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检查标准(试行)
医院感染管理规范

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有效防止和控制医院感染,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医疗质量,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合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各级各类医院。
其他医疗机构,参照执行。
第三条各级各类医院必须将医院感染管理作为医疗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医院管理工作。
第二章医院感染管理组织与职责第一节卫生行政部门第四条县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对辖区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进行监督管理,并贯彻专人兼管医院感染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五条卫生部成立医院感染管理专家征询委员会。
医院感染管理专家征询委员会成员涉及医院管理、医院感染管理、医疗、护理、临床微生物、临床药学、疾病控制、妇幼等方面的专家。
第六条卫生部成立的医院感染管理专家征询委员会履行下列职责:一、进行医院感染管理的策略研究,提供征询意见。
二、协助卫生部拟订有关医院感染管理的标准和规范。
三、协助卫生部对全国重大医院感染事件进行调查、分析,提出解决建议。
四、进行医院感染控制的技术指导与研究。
五、完毕卫生部交办的其他相关任务。
第七条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成立省(含自治区、直辖市,下同)医院感染管理专家征询委员会,成员涉及省内医院管理、医院感染管理、医疗、护理、临床微生物、临床药学、疾病控制、妇幼等方面的专家。
第八条省医院感染管理专家征询委员会在省卫生行政部门领导下履行下列职责:一、结合本地实际情况,进行医院感染管理的策略研究,提供征询意见。
二、根据国家有关医院感染管理的政策法规和规章制度,拟订实行细则。
三、对本地区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进行技术指导。
四、协助对本地区发生的医院感染事件进行调查、分析,提出解决建议。
五、对本地区医院感染管理的相关课题进行研究。
六、完毕省卫生行政部门交给的其他相关任务。
第九条计划单列市、地(市)、县卫生行政部门可参照第七条、第八条成立医院感染管理征询组织,履行相应的职责。
第二节医院第十条各级各类医院必须成立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由医院感染管理科、医务处(科)、门诊部、护理部、临床相关科室、检查科、药剂科、消毒供应室、手术室、防止保健科、设备科、后勤等科室重要负责人和抗感染药物临床应用专家等组成,在院长或业务副院长领导下开展工作。
检验科医院感染管理质量考核标准(2024版)

检查日期:
项目
考核内容
1.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职责明确,分工具体。
检查者:
标准 分
扣分标准
1.一人职责不明确扣1分
扣分 得分
2.及时修订完善院感相关制度及各项卫生学监测操作规程,建立完善的科室院 感管理文档。
2.一项不健全扣1分
3.院感小组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并结合检验科感染防控重点制定详细的培训计 划,按计划每月组织本科室人员进行院感知识培训,有签到、课件、培训照片 、学习笔记、试卷、成绩及分析、培训记录。
3.培训计划与实际工作不相符扣1份;无培训记录扣1分/ 次;无考核扣1分/次;培训资料不完善扣0.5分/项
组织 管理 4.院感小组每月至少1次进行医院感染管理质量自查,认真记录发现的问题,
10 4.质控不及时、质控分析不到位、整改措施不具体、未
有分析、整改和效果评价。
及时进行效果评价扣0.5分/项
5.院感小组每月底组织召开一次医院感染管理质控活动会议,医护共同参与, 反馈院科两级督导存在的问题,组织讨论分析原因,制定整改措施,并组织实 施,在《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手册》及时完善质控活动会议记录,院感办定期进 行整改效果追踪。
合计
100
扣分 得分
10 22.一项未完成扣1分
23.每季度对空气、物体表面、手、使用中消毒剂进行卫生学监测,及时打印
粘贴监测报告,监测结果异常,立即组织讨论分析、整改,及时进行复测,直
23.一项未完成扣1分
至监测合格。
消毒 24.卫生学监测培养方法、培养时间、培养温度及发送监测报告符合相关要求
灭菌 。
效果 监测
25.每锅次对压力蒸汽灭菌进行化学监测,每月进行生物监测,及时粘贴监测 指示卡,完善监测记录。
医院感染质量控制标准

附件:1.二级及以上医院无独立医院感染管理科。
2.医院无专职人员负责医院感染管理工作。
3.二、三级医院未开展监测工作和评价,无监测资料未结合监测资料采取控制措施。
4.未将医院感染控制内容作为专项纳入医疗例会、医院行政办公会或者院长查房。
1.二、三级医院设立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主任委员由院长或者主管医疗的副院长担任,成员结构合理;一级医院有院长或者主管医疗的副院长任医院感染管理小组组长。
2.委员会应制定医院感染控制工作计划,并对计划的实施进行考核和评价。
对医院感染突发或者重大事件有讨论。
3.委员会会议一年不少于2 次,会议应由主任委员主持,研究解决本院医院感染控制的实际问题。
并有会议记录和落实情况。
1.二级及以上医院设有医院感染管理科,直属于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主任的领导;一级医院有人负责。
一级医院有基本办公场地和设施,二级及以上医院配备单独办公用房和电脑办公设施,三级医院有单独办公用房和电脑办公设施。
2.按要求合理配备感染管理科专职医、护、技人员,专职人员数量:每200-250 张实际床位配备1 名专职人员,专职人员3 人以上应配备专职临床医师或者预防医学医师、微生物、护理等专业人员,条件不够的二级医院设兼职医生,兼职医生每周在医院感染科工作12- 15 小时,工作根据医院感染科医生职责由医院感染科安排。
有医院感染控制专项经费(包114查看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文件检查过去 1 年的会议记录查文件、档案及经费来源。
一项不合要求扣1 分一项不合要求扣0.5 分一项不合要求扣1 分。
含培训经费)保证工作正常开展。
3.有专职人员、兼职人员及各类人员责任制度4.有年度计划,工作总结、有信息反馈,。
5.有全院培训计划并开展培训工作,有总结及效果评价。
6.三级医院有专题研究1.医院感染管理应纳入医院医疗质量控制体系。
医务、护理部门应催促临床科室落实感染控制的各项诊疗护理操作规程及制度,并组织培训、考核和督导检查。
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督查内容及考核标准(检验科)

检查内容及检查方法
分值
评分标准
扣分依据
得分
1.组织与制度建设
3
查看资料
1.1科室成立医院感染监测小组
组织、制度、职责不健全每项扣1分,参加培训少一人次扣0.5分,共2分扣完为止
1.2科室医院感染监测小组职责
1.3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1.4参加院感知识培训人数>2/3
5
个人防护不到作台、物体表面及地面用含250mg/L有效氯消毒液擦拭或拖地一次,若被血液污染应用1000mg/L有效氯消毒液处理。细菌室有清洁制度。细菌室操作后,能及时整理用物,不能让标本长时间暴露于空气中。
3
污染地面未及时消毒处理扣5分,操作台面不整洁扣2分,有蜘蛛网扣2分
9、废弃的病原体培养基,菌、毒种保养液等,必须就地消毒灭菌,按卫生行政部门要求转运、暂存或焚烧,防虫防蝇防蟑螂,每日定时处理
3
做不到不得分
10、工作人员掌握相关的医院感染管理、消毒隔离及防护知识(消毒液浓度及配制方法)
3
提问1人医务人员及工人,回答不全扣2分
合计
30
科室负责人; 检查人: 检查日期:
2、布局合理,流程顺畅,标识清楚,工作区与生活区分开,清洁区应达到医院Ⅱ类环境标准。
2
一项不合要求扣1分
3、按医院感染管理要求进行各种微生物监测(包括空气、物表、无菌物品、医务人员的手),有记录,监测报告单齐全。
3
一项不符合要求扣1分
4、有生物安全防护意识。工作人员接触病人的血液必须戴手套,脱手套后要按七步洗手法洗手。锐器剌伤的预防及处理。
6、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采血必须一人一片,对每位病人操作前应洗手或手消毒。并使用合格的一次性检验用品。
医院感染管理质量考核评价标准

现场抽查
查看记录
分类不正确每发现一次扣1分。
无记录或记录不全扣1分。
普通门诊、急诊科
考评内容
分值
考评办法
评分方法
得分
1.科室应有感染管理防控小组,遵守无菌操作、环境卫生、消毒灭菌与隔离、职业防护、手卫生、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管理、合理应用抗感染药物、医疗废物处理等规定。发现医院感染和传染病病例及时填卡、报告。
物品存放架或柜应距地面高度20cm~25cm,离墙5cm~10cm,距天花板50cm。
物品放置应固定位置,设置标识。接触无菌物品前应洗手或手消毒。
消毒后直接使用的物品应干燥、包装后专架存放。
无菌物品储存有效期根据环境条件和包装材料不同应严格区分掌握。
查看科室相关记录,现场查看人员操作。
每项不合格扣1分.
3.严格基础操作
不在皮肤出现红肿和渗液的部位进行穿刺操作.
无菌吸痰一次一管,静脉穿刺操作一巾一带一针一管一持针器。
胃管、尿管、引流袋/瓶按规定时间更换,有标识。
病人衣服、床单、被套、枕套每周更换1~2次,遇有血液、体液污染等情况,应及时更换。
病人出院、转科或死亡后,床单位应进行终末消毒处理。
回收工具每次使用后应清洗、消毒,干燥备用。
(2)分类:应在CSSD的去污区进行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的清点、核查。应根据器械物品材质、精密程度等进行分类.
(3)清洗:步骤包括冲洗、洗涤、漂洗、终末漂洗。
(4)消毒:清洗后的器械、器具和物品应进行消毒处理。
(5)干燥:宜首选干燥设备进行干燥处理.不应使用自然干燥方法进行干燥。
包装方法及材料:开放式的储槽不应用于灭菌物品的包装。纺织品包装材料应一用一清洗,无污渍,灯光检查无破损。手术器械采用闭合式包装方法,应由2层包装材料分2次包装.密封式包装如使用纸袋、纸塑袋等材料,可使用一层,适用于单独包装的器械。
医院感染管理质量考核标准

医院感染管理质量考核标准医院感染管理质量考核标准是评价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是否达标的重要依据,也是保障患者安全的重要手段。
医院感染管理质量考核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感染监测与报告。
医院应建立健全的感染监测与报告制度,对医院内感染病例进行及时监测和报告。
监测内容应包括感染发生率、病原微生物分布情况、感染部位及类型等。
报告应及时准确,确保信息畅通,为感染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二、感染预防与控制。
医院应建立健全的感染预防与控制体系,包括手卫生、消毒灭菌、医疗器械管理、环境清洁等方面的制度和规范。
医护人员应接受相关培训,提高感染控制意识,确保操作规范,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
三、感染风险评估与管理。
医院应对感染风险进行评估,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
对于高危患者和高危科室,应加强监测和管理,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降低感染风险。
四、医院感染管理团队。
医院应建立专业的感染管理团队,包括感染管理科室、感染管理委员会等。
团队成员应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有效地开展感染管理工作,保障患者安全。
五、感染管理质量考核。
医院应建立健全的感染管理质量考核机制,定期对感染管理工作进行考核评估。
考核内容应包括感染监测与报告、感染预防与控制、感染风险评估与管理等方面,评估结果作为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重要参考。
六、持续改进。
医院应建立持续改进的机制,及时总结经验,改进不足,提高感染管理工作水平。
通过定期的质量评估和内部审查,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确保感染管理质量不断提升。
综上所述,医院感染管理质量考核标准是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重要依据,对于提高医院感染管理水平,保障患者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医院应严格按照标准要求,不断完善感染管理工作,确保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
医院感染管理检查标准doc

医院感染管理检查标准
在医院环境中,感染管理一直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方面,尤其是在当今疫情背景下。
为了确保医院环境的卫生安全,保障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健康,建立明确的感染管理检查标准显得尤为重要。
1. 医院感染管理检查的背景
医院感染管理检查旨在评估医院在防控感染方面的能力,确保医院内部环境达到卫生标准。
医院感染管理检查的实施有助于减少医院感染率,提高医疗质量,增强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安全感。
2. 医院感染管理检查的重要性
医院感染管理检查的重要性在于通过系统化的评估,发现医院感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漏洞,及时采取措施加以改进,提高医院的防控能力,保障患者的安全。
同时,医院感染管理检查也有助于规范医院各项工作,提高整体管理水平。
3. 医院感染管理检查的内容
•医院环境卫生管理
•医院感染防控措施的实施情况
•医护人员个人防护意识和措施的执行情况
•医疗设备、器具的消毒灭菌情况
•患者隔离措施的执行情况
•医疗废物处理和处理设施的管理情况等
4. 医院感染管理检查的评定标准
医院感染管理检查的评定标准应根据国家卫生部门制定的相关规定和法律法规进行设定,应包括医院环境、医疗设备、消毒灭菌、医疗废物处理等多个方面的指标,评定标准要严格细化,便于实际操作和检查。
5. 医院感染管理检查的持续性
医院感染管理检查应定期进行,并保持持续性,以确保医院的感染管理工作始终得到重视和改进。
同时,医院应建立健全内部监督机制,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整改,确保医院环境安全。
综上所述,医院感染管理检查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于医院环境的卫生安全至关重要,希望各医院能够高度重视感染管理工作,确保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健康安全。
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检查标准

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检查标准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检查标准:提升医疗安全保障引言医院感染是指患者在接受医疗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感染事件,是医疗领域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医院感染的发生不仅给患者带来额外的痛苦和风险,还给医疗机构和全社会造成了经济负担。
针对医院感染的管理,通过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质量检查标准,能够提升医疗安全保障水平,降低医疗事故发生率。
1. 医院感染管理的重要性医院感染的发生对患者的生命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尤其是对于免疫力低下的患者,如手术后患者、重症监护室患者等。
良好的感染管理能够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减少患者的痛苦和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疗成功率。
2. 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检查的意义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检查标准是指通过对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人员水平、设备设施、医疗操作等进行评估,以评判医院感染管理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质量检查的意义在于发现和纠正感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提高医院感染控制水平,降低感染发生率。
3. 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检查标准的制定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检查标准的制定需要遵循科学性、可操作性、实施性等原则。
首先,标准需要基于相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确保其合法性和科学性。
其次,标准需要具备可操作性,能够被医院感染管理人员理解和实施。
最后,标准需要具备实施性,能够适应不同类型、规模和水平的医疗机构。
4. 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检查标准的内容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检查标准的内容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医院感染管理组织结构与人员配置,包括感染管理委员会的设立、感染管理人员的组成和培训等。
其次是感染风险评估与防控措施,包括感染风险评估的方法、感染预防和控制措施的制定和执行等。
第三是医疗设备设施的管理和维护,包括医疗设备的选择与检修、设施的清洁与消毒等。
第四是医疗操作规范和手卫生管理,包括手卫生的宣教和培训、操作规范的制定和执行等。
5. 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检查的实施与评估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检查的实施需要采用科学、客观、全面的方法,既包括定性评价,也包括定量评价。
湖北省医院感染管理重点科室质量评价标准(修订稿、征求意见稿)

各位主任:
2010年我们组织制定了《湖北省医院感染质量检查标准》,其中除了一个总的标准外,还有重点部门的十个标准。
因今后二年我省院感工作重点是对重点部门进行院感检查,2010年至今已有些新的标准和规范出台,故对十个重点部门的标准进行修订,用于检查。
现把初步修订稿发给大家,请大家提出修改意见。
请于2014年1月5日前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我。
谢谢!
熊薇
湖北省三级医院ICU医院感染管理质量评价标准(试行)(10分)
湖北省产房医院感染管理质量评价标准(试行)(10分)
湖北省感染性疾病科医院感染管理质量评价标准(试行)(10分)
湖北省消毒供应中心医院感染管理质量评价标准(试行)(10分)
分)
湖北省检验科医院感染管理质量评价标准(试行)(10
湖北省口腔医院感染管理质量评价标准(试行)(10分)
湖北省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质量评价标准(试行)(10分)
湖北省新生儿病房(无陪)医院感染管理质量评价标准(试行)(10分)
湖北省血液透析室医院感染管理质量评价标准(试行)(10分)
湖北省内镜室医院感染管理质量评价标准(试行)(10分)。
口腔科医院感染质量管理检查标准

东莞口腔科医院感染质量管理检查标准(试行)检查医院:项目检查内容组织管1.设置科室医院感染管理监控小组、相关人员认识本岗位职责并履行,理 3 分2. 门诊医护人员配置合理。
本质开放牙椅数与护士比率不低于2:1(正畸诊室可放宽至 3: 1)。
3.从事口腔诊疗器械的消毒人员必定培训上岗,并如期参加市级以上的培训学习。
制度建有口腔感染控制业务学习制度、标准预防制度、个人防范制度、洗手制度、已知传染立 5 分病患者的恃殊防范制度、一次性无菌物品管理制度、口腔专科耗资性器械的控感管理制度、重复使用器械的感染控制管理制度、口腔科诊疗器械消毒灭菌质量监控制度、诊疗中感染控制制度、诊疗地域环境消毒管理制度、职业裸露办理及裸露后预防制度、尖利管理制度、恃殊器械(资料)的消毒灭菌制度:手机,模型(阴模、阳模)、综合治疗台消毒制度、水道的消毒制度、诊疗中感染控制制度,化学消毒剂使用与监测制度、医疗废物管理制度等。
分检查方法评分标准扣得值分分一项不吻合扣 1 分3查察资料资料不全扣 2 分,不完满扣 1 分5查察资料医院感1.从事口腔诊疗服务的医务工作人员必定经过医院感染相关知识培训与核查,如期无培训计划扣 2 分,染学习派人参加医院感染的一级培训。
各科室负责人必定如期对本科室工作人员进行二级培无核查记录扣 1 分,训(每个月 1-2 次),并将培训记录登记到院感管理手册登记本上。
5培训及查察资料核查 5分无培训不得分,2.医院感染相关知识核查: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医疗废物分类收集及办理、职业裸露后办理、多重耐药菌感生病人和传生病病人的隔断措施、手卫生、职业防范、医院感染暴发报告流程及办理方案等3.操作核查:医务人员进行诊疗护理操作,按消毒隔断及无菌操作要求履行,包括:手卫生、无菌技术、职业裸露预防措施等建立完 1.有医院相关部门宣布的与院感相关的文件。
如手卫生知识、《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械善的科消毒技术操作规范》、《广东省医疗机构口腔诊疗感染控制规范与考评标准》等.室院感 2.院感手册消毒灭菌收效监测报告存档齐全,有院感小组会议记录。
消毒供应中心医院感染管理质量评价标准

查看记录。
一项不符合要求扣0.2分。
4.灭菌器新安装、移位和大修后的监测:物理监测、化学监测通过后,生物监测应空载连续监测三次;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应进行B-D测试并重复三次。
0.5
查看记录。
不合要求不得分。
质量控制过程的记录与可追溯要求
1.应建立清洗、消毒、灭菌操作的过程记录
(1)应留存清洗消毒器和灭菌器运行参数打印资料或记录。
消毒供应中心医院感染管理质量评价标准(试行)(10分)
项 目
评价标准及内容
分值
评价方法
扣分标准
一、制度及管理
1
医院
1.应在院长或护理部的直接领导下开展工作。实行护士长负责制。CSSD护士长从事本专业工作至少3年以上、护士长相对固定。
0.2
查文件
不合要求不得分。
2.消毒供应中心应与医院的规模、任务和发展规划相适应,每100张开放床位建筑面积为70m2~90m2。应采取集中管理的方式,对所有需要消毒或灭菌后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由CSSD负责回收、清洗、消毒或灭菌和供应;如院区分散、CSSD分别设置,或现有CSSD面积受限,已在手术室设置清洗消毒区域的医院,其清洗、消毒或灭菌工作集中由CSSD统一管理,依据《医院消毒供应中心》WS310.1〜WS310.3进行规范处置的也属集中管理。内镜、口腔器械的清洗消毒,可以依据国家相关标准进行处理,也可集中由CSSD统一清洗、消毒和(或)灭菌。有条件宜建立CSSD信息化系统包括管理和质量追溯功能。
0.2
查资质、
培训记录
不合要求不得分。
二、布局及设施
1
建筑
布局
要求
1.宜接近手术室、产房和临床科室,与手术室有物品直接传递专用通道,不宜建在地下室或半地下室。周围环境清洁,无污染源,区域相对独立,通风采光良好。
新生儿科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检查标准

2.手卫生设施种类、数量、安置的位置、手卫生用品 等符合《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WS/T313-2009) 要求。每床每暖箱配备速干手消毒剂。
3.医务人员熟悉手卫生规范要求, 新生儿室医务人员 手卫生知识知晓率100%。
现场查看重点场所手卫生设施,有配 2 备便捷、足够的手卫生设施。少1样-
0.5分
5.6
有多重耐
药菌医院
感染控制 管理规范 与程序,
有针对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预防控制措施,医务人员熟 悉耐药菌防控知识,并按要求严格落实。
实施监管
与改进(5
5
1.询问2名医务人员多重耐药菌防控 措施。不知晓1分/人,知晓不全-0.5 分/人 2.现场查看隔离标识。无-0.5分 3.询问工人清洁程序。不知晓1分/ 人,知晓不全-0.5分/人
4.医院感染监测 及报告(15分) 2.定期进行环境卫生学监测。
每季度进行空气、物表、卫生手等环 4 境卫生学采样监测。未开展0分,不
规范-1分/项
3.及时诊断并报告院感病例。
2 现场查看5份住院病例。漏报0.4/例
4.相关人员熟知并及时落实医院感染暴发管理,定期开 展医院感染暴发应急演练。
4
询问2名医务人员医院感染暴发的定 义和上报及处置流程。不知晓0分, 知晓不全-1分/人
分)
5.7
实施呼吸
机相关性
肺炎、中
心静脉导 管相关血 流感染及 导尿管相
有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央血管内导管相关血流感 染及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预防控制度,科室人员熟 知并严格落实。
5
1.询问防控措施;不知晓-1分/人, 知晓不全-0.5分/人 2.现场查看执行情况。未执行0分, 有缺陷-1分/项
关尿路感
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督查内容及考核考核标准(胃镜室)

科室:手术室(内镜管理) 检查日期: 得分:
检查项目
考 核 内 容
扣分内容
扣分
基本
原则
(20分)
1.工作人员清洗消毒内镜时,穿戴工作服、防渗透围裙、口罩、帽子、手套等。
2.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的内镜及附件如腹腔镜、宫腔镜等,必须灭菌。
3.穿破粘膜的内镜附件:如活剪钳、高频电刀等,必须灭菌。
10
3、工作人员操作时应穿工作服、戴口罩、帽子、必要时戴手套,一副手套只限一人使用
5
4、胃镜、肠镜、膀胱镜要分室操作、其清洁消毒工作应当分槽进行
5
5、进行内镜诊治前需对患者做肝功能等检查
5
6、内镜清洗消毒符合《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 流动水冲洗、两头见毛刷→酶洗→水冲→消毒→水洗 内镜及附件浸泡消毒时间不少于20分钟 消毒液浸泡的灭菌内镜用无菌水冲洗,消毒液浸泡内镜内用流动水冲洗、各腔孔冲洗干净、沥干
2.用50毫升的注射器向各管道冲气,排出管道内的水分,以免稀释消毒剂。
(四)消毒灭菌
1.适于压力蒸汽灭菌的内镜及部件,按内镜说明书要求选择温度和时间。
2.用消毒液进行消毒、灭菌时,有轴节的器械应当充分打开轴节,带管腔的器械腔内应充分注入消毒液。
登记
(20分)
各项填写及时、准确、完整包括病人姓名、使用内镜的编号(名称)、清洗时间、消毒时间以及操作人员姓名等事项。
4.进入人体阴道与粘膜的内镜,必须进行高水平消毒。
清洗
消毒
(40分)
内镜及附件使用后立即清洗、消毒或者灭菌:
(一)水洗
1.用流动水彻底冲洗,除去血液、粘液等残留物质,并用纱布擦干。
2.彻底清洗内部各部件,管腔用高压水枪彻底冲洗。洗,刷洗时注意避免划伤镜面。
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督查内容及考核标准 (住院部科室)

三、院感防控督查4分
新冠肺炎院感检查是否受到国家、省、市、区检查通报
省通报扣4分、市通报扣3分、区通报扣1分
消毒隔离措施及诊疗过程中医务人员院感防控措施是否落实到位
实地查看诊疗操作过程,抽查个人手机查看检测结果;一项不合要求扣0.5分
医务人员个人防护是否符合要求
核酸检测频次是否按文件执行
3、医务人员手卫生监测:科内手依从性调查及手卫生考核资料(手依从性调查每月一次,手卫生考核半年一次)
4、接受特殊级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使用前微生物检验标本送检率>80%
5、留置尿管监测(ICU三管监测)
6、环境卫生学、消毒灭菌效果监测
7、发现多重耐药菌感染要及时报告
8、无菌手术Biblioteka 口感染率≤0.5%二、目标性监测2分
1、严格控制医院感染,并做好登记上报,感染率≤8%,漏报率<10%。
漏报率>20%每漏报1例扣0.5分,爆发病例瞒报扣2分,病原学检测送检率<50%,每低1%扣0.1分,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率,超0.5%扣0.1分,漏报1例多重耐药菌扣0.1分,迟报扣0.1分
2、接受限制级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使用前微生物检验标本送检率>50%
2、对一次性废物处理符合要求,每日按交接项目内容登记 ,资料准确、完善 记录规范,资料保留3年
交接记录不准确、不完善,发现一次各扣0.1分
3、感染性废弃物(病理性、损伤性、药物性、化学性、病理性废弃物)的消毒处理符合要求
每违反一次扣0.1分
合计得分
科室负责人: 检查人: 检查日期:
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督查内容及考核标准 (住院部科室)
项目
检 查 标 准
扣分标准
扣分依据
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督查内容及考核标准(手术室)

检查项目
考 核 内 容
扣分Hale Waihona Puke 容扣分一般要求(5分)
1.工作人员着装整洁,不留长指甲,不涂指甲油,不戴耳环、戒指。
2.保持室内清洁、摆放整齐、安静,卫生无死角。工作人员出入科室更衣、换鞋。
3.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学习,每月一次,工作人员知晓相关的医院感染管理、消毒隔离、职业暴露及防护知识。院感工作会议、院感质控活动每季度至少一次,有记录(重点是整改措施的落实情况)。各种登记本齐全,记录及时、准确。
4.严格做好个人防护。对患有或疑似传染病的患者,采取有效的隔离防护措施,使用过的物品及房间应进行特殊消毒处理。
5. 无菌物品贮存室,各类物品应定点、专柜存放,按消毒日期顺序排列,一次性无菌物品集中定点放置,定期检查,无过期包。
6.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按相关规定执行,不得重复使用。
7. 碘酒、酒精应密闭保存。开启的小包装碘伏、酒精注明开启时间,有效期≤7天。
消毒隔离(10分)
1.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每天对无菌区域的空气、各种物体表面及地面进行常规清洁消毒。接触病人前后必须清洁或消毒双手。
2. 进入人体组织的医疗用品必须灭菌;接触皮肤粘膜的器具和用品必须消毒并在有效期内使用。
3.所有手术人员应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进入手术室时,按要求更衣,帽子应将头发全部遮盖,无菌口罩覆盖整个口鼻部。外科刷手方法按照《消毒技术规范》执行。按无菌操作常规启用各类灭菌包,无菌持物钳一罐一件。
合计得分
注:满分30分, 有一项不合格扣1分;情况较严重扣3分。
科室人员签名: 检查者签名: 检查日期:
8.使用后的器械应初步清洗后送供应室彻底清洗,清洗时应加入医用酶洁液,以保证清洗效果。各种导管、湿化瓶、吸引瓶等用后及时清洗、消毒,干燥保存。消毒液浓度符合标准,物品或器械浸泡在液平面以下。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

三、输血相关感染 常见有病毒性肝炎(乙、丙、丁、庚型等)、艾滋病、巨细胞 病毒感染、疟疾、弓形体病等。 临床诊断 必须同时符合下述三种情况才可诊断。 $" 从输血至发病,或从输血至血液中出现病原免疫学 标志物的时间超过该病原体感染的平均潜伏期。 %" 受血 者 受 血 前 从 未 有 过 该 种 感 染,免 疫 学 标 志 物 阴性。 &" 证实供血员血液存在感染性物质,如:血中查到病原 体、免疫学标志物阳性、病原 ’() 或 *() 阳性等。 病原学诊断 临床诊断基础上,符合下述四条之一即可 诊断。 $" 血液中找到病原体。 %" 血液特异性病原体抗原检测阳性,或其血清在 +,- 抗 体效价达到诊断水平,或双份血清 +,. 呈 ! 倍升高。 &" 组织或体液涂片找到包涵体。 !" 病理活检证实。 说明: $" 病人可有症状、体征,也可仅有免疫学改变。 %" 艾滋病潜伏期长,受血者在受血后 / 个月内可出现 0+1 抗体阳性,后者可作为初步诊断依据,但需进一步进行 确证试验。
肺实质炎症(% 线显示)者为医院感染肺炎(包括肺脓肿),报 告时需分别标明。
三、胸膜腔感染 临床诊断 发热,胸痛,胸水外观呈脓性、或带臭味、常 规检查白细胞计数!& ’’’ ( &’) * +。 病原学诊断 临床诊断基础上,符合下述两条之一即可 诊断。 &" 胸水培养分离到病原菌。 !" 胸水普通培养无菌生长,但涂片见到细菌。 说明: &" 胸水发现病原菌,则不论胸水性状和常规检查结果 如何,均可作出病原学诊断。 !" 应强调胸水的厌氧菌培养。 #" 邻近部位感染自然扩散而来的胸膜腔感染,如并发 于肺炎、支气管胸膜瘘、肝脓肿者不列为医院感染;诊断操作 促使感染扩散者则属医院感染。若肺炎系医院感染,如其并 发脓胸按医院感染肺炎报告,另加注括号标明脓胸。 ," 结核性胸膜炎自然演变成结核性脓胸不属于医院 感染。 -" 病人同时有上呼吸道和下呼吸道感染时,仅需报告 下呼吸道感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检查标准(试行)被检查科室:检查时间:检查人员签名:编号项目内容评估方法检查结果及存在问题1 科室院感制度全面、完善1.科室制定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和工作规范和流程,内容全面,书写规范,符合本科室实际操作检看制度是否符合要求,文件是否完整制度:有()无()2.医院的有关发文是否保存完整①《临床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名单》②《广东省人民医院手卫生指南》③《医院感染病例监测、报告制度》④《医院感染诊断标准》⑤《临床病源微生物标本送检指南》①有()无()②有()无()③有()无()④有()无()⑤有()无()2 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工作状况有定期召开科内院感会议:研究解决本科医院感染的具体问题。
②组织科内业务学习检查院感会议记录,每季度至少1次,检查会议主题、内容、参会人签名,并了解相关问题的落实情况会议次数()会议主题:3 医院的布局、设施和工作流程符合要求建筑布局、设施和工作流程符合医院感染控制的要求(1)手术室的分区与布局合理;(2)中心消毒供应室的分区与布局合理;(3)传染病房、肝炎/肠道/发热门诊三区划分符合要求;(4)手术室和ICU有良好的通风设备或空气净化设备;(5)ICU床单位面积不少于9.5m2;(6)新生儿病房床单位面积不少于3M2,监护室(区)不少于6M2;(7)有独立的内镜(胃镜)清洗消毒室;(8)医疗废物的运送与储存场地等符合要求。
不符合要求项:4 医院感染病例的常规监测医务人员按要求进行报告:散发院感病例于24小时内填报“医院感染报告卡”,病人出院时填报“医院感染病例登记表”,并在科室《医院感染病例登记本》上登记。
随机抽取在院病历5~10本,查阅这些病例,确认是否为医院感染病例抽查病历()本发现感染病例()例病例住院号:5 及时报告医院感染暴发事件有医院感染病例和医院感染暴发的报告制度,且医务人员掌握。
出现医院感染暴发时,应按规定上报。
医院感染暴发:是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3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发生院感暴发时的处理程序:①立即报告科主任和医院感染管理科②配合医院感染管理科作好处理工作检查医院感染暴发的报告制度和控制程序。
现场抽考2~3名医务人员对感染暴发定义的认知程度;通过医院感染监测资料或其他途径如微生物登记资料,了解上一季度是否发生超过3例医院感染病例的暴发流行现象及报告情况。
抽考医生()人,相关知识:掌握()了解()不了解()抽考护士()人,相关知识:掌握()了解()不了解()6 环境卫生学监测按规定进行空气监测,监测方法正确,并要掌握监测结果的判断方法。
空气监测的卫生标准:I类环境(层流洁净手术室、层流洁净病房)≤10cfu/m3;II类环境(门诊手术室、产房、产科、供应室无菌区、烧伤病房、重症监护病房)≤200cfu/m3;III类环境(治疗室、换药室、检查室、供应室清洁区/急诊室、化验室及各类普通病房)≤500cfu/m3。
在《环境卫生学监测登记本》上检查上一季度空气监测结果,并询问1~2名护士如何进行空气培养。
(选择消毒处理后与进行医疗活动之前期间采样;采样高度距地面80~15cm;室内面积≤30m2,设一条对角线上取中心一点及两端各距墙1 m处,室内面积>30m2,设东、南、西、北、中5点,其中东、南、西、北各点均距墙1 m;用9 cm直径普通琼脂平板在采样点暴露5min后送检培养。
)监测结果保存完好:是()否();采样方法:正确()不正确();掌握结果判断方法:是()否()空气监测超标情况:7 病原微生物送检方法1.咳痰标本的采集方法:咳痰前漱口,用力咳嗽咳出深部痰液而非唾液,最好取清晨第二口痰询问近日留痰送检的2位病人,了解:①医务人员是否告知正确留咳痰标本的方法②让病人叙述留痰方法,是否正确。
痰标本采集方法的掌握情况:医务人员:掌握()不了解()病人:掌握()不了解()2.血培养标本采集方法:怀疑有血流感染时,应在不同部位采血,至少2次,采血量8~10ml询问3名医务人员血培养操作相关知识掌握者()人不了解()人8 医院感染控制重点部门的管理1.科学的进行重点部门医院感染管理通过现场查看、查阅病历或规章制度等方法,确定(1)~(10)项目执行是否合符要求。
(1)重症监护室:开展各种留置导管如中心静脉导管、导尿管、气管插管相关感染的监测和定期结果反馈;(2)血液净化:一次性透析器不得复用;透析液的监测结果符合要求;(3)新生儿病房:制订并实施严格的清洁、消毒和隔离制度。
对高危新生儿有保护性隔离措施;(4)手术室:特殊感染如开放性肺结核、炭疽等的隔离及术后手术室的专门消毒制度;(5)导管室:一次性使用导管不得重复使用;(6)急诊室:建立预检预诊制度,发现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应到指定隔离诊室诊治;(7)消毒供应室:有清洗、消毒工作流程;消毒灭菌监测发现问题要有记录和整改措施;(8)口腔科:口腔拍片过程有感染控制措施;(9)内镜室:内镜及配件的数量能满足诊疗工作需要。
(10)临床实验室:有实验室生物安全制度及员工进行过培训的证明材料;实验室设置了门禁开关,入口处有生物危险标志。
符合要求项:不符合要求项:2.实验室生物安全有实验室生物安全制度及员工进行培训的证明材料;实验室设置门禁开关,入口处有生物危险标志;微生物室细菌培养物需按要求进行压力蒸气消毒后再处理生物安全制度:有()无()员工培训:有()无()门禁开关:有()无()生物危险标志:有()无()细菌培养物进行压力蒸气消毒:有()无(3.放射科:工作人员需了解拍牙片过程的感染控制措施抽查2~3位放射科工作人员询问:①取牙片时应当清洁取用、避免污染②让患者洗手或戴清洁的手指套③工作人员如需用手指调整牙片的位置,应当洗手或戴清洁的手指套④操作结束后应当洗手①取牙片时避免污染:有()无()②让患者洗手或戴清洁的手指套:有()无()③操作者洗手或戴清洁的手指套:有()无()④操作结束后洗手:有()无()4.科学的进行重要部位医院感染管理通过现场查看、操作演示(没有相应病人时,可采用模拟操作)、查阅病历或规章制度等方法,确定(1)~(10)项目执行是否合符要求。
(1)人工气道患者,吸痰时严格无菌操作;(2)重复使用的呼吸回路管道、雾化器,须灭菌或高水平消毒;(3)呼吸回路管道,每周更换1~2次,如有明显分泌物污染则及时更换;(4)对于择期手术病人,如无反指征,术前应洗澡,并使用抗菌皂;(5)避免不必要的术前备皮,若必须备皮,则须在手术当天或手术室内备皮,并提倡使用不损伤皮肤的脱毛方法;(6)正确固定导尿管,并采用连续密闭的尿液引流系统;(7)对留置导尿管者,不常规使用抗菌药物膀胱冲洗预防感染;(8)每天消毒血管导管插入口皮肤,覆盖纱布或覆膜变湿、弄脏时,要及时更换;(9)血管导管的三通锁闭要保持清洁,发现污垢或残留血迹时,须及时更换;(10)对危重病人须注意口腔卫生,制订并严格实施正确的口腔护理制度。
符合要求项:不符合要求项:9 医务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消毒隔离工作制度、手卫生规范1.认真执行《手卫生规范》要求:抽查ICU、外科病区、新生儿室或产科、急诊科、血液科、口腔科、检验科采血室、输液室、发热/肝炎/肠道门诊等部门,了解手卫生设施、用品的配置;暗访上述部门医务人员执行手卫生规范的情况;查看医院感染部门对临床科室执行手卫生规范的督查记录。
(1)重点部门如ICU等须采用非手接触式水龙头开关(脚踏式、肘式或感应式等);数量应合适,安装的位置要方便使用。
(2)配备皂液,以避免固体肥皂导致的二次污染;建议使用纸巾干手,也可使用一用一消毒的小毛巾,或烘手器。
(3)ICU床旁、口腔科、发热/肝炎/肠道门诊、检验科采血室、治疗车等处配备含护肤剂的速干手消毒剂。
(4)医务人员接触不同病人间应洗手或手消毒(不论是否换手套);感染管理部门对各科室执行手卫生规范的依从性应有督查和改进记录。
1、水龙头:2、皂液和干手方法:3、速干手消毒液:、4、手卫生依从性:2.医院的隔离工作符合感染控制的要求:对多重耐药菌如MRSA、全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应有隔离制度和措施,隔离标识清楚。
配备和正确使用隔离用品,包括手套、口罩、帽子、隔离衣、防水围裙、眼罩或防护面罩等。
制定并实施保护性隔离措施。
(1)ICU等感染多发部门检查对多重耐药菌有无隔离制度和措施;(2)口腔科是否配备和正确使用口罩、眼罩和手套;(3)内镜消毒人员是否配备和正确使用口罩、眼罩、手套和防水围裙;(4)重要部门如血液科、肿瘤科和ICU是否有保护性隔离措施制度,如器官移植病人、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处置。
不符合要求项:3.严格执行卫生部《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开展医疗废物的分类管理;配备并正确使用锐器盒;细菌培养物、标本和菌种等应先在实验室内压力蒸汽灭菌然后按感染性废物处理;医疗废物的暂存和交接符合要求(1)抽查2~4个部门,检查医疗废物分类(感染性与非感染性)的收集是否合格;(2)抽查2~4个部门,针头等损伤性物品是否装入锐器盒;(3)查微生物室细菌培养物是否按要求进行压力蒸气灭菌;(4)医院的医疗废物存放地了解存放是否符合要求,交接有无登记。
不符合要求项:10 对医疗器械严格消毒或者灭菌1.消毒/灭菌剂浓度监测:使用中消毒剂、灭菌剂应进行生物和化学监测。
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等应每日监测,戊二醛应每周监测;在门诊部、病房、手术室或内镜室等处使用消毒/灭菌剂的部门,抽查2处,检查是否有常规监测的记录或制度;测试使用中的含氯消毒剂和过氧乙酸或戊二醛浓度;不符合处:2. 压力蒸汽灭菌效果监测:包括工艺监测、化学监测、生物监测。
预真空压力锅每锅每日进行B-D测试。
生物监测至少每月一次;在消毒供应室、手术室、口腔科等使用压力蒸气灭菌的部门,检查2处是否有常规监测的记录。
生物监测是否符合要求;不符合处:3. 质量改进: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发现问题有分析记录和改进措施;在手术室和中心消毒供应室检查有无消毒灭菌监测过程中的问题记录和改进措施;记录:有()无()质量改进分析:有()无()4. 口腔器械:接触血液或破损粘膜的诊疗器械如牙科手机、车针、根管治疗器械、拔牙器械,使用前必须灭菌,尽量采用压力蒸气灭菌;用多酶清洗,结构复杂、缝隙多的器械须加超声清洗;口腔科现场检查灭菌器械的种类以及有无配备多酶清洗和超声清洗机;不符合处:5. 内镜及其配件的消毒符合要求在内镜室和手术室查看现场和登记本,必要时采用模拟操作演示、估算消毒时间(根据内镜数量和以往登记本显示半天检查的人数)了解消毒是否符合要求:(1)内镜及配件消毒前要认真清洗,并采用多酶浸泡;(2)需要消毒的内镜采用2%碱性戊二醛浸泡时间:胃镜、肠镜、十二指肠镜不少于10分钟;支气管镜不少于20分钟;结核杆菌或其他分枝杆菌等患者使用后的内镜浸泡不少于45分钟;(3)接触破损粘膜或血液的内镜附件包括活检钳、细胞刷、切开刀等,必须一用一灭菌(首选是压力蒸汽灭菌,也可用环氧乙烷、2%碱性戊二醛浸泡10小时);(4)腹腔镜、关节镜、脑室镜、膀胱镜、宫腔镜,必须一用一灭菌.不符合项:6. 紫外线灯管强度监测:对新的和使用中的紫外灯管应进行照射强度监测,使用中灯管不得低于70μW/ cm2照射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