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法《北京条约》(《续增条约》)1

合集下载

关于香港的三个条约

关于香港的三个条约

关于香港的三个条约
1、1842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后签订《南京条约》,把香港岛割让给英国。

2、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签订《北京条约》,再割让九龙半岛。

3、1898年《展拓香港界址专条》,以租借方式租了新界99年。

《南京条约》(TreatyofNanking)又称“江宁条约”、“万年和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该约于1842年8月29日(道光二十二年七月二十四日),由清朝政府钦差大臣耆英、伊里布与英国代表璞鼎查在停泊于南京下关江面的英舰皋华丽号上签订,标志着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结束。

《南京条约》共十三款,其中要求中国:(1)割让香港岛;(2)向英国赔偿鸦片烟价、商欠、军费共二千一百万银元;(3)五口通商,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允许英人居住并设派领事;(4)协定关税,英商应纳进出口货税、饷费,中国海关无权自主;(5)废除公行制度,准许英商在华自由贸易等。

此外,也规定双方官吏平等往来、释放对方军民以及英国撤军等事宜。

《北京条约》,包括《中英北京条约》、《中法北京条约》、《中俄北京条约》,是1860年清朝政府于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在北京分别与英国、法国、俄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清政府委任钦差大臣奕䜣作
为谈判及签约代表。

签约地点在北京礼部衙门,今天安门广场东南角。

另外,1887年与葡萄牙签定的《中葡和好通商条约》亦称《中葡北京条约》。

北京条约的内容是什么

北京条约的内容是什么

北京条约的内容是什么《北京条约》是1860年英法联军攻进北京后,英、法、俄强迫清朝廷分别签订的结束第二次鸦片战争的不平等条约。

下面是店铺分享的北京条约内容各是什么,一起来看看吧。

北京条约的内容介绍《北京条约》是1860年英法联军攻进北京后,英、法、俄强迫清朝廷分别签订的结束第二次鸦片战争的不平等条约。

1872年,清政府各国事务衙门的官员。

《北京条约》订立后,清政府成立了专办洋务及外交事务的中央机构由于英法联军不愿顾及中方感受执意焚毁圆明园,负责交涉的恭亲王极端愤怒,差点拂袖而去,离开北京,终止交涉。

对于恭亲王的想法,俄国公使伊格纳切夫耐心劝阻。

他告诉中方:英法就是逼着中国接受《天津条约》,就是公使进驻北京。

假如恭亲王不谈了,交涉终止,战争不会结束,中国必须承担更大损失。

丢掉和谈机会,对中国绝对不是一件好事。

俄国公使的说辞深刻影响了清政府。

1860年10月15日,咸丰帝下达几道命令:任命胜保为钦差大臣,总统各省来京援军,做更坏打算;令恭亲王尽快派恒祺前往英法营地,弄清情况,假如两国仍遵前约,即可画押换约。

如英法节外生枝,再事要求,那就让胜保厚集兵力,放开手脚大打一场。

根据咸丰帝指示,恭亲王适度变通,在与英法公使额尔金、葛罗直接交涉同时,商请俄国公使伊格纳切夫居间调停。

伊格纳切夫接受了中方邀请,迅即从通州赶往安定门外,与英国公使额尔金、法国公使葛罗举行会晤。

伊格纳切夫劝说两国应设法与中国讲和,并表示愿意提供帮助。

为此,伊格纳切夫参与了两国公使致清政府最后通牒的起草。

英法两国公使准备画押换约的消息通过各种渠道传到了朝廷,咸丰帝10月17日明白指示恭亲王及留守北京的王大臣积极行动,准备画押换约。

咸丰帝对于联军占领北京毫无心理准备,他觉得英法此举羞辱了中国,是奇耻大辱,因而他的指导思想,就是想尽一切办法让联军尽早撤兵。

所以,咸丰帝利用一切机会、理由要求恭亲王抓住机会,从速进城,画押换约,让那些令人讨厌的英法人离开北京,以定人心。

清政府签订的所有不平等条约有哪些

清政府签订的所有不平等条约有哪些

清政府签订的所有不平等条约有哪些在中国近代,清政府签订的所有不平等条约多达数十个。

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清政府签订的所有不平等条约,欢迎大家阅读。

清政府签订的所有不平等条约篇一中英《南京条约》又称《江宁条约》。

1842 年 8 月 29 日签订。

条约规定:1、中国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港口;2、割让中国领土香港;3、中国赔偿二千一百万。

1843 年 7 月 22 日和 10 月 8 日,又签订了两个补充条约:《五口通商章程》《虎门条约》。

进一步规定了英国帝国主义在华的特权:1、压低中国关税,规定进口税率 5%;2、允许外国兵船停泊在中国通商港口;3、准许英国在“五口” 租界。

中美《望厦条约》 1844 年 7 月3 日签订。

又称《五口通商章程》。

条约使美国取得了英国《南京条约》同样的特权,并又规定:扩大领事裁判权,允许美国兵船自由出入中国通商港口。

中法《黄浦条约》 1844 年 10 月 24 日签订。

即《五口贸易章程》,使法国除取得了英、美在中国的同样特权外,还增加:允许和保护在通商港口建造天主教堂和坟地; 取消清政府对天主教的禁令,发还教堂。

清政府签订的所有不平等条约篇二第二次鸦片战争签订的有:中英《天津条约》 1858 年 6 月 26 日签订。

主要内容是:1、英国公使得驻北京,并在通商港口设领事馆。

2、增开南京、台南、汉口、九江等九个通商口岸。

3、英国人可以往内地游历、通商。

4、英国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往来。

5、中国给英国赔偿白银四百万两等。

中法《天津条约》 1858 年 6 月 27 日签订。

使法国除取得英国上述特权外,又规定: 1、允许天主教入内地自由传教。

2、法国兵船可以在通商口岸停泊。

3、中国给法国赔款白银二百万两。

中俄《瑷珲条约》 1858 年 5 月签订。

主要是:1、中国将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的大片领土割让给俄国。

2、乌苏里江以东至海的中国土地改由中俄共管。

近代中国五大不平等条约

近代中国五大不平等条约

(一)中英《南京条约》共13款,主要内容是:1、宣布结束战争。

两国关系由战争状态进入和平状态。

2、五口通商。

清朝政府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等五处为通商口岸,准许英国派驻领事,准许英商及其家属自由居住。

3、赔款。

清政府向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其中600万银元赔偿被焚鸦片,1200万银元赔偿英国军费,300万银元偿还商人债务。

其款分4年交纳清楚,倘未能按期交足,则酌定每年百元应加利息5银元。

4、割地。

割香港岛给英国。

5、中国海关关税应与英国商定。

6、废除公行制度,准许英商与华商自由贸易。

7、领事裁判权,严重破坏中国的司法主权。

南京条约的影响1、社会性质的变化。

条约签订前,中国是一个经济上自主的国家,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占着统治地位;条约签订后,中国领土、领海、司法等主权遭破坏。

外国侵略者利用侵略特权,疯狂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逐渐把中国市场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逐步解体。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社会的主要矛盾,由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开始转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各种社会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3、社会革命任务(革命对象)的变化。

条约签订后,中国人民肩负起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反对本国封建统治的双重革命任务。

中国从此进入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二)《中俄天津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沙俄以调停为名诱迫清政府定立的不平等条约。

1858年(咸丰八年)6月13日清钦差大臣桂良、花沙纳与俄国驻华公使普提雅廷在天津签订。

共十二款。

主要内容:(1)俄国得在上海、宁波、福州、厦门、广州、台湾(台南)、琼州等七处口岸通商,若他国再有在沿海增开口岸,准俄国一律照办;(2)俄国得在中国各通商口岸设立领事官,并派兵船在这些口岸停泊;(3)俄国东正教教士得入内地自由传教;(4)中俄两国派员查勘“从前未经定明边界”(实际上是要借此侵占中国领土);(5)日后中国若给予其他国家以通商等特权,俄国得一律享受。

丧权辱国条约

丧权辱国条约

清政府签订的那些丧权辱国的条约你知道多少一提到清朝,人们都会想到清政府的腐败,以及签订的那些丧权辱国的条约。

不仅割地赔款,还让们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对中国近代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签订的那些条约,你还记得吗?一、中英《南京条约》于1842 年8 月29 签订,条约规定:中国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港口;割让中国领土香港;中国赔偿二千一百万。

1843 年7 月22 日和10 月8 日,又签订了两个补充条约:《五口通商章程》《虎门条约》。

进一步规定了英国帝国主义在华的特权。

二、中英《天津条约》于1858年6月26日签订。

条约规定:英国公使得驻北京,并在通商港口设领事馆;增开南京、台南、汉口、九江等九个通商口岸;英国人可以往内地游历、通商;英国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往来;中国给英国赔偿白银四百万两等。

三、中法《天津条约》于1858年6月27日签订。

使法国除取得英国上述特权外,又规定:1、允许天主教入内地自由传教。

2、法国兵船可以在通商口岸停泊。

3、中国给法国赔款白银二百万两。

四、中俄《瑷珲条约》于1858年5月签订。

条约规定:中国将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的大片领土割让给俄国;乌苏里江以东至海的中国土地改由中俄共管。

五、中俄《天津条约》于1858后6月13日签订。

规定:允许俄国在上海、宁波、福州、厦门、广州、台南、琼州七口通商;准许在中国设领事,并派兵船在通商口岸停泊;准许俄国教士入内地自由传教;日后中国若给其它国家以通商等特权,俄国得一律享受。

六、中美《天津条约》1858年6月18日签订。

主要是:1、美国公使驻北京。

2、增开潮州(汕头)、台南通商。

3、扩大最惠国待遇等。

七、中俄《北京条约》于1860年11月2日签订。

增加:1、中俄共管的乌苏里江东至海的大片中国领土划给俄国;2、规定蒙、新西北边界,割占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大片中国领土;3、开放喀什噶尔为商埠等。

中美《续增条约》1868 年7 月28 日签订。

中国历史不平等条约签约时间及内

中国历史不平等条约签约时间及内
第二次鸦片战争签订
中英《天津条约》
1858年6月26日签订。
主要内容是:
1.英国公使得驻北京,并在通商港口设领事馆;
2.增开南京、台南、汉口、九江等九个通商口岸;
3.英国人可以往内地游历、通商;
4.英国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往来;
5.中国给英国赔偿白银四百万两等。
中法《天津条约》
1858年6月27日签订。
中国历史不平等条约签约时间及内容
从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1842)到八国联军战争(1900—1901)的六十多年中,中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多达数十个。是统治者“丧权辱国”的记录。
第一次鸦片战争签订
中英南京条约
又称《江宁条约》。1842年8月29日签订。条约规定:
1.中国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港口;
3.对侨民不得“欺侮凌虐”。
中葡《天津条约》
1887年12月1日签订。
主要是:
1.允许葡萄牙永驻澳门;
2.同样享受英、美等在中国的特权。
中俄《伊犁条约》
1881年2月24日签订。主要是争夺伊犁河流域的中国领土,并将兵费增为九百万卢布。
中英《烟台条约》
或称《滇案条约》,1876年9月13日签订。
主要是:
4.增加赔款为八百万两。
中俄《北京条约》
1860年11月2日签订。
增加:
1.中俄共管的乌苏里江东至海的大片中国领土划给俄国;
2.规定蒙、新西北边界,割占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大片中国领土;
3.开放喀什噶尔为商埠等。
中美《续增条约》
1868年7月28日签订。
主要是:
1.扩大掠夺华工;
2.美国可在中国设学校;
3.调回在越南的中国军队。

中国近代史上丧权辱国的条约一览表

中国近代史上丧权辱国的条约一览表
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丧失更多主权,英国、法国、美国等西方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一带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沙俄占领中国北方大片领土。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天津条约》
1858年6月
中、俄、美、英、法
1.外国公使可以进驻北京;2.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同上口岸;3.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
《黄埔条约》
1844年10月
中法
即《五口贸易章程》,使法国除取得了英、美在中国的同样特权外,还增加: 1.允许和保护在通商港口建造天主教堂和坟地; 2.取消清政府对天主教的禁令,发还教堂。
《瑷珲条约》
1858年5月
第二次
鸦片战争
中俄
1.中国将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的大片领土割上给俄国;2.乌苏里江以东至海的中国土地改由中俄共管。(割地最多)美
清政府被迫承认了鸦片贸易的合法化
《北京条约》
1860年
中、英、法、俄
清政府除承认《天津条约》继续有效外,又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寺地方一区给英国,赔款额大幅增加。
《马关条约》
1895年4月
甲午
中日战争
中日
1.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2.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3.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4.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
《虎门条约》
1843年10月
中英
英国获得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和在同上口岸租地建房的权利
进一步规定了英国帝国主义在华特权
《望厦条约》
1844年7月
中美
又称《五口通商章程》。条约使美国取得了英国《南京条约》同样的特权,并又规定:扩大领事裁判权,允许美国兵船自由出入中国通商港口。

1860年北京条约内容

1860年北京条约内容

1860年北京条约内容《北京条约》是1860年英法联军攻进北京后,英、法、俄强迫清政府分别签订的结束第二次鸦片战争的不平等条约。

那么其主要内容是什么?下面由店铺给大家整理了1860年北京条约内容相关知识,希望可以帮到大家!1860年北京条约内容《中英北京条约》《中英北京条约》原称《中英续增条约》。

英国强迫清政府订立的关于结束第二次鸦片战争的不平等条约。

1860年(咸丰十年)10月24日清钦差大臣奕?与英国全权代表额尔金在北京签订。

共九款。

这个条约除确认《中英天津条约》仍属有效外,又增加了扩大侵略的条款:(1)开天津为商埠;(2)准许英国招募华工出国;(3)割让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4)《中英天津条约》中规定的赔款增加为八百万两。

签约后,英国即表示扶助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革命,并支持洋务派奕昕(此字为言字旁)当政。

具体内容如下:第一款前于戊午年五月在天津所定原约,本为两国敦睦之设,后于己未年五月大英钦差大臣进京换约,行抵大沽炮台,该处守弁阻塞前路,以致有隙,大清大皇帝视此失好甚为惋惜。

第二款再前于戊午年九月大清钦差大臣桂良、花沙纳,大英钦差大臣额尔金,将大英钦差驻华大臣嗣在何处居住一节,在沪会商所定之议,兹特申明作为罢论。

将来大英钦差大员应否在京长住,抑或随时往来,仍照原约第三款明文,总候本国谕旨遵行。

第三款戊午年原约后附专条,作为废纸,所载赔偿各项,大清大皇帝允以八百万两相易。

其应如何分缴,即于十月十九日在于津郡先将银伍拾万两缴楚;以本年十月二十日,即英国十二月初二日以前,应在于粤省分缴三十三万三千三百十三两内,将查明该日以前粤省大吏经支填筑沙面地方英商行基之费若干,扣除入算;其余银两应于通商各关所纳总数内分结,扣缴二成,以英月三个月为一结、即行算清。

自本年英十月初一日,即庚申年八月十七日至英十二月三十一日,即庚申年十一月二十日为第一结,如此陆续扣缴八百万总数完结,均当随结清交大英钦差大臣专派委员监收外,两国彼此各应先期添派数员稽查数目清单等件,以昭慎重。

近代不平等条约

近代不平等条约

近代中国不平等条约第一次鸦片战争《南京条约》又称《江宁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与外国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清朝在与英国的第一次鸦片战争中战败。

清政府代表在泊于南京下关江面的英军旗舰康华丽号(亦译作皋华丽号)上与英国签署《中英南京条约》。

1.宣布结束战争。

两国关系由战争状态进入和平状态。

2.清朝政府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等五处为通商口岸(史称“五口通商”),准许英国派驻领事,准许英商及其家属自由居住。

3.赔款。

清政府向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其中600万银元赔偿被焚鸦片,1200万银元赔偿英国军费,300万银元偿还商人债务。

其款分4年交纳清楚,倘未能按期交足,则酌定每年百元应加利息5银元。

中国向英国共赔偿二千一百万西班牙银元。

4.割地。

割香港岛给英国,英军撤出南京、定海等处江面和岛屿。

5.废除清政府原有的公行自主贸易制度,准许英商与华商自由贸易。

6.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需与英国商定;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开始丧失。

7.以口头协议决定中英民间“诉讼之事”,“英商归英国自理”;中国的司法主权开始受到侵害。

8. 中英两国各自释放对方军民。

《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公布(1843年) ——1843年,清朝代表耆英与英国璞鼎查在虎门订立《中英五口通商章程》作为《虎门条约》的一部分。

该章程共15款,主要内容有:(1)承认英国享有领事裁判权,规定:“英人华民交涉词讼,其英人为何种罪,由英国议定章程、法律,发给管事官照办”,破坏了中国独立自主的司法主权。

(2)通商口岸准许停泊一般英国“官船”。

(3)议定海关税率相当于值百抽五,中国关税自主权丧失。

中英《虎门条约》其附件《五口通商章程:海关税则》中国丧失了下列重要权利:1.关税自主权。

双方将海关税则以两国协定的方式规定下来,清朝政府也就从此承担了相应的条约义务,从而在实际上丧失了单独改变税率的权力。

2.对英人的司法审判权。

条约规定,遇有交涉词讼,由英领事与中国官员会同查明其事;其英人如何处置,由英国议定章程、法律,发给领事官照办。

初中历史部编版:八上历史《巧记不平等条约》

初中历史部编版:八上历史《巧记不平等条约》

部编版:八上历史《巧记不平等条约》清政府被迫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是近代中国半殖民地性质的突出表现,它们对中国近代史有着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也是高考常考的重点。

但这些条约的内容易混难记,更易遗忘。

为此,笔者在实践中采用缩记法、字头法、谐音法、排比法等方法多管齐下,生动形象,好记难忘,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主要内容:①割香港岛给英国;②赔款2100万银元;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④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方法1:挑选核心词依次缩记为“割地、赔款、开口岸、协税”。

方法2:用字头法结和谐音法记为“哥哥赔五(双)鞋”。

解释:“哥哥”──谐“割”音,指割地;“赔”──赔款;“五”──五口通商;“(双)”──辅助记忆,无实义,下同;“鞋”──谐“协”音,指协定关税。

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通商口岸名称的记忆。

方法1:用字头法记为“广、厦、福、宁、上”。

方法2:用谐音法记为“光(广)下(厦)不(福)能(宁)上”。

二、1858年中俄、中美、中英、中法《天津条约》主要内容:①外国公使常驻北京。

②增开牛庄(后改营口)、淡水、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

③外国军舰和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

④外国人可以到中国内地游历、通商、传教。

⑤清政府赔偿英法两国军费各200万两,赔偿英商损失200万两白银。

方法1:挑选核心词依次缩记为“公使驻京、开十口、外国船、外国人、赔款”。

方法2:用数字排比法记为“一开二赔三外”。

解释:“一开”──增开牛庄(后改营口)、淡水、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二赔”──军费、商损两种赔款,即赔偿英法两国军费各200万两,赔偿英商损失200万两白银;“三外”──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外国船(军舰和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外国人(可以到内地游历、经商、传教)。

三、1860年中英、中法《北京条约》主要内容:①清政府承认《天津条约》有效;②增开天津为商埠;③割让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④准许英、法招募华工出国;⑤对英、法两国赔款各增至 800 万两白银。

北京条约签订时间

北京条约签订时间

北京条约签订时间
《北京条约》是清政府在英、法、俄、三国的武力胁迫下签订的,所以《北京条约》又包括中英北京条约、中法北京条约、中俄北京条约;《北京条约》签约的时间是在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三款北京条约签订的具体时间如下:
1860年10月24日,清政府钦差大臣恭亲王奕欣和英国代表额尔金在北京礼部大堂,先是交换了中英《天津条约》,随后就签订了中英《北京条约》。

1860年10月25日,恭亲王奕欣代表清政府同法国全权代表葛罗在礼部大堂交换中法《天津条约》,之后签订中法《北京条约》。

1860年11月14日,同样是恭亲王奕欣与俄国驻华公使伊格那提也夫在北京签订了中俄《北京条约》。

综上,总的来说,北京条约签订时间是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签订条约的清政府代表是恭亲王奕欣。

中英《北京条约》是10月24日签订的,中法《北京条约》是10月25日签订的,中俄《北京条约》是11月14日签订的。

中国近代不平等条约

中国近代不平等条约

中国近代不平等条约清政府被迫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是近代中国半殖民地性质的突出表现,它们对中国近代史有着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也是高考常考的重点。

但这些条约的内容易混难记,更易遗忘。

为此,笔者在实践中采用缩记法、字头法、谐音法、排比法等方法多管齐下,生动形象,好记难忘,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主要内容:①割香港岛给英国;②赔款2100万银元;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④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方法1,挑选核心词依次缩记为“割地、赔款、开口岸、协税”。

方法2,用字头法结和谐音法记为“哥哥赔五(双)鞋”,解释:“哥哥”──谐“割”音,指割地;“赔”──赔款;“五”──五口通商;“(双)”──辅助记忆,无实义,下同;“鞋”──谐“协”音,指协定关税。

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通商口岸名称的记忆。

方法1,用字头法记为“广、厦、福、宁、上”。

方法2,用谐音法记为“光(广)下(厦)不(福)能(宁)上”。

二、1858年中俄、中美、中英、中法《天津条约》主要内容:①外国公使常驻北京。

②增开牛庄(后改营口)、淡水、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

③外国军舰和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

④外国人可以到中国内地游历、通商、传教。

⑤清政府赔偿英法两国军费各200万两,赔偿英商损失200万两白银。

方法1,挑选核心词依次缩记为“公使驻京、开十口、外国船、外国人、赔款”。

方法2,用数字排比法记为“一开二赔三外”,解释:“一开”──增开牛庄(后改营口)、淡水、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二赔”──军费、商损两种赔款,即赔偿英法两国军费各200万两,赔偿英商损失200万两白银;“三外”──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外国船(军舰和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外国人(可以到内地游历、经商、传教)。

三、1860年中英、中法《北京条约》主要内容:①清政府承认《天津条约》有效;②增开天津为商埠;③割让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④准许英、法招募华工出国;⑤对英、法两国赔款各增至 800 万两白银。

中国近代不平等条约内容(完整表格版)

中国近代不平等条约内容(完整表格版)
1.日本如侵占俄国的远东领土及中国领土时,中俄两国海陆军应互相援助,并互相接济军火粮食。
2.在对日本采取军事行动期间,俄国军舰在必要时可以进出中国的一切港湾,当地中国官吏应以物品供应
3.中国允许俄国于黑龙江、吉林两省地方修造铁路以达海参崴,修路事项,由华俄道银行经办
《通商行船条约》
1896年
日本
承认日本在华离有领事裁判权和片面最惠国待遇
3.各国对于进入自己势力范围或租借地内的他国船舶,不得征收高于本国船舶之港口税;或由铁路运输他国货物时,也不得多收高于本国商品的铁路运输费
《辛丑条约》
1901年9月
英、俄、美、法日、德、意、奥、西、比、荷
1.赔款白银4.5亿两,以关税、盐税和常关税作担保,分39年还清、年息4厘,本息共9.8亿两,另有各省地方赔款2000多万两
《黄埔条约》(又称《中法五口贸易章程》)
1844年10月
法国
条约规定除取得英美两国在条约中规定的侵略权益外,还规定允许法国天主教在通商口岸自由传教,修建坟地,清朝地方政府负责保护教堂和坟地。
1846年2月
清政府被迫宣布解除1724年(雍正二年)公布的禁止天主教在华传教的禁令。
《瑷珲条约》
1858年5月
1896年10月
日本取得在天津、汉口、厦门、福州、杭州、苏州、重庆设立租界的特权。
《胶澳租界条约》
1898年3月
德国
中国被迫“租借”于1897年11月20日(光绪二十三年十月二十六日)被德国以武力占领的胶州湾
《旅大租地条约》
1898年3月
俄国
“租借”旅顺和大连湾(两处已于1897年12月15日,即光绪二十三年十一月二十二日被俄国舰队占領)及其附近岛屿和海面,“租期”暂定为25年。租借地的范围包括金州所属,租地以北至盖平为“中立区”。南满铁路由东省铁路公司建造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