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监护病房中常见心律失常的认识与处理对策
重症监护中常见快速心律失常的护理对策
重症监护中常见快速心律失常的护理对策目的探讨重症监护中常见心律失常的护理方法及护理效果。
方法该临床研究所选的研究对象为在我院重症监护室进行治疗并发生常见心律失常的患者,其就诊时间为2015年7月~2017年2月,共计纳入62例,分为观察组(n=31)和对照组(n=31)。
对照组患者给予心率失常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给予常规心率失常的护理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心律失常评估和治疗准备等针对性护理干预。
结果两组患者的心律失常治疗效果比较,观察组以96.7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65%,两组之间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满意度,观察组以93.5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4.19%,两组之间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重症监护室常见心律失常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心律失常评估和治疗准备等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心律失常治疗效果。
标签:重症监护室;心律失常;护理方法;护理效果对于重症监护室患者来说,部分患者会在治疗期间出现心律失常的问题[1]。
重症监护室患者一旦发生心律失常,不仅会给临床治疗带来较大难度,同时也会给患者的身心带来不利影响。
因此,对于重症监护室常见心律失常进行准确的识别,并给予正确的处理,对于患者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2]。
这就要求重症监护室临床护理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识别心律失常专业素质,并采取有效的临床护理干预措施,来提高患者的心律失常治疗效果[3]。
本文就对这一课题实施了研究,旨提高重症监护室常见心律失常的护理质量。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该临床研究所选的研究对象为在我院重症监护室进行治疗并发生常见心律失常的患者,其就诊时间为2015年7月至2017年2月,共计纳入62例,分为观察组(n=31)和对照组(n=31)。
观察组包含16例男性和15例女性,年龄25~77岁,平均年龄(49.5±12.6)岁;重症监护室住院时间5~20天,平均时间(10.2±2.4)天。
ICU患者的心电监护与心律失常处理
ICU患者的心电监护与心律失常处理在重症监护病房(ICU)中,心电监护是对患者心脏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和诊断的重要手段。
心律失常是常见的心脏问题之一,对ICU患者的心电监护与心律失常处理非常关键。
本文将探讨ICU患者心电监护和心律失常处理的相关内容。
一、ICU患者心电监护的重要性心电监护是ICU中必不可少的监测手段之一,能够提供详尽的心电图信息,早期发现和干预心脏问题。
ICU患者心电监护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心电监护有利于心律失常的早期发现。
心律失常是ICU患者常见的心脏问题,通过心电监护可以实时观察患者的心电变化,及时发现心律失常的存在以及心电图的异常表现。
2. 心电监护有助于评估心脏功能。
心电监护不仅仅可以监测心律失常,还可以通过分析心电图的形态和节律来评估心脏的功能状态,例如心室肥厚、心肌缺血等,为医生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3. 心电监护能够提供实时监测和警报。
ICU患者病情复杂多变,通过心电监护能够实时监测患者的心电情况,并能够设置警报系统,一旦出现异常心电图或心律失常,警报系统会及时通知医护人员,以便及时采取必要的处理措施。
二、ICU患者心电监护的常用设备在ICU中,常用的心电监护设备包括心电图仪、多通道心电监护系统和心电监护仪等。
这些设备能够对患者的心电信号进行接收、处理和显示,以便医生和护士对心电图进行分析和判断。
1. 心电图仪:心电图仪是ICU中最常见的设备之一,用于记录患者的心电图。
心电图仪具有便携、易操作等特点,能够提供高质量的心电图资料,为医生进行心脏病变的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2. 多通道心电监护系统:多通道心电监护系统可以同时监测多个心电导联,能够全面观察患者的心电变化,特别适用于需要密切观察心电变化的ICU患者。
3. 心电监护仪:心电监护仪是一种集成了心电图记录和监测功能的设备。
其具备自动分析和诊断心电图的能力,能够在出现异常心电图时及时发出警报,起到监测和预警作用。
ICU常见心律失常的诊治 ppt课件
1、室性期前收缩
治疗
室性期前收缩如无明显症状,不必使用药物治疗,如症状 明显,可考虑去除诱因,β阻滞剂、IC或III类抗心律失常药 物。如发生在急性心肌缺血或心衰等,可使用III类抗心律失 常药物。
2、房性期前收缩
诊断
1)期前出现的异位P′波取态与窦性P波有所不同。 2)P′-R>0.12s 3)大多为不完全性代偿间歇。 4)下传QRS波群形态通常正常。
2、室性心动过速
诊断
1)3个或3个以上的室性期前收缩连续出现。 2)QRS宽大畸形,>0.12s,ST-T波方向与QRS主波方向相反。 3)心室率通常140-220次/分。
4)室房分离,室率>房率。
5)心室夺获与室性融合波。
2、室性心动过速
治疗
终止发作:无血流动力学障碍者药物治疗,
有血流动力学障碍者行电复律。
心律失常诊断与治疗
一、概述
1、心律失常的定义:
正常人的心脏起搏点位于窦房结,并按正常传导顺序激动 心房和心室。如果心脏激动的起源异常或/和传异异常,称为
心律失常。
2、心律失常分类
二、窦性心律及窦性心律失常
凡起源于窦房结的心律, 称为窦性心律。
1、正常窦性心律心电图特征
1)P波规律出现。 2)P波在Ⅰ、Ⅱ、avF、V4-V6直立,avR 倒臵。 3)P波频率60-100次/分。 4)P-R间期0.12~0.20秒。 5)同导朕中,P-P间期之差不超过0.16秒。
2、窦性心动过速
诊断
1)P波规律发生,与正常窦律P波的形态、时限、振幅安全相
同。
2)P波频率>100次/分,多在130次/分左右。
3)P-R>0.12秒。
ICU心律失常的识别与处理
300ug/kg/min
心房颤动或扑动:控制心室率
合并心衰:
• 静脉胺碘酮:
-静脉负荷,5mg/kg静注30-60min
-然后1mg/min持续静滴,直至室率控制后可直接停药 • 洋地黄制剂:毛花苷C(西地兰) -未口服用洋地黄者0.4mg缓慢静脉推注 -无效可在20-30分钟后再给0.2-0.4mg,最大1.2mg -处理同时查电解质,以防因低血钾造成洋地黄中毒
药物转复
血流动力学稳定,无器质性心脏病:
• 普罗帕酮:
-2mg/kg,稀释后10分钟以上静注 -也可1mg/kg,5分钟静注,间隔十分钟后重复 -最大可用280mg
• 伊布利特:
-1mg稀释后在10分钟内静注,无效10分钟后重复1mg - 无论转复是否成功,都要进行 4 小时的心电图监护, 以防出现长QT和尖端扭转性室速
心房扑动
心房扑动
心房扑动的处理原则与房颤基本相同
• 心房扑动的抗凝原则与房颤完全相同 • 心房扑动心室率的控制要困难一些 • 心房扑动电复律所需要的电量可能较小
非持续性室性心律失常-室性早搏
非持续性室性心律失常-短阵室速
室早、短阵室速的处理
• 首先仍然是问:
-是否合并血流动力学障碍? -是否合并器质性心脏病? -是否合并心肌缺血或心衰? -有无诱因:低血钾,低氧等?
发热、心衰、缺血、血容量不足、休克、
低氧血症、疼痛、脱水、恶性肿瘤、甲亢等
窦性心动过速的处理
• 纠正病因和诱因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
• 纠正病因同时,适当使用β -阻滞剂控制心动过速,不用
重症患者心律失常的识别与处理
心房颤动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连续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快速QRS-T波群,伴差传时QRS波宽大畸形, 频率160-220次/分,QRS波一般为正常形态,R-R间期绝对均齐。窦 性P波消失,有时可见冲动逆传后产生的P,波,一般出现在QRS波群 后面。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临床表现:根据发作时的心室率,患者可有心悸、胸闷等。 当心室率>200次/分时,患者可表现血流动力学紊乱:血 压下降、心绞痛、心力衰竭。
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
室颤/无脉搏室速:
第一阶段:基础生命支持(Basic Life Support,BLS) 第二阶段:进一步生命支持(Advanced cardiovascular
Life Support,ACLS)
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
室颤/无脉搏室速:
假如给予2~3 次除颤加CPR及血管升压药物之后, 考虑给予抗心律失常药如胺碘酮。长QT间期的TDP则 考虑用硫酸镁。
心室颤动 心室停搏 电机械分离
其中室颤约占全部心脏骤停的三分之二,尤其在心脏骤停的前4 分钟内, 约90%为室颤,所以早期除颤是患者能否存活的关键。
窦性停搏
病因:各种原因导致的心肌病变、药物中毒、高 钾血症、迷走神经张力过高等,或见于严重的心 肌缺血缺氧。
临床表现:短暂窦性停搏患者可有心悸、疲乏、 较长时间的窦性冲动消失,且低位起搏点不能以 逸搏心律起搏时,可产生黑蒙、晕厥、严重者出搏
治疗
去除诱因:治疗原发病,纠正高钾血症、心肌缺 血缺氧、降低颅内压等。
美西律(口服的利多卡因) 普罗帕酮:70-140mg加入100ml液体,1-2小时滴完,每
6-8小时重复一次。 胺碘酮:其他药物效果不佳、猝死后复苏频发室早者首选。
ICU常见恶性心律失常心电图的识别与处理PPT
心房颤动可见于各种心脏病患者,也可见于正常人。心电图上P波消失,代之 以频率约350-600次/分的f波,R-R间期绝对不齐。
室颤的识别
总结词
室颤是一种严重的心律失常,心电图上表现为QRS-T波完全消失,代之以形状不同、大小各异的颤动 波。
详细描述
室颤是心脏停搏前的早期表现,常见于冠心病、心肌病、电解质紊乱等患者。心电图上QRS-T波完全 消失,代之以形状不同、大小各异的颤动波。
参考文献2
王五, 马六. (2019). 心电图在恶性心律失常诊断 中的应用. 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3
参考文献3
陈七, 刘八. (2018). 恶性心律失常的预防与控制 . 广州: 广东科技出版社.
THANK YOU
在ICU中,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较高,因此对其识别与处理 至关重要。
ICU中恶性心律失常的危害性
恶性心律失常如不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进一步恶化患者的病情,甚至导致死亡 。
对患者及其家庭带来极大的心理和经济压力。
ICU中恶性心律失常的救治原则
及时识别
通过心电图等手段及时发现恶 性心律失常。
迅速处理
挑战
当前恶性心律失常的治疗仍面临诸多挑战,如部分患者 对药物治疗不敏感、部分患者可能存在心脏起搏器植入 禁忌等。因此,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提高诊疗技术 和治疗效果。
06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2
参考文献1
张三, 李四. (2020). ICU常见恶性心律失常心电 图的识别与处理.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房室传导阻滞的识别
总结词
房室传导阻滞是一种心律失常,心电图上 表现为P波规律出现,PR间期逐渐延长, 直到P波下传受阻,脱漏一个QRS波群。
ICU常见之心律失常
房性心律失常
传导阻滞
是指心脏电信号传导过程中出现障碍, 导致心脏节律异常,常见的传导阻滞 有窦房结变性与纤维化、房室传导阻 滞等。
包括房性早搏、房性心动过速和心房 扑动等,这些心律失常可能导致心悸、 胸闷等症状。
心律失常的危害
特殊治疗
射频消融
对于某些特定类型的心律失常,如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房扑等,射频消融是一种根治性的治疗方法,通过导管 消融技术消除心律失常的病灶。
手术治疗
对于某些严重的心律失常,如心脏瓣膜病、先天性心脏病等,手术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通过手术修复或 置换病变的心脏瓣膜或纠正心脏结构的异常。
06
心律失常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如心力衰竭、猝死等,因此 及时诊断和治疗心律失常对于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至关重要 。
目的和意义
了解ICU中常见的心律失常类型、病因和治疗方法,有助 于提高ICU医生对心律失常的诊疗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好 的治疗。
通过对心律失常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心脏电生理机制, 为心律失常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同时,也 有助于推动心律失常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促进医学科学 的进步。
02
ICU中心律失常概述
心律失常的定义
01
心律失常是指心脏电信号的产生 、传导或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功能 出现异常,导致心脏节律、频率 或收缩顺序发生改变。
02
心律失常可以是持续性的或阵发 性的,可以出现在心脏的任何部 位,包括窦房结、心房、房室结 、心室等。
ICU中心律失常的常见类型
室性心律失常
抗凝药物
对于房颤等心律失常患者,需要使用抗凝药物来预防血栓形成和栓塞事件,如华 法林、利伐沙班等。
ICU患者的心律失常监测与治疗
ICU患者的心律失常监测与治疗近年来,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心律失常在ICU患者中发生频率不断上升。
心律失常对患者的生命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因此监测和治疗这一问题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ICU患者心律失常的监测与治疗的方法和技术。
一、心律失常的监测1. 心电监测心电监测是最常用的一种监测方法。
通过心电图(ECG)记录患者的心脏电活动,可以准确地监测患者的心律情况。
在ICU中,通常会使用多引导心电监护仪,能够同时记录多个导联的心电图,以提供更全面的心律信息。
2. 血流动力学监测除了心电监测,还可以通过血流动力学监测来判断患者的心律情况。
通过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中心静脉压等指标,可以初步评估患者的心律稳定性和血液循环情况。
尤其对于严重心律失常的患者,应尽早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二、心律失常的治疗1.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治疗心律失常的主要方法之一。
常见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包括β受体阻滞剂、钠通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等。
选择合适的药物治疗方案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病情和心律失常类型,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2. 心脏复律对于某些严重的心律失常,如室颤、室速等,药物治疗可能无效,需要进行心脏复律。
常用的心脏复律方法包括直流电复律和药物诱导复律。
直流电复律是通过给患者施加电击来恢复正常心律,一般需要在ICU环境下进行,并配备相关设备和药物,以确保操作安全。
3. 预防性治疗除了针对已经发生的心律失常进行治疗外,还应进行预防性治疗,降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
这包括控制基础疾病、避免心衰加重、纠正电解质紊乱等措施。
此外,对于高危患者,可以考虑植入心脏起搏器或者植入式除颤器,以作为紧急治疗手段。
三、心律失常治疗的困难与挑战心律失常的监测与治疗面临着一些困难与挑战。
首先,心律失常类型繁多,治疗方案需根据不同类型的心律失常进行调整,以达到最佳疗效。
其次,某些特殊类型的心律失常可能对治疗不敏感,需要尝试不同的疗法才能恢复正常心律。
ICU患者的心律失常处理
ICU患者的心律失常处理心律失常是指心跳节律、频率及心房或心室的传导速度异常。
在重症监护单元(Intensive Care Unit,简称ICU)中,心律失常是常见的临床问题之一。
正确有效地处理ICU患者的心律失常对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改善预后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ICU患者心律失常的处理方法和策略。
一、心律失常的分类心律失常可分为房性、室性和传导阻滞等多种类型。
在ICU中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包括室性早搏、室速和心房颤动等。
不同类型的心律失常需要采取不同的处理策略,因此,准确判别心律失常类型对于选择合适的处理方法至关重要。
二、心律失常处理的一般原则针对ICU患者的心律失常处理,有一些一般原则需要遵循。
首先,必须进行全面的评估。
这包括心电图监测、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相关实验室检查。
这些步骤有助于确定心律失常的原因和性质,帮助医生作出正确的治疗决策。
其次,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心律失常的类型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对于一些轻度的心律失常,可以通过观察和保持患者的稳定状态来进行治疗。
而对于严重的心律失常,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手段以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
三、房性心律失常的处理房性心律失常是ICU中常见的心律失常类型之一。
具体的处理方法根据房性心律失常的具体类型而定。
例如,对于房性早搏,如果患者症状轻微且心功能正常,可通过观察和规避诱因来进行处理。
而对于频发房性早搏或引起严重症状的房性心动过速,可能需要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或行消融术治疗。
四、室性心律失常的处理室性心律失常较房性心律失常更为严重,处理时需要更加谨慎。
针对室性早搏,如果患者症状轻微且心功能正常,可通过观察和规避诱因来进行处理。
然而,对于室速和室颤等严重的室性心律失常,必须立即进行紧急处理。
治疗手段包括除颤、抗心律失常药物和射频消融术等。
五、传导阻滞的处理传导阻滞在ICU患者中较为常见,常见类型包括窦-房传导阻滞、房-室传导阻滞和束支阻滞等。
轻度的传导阻滞通常不需要特殊处理,只需观察患者病情。
急诊科常见心律失常的识别与处理
急诊科常见心律失常的识别与处理心律失常是急诊科常见的临床问题之一,它指心脏的心搏节律异常,包括心动过速、心动过缓、早搏、心房颤动等。
及时准确地识别和处理心律失常对急诊医务人员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急诊科常见的心律失常及其识别与处理方法。
一、心动过速心动过速是指心脏搏动频率超过正常范围(通常大于100次/分钟)的情况。
常见的心动过速包括室性心动过速、室上性心动过速、房性心动过速等。
以下是对心动过速的几种常见处理方法:1.1 室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是由室室间的快速传导引起的,其心室起搏点位于心室内,常伴随宽大畸形QRS波群。
处理室性心动过速的方法包括:- 氧气吸入:提供足够的氧气,改善心肌供氧;- 双功能起搏器:能在心电图监测心动过速时,起搏心室,进行电复律;- 药物治疗:根据病情给予利多卡因、胺碘酮等抗心律失常药物。
1.2 室上性心动过速室上性心动过速是由来自心脏上腔静脉、窦房结以外的起搏点引起的,其QRS波形正常。
处理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方法包括:- Valsalva动作:通过使肺动脉回流减少,增加心脏舒张期内的线性充盈,以恢复窦性节律;- 静脉注射适量的阿托品:阻断迷走神经反射,增加窦房结自律性,用于窦房结依赖型室上性心动过速;- 药物治疗:给予维拉帕米、普鲁卡因胺等抗心律失常药物。
1.3 房性心动过速房性心动过速是由心脏中的房性起搏点激动过早、过频引起的,其QRS波形正常。
处理房性心动过速的方法包括:- 去除诱因:避免饮食过度、过度劳累、情绪激动等刺激因素;- 药物治疗:根据患者病情给予β受体阻滞剂、丙吡胺等药物;- 尤其对于无胸痛且无ST段改变的患者,可予以抑制离子流动的钙通道阻滞剂等治疗。
二、心动过缓心动过缓是指心脏搏动频率低于正常范围(通常小于60次/分钟)的情况。
常见的心动过缓包括窦性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等。
以下是对心动过缓的几种常见处理方法:2.1 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动过缓是由窦房结自律性降低导致的,其QRS波形正常。
ICU心律失常的识别与处理
抗凝药物
预防血栓形成和栓塞的药 物,如华法林、肝素等, 用于治疗房颤等心律失常。
心血管活性药物
用于改善心脏功能和血流 动力学状态的药物,如血 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利尿剂等。
非药物治疗
导管消融
通过导管技术消除心律失常病灶, 根治心律失常的方法。
心脏起搏器植入
对于严重心动过缓或心脏停搏的患 者,植入心脏起搏器以维持正常的 心率。
04
心律失常的预防与护理
预防措施
定期健康检查
通过定期进行心电图、心脏超声等检查,及早发现潜在的心脏疾 病,预防心律失常的发生。
控制基础疾病
积极治疗和控制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基础疾病,降低心律失 常的风险。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保持心理平衡等,有助于维护心 脏健康,预防心律失常。
心脏电生理检查
用于诊断心律失常病因和机制的检 查方法,有助于指导治疗。
紧急处理措施
心肺复苏
对于心脏骤停的患者,立即进行 心肺复苏,恢复心脏搏动和呼吸
功能。
除颤
对于室颤等恶性心律失常,使用 除颤器进行电除颤,恢复心脏正
常节律。
药物治疗
对于紧急情况,使用抗心律失常 药物或其他紧急药物,控制心律
失常症状。
在接下来的24小时内,医生持续监测患者的心电 图,观察心律失常是否得到控制。
转归
经过及时治疗,患者心律失常得到有效控制,未 出现严重并发症,病情逐渐好转。
经验教训与改进措施
经验教训
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尽早识别心律失常症状,并及时采取有效治疗措施。
改进措施
加强医护人员培训,提高对心律失常的识别和处理能力;完善心电图监测设备, 确保及时发现心律失常;制定应急预案,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采取有效 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症监护病房中常见心律失常的认识与处理对策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作者:张守彦心律失常在冠心病监护病房内发生,对于心血管医生来说并不是太大问题,而在综合重症监护病房、呼吸重症或外科重症监护病房等发生,对于医生来说是一种严峻的挑战。
由于不像心血管医生那么专业,处理起来较为棘手,常常困惑着临床医生。
因此加强对心律失常识别并掌握正确的处理策略是重症监护病房(ICU)医护人员尤为迫切的问题。
一、引言ICU病人中发生的心律失常,最常见的是窦性心动过速,多源于机体在面对压力时的一种反应——儿茶酚胺的分泌增加。
相较于室性心律失常,房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更为频繁,但前者预后较差。
当然,在ICU病人中,不是所有的心律失常均是新发生的,部分病人可因现患的严重疾病加重已有的心律失常。
此类病人通常需要持续、额外的治疗。
患者出现心律失常后病死率增加、住院时间延长,因此及时识别与干预非常重要。
心律失常通常发生在有器质性心脏病的基础之上,最常见的诱发因素包括:缺氧、感染、心肌缺血、儿茶酚胺过度兴奋(内源性或外源性)或电解质异常。
处理包括纠正诱发因素和针对心律失常本身的治疗。
心律失常对机体造成的病理生理学影响依赖于心室率的快慢和基础心脏功能的情况。
在舒张性心脏功能不全患者,由于相对固定的每搏量,窦性心动过缓时单纯的心率减慢就可以降低心脏排血量,同时由于丧失了心房到心室的主动充盈,进而可以导致肺动脉压力的增加。
同样,心动过速可以降低舒张期充盈,除了引起心肌缺血外,还会导致心排血量减少和低血压。
显而易见,心律失常的发生对机体的影响决定于病人的心脏生理和功能状况。
因此对心律失常处理的紧迫性和策略也决定于心律失常对机体的生理影响和基础的心脏状态。
本文讨论了ICU中常见心律失常诊断和处理策略的现代理念。
二、快速型心律失常的评估第一步是评估合并心律失常的重症患者血流动力学是否稳定。
如果心律失常导致血流动力学不稳定,除非药物治疗迅速有效,否则应立即心脏电复律。
然而在电复律之前,应当认真考虑心律失常是否真正是血流动力学恶化的基础。
第二步判断心律失常起源部位是室上性的还是室性的。
首先测量QRS宽度,如果是窄的QRS波群(<0.12秒),提示为室上性心动过速(SVT)。
窄QRS心动过速提示为房颤(AF)、窦性心动过速、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由房室旁道(WPW)引起的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心房扑动和房性心动过速。
宽QRS波心动过速包括室性心动过速(VT)、SV 伴有已经存在的束支传导阻滞、SVT伴有差异传导、或由WPW引起的顺向性房室折返导致的SVT。
医生不能仅仅依靠一个监护导联作出诊断,因为QRS波宽度在某个单一导联上可能会有较大变异,一定要用12导联心电图进行评估,而且复习既往的心电图对诊断非常有帮助,例如确定既往心电图是否存在束支传导阻滞或QT间期延长会对心动过速诊断有直接帮助。
显著电轴左偏(-60~-120度)常提示心律失常起源于心室。
值得注意的是,在SVT发作时根据ST 段压低预测心肌缺血缺乏特异性。
在100个SVT患者中,相关的ST段变化对经冠脉造影证实的严重冠脉病变特异性仅有51%(阳性预测值仅有6%)。
颈动脉窦按压或其他增加迷走神经张力的方法可以减慢房室传导时间,增加房室结不应期,可以确定P波存在、终止AVNRT或AVRT,有助于心律失常的诊断,腺苷也能起到这个作用。
心动过速对迷走手法或腺苷的反应见表1。
腺苷用法:通常静脉弹丸式注射6mg,1-2分钟之后可以再次静脉注射12mg(1秒钟之内)。
通过中心静脉给药时作用更为显著,仅需二分之一的药量。
腺苷半衰期只有6-10秒钟,副作用为:可以引起严重支气管痉挛或哮鸣;有致心律失常作用,导致房颤(2.7%)也有窦性停搏、室速和室颤的罕见报道。
表1 心动过速对迷走手法或腺苷的反应心律失常类型对迷走手法或腺苷的反应窦性心动过速心动过速逐渐减慢并恢复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心动过速突然终止或仅仅短暂减慢房颤/房扑短暂增加房室结阻滞,减慢心室率反应多源性房速短暂增加房室结阻滞,减慢心室率反应室性心动过通常无反应三、窄QRS波心动过速规则的窄QRS波型(QRS时间≤0.11s)SVT包括窦性心动过速、AVNRT、AVRT、异位的房性心动过速和房扑。
不规则的窄QRS波型SVT包括AF、多源性房性心动过速、伴不同传导阻滞的心房扑动、伴频发房早的窦性心动过速。
P波形态能够提示心房搏动的起源部位:正常窦性节律时P波在II导联直立;如II导联P波倒置,提示AVNRT、AVR 或异位性房性心动过速;心动过速时P波也可以不显示或不容易甄辨。
评估12导联心电图的RP间期,短的RP间期(RP<PR 且<70ms)提示AVNRT, 长的RP间期多提示AVRT(通过房室旁道缓慢传导)。
每分钟150次的心率要高度疑诊心房扑动伴2:1传导。
1.节律规则(1)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速通常发生在交感刺激的患者身上,例如低氧血症和二氧化碳潴留、ICU患者的精神和心理障碍、低血容量和休克、血管收缩药物和茶碱类药物、正性肌力药物、疼痛、脱水、心力衰竭、感染与发热、甲状腺功能亢进等。
第一步是首先评估患者所用药物,包括静脉输液等,排除引起心动过速的外源性原因。
治疗策略集中在确认引起心动过速的基本病因并尽力纠正。
如果缺血是基本病因,β受体阻滞剂是首选。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窦性心动过速可能是对低血压、低血容量或低心排血量的一种适宜代偿,此时如过度应用β受体阻滞剂可能会降低心排血量,导致潜在的恶性后果。
(2)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典型AVNRT心率在140-180次/分,女性常见,通常与器质性心脏病无关。
AVNRT涉及房室结双通道:激动通过慢通道缓慢前传,通过不应期较长的快通道逆传(图1和图2)。
因此治疗心动过速关键是阻断房室结传导。
紧急治疗包括迷走手法和腺苷静脉注射。
长期预防措施包括:抑制房性早搏发生的药物(β受体阻滞剂)、减慢房室传导的药物(非二氢吡啶类钙离子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和地高辛)或导管射频消融治疗。
图1.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机理:房室结内有两条通道即慢通道和快通道,慢通道传导速度慢,不应期短,快通道传导速度快,不应期长。
通过两条通道的传导最后都汇聚至房室结或His束共同通道。
图2.左图:房性早搏在下传过程中遇到了快通道的不应期,只能通过慢通道下传;右图:通过慢通道下传的房性早搏当到达His束时,此时快通道又恢复了不应期,房性搏动沿着快通道逆传至房室结近段,再次顺着慢通道下传,如此形成环形运动形成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3)心房扑动房扑通常在下壁导联看的更清楚,频率250-350次/分钟。
尽管房室传导比例可以突然变化,病人通常表现为2:1房室传导,心室率150次/分钟。
紧急治疗包括房室结阻滞药物控制心室率,如患者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迅速用直流电同步电复律选择能量50焦耳,转复成功率95%-100%。
临床试验中静脉注射伊布利特转复成功率达到76%,但伊布利特延长QT间期可以引起1%-2%的患者发生持续性多形性室速。
长QT间期(QT间期大于420ms)或有基础窦房结疾患者不能应用伊布利特。
其它抗心律失常药物象索他洛尔、普鲁卡因胺、氟卡尼等急性转复房扑效果欠佳。
心房快速起搏有时也可以通过超速抑制恢复窦性节律。
房扑心室率的长期控制包括地尔硫卓、维拉帕米、β受体阻滞剂或地高辛。
I c 类抗心律失常药物(氟卡尼)预防房扑非常有效,但可以减慢心房频率,潜在导致1:1房室传导,因此应当总是和房室结阻滞药物合用。
表2 控制房颤心室率的静脉用药药物负荷量起效维持用量地尔硫卓0.25 mg/kg,超过 2min 2–7 min 5–15 mg/h 静滴艾司洛尔0.5 mg/kg,超过 1min 5 min 0.05–0.2 mg/kg/min美托洛尔 2.5-5.0 mg 超过 2 min,可用到3次 5 min 不需要普萘洛尔0.15 mg/kg 5 min 不需要维拉帕米0.075–0.15 mg/kg 超过 2min 3–5 min 不需要西地兰0.4 mg 缓慢静脉推注 5 min 地高辛0.125–0.25 mg QD2.节律不规则不规则节律的窄QRS波SVT包括房颤、多源性房速、心房扑动伴有差异传导、窦性心动过速伴有频发房早。
(1)心房颤动心房颤动是ICU中最常见的快速心律失常,随着年龄的增加,发生率明显增加,从40岁的0.9%上升到到65岁以上的5.9%。
房颤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是心脏结构改变(弗明汉研究随访22年70%器质性心脏病发生房颤)、高血压(50%)心脏瓣膜病(34%)和左心室肥大。
房颤的治疗应该遵循以下原则:寻找病因,针对病因治疗,控制心室率,适当的节律控制,合理的抗凝治疗。
紧急控制心室率的药物包括β受体阻滞剂,非二氢吡啶类钙离子拮抗剂和地高辛。
β受体阻滞剂:无论是口服还是静脉注射控制静息和运动时的心室率均优于钙离子拮抗剂,最常被用于静脉注射的β受体阻滞剂是美托洛尔,通常是2.5mg到5mg静脉注射,持续1到2分钟以上,每隔5到10分钟可以重复用药一次,如果血压能耐受的情况下,总量可以给到15mg。
艾司洛尔,首次剂量0.5 mg/kg静脉注射,然后0.05mg/kg/min维持静脉给药,由于艾司洛尔作用迅速,半衰期短,对于生命体征不稳定的患者更具有选择性。
非二氢吡啶类钙离子拮抗剂:主要包括地尔硫卓和维拉帕米,也是有效的房室结阻滞剂。
维拉帕米的负性肌力作用比地尔硫卓更强,因此维拉帕米在左室功能障碍或血压偏低患者中可能诱导低血压的发生。
地尔硫卓通常以5-15 mg每小时连续静脉滴注,多达93%的患者在24小时的持续静脉应用中心室率能控制在100次/分以下。
洋地黄类药物通过调节迷走神经中枢和直接作用于房室结控制心室率。
西地兰和地高辛能控制静息时的心室率,但并不增加患者的儿茶酚胺水平,静脉注射西地兰5分钟起效,30分钟发挥最大作用。
转复房颤过程中,如提前3周抗凝,脑卒中的发生率为1.1%;即使房颤持续不到1周,如不抗凝患者转复房颤脑卒中发生率为7%。
心房电活动恢复后,有效的机械收缩恢复一般延迟在6小时-7天,因此复律后血栓事件的发生也常常延迟心脏外科术后25%-40%患者会发生房颤,尤其是术后第二天是房颤的发生高峰。
术前应用索他洛尔和胺碘酮可以获得同样的效果,但是与胺碘酮和β受体阻滞剂相比,由于索他洛尔的副作用限制了使用。
心脏外科术后房颤的标准治疗是控制心室率,首先静脉注射药物(见表格2),然后口服抑制房室结的药物。
术后房颤的诸多危险因素中,年龄是重要的危险因素。
大多数房颤能够自行复律,90%患者外科术后6到8周能恢复窦性心律,因此术后房颤复律没有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