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留置导管两种引流方法的比较
血透患者中心静脉导管不同浓度肝素盐水封管效果
血透患者中心静脉导管不同浓度肝素盐水封管效果发表时间:2015-12-31T11:28:23.590Z 来源:《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5年7月第1期供稿作者:谢芳[导读] 浙江省瑞安市中医院血液透析是目前挽救和延长尿毒症等终末期急慢性肾衰竭患者的一种有效替代疗法。
谢芳(浙江省瑞安市中医院浙江瑞安 325200)【中图分类号】R5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194(2015)01-0086-01 近年来,慢性肾病患病率逐年升高。
2013年研究发现,我国慢性肾脏病患病率为10.8%[1]。
血液透析是目前挽救和延长尿毒症等终末期急慢性肾衰竭患者的一种有效替代疗法。
当患者还未建立动静脉内瘘时,临床多采用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来进行透析。
但长期采用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易导致血栓和纤维蛋白鞘生成,引起导管中血流速度受阻甚至出现堵塞现象,大大缩短了导管的使用时间,因此有效延长导管的使用时间必须确保其血流通畅。
临床上普遍采用肝素盐水封管进行封管,但目前对肝素浓度尚未统一,为了进一步探讨肝素封管液的适宜浓度,不同浓度封管液对预防血液透析患者留置导管的堵塞的效果不同,选择最适宜浓度的肝素盐水进行封管,既能防止导管堵塞和减少患者出血,延长导管的使用时间,减少患者的经济负担。
1 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慢性肾病血液透析患者100例,按就诊时间顺序编号,单号为高浓度组(采用3125U/ml肝素盐水封管);双号为低浓度组(采用500U/ml肝素盐水封管),各50例。
高浓度组男32例,女18例,年龄25-86岁,平均年龄61.3±6.0岁。
对照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30-78岁,平均年龄58.6±5.9岁。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封管方法患者血透完毕后在动静脉两端分别采用10ml生理盐水实施脉冲式推注法,将导管内残留血液冲入患者体内,然后再严格按照导管上标示的管腔容积注入等量肝素盐水,因为封管液量过少,导管头端至开口处可能出现无肝素充填的现象,一旦血液逆流,易在头端形成血栓,致管腔血流不畅或堵塞;若封管液量过多,则过多的肝素进入血液循环,导致出血等相关并发症,在注入肝素盐水前必须用生理盐水将动静脉管腔内的残余血液冲洗干净,保持正压封管。
不同途径深静脉置管在血液透析中的比较
el e C,Bu r l ,B et e ,e 1 P e e t n ek G u t rHJ t . r v n i n a o 【] Mu l r 7
o o t s d aa s ca e e h o a h ; r n o z d f nr t c a me i s o it d n p r p t  ̄ a d mie
i u e d ay i c ne r b e v dr t s e t e y T et r emeh d f ah t r a in e ec r— no r mo ilss e tr h we eo s r e r p ci l . h e t o s te e i t sw r o eo v h oc z o n
Y h Ne h oo yDe  ̄t n o Gu n z o a . p rlg p me t f a g h uRe r s Hopi l u n z o 1 2 0, h n dC o s s t ,G a g h u5 0 2 C i a a
【
t O j i T uyuu re , sbl i iade o le t t itn 】 h a v o t gl i uc v n e m r ic h ez i s e e s d j av n a a v n n f av n a e rao
c tee ie g g n te t o lc t n . s l T es e e srtso etremeh d r ah tr s n a ea doh r aet mpiai s Re ut d l o s h n c s ae fh he to s t wee
中心静脉长期留置导管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
中心静脉长期留置导管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目的:观察中心静脉长期留置导管(导管组)及动静脉内瘘(内瘘组)作为两种长期血管通路对血透患者透析充分性及并发症的影响,探讨中心静脉长期留置导管在维持性血透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选择我科2010至1月至2014年2月新入维持性血透患者,导管组及内瘘组各10例,主要观察指标为尿素清除率(Kt/V)、最大血流量,观察终点前一个月内射血分数(EF)以及随访期内两组患者感染、血栓及死亡发生情况。
结果:导管组使用时间(25.3±5.2)个月,内瘘组使用时间(29.3±1.7)个月,导管组最大血流量、通路使用时间、Kt/V值均低于内瘘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导管组EF值高于内瘘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导管组感染率、血栓发生率及死亡率均高于内瘘组。
结论:长期管仍可作为维持性血透患者建立长期血管通路的替代方法,临床价值肯定。
标签:血液透析;中心静脉长期留置导管;内瘘;透析充分性;并发症血管通路是维持性血透患者的生命线,良好的血管通路是保证血透顺利进行和透析充分的首要条件。
长期血管通路主要包括自体動静脉内瘘,因其血流量充分,感染率及血栓形成率较低,是目前最理想的血管通路;少部分患者会选择生物材料制作的人工血管,但由于目前开展的单位及采纳患者少,关于人工血管的报道并不是很多,效果不确切。
对于无法建立内瘘者来说,使用长期管已成为建立长期血管通路的较好补充形式。
我科从2010年1月开始观察使用长期管血透的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并与内瘘组患者对比,探讨长期管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一、资料与方法1.病例收集:选择我科2010至1月至2014年2月新入维持性血透患者,导管组及内瘘组各10例,血管通路使用均超过3个月,随访6-46个月。
2.分组:导管组:10例,其中男3例,女7例,年龄53-92岁;基础病:糖肾6例,高血压肾损害3例,慢性肾炎1例。
内瘘组:10例,其中男6例,女4例,年龄26-72岁;基础病:慢性肾炎6例,高血压肾损害2例,慢性肾小管间质病1例,狼疮性肾炎1例。
中心静脉置管在血透中的应用
中心静脉置管在血透中的应用一、中心静脉临时导管置管术中心静脉导管是各种血液净化疗法的血管通路之一。
主要有单腔、双腔和三腔导管,目前双腔导管最常用。
导管置入的部位有颈内静脉、股静脉和锁骨下静脉。
(一)适应证1、有透析指征的急性肾损伤(急性肾衰竭)。
2、急性药物或毒物中毒需要急诊进行血液净化治疗的患者。
3、有可逆因素的慢性肾衰竭基础上的急性加重。
4、内瘘成熟前需要透析的患者。
5、内瘘栓塞或感染需临时通路过渡。
6、腹膜透析、肾移植患者因病情需要的临时血液透析。
7、其它原因需临时血液净化治疗。
(二)禁忌证无绝对禁忌证,相对禁忌证为:1、广泛腔静脉系统血栓形成。
2、穿刺局部有感染。
3、凝血功能障碍。
4、患者不合作。
(三)术前评估1、患者能否配合。
2、是否有可以供置管用的中心静脉:颈内静脉、股静脉及锁骨下静脉。
3、根据条件选择患者的体位和穿刺部位。
4、必要时可采用超声定位或超声引导穿刺。
5、操作可在手术室或治疗室内进行。
6、操作应由经过培训的专业医生完成。
(四)器材及药物1、穿刺针。
2、导丝。
3、扩张器。
4、导管:分单腔、双腔、三腔导管三种,各种不同类型导管各有其优缺点。
(1)单腔导管血流从单一管腔出入可行单针透析,目前已很少用;也可以将单腔导管作为引出血液通路,另外找周围静脉做回路。
(2)双(三)腔导管“死腔”减少,再循环减少,导管相对较粗,穿刺难度增加。
目前主要使用的是双腔导管。
因为三腔导管感染机会增加,不推荐常规使用。
5、肝素帽。
6、注射器、缝皮针、缝线、小尖刀片、无菌纱布、透气敷料等。
7、2%利多卡因5ml、肝素100mg 和生理盐水200ml。
(五)操作方法以常用的钢丝导引置入法(Seldinger 技术)为例。
1 、根据穿刺部位采取不同体位,如颈内静脉采用头低仰卧位(Trendelenburg 体位)。
2、穿刺部位皮肤消毒,铺无菌巾。
3、戴无菌手套。
4、0.5%~1%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
5、采用穿刺针或套管针静脉穿刺,穿入静脉后有静脉血液抽出。
2种途径深静脉穿刺置管术在长期血透患者的应用比较
『 2 ] 张海艳, 邱成丽, 栾
琰. 等. 血液灌 流在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度急性有机磷农药 中毒
中的观察与护理『 J ] . 西南 军医, 2 0 0 9 , 1 1 ( 4 ) : 7 9 7 — 7 9 8 .
『 3 ] 卢
勇, 秦伟毅唐 绍辉 , 等. 血 液灌 流治疗急性有机磷农药 中毒 临
床研究 [ J ] . 透析与人工器 官, 2 0 0 8 , 1 9 ( 1 ) : 1 7 — 1 9 .
环. 使血 液流过装有 固态吸 附剂的灌流柱 , 同时清除血 液 中 游离 的有机磷 和与蛋白质或脂类 结合 的有机磷 , 达 到净化血
液 的 目的 由于患者服毒 3 ~ 6 h 后血 中有机磷浓度达到高峰 ,
大量 蓄积 , 出现毒蕈 碱样 、 烟碱样 和中枢神经 系统等 中毒 症 状和体征 . 严重者常引发肺 水肿甚至 M O D S D I 针对 A O P P的 治疗 主要包括 紧急复苏 和对症支持治疗 . 应用解毒药及 预防 并发症 的发生 而 清除尚未 吸收的残 留物 . 促进 已吸收入血
收 稿 日期 : 2 0 1 4 — 1 2 — 1 6
因此首次 H P治疗要在 6 h内进行 此外 . 由于 1 次H P清除
了循 环血 液中的大部分毒物 . 细胞 内或组织 中的毒物会再次 大量入血并形 成新 的平 衡 . 引起 临床症状反复 , 所以 1 次 H P 治疗 只能减轻现时症状. 要每隔 2 4 h再次给予 H P治疗至患者
f 4 ] 陈小丽, 黄宇 清, 邹亦平 , 等. 血液灌 流抢救重度有机磷 中毒 4 6例
临床分析 『 J ] . 赣南 医学院学报, 2 0 0 8 , 2 8 ( 4 ) : 5 9 3 — 5 9 4 .
长期中心静脉导管与动静脉内瘘在血液透析应用中的对比分析
长期中心静脉导管与动静脉内瘘在血液透析应用中的对比分析杨雪梅【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长期中心静脉导管与动静脉内瘘在血液透析中应用的临床效果。
方法60例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参照组,各30例。
观察组患者予以动静脉内瘘的方法,参照组患者予以长期中心静脉导管的方法,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相关临床指标。
结果两组患者的血液透析效果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观察组患者的血管通路并发症使用障碍率(0.14%)明显低于参照组患者(1.1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于血液透析患者的治疗,长期中心静脉导管以及动静脉内瘘两种方式的临床治疗效果相近,但动静脉内瘘方式能够最大程度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能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具有较大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期刊名称】《中国现代药物应用》【年(卷),期】2016(010)008【总页数】2页(P89-90)【关键词】长期中心静脉导管;动静脉内瘘;血液透析【作者】杨雪梅【作者单位】115000 辽宁省营口市中心医院肾内科【正文语种】中文血液透析是一种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肾脏替代治疗的方式,血液透析通过对人体内血液进行引流,使其到达人体外,通过有无数根空心纤维所组成的透析器里,透析液和血液在空心纤维内外,通过对流和弥散实施物质交换,透析液中含机体浓度相似电解质溶液,进而将体内代谢废物有效清除,维持酸碱平衡和电解质平衡,将体内多余水分清除,并且将通过净化的血液回输到人体中。
根据相关研究报告显示[1],近年来我国血液透析患者越来越多,患病率逐年上升。
本次实验选取60例血液透析患者,将其分成两组,并且予以不同的方法治疗,现将实验数据报告如下。
1.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1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60例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参照组,各30例。
观察组患者中男20例,女10例,平均年龄为(51.5±6.3)岁;参照组患者中男18例,女12例,平均年龄为(48.3±6.1)岁。
血液透析患者的血管通路护理
血液透析患者的血管通路护理当肾脏疾病危及患者生命时,血液透析是控制病情进展、延长患者生命的重要治疗手段,而血管通路则是尿毒症等严重肾脏疾病患者实施血液透析的前提基础,可以说是透析患者重要的生命线。
目前血管通路主要分为中心静脉导管(CVC)、自体动静脉内瘘(AVF)和移植物血管内瘘(AVG)三种类型。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血液透析患者的血管通路及护理。
1.中心静脉导管(1)概念。
CVC是非永久性血管通路,主要分为带涤纶套和隧道的长期透析导管(TCC)以及无涤纶套和隧道的临时透析导管(NCC),中心静脉导管适用于急需血液透析但没有动静脉内瘘的肾病患者。
(2)优缺点。
CVC的优点:能够快速放置,患者可立即进行透析,透析结束后能快速移除,并且,中心静脉导管无需反复多次穿刺,能够减少血透患者的穿刺痛苦。
CVC的缺点:可能会导致中央静脉受损;动作过猛、幅度过大,容易造成牵拉致使导管滑脱和拔出;因此为了防止导管凝血和伤口感染,应对管口做到严格护理。
(3)护理注意事项。
①首先,患者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可用手抓挠置管口周围的皮肤,以免感染。
且置管处的敷料一定要保持清洁肝脏,防止管口和导管皮肤出口受到污染。
颈内静脉置管的患者,洗脸洗头时要防止导管皮肤出口接触到水等液体,如需沐浴,务必要保护好留置管和皮肤出口,以防感染。
股静脉置管的患者,建议下肢弯曲度<90°,保持局部清洁,防止伤口被大小便污染,且不可过多的下床活动。
②注意固定好导管,以免导管发生移位或脱落;可用松紧带等将导管末端固定,防止摆动,导致穿刺部位出血。
睡觉时不用压迫导管,以防止血管壁受损和血栓形成。
建议患者最好穿着前扣式且宽松的上衣,以免穿套头式衣服,拉扯过程中造成导管松脱或牵拉出血。
③肝素帽和导管管夹需保持关闭,切不可擅自调整开关,若出现松脱等情况,应告知医护人员妥善处理。
④留置导管患者在身体允许的情况下,可适当参与家务劳动和日常活动,但不可剧烈运动,以免导管脱落;同时,要注意随时关注导管在皮肤除的长度,若发现部分脱出,不可自行塞入,应立即通过局部压迫进行国定,及时到医院就诊。
血液透析中两种导管留置方法的比较
医院。
( 收 稿 日期 : 2 0 1 3—0 1 2 4 ) ( 本 文 编辑 郭 海 瑞 )
文章编号 : 1 6 7 4— 4 7 4 8 ( 2 0 1 3 ) 0 5 C一1 4 0 6— 0 2
深 静 脉 穿 刺 留 置 导管 建 立 静 脉 通 路 创 伤 小 、 速度快 , 是 急性 肾衰 竭 、 急 性 中毒 等 病 人需 行 急 诊 透 析 时 常 用 的导 管 留置 方 法 。 常 见 深 静 脉 穿 刺 置管 的方 法 有 颈 内 静 脉 、 锁 骨 下 静 脉 和 股 静 脉 置 管 。股 静 脉 留 置导 管 是 帮 助 血 液 透 析 病 人 快 速 、 方 便 建 立 血
现异常 , 正 确 做 出评 估 , 早处理 、 早治疗 , 从而减轻病人痛苦 。 参考文献 :
[ 1 ] 李 晓慧 , 黄 小 梅. 静 脉 输 液 拔 针 按 压方 法 的研 究 [ J ] . 中 国 实 用 护 理
杂志 , 2 0 0 5 , 2 1 ( 4 A) : 1—2 .
l _ 2 . 2 导 管 感 染 的确 定 以 病 人 插 管 部 位 出 现 红 、 肿、 热、 痛、 有脓性分泌物 、 血 培 养 阳性 或 出 现 与 血 液 透 析 相 关 的 周 期 性 畏 寒、 高热、 血 常 规 中 白细胞 升 高 为确 定 导 管 感 染 的 依据 。 1 . 2 .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 P S S l 3 . 0统 计 学 软 件 包 进 行 数 据 录入 及 统 计 分 析 , 其 中计 量 资 料 采 用 t 检验 , 计数 资料 采用 y !
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留置导管两种引流方法的比较
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留置导管两种引流方法的比较摘要】目的比较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留置导管两种引流方法对导管中血栓清除的影响,选择安全有效的引流方法。
方法将2014年6月-9月共13例中心静脉留置导管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通过护士上机随机分为两组。
动脉端引流组150例次,静脉端引流组150例次。
3个月后,分别对两组患者的透析器动脉端附着血栓、透析器凝血情况、导管内血栓形成和导管相关性感染进行对比。
结果静脉端引流组透析器动脉端附着血栓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动脉端引流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O.O1);透析器凝血情况、导管内血栓形成和导管相关性感染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中心静脉留置导管从静脉端引流上机对导管内血栓进入患者体内有预防作用。
【关键词】血液透析;引流方法;中心静脉留置导管;血栓[中图分类号] R3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5018(2015)11-37-01 血液透析用中心静脉导管(简称临时导管)是血液透析和其他血液净化疗法的血管通路之一。
因其具有简便、快捷、痛苦及破坏性小、血流量大(250mL/min)等优点而被临床广泛应用。
导管的置入部位一般为双侧颈内静脉、双侧锁骨下静脉以及双侧股静脉,以右侧颈内静脉作为首选,是临床上最常用的置管部位。
[2] 根据留置时间,导管可以分为临时导管和长期导管,区别在于长期导管带有一个涤纶套,并固定在一个皮下隧道中,可以留置数月甚至更长的时间。
在临床上,我们在为置管患者进行血液透析治疗时,经常发现透析器动脉端有血栓残留的现象。
由于常规的操作方法仅对透析导管的动脉腔进行引流,而对导管静脉无引流,静脉腔内的血栓在回流血液的冲击下极易进入血液循环。
因些,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留置导管从静脉端引流的方法,可能达到清除导管静脉腔内的血栓的目的,降低肺栓塞的风险。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4年6月—2014年9月本科室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的18例病例,男10例,女8例;年龄38~89岁,平均69岁。
血液透析用中心静脉导管颈内静脉置管术
血液透析用中心静脉导管颈内静脉置管术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肾脏病研究所金其庄血液透析用中心静脉导管(简称临时导管)是血液透析和其他血液净化疗法的血管通路之一。
其原理是将一根双腔导管置入中心静脉,将双腔导管的其中一腔作为动脉腔,用于引出血液,另一腔作为静脉腔,用于将净化后血液回输病人体内。
静脉腔开口于导管末端,动脉腔开口于接近末端的导管侧壁,这样可以减少透析过程中的再循环。
体外部分分别对动静脉腔用红蓝两色作出标记。
导管的置入部位一般为双侧颈内静脉、双侧锁骨下静脉以及双侧股静脉,以右侧颈内静脉作为首选,是临床上最常用的置管部位。
根据留置时间,导管可以分为临时导管和长期导管,区别在于长期导管带有一个涤纶套,并固定在一个皮下隧道中,可以留置数月甚至更长的时间。
【临时导管的适应证】1.紧急血液透析或临时血液透析;2.血浆置换;3.血液灌流;4.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5.其他血液净化治疗;【长期导管的适应证】1.内瘘建立时间不长或拟行内瘘手术的尿毒症患者,因病情需要立即开始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
2.有临时导管,但不能满足内瘘成熟获无法建立内瘘。
3.内瘘手术多次失败,已经无法在肢体制作各种内瘘。
4.部分因为心功能较差而不能耐受内瘘的患者。
5.部分腹膜透析病人,因各种原因需要暂时停止一段时间的腹透,用血液透析过渡一段时间,可以选择长期导管作为血管通路。
6.一些病情较重的尿毒症患者,或者合并有其他系统的严重疾患,预期生命有限,可以选择长期导管作为血管通路。
【禁忌证】1.绝对禁忌证:穿刺部位、皮下隧道部位以及导管出口部位的皮肤或软组织存在破损、感染、血肿、肿瘤等。
2.相对禁忌证:(1). 拟留置长期导管的部位曾行过多次临时导管插管(2). 明显的出血倾向(3). 安装有起搏器【即刻的并发症及处理】1.气胸:穿刺时有穿破胸膜和肺尖的可能,其原因主要是穿刺时针干的角度和针尖的方向不当所致。
作颈内静脉穿刺时,为避开颈总动脉而针尖指向过于偏外,往往会穿破胸膜顶和肺尖。
两种血液净化用中心静脉临时导管封管方法的对比研究
两种血液净化用中心静脉临时导管封管方法的对比研究摘要:目的探讨留置血液净化用中心静脉临时导管不同肝素钠浓度对封管效果及出血倾向的影响。
方法选取60例在我科接受中心静脉临时置管的床旁血滤患,按不同时间段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病历进行回顾性分析,两组入选病例进行床旁血滤的抗凝方式均为枸橼酸钠抗凝,入选病例出、凝血时间正常或略延长,无出血倾向(牙龈、消化道、泌尿道、皮下等出血,鼻衄)。
结果第二组留置天数明显高于第一组,而形成血凝块的发生率明显低于第一组,两项比较均有差异(P<0.05)。
在出血倾向上两组无差异。
关键词:血液净化;中心静脉临时导管;封管液;肝素钠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血液净化技术应用的越来越广泛,尤其在重症监护病房,床旁持续血液净化技术除应用于尿毒症患者,也常应用于急性肾损伤、慢性肾功能不全、重症胰腺炎及脓毒症等患者。
因此,建立有效的能反复使用的血管通路用于持续床旁血液净化是维持或抢救患者生命的基本保证。
采用中心静脉临时导管建立血管通路具有简便、快捷的特点。
在临床使用中,如何加强导管维护,减少导管功能障碍的发生以延长导管使用时间,是临床上的实际问题。
床旁血液滤过结束后,大多采用不同浓度的肝素封管液进行封管,但现今临床对深静脉封管液的研究中存在争议[1],且目前对肝素钠封管液的浓度并无统一标准。
因此本文通过回顾分析病历,将两种不同浓度肝素封管液封管效果进行分析对比,研究不同肝素钠浓度对封管效果及凝血效果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第一组选取2018年3月至2018年8月在我科接受中心静脉临时置管的床旁血液滤过患者30例进行回顾分析,其中男16例,女14例,平均年龄(53.2±3.8)岁,其中原发病为慢性肾功能不全24例,急性肾损伤5例,重症胰腺炎1例。
第二组选取2018年9月至2019年2月在我科接受中心静脉临时置管的床旁血液滤过患者30例进行回顾分析,其中男17例,女13例,平均年龄(51.6±4.2)岁,其中原发病分为慢性肾功能不全22例,急性肾损伤6例,重症胰腺炎2例。
血液透析上机操作规范中心静脉留置导管
血液透析上机操作规范中心静脉留置导管血液透析是一种通过机器来替代肾脏功能,清除体内的废物和多余水分的治疗方法。
在血液透析过程中,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是非常关键的一部分。
中心静脉留置导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CVC)是一种短期、中期或长期的血管通路,可以用来输注液体、输注药物、输血、进行血透等治疗操作。
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有时也被称为中央静脉导管(Central Venous Line,CVL)。
下面是血液透析上机操作规范中关于中心静脉留置导管的一些常见规范。
一、中心静脉留置导管的选择与准备1.根据患者个体情况,选择合适的中心静脉留置导管,包括导管类型(如单腔、双腔等)、导管长度和内外径等。
2.在留置导管前,应充分了解患者的血管解剖情况,选择合适的留置部位。
二、留置导管术前操作1.术前向患者说明术前操作的目的、过程,以及术后的疼痛、不适等可能的并发症。
2.完善预操作的护理工作,包括患者体位、洗浴消感、皮肤消毒、无菌操作、准备画圈试验液等。
3.麻醉是中心静脉留置导管过程中常用的方法之一,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
4.手术前用超声检查或X线检查确定适当的插管部位和路径。
5.确保手术器械齐全且无菌,同时准备备用器械。
三、留置导管插入操作1.插管前操作:消毒患者的插管部位,并进行无菌操作。
2.切开皮肤和颈静脉囊膜,逐层刺破进入内静脉,小心缝开静脉,将导管插入静脉腔,插入后,把握导管插入深度。
3.处理皮下组织和皮肤层,牢固固定导管,防止导管的滑脱。
4.插入中心静脉导管后,通过透视或超声确定导管的位置是否正确。
四、留置导管术后操作1.洗手后,固定插管口,维持导管的牢固性,防止导管的脱落。
2.贴记导管插管部位及日期。
3.每日维持导管清洁,保持穿刺部位及周围皮肤清洁干燥。
4.导管留2小时后进行插管后4小时动脉血氧饱和度监测。
5.导管留4小时后,首次观察取血和FCM时必须提取腔内血液。
血液透析中心静脉留置导管的使用和维护
导管动静脉夹子夹闭前调整好位置,一旦夹闭,勿轻易打开
及时治疗鼻腔或其他部位致病菌感染
注意身体卫生,指导患者擦洗及淋浴的正确方法
01
03
02
04
05
06
中心静脉留置导管的护理
血流量不足
01
渗血及血肿
02
感染
03
血栓
04
脱落
05
并发症的处理
03
02
01
原因:留置导管位置不良、管腔贴壁
溶栓前,做好抢救准备,严密观察病人生命体征,有无胸闷憋气呼吸困难等临床表现。
导管感染
导管溶栓
DOQI溶栓治疗的建议: 尿激酶5000U/ml注入导管,钳夹保留5min,每隔5min抽吸回血一次,持续约30分钟。
应注意保持导管翼缝合线不松动或脱落,必要时重新缝合,以防导管脱落,若发现导管有部分脱出,应原位缝合固定好
严禁向导管内推注液体,避免血栓脱落导致栓塞
尿激酶应现配现用,导管内用量准确
原则
导管溶栓
确认导管不通:打开肝素小帽,抽吸不畅或完全不能抽出,经反复调整导管位置无效;明确抽吸出凝血块。
将导管内残存液体抽出,严禁向导管内推注液体。
02
导管溶栓
根据管腔内容量,注入等体积尿激酶(每1ml生理盐水含尿激酶5000~10000单位);等待30分钟后回抽;若仍欠通畅可重复上述操作
右侧颈内静脉
插管部位
准备碘伏消毒消毒棉签和医用垃圾带,协助患者戴 口罩
01
打开静脉导管外层敷料
02
患者头偏向对侧,将无菌治疗巾垫于静脉导管下
03
取下静脉导管内层敷料,将导管放于无菌治疗巾上
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临时与长期留置双腔导管的应用及护理
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临时与长期留置双腔导管的应用及护理发表时间:2015-11-12T16:28:46.590Z 来源:《中西医结合护理》2015年4月第4期供稿作者:吴光萍詹淑兰[导读]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三明第一医院血液透析室血管通路是维持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是保证血液透析治疗有效进行的重要保证。
吴光萍詹淑兰福建医科大学附属三明第一医院血液透析室福建三明 365000【摘要】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应用临时与长期留置双腔导管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透析的充分性。
方法:自2007-2015 年,我科应用与护理临时性单针双腔留置导管置管286 例,颈内静脉长期留置双腔导管置管13 例,常规的血液透析方案治疗,针对299 例血液透析患者留置双腔导管并发症的发生,实施有效的预防护理措施。
结果:299 例中心静脉置管患者发生并发症26 例次,经密切观察并及时有效的治疗、护理,并发症得到有效解决,延长留置导管使用寿命。
结论:严格、规范的操作和日常维护是保证此通路长期、有效运行的关键,根据不同的并发症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保证了血透效果,有利于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关键词】留置双腔导管;血液透析;护理【中图分类号】R8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276-7808(2015)-04-093-02 血管通路是维持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是保证血液透析治疗有效进行的重要保证。
目前对急诊透析的患者、动静脉内瘘未成熟或者动静脉内瘘闭塞患者来说,建立临时性血管通路是保证透析顺利进行,改善患者病情的关键;而涤纶套长期留置管作为无法建立动静脉内瘘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较好的血管替代通路,在临床上应用越来越广泛。
常见的并发症有感染、血栓形成与栓塞、导管脱落、出血和涤纶套脱落。
留置双腔导管通过正确使用和维护,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延长留置导管使用寿命。
我院血透室自2007 年6 月-2015 年7月,对299 例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期的患者采用了中心静脉留置双腔导管。
血液透析患者各种血管通路优缺点是什么?选择哪种血管通路最好?
⾎液透析患者各种⾎管通路优缺点是什么?选择哪种⾎管通路最好?我是⼀名肾内科医⽣,关于⾎管通路的问题给⼤家做⼀个简单的介绍。
⾎液净化患者⾎管通路主要包括以下⼏种:中⼼静脉临时导管、中⼼静脉长期导管、⾃体动静脉内痿、移植⾎管搭桥造瘘。
(1)中⼼静脉临时导管:是常⽤⾎液净化⾎管通路之⼀。
分为单腔、双腔和三腔导管,⽬前最常⽤的是双腔导管。
适⽤范围:需要透析的急性肾损伤患者;急性药物或毒物中毒需要⾎液净化治疗的患者;可逆因素下的慢性肾衰竭急性加重;透析患者内瘘成熟前;内痿栓塞、感染等情况下需临时透析通路过渡的;因治疗需要,拟⾏临时⾎液透析的腹膜透析、肾移植及其他患者。
不适⽤于:⼴泛腔静脉系统⾎栓、穿刺部位感染、凝⾎功能障碍及不合作患者。
(2)中⼼静脉长期导管:适⽤于肢体⾎管条件差,不能建⽴⾃体动静脉内瘘者;⼼功能较差不能耐受动静脉内瘘分流者;部分需暂停腹膜透析,计划短期内⾏肾移植;病情较重或合并其他系统的严重疾患,预期⽣命有限者。
对于以下情况,不推荐使⽤:置管部位⽪肤、软组织存在破损、感染、⾎肿、肿瘤者;不能配合者;不能平卧者;严重出⾎倾向者;颈内静脉解剖变异、严重狭窄甚⾄缺如者;拟置管部位⾎管有⾎栓形成史、外伤史或⾎管外科⼿术史。
(3)⾃体动静脉内瘘:是通过⼿术⽅法将患者的外周动脉和浅表静脉吻合,使动脉⾎液流⾄浅表静脉,达到⾎液透析所需的⾎流量要求;同时静脉表浅也更便于⾎管穿刺,从⽽建⽴⾎液透析体外循环。
其主要适⽤于慢性肾功能衰竭需要长时间⾎液透析治疗的患者,对于⽼年患者、糖尿病、系统性红斑狼疮以及合并其他脏器功能不全的患者,应尽早⼿术。
以下情况不推荐使⽤:四肢近端⼤静脉或中⼼静脉存在严重狭窄、⾎栓或静脉回流受影响者;前臂ALLEN试验阳性者禁⽌⾏前臂动静脉内瘘端端吻合;预期患者存活时间少于3个⽉;⼼⾎管状态不稳定,⼼衰未控制以及低⾎压者;⼿术部位有感染;同侧锁⾻下静脉安装⼼脏起搏器导管者。
(4)移植⾎管搭桥造瘘:适⽤于上肢⾎管纤细不能制作⾃体内瘘;因反复制作内痿使上肢动静脉⾎管资源耗竭;上肢⾃⾝⾎管破坏严重,如糖尿病、周围⾎管病、银屑病等疾病;原有内痿⾎管瘤或狭窄切除后需⽤移植⾎管搭桥。
浅谈中心静脉留置导管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与护理
浅谈中心静脉留置导管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与护理发表时间:2017-12-18T12:10:37.237Z 来源:《航空军医》2017年第20期作者:杨丽[导读] 现通过全科护士努力,我院近2年来血液透析留置置管患者无一例感染,通过定期封管基本杜绝因血栓形成而拔管情况发生。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一一医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80)摘要:血液透析是抢救和治疗各种急、慢性肾功能衰竭的重要手段,建立良好的临时血管通路是进行血液透析及等待永久性血管通路成熟以前的血液透析的关健,是保证血液透析顺利进行和透析充分的首要条件。
关键词:中心静脉留置导管;并发症;护理;血液透析1 研究对象与方法1.1 对象:针对211医院血液透析室所有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患者。
现全科置管患者共28人,其中颈内静脉7人、锁骨下静脉16、股静脉5人;其中糖尿病肾病16人、高血压肾损害6人、慢性肾小球肾炎3人、狼疮肾2人、多囊肾1人;年龄41-82岁之间,平均年龄65岁。
1.2 材料:采用美国巴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的深静脉留置导管,规格为12F×12.5cm和12F×15cm。
1.3 方法:通过十二年的护理、观察及与患者家属沟通,再通过分析、方法改进、总结经验等进行全面评估。
2 结果:通过对全科血液透析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患者多年临床工作总结,大大提高了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患者的护理质量。
3 中心静脉留置导管的置管部位及应用3.1中心静脉留置导管的置管部位通常有4个部位的中心静脉可供选择:颈外静脉、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股静脉。
3.2中心静脉留置导管的应用3.2.1颈外静脉置管:颈外静脉是人体最大的浅静脉,体表投影清楚,可在直视下进行,血流比较充足,可达200-300ml,但因其静脉壁薄,管颈较小,操作比较复杂,插管有时不能顺利通过汇合处,易形成血肿,个别患者可发生上腔静脉破裂出血,临床较少用于血液透析,目前我科只用后三种类型。
3.2.2颈内静脉置管:使用时间长,活动不受限,穿刺技术难度中等,易于保护,不易感染,颈内静脉压力较低,容易压迫止血,并发症少。
中心静脉留置导管两种封管方法的比较
肝素 10 g 2 1恰好与导管 的容量相等, 0m (m ) 既避免 了
表 2 两组 患者 其它情况 比较 (+S )
回血凝 固堵塞尖端侧孔 , 保证 了血流量 , 又避免 了过
与 舂 多肝素 进入 全身 循环 引起 的 出血 , 以往 的稀 释法 比 ’ 较 也更 安全 , 凝 效果 也更 好 。 抗 J
3 4 预后 .
[] 4 程学文 , 罗剑红. 新生儿湿肺综合征 3 O例临床分析 [] 咸宁学 院 J.
学报 ( 医学版) 20 2 ( )5 ,09,3 1 :0—5 . 1
5 钟俊 周雪. 生儿湿肺 3 例 的临床 分析 [] 中国医药指南 , 新 7 J. 新生 儿湿 肺 为 自限性 疾 病 , l例患 儿 经 [ ] 雅 , 4
及并发 症导 致的拔 管 率 明显 少于对 照组 ( P<0 0 ; 管 间 隔 时 间及 导 管使 用 寿 命 明 显 长 于 对 照 组 . 5) 封 ( 00 ) 封 管次数 明显 少 于对 照组 ( 00 ) P< .5 ; P< . 1 。结论 [ 关键词 】 中心静 脉 留置导 管 ; 浓肝 素封 管 法
中心静 脉 留 置导 管 已广 泛 用 于各 种 血液 净 化 的 龄 在 2 7 之 间 , 均 5 6— 6岁 平 1岁 , 中心 静 脉 留 置导 管 O例 治疗 中建立 临时血 管通 路 , 而封 管护理 是该 技术 的重 采 取 以往 的稀 释肝 素 封管 法 。l 患 者 7例用 到 不 要环节, 封管 液是保 持 导管通 畅 的关 键 , 2 0 自 0 9年 元 需 留置 才拔管 , 因并发症 被 迫拔 管 。 3例 月至 2 1 0 0年 6月采 用浓 肝素 封管 法代 替 以往 的稀 释
血液透析病人中心静脉导管的护理
双腔中心静脉导管自 我护理及卫生宣教
股静脉留置导管者应限制活动,以防过度牵拉引起导管滑脱,一旦 滑出,立即压迫局部止血,并立即到医院就诊。
留置导管者,在穿脱衣服时需特别注意,避免将导管拔出,特别是 股静脉置管者,颈内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置管应尽量穿对襟上衣。
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是患者透析专用管路,一般不作其它用途,如输 血、输液、抽血等。
双腔中心静脉导管自 我护理及卫生宣教
置管术后避免剧烈活动,以防由于牵拉至导管滑脱。 做好个人卫生,保持局部清洁干燥,如需淋浴,应先将导管及局部
皮肤出口处用无菌敷贴封闭,以免淋湿后导致感染,淋浴后及时更 换敷贴。 每日监测体温变化,观察置管处有无肿痛等现象,如有体温异常、 局部红、肿、热、痛等症状应立即告诉医务人员,及时处理。 选择合适的卧位休息,以平卧位为宜。避免搔抓置管局部,以免导 管脱出。
颈静脉置管者由于颈部活动度大,出汗易使贴膜失去黏性,穿衣和 睡眠中不慎易将导管拉出
4、导管移动或滑出
导管移动或滑出护理 每次透析前后及透析中,均应观察导管留置情况,观察缝线有无脱
落,导管长度是否正常,以及局部渗血情况。 做好健康宣教工作,嘱病人行走、入厕、翻身等动作时注意防止牵
拉及受压,如有任何不适及时报告,并给予及时处理。
Clean-正确的冲管
冲管的意义? 保持导管通畅 避免血液沉淀在导管内 用等渗盐水将残留的血液冲入血管,避免刺激局部血管,减少血栓
与纤维素鞘,保持导管通畅
冲管的方法
脉冲式冲管:推一下停一下,在导管内形成小漩涡,有利于把附着在 导管和血管壁的残留物冲洗干净,加强冲管效果
LOCK-正确封管
按常规回血后再注入相应导管腔容积的肝素封管液于动、静脉导管 腔内。
谢谢大家
颈内静脉与股静脉插管在血液透析应用中的比较
颈内静脉与股静脉插管在血液透析应用中的比较关键词颈内静脉股静脉插管血液透析目前临床上应用最多的是股静脉插管(FVC)与颈内静脉插管(IJVC)。
对血液净化中心2年的临时性中心静脉留置双腔导管病人进行观察和比较,现总结如下。
资料与方法2007~2009年收治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68例,男42例,女26例,年龄12~85岁;原发病慢性肾炎46例,高血压良性小动脉肾硬化症10例,糖尿病肾病7例,多囊肾3例,痛风性肾病2例。
采用随机分组原则,行颈内静脉置管36例,股静脉置管32例。
方法:使用艾贝尔型双腔导管,采用局麻FSELDINGER技术插管。
留置导管后,每天局部碘伏消毒酒精脱碘,更换敷料,血透结束后用肝素2500U/ml封管。
每周透析2~3次,每次4~4.5小时,血流量调至不影响透析效果的稳定血流量,一般>200ml/分为正常。
观察项目:①导管留置时间:指从插管到该管拔出的持续时间,不论是否经过导管溶栓或抗感染治疗。
②导管相关并发症:主要包括插管时局部出血或血肿、局部或全身感染、导管堵塞、导管滑脱、导管使用中的血流量不足(<150ml/分)等。
③血流量>200ml/分为正常,/sup>检验。
结果36根颈内静脉插管透析600次,每根导管透析16.67±6.70次,平均留置时间34.08±2.37天,32根股静脉插管透析316次,每根导管透析9.88±3.28次,平均留置时间21.56±1.46天。
拔管主要原因:感染、导管堵塞或折曲变形、插管适应证已解除等。
统计分析显示颈内静脉插管使用寿命明显长于股静脉插管(P<0.01)。
在插管與应用过程中出现的并发症,见表1。
讨论中心静脉插管建立临时血液通路具有简便、快捷等特点,但其缺点也很明显,如留置时间短,感染及堵塞率高等并发症。
留置双腔导管血透的一重要问题是血流量不足,通过实践,观察到股静脉插管的血流量不足发生率明显高于颈内静脉插管,可能是由于股静脉较颈内静脉细,导管侧孔易贴壁,病人活动使导管折曲变形以及导管内凝血等原因造成[1]。
中心静脉单针双腔留置导管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
中心静脉单针双腔留置导管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摘要目的:评价应用单针双腔中心静脉留置导管建立临时血管通路进行血液透析的临床效果。
方法:纳入透析患者83例,其中药物或毒物中毒8例,急性肾衰17例,慢性肾衰58例。
采用中心静脉穿刺留置单针双腔静脉导管,颈内静脉7例,股静脉76例。
结果:83例均成功建立血管通路,平均血流量达(214±42)ml/min,平均留置时间(31±17)天,感染3例,局部血肿6例。
结论:该方法操作简单、快捷,使用方便,留置时间长,并发症少,适用于急诊透析或慢性肾衰尚未建立内瘘的患者。
关键词血液透析;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是否成功建立血管通路直接影响血液透析的疗效,药物或毒物中毒、急性肾衰或慢性肾衰尚未建立内瘘的患者进行血液透析时,需要建立临时性血管通路。
我院于1999年9月~2003年9月期间,共进行了83例中心静脉单针双腔留置导管建立临时性血管通路,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病例来源:选择我院血液透析中心于1999年9月~2003年9月期间治疗药物或毒物中毒、急性肾衰或慢性肾衰尚未建立内瘘的患者共83例。
男47例,女36例,平均年龄(49±17)岁,其中药物或毒物中毒8例,急性肾衰17例,慢性肾衰58例。
1.2器材与方法:采用美国Arrow国际公司生产的Arrow-0uin-ton单针双腔静脉导管,长度13或16 cm;并采用Seldinger技术进行穿刺,其中颈内静脉7例,股静脉76例:留置导管后.每次血液透析后艾利克消毒,肝素封管,更换敷料。
1.3观察指标及统计方法:观察指标包括穿刺成功率、第一次血液透析最大血流量(ml/min)、留置时间(天)、拔管原因以及常见并发症(如感染、局部血肿等)。
2结果83例均成功建立血管通路,第一次血液透析血流量最大达260 ml/min,最低达170 ml/min,平均血流量达(214±42)ml/min。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留置导管两种引流方法的比较
发表时间:2016-04-21T14:38:37.553Z 来源:《中西医结合护理》2015年11月第11期作者:马峥嵘李高利
[导读] 1.苏州高新区人民医院江苏苏州 215009;2.河南宏力医院血液透析用中心静脉导管(简称临时导管)是血液透析和其他血液净化疗法的血管通路之一。
1.苏州高新区人民医院江苏苏州 215009;
2.河南宏力医院河南新乡 453400
【摘要】目的比较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留置导管两种引流方法对导管中血栓清除的影响,选择安全有效的引流方法。
方法将2014年6月-9月共13例中心静脉留置导管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通过护士上机随机分为两组。
动脉端引流组150例次,静脉端引流组150例次。
3个月后,分别对两组患者的透析器动脉端附着血栓、透析器凝血情况、导管内血栓形成和导管相关性感染进行对比。
结果静脉端引流组透析器动脉端附着血栓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动脉端引流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O.O1);透析器凝血情况、导管内血栓形成和导管相关性感染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中心静脉留置导管从静脉端引流上机对导管内血栓进入患者体内有预防作用。
【关键词】血液透析;引流方法;中心静脉留置导管;血栓
[中图分类号] R3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5018(2015)11-37-01
血液透析用中心静脉导管(简称临时导管)是血液透析和其他血液净化疗法的血管通路之一。
因其具有简便、快捷、痛苦及破坏性小、血流量大(250mL/min)等优点而被临床广泛应用。
导管的置入部位一般为双侧颈内静脉、双侧锁骨下静脉以及双侧股静脉,以右侧颈内静脉作为首选,是临床上最常用的置管部位。
[2] 根据留置时间,导管可以分为临时导管和长期导管,区别在于长期导管带有一个涤纶套,并固定在一个皮下隧道中,可以留置数月甚至更长的时间。
在临床上,我们在为置管患者进行血液透析治疗时,经常发现透析器动脉端有血栓残留的现象。
由于常规的操作方法仅对透析导管的动脉腔进行引流,而对导管静脉无引流,静脉腔内的血栓在回流血液的冲击下极易进入血液循环。
因些,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留置导管从静脉端引流的方法,可能达到清除导管静脉腔内的血栓的目的,降低肺栓塞的风险。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6月—2014年9月本科室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的18例病例,男10例,女8例;年龄38~89岁,平均69岁。
血透时间 1个月~104 个月,平均30.7个月。
置入导管时间1个月~64 个月,平均19.6个月。
其中颈内静脉长期导管11例,股静脉长期导管1例,导管型号14.5F×23cm;股静脉临时导管5例,导管型号13.5F×20cm;颈内静脉临时导管1例,导管型号13.5F×12.5cm。
血液透析3次/周者15例,2次/周者4例;患者无严重的心脑血管并发症、感染及血液高凝状态。
患者血液透析时均采用碳酸氢盐透析液,日本旭化成合成膜透析器,JMS血路管,透析液钠浓度140 mmoL/L,透析液流速500 mL/min,透析液温度36.0~36.5℃,血流量200~300 mL/min,每次治疗时间4 h。
下机回血方法相同,其中16例采用纯肝素(6250 u/mL)封管,2例采用稀释肝素(3125 u/mL)封管,均按导管标识容量加
0.1mL肝素封管。
1.2分组采用护士排班上机随机方法将18例病例300次血液透析分为两组。
(1)A组:150例次,采用动脉端引流;(2)B组:150例次,采用静脉端引流。
1.3操作方法
1.3.1置管材料:均采用美国巴德双腔深静脉导管。
1.3.2引流操作方法:(1)A组:采用动脉端引流。
打开静脉端肝素帽,消毒后常规从导管抽出3mL肝素加血液的混合液,给予透析首剂量肝素;再打开动脉端肝素帽,消毒后常规从导管抽出3mL肝素加血液的混合液,连接引血,待血引流至静脉壶时,关闭静脉夹,连接导管静脉端,打开夹子,设置参数,开始透析。
(2)B组:150例,采用静脉端引流。
打开静脉端肝素帽,消毒后常规从导管抽出3mL肝素加血液的混合液,连接血路管;再打开动脉端肝素帽,消毒后常规从导管抽出3mL肝素加血液的混合液,备用;从导管静脉端引血,待血引流至静脉壶时,同时关闭血路管动、静脉夹,及导管的动静脉夹,从静脉端导管给予透析首剂量肝素,(或者连接后从肝素小管处给予透析首剂量肝素,)连接血路管与导管相应的动静脉端后,打开四个夹子,设置参数,开始透析。
1.4观察指标与统计方法
下机时肉眼观察透析器动脉端血栓数量,透析器凝血情况、导管内血栓形成和导管相关性感染情况, X2检验分析各指标的组间差异。
2.结果
经统计,A组(动脉引流组)在透析器动脉端有83人次未观察到肉眼血栓,而B组(静脉引流组)则仅有32人次未观察到肉眼血栓。
A 组在透析器动脉端有67人次观察到一个血栓,B组则仅有41人次可见一个血栓。
但在B组有77人次观察到血栓数量至少为2个,而A组则无此现象。
上述数据在统计学上均有极显著差异(P<0.001)。
具体数据见表1。
此外,透析器凝血、导管内血栓形成和导管相关性感染等情
况在两组中均未观察到。
3.讨论
3.1 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的过程中可能出现感染、导管流量不足及堵塞、导管意外脱出、出血、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
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较高,而深静脉血栓形成具有以无症状为主,缺乏特异性,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也有很大差别,甚至猝死,是严重的并发症。
不同的人群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深静脉血栓形成也不同,一般为30 %一6 0%,[1]其中血栓脱落形成肺栓塞的为15% 一25%,尸检则达到
50%,因此我们完全有必要对此引起重视。
本文数据表明应用静脉端引流有可能降低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栓进入人体的几率,减少了病人的治疗风险和医疗费用,也降低了医疗纠纷的隐患。
参考文献
[1] 林颖;中心静脉置管与导管相关性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分析[D];广西医科大学;2010年5月
[2] 叶朝阳.血液透析血管通路的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2001:324,208,211.
[3] 刘小平双腔负压吸引法清除血液透析长期留置导管内血栓.[J]《护理学杂志》 2013,28(21):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