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酒_公开课教案1分解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酒》教案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课题:春酒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以声传情,整体感知文章。

2.品味文中细节描写及其蕴含的温厚的风俗美和人情美。

3.培养爱国念家之情,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教学重点:

1、理解细节描写对表现文章主题的作用。

2、领会文章在素淡的文字中流淌的浓浓的思乡之情。

教学难点:理解细节描写对表现文章主题的作用。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了解琦君。

1、导入: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是的,地域不同,节日的风俗也各有不同。过年更是如此。我们这里过年有哪些习俗啊?(贴对联、吃饺子、放鞭炮......)一提到春节,我们眼前都会浮现一家人一起庆祝新年的热闹、温馨的场面,那浓浓的亲情、那有趣的往事令我们终生都难以忘怀。(幻灯片2:新年图片)

指名回忆春节往事。

过渡:刚才同学们有的谈到过年的风俗;有的讲述的是过年时开心快乐的事情;那么这节课我们将随着台湾女作家琦君到浙江温州去过一个具

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年,感受琦君儿时过年的自由和快乐,品味那尘封多年的春酒。

(点评:联系生活式的课堂导入,宛如小河流水,清新自然;较好的创设了学习情境。)

板书课题:春酒琦君(幻灯片3:标题)

2、简介作者:

3、我叫琦君(1918~ 2006 )台湾女作家。原名潘希真,浙江永嘉人。毕业于杭州之江大学中文系。我1949年赴台湾,曾任台湾中国文化学院、中央大学中文系教授。之后定居美国。

4、我的散文,多写童年记忆,母女之情,友伴之谊。

我以中国传统温柔敦厚的情怀,我以细腻温婉的笔致,将这些营造成了一个艺术世界。

5、朗读课文,感知春酒。

过渡:品酒讲究的是观色、闻香、品味,而要想品读出文章中的妙处,有感情的反复诵读是必不可少的。下面我们就来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大屏幕上的问题。

1、朗读课文。

2、正音:气氛两颊枸杞薏仁米斟酒家醅

3、思考问题:

(1)文章以“春酒”为题,什么是春酒?童年的我对春酒怀有怎样的情感?(2)围绕“春酒”作者都回忆了哪些事情?

(3)作者怀念的仅仅是家乡的春酒吗?作者在春酒里寄托了什么样的情

感?

指名回答问题:(1)春酒就是正月(春节期间)所酿的酒;春节时走家串户用来待客的酒;八宝酒是其中的一种。

童年的我对春酒怀有怎样的情感?(喜爱)文中的哪些地方能够体现?请同学们找出相应的句子读一读,并说说你的理解。

(1:第一段中“尤其是家家户户轮流的邀喝春酒,我是母亲的代表,总是一马当先,不请自到,肚子吃得鼓鼓的跟蜜蜂似的,手里还捧一大包回家。”,“一马当先,不请自到”生动的写出了我的急切心情,一副很嘴馋的样子。“肚子吃得鼓鼓的跟蜜蜂似的”说明春酒好喝,那么多家邀请喝春酒,我喝的很多。

2:第二段中“其实我没等她说完,早已偷偷把手指头伸在杯子里好几回,已经不知舔了多少个指甲缝的八宝酒了。”“偷偷”一次说明我不是当着母亲的面,表现了我非常想喝春酒但又不能让母亲知道的隐秘心理,“好几回”说明不是一次两次,而是多次,足以见出母亲的八宝酒对我充满了诱惑,也写出了我最喜欢八宝酒。

3:第三段“要泡一个月,打开来,酒香加药香,恨不得一口气喝它三大杯。母亲给我在小酒杯底里只倒一点点,我端着、闻着,走来走去”。“恨不得”是急切地希望,巴不得的意思。说明我内心是非常想喝春酒。“我端着、闻着,走来走去”表明即使我只得到一点点春酒,但还是格外珍惜,舍不得喝。从而体现了我最喜欢喝春酒。

4:第四段中的“我呢,就在每个人怀里靠一下,用筷子点一下酒,舔一舔,才过瘾。”用筷子点一下,舔一舔才过瘾。表现了她对春酒的喜爱。一个“点”

字说明了我年龄虽小,但却很机灵,“舔一舔”说明了我想喝但又不敢当着大家的面去喝,只能舔舔,即便如此,也很过瘾。体现了她特别喜欢喝春酒。)

过渡:刚才同学们说的都很好。那么,作者花了这么多笔墨来写自己对春酒的喜爱之情,是不是只写了喝春酒?还围绕春酒,写了哪些事?

(2)过新年——喝春酒——喝会酒——酿春酒

过渡:甜甜的一杯春酒是节日的珍品,是母亲的骄傲,更是作者美好的回忆。想一想,作者怀念的仅仅是家乡的春酒吗?

(3)不仅仅怀念的是家乡的春酒,琦君深深怀念的是远在故乡的母亲和乡亲们,怀念的是当地的风俗,还有自己甜蜜的童年。在这里,酒寄托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请从课文中找出直接表现作者思乡之情的句子。(究竟不是道地的家乡味,可是叫我到哪里去找真正的家醅呢?)

作者如此思念故乡,与她的经历一定是密不可分的。我们一起来看一下琦君的经历。(幻灯片9:琦君简历)

[出示资料:琦君原名潘希真,浙江永嘉人,1918年生于浙江温州,毕业于杭州之江大学中文系,1949年赴台湾,在司法部门工作了26年,并任台湾中国文化学院、中央大学中文系教授。后定居美国。自从去台湾以后,琦君就再也没有回过故乡温州。常年在外漂泊的琦君曾在她的作品《烟愁》里写到:“像树木花草一样,谁能没有一个根呢?我若能忘掉故乡,忘掉亲人师友,忘掉童年,我宁愿搁下笔,此生永不再写。”)

三、研读赏析,(赏读细节)体会浓浓的家乡味。(品味家乡味)

过渡:而今“我”如法炮制的的春酒能不能化解“我”的怀念之情啊?(不能,毕竟不是道地的家乡味)读了文章后,你认为作者心中那道地的家乡味是什么呢?

1、研讨:作者笔下的“道地家乡味”体现在文中的哪些地方呢?(幻灯片10:研讨)

(现在大家用心地看课文,看一看文中大家在一起邀饮春酒的过程中,哪些细节、哪些镜头包含着浓浓的家乡味在里头。可以自由讨论。)

(1)过新年的场面:家乡过新年的习俗

(新年迎神拜佛,有许多禁忌;元宵节后,换下的供品堆得“满满一大缸”,孩子们兴奋、快乐,家长紧张、繁忙,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一幅中国传统风俗画卷,让我们感受到了当地浓郁的风俗之美。)板书:风俗美

(2)喝春酒、喝会酒的场面:

(家家户户轮流邀喝春酒;村子里有人需钱急用,要起个会;正月里,会首总要置酒表示酬谢,乡里乡亲聚在一起,喝酒畅谈,其乐融融。这亲密、融洽的乡邻关系,让我们感到了一种淳厚的人情之美。

2、赏读细节,分析母亲和阿标叔形象。

过渡:活跃在这些场景中的母亲、童年中的自己、阿标叔等乡亲,个个生动形象,充满了人情美。家乡味也就在这些民俗、人情里愈加浓烈起来。下面我们来赏读细节描写。(幻灯片11:细节)

前面我们已经赏析了童年中的自己,从那些生动的细节中感到了童年的天真可爱。除此之外,文章写得笔墨最多的是母亲,请同学们找出描写母亲的细节读一读,看看母亲是怎样一个人,她在表现邻里关系上有何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