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基金电化学

合集下载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代码(B.化学科学部)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代码(B.化学科学部)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代码B.化学科学部B01无机化学B0101无机合成和制备化学B010101 合成与制备技术B010102 合成化学B0102元素化学B010201 稀土化学B010202 主族元素化学B010203 过渡金属化学B010204 丰产元素与多酸化学B0103配位化学B010301 固体配位化学B010302 溶液配位化学B010303 功能配合物化学B0104生物无机化学B010401 金属蛋白(酶)化学B010402 生物微量元素化学B010403 细胞生物无机化学B010404 生物矿化及生物界面化学B0105固体无机化学B010501 缺陷化学B010502 固相反应化学B010503 固体表面与界面化学B010504 固体结构化学B0106物理无机化学B010601 无机化合物结构与性质B010602 理论无机化学B010603 无机光化学B010604 分子磁体B010605 无机反应热力学与动力学B0107无机材料化学B010701 无机固体功能材料化学B010702 仿生材料化学B0108分离化学B010801 萃取化学B010802 分离技术与方法B010803 无机膜化学与分离B0109核放射化学B010901 核化学与核燃料化学B010902 放射性药物和标记化合物B010903 放射分析化学B010904 放射性废物处理和综合利用B0110同位素化学B0111无机纳米化学B0112无机药物化学B0113无机超分子化学B0114有机金属化学B0115原子簇化学B0116应用无机化学B02有机化学B0201有机合成B020101 有机合成反应B020102 复杂化合物的设计与合成B020103 选择性有机反应B020104 催化与不对称反应B020105 组合合成B0202金属有机化学B020201 金属络合物的合成与反应B020202 生物金属有机化学B020203 金属有机材料化学B0203元素有机化学B020301 有机磷化学B020302 有机硅化学B020303 有机硼化学B020304 有机氟化学B0204天然有机化学B020401 甾体及萜类化学B020402 中草药与植物化学B020403 海洋天然产物化学B020404 天然产物合成化学B020405 微生物与真菌化学B0205物理有机化学B020501 活泼中间体化学B020502 有机光化学B020503 立体化学基础B020504 有机分子结构与反应活性B020505 理论与计算有机化学B020506 有机超分子与聚集体化学B020507 生物物理有机化学B0206药物化学B020601 药物分子设计与合成B020602 药物构效关系B0207化学生物学与生物有机化学B020701 多肽化学B020702 核酸化学B020703 蛋白质化学B020704 糖化学B020705 仿生模拟酶与酶化学B020706 生物催化与生物合成B0208有机分析B020801 有机分析方法B020802 手性分离化学B020803 生物有机分析B0209应用有机化学B020901 农用化学品化学B020902 食品化学B020903 香料与染料化学B0210绿色有机化学B0211有机分子功能材料化学B021101 功能有机分子的设计与合成B021102 功能有机分子的组装与性质B021103 生物有机功能材料B03物理化学B0301结构化学B030101 体相结构B030102 表面结构B030103 溶液结构B030104 动态结构B030105 光谱与波谱学B030106 纳米及介观结构B030107 方法与理论B0302理论和计算化学B030201 量子化学B030202 化学统计力学B030203 化学动力学理论B030204 计算模拟方法与应用B0303 催化化学B030301 多相催化B030302 均相催化B030303 仿生催化B030304 光催化B030305 催化表征方法与技术B0304化学动力学B030401 宏观动力学B030402 分子动态学B030403 超快动力学B030404 激发态化学B0305胶体与界面化学B030501 表面活性剂B030502 分散体系与流变性能B030503 表面/界面吸附现象B030504 超细粉和颗粒B030505 分子组装与聚集体B030506 表面/界面表征技术B0306电化学B030601 电极过程动力学B030602 腐蚀电化学B030603 材料电化学B030604 光电化学B030605 界面电化学B030606 电催化B030607 纳米电化学B030608 化学电源B0307光化学和辐射化学B030701 超快光谱学B030702 材料光化学B030703 等离子体化学与应用B030704 辐射化学B030705 感光化学B030706 光化学与光物理过程B0308热力学B030801 化学平衡与热力学参数B030802 溶液化学B030803 量热学B030804 复杂流体B030805 非平衡态热力学与耗散结构B030806 统计热力学B0309生物物理化学B030901 结构生物物理化学B030902 生物光电化学与热力学B030903 生命过程动力学B030904 生物物理化学方法与技术B0310化学信息学B031001 分子信息学B031002 化学反应和化学过程的信息学B031003 化学数据库B031004 分子信息处理中的算法B04高分子科学B0401 高分子合成化学B040101 高分子设计与合成B040102 配位聚合与离子型聚合B040103 高分子光化学与辐射化学B040104 生物参与的聚合与降解反应B040105 缩聚反应B040106 自由基聚合B0402 高分子化学反应B040201 高分子降解与交联B040202 高分子接枝与嵌段B040203 高分子改性反应与方法B0403 功能与智能高分子B040301 吸附与分离功能高分子B040302 高分子催化剂和高分子试剂B040303 医用与药用高分子B040304 生物活性高分子B040305 液晶态高分子B040306 光电磁功能高分子B040307 储能与换能高分子B040308 高分子功能膜B040309 仿生高分子B0404 天然高分子与生物高分子B040401 基于可再生资源高分子B0405 高分子组装与超分子结构B040501 超分子聚合物B040502 超支化与树形高分子B0406 高分子物理与高分子物理化学B040601 高分子溶液B040602 高分子聚集态结构B040603 高分子转变与相变B040604 高分子形变与取向B040605 高分子纳米微结构及尺寸效应B040606 高分子表面与界面B040607 高分子结构与性能关系B040608 高分子测试及表征方法B040609 高分子流变学B040610 聚电解质与高分子凝胶B040611 高分子塑性与黏弹性B040612 高分子统计理论B040613 高分子理论计算与模拟B0407 应用高分子化学与物理B040701 高分子加工原理与新方法B040702 高性能聚合物B040703 高分子多相与多组分复合体系B040704 聚合反应动力学及聚合反应过程控制B040705 杂化高分子B040706 高分子循环利用B05分析化学B0501 色谱分析B050101 气相色谱B050102 液相色谱B050103 离子色谱与薄层色谱B050104 毛细管电泳及电色谱B050105 微流控系统与芯片分析B050106 色谱柱固定相与填料B0502 电化学分析B050201 伏安法B050202 生物电分析化学B050203 化学修饰电极B050204 微电极与超微电极B050205 光谱电化学分析B050206 电化学传感器B050207 电致化学发光B0503 光谱分析B050301 原子发射与吸收光谱B050302 原子荧光与X射线荧光光谱B050303 分子荧光与磷光光谱B050304 化学发光与生物发光B050305 紫外与可见光谱B050306 红外与拉曼光谱B050307 光声光谱B050308 共振光谱B0504 波谱分析与成像分析B0505 质谱分析B0506 分析仪器与试剂B050601 联用技术B050602 分析仪器关键部件、配件研制B050603 分析仪器微型化B050604 极端条件下分析技术B0507 热分析与能谱分析B0508 放射分析B0509 生化分析及生物传感B050901 单分子、单细胞分析B050902 纳米生物化学分析方法B050903 药物与临床分析B050904 细胞与病毒分析B050905 免疫分析化学B050906 生物分析芯片B0510 活体与复杂样品分析B0511 样品前处理方法与技术B0512 化学计量学与化学信息学B0513 表面、形态与形貌分析B051301 表面、界面分析B051302 微区分析B051303 形态分析B051304 扫描探针形貌分析B06化学工程及工业化学B0601化工热力学和基础数据B060101 状态方程与溶液理论B060102 相平衡B060103 化学平衡B060104 热力学理论及计算机模拟B060105 化工基础数据B0602传递过程B060201 化工流体力学和传递性质B060202 传热过程及设备B060203 传质过程B060204 颗粒学B060205 非常规条件下的传递过程B0603分离过程B060301 蒸馏蒸发与结晶B060302 干燥与吸收B060303 萃取B060304 吸附与离子交换B060305 机械分离过程B060306 膜分离B060307 非常规分离技术B0604化学反应工程B060401 化学反应动力学B060402 反应器原理及传递特性B060403 反应器的模型化和优化B060404 流态化技术和多相流反应工程B060405 固定床反应工程B060406 聚合反应工程B060407 电化学反应工程B060408 生化反应工程B060409 催化剂工程B0605化工系统工程B060501 化学过程的控制与模拟B060502 化工系统的优化B0606无机化工B060601 基础无机化工B060602 工业电化学B060603 精细无机化工B060604 核化工与放射化工B0607有机化工B060701 基础有机化工B060702 精细有机化工B0608生物化工与食品化工B060801 生化反应动力学及反应器B060802 生化分离工程B060803 生化过程的优化与控制B060804 生物催化过程B060805 天然产物及农产品的化学改性B060806 生物医药工程B060807 绿色食品工程与技术B0609能源化工B060901 煤化工B060902 石油化工B060903 燃料电池B060904 天然气及碳化工B060905 生物质能源化工B0610化工冶金B0611环境化工B061101 环境治理中的物理化学原理B061102 三废治理技术中的化工过程B061103 环境友好的化工过程B061104 可持续发展环境化工的新概念B0612资源化工B061201 资源有效利用与循环利用B061202 材料制备的化工基础B07环境化学B0701 环境分析化学B070101 无机污染物分离分析B070102 有机污染物分离分析B070103 污染物代谢产物分析B070104 污染物形态分离分析B0702 环境污染化学B070201 大气污染化学B070202 水污染化学B070203 土壤污染化学B070204 固体废弃物污染化学B070205 放射污染化学B070206 纳米材料污染化学B070207 复合污染化学B0703 污染控制化学B070301 大气污染控制化学B070302 水污染控制化学B070303 土壤污染控制化学B070304 固体废弃物污染控制化学B0704 污染生态化学B070401 污染物赋存形态和生物有效性B070402 污染物与生物大分子的相互作用B070403 污染物的生态毒性和毒理B0705 理论环境化学B070501 污染化学动力学B070502 污染物构效关系B070503 化学计量学在环境化学中的应用B070504 环境污染模式与预测B0706 区域环境化学B070601 化学污染物的源汇识别B070602 污染物的区域环境化学过程B070603 污染物输送中的化学机制B0707化学环境污染与健康B070701 环境污染的生物标志物B070702 环境污染与食品安全B070703 人居环境与健康B070704 环境暴露与毒理学。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_电化学性能_基金支持热词逐年推荐_【万方软件创新助手】_2014073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_电化学性能_基金支持热词逐年推荐_【万方软件创新助手】_20140730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2 2 22 2 2 2 2 2 2 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推荐指数 43 43 27 16 13 12 12 12 11 9 8 8 7 7 7 7 7 6 6 6 5 5 5 5 5 5 5 5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3 3 3 3 3 3 3 3 3
2009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科研热词 锂离子电池 电化学性能 正极材料 超级电容器 负极材料 电化学 活性炭 极化曲线 掺杂 碳纳米管 lifepo4 水热合成 比电容 离子液体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 电沉积 电催化 生物传感器 聚吡咯 耐蚀性 纳米金 稀土 电极材料 电导率 电化学电容器 燃料电池 比表面积 微观结构 循环伏安法 孔结构 制备 交流阻抗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辣根过氧化物酶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 薄膜 腐蚀 聚苯胺 纳米复合材料 电化学阻抗谱 电化学性质 溶胶-凝胶 氧还原 性能 复合材料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二氧化锰 中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limn2o4 li3v2(po4)3 阳极极化 锂离子

国内外电化学大牛

国内外电化学大牛

电化学大牛汪尔康院士化学家。

江苏镇江人。

1952年结业于沪江大学化学系。

1959年获捷克斯洛伐克科学院副博士学位。

1993年被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外国科学院长春利用化学研究所研究员。

50年代末发觉了阳离女促使汞电极氧化发生极谱氧化波的遍及纪律,提出界面形成汞配合及汞盐膜理论。

系统地研究了钌的极谱动力催化波和吸附催化波并提出其电极过程机理,&127;发觉锑(ⅲ)取各类氨羧配合剂形成配合物,锰(ⅱ)取酒石酸双核配合物等的极谱波,系统研究配合物的极谱电极过程。

研究了各类染料、外性载体、配体等正在液/液界面的离女转移及对金属离女的鞭策过程并切磋其机理及离女转移纪律。

系统研究各类微电极、化学润色电极、电化学检测器取液相色谱和毛细管电泳联用。

进行电化学扫描地道显微学和生物电化学研究。

颁发论著500多篇册。

1991年被选为外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俞汝勤院士分析化学家。

湖南长沙人。

1953年入苏联列宁格勒矿业学院进修,1959年列宁格勒大学化学系结业。

回国后正在外国科学院长春利用化学研究所工做。

1962年调湖南大学,历任化学化工系副传授、传授、博士生导师、校长。

1991年被选为外国科学院化学部委员,1994年改称外科院院士。

是外国化学学会、外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协会理事,英国皇家化学会《分析家》纯志、国际《分析化学学报》参谋编纂,《化学传感器》从编,《高档学校化学学报》、《电化学》副从编,湖南省化学化工学会副理事长。

持久处放分析化学根本取利用的教学和研究,长于无机分析试剂和化学计量学研究。

正在无机试剂用于电化学、催化动力学及光度分析的研究方面合成了一系列新的无机分析试剂,研制了可测试10缺类离女和药物的电化学传感器,发觉了多类新的催化动力学反当并研制了多类删敏分析试剂。

80年代起头化学计量学研究,正在多元校反、滤波体例等方面取得功效。

掌管完成的“氟离女电极研究”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无机试剂用于电化学、催化动力学及光度分析”获1987年国家天然科学三等奖;“多组份分析系统分类理论及化学计量学算法研究”获1995年国家教委科技前进一等奖。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_电化学阳极氧化_基金支持热词逐年推荐_【万方软件创新助手】_2014080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_电化学阳极氧化_基金支持热词逐年推荐_【万方软件创新助手】_20140801

科研热词 推荐指数 阳极氧化 6 电化学聚合 5 导电高分子 5 多孔硅 4 三氟化硼乙醚 4 电化学 3 多孔氧化铝膜 3 纳米线 2 纳米管阵列 2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 2 电沉积 2 电化学阻抗谱 2 电化学行为 2 尿素 2 对氯苯酚 2 复合材料 2 光电化学 2 光催化降解 2 传感器 2 tio2纳米管 2 naclo4 2 预处理玻碳电极(pgce) 1 降解 1 阻抗谱 1 阶梯降压 1 阳极氧化铝模板 1 阳极氧化膜 1 阳极失活 1 阳极催化剂 1 闪锌矿 1 镍网 1 镍纳米线 1 铝合金 1 铜阳极 1 铌醇盐 1 金 1 酸性红g 1 酚类污染物 1 裂纹 1 薄膜电极 1 荧光特性 1 荧光光谱 1 草酸浓度 1 膨胀因子 1 腐蚀机理 1 聚苯胺纳米线 1 聚芴 1 聚咔唑 1 聚吲哚及其衍生物 1 聚合物 1 聚(聚(n-乙烯基咔唑))膜 1 聚(二甲基甲撑二氧苯)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氧化钛 氧化电压 氧化亚铁硫杆菌 欧姆接触 染料废水 极化曲线 有机自由基 掺杂 循环伏安法(cv) 废水处理 导电基底 奥硝唑(onz) 天然气 大孔径 多孔阳极氧化铝模板 多孔薄膜电极 多孔结构 多孔 tio2薄膜 复合阳极 图案化多孔硅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四氢呋喃 发电浸出 卤代芴 制备 分解 分形维数 内应力 光致发光 光电催化 光导性能 光催化降解性能 催化剂pt-m/c 传质 交流阻抗 亚甲基兰 五氧化二铌 乙醇电氧化 两步反应法 tio2 ptru/ptnd合金薄膜 nihcf薄膜 az91d镁合金

测定Li_扩散系数的几种电化学方法

测定Li_扩散系数的几种电化学方法
1.2 电位阶跃技术( P S CA)
电位阶跃技术是电化学研究中的一种常用方法, 亦可用 于 测 定 锂 离 子 在 电 极 材 料 嵌 入 过 程 中 的 扩 散 系 数[6-8]。 该 方 法 简单易行, 只需从恒电位仪上给出电位阶跃信号, 记录电池在 电 位 阶 跃 过 程 中 暂 态 电 流 j(t) 随 时 间 t 的 变 化 , 根 据 j(t)-t- 1/2 曲 线 的 斜 率 即 可 计 算 锂 离 子 扩 散 系 数 DLi。锂 离 子 在 正 极 材 料
式 中 : Vm— —— 摩 尔 体 积 ; dE/dx— —— 电 压 - 组 成 曲 线 上 某 点 的 斜 率 ; n— —— 电 荷 转 移 数 ; F— —— 法 拉 第 常 数 ; S— —— 电 解 液 与 电 极 之 间 的 接 触 面 积 ; DLi— —— 锂 离 子 扩 散 系 数 ; L— —— 电 极 厚度。
所以:
式 中 : a— ——粒 子 半 径 ; r— ——粒 子 中 某 点 到 中 心 的 距 离 ; A— ——粒 子 表 面 积 ; j (t)— ——扩 散 电 流 密 度 ; $— ——电 位 阶 跃 时 间。
式 中 : R— —— 气 体 常 数 ; T— —— 绝 对 温 度 ; C— —— 电 极 中 锂 的 浓 度 ; 处 理 后 的 Warburg 系 数 公 式 避 免 使 用 dE/dx 值 , 能 够 迅 速 、方 便 地 计 算 锂 离 子 在 电 极 材代 初 日 本 索 尼 公 司 率 先 推 出 商 品 化 的 锂 离 子 电 池 以 来, 由 于 其 具 有 工 作 电 压 高 、比 能 量 高 、无 污 染 、自 放 电 小 、循 环 寿 命 长 等 优 点 , 被 大 量 应 用 于 移 动 电 话 、笔 记 本 电 脑 、摄 像 机 等 便 携 式 电 子 设 备 。锂 离 子 电 池 的 正 负 极 材 料 绝 大部分选用能够脱嵌锂离子的层状化合物, 充放电过程中的 主要步骤是锂离子在正负极材料中的脱出 / 嵌入, 因此测定 锂离子在正负极材料中的扩散系数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测 定 Li+ 扩 散 系 数 的 电 化 学 方 法 主 要 有 交 流 阻 抗 技 术( AC) , 电 位 阶 跃 技 术( PSCA) , 恒 电 流 间 隙 滴 定 技 术( GITT) 和 电 流 脉 冲 驰 豫 技 术( CPR) 等 。本 文 将 对 各 种 方 法 的 特 点 进 行 比 较 和讨论。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2007年度山东省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2007年度山东省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2007年度山东省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8.04.19•【字号】鲁政发[2008]54号•【施行日期】2008.04.1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科技奖励正文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2007年度山东省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鲁政发〔2008〕54号)各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为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科教兴鲁”和“人才强省”战略,鼓励科学技术创新,奖励在发展我省科学技术事业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根据《山东省科学技术奖励办法》,经山东省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严格评审和省科技厅审核,省政府决定,授予山东省眼科研究所谢立信院士和山东省生物药物研究院凌沛学研究员2人2007年度山东省科学技术最高奖;授予山东师范大学满宝元等完成的“光电功能材料的制备、表征及其激光与之相互作用研究”等2项成果2007年度山东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青岛科技大学张书圣等完成的“糖苷功能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其与DNA作用机理的电化学研究”等6项成果2007年度山东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青岛理工大学贺可强等完成的“滑塌型地质灾害非线性动力学参数与预测理论研究”等12项成果2007年度山东省自然科学奖三等奖;授予山东省医药生物技术研究中心韩金祥等完成的“脑脊液病原体抗体诊断芯片的研制”1项成果2007年度山东省技术发明奖一等奖,中国海洋大学战文斌等完成的“对虾白斑症病毒(WSSV)病的单克隆抗体检测诊断技术及其应用”等6项成果2007年度山东省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山东农业大学柴同杰等完成的“魏氏梭菌类毒素疫苗与抗毒素血清制备研究”等4项成果2007年度山东省技术发明奖三等奖;授予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等单位完成的“优质高产广适强筋小麦新品种济麦20号的选育与应用”等30项成果2007年度山东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含2项其他项目),山东棉花研究中心等单位完成的“抗虫棉新品种鲁棉研16号、17号、22号、23号选育与配套生产技术”等117项成果2007年度山东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含2项其他项目),潍坊市农业科学院完成的“高产优质抗病花生新品种潍花6号的选育与推广”等320项成果2007年度山东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含3项其他项目);授予日本东京工业大学水流徹教授和日本农林水产交流协会福岛分会末永武雄会长2人2007年度山东省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学科分类目录及代码表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学科分类目录及代码表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学科分类目录及代码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学科分类目录及代码表A 数理科学数学 A01基础数学 A0101应用数学 A0102计算数学与科学工程计算 A0103力学 A02一般力学 A0201固体力学 A0202流体力学 A0203交叉与边缘领域的力学 A0204物理学Ⅰ A04凝聚态物性I:结构、力学和热学性质 A0401凝聚态物性Ⅱ:电子结构、电学、磁学和光学性质 A0402原子和分子物理 A0403光学 A0404声学 A0405物理学Ⅱ A05基础物理学 A0501粒子物理学和场论 A0502核物理 A0503核技术及其应用 A0504粒子物理与核物理实验设备 A0505等离子体物理 A0506B化学科学无机化学 B01无机合成和制备化学 B0101丰产元素化学 B0102配位化学 B0103生物无机化学 B0104固体无机化学 B0105分离化学 B0106物理无机化学 B0107同位素化学 B0108放射化学 B0109核化学 B0110有机化学 B02有机合成 B0201金属有机及元素有机化学 B0202 天然有机化学 B0203物理有机化学 B0204生物有机化学 B0206有机分析 B0207应用有机化学 B0208物理化学 B03结构化学 B0301量子化学 B0302催化 B0303化学动力学 B0304胶体与界面化学 B0305电化学 B0306光化学 B0307热化学 B0308高能化学 B0309计算化学 B0310高分子化学 B04高分子合成 B0401高分子反应 B0402功能高分子 B0403天然高分子 B0404高分子物理及高分子物理化学 B0405 高分子理论化学 B0406 聚合物工程及材料 B0407分析化学 B05色谱分析 B0501电化学分析 B0502光谱分析 B0503波谱分析 B0504质谱分析 B0505化学分析 B0506热分析 B0507放射分析 B0508生化分析及生物传感 B0509联用技术 B0510采样、分离和富集方法 B0511化学计量学 B0512表面、微区、形态分析 B0513化学工程及工业化学 B06化工热力学和基础数据 B0601传递过程 B0602分离过程及设备 B0603化学反应工程 B0604化工系统工程 B0605有机化工 B0607生物化工与食品化工 B0608能源化工 B0609化工冶金 B0610环境化工 B0611环境化学 B07环境分析化学 B0701环境污染化学 B0702污染控制化学 B0703污染生态化学 B0704理论环境化学 B0705全球性环境化学问题 B0706C 生命科学基础生物学 C01微生物学 C0101植物学 C0102动物学 C0103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 C0104生物物理学与生物医学工程学 C0105 神经生物学 C0106 生理学 C0107心理学 C0108细胞生物学及发育生物学 C0109遗传学 C0110生态学 C0111农业科学 C02农业基础科学 C0201农学 C0202畜牧、兽医学 C0203蚕桑、养蜂学 C0204水产学 C0205林学 C0206医学与药学 C03预防医学与卫生学 C0301基础医学 C0302临床医学基础研究 C0303药物学 C0304中医药学 C0305D地球科学地理学、土壤学和遥感 D01综合自然地理学 D0101地貌学 D0102应用气侯学 D0103水资源与水文学 D0104冰雪、冻土学 D0105经济地理学(含历史地理学) D0106 城市地理学 D0107生物地理学 D0108区域地理 D0109区域可持续发展 D0110土壤地理学 D0111土壤物理学 D0112土壤化学 D0113土壤生物学 D0114土壤肥力 D0115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 D0116遥感成像机理 D0117遥感信息处理 D0118遥感信息模型与方法 D0119资源环境信息系统 D0120测绘学 D0121污染物表生行为及环境效应 D0122 区域环境质量演变 D0123人类活动与环境效应 D0124环境演变与对策 D0125地质学 D02古生物学(含古人类学) D0201地层学(含磁性地层学) D0202矿物学 D0203岩石学 D0204矿床学 D0205沉积学(含现代沉积、沉积地球化学、有机地球化学) D0206 石油、天然气地质学 D0207煤田地质学 D0208第四纪地质学 D0209前寒武纪地质学与变质地质学 D0210构造地质学 D0211大地构造学 D0212水文地质学 D0213工程地质学 D0214数学地质学 D0215地热地质学 D0216遥感地质 D0217环境地质 D0218地球化学 D03同位素地球化学 D0301微量元素地球化学 D0302岩石地球化学 D0303矿床地球化学(含有机地球化学) D0304同位素年代学 D0305实验地球化学 D0306天体化学与比较行星学 D0307地质化学新技术、新方法 D0308环境地球化学与生物地球化学 D0309E材料与工程科学金属材料学科 E01金属结构材料(不包括原料和构件等) E0101金属基复合材料 E0102金属非晶态、准晶和纳米晶材料 E0103极端(超高温、超高压、强辐射等等)条件下使用的金属材料E0104 金属功能材料 E0105金属材料的合金相、相变及合金设计 E0106金属材料的结构与缺陷 E0107金属材料的力学行为 E0108金属材料的凝固与结晶学 E0109金属材料表面的材料科学问题 E0110金属腐蚀与防护的材料科学问题 E0111金属磨损与磨蚀的材料科学问题 E0112其它学科 E0113无机非金属材料学科 E02人工晶体 E0201玻璃材料 E0202结构陶瓷 E0203功能陶瓷 E0204水泥与耐火材料 E0205碳素材料与超硬材料 E0206无机非金属类光电信息与功能材料 E0207无机非金属基复合材料 E0208半导体材料 E0209无机非金属类电介质与电解质材料(含各类电池材料) E0210无机非金属类高温超导与磁性材料 E0211古陶瓷与传统陶瓷 E0212其它 E0213有机高分子材料学科 E03塑料 E0301橡胶(弹性体) E0302纤维 E0303涂料 E0304粘合剂 E0305高分子助剂 E0306聚合物共混与复合材料 E0307特殊与极端环境下的高分子材料E0308 有机高分子功能材料E0309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 E0310智能材料 E0311仿生材料 E0312高分子材料与环境 E0313高分子材料结构与性能 E0314高分子材料的加工与成型 E0315其它高分子材料 E0316冶金与矿业学科 E04资源开采科学与工程 E0401钻井科学与工程 E0402地下空间工程 E0403矿山岩体力学与岩层控制 E0404矿物工程与物质分离科学 E0405冶金原理与冶金物理化学 E0406冶金反应工程学 E0407钢铁冶金科学与工程 E0408有色金属冶金科学与工程 E0409材料制备加工科学与工程 E0410粉体工程与粉末冶金 E0411海洋、空间冶金及其它资源利用 E0412 冶金化工与设备 E0413 特殊冶金与冶金新技术、新方法 E0414 安全科学与工程 E0415 资源循环科学 E0416矿冶生态与环境工程 E0417资源利用科学与其它 E0418机械工程 E05机构学与机器人 E0511传动机械学 E0512机械动力学 E0513机械结构强度学 E0514机械摩擦学与表面技术 E0515机械设计学 E0516机械仿生学 E0517微/纳机械学 E0518零件成形制造 E0521零件加工制造 E0522制造系统与自动化 E0523机械测试理论与技术 E0524微机电系统制造 E0525制造科学其他交叉领域 E0526工程热物理 E06工程热力学 E0601内流流体力学 E0602传热传质学 E0603燃烧学 E0604多相流热物理学 E0605热物性与热物理测试技术 E0606可再生与替代能源利用 E0607工程热物理与其它领域交叉 E0608 电工学科 E07 电磁场与电路 E0701电工材料学 E0702电机与电器 E0703电力系统 E0704高电压与绝缘 E0705电力电子学 E0706脉冲功率技术 E0707放电理论与放电等离子体 E0708电磁兼容 E0709超导电工学 E0710生物电工学 E0711新的发电技术与节电技术 E0712建筑环境结构工程学科 E08建筑学 E0801城乡规划 E0802建筑物理 E0803环境工程 E0804结构工程 E0805岩土与基础工程 E0806交通工程 E0807防灾工程 E0808水利学科 E09水工结构 E0901水力学 E0902水文、水资源 E0903河流、海岸动力学及泥沙研究 E0904 岩土力学及地基基础 E0905 环境水利 E0906农田水利 E0907水工新材料 E0908水力机械 E0909F信息科学电子学与信息系统 F01信息理论与信息系统 F0101信号理论与信号处理 F0102电路与系统 F0103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F0104电子离子物理、材料与器件 F0105 生物电子学 F0106 可靠性技术理论与应用 F0107计算机科学 F02理论计算机科学 F0201计算机软件 F0202计算机系统结构 F0203计算机外围设备技术 F0204计算机应用基础研究 F0205中国语言文字信息处理 F0206自动化科学 F03控制理论 F0301工程系统与控制 F0302系统科学与系统工程 F0303模式信息处理 F0304智能系统与知识工程 F0305机器人学及机器人技术 F0306半导体科学 F04半导体材料 F0401微电子学 F0402半导体光电子学 F0403半导体其他器件 F0404半导体物理 F0405半导体化学 F0406半导体理化分析 F0407光学和光电子学 F05光学信息处理 F0501光电子器件 F0502光信息传输 F0503激光 F0504非线性光学 F0505红外技术 F0506光谱技术 F0507技术光学 F0508光学和光电子学材料 F0509交叉学科中的光学问题 F0510G 管理科学管理科学与工程 G01运筹与管理 G0103决策理论与技术 G0104对策理论与技术 G0105行为心理与管理 G0106组织行为与组织理论 G0107管理系统工程 G0108工业工程 G0109管理信息系统与决策支持系统G0110 互联网管理理论与技术G0111评价理论与技术 G0112预测理论与技术 G0113数量经济分析理论与方法 G0114复杂性研究 G0116其它 G0118工商管理 G02企业战略管理 G0201企业理论 G0203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G0204企业财物管理 G0205企业运作管理 G0207企业技术管理 G0208项目管理 G0209其它 G0212宏观管理与政策 G03宏观经济管理与战略 G0301 金融管理与政策 G0302财税管理与政策 G0303产业经济管理 G0304农林经济管理 G0305公共管理与政策 G0306科技管理与科技政策 G0307 可持续发展与管理 G0308 城镇与区域发展管理 G0310 政府管理 G0311其它 G0312。

用电化学预处理玻碳电极直接测定痕量间羟胺

用电化学预处理玻碳电极直接测定痕量间羟胺

V0 . No. 16 3 Au g.2 07 0
用 电化学预处理玻碳 电极直接测定痕量 问羟胺
王元红 顾海鹰 ,
(. 1南通大学 公共卫生学院 ,江苏 南通 26 0 ; . 20 7 2 南通大学 生命分析化学研究所 ,江苏 南 通 260 ) 207
摘 要 : 用 一种新 型 的 电化 学预处 理玻碳 电极 的方 法 , 采 经高 电位 阳极 氧化 (H60P S 处 理 p . B )
收 稿 日期 :20-52 070.0
基金项 目:国家 自然科 学基金 资助项 目(0 702 2654 )
作者简介: 王元红(98) 女, 17., 江苏南通人 , 硕士研究生 , 研究方向为纳米与生物 电化学
维普资讯
20 3
淮 阴师范学 院学报 ( 自然科学 版)
酸等不 干扰 间羟胺 的测定 . 法 可用于 注射 药剂 中间羟 胺 的直接 测定 . 该
关键 词 :电化 学;电化 学预处 理玻碳 电极 (( ) P E ;痕量 ;间羟胺 ( R) M
中图分类 号 : 6 7 1 05 . 文献 标识 码 : A 文章编 号 :6 1 86 20 )30 2 —4 17 — 7 (0 7 0 —2 90 6
电化 学测定 的研 究未见 报道 .
电化学 分析 中 , 碳 电极 ( C ) 一 种 常用 的 固体 电极 , 处理 玻 碳 电 极 (G E 可 改 善 电极 表 面 玻 G E是 预 PC ) 的性 质和促 进 电极 间的 电子 转移 , 中最广 泛使 用 的是 电化学法 , 电极 表面 的性质 随 电化学 预处 其 且
第6 卷
极. 所有 测试 溶液 为均 5m L的电解质溶 液 , 温度在 2 ±0 2 5 .℃ 13 电化 学预 处理玻 碳 电极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_电化学治疗_基金支持热词逐年推荐_【万方软件创新助手】_2014073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_电化学治疗_基金支持热词逐年推荐_【万方软件创新助手】_20140730

2012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科研热词 推荐指数 食管癌 1 血液滤过 1 苯环己哌啶 1 精神分裂症 1 神经再生 1 癌症 1 电化学检测 1 放射治疗 1 心功能 1 多巴胺 1 免疫功能 1 n端脑钠尿肽原 1 mirna 1 atp敏感性钾通道 1 atp-sensitive potassium channels, 1 phencyclidine,
2013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2010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科研热词 磺胺 碳纳米管 癌症治疗 电脉冲 玻碳电极 化学修饰电极 不可逆性电击穿
推荐指数 1 1 1 1 1 1 1
2011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011年 科研热词 非霍奇金淋巴瘤 镍钛合金 镀膜 适配体 评述 血清 苯环己哌啶 腐蚀 脱氧核糖核酸 胞浆 肿瘤诊断 肿瘤治疗 纳米涂层 精神分裂症 神经再生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甲基化 应用前景 多巴胺 免疫组化 传感器 tin/ti atp敏感性钾通道 推荐指数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科研热词 高效液相色谱 脑出血 肾虚证 细胞移植 磷酸丙酮酸水合酶 百合知母汤(bhzmt) 电化学检测 氧化应激 模型 帕金森病 多巴胺 外科手术,微创性 围绝经期综合征 动物 内皮缩血管肽类 低温 人羊膜上皮细胞 中枢神经递质 3-氯酪氨酸

DPPZ_铜_L_氨基酸配合物的电化学性质及SOD活性

DPPZ_铜_L_氨基酸配合物的电化学性质及SOD活性

1 实验部分
1 . 1 仪器与试剂 TES 1332A 型照度计 , 26W 节能冷光灯 , 501 型超级恒温器 , SVC 500 VA 高精密全自动交流稳压器. [ 9] [ 10] DPPZ 参照文献方法制备 , 配合物参照文献制备 , 天然 SOD 酶( 比活 6 000 μ / m g , 分子量 32 000, 纯度 98 %), L 氨 基酸 、NBT( 硝 基四氮唑蓝 )、 四甲基乙二胺和 VB2 ( 核黄素 ) 为生化试剂 , 其它试剂均 为分析纯 , 用前未做进一步处理 ; 整个实验过程均使用二次蒸馏水 . 1 . 2 配合物的电化学性质测定 在氮气保护下 , 用 0 . 1m o l /L高氯酸四丁基胺 (TBAP) 作为支持电 解质 , 利用辰华 660 C 电化学工作站测定 1 × 10 1 . 3 配合物的 SOD 活性测定 用 p H = 7 . 8 的磷酸缓冲液配制 含 6. 80 ×10
O 2
使 NBT( 氯化硝基四氮唑蓝 ) 还原为蓝紫色的化合物甲 NBT + O2
-
,
kN

( fo r m azane)
第 1期
林庆斌等 : D PPZ铜 (Ⅱ )L氨基酸配合物的电化学性质及 SOD 活性
7

在 560 nm 处有最大光吸收 , 且吸光度与其浓度成正比 , 因此不同时间吸光度 A560对时间 t作图可得
2H 2 O(1), [ Cu(DPPZ)(LIle)] C l O4
1 . 5H 2 O(3) (DPPZ = 二吡啶并 [ 3, 2a:2’ , 3’ c] 吩嗪 , LV al = L缬氨
酸 , LIle =L异亮氨酸 , LTy r = L酪氨酸 )在水溶液中的 SOD 活性 , 并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配合物的电化学性 质 . 结果表明 , 三种配 合物均 具有良 好的 SOD 活性 , 表 观催化 速率常数 分别为 2 . 27 ×107 , 1 . 46 ×107和 1 . 23 ×107 m o l- 1 L s- 1 .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008 - 1011(2007)01 - 0005 - 04 关键词 : 铜; 配合物 ; 二吡啶并 [ 3, 2a:2’ , 3’ c] 吩嗪 ;L氨基酸 ; 循环伏安 ;SOD 活性 中图分类号 : O 641. 4

2007年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2007年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2007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深度评估与解析1. 引言2007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是我国科技领域的一次重要盛事,而本文将着重关注其二等奖的获奖项目,通过全面评估和深入解析,为读者呈现出该奖项的真正价值。

2. 评估与解析2.1 项目背景2007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获得者是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该项目是在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等相关项目的支持下完成的。

这说明该项目具有切实的科研背景和政策支持。

2.2 项目成果该项目的成果包括了一系列针对材料科学和化学领域的重要研究成果,具体涉及了新型纳米材料的合成、结构表征及其在催化、电化学和能源转换领域的应用研究,而且这些成果在国际上也取得了一定的影响力。

这些成果的取得对于我国在材料科学和化学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2.3 社会价值获奖项目的产出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整个社会,其中包括了工业生产、环境保护、资源开发等方方面面,这表明了该项目的社会价值十分巨大。

3. 总结与回顾2007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的获奖项目充分体现了我国在科技创新方面的成就。

该项目不仅取得了重要的研究成果,还对于社会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

希望在未来,能够有更多的科研项目能够取得这样的成果,为我国的科技事业贡献更多的力量。

4. 个人观点我对2007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的获奖项目充满敬意,他们的成果不仅是对科学的贡献,更是对社会的贡献。

希望这样的科研项目能够不断涌现,为我国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动力。

5. 结语2007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所获得的成果无疑是我国科技创新的一朵耀眼之花,我们应该为这些科研人员鼓掌,同时也希望未来能有更多这样的成果出现,让我国的科技事业更上一层楼。

以上为2007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的深度评估与解析,通过全面的分析和了解,相信读者对该奖项的价值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2007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是我国科学技术领域的一次重要盛事,对于这个奖项的深度评估与解析意义重大。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_电化学阻抗图谱_基金支持热词逐年推荐_【万方软件创新助手】_2014080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_电化学阻抗图谱_基金支持热词逐年推荐_【万方软件创新助手】_20140802

2009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科研热词 阻抗图谱 肖特基图 电荷转移 电化学阻抗法 电化学行为 极化电阻 极化曲线 支撑液膜 局部腐蚀 均匀腐蚀 低cr油套管用钢 不稳定性 tio2-x薄膜 h2s/c02腐蚀
推荐指数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推荐指数 1 1 1 1 1
2013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科研热词 阻抗图谱 钨铝合金 腐蚀 电极 电化学噪声 电催化 析氧 交流阻抗 sno2 nacl溶液 iro2
推荐指数 1 1 1 1 1 1 1 1 1 1 1
2014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推荐指数 2 2 2 2 2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2011年 序号 1 2 3 4
Hale Waihona Puke 2011年 科研热词 腐蚀动力学 电化学原位测量 油套管用钢p110 co2腐蚀 推荐指数 1 1 1 1
2012年 序号 1 2 3 4 5
科研热词 石墨 界面电荷传输电阻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 方块电阻 对电极
2010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科研热词 电氧化 电化学阻抗 甲醛 极化曲线 au/ti电极 轧制 致密性 腐蚀 纳米氧化铜 电荷载流子密度 电荷转移电阻 电化学阻抗谱 极化电阻 巯基乙胺 局部腐蚀 均匀腐蚀 动力学特性 tio2纳米管阵列 h2s/co2腐蚀 8-羟基-2''-脱氧鸟苷 6005a铝合金 5cr套管用钢

阳离子固体电解质的研究进展_史明

阳离子固体电解质的研究进展_史明

第38卷第2期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3月 Vol.38 No.2 Journal of Tangshan Normal University Mar. 2016──────────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472073,51272067),河北省钢铁联合基金资助项目(E2016209359),唐山市科技局创新团队资助项目(15130201C )收稿日期:2016-02-18 作者简介:史明(1989-),女,河北邯郸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材料电化学。

通讯作者:王岭(1962-),男,河北唐山人,博士,教授,研究方向为固体电解质、电化学传感器。

-30-化学与化工研究阳离子固体电解质的研究进展史 明1,周会珠1,戴 磊1,2,李跃华1,王 岭1,2(1. 华北理工大学 化学工程学院,河北 唐山 063009;2. 河北省环境光电催化材料重点实验室,河北 唐山 063009)摘 要:近年来,固体电解质材料作为一种新型功能材料蓬勃发展并被广泛研究。

论文主要就一价、二价、三价和四价阳离子传导固体电解质的研究进行了综述,着重介绍了三价和四价两种高价阳离子固体电解质的研究现状,简要介绍了固体电解质在电化学气体传感器方面的应用,总结了其在现阶段研究中遇到的问题,并对未来的应用和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阳离子固体电解质;NASICON ;气体传感器 中图分类号:TB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15(2016)02-0030-05DOI :10.3969/j.issn.1009-9115.2016.02.009Research Advances of Solid State Electrolyte with Cation ConductionSHI Ming 1, ZHOU Hui-zhu 1, DAI Lei 1,2, LI Y ue-hua 1, W ANG Ling 1,2(1. College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North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angshan 063009, China; 2. Hebei Province KeyLaboratory of Photocatalytic and Electrocatalytic Materials for Environment, Tangshan 063009, China)Abstract: Solid electrolytes have been widely studied as one of the functional materials in recent years. This paper mainly reviewed the newest research advances of cation conducting solid electrolytes with four valence states, especially those electrolytes conducting tri- and tetravalent ions. The application of the cation conductors in electrochemical gas sensors was also introduced briefly. At the same time, the facing challenges and the future prospect of solid electrolytes was discussed.Keywords: cation conducting solid electrolytes; NASICON; electrochemical gas sensors1 引言固体电解质是近几十年来发展迅速的一种新型功能材料,广泛应用于高温氧化物燃料电池、电解池、电化学传感器以及气体分离等领域。

AAA-采用PITT与EIS技术测定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FePO_4中锂离子扩散系数

AAA-采用PITT与EIS技术测定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FePO_4中锂离子扩散系数

第17卷第8期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07年8月V ol.17 No.8The Chinese Journal of Nonferrous Metals Aug. 2007文章编号:1004-0609(2007)08-1255-05采用PITT与EIS技术测定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FePO4中锂离子扩散系数曲涛1, 2,田彦文3,翟玉春3(1. 中山大学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广州 510275;2. 江门三捷电池实业有限公司博士后工作站,江门 529000;3. 东北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沈阳 110004)摘要:采用恒电位间歇滴定法(PITT)和电化学阻抗谱技术(EIS)测定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FePO4中Li+扩散系数。

结果表明:随着嵌锂量的变化,锂离子的扩散系数(+LiD)先出现一个极大值,然后出现一个极小值,随后随嵌锂量的增加而增大;扩散系数在10−13 cm2/s~10−16 cm2/s数量级范围内变化;2种方法计算得到的扩散系数在数量级上相符合。

关键词:LiFePO4; 扩散系数; PITT; EIS中图分类号:TM 912.9文献标识码:AMeasurement of diffusion coefficient of lithium in LiFePO4 cathode material for Li-ion battery by PITT and EISQU Tao1, 2, TIAN Yan-wen3, ZHAI Yu-chun3(1.School of Physics and Engineering, Sun Yat-Sen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275, China;2. Postdoctoral Workstation, Jiangmen JJJ Battery Co. Ltd., Jiangmen 529000, China;3. School of Materials and Metallurgy, Northeastern University, Shenyang 110004, China)Abstract: The chemical diffusion coefficient of Li-ion in LiFePO4 cathode material was measured by potentiostatic intermittent titration technique (PITT) and electrochemical impedance spectrum (EI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diffusion coefficient ranges in 10−13−10−16 cm2/s. With the change of Li content the diffusion coefficient appears an extremely large value firstly, latter appears a minimum, then increases. The calculated values by PITT are in agreement with those by EIS.Key words: LiFePO4; diffusion coefficient; potentiostatic intermittent titration technique(PITT); electrochemical impedance spectrum(EIS)锂离子二次电池以其高能量密度、高放电电压、比容量大和自放电率低等优点迅速在便携式计算机、移动电话等小型电器领域取代了传统电池[1]。

非标记电化学DNA杂交指示剂

非标记电化学DNA杂交指示剂
2 非标记型电化学活性杂交指示剂的分类 及研究进展
2. 1 有机染料或荧光素 有机染料和具有强荧光性质的有机化合物是
常见的一类电化学杂交指示剂 。这类化合物一般都 具有 较 大 的 蒽 式 刚 性 平 面 , 并 带 有 —OH、 O 、
NH 、 N 等电化学活性基团 。目前常见的染 料类 杂 交 指 示 剂 有 双 苯 并 咪 唑 衍 生 物 Hoechst 33258[25 —27] , 耐 尔 蓝 ( Nile blue , NB ) [28] , 亚 甲 基 兰 ( methylene blue , MB ) [29 —39] , 麦 尔 多 拉 兰 ( Meldola blue , MDB ) [40 —42] , 吖 啶 酮 衍 生 物 ( acridone derivatives) [43] ; 磺 酸 基 蒽 醌 ( anthraquinone sulfonic acid) [44 ,45] 和 溴 化 乙 啶 ( ethidium bromide , EB) [46] 等 。 我们选择其中几种做一介绍 。
收稿 : 2006 年 8 月 , 收修改稿 : 2007 年 1 月 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20635020) 资助 3 3 通讯联系人 e2mail :kjiao @qust. edu. cn
同位素标记法[8 ,9] 等相比 ,电化学检测在快速 、灵敏 、 简便 、无毒 、低成本和活体检测应用等方面具有无可 比拟的优势[10 —13] ,因此在临床病理诊断 、环境监测 、 药物分析等领域受到了化学家和生物学家的日益重
根据非标记型杂交指示剂与 DNA 的结合方式 及作用位点的不同可将指示剂与 DNA 之间作用的 基本模式归纳为共价和非共价两种 。其中非共价作 用模式又可分为如下三种 :第一种是指示剂分子与 DNA 分子的带负电荷的脱氧核糖2磷酸骨架之间通 过静电作用而相互结合 ,即静电结合 ;第二种是指示 剂分子依靠碱基的疏水作用在沟面与 DNA 分子相 互作用而结合 ,即面式结合 ;第三种是指示剂分子依

锰源对合成尖晶石锰酸锂的影响及电化学性能分析

锰源对合成尖晶石锰酸锂的影响及电化学性能分析

第43卷第3期2024年6月沈㊀阳㊀理㊀工㊀大㊀学㊀学㊀报JournalofShenyangLigongUniversityVol 43No 3Jun 2024收稿日期:2023-07-08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2004165)ꎻ2023年度沈阳市科技技术计划项目(23-407-3-27)ꎻ辽宁省教育厅高等学校基本科研项目(面上项目)(JYMS20230180)作者简介:崔勇(1983 )ꎬ男ꎬ副教授ꎬ博士ꎬ研究方向为锂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的制备及应用㊁薄膜太阳能电池材料的制备及应用ꎮ文章编号:1003-1251(2024)03-0070-06锰源对合成尖晶石锰酸锂的影响及电化学性能分析崔㊀勇1ꎬ唐啸虎1ꎬ邵忠财1ꎬ邵鸿媚1ꎬ张㊀伟1ꎬ李学田1ꎬ董㊀华2(1.沈阳理工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ꎬ沈阳110159ꎻ2.西北工业集团有限公司ꎬ西安710043)摘㊀要:使用不同金属锰源(醋酸锰ꎬ硫酸锰ꎬ氯化锰)为原料ꎬ合成具有尖晶石结构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锰酸锂ꎮ首先采用共沉淀法合成锰酸锂前驱体ꎬ然后采用空气中热处理手段制备锰酸锂正极材料ꎮ通过X射线衍射㊁扫描电镜对合成材料的结构㊁形貌及组成进行分析ꎬ结果表明三种锰源制备的锰酸锂正极材料均具有尖晶石结构ꎮ采用电化学方法测试合成材料组装的锂离子电池充放电性能ꎬ结果显示氯化锰㊁醋酸锰及硫酸锰制备的锰酸锂正极材料分别具有108 9㊁104 4和95 5mAh/g的放电比容量ꎬ表明使用氯化锰作为锰源制备的锰酸锂正极材料具有最佳的电化学放电性能ꎬ在经历50次充放电循环之后ꎬ锰酸锂正极材料仍然具有97 4%的容量ꎮ关㊀键㊀词:锰源ꎻ锰酸锂ꎻ锂离子电池ꎻ电化学性能中图分类号:TM912文献标志码:ADOI:10.3969/j.issn.1003-1251.2024.03.010EffectofManganeseSourceonSynthesisofSpinelLithiumManganateandAnalysisofElectrochemicalPerformanceCUIYong1ꎬTANGXiaohu1ꎬSHAOZhongcai1ꎬSHAOHongmei1ꎬZHANGWei1ꎬLIXuetian1ꎬDONGHua2(1.ShenyangLigongUniversityꎬShenyang110159ꎬChinaꎻ2.NorthwestIndustriesGroupCo.ꎬLtd.ꎬXi an710043ꎬChina)Abstract:Usingdifferentmetalmanganesesourcesꎬmanganeseacetateꎬmanganesesulfateꎬmanga ̄nesechlorideasrawmaterialsꎬlithiumionbatterycathodemateriallithiummanganatewithspinelstructurewassynthesized.Thelithiummanganateprecursorwassynthesizedbyco ̄precipitationwayꎬandthenthelithiummanganatecathodematerialwaspreparedbyheattreatmentinair.Thestructureꎬthemorphologyandcompositionofas ̄synthesizedsampleswerecharacterizedbyX ̄raydiffractionandSEM.Thechargeanddischargeperformanceofthelithium ̄ionbatterywastestedbyelectrochemicalmethod.Thelithiummanganatecathodematerialspreparedbythreemanganesesourceshaduniformspinelstructure.Thecathodematerialspreparedbymanganesechlorideꎬman ̄ganeseacetateandmanganesesulfatehadtheelectrochemicalpropertiesof108 9ꎬ104 4and95 5mAh/g.Thelithiummanganatecathodematerialpreparedusingmanganesechlorideasamanganesesourcehadthebestelectrochemicaldischargeperformanceꎬandstillhadacapacityof97 4%after50chargeanddischargecycles.Keywords:manganesesourceꎻLiMn2O4ꎻLi ̄ionbatteriesꎻelectrochemicalperformance㊀㊀锂离子电池具有高容量㊁长期循环稳定性好等优点ꎬ广泛应用于通信㊁汽车㊁储能等领域[1]ꎮ锂离子电池的发展离不开材料的开发和性能优化ꎬ正㊁负极材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锂离子电池的电化学性能ꎮ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主要有钴酸锂(LCO)[2]㊁磷酸铁锂(LFP)[3]㊁锰酸锂(LMO)[4-5]和镍钴锰三元(NCM)材料[6-7]ꎮ由于环境保护和成本因素ꎬ钴和镍的使用受到限制[8-10]ꎮ尽管LFP作为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成本优势ꎬ但其放电比容量难以提高ꎬ并且在高温下放电比容量下降明显ꎬ该现象影响了其作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大规模应用[11-13]ꎮ锰元素具有含量高㊁分布广和开发生产成本低等优点ꎬ且制备的锰酸锂正极材料具有高放电平台和高放电电压的优势ꎬ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ꎮ但锰酸锂本身也存在一定的缺陷ꎬ由于Jahn ̄Taler效应的存在[14-17]ꎬ锰酸锂电池的循环稳定性受到了很大影响ꎬ因此对锰酸锂进行性能优化和改进成为当前研究的重点方向ꎮ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合成方法包括沉淀法㊁水热法和高温固相法ꎮ沉淀法是制备超细粉体的有效方法ꎬ具有制备条件简单㊁反应快速㊁粉体形貌可控㊁尺寸均匀等优点ꎬ也是制备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一种优良方法ꎮ为了获得分散均匀的粉末ꎬ本文使用不同锰源ꎬ采用沉淀法制备锰酸锂正极材料ꎬ对其结构㊁形貌进行表征ꎮ研究不同锰源对锰酸锂正极材料的放电性能㊁循环性能和交流阻抗的影响ꎮ1㊀实验部分1.1㊀主要试剂硫酸锰(MnSO4 H2O)㊁醋酸锰((CH3COO)2 4H2O)㊁氯化锰(MnCl2 4H2O)㊁碳酸氢铵(NH4HCO3)㊁氢氧化锂(LiOH H2O)㊁炭黑㊁聚偏氟乙烯(PVDF)㊁N-甲基吡咯烷酮(NMP)ꎬ以上试剂均为分析纯ꎬ均购于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ꎮ1.2㊀样品制备采用化学沉淀法制备锰酸锂(LiMn2O4)正极材料ꎬ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ꎮ㊀㊀分别配制一定浓度的碳酸氢铵溶液和锰源溶液ꎮ碳酸氢铵作为沉淀剂ꎬ以每分钟10滴的速度滴入锰源溶液中ꎬ制备锰酸锂前驱体ꎮ将锰酸锂前驱体和锂源在研钵中研磨ꎬ使两者混合均匀ꎬ放置在马弗炉中加热到500ħꎬ保温2hꎬ然后加热到700ħ保温10hꎬ制得锰酸锂正极材料ꎮ为便于比较ꎬ将由硫酸锰㊁醋酸锰和氯化锰合成的锰酸锂材料分别表示为LMO ̄S㊁LMO ̄A和LMO ̄Cꎮ图1㊀锰酸锂正极材料的制备流程Fig.1㊀FabricationprocessofLMOcathodematerials㊀㊀电极由活性物质锰酸锂㊁炭黑和PVDF的混合物制备而成ꎬ质量比为8ʒ1ʒ1ꎮ将混合物分散在N-甲基吡咯烷酮中ꎬ所得浆液均匀分散在铝箔上ꎬ90ħ真空干燥12h后ꎬ组装CR2032型号硬币电池ꎮ1.3㊀样品表征采用Cu ̄Kα辐射的X射线衍射仪(XRDꎬ岛津6100ꎬ日本岛津公司)测定样品的晶体结构ꎬXRD数据采集范围为10ʎ~80ʎꎬ扫速7(ʎ)/minꎮ采用扫描电镜(SEMꎬVEGA3 ̄XMUꎬ捷克Tescan公司)在20kV强度的电子束条件下测量样品的形貌ꎮ采用能量色散X射线光谱(ZEISSGemi ̄niSEM500ꎬ卡尔蔡司公司)对样品表面的元素进行鉴定ꎮ1.4㊀电化学性能表征在3 3~4 5V范围内测试锰酸锂的电化学性能ꎬ扫描速率为0 1mV/sꎮ电化学性能交流阻抗谱(EIS)测量在0 01~100kHz频率范围内进行ꎮ2㊀结果与讨论2.1㊀锰酸锂的结构分析不同锰源制备锰酸锂正极材料的XRD谱图ꎬ如图2所示ꎮ㊀㊀由图2可知ꎬLMO ̄A㊁LMO ̄C和LMO ̄S三个样品在衍射角分别为18 67ʎ㊁36 21ʎ㊁37 88ʎ㊁44 02ʎ㊁48 21ʎ㊁58 64ʎ㊁64 01ʎ㊁67 32ʎ㊁75 81ʎ和76 85ʎ处出现衍射峰ꎬ与JCPDS70 ̄3120卡片中锰酸锂的(111)㊁(311)㊁(222)㊁(400)㊁(331)㊁(511)㊁(440)㊁(531)㊁(533)和(622)晶面峰值相对应ꎬ无明显偏移ꎬ属Fd ̄3m空间群的立方尖晶石结构ꎮ使用Jade软件对数据进行整理ꎬ得到不同锰17第3期㊀㊀㊀崔㊀勇等:锰源对合成尖晶石锰酸锂的影响及电化学性能分析源制备锰酸锂的晶面间距a和晶胞体积Vꎮ利用布拉格方程㊁谢乐公式等计算出晶面间距及晶粒尺寸Dꎬ如表1所示ꎮ图2㊀锰酸锂正极材料的XRD谱图Fig.2㊀XRDpatternsofspinellithiummanganatecathodematerials表1㊀不同锰源合成锰酸锂样品的参数Table1㊀Parametersoflithiummanganatesynthesizedfromdifferentmanganesesources锰酸锂a/ÅV/Å3D/nmLMO ̄A8 2225555 9250 3LMO ̄S8 2306557 5555 9LMO ̄C8 2163554 6645 8㊀㊀衍射峰面越宽ꎬ晶粒尺寸越小ꎬ越有利于Li+的扩散ꎮ综合图2和表1ꎬ比较三种不同锰源合成的锰酸锂样品可知ꎬLMO ̄C相较于LMO ̄A和LMO ̄Sꎬ拥有更小的晶粒尺寸和更短的晶面间距ꎬ更有利于Li+的传输扩散ꎮ2.2㊀锰酸锂的形貌分析图3为不同锰源合成的尖晶石锰酸锂正极材料的SEM图像ꎮ由图3可见:样品LMO ̄S颗粒分布大小不一ꎬ在图示倍率下的SEM图像中ꎬ颗粒聚集严重ꎬ成块较明显ꎻLMO ̄C和LMO ̄A的颗粒分布较为均匀ꎬ颗粒成块少且小ꎻ与LMO ̄A相比ꎬLMO ̄C的颗粒样貌更为完整分散ꎬ无明显颗粒团聚ꎮ锂离子电池性能与正极材料的形貌㊁尺寸㊁分散性有关ꎬ为了提高电池的性能ꎬ必须提高电极内的Li+扩散速度ꎬ缩短Li+在正极材料中的扩散距离ꎮ电极材料的粒径影响了Li+的扩散ꎬ进而影响锂离子电池的额定容量ꎮ从这方面来看ꎬ电极的结构越细小ꎬ对电池性能越有利ꎬ在此类电极中ꎬLi+扩散距离显著缩短ꎬ有利于电池的电化学性能提高ꎮ图3中材料的分散程度和粒径大小与XRD测试计算结果基本吻合ꎮ该部分结果也与下文中锰酸锂的电化学测试结果一致ꎬ表明氯化锰作为锰源制备的锰酸锂正极材料有较好的容量和电化学循环性能ꎮ图3㊀不同锰源合成尖晶石锰酸锂正极材料的SEM图像Fig.3㊀SEMimagesofspinellithiummanganatecathodematerialssynthesizedfromdifferentmanganesesources㊀㊀氯化锰作为锰源制备锰酸锂的SEM图如图4所示ꎮ由图4(a)可见ꎬ锰酸锂前驱体尺寸均匀ꎬ分散性好ꎬ但无完整的粒状结构和清晰的晶界ꎮ由图4(b)可见ꎬ锰酸锂前驱体煅烧完成后ꎬ形成了完整的粒状结构和清晰的晶界ꎬ得到的材料具有良好的分散性ꎮ由图4(c)㊁图4(d)可知ꎬ元素27沈㊀阳㊀理㊀工㊀大㊀学㊀学㊀报㊀㊀第43卷均匀分布ꎬ无明显的团聚现象ꎮ图4㊀氯化锰为锰源制得锰酸锂的SEM图像Fig.4㊀SEMimagesoflithiummanganateproducedbyusingmanganesechlorideasmanganesesource2.3㊀锰酸锂的电化学性能分析三种不同锰源制备的锰酸锂正极材料在0 2C倍率下的首次充放电曲线如图5所示ꎬ充放电50次的循环性能曲线如图6所示ꎬ其放电性能数据如表2所示ꎮ图5㊀锰酸锂正极材料的首次充放电图Fig.5㊀Initialcharge/dischargediagramoflithiummanganatecathodematerials图6㊀锰酸锂正极材料充放电50次的循环性能曲线Fig.6㊀Cycleperformancecurvesoflithiummanganatecathodematerialsfor50timesofcharginganddischarging㊀㊀由图5可见ꎬ三种不同锰源的锰酸锂正极材料充放电曲线均出现两个明显的电压平台ꎬ表明锰酸锂的充放电过程是分步进行的ꎬ两个电压平台对应不同的电化学反应过程ꎮ由图6可知ꎬLMO ̄C的放电容量为108 9mAh/gꎬ明显高于LMO ̄A和LMO ̄S(放电容量分别为104 4mAh/g和95 5mAh/g)ꎬ具有更好的优势ꎮ由表2可知ꎬLMO ̄C相比LMO ̄A和LMO ̄Sꎬ拥有更高的放电容量㊁更好的容量保持率ꎮ在使用三种不同锰源制备锰酸锂的过程中ꎬ不同锰源与铵根离子结合的产物分别为氯化铵㊁醋酸铵和硫酸铵ꎬ以上三种产物对应的标准摩尔生成焓分别为-314 43㊁-518 52和-1180 85kJ/molꎬ37第3期㊀㊀㊀崔㊀勇等:锰源对合成尖晶石锰酸锂的影响及电化学性能分析由于氯化铵的标准摩尔生成焓最大ꎬ氯离子在溶液中存在时ꎬ更易结合铵根离子ꎬ使沉淀更为完全ꎬ制备的锰酸锂粉末晶格参数最小ꎬ在充放电时有利于Li+的扩散ꎬ因此使用氯化锰作为锰源时制备的锰酸锂正极材料性能最佳ꎮ表2㊀锰酸锂正极材料在0 2C下充放电循环50次的放电性能数据Table2㊀Performancedataoflithiummanganatecathodematerialsat0 2Cfor50charge/dischargecycles锰酸锂放电容量/(mAh g-1)第1次第50次容量保持率/%LMO ̄C108 9106 297 4LMO ̄A105 098 293 5LMO ̄S95 589 994 12.4㊀锰酸锂的交流阻抗分析为研究不同锰源对锰酸锂电化学性能的影响ꎬ进行了循环伏安分析ꎮ不同锰源制备的锰酸锂正极材料50次充放电循环后循环伏安(CV)曲线如图7所示ꎮ图7㊀锰酸锂正极材料50次充放电循环后的循环伏安曲线Fig.7㊀CVoflithiummanganatecathodematerialsafter50charge/dischargecycles㊀㊀由图7可见ꎬ不同锰源制备正极材料的CV曲线都有两对氧化还原峰ꎬ表明发生了两个氧化还原反应ꎬ对应Li+的脱出与嵌入ꎬ与图中的两个充放电平台相呼应ꎮ两对氧化还原峰之间的峰值电位差(ΔEP)反映了电池的极化程度ꎬ峰值电流强度反映了电化学反应的强度ꎬ由图7可知ꎬLMO ̄C的峰值电位差弱于LMO ̄A与LMO ̄Sꎬ而其相应的峰值电流强度却远大于LMO ̄A与LMO ̄Sꎮ在三者的循环伏安分析中ꎬLMO ̄C的ΔEP1和ΔEP2分别为362mV与337mVꎬ明显小于LMO ̄A与LMO ̄S的ΔEP1与ΔEP2ꎮ表明在充放电过程中LMO ̄C具有较好的电化学反应活性及较小的极化反应ꎬ拥有更好的电化学性能ꎮ图8为氯化锰作锰源合成正极材料首次(LMO ̄CF)和50次(LMO ̄C50)充放电后的循环伏安曲线ꎮ图8㊀氯化锰合成锰酸锂正极材料首次和50次充放电后的循环伏安曲线Fig.8㊀CVoffirstand50thcyclesoflithiummanganatecathodematerialssynthesizedfrommanganesechloride㊀㊀由图8可知ꎬ合成的材料都存在两个氧化还原峰ꎬ对应着正极材料的充放电过程ꎮLMO ̄CF的峰值电位差ΔEp1为241mVꎬ明显小于LMO ̄C50的ΔEp1ꎬ说明在充放电过程中ꎬLMO ̄C正极材料发生较为严重的极化反应ꎬ与此同时ꎬLMO ̄CF的峰值电流强度也远大于LMO ̄C50ꎬ表明充放电过程中ꎬ材料不仅发生了极化反应ꎬ同时材料结构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形ꎬ从而导致材料的电化学反应活性降低ꎮ不同锰源制备的锰酸锂正极材料在相同条件下测试的交流阻抗(EIS)图谱如图9所示ꎬ拟合关系如图10所示ꎬ图中ω为测试时的角频率ꎮ图9㊀锰酸锂正极材料的EIS图谱和等效电路图Fig.9㊀EISprofilesoflithiummanganatecathodematerials47沈㊀阳㊀理㊀工㊀大㊀学㊀学㊀报㊀㊀第43卷图10㊀锰酸锂正极材料EIS图的拟合关系图Fig.10㊀FittedrelationshipsofEISprofilesforlithiummanganatecathodematerials㊀㊀图9中每个样品的阻抗谱均由一个高频区的半圆和一条低频区的斜线组成ꎬEIS图谱中ꎬ高频区的半圆表示电极表面和电解液界面的双电层电容(CPE)和电荷转移电阻(Rct)ꎬ低频的斜线代表Li+在电解液中的传输阻力ꎬ也称为Warburg阻抗(Zw)ꎮ图10的拟合直线显示了三种样品Warburg阻抗的变化趋势ꎮ拟合方程为Zᶄ=Rs+Rct+σ ω-/2(1)式中:Rs为电池初始内阻ꎻσ为Warburg阻抗比例系数ꎮ锰酸锂正极材料的奈奎斯特图参数见表3所示ꎮ表中DLi+为Li+扩散系数ꎬ其计算式为DLi+=R2T22A2n4F4C2σ2(2)式中:R为气体常数ꎻT为测试时的温度ꎻA为电解液与电极接触面积ꎻn为反应转移电子数ꎻF为法拉第常数ꎻC为LiMn2O4正极材料中Li+的浓度ꎮ表3㊀锰酸锂正极材料的奈奎斯特图参数Table3㊀Nyquistdiagramparametersoflithiummanganatecathodematerials锰酸锂Rs/ΩRct/ΩσDLi+/(cm2 s-1)LMO ̄C9 20267 4257 721 998ˑ10-14LMO ̄A10 43113 999 356 710ˑ10-16LMO ̄S6 421162 688 298 496ˑ10-16㊀㊀由表3可知ꎬLMO ̄A和LMO ̄S的Warburg阻抗比例系数相差不大ꎬLi+扩散系数也相差不大ꎬ且远高于LMO ̄Cꎮ而LMO ̄C有着较小的Warburg阻抗比例系数和较大的Li+扩散速率ꎬ意味着Li+在充电过程中能更快速ꎬ在放电过程中Li+的扩散阻力更小ꎬ自产热更少ꎮ3㊀结论以不同锰源为原料ꎬ采用共沉淀法制备锰酸锂正极材料ꎬ对其进行了XRD㊁SEM分析ꎮ探讨不同锰源对锰酸锂电化学性能的影响ꎬ结论如下ꎮ1)氯化锰作锰源合成的锰酸锂具有优良的形貌结构和电化学性能ꎬ首次放电容量为108 9mAh/gꎬ50次充放电循环后的放电容量为106 2mAh/gꎬ容量保持率为97 4%ꎮ2)在循环阻抗测试中ꎬ氯化锰作锰源合成的正极材料具有最小的极化程度和最快的Li+扩散速率ꎮ3)在三种不同锰源中ꎬ氯化锰是用沉淀法合成锰酸锂的最佳锰源ꎮ参考文献(References):[1]㊀BERGHꎬZACKRISSONM.Perspectivesonenvironmentalandcostassessmentoflithiummetalnegativeelectrodesine ̄lectricvehicletractionbatteries[J].JournalofPowerSourcesꎬ2019ꎬ415:83-90.[2]㊀GOODENOUGHJB.Electrochemicalenergystorageinasustainablemodernsociety[J].Energy&EnvironmentalSci ̄enceꎬ2014ꎬ7(1):14-18.[3]㊀CHANGCCꎬLEEKYꎬLEEHYꎬetal.TrimethylborateandtriphenylborateaselectrolyteadditivesforLiFePO4cath ̄odewithenhancedhightemperatureperformance[J].JournalofPowerSourcesꎬ2012ꎬ217:524-529.[4]㊀THIRUPATHYJꎬARCHANAT.Dielectricandthermaltrans ̄portpropertiesoflithiummanganate(LiMn2O4)foruseine ̄lectricalstoragedevices[J].ECSJournalofSolidStateSci ̄enceandTechnologyꎬ2021ꎬ10(11):113002.[5]㊀REZVANISJꎬPARMARRꎬMARONIFꎬetal.DoesaluminacoatingalterthesolidpermeableinterphasedynamicsinLiMn2O4cathodes?[J].TheJournalofPhysicalChemistryCꎬ2020ꎬ124(49):26670-26677.[6]㊀LIUSNꎬLUSꎬFUYYꎬetal.In ̄situmeasurementoftheheatgenerationofLiFePO4andLi(Ni1/3Co1/3Mn1/3)O2bat ̄teries[J].JournalofPowerSourcesꎬ2023ꎬ574(1):233187.[7]㊀GONGCXꎬLVWXꎬQULMꎬetal.Synthesesandelectro ̄chemicalpropertiesoflayeredLi0.95Na0.05Ni1/3Co1/3Mn1/3O2andLiNi1/3Co1/3Mn1/3O2[J].JournalofPowerSourcesꎬ2014ꎬ247:151-155.[8]㊀高虹ꎬ李学田.LiCo0.7Ni0.3O2超薄电极的制备[J].沈阳理工大学学报ꎬ2022ꎬ41(4):42-48.GAOHꎬLIXT.Preparationofultra ̄thinLiCo0.7Ni0.3O2electrode[J].JournalofShenyangLigongUniversityꎬ2022ꎬ41(4):42-48.(inChinese)[9]㊀JINGXHꎬWUZNꎬZHAODDꎬetal.Environmentallyfriendlyextractionandrecoveryofcobaltfromsimulatedso ̄lutionofspentternarylithiumbatteriesusingthenovelionicliquidsof[C8H17NH2][J].ACSSustainableChemistry&Engineeringꎬ2021ꎬ9(6):2475-2485.(下转第89页)57第3期㊀㊀㊀崔㊀勇等:锰源对合成尖晶石锰酸锂的影响及电化学性能分析参考文献(References):[1]㊀范习民ꎬ陈剑ꎬ宋萍ꎬ等.基于系统工程原理的汽车NVH正向设计流程[J].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ꎬ2007ꎬ45(7):3-5.FANXMꎬCHENJꎬSONGPꎬetal.OrdinaldesignflowofautomobileNVHbasedonsystemprinciple[J].AgriculturalEquipment&VehicleEngineeringꎬ2007ꎬ45(7):3-5.(inChinese)[2]㊀YAHAYARASHIDASꎬRAMLIRꎬMOHAMEDHARISSꎬetal.Improvingthedynamiccharacteristicsofbody ̄in ̄whitestructureusingstructuraloptimization[J].TheScientificWorldJournalꎬ2014ꎬ2014:190214.[3]㊀RAKHMATOVRIꎬKRUTOLAPOVVE.Developmentofvehiclenoise ̄vibration ̄harshnessanalysiscalculationmethodinordertoimproveNVHcharacteristics[J].IOPConferenceSeries:EarthandEnvironmentalScienceꎬ2021ꎬ867(1):012106.[4]㊀唐公明ꎬ陈德博ꎬ耿磊ꎬ等.基于车身悬置动刚度的车内降噪研究[J].汽车零部件ꎬ2023(4):42-45.TANGGMꎬCHENDBꎬGENGLꎬetal.Researchoninteriornoisereductionbasedondynamicstiffnessofcabsuspension[J].AutomobilePartsꎬ2023(4):42-45.(inChinese) [5]㊀娄万里ꎬ王霄ꎬ刘会霞ꎬ等.微型客车白车身接附点动刚度优化分析[J].机械设计与制造ꎬ2014(1):217-219.LOUWLꎬWANGXꎬLIUHXꎬetal.TheIPIoptimizationa ̄nalysisofminibusBIW[J].MachineryDesign&Manufac ̄tureꎬ2014(1):217-219.(inChinese)[6]㊀刘杰昌ꎬ刘忠伟ꎬ张群ꎬ等.针对某SUV车型的发动机悬置优化[J].汽车实用技术ꎬ2021ꎬ46(21):76-80.LIUJCꎬLIUZWꎬZHANGQꎬetal.OptimizationanalysisofdynamicstiffnessofaSUVbodyinwhite[J].AutomobileAppliedTechnologyꎬ2021ꎬ46(21):76-80.(inChinese) [7]㊀赖坤城ꎬ赵津ꎬ刘东杰ꎬ等.某轿车车身关键连接点动刚度分析及优化设计[J].科学技术与工程ꎬ2019ꎬ19(36):337-342.LAIKCꎬZHAOJꎬLIUDJꎬetal.Dynamicstiffnessanalysisandoptimizationdesignofkeyjointsofacarbody[J].Sci ̄enceTechnologyandEngineeringꎬ2019ꎬ19(36):337-342.(inChinese)[8]㊀郑利洋.某乘用车车身系统NVH性能的分析[D].秦皇岛:燕山大学ꎬ2017.[9]㊀周舟ꎬ周建文ꎬ姚凌云ꎬ等.整车NVH性能开发中的CAE技术综述[J].汽车工程学报ꎬ2011ꎬ1(4):175-184.ZHOUZꎬZHOUJWꎬYAOLYꎬetal.OverviewofCAEtechnologyusedinvehicleNVHperformancedevelopment[J].ChineseJournalofAutomotiveEngineeringꎬ2011ꎬ1(4):175-184.(inChinese)[10]王跃星ꎬ孙润ꎬ李康康ꎬ等.某皮卡车整车模态分析[J].汽车实用技术ꎬ2017(18):179-181.WANGYXꎬSUNRꎬLIKKꎬetal.Modalanalysisonthepickuptrucks[J].AutomobileAppliedTechnologyꎬ2017(18):179-181.(inChinese)[11]赵敬ꎬ苏辰ꎬ刘鹏ꎬ等.汽车悬置支架动刚度对车身NVH性能影响的分析[J].汽车工程师ꎬ2019(5):50-51ꎬ59.ZHAOJꎬSUCꎬLIUPꎬetal.AnalysisofinfluenceofdynamicstiffnessofvehiclesuspensionbracketonNVHperformanceofvehiclebody[J].AutomotiveEngineerꎬ2019(5):50-51ꎬ59.(inChinese)[12]刘洋ꎬ劳兵ꎬ焦兰ꎬ等.车身接附点动刚度后处理方法对比[J].汽车实用技术ꎬ2022ꎬ47(15):139-144.LIUYꎬLAOBꎬJIAOLꎬetal.Comparisonofbodyattachmentdynamicstiffnesspost ̄processingmethod[J].AutomobileAppliedTechnologyꎬ2022ꎬ47(15):139-144.(inChinese) [13]王宇ꎬ潘鹏ꎬ辛丕海.动刚度分析在车身NVH性能方面的研究与应用[J].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ꎬ2016ꎬ54(4):34-38.WANGYꎬPANPꎬXINPH.Researchandapplicationofdy ̄namicstiffnessanalysisonNVHperformanceofvehiclebody[J].AgriculturalEquipment&VehicleEngineeringꎬ2016ꎬ54(4):34-38.(inChinese)[14]葛磊ꎬ胡淼ꎬ孙后青.某轿车前副车架动刚度性能研究[J].新技术新工艺ꎬ2021(3):67-69.GELꎬHUMꎬSUNHQ.Researchondynamicstiffnessper ̄formanceofacarfrontauxiliaryframe[J].NewTechnology&NewProcessꎬ2021(3):67-69.(inChinese)[15]王书贤ꎬ薛栋ꎬ陈世淋ꎬ等.基于HyperMesh的某轿车白车身模态和刚度分析[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ꎬ2019ꎬ33(7):50-57.WANGSXꎬXUEDꎬCHENSLꎬetal.Modalandstiffnessa ̄nalysisofacar sbody ̄in ̄whitebasedonHyperMesh[J].JournalofChongqingUniversityofTechnology(NaturalSci ̄ence)ꎬ2019ꎬ33(7):50-57.(inChinese)(责任编辑:宋颖韬)(上接第75页)[10]TANJHꎬCHENGZYꎬZHANGJXꎬetal.Nucleation ̄oxida ̄tioncoupledtechnologyforhigh ̄nickelternarycathoderecy ̄clingofspentlithium ̄ionbatteries[J].SeparationandPurifi ̄cationTechnologyꎬ2022ꎬ298:121569.[11]WANGLꎬFRISELLAKꎬSRIMUKPꎬetal.Electrochemicallithiumrecoverywithlithiumironphosphate:whatcausesper ̄formancedegradationandhowcanweimprovethestability?[J].SustainableEnergy&Fuelsꎬ2021ꎬ5(12):3124-3133. [12]WANGJJꎬSUNXL.OlivineLiFePO4:theremainingchal ̄lengesforfutureenergystorage[J].Energy&EnvironmentalScienceꎬ2015ꎬ8(4):1110-1138.[13]ZHANGYꎬALARCOJAꎬNERKARJYꎬetal.ImprovingtheratecapabilityofLiFePO4electrodebycontrollingparticlesizedistribution[J].JournaloftheElectrochemicalSocietyꎬ2019ꎬ166(16):A4128-A4135.[14]RAGAVENDRANKꎬXIAHꎬMANDALPꎬetal.Jahn ̄TellereffectinLiMn2O4:influenceonchargeorderingꎬmagnetore ̄sistanceandbatteryperformance[J].PhysicalChemistryChemicalPhysicsꎬ2017ꎬ19(3):2073-2077.[15]CHUNGKYꎬRYUCWꎬKIMKB.OnsetmechanismofJahn ̄Tellerdistortionin4VLiMn2O4anditssuppressionbyLiM0.05Mn1.95O4(M=CoꎬNi)coating[J].JournaloftheElectrochemicalSocietyꎬ2005ꎬ152(4):A791-A795. [16]VERHOEVENVWJꎬMULDERFMꎬDESCHEPPERIM.InfluenceofMnbyLisubstitutionontheJahn ̄Tellerdistor ̄tioninLiMn2O4[J].PhysicaB:CondensedMatterꎬ2000ꎬ276/278:950-951.(责任编辑:徐淑姣)98第3期㊀㊀㊀岳峰丽等:车身模态及接附点动刚度分析。

国家基金学科代码表

国家基金学科代码表

计算化学 高分子化学 高分子合成 高分子反应 功能高分子 天然高分子 高分子物理及高分子物理化学 高分子理论化学 聚合物工程及材料 分析化学 色谱分析 电化学分析 光谱分析 波谱分析 质谱分析 化学分析 热分析 放射分析 生化分析及生物传感 联用技术 采样、分离和富集方法 化学计量学 表面、微区、形态分析 化学工程及工业化学 化工热力学和基础数据 传递过程 分离过程及设备 化学反应工程 化工系统工程 无机化工 有机化工 生物化工与食品化工 能源化工 化工冶金 环境化工 环境化学 环境分析化学 环境污染化学 污染控制化学 污染生态化学 理论环境化学 全球性环境化学问题 生命科学 基础生物学 微生物学 植物学 动物学 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 生物物理学与生物医学工程学 神经生物学 生理学 心理学 细胞生物学及发育生物学 遗传学 B0402 B0403 B0404 B0405 B0406 B0407 B05 B0501 B0502 B0503 B0504 B0505 B0506 B0507 B0508 B0509 B0510 B0511 B0512 B0513 B06 B0601 B0602 B0603 B0604 B0605 B0606 B0607 B0608 B0609 B0610 B0611 B07 B0701 B0702 B0703 B0704 B0705 B0706 C C01 C0101 C0102 C0103 C0104 C0105 C0106 C0107 C0108 C0109 C0110 C0111 C02
光学和光电子学 光学信息处理 光电子器件 光信息传输 激光 非线性光学 红外技术 光谱技术 技术光学 光学和光电子学材料 交叉学科中的光学问题 管理科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 运筹与管理 决策理论与技术 对策理论与技术 行为心理与管理 组织行为与组织理论 管理系统工程 工业工程 管理信息系统与决策支持系统 互联网管理理论与技术 评价理论与技术 预测理论与技术 数量经济分析理论与方法 复杂性研究 其它 工商管理 企业战略管理 企业理论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企业财物管理 企业运作管理 企业技术管理 项目管理 其它 宏观管理与政策 宏观经济管理与战略 金融管理与政策 财税管理与政策 产业经济管理 农林经济管理 公共管理与政策 科技管理与科技政策 可持续发展与管理 城镇与区域发展管理 政府管理 其它

葡萄糖在纳米金修饰金电极上电化学行为研究

葡萄糖在纳米金修饰金电极上电化学行为研究

收稿日期:2006204204 修回日期:2006206227基金项目:安徽省优秀青年自然科学基金(No.06044096);人事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通讯联系人:金葆康,男,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电分析化学,光谱电化学.第23卷第2期Vol.23 No.2分析科学学报J OU RNAL OF ANAL YTICAL SCIENCE 2007年4月Apr.2007文章编号:100626144(2007)022*******葡萄糖在纳米金修饰金电极上电化学行为研究汪海燕1,2,王 晔1,宋 琼3,金葆康31(1.安徽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合肥230039;2.巢湖学院化学系,安徽巢湖2300383.安徽省合肥市四十二中,合肥230041)摘 要:利用电还原氯金酸制备了纳米金(Nano 2gold ,N G )修饰Au 电极。

该电极对葡萄糖有催化作用,可能是由于纳米金降低了O H -表面吸附能,增加了O H -在电极表面的吸附量。

通过循环伏安法研究了扫描速度、温度、本体浓度和溶液p H 值对葡萄糖氧化的影响。

关键词:纳米金;循环伏安法;葡萄糖氧化中图分类号:O657.15 文献标识码:A目前,世界范围内的糖尿病人日益增多,因临床分析要求的日益提高,因此葡萄糖电化学氧化的研究十分活跃[1,2]。

现已研制的葡萄糖传感器中的一类是以葡萄糖氧化酶为基质的传感器,但存在酶的稳定性问题。

为此,很多学者开始尝试研究非酶传感器,并发现金属纳米粒子修饰的电极能大大增强一些碳水化合物的电化学氧化[3,4],如葡萄糖直接在Pt [5]以及合金Ag ,Hg 2UPD [6]等纳米粒子修饰的金电极上电化学氧化。

纳米金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良好的电化学性质,已被广泛应用于电化学传感器和生物传感器中。

本文利用电还原氯金酸制备了纳米金(Nano 2gold ,N G )修饰金电极,并研究了葡萄糖电化学氧化的影响因素。

研究结果表明,该电极对葡萄糖有催化作用。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_微区电化学_基金支持热词逐年推荐_【万方软件创新助手】_2014080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_微区电化学_基金支持热词逐年推荐_【万方软件创新助手】_20140801

科研热词 微区电化学 维氏硬度 电化学腐蚀 热膨胀系数 扫描电化学显微镜 扫描振动电极 扫描振动参比电极 扫描开尔文探针 微液滴 局部电化学交流阻抗谱 大气腐蚀 二十面体准晶 mg-zn-y合金 kelvin探针 az91d镁合金
推荐指数 2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2011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011年 科研热词 腐蚀 微区电化学 阵列电极 铜 电化学阻抗谱 显微组织 铁素体钢 超高强度钢 腐蚀性 腐蚀产物 界面 汽车散热器 有机涂层 扫描电化学显微镜 扫描开尔文探针 扫描kelvin探针 微区交流阻抗 固体渗碳 保护气氛钎焊 raman光谱 f? f推荐指数 3 3 2 2 2 2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2012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科研热词 裂纹尖端 毛细管微电极 扫描kelvin探针 微区电化学 2024-t351铝合金 钠离子电池 表面电位 电化学转换反应 点蚀 正极材料 大气腐蚀 不锈钢
推荐指数 2 2 2 2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2008年 序号
科研热词 1 金属微流控芯片 2 微流控芯片 3 微区电化学加工
推荐指数 1 1 1
2009年 序号 1 2 3 4 5
科研热词 微区 局部腐蚀 扫描电化学显微镜 扫描振动电极技术 局部阻抗谱
推荐指数 3 3 1 1 1
2010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科研热词 推荐指数 镁合金 1 锈层 1 计算机模拟 1 腐蚀速率 1 腐蚀 1 电化学行为 1 电化学腐蚀 1 激光焊接 1 数值分析 1 扫描离子选择性电极技术 1 扫描电化学显微镜 1 异种焊缝 1 奥氏体不锈钢 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项目检索 常见问题 关于ISIS
您的位置:首页 -> 项目检索 -> 项目综合查询 -> 检索结果
46个项目符合检索条件
按 获资助单位项目批准号递减排序
项目批准号/
申请代码1
项目名称项目负责人依托单位
批准
金额
项目起止年月
20711120186/
B0306
电化学沉积制备半导体材料 刘鹏 中山大学 4 2006-04至2008-12 20703066/
B0306
氮氧自由基修饰碳纳米管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研究 秦玉军 中国人民大学 8 2008-01至2008-12 20773162/
B030604
极性大共轭有机烯杂醚光电功能体系的合成及物化
性质研究
杨镜奎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28 2008-01至2010-12 20725311/
B0306
电化学 孟庆波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200 2008-01至2011-12 20721140647/
B0306
固态染料敏化太阳电池载流子传输机理研究 孟庆波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100 2007-12至2010-11 20711240527/
B0306
固态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中载流子传输机理研究 孟庆波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6 2007-07至2007-07 20703063/
B0306
基于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插层复合固态电解质及
其离子传输机理研究
罗艳红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20 2008-01至2010-12 20773157/
B0306
锂离子电池的储存对其安全性的影响 夏保佳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
信息技术研究所
28 2008-01至2010-12 20773156/
B030604
铂发光中心的超支化聚合物的设计及其对卤代物气
体的传感性质
贺庆国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
信息技术研究所
28 2008-01至2010-12 20773143/
B030605
非线性光学方法研究电极/溶液界面分子的光谱和
取向
王鸿飞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30 2008-01至2010-12 20773142/
B030604
无机纳米材料泡沫结构及其与新型固体电解质复合
的光伏行为
翟锦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28 2008-01至2010-12 20711240270/
B030604
第四次日本科学技术振兴会-中国自然科学基金会
工作会议
林原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8 2007-06至2007-06 20703046/
B030604
纳晶TiO2多孔薄膜微结构控制及其电子传输特性的
研究
胡林华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
研究院
18 2008-01至2010-12 20703043/
B030606
P、B等非金属元素对醇类有机小分子电氧化催化剂
活性促进作用机理研究
刘长鹏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
研究所
18 2008-01至2010-12 20773116/
B030606
在可控的温度及传质下甲醇氧化的电化学原位红外
光谱研究
陈艳霞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30 2008-01至2010-12 20773108/
B0306
有序聚合物-生物分子仿生膜的设计、构筑及电化
学传感性能
薛怀国 扬州大学 28 2008-01至2010-12 20773107/
B0306
带疏水基团的有机配体在超分子离子识别中的应用 刁国旺 扬州大学 29 2008-01至2010-12 20773103/
B030604
新型钙钛矿型半导体纳米晶薄膜电极的制备、染料
敏化及光电性能研究
杨术明 信阳师范学院 28 2008-01至2010-12 20773102/
B030605
新型三维多孔锡基合金微晶电极的电沉积制备及界
面性质研究
黄令 厦门大学 28 2008-01至2010-12 20773101/
B030605
sp2杂化类型碳材料电极表面结构和性质关系的研

时康 厦门大学 28 2008-01至2010-12 20773100/
B0306
高生物活性纳-微米结构有序CaP膜层的可控制备
及构性研究
林昌健 厦门大学 30 2008-01至2010-12 20773096/
B030606
镍催化的氨电化学氧化研究 庄林 武汉大学 30 2008-01至2010-12 20773095/
B0306
用于锂离子电池可逆过充保护的电压敏感隔膜 艾新平 武汉大学 29 2008-01至2010-12 20773094/
B030603
熔盐电解固态氧化钽及钽粉颗粒形控机制 金先波 武汉大学 30 2008-01至2010-12 20703031/
B030606
模拟车用工况下催化剂的微观结构变化对燃料电池
性能的影响
林瑞 同济大学 8 2008-01至2008-12
20773091/ B030605 基于表面增强拉曼光谱和电化学的痕量重金属离子
检测
顾仁敖 苏州大学 28 2008-01至2010-12
20773088/ B0306 功能化碳纳米管反义核酸复合体-电生孔促进肿瘤
细胞凋亡
贾能勤 上海师范大学 29 2008-01至2010-12
20773087/ B030601 磷酸铁锂/碳-聚吡咯复合电极材料及其嵌锂机理与
动力学研究
廖小珍 上海交通大学 28 2008-01至2010-12
20773082/ B030604 染料敏化太阳电池新型高分子固态电解质体系的设
计、合成及电化学性能研究
王桂强 山东理工大学 28 2008-01至2010-12
20773070/
B030601
高铁酸盐碱性电池自放电性能的改性研究 叶世海 南开大学 29 2008-01至2010-12
[ 第一页 ] [ 前一页 ] [ 后一页 ] [ 最后一页 ] 当前页1/2版权所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 软件制作:爱瑞思软件(深圳)有限公司
网站使用条例和在线保密操作 | 安装ISIS数字证书(2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