

-秦朝对铁器、陶瓷等手工业工艺的发展影响。

5.秦代对现代中国的影响。

- 方便统一的基础制度,Article 29对现代法制的影响。

-中央集权制度成为中国的统治模式。

高考状元高中汗青必修三知识框架体系

高考状元高中汗青必修三知识框架体系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体系结构框架图第十四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十五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第十六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第十七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及理论成果.
第十八单元 近代以来的世界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第十九单元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人民教育的奠基——动乱中的教育—教育的复兴
现代中国
的科技教育与文学
艺术
—建国以来的重
大科技成就
—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
——袁隆平与杂交水稻—计算机和生物技术的发展——“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双百”方针的提出——曲折的年代—文艺的春天—现代教育的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体系结构框架图第十四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十五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第十六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第十七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及理论成果.
第十八单元近代以来的世界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第十九单元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人民教育的奠基——动乱中的教育—教育的复兴现代中国
的科技教育与
文学艺术—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
——袁隆平与杂交水稻—计算机和生物技术的发展——“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双百”方针的提出
——曲折的年代—文艺的春天—现代教育的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