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技与农业产业化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社员经济参与。
社员对合作社公平地出资,并民主控制其 资本。该资本必须有一部分是合作社的共 同财产。社员出资是取得社员资格的条件, 但出资只获取有限的报偿。 合作社的盈余分配用于:建立公积金来发 展合作社;按社员与合作社的交易额返还 给社员;支持社员认可的其他项目。
第四,自治与独立。合作社是社员管理的、自 治的、自助组织。如果合作社要同其他组织(包 括政府)达成协议,或者要从外部筹资,必须以 确保社员的民主管理和自治为条件。 第五,教育、培训与信息。合作社要为社员、 社员选举产生的代表、经理和雇员提供教育和 培训,使他们能够有效地做出贡献。合作社要 把合作的性质和好处告诉公众,特别是年轻人 和舆论带头人。
(2)保护型。龙头企业制定保护价格, 当市场价低于保护价时,以保护价收购。 不仅解决了农产品“卖难”问题,而且 解决了市场竞争中农民利益的保护。 (3)服务型。龙头企业为农户提供产前、 产后、产中服务,服务的项目、费用标 准体现了企业对农户的扶持,改变了农 民提供原料的地位。
(4)返利型。龙头企业确定农户提供农 产品的数量、质量、价格,拿出一部分 加工和流通环节的利润返还给农户。这 种利益分配机制改变了农民单纯提供原 料的地位,分享了加工流通环节的利润。
2、合作社+农户
合作社是人们尤其是弱势群体自愿联合, 合作社互助来达到自助的一种自治组织。 国际合作社联盟的经典定义:合作社是人 们为了满足他们共同的经济、社会与文化 需求和愿望,通过联合所有与民主控制的 企业,自愿联合起来的一个自治的组织 (《关于合作社特征的宣言》)。
合作社的基本原则 第一,自愿与开放的社员制。任何人只要 能够利用合作社提供的服务并承担社员义 务,均可入社,不受政治、宗教、种族和 性别的歧视。 第二,民主的社员控制。在自然人自愿联 合的基层合作社,社员有一人一票的平等 投票权,其他层次的合作社也要以民主的 方式组织。
这些积累性的矛盾主要是:
1,农业比较利益低下与农业增产增收的矛 盾 以提高农产品价格为手段的措施难以为继:
工农产品轮番涨价,比价复归,农产品价格依 然处在“锅底”,工农比较利益愈益悬殊; 我国主要农产品的价格已经接近甚至超过国际 市场价格,提价已无潜力。
2,农户分散经营与走向市场的矛盾 分散农户走向市场面临诸多困难: 经济实力弱,经不起市场风险; 缺乏市场信息,生产靠模仿,雷同化; 组织程度低,交易手段落后,受盘剥;
第六,合作社之间的合作。合作社要开展 地方性的、区域性、全国性的、乃至国际 性的合作,以便最有效地为社员服务和加 强合作社 第七,关心社区。合作社通过社员同意的 政策,为所在社区的可持续发展效力。
合作社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作用
第一,服务功能。发展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 向农户提供产前、产中和产后的服务。 第二,中介功能。代表分散农户与加工和流通 企业对话,既转达企业对分散农户的意见,又 捍卫农户的利益。它增强了农户的谈判力量, 也节省了公司与农户之间分散交易的成本。 第三,实体功能。兴办经济实体,向产前和产 后延伸,开展农产品的加工和营销。
3,培育龙头企业 龙头企业是农业产业化的火车头 龙头企业的特征:
(1)以农产品加工和销售为主; (2)带动农户进行专业化生产; (3)让利于农民,与农户结成了不 同形式的利益共同体关系。
4,培育利益机制
利益机制是农业产业化的核心 利益机制的形式: (1)买断型。龙头企业在市场上收购 农户产品,无契约,价格随行就市。买 断型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产品的“卖 难”,但农民还只是价格的被动接受者, 仍处于提供原料的地位。
1,农村社区性合作经济组织 指以乡村行政区域和土地集体所有制为基 础建立,它的前身是人民公社。 农村社区合作组织是实施农业产业化的重 要组织资源。 但是,现阶段我国农村社区合作经济组织 发挥上述功能不如人意。
原因:
从体制上看,我国农村社区合作经济组织 是由人民公社“换牌”而来,传统计划经 济体制下政社合一、以政代社、产权不清 的制度遗迹还相当浓厚。 从经济实力看,目前大多数农村社区合作 经济组织统一经营薄弱,无力开展社会化 服务,更谈何兴办加工流通企业。
2,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指在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从事同类或 相关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依据加入自愿、 退出自由、民主管理、盈余返还的原则, 按照章程进行共同生产、经营、服务活动 的互助性经济组织。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改革后涌现的, 以农民为主体,按照自愿、民主、平等、 互利的原则兴办,接近于真正的合作经济 组织,被称为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
农业科技与农业产业化
背景
知识经济、信息经济时代 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 我国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集约型 新疆农业的产业化水平较低
主要内容
农业产业化的内涵 现代农业:农业科技与农业产业化
一、农业产业化提出的背景和意义 农业产业化的雏形:20世纪80年代中 期已经出现(产加销一体化、农工商 一体化、贸工农一体化)。 农业产业化既是80年代发展的继续, 更是为解决改革以来我国农业发展中 积累性的矛盾而提出的一项根本举措。
2,培育商品基地
商品基地是农业产业化的依托 如何培育:
(1)龙头企业建立自己经营的农场。如工厂化的如 养禽、养猪农场。 (2)建立龙头企业与农户的紧密型基地,即企业根 据自己的加工需要与农户签订合同,建立生产基地。 如“订单农业”。 (3)建立企业与农户的松散型基地,即由企业向农 户提供技术和信息服务,农民自行决定产销,价格随 行就市。
公司与农户之间的经济联系有紧密程度之 分: 紧密型是公司与农户之间经济联系较为稳 定和紧密。紧密型是是“公司+农户”的高 级水平 松散型是公司与农户之间的经济联系不固 定,双方之间没有严格的契约约束。松散 型是“公司+农户”的初级水平。
“公司+农户”的制度缺陷
公司与农户是对立的利益主体,公司不愿 意向农户让利,或尽可能少向农户让利。 由于公司与分散农户之间力量对比悬殊, 农户谈判地位低,往往处于从属的地位。 这使公司与农户之间难以形成真正的一体 化经营,产业化的链条极其脆弱。
总结:农业产业化经营带来的变革
提高了农民收入(不是提高农产品价格, 提高了农民收入 而是提高科技含量,农民分享农产品加工 和流通的增值) 降低了交易费用(克服了农户分散交易的 降低了交易费用 风险,开拓市场的任务由企业去承担) 改善了农业生产的组织方式(生产专业化, 改善了农业生产的组织方式 布局区域化,服务社会化,经营一体化)
四、 农业产业化的要素培育 1,培育主导产业 主导产业是农业产业化的基础。 主导产业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能充 分利用当地资源优势或资源潜力, 产品市场需求要旺盛或前景看好, 在现有产业结构中处于带动作用的 产业。
如何培育? (1)立足对现有传统产业的改造和 创新; (2)积极发展新的主导产业; (3)注重“名、优、特、新、新、 稀”产品的开发。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建设现代农业就是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 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 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 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 建设现代农业的过程,就是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不 断发展农村生产力的过程;就是改造传统农业、促进 农业又好又快发展的过程;就是使农业基础设施和生 产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应用能力 明显加强,土地产出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明显提高, 产业发展水平和市场竞争能力明显提升,生态功能和 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的过程。
3、专业批发商+农户 农户根据农产品批发商提供的市场 信息安排生产,并与批发商达成购 销协议。 “农产品批发商+农户”的运行在 很大程度上要取决于专业批发市场 的发育水平。
小结
发展农业产业化的具体形式要“百花齐放”,切 忌“一刀切”。在中国这个广阔的土地上,各地 情况千差万别,需要因地制宜。每一种组织形式 都很容易找到它的发展空间和位置。 要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它以农民为 主体,按照自愿、民主、平等、互利的原则兴办, 接近于真正的合作经济组织,具有组织制度和利 益机制的优势。
五、现代农业
现代农业是以现代发展理念为指导,以现代 科学技术和物质装备为支撑,运用现代经营形 式和管理手段,贸工农紧密衔接、产加销融为 一体的多功能、可持续发展的产业体系。 与传统农业相比,现代农业的发展更加依靠 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更加依靠现代 生产要素的引进使用,更加依靠市场机制的基 础性作用,更加依靠多种功能的不断开发。
三、农业产业化的组织形式
分析方法:首先,提出一个认识模式:市 场+中介组织+农户;然后,根据中介组织 的不同,划分和分析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具 体组织形式。
1、公司+农户
1,内涵 指公司(农产品加工和流通企业)与农户之 间建立了某种契约关系,公司与农户形成了 产前、产中和产后的一体化经营。
公司向农户提供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收购农 户的初级农产品,进行加工和销售,并以不同方 式把加工和流通增值的一部分利润返还给农户。 农户按公司的技术要求进行生产,并把大部分产 品交售给公司,农户承担生产风险,分享公司经 营的部分利润。
3,农业经营规模狭小与 农业现代化的矛盾 小规模经营的农户无力开展农业现 代化。 在不改变家庭承包制的前提下,怎 样推进农业现代化?
二、农业产业化的一般定义 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以提高效益为 核心,以科技进步为手段,以各类企 业、中介组织为龙头,以龙头带动农 户的形式,把农产品的生产、加工、 销售连成一体,形成有机结合、相互 促进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机制。
国际经验:合作社是农业一体化经 营的重要组织形式
欧美国家:85%以上的农场主参加了一个 以上的各种类型的合作社,大约1/3的生 产资料和农产品是通过合作社采购、加工 和销售的。 日本农协:一个从中央到地方的合作社网 络体系(中央、都道府和市町村三级农 协),所有的农户都加入了农协。
(二)我国的实践
功能和作用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分为技术服务型、 采购型、销售型、加工型、综合型等五 种基本类型。 目前技术服务型和销售型是农民专业合 作经济组织主要形式。
总体评价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适应了农民群众 的实际需要。在为广大会员农户提供技 术交流、市场信息、农资供应、农产品 销售等方面的服务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有的还实行标准化生产统一品牌,开展 “公司+合作社+农户”产业化经营。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水平不高, 技术档次、服务内容、加工能力、经营 规模等方面水平较低。
(5)入股型。 农民以资金、土地、设备、 技术等要素入股,在龙头企业中拥有股份, 按股分红,参与经营管理和监督。
连州大路边镇农民以土地经营权入股,与山 马林农林发展有限公司签订30年合同种植油 茶。公司负责规划、投资、生产管理、加工 和销售。农民享受入股土地上的劳动优先安 排,本份土地所获产品的10%为分红,合同期 满后茶树归农户。
发展数量
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产生于20世纪 80年代,90年代上期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 织经历了一个活跃发展的时期,90年代中 后期基本处于停滞,进入21世纪,由于国 家层面的关注程度提高,全国各地农民专 业合作经济组织又有了较大的发展。
据农业部统计,到1999年底,全国农村专业合作 组织有140万个,初步形成规模,运行规范的约 有14万个,带动农户4000多万。 截止2002年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数量为28万, 会员1596万人。 据农业部统计,2008年全国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 济组织发展的数量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运 行较为规范的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超过15 万个,成员数量达到2363万人,占全国农户总数 9.8% 。
一个比较简练的定义
农业产业化就是把一个农产品升 格为一个系列,使农业成为包括 加工、流通在内的完整的产业系 列。
认识农业产业化内涵和实质的一个角度: 农业的传统产业角色定位:
它只是提供初级产品(原料); 它与其产前、产后部门的关系是对立的
农业产业化的实质 农业产业化就是改变农业产前、产 中与产后相互分割和对立的传统产 业角色,把农业的产前、产中和产 后环节整合为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条, 形成产前、产中和产后的一体化经 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