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初中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析初中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

内容摘要:阅读理解题已经成为中考的一大热点,而很多学生因为数学阅读能力差,对此类题目感到难以下手。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必须重视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通过创设问题情

境、读写结合等多种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数学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

能力,促使学生全面、和谐、持续地发展。

关键词:阅读;数学阅读能力;培养

一、问题的提出

我们在平时的复习教学中,经常会提问一些数学概念、数学定理与性质,比如函数的定义、几何中的判定与性质定理等,结果往往是学生回答不出来,或表述不到位。再纵观近几年的中考试题,阅读理解题已经成为一大热点,很多试题引入了高中的新概念如虚数概念的阅读和简单运用;还有如今新教材里删除的一些老教材里的思想方法编成阅读理解题,先阅读例题后加以模仿运用或创新运用;中考中实际运用题的份量也越来越重,有的文字简直可媲美一篇小作文……这些都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很多学生对此类题目感到难以下手,因为看了题目搞不懂是什么意思。所以长期以来,困扰学生成绩的“题没看清”、“理解错了”等因素,归根结底就是数学阅读能力差导致的。随着信息化、数字化、学习化社会的到来,数学学习与人的社会生存紧密联系,通过数学学习促使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已成为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最核心的目标,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学生不具备数学阅读能力是不行的。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必须重视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二、培养数学阅读能力的重要意义

阅读是人们从图像、文字、声音等各种媒体中提取信息的心理过程和智力过程,是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一项重要活动,是人们认识世界和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一书中提出,新时代的文盲是不会学习的人。现代教育提倡从学会到会学,提倡“终生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1、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理解与交流能力。

数学交流是指对数学信息接收、加工、传递的动态过程。狭义是指数学学习与教学中使用数学语言、数学方法进行各种数学活动的动态过程。而数学交流的载体是数学语言,因此,发展学生的数学语言理解能力是提高数学交流能力的根本。然而,学生仅靠课堂上

听老师的讲授是难以丰富和完善自己的数学语言系统的。只有通过平时数学阅读的积累,以数学教材为标准范本,才能规范自己的数学语言,锻炼数学语言的理解力和表达力,提高数学语言理解水平,提高数学交流能力。

2、有助于充分发挥数学教科书的作用

数学教科书是数学课程教材编制专家在充分考虑学生生理心理特征、教育教学原理、数学学科特点等诸多因素的基础上精心编写而成,具有极高的阅读价值。可是,目前我们广大师生并没有很好地利用教科书,缺少阅读教科书的环节,仅把教科书当成习题集,这正是教师讲解精彩而仍有一些学生学习成绩不理想现象产生的原因。其实,我国义务教育数学教学大纲中已明确指出,教师必须注意“指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因此,重视数学教科书的阅读,充分利用教科书的教育价值,已构成现代数学教育的特点之一。

3、有助于个别化学习,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

新课程标准指出:“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的数学”,实现这个目标的有效途径是集体教学与个别学习相结合,而个别化学习的关键就是学会阅读。研究也表明,构成一些学生学习数学感到困难的因素之一是他们的阅读能力差,在阅读和理解数学书籍方面特别无助。因此,要想使数学素质教育目标得到落实,使数学不再感到难学,就必须重视数学阅读教学。

三、数学阅读能力培养的策略

1、通过预习、作笔记形成阅读能力

预习是学生提前对将要学习内容(教科书和有关参考资料)进行阅读,并作适当的笔记。在预习过程中,给学生提出明确的目标,要求他们先通读全文,了解本节课的目标、重点与难点以及与旧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努力通过各种途径解决问题,掌握教材中的识记内容,根据自己掌握知识水平的情况,试着完成课后作业,检查自己的预习效果和水平,找出自己不懂或不足的地方,然后带着问题去听课,这样既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掌握阅读和自学技巧,提高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又便于教师根据学生预习情况,有目的、有重点的精讲教材的有关内容,提高课堂效率。如《合并同类项》,先让学生带着以下几个问题进行预习:①什么是同类项②同类项概念包含着哪些含义③如何合并同类项,这样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科书来预习,就可以逐步形成阅读能力,提高课堂效率。

2、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兴趣培养阅读能力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诺认为:“知识的获取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

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得的参与者。”所以教师可在课上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诱发和保持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有针对性的阅读,如《有理数的乘方》,通过预习,学生们

基本能理解什么是乘方、幂、底数、指数,在此基础上提问-22与(-2)2 相等吗?-23 与

(-2)3相等吗?为什么?由此可以发现什么规律?于是学生会带着疑问再次富有兴趣地去阅读教材。当然创设问题情境时注意问题要新而有趣,富有启发性。可引用经典数学故事、史料、课本上的阅读材料,如丢番图的墓志铭阅读方程、阿凡提的故事阅读乘方、面积恒等式证明乘法公式。还可以通过呈现与学生原有知识相矛盾的现象,设置悬念,或提供几个相互矛盾的方案、解答,使学生产生认知上的冲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数学阅读能力。

3、通过读写结合培养阅读能力

数学定义、定理是数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最佳教材。准确的定义、逻辑的演绎、严密的推理,只有通过学生的阅读学生才能从死的语言物质材料中解脱出来。在阅读过程中,要求学生把通常的文字语言、数学符号语言、几何语言进行相互转化,如几何定理的内容是文字语言,学生不仅要熟记文字内容也要能熟练画出相应的图形,写出对应的几何语言;公式中的字母所表示的范围要理解熟记直接影响着公式的正确运用;把一些用言语形式表述的概念转化成用直观的图形表述形式。如在学习判断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教师可带领学生反复阅读这些公理。如边角边公理,“有两边和他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边读边理解某些关键词“夹角”、“对应”,同时几何问题转换成几何图形,用几何语言更直观的来理解表达公理。如图:

在△ABC 和 △A 1B 1C 1 中 ∵AB= A 1B 1,∠B=∠B 1,BC= B 1C 1

∴△ABC ≌ △A 1B 1C 1

通过反复看图形,看公理,理解“夹角”,“对应”含义,

将这个公理同化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最后达到真正理解。

4、通过解应用题、阅读理解题提高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近几年中考出现的大量阅读理解题、实际应用问题,还有教科书上在“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中,都有大量的生动、有趣的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阅读理解和应用题,这些问题和内容,都很适合对学生进行阅读能力的培养。比如,应用题的教学,在阅读的开始阶段,教师可根据学生的情况编写好以阅读的思考形式提纲挈领,学生在阅读思考问题的引领下进行数学阅读。教师还可根据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和应用题理解的难易用度,进行阅读示范,带领学生逐字句逐段进行阅读,指出一些关键词和关键数量关系, 用日常语言、图表语言、列式理清各关键词和关键数量之间的关系,从而掌握数学阅读的要领。如:江山供电局的电力维修工要到30千米远的塘岭进行电力抢修。技术工人骑摩托

A B C

C 1B 1A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