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考研资料-实验心理学-记忆

合集下载

第七章记忆实验心理学课件优质PPT

第七章记忆实验心理学课件优质PPT
实验中,先给被试先后呈现两个词表,呈现方式有两种,一种是两个字表都以视觉方式呈现,另一种是两个字表分别以听觉和视觉方 式呈现。
渐向听觉编码过渡。(实验略) (2)长时记忆的信息存储
代表有生命和代表无生命的东西各半; 连续分心实验中的系列位置曲线
艾宾浩斯关于记忆的研究工作是具有开创性的,他通过一系列严格控制的实验发现和探讨了人类记忆的特点,揭开了记忆的神秘面纱 。 给出全部类别名称,要求被试回忆出学习阶段见过的所有样例单词 Underwood并未明确激活过程的本质,它或者是自动化的、无意识激活; 语音这词与词Weight押韵吗? 比如容易混淆的“B”和“P”,“C”和“T”等,但是外形相似的,比如“E”和“F”则不易混淆。 重复再生(repeated reproduction) (一)内隐记忆的概念与测量方法
实验中,先给被试先后呈现两个词表,呈现方式有两种,一种是两个字表都以视觉方式呈现,另一种是两个字表分别以听觉和视觉方 式呈现。 第二组判断呈现单字的元音字母是否与前面单字的元音字母一样。 回答问题后,在被试未曾预料的情况下回忆或再认刚才见到的单词 。
(3)短时记忆的存储和遗忘
• ①复述 • 机械性复述和精细性复述两种
• 记忆的多重存储模型强调记忆作为不同 的结构而存在的,即感觉记忆、短时记忆 和长时记忆三种不同的结构,每一个结构 都有自己的特点,如信息储存时间的长短、 容量和遗忘的快慢等方面是不同的,记忆 结构有时也称为记忆系统。
给被试同时听到9个项目B3F给右耳; 连续分心实验中的系列位置曲线 例如,在学习过ASSASSIN之后,给被试的缺笔字是A____A_____IN。 例如,在学习过ASSASSIN之后,给被试的缺笔字是A____A_____IN。 第一组为颜色组,看到单词颜色尽快作答; 当把这种回忆结果以项目呈现顺序为横坐标,以正确回忆率为纵坐标作图,就会得到系列位置曲线 Bartlett用图画作材料,用系列再生法进行的研究。 外显记忆容易受到其他无关信息的干扰,而内隐记忆则不同。 从有关线索(热 ——?)想出单字比武上下文阅读更多地涉及意义加工,因此对概念驱动测验(再认)能更好地迁移加工信息,结果 导致写出单字比读出单字有更好地再认成绩。 知觉辨认随着三种实验条件而成绩下降。 与前面的曲线结合在一起,为我们提供了系列位置曲线中的机能双重分离的证据。 麦克沃依、纳尔逊和小松(1999)的实验发现,当增加词表项目和关键项目之间的关联以提高关键项目的要点痕迹时,便会增加错误 记忆的可能性。 实验程序要求被试回答关于单词的各种问题以引导他对单词的不同层次进行加工(这些问题也称为定向任务)。

实验心理学考研真题

实验心理学考研真题

实验心理学考研真题实验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心理现象的一门学科。

它通过精心设计的实验方法,采集数据并加以分析,以揭示人类的认知、情绪、社会行为等方面的规律。

考研是进入研究生阶段的重要关口,下面将介绍一道实验心理学的考研真题,给大家一个了解实验心理学考研的参考。

真题题目:情绪影响记忆的实验研究设计和分析一、引言情绪对记忆的影响一直是实验心理学研究的焦点,人们普遍认为,在高度情绪化的事件中,人们会更容易记忆相关的信息。

本文将从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两个方面,对情绪影响记忆的实验研究进行探讨。

二、实验设计本实验采用了两组的设计,一组为情绪化事件组,另一组为无情绪事件组。

每组实验对象均为20名参与者,均为大学本科生,没有心理疾病史。

实验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学习阶段、情绪诱导阶段和测试阶段。

1. 学习阶段:在这一阶段,参与者将被要求阅读一系列描述性文字,包括情绪化事件组和无情绪事件组。

每组文章数量相等,材料内容相似。

参与者需要认真阅读,并尽量记住文章中的细节和内容。

2. 情绪诱导阶段:情绪化事件组的参与者将观看引起强烈情绪的图片,如惊悚、恐怖或悲伤的图片,以唤起其情绪反应。

而无情绪事件组的参与者将观看中性的图片,如自然风景等。

每组观看图片的时间相等。

3. 测试阶段:在这一阶段,参与者需要回忆之前学习阶段中的文章内容。

测试阶段采用自由回忆的方法,参与者将尽量回忆并书写之前阅读的文章内容。

回忆内容将被记录下来并进行分析。

三、数据分析实验数据采用量化的方式进行分析。

首先,将参与者的回忆内容与实际文章内容进行对比,将回忆正确的内容定义为“正确回忆点数”,回忆错误或遗漏的内容定义为“错误回忆点数”。

然后,对两组参与者的回忆点数进行比较和统计。

根据实验数据的分析结果显示,情绪化事件组的参与者在回忆文章内容时表现出更高的正确回忆点数。

这意味着情绪化事件对于记忆的提升具有积极的影响。

四、结果讨论本实验结果支持了情绪对记忆的积极影响,即情绪化事件能够增强参与者的记忆能力。

实验心理学讲解(记忆及学习)

实验心理学讲解(记忆及学习)
词表容量、呈现方式、间隔时间、测验效应、重复学习、年龄因素、 健忘症患者、词表特性等。
五、元记忆与客体记忆
元记忆和客体记忆的划分,是按照记忆加工 和控制的层面来进行的。
客体记忆是对信息的编码、贮存和提取等加 工过程。
元记忆则反映人类记忆的独特特征,即对自 己的记忆活动所进行的了解和控制,是个体所具 有的与自己的记忆活动有关的信念及监控系统, 是人对自己记忆系统的认知。
其中,OL为初始遍数, RL为重学遍数
遗忘曲线
(二)巴特莱特和再生实验
英国心理学家Bartlertt认为,采用无意义音节作为 学习与记忆的材料来避免已有知识经验的影响,会 把实验完全限制在人为的环境中,缺乏现实意义。
1932年巴特莱特发表了《记忆:实验社会心理学 的一项研究》,将日常生活中的记忆特征作为研究 的主要内容,使用民间故事、描述性散文段落和图 画等有意义的材料进行研究。
(1)简略、概括 (2)完整、合理 (3)详细、具体 (4)夸张、突出
在对遗忘曲线进行研究中,发现不同的记忆测量方法得 出的遗忘曲线各有不同。
应用不同的记忆测量方法得出的遗忘曲线
二、学习的早期研究
(一)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反射研究 中性刺激+无条件刺激(一起出现多
次)——中性条件出现,分泌唾液 (二)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研究
感觉记忆最突出的特点在于,它的容量几乎容纳 了所有进入感觉器官的信息,但是保持时间只有 0.5-3秒。这一特征是由Sperling (1960)的部分 报告法实验揭示出来的。
感觉记忆信息的编码完全依据刺激的物理特性, 具有鲜明的形象性和单一性。
(二)短时记忆
在瞬间记忆中被注意到的极少量信息会进入 到信息加工的第二阶段----短时记忆(shortterm memory,STM)。

心理学考研心理学必备知识点速记

心理学考研心理学必备知识点速记

心理学考研心理学必备知识点速记心理学考研是许多学子追逐的梦想和目标,而心理学的知识点繁多且涉及面广,考生们在备考过程中往往需要利用速记技巧来帮助记忆和复习。

本文将介绍几个心理学必备知识点的速记方法,帮助考生们更高效地备考。

一、认知心理学1. 记忆:串联法、联想法、故事法通过将要记忆的内容串联起来,形成一条连贯的故事情节,或者利用联想来帮助记忆。

例如,记忆学习理论的两个阶段——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可以联想成“短记长忆”。

2. 学习:SQ3R 法SQ3R 是 Survey(预览)、Question(问题)、Read(阅读)、Recite(复述)、Review(复习)的缩写。

先快速预览整篇文章,然后提出问题,接着开始阅读,读完后尝试复述,并最后进行复习。

二、社会心理学1. 社会认知:先入为主效应、群体极化先入为主效应是指个体对他人的看法往往是在第一次接触时形成的,并且很难改变。

群体极化是指群体在讨论某个议题时,群体的意见会趋于极端化。

可以使用首字母缩写 FAE(First Impression Effect)和 GP(Group Polarization)来记忆这两个知识点。

2. 沟通:非言语交流、有效倾听非言语交流包括肢体语言、眼神交流等。

有效倾听是指在交流过程中注意倾听对方的观点和意见,并适时给予回应。

以首字母缩写NVL(Non-Verbal Communication)和 AE(Active Listening)来记忆。

三、发展心理学1. 认知发展:塔克曼阶段理论塔克曼阶段理论是指人类在学习和发展过程中会经历四个阶段:形成阶段、风暴与挫折阶段、规范阶段和执行阶段。

利用首字母缩写TSTT(Tuckman's Stages of Team Transition)来记忆。

2. 社会发展:培养友善、教育多样性培养友善是指在幼儿教育中注重培养孩子的友善品质。

教育多样性意味着教育要考虑到每个孩子的不同需求和特点。

吉林省考研心理学复习资料认知心理学重点实验解析

吉林省考研心理学复习资料认知心理学重点实验解析

吉林省考研心理学复习资料认知心理学重点实验解析认知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人的认知过程以及认知活动在心理活动中的作用和机制。

在吉林省考研心理学复习资料中,认知心理学是一个重要的考点,特别是对于实验解析部分。

本文将结合吉林省考研心理学复习资料,对认知心理学的重点实验进行详细解析。

1. 韦氏记数实验韦氏记数实验是用来研究工作记忆容量的实验方法。

在实验中,参与者需要记住一系列的数字,并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进行复述。

实验结果显示,人们的工作记忆容量是有限的,通常只能记住7个左右的项目。

这个实验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工作记忆的特点和限制,对于认知心理学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2. 斯特恩伯格选择反应时实验斯特恩伯格选择反应时实验用来研究人的选择反应时的注意力分配和反应速度。

在实验中,参与者需要根据呈现的刺激进行快速选择反应,然后记录参与者的反应时。

实验结果显示,参与者对于不同类型的刺激有不同的反应速度和注意力分配。

这个实验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人的注意力特点和认知过程中的选择反应机制。

3. 斯特鲁普干扰实验斯特鲁普干扰实验是用来研究注意力和干扰的实验方法。

在实验中,参与者需要在屏幕上呈现的颜色命名单词中,忽略单词的含义,只根据颜色进行选择反应。

实验结果显示,当单词的含义和颜色不一致时,参与者的反应时间会明显延长,这表明注意力受到了干扰。

这个实验帮助我们理解了干扰对注意力的影响,以及注意力分配的机制。

4. 皮亚杰操作性条件反射实验皮亚杰操作性条件反射实验是用来研究学习和记忆的实验方法。

在实验中,参与者需要通过按下特定的按钮,使得呈现的刺激出现。

实验结果显示,参与者经过重复训练后,可以形成条件反射,实现特定刺激和反应之间的联系。

这个实验有助于我们理解条件反射的形成和学习的过程。

5. 巴克斯特视觉复现实验巴克斯特视觉复现实验是用来研究视觉信息处理的实验方法。

在实验中,参与者需要观察呈现在屏幕上的一系列图像,并在记忆时间结束后,进行图像的复现。

心理学(研究方法)内容精讲(实验心理学-记忆)【圣才出品】

心理学(研究方法)内容精讲(实验心理学-记忆)【圣才出品】

心理学(研究方法)内容精讲第二部分实验心理学第十章记忆第一节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一、瞬时记忆刺激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便产生感觉知觉,当刺激停止作用时,感觉信息仍按原来的形式保持一个极短暂的瞬间,犹如按原先的样子登记下来,这种短暂的保持或登记就是瞬时记忆。

在瞬时记忆中材料保持的时间很短,大约0.25~2秒。

在瞬时记忆中的信息完全依据它具有的物理性编码,有鲜明的形象性。

保持的材料如果经过注意,它就转入短时记忆,如没有被注意,它就会很快消失。

斯珀灵针对传统的记忆方法的缺陷,设计了部分报告法。

这种方法运用随机原理,使报告分段进行,有效控制住报告时滞引起的误差。

他将全部刺激项目排成3×4的矩阵,刺激以50毫秒的时程出现,在刺激消失的同时,某一信号随即出现,被试者根据约定信号的种类报告相应的刺激行项目。

根据被试者报告的准确率很容易计算出被试者的记忆量。

二、短时记忆(一)短时记忆广度短时记忆是指在1分钟以内的记忆。

短时记忆的广度(记忆广度指材料呈现一次后被试者能记住的最大值)大约为7±2个组块。

但如何组织好材料,在记忆储存的能量方面有重要的影响。

(二)短时记忆的编码特点--以听觉编码为主大多数的人认为短时记忆是以听觉方式编码的。

英国心理学家康拉德(Conrad,1964)做了实验,他用两组容易混淆的字母BCPTV和FMNCX为实验材料,发现记忆混淆经常发生在声音相似的项目间(如S和X)。

但在短时记忆中还具有其他方式的编码。

(三)短时记忆中常见的实验方法1.记忆广度法记忆广度法是研究记忆材料呈现一次后所能记忆最大量的方法。

最早研究的是贾克布斯。

研究者事先准备好一系列若干项目的刺激材料,各项目分别有3到12个左右的数字符号。

实验时,主试者口述或用速示器向被试者呈现某个刺激项目,刺激消失即请被试者按照同样的次序说出刺激内容。

2.分散注意法分散注意法程序的关键是在记忆的保持阶段。

为了防止被试者利用间隙进行重复练习,必须把他的注意从记忆的材料上转移开来。

朱滢《实验心理学》(第3版)(复习笔记 记忆)【圣才出品】

朱滢《实验心理学》(第3版)(复习笔记 记忆)【圣才出品】

8.1复习笔记一、记忆过程:编码、存储与提取(一)记忆的多重存储模型1.记忆结构记忆的多重存储模型由Atkinson和Shiffrin提出,认为记忆由感觉存储、短时存储与长时存储3种结构组成,它们在信息储存的时间长短、容量和遗忘快慢等方面是不同的。

2.记忆过程(1)信息首先以感觉登记的形式进入信息加工系统。

(2)在感觉登记中的信息或者消失或者进入短时存储部分(STS)或称短时记忆(STM)。

短时记忆容量有限,信息大约只能保留lmin。

(3)信息在短时记忆中或者被遗忘,或者进入长时存储部分(LTS)或称长时记忆(LTM)。

长时记忆容量是无限的,信息在其中可保持数十年之久。

复述或机械背诵在信息从短时存储传递到长时存储中起到重要作用。

3.感觉存储或感觉记忆图8-1刺激卡片(1)视觉形象的存储①全部报告法a.实验程序刺激卡片(如图8-1所示)呈现50ms后,要求被试把他全部看到的字母都报告出来。

b.实验结果被试觉得12个字母都看见了,但只能说出4~5个字母。

c.实验结论通过实验,Sperling断定。

被试看到的比他能报告的多。

②部分报告法a.实验程序被试首先注视刺激卡片50ms,然后,根据声音提示(高音、中音、低音)报告相应行(第一行、第二行、第三行)的字母。

3种音调是随机出现的,防止被试猜测。

b.实验结果要求被试全部报告所看见的字母,平均成绩为4.5个;而部分报告法的平均成绩是3个多一点,由于这是报告一行的结果,实际的平均成绩应该乘3,即10个左右。

c.实验结论Sperling的部分报告法证实了视觉形象的存储可以在瞬间保存较多的信息,但这些信息也可以飞快地消失。

(2)听觉回声的存储①听觉的感觉记忆以回声储存的形式存在,它保持的时间约为3~4s。

②Darwin用类似部分报告法证实了回声储存的存在。

实验表明,被试能在回声储存中保存4.9个项目。

4.短时存储或短时记忆(1)短时存储容量①短时记忆容量的测量短时记忆的容量可以通过测定记忆广度来获得。

考研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考研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考研心理学知识点总结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心理现象及其影响下的精神功能和行为活动的科学,涵盖了广泛而丰富的知识领域。

对于考研的同学来说,系统地掌握心理学的知识点是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

以下是对考研心理学中一些重要知识点的总结。

一、普通心理学普通心理学是心理学的基础学科,主要研究心理现象的一般规律。

1、感觉与知觉感觉是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知觉则是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在感觉的研究中,要了解绝对感觉阈限、差别感觉阈限等概念。

知觉具有整体性、选择性、理解性和恒常性等特性。

2、注意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注意的种类包括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

注意的品质有注意的广度、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和注意的转移。

3、记忆记忆是过去的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

记忆的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

记忆的类型可分为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遗忘的规律由艾宾浩斯提出,先快后慢。

影响遗忘的因素包括识记材料的性质与数量、学习的程度、识记材料的位置等。

4、思维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间接和概括的反映。

思维的种类有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

思维的过程包括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分类、抽象与概括、具体化与系统化。

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有问题的表征、知识经验、思维定势、功能固着、动机和情绪等。

5、情绪与情感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

情绪具有情境性、激动性和暂时性。

情感具有稳定性、深刻性和持久性。

情绪的基本分类有喜怒哀惧。

情感分为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

二、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成熟直至衰老的生命全程中心理发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1、胎儿的发展胎儿的发展受遗传、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孕妇的营养、健康状况、情绪状态等都会对胎儿产生影响。

2、婴儿期的心理发展婴儿的动作发展遵循一定的规律,如头尾原则、近远原则和大小原则。

认知发展方面,感知觉迅速发展,出现了客体永久性等概念。

实验心理学记忆概要

实验心理学记忆概要

存储环境:记忆的存储环境 会影响记忆的提取速度和准
确性
存储容量:记忆的存储容量 会影响记忆的存储数量和存
储质量
提取过程:包括编码、存储、 检索和提取四个阶段
记忆提取:从记忆中检索出 相关信息的过程
提取机制:包括语义记忆、 情景记忆和程序记忆三种类

提取策略:包括回忆、再认、 联想和推理等策略
• 遗忘的概念:指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无法回忆或回忆不准确的现象
时间因素:随着时间的推移,记 忆逐渐衰退
情绪因素:情绪对记忆的提取和 遗忘有重要影响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干扰因素:新信息的干扰导致旧 信息被遗忘
认知因素:认知负荷、注意力、 记忆策略等对记忆提取和遗忘有 影响
衰退理论:记 忆随着时间的 推移逐渐消失
干扰理论:新 信息干扰旧信
息的提取
提取失败理论: 无法提取记忆 是因为提取线
研究热点:记忆 与认知、情绪、 行为之间的关系, 以及记忆障碍的 诊断和治疗
未来趋势:记忆 研究将继续深入, 与神经科学、计 算机科学等领域 交叉融合,推动 心理学的发展和 应用。
定义:感觉记忆是记忆系统的最初阶段,持续时间非常短暂,通常只 有几秒钟 特点:容量大,但保持时间短,容易被干扰
功能:对信息进行初步的筛选和加工,为后续记忆阶段提供基础
记忆干扰:测量记忆信息受到干扰的程度 和影响
教育领域:评估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效果 医疗领域:诊断和治疗记忆障碍疾病 职业领域:评估员工的记忆力和工作效率 科研领域:研究记忆规律和机制,为记忆训练提供科学依据
局限性:现有 的记忆评估方 法可能无法全 面反映个体的
记忆能力
改进方向:开 发更全面的记 忆评估方法, 如结合认知、 情感和行为等 多方面的评估

实验心理学--记忆

实验心理学--记忆

2012-10-19
第十章
17
过程分离范式
过程分离范式依赖于以下假设:
❖意识性提取和自动提取是彼此独立的加工过程, 这一假设是过程分离程序的核心;
❖意识性提取和自动提取在包含和排除测验中的 性质是一样的;
❖意识性提取的操作表现为全或无,而自动提取 则有对错之分。
有两类测验:包含测验和排除测验。
2012-10-19
❖“美国白人大二学生心理学”
2012-10-19
第十章
35
以测试效应(testing effect)研究为例:
❖被试特征
大学生、中小学生、记忆损伤患者
❖实验材料
无意义音节、低关联词对、GRE素材、散文、说明文等。
❖编码形式
扩展式测试(expanding-interval retrieval)与等间隔 测试(equal-interval retrieval)
4
第九章 记忆
学习重点:
1. 艾宾浩斯和巴特莱特的经典记忆实验所采用的方法; 2. 斯伯林的部分报告法的逻辑,短时记忆的测查方法; 3. 内隐记忆研究中的任务分离范式和过程分离范式,其
逻辑及演变。 4. 错误记忆研究范式。 5. 詹金斯关于记忆实验的四面体模型,记忆研究中的常
见变量。
2012-10-19
一、记忆类型 (一)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二)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 (三)真实记忆和错误记忆
2012-10-19
第十章
10
(一) 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 忆
环境中 的刺激
感觉 记忆
注意
元认知 复述
知觉 输出
反应
复述
编 映 短时
长时

心理学考研资料-实验心理学-记忆

心理学考研资料-实验心理学-记忆

2017考研已经拉开序幕,很多考生不知道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考研复习资料。

中公考研辅导老师为考生准备了【心理学考研知识点讲解和习题】,希望可以助考生一臂之力。

同时中公考研特为广大学子推出考研集训营、专业课辅导、精品网课、vip1对1等课程,针对每一个科目要点进行深入的指导分析,欢迎各位考生了解咨询。

第八章记忆一、艾宾浩斯与巴特利特的研究艾宾浩斯(1850~1909)与巴特利特(F.C.Bartlett,1886~1979)是记忆研究的两位先驱,虽然他们研究记忆的途径是对立的,但两人都对后来的记忆研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一)艾宾浩斯的研究Ebbinghaus受到Fechner的《心理物理学纲要》的启发,企图用自然科学的方法来研究英国经验主义者所描述的联想过程。

他在人为的实验室条件下产生联想,并在严格控制的条件下对记忆进行客观的测量,我们称之为新联想主义心理学。

为了使记忆的研究数量化,艾宾浩斯创造了两个工具第一是无意义音节;(nonsensesyllables)第二是测量记忆的方法即节省法。

(savingsmethod)1、遗忘曲线2、关于联想的实验a-b-c-d-e顺向联想(直接联想)e-d-c-b-a反向联想a-cb-d (间接联想)艾宾浩斯在小结他研究记忆的方法时写道:在研究心理过程时应用所谓自然科学的方法,遇到两种根本性的困难:第一、心理活动的经常变化和反复无定使之不能布置稳定的实验情境;第二、心理过程无法测量或计量。

对此项工作的评价一种批评是他制作的无意义音节并不是完全没有意义的,且各音节之间的难度也不一定相等。

另一种批评是关于他自己做被试所产生的一些问题:因为在这种情形下可能产生前摄和倒摄抑制;他自己知道了每一个实验的目的,这对实验结果会产生微妙的影响;以他自己一个人的实验结果不能推广到其他人身上去等等。

这些批评并不是全无道理,但艾宾浩斯介绍了测量记忆的方法,较好地控制了实验条件,不仅对记忆过程进行了客观的研究,对遗忘量也做到了数量化。

朱滢《实验心理学》(第3版)课后习题及详解(记忆)【圣才出品】

朱滢《实验心理学》(第3版)课后习题及详解(记忆)【圣才出品】

第8章记忆1.什么叫做部分报告法?答:参见本章复习笔记。

2.怎样进行实验获得系列位置曲线?答:参见本章复习笔记。

3.区分短时存储与长时存储的证据有哪些?答:1974年Simon指出,以组块为单位的短时记忆容量并不恒定,因而应该同时考虑用于背诵更长音节的额外时间。

后来,Zhang和Simon接受了Baddeley的发音回路概念,但假定2s这一限定时间不仅是为了发出音节,同时也是为了让发音机制去提取每一个新的组块。

(1)他们提出了一个公式来估计提取每一个组块的时间(a),发出每一个音节的时间(b)。

公式为:T=C[a+b(S-1)] ①公式中C是组块数,S是每一组块中的音节数,T是发出容量中所有音节所花时间,即存储信息的发音时程。

公式中C与S的数据可在实验中观察到,而T与a、b的比值则可结合实验中若干个C、S数据推算出来。

(2)Simon提出了关于组块的公式:S=5s ②S是立即回忆的音节数(这是可直接测量的);s是一个组块包含的音节数(这是不能直接测量的);5是组块理论假定的数目(即短时记忆容量大约为5个组块)。

公式②可以用来估算组块的大小:S=s/5。

但实际上这是没有用的式子,因为不同的实验会有不同大小的S,即该公式是不可验证的。

(3)Simon又给出另一个公式来解决这个问题:F=ks ③公式(3)的意思是,F的数值同每一组块中的音节数目(s)成比例。

F是单位时间内(如lmin)背诵的音节数目,s是每一组块中的音节数目,而k则是记忆一个组块所需要的时间。

同②式一样,③式也是不可验证的,因为F可以直接测量,但s不能测量,因而③式本身也是没有用的。

(4)如果把两个假设(短时记忆容量为5个组块;记住一个组块要花ks)结合起来,就可以消除两个公式中不可测量的s,而得到一个新的公式:S/5=F/k,F= S·k/5,如果设a=k/5,那么:F=aS ④在公式④中,F与S都可直接测量,a作为一个常数可以由④给出。

实验心理学II04 记忆

实验心理学II04 记忆

学习阶段1:被试阅读一些单词,并对一些变位字重 新排序组合成单词 学习阶段2:听觉呈现单词,要求被试听到后大声读 出并要求记住以准备测验;
包含测验:对学习阶段的变位字、视觉呈现词、听觉 呈现词均进行“新”“旧”再1-A);自动提取A(1-R);两者共同RA P(旧/包含)=R+A(1-R) P(旧/排除)=A(1-R)




关于启动效应的两种观点

Tulving等人提出的多重记忆系统的观点
Roediger等人则提出传输适当认知程序的观点 (transfer-appropriate procedures approach )

23

Roediger等人主张记忆系统只有一个,外显记忆 与内隐记忆测验之间的分离现象只是反映了两类 测验所要求的认知程序(或过程)不同而已。这 种观点包括4个基本假设:
信息的丧失 痕迹存在 提 取
可能是自动的、项目在意 提取线索、可能的搜索过 识中语音线索 程
Craik的加工层次途径




Craik等人认为,记忆是同知 觉加工的水平联系在一起的。 知觉涉及对刺激物作一系列水 平的分析。 初级阶段涉及物理或感觉特点 ,而后来的阶段则更多涉及把 输入与头脑中已存储的经验的 抽象进行匹配,即涉及模式识 别和意义的抽取。 这些不同的加工阶段属于不同 的“加工深度”。
30

Bartlett的重复再生实验:
“北美印第安民间故事” 之“鬼魂的战争”(The War of the Ghosts) 一个晚上,有两个从伊古拉来的青年男子走到河 里想去捕海豹,当时,天空充满了浓浓的雾气, 非常平静,然后他们听到了战争的嘶喊声,他们 想“也许有人在打仗”,他们逃到岸边,躲在了 一根木头后面,就在这时,有几艘独木舟出现了 ,他们听到了摇桨的声音,看到其中一艘向他们 驶来,船上坐着 5 个人,那些人问道: “我们想带你们一起到河的上游去跟敌人打仗, 你们觉得如何?” 其中一个年轻人说:“我没有箭”。 他们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学考研资料-实验心理学-记忆(总12页)-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2017考研已经拉开序幕,很多考生不知道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考研复习资料。

中公考研辅导老师为考生准备了【心理学考研知识点讲解和习题】,希望可以助考生一臂之力。

同时中公考研特为广大学子推出考研集训营、专业课辅导、精品网课、vip1对1等课程,针对每一个科目要点进行深入的指导分析,欢迎各位考生了解咨询。

第八章记忆一、艾宾浩斯与巴特利特的研究(一)艾宾浩斯的研究Ebbinghaus受到Fechner的《心理物理学纲要》的启发,企图用自然科学的方法来研究英国经验主义者所描述的联想过程。

他在人为的实验室条件下产生联想,并在严格控制的条件下对记忆进行客观的测量,我们称之为新联想主义心理学。

为了使记忆的研究数量化,艾宾浩斯创造了两个工具第一是无意义音节;(nonsensesyllables)第二是测量记忆的方法即节省法。

(savingsmethod)1、遗忘曲线2、关于联想的实验a-b-c-d-e顺向联想(直接联想)e-d-c-b-a反向联想a-cb-d (间接联想)艾宾浩斯在小结他研究记忆的方法时写道:在研究心理过程时应用所谓自然科学的方法,遇到两种根本性的困难:第一、心理活动的经常变化和反复无定使之不能布置稳定的实验情境;第二、心理过程无法测量或计量。

对此项工作的评价一种批评是他制作的无意义音节并不是完全没有意义的,且各音节之间的难度也不一定相等。

另一种批评是关于他自己做被试所产生的一些问题:因为在这种情形下可能产生前摄和倒摄抑制;他自己知道了每一个实验的目的,这对实验结果会产生微妙的影响;以他自己一个人的实验结果不能推广到其他人身上去等等。

这些批评并不是全无道理,但艾宾浩斯介绍了测量记忆的方法,较好地控制了实验条件,不仅对记忆过程进行了客观的研究,对遗忘量也做到了数量化。

在高级心理过程只能作为思辨哲学研究的课题时,艾宾浩斯能做到这一点确实是难能可贵的。

至于以上缺点,如果和他的贡献比较起来就显得有些微不足道了。

(二)巴特利特的研究巴特利特对艾宾浩斯的研究持批评态度。

他认为记忆不仅是形成联想,学习与记忆是一个活跃的过程,涉及意义的追求,把识记材料纳入一定的图式。

他批评艾宾浩斯为避免过去知识的影响而使用无意义音节作为学习和记忆的材料,使记忆陷入一种人为的状态,因而对日常生活的记忆缺乏现实意义。

艾宾浩斯过于注意记忆的材料而忽视了被试的态度和他们过去的经验等影响记忆的其他因素。

图式理论(schematheory):Bartlett认为图式是指过去反应或过去经验的主动组织过程,它不仅使个别成分一个接一个地作用起来,而且将他们组织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

Bartlett认为人总能在不知不觉中将新的事物纳入自己的图式中,并不断地对已有的图式进行重建。

在Bartlett的记忆过程中,图式起着重要的作用,因为在记忆过程中,人们总是不自觉地改变事件的某些细节,使整个事件更符合已有的图式,意义更明确。

记忆的心理重建理论:Bartlett认为记忆是一种心理重建的过程,而且这个过程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进行的,具有一定的社会性。

他认为,对既往事件的记忆不只是简单的保存和再现,而是受文化态度和个人习惯渲染的心理重建。

他通过实验证明了人们对一个事件很少在其发生的当时被如实地知觉到,观察或知觉中的遗漏部分在记忆过程中进行重建时,被以往的经验所填补。

1、关于故事的研究Bartlett从“北美印第安民间故事”中选了一个叫做“鬼魂的战争”(TheWaroftheGhosts)的故事。

2、关于图画的实验记忆变化有以下趋势:精心组织(信息添加与细节夸张)简单化(特征简化为习惯形式)命名(言语符号影响材料再现)细节保存(赋予符号意义)(三)艾宾浩斯和巴特利特实验比较他们都是经验主义的心理学家,都试图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法,而不是思辨的方法去揭示心理规律;但是Ebbinghaus是新联想主义的心理学家,而Bartlett是格式塔学派的心理学家,他们的研究是有很大区别的。

(表)(四)我国学者有关记忆的研究由识记方法分析识记过程:一类是累计式的一类是纲要充实式的二、记忆过程:编码、存储与提取记忆过程通常包括三个相互有机联系的阶段:编码(encoding)存储(storage)提取(retrieval)(一)记忆的多重存储模型记忆的多重存储模型强调记忆作为不同的结构而存在,所以多重存储模型又叫做形态模型(modal model)。

它强调每一结构都具有自己的特点,如感觉存储、短时存储与长时存储作为3种不同的记忆结构(memory structure),在信息存储的时间长短、容量和遗忘快慢等方面是不同的。

1.感觉存储或感觉记忆在感觉记忆中,心理学家研究得最多的是视觉形象的存储(iconic memory)与听觉回声的存储(echoic memory)。

Sperling的部分报告法证实了,视觉形象的存储可以在瞬间保持较多的信息。

2.短时存储或短时记忆(1)短时存储的容量时记忆的容量可以通过测定记忆广度(memory span)来获得。

数字材料为例,向被试朗读或视觉呈现一系列数字,呈现速度为每秒一个数字。

呈现一次后,让被试立刻按原来呈现的顺序把数字写下来。

被试所能正确写下来的最长系列叫做记忆广度。

忆广度的具体计算方法如下:同一长度的数字系列连续呈现,每种长度各呈现3个系列。

正确再现一个系列得1/3分,3个系列全部正确再现者得1分。

以得1分的最长系列的长度为基础,在加上从其他长度系列所得的分数就是所求的记忆广度。

使用的材料不同记忆广度也就会发生变化。

如数字广度为7~10,单词广度是5~7,句子广度包含的单字可达20。

那么,记忆广度的测量单位是什么呢?时记忆容量通常是以组块(chunk)作为测量单位的,组块是人们熟悉的一个单元。

数字、英文字母、汉语单字、汉字词、句子等都可被用来作为组块。

(2)短时存储的声音编码Conrad1964年给被试视觉呈现两种不同的字母串:声音上混淆的,如CTVG和另一种不混淆的,如XVSL。

他发现回忆声音混淆的字母串时错误更多。

如把B写成P,把C写成T,把F写成M,等等。

1966年Baddeley扩展了Conrad的发现。

结果表明,发音类似的单词正确回忆率最低,而意义相近的单词正确回忆率远远高于发音类似的单词,这说明短时存储是以声音编码的。

在短时记忆中的编码是否必须是听觉的呢?上面讨论的都是语言材料,如字母单词之类。

这样的信息用听觉编码、用内部语言复习当然是适宜的。

但如果所要识记的是某一动作,或者是一张图画,用听觉编码就不大方便,而用视觉编码则是必须的了。

3.区分短时存储与长时存储的证据系列位置曲线可以分为3个部分:近因效应(recenty effect,)首因效应(primary effect,)渐进线(asymptote,)单词频率、呈现速度、系列长度以及心理状态都对首因效应与渐进线有显著作用,但不影响近因效应。

短时存储不同与长时存储还得到负近因效应(negative recency)的强有力支持。

4.对记忆多重存储模型的质疑连续分心实验范式中的近因效应;非常短暂项目呈现过程中的系列位置效应。

(二)记忆的加工层次1972年前10多年间,人的记忆研究一直由信息的储存以及它在储存中间的传递这样的概念所统治。

Craik等人(1972)较系统地批评了记忆的多重存储模型,进而提出了研究记忆的新途径即加工层次的途径。

1.记忆的多重储存模型的合理性及其弱点2.加工层次的途径Craik等人认为,记忆是同知觉加工的水平联系在一起的。

知觉对刺激物作一系列水平的分析,初级阶段涉及物理或感觉特点,而后来的阶段则更多涉及把输入与头脑中已存储的经验的抽象进行匹配,最后阶段意味着更深程度的意义与认知分析。

加工层次观点认为:一个人对材料的记忆依赖于他对材料的加工深度即学习方式,凡是在意义的水平上加工,通常都会导致良好的记忆。

3.加工层次途径的贡献及问题在Craik等人提出加工层次的概念以前,记忆的研究者几乎没有注意到知觉和记忆的关系,也不知道编码、加工过程具有多种形式,是灵活多变的。

多重存储模型只强调复述一种加工过程,有很大的局限性。

现在,所有的记忆理论都必须对性质不同、丰富多彩的加工过程作出说明。

加工层次途径也有它的缺陷,即加工深度没有独立的指标来规定。

这样,加工深度就是由实验结果来定义的,记得好的必定是加工层次深的,这也就陷入了循环论证的圈子里了。

Craik等人非常理解这一问题,曾尝试使用加工时间作为独立指标来测量加工层次,但实验研究表明,加工时间与各加工层次并没有对立关系。

(三)记忆的提取过程心理学家从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发展出一系列强调存储和编码的记忆理论,但却普遍忽视对记忆的提取过程的研究。

目前越来越多的心理学家坚信提取过程在回忆时所起的重要作用。

Tulving(1991)就曾经明确指出:“记忆的关键是提取”。

也就是说记忆是两类信息的综合物,即编码信息与提取信息。

编码特异性原则:什么样的信息得到存储取决于所知觉到的信息以及这些信息怎样被编码加工,而已存储的信息又决定了什么样的提取线索是有效的,可以通过它来提取已存储的信息。

编码/提取范式(the encoding/retrieval paradigm)三、启动效应与记忆系统陈述性记忆内隐记忆前瞻记忆程序性记忆外显记忆回搠记忆(一)启动效应的概念与测量方法启动效应是指执行某一任务对后来执行同样的或类似的任务的促进作用。

启动效应的基本特征是与意识分离,所以它又被称为无意识的记忆,即内隐记忆。

直接启动(direct priming)间接启动(indirectp riming)知觉辨认:在实验中被试首先学习一系列单字,然后在速示的条件下对学过及未学过的单字进行辨认。

(模糊字辨认)词干补笔:在被试学习一系列单字后,提供单字的头几个字母让被试补写其余字母而构成一个有意义的单字。

(部首补笔、带部首补笔)补笔:测验时提供给被试随机去掉字母或笔画的单字。

研究者把在同一自变量影响下两种测验产生相反结果的情形称为实验性分离。

符合实验性分离逻辑的实验是这样的:控制单一的变量而比较在两种不同的测验任务中变量的效应iexcl;shy;,如果变量影响被试在一种测验任务中的结果,但不影响另一种测验任务的结果,或者变量对两种测验任务的结果的影响有不同的方向,我们就说分离产生了。

外显记忆测验:测验要求被试有意识地努力去提取信息,如自由回忆与再认。

内隐记忆测验:测验并不要求被试有意识地努力提取信息,只要求他们专注于眼前的任务,如知觉辨认与词干补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