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与货币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价值形式的局限在于不利于不同地区之间的商品交换。 4、货币形式。 货币价值形式就是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其他商品的价值都由货币
来表现的价值形式。
等式:
80斤谷子=
50尺布=
2把斧子=
6分黄金
一只绵羊=
其它各种商品 =
㈢ 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自发的产物,是商品内在矛盾
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关系是: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或内容,交换价
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㈢ 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 1、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是统一的,缺一就不成为商品。价值的存在 要以使用价值的存在为前提,凡是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就不会有价 值;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寓于商品的使用价值之中。 2、使用价值与价值又是不同的、相矛盾的。 (1)、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价 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反映的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 (2)、使用价值是一切有用的物品包括商品所共有的属性,是永恒 的范畴;价值是商品所特有的属性是商品经济的范畴。 (3)、一切有用的物品虽然都有使用价值,但不是一切有用的物品 都有价值,使用价值的存在并不以价值的存在为前提。 (4)、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互相矛盾、互相排斥。商品只有首先 证明具有社会使用价值,才能实现其价值;而为了实现价值,又需要先 让渡使用价值。 三、劳动的二重性 ㈠ 具体劳动 具体劳动是生产不同使用价值的不同性质的劳动,也叫有用劳动。 具体劳动反映的是人和自然的关系,与社会生产关系无关。 ㈡ 抽象劳动 抽象劳动是撇开劳动的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抽象劳动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经济关系,是劳动的社会属性。 ㈢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关系 1、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决定了商品的二因素,具体劳动生产使 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价值。 2、生产商品的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关系是:一方面两者是统一 的,是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另一方面两者又是不同的矛盾。具体 劳动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劳动的永恒属性,是一切社会形态都
(2)、这个矛盾支配着简单商品生产者的命运。 (3)、这个矛Hale Waihona Puke Baidu贯穿私有制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的全过程。 ㈡ 商品和价值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经济关系 1、商品不能简单地归结为一个物,而是在物的外壳掩盖下的商品生
产者之间的一定的经济关系。 2、价值也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经济关系,表现在:价值反映同一生
产部门内部不同生产者之间的经济关系;价值也反映不同生产部门商品 生产者之间的经济关系。
3、一般的价值形式。 当一种商品从众多的商品中分离出来,并与一切商品交换,因而成 为其他商品的一般等价物时,价值形式便发展到一般价值形式。 等式:
80斤谷子= 50尺布= 2把斧子= 6分黄金= 其它各种商品=
一只绵羊
从扩大价值形式发展到一般价值形式是一次质变,它克服了扩大价 值形式的缺点,使得商品交换成为通过媒介物进行交换,促进了商品交 换的发展。
存在的永恒范畴;抽象劳动反映的社会生产关系,是劳动的社会属性, 是个历史范畴。
3、劳动二重性理论是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首先,劳动二重性理论为劳动价值论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其 次,劳动二重性理论为剩余价值理论奠定了理论基础。第三,劳动二重 性理论还为其他一系列理论提供了理论基础。 四、商品的价值量 1 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商品的价值是人类劳动在商品体内的凝结,那么商品价值量就要由劳动 量来决定。劳动量按劳动时间来计算。 个别劳动时间:个别生产者生产某种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 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 2 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 简单劳动是指不需要经过专门训练和培养的一般劳动者都能胜任的 劳动。 复杂劳动是指需要经过专门训练和培养,具有一定知识和技能的劳 动才能胜任的劳动。 决定商品价值量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以简单劳动为尺度的,少量 的复杂劳动所创造的价值等于多倍的简单劳动所创造的价值。 3 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劳动生产率是指劳动者生产某种产品的效率或能力,通常由单位时 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来表示,或以生产单位产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来表 示。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以及商品的价值量是随着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变 化的。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而与体现 在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成正比。
第2节 货币
一、价值形式的发展和货币的产生 1 产品的价值只有通过商品与商品交换关系才能表现出来。
价值形式就是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也就是交换价值。 ㈡ 与商品交换的发展相适应,价值形式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 1、简单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一种商品的价值偶然地表现在另一种商品之上,就叫做简单或偶然 的价值 式。 等式:1只绵羊=2把斧子 在这个价值形式中,等式两端的商品处在不同的地位,起着不同的 作用。等式左端的商品处于主动的地位,它把自己的价值相对地表现在 另一种商品上。因此它处于相对价值形式地位。处于等式右端的商品则 处于被动地位,它只是充当绵羊的等价物,起着表现左端商品价值的作 用,处于等价形式的地位。 相对价值形式与等价形式的对立统一关系:统一表现为他们相互依 存,少了任何一方就不成为价值形式。对立表现为等式两端的商品不能 同时处于相同的形式。 简单价值形式是最原始的价值形式,对价值的表现还很不完全。 2、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 一种商品经常同其他许多商品相交换,一种商品的价值被一系列不 同的商品表现出来,就叫作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
商品入手,才能揭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全部矛盾及其发展运动的规律 性,这样的分析方法符合逻辑的需要。
(2)、从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过程来看,商品生产是资本主义产生 的历史前提。从分析商品开始,是历史方法的需要。
(3)、建立在商品分析基础的劳动价值论是剩余价值理论的基 础。
二、商品的二因素 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体现
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 ㈠ 商品的使用价值 1、使用价值是商品的有用性或效用,即物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
要的属性。 2、使用价值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 3、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它是商品必须具备的一个因素。
㈡ 交换价值和价值 交换价值首先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关系 或比例。 不同商品之间可按一定的量的比例相交换,这说明它们之间存在某 种共同的东西。这共同的东西是什么呢? 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有两种看法,一种是客观效用论,一种是主观效 用论。 马克思认为“作为使用价值,商品首先有质的差别。作为交换价 值,商品只有量的差别,因而不包含任何一个使用价值的原子。” 具有不同使用价值的商品中都凝结了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因而 可以按一定的量的比例相交换。 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的凝结,就是商品的价值。 价值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经济关系,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部门平均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商品价值量成反比,个别企业劳动生产 率与单位商品价值量成正比。
决定劳动生产率高低的因素: 1、生产资料的规模、质量和效能。 2、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及其在生产上的应用程度。 3、劳动者的平均熟练程度。 4、生产过程的社会结合程度。 5、自然条件的优劣等。 其中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及其在生产上的应用程度越来越显得重 要。 五、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㈠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1、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 私人劳动是指在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私人性质,是商品生产者按照 私人打算和私人利益进行的劳动。 社会劳动是指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社会性质,是作为社会总劳动的 有机构成部分的劳动。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产生的基础是社会分工和私有制。 2、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表现在: 劳动的社会性质要求劳动产品在数量和品种上符合社会的需要,但 劳动的私人性质使生产的商品往往不能与社会需要直接相一致,致使私 人劳动不能成为或不能全部转化为社会劳动。 3、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因为:(1)、这个矛盾决定商品的各对矛盾。
一只绵羊
=80斤谷子 =50尺布 =2把斧子 =6分黄金 =其它各种商品
等式:
这个价值形式使得商品的价 值本身第一次真正地被表现为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的凝结,同时商品的价 值量真正成为商品交换比例的调节者,商品的价值表现得比简单价值形 式更充分。
但这个价值形式仍然存在着局限性,商品的相对价值表现仍不充 分,商品交换比较困难。
申论复习与考试过程中,阅读量都非常的大,如果不会提高效率,一切白搭。首先要学会 快速阅读,一般人每分钟才看200字左右,我们要学会一眼尽量多看几个字,甚至是以行来计 算,把我们的速读提高,然后再提高阅读量,这是申论的基础。学会快速阅读,不仅在复习过 程中效率倍增,在考试过程中更能够节省大量的时间,学会快速阅读不仅可以提高效率,而 且,在我们一眼多看几个字的时候,还能够高度的集中我们的思维,大大的利于归纳总结,学 会后,更有利于《行测》的复习、考试。本人当年有幸学习了快速阅读,至今阅读速度已经超 过5000字/分钟,学习效率自然不用说了。我读大学的成绩是很差,考公务员的时候我妈说我只 是碰运气,结果最后成绩出来了居然考了岗位第二,对自己的成绩非常满意,速读是我成功最 大的功劳。找了半天,终于给大家找到了下载的地址,怕有的童鞋麻烦,这里直接给做了个超 链接,先按住键盘最左下角的“ctrl”按键不要放开,然后鼠标点击此行文字就可以下载了。认真 练习,马上就能够看到效果了!此段是纯粹个人经验分享,可能在多个地方看见,大家读过的 就不用再读了,只是希望能和更多的童鞋分享。
第1节 商 品
一、研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必须从分析商品开始. ㈠ 商品的产生和发展. 1、什么是商品。 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2、商品产生的两个基本条件。 (1) 社会分工。这是商品产生的前提条件。在社会分工的条件 下,产生了不同商品生产者之间交换劳动产品的需要,“以其所有,易 其所无”。但仅有分工并不能决定交换必须采取商品形式,因而不能决 定商品存在的必然性。如古代印度公社已有了社会分工,但产品只在公 社内部共同分配,产品并不成为商品。 (2) 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这是商品存在的决 定条件。它决定了不同商品生产者的权利是平等的,需要通过对等的原 则互相交换产品。商品交换实质是实现所有权的转移,这个条件是伴随 着私有制的产生而出现的。商品经济的发展进程。 3、商品经济的发展经过了两个阶段:简单商品经济阶段和发达商品 经济阶段。 简单商品经济是存在于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其特征有: (1) 以生产资料的个体私有制和个体劳动为基础。 (2) 生产的目的是提高产品交换满足生产者自己的需要。 (3) 简单商品生产者本人也在自己的经济单位从事劳动。 发达商品经济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其特征有: (1) 是以社会化大生产为前提条件的商品经济,是以资本主义私 有制和雇佣劳动为基础的商品经济。 (2) 商品生产的目的是为了满足资本家剥削劳动者的需要。 (3) 工人是在资本家的指挥和监督下从事联合劳动。 ㈡ 马克思从商品开始分析和研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原因. (1)、商品是资本主义社会最常见、最普遍的形式,是资本主义经 济的细胞。 商品中的矛盾中隐藏着资本主义一切矛盾的萌芽,只有从
第2章 商品与货币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和掌握商品的二因素,劳动的二重性及其在经济 学说史上的重要地位,商品的价值量和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关系.商品经济 的基本矛盾、货币的职能、货币流通规律与纸币流通、价值规律的表现 形式和作用,并能够理论联系实际,运用这些劳动价值理论的基本知识分 析和研究实际经济问题。 本章重点: 1、商品的二因素及其相互关系 2、劳动二重性及其意义 3、价值形式发展的四个阶段和货币的本质 4、价值规律的重要作用 本章难点: 1、商品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的关系 2、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商品价值量的关系 3、等价形式的特点 4、价值规律的内涵 教学时数:10学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