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入式课程设计温度传感器-课程设计-(2)
嵌入式系统课程设计温度检测报警系统
嵌入式系统课程设计姓名:班级:学号:.目录:一.系统要求二.设计方案三.程序流程图四.软件设计五.课程总结与个人体会.一、系统要求使用STM32F103作为主控CPU设计一个温度综合测控系统,具体要求:1、使用热敏电阻或者内部集成的温度传感器检测环境温度,每0.1秒检测一次温度,对检测到的温度进行数字滤波(可以使用平均法)。
记录当前的温度值和时间。
2、使用计算机,通过串行通信获取STM32F103检测到的温度和所对应的时间。
3、使用计算机进行时间的设定。
4、使用计算机进行温度上限值和下限值的设定。
5、若超过上限值或者低于下限值,则STM32进行报警提示。
.二、设计方案本次课程设计的要求是使用STM32F103设计一个温度测控系统,这款单片机集成了很多的片上资源,功能十分强大,我使用了以下部分来完成课程设计的要求:1、STM32F103内置了3个12位A/D转换模块,最快转换时间为1us。
本次课程设计要求进行温度测定,于是使用了其中一个ADC对片上温度传感器的内部信号源进行转换。
当有多个通道需要采集信号时,可以把ADC配置为按一定的顺序来对各个通道进行扫描转换,本设计只采集一个通道的信号,所以不使用扫描转换模式。
本设计需要循环采集电压值,所以使用连续转换模式。
2、本次课程设计还使用到了DMA。
DMA是一种高速的数据传输操作,允许在外部设备和储存器之间利用系统总线直接读写数据,不需要微处理器干预。
使能ADC的DMA接口后,DMA控制器把转换值从ADC数据寄存器(ADC_DR)中转移到变量ADC_ConvertedValue中,当DMA传输完成后,在main函数中使用的ADC_ConvertedValue的内容就是ADC转换值了。
3、STM32内部的温度传感器和ADCx_IN16输入通道相连接,此通道把传感器输出的电压值转换成数字值。
STM内部的温度传感器支持的温度范围:-40到125摄氏度。
利用下列公式得出温度温度(°C) = {(V25 - VSENSE) / Avg_Slope} + 25式中V25是 VSENSE在25摄氏度时的数值(典型值为1.42V))曲线的平均斜率(典型值为4.3mV/C是温度与Avg_SlopeVSENSE利用均值法对转换后的温度进行滤波,将得到的温度通过串口输出。
嵌入式课程设计-- 基于嵌入式系统的传感器环境检测
嵌入式系统软件开发课程设计报告题目:基于嵌入式系统的传感器环境检测学院: 物理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专业: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班级: 10计本姓名: 左凌轩学号: 10110013151 指导老师: 徐玉完成日期: 2013.3.30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第一章设计目的 (3)1.1 掌握STM32嵌入式系统各功能模块的使用方法。
(3)1.2 掌握SHT1x温湿度传感器、BMP085气压传感器、GL5528光敏电阻、雨量传感器的数据采集与处理方法。
(3)1.3 掌握嵌入式系统上位机软件的实现方法。
(3)第二章课程设计要求 (3)2.1 嵌入式系统要求 (3)2.2 上位机要求 (3)第三章系统原理 (3)3.1硬件电路 (3)3.2 SHT1x温湿度传感器 (4)3.3 BMP085气压传感器 (4)3.4 GL5528光敏电阻 (4)3.5 雨量传感器 (5)第四章系统开发步骤 (5)4.1开发板模块初始配置 (5)4.2传感器模块初始配置 (5)4.3 UI、传感器数据读取显示以及串口传输 (5)4.4上位机串口软件编写以及测试 (6)4.5 整体测试和调试 (8)第五章总结 (11)第六章附录 (12)6.1 Comopeator(主界面) (12)6.2 history(查看历史界面) (22)摘要设计多传感器实现环境质量检测的多功能、实时数据保存以及查看,有利于各个领域在环境方面的检测和测试,方便在环境相应参数的调查和研究。
本文采用Stm32开发版、BMP085、SHT1X、光强、雨量等灵敏度较高的先进传感器分别检测温度、气压、湿度、光强、雨量,并在上位机中用C++实现实时显示和数据库的保存。
从设计中,各种检测和数据挖掘明显趋于简单。
关键词:传感器检测数据注:上位机关键代码见附录Abstract .Key Words:第一章设计目的1.1 掌握STM32嵌入式系统各功能模块的使用方法。
嵌入式网络温度传感器
嵌入式网络温度传感器第一部分:《传感器与检测电路》课程学习总结应该是大学一、二年级的时候就了解到现代技术的发展在材料与传感器方面有着最大的瓶颈,有的学者甚至说中国将来的诺贝尔获得者必然是出自该领域,研究生阶段有幸跟从李相平老师学习这么一个科学前沿热门学科,当然由于课程以及自身课题方向的原因,在课程上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效果。
但是获得却也很多,尤其是李老师在指导我们应该以一个怎么样的正确态度和求知欲来对待学习、研究的方面,我想自己是受到了极大的提醒和启示的。
从测控原理学习的应变式传感器、电感式传感器到李老师讲的电容式、磁电式传感器,李老师通过课堂提问和直接板书的方式,使得我们在最大程度上有所收获。
在这个烦躁的社会和年代,作为其中的大学生,或多或少都受到了很大的影响,网络、手机等现代技术使得同学们的生活、学习方式都有了极大的变迁,而随之带来的就是对待学习、研究的态度变化,对知识的渴望度降低许多,我不得不讲这是自己之前存在的问题,李老师通过自己风趣、活泼的课堂讲学,使得自己对传感器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同时也使得自己在学习欲望和自制力上有了很大的提高,有时候给人予余不如授之以渔,很感谢李老师在这两方面都给了我很大的帮助。
我也相信自己会以认真、正确的态度来对待现在和将来的学习、研究和生活的。
由于自己的方向主要是在嵌入式系统,所以在此简要学习和研究、设计了一种基于ARM核控制器的网络温度传感器,使自己在传感器的发展和ARM的应用方面有进一步的认识和提高。
当然其中有很多的不足和错误,望老师批评、指正。
第二部分:《传感器与检测电路》课程设计报告题目:基于ARM的嵌入式网络温度传感器简要设计1.嵌入式系统和网络传感器介绍嵌入式系统是以应用为中心,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软件硬件可裁剪,适应应用系统对功能、可靠性、成本、体积、功耗,严格要求的专用计算机系统。
它主要由嵌入式微处理器、外围硬件设备、嵌入式操作系统以及用户应用软件等部分组成,用于实现对其它设备的控制、监视和管理等功能,它通常嵌入在主要设备中运行。
温度传感器课程设计
温度传感器课程设计
温度传感器是一种用于测量环境温度的设备,广泛应用于工业控制、医疗设备、家用电器等领域。
在现代科技发展迅速的背景下,温度传感器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因此温度传感器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也成为了许多工程技术人员必备的技能之一。
针对这一需求,设计一门“温度传感器课程”是非常有必要的。
这门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温度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类型、应用领域以及相关的电路设计和数据处理技术。
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学生将能够了解温度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和性能指标,掌握温度传感器的选型和安装方法,以及温度传感器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技巧。
首先,课程将介绍温度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方式,包括热敏电阻、热电偶、红外线传感器等不同类型的温度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特点。
其次,课程将重点介绍温度传感器在工业控制、医疗设备、家用电器等领域的应用,以及在不同应用场景下的选型和安装技巧。
此外,课程还将介绍温度传感器的电路设计和数据处理技术,帮助学生掌握温度传感器信号的放大、滤波、数字化等技术。
在课程设计方面,可以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
理论教学部分可以通过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实验演示等方式进行,让学生在理论学习中获得系统的知识结构;实践操作部分可以通过实验课、实训课等形式进行,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温度传感器的选型、安装、调试等技术技能。
总之,“温度传感器课程设计”旨在帮助学生系统掌握温度传感器的相关知识和技能,提高他们在工程技术领域的应用能力,促进温度传感器技术的应用与推广。
希望这门课程能够为学生们提供全面的学习平台,让他们在未来的工作中能够游刃有余地应用温度传感器技术,为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数字温度传感器课程设计
数字温度传感器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数字温度传感器的基本工作原理,掌握相关的物理概念和术语。
2. 学生能描述数字温度传感器在智能控制系统中的应用,并列举至少三种实际应用场景。
3. 学生能解读数字温度传感器输出的数据,并进行简单的数据转换。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正确使用数字温度传感器进行温度测量,并完成数据采集。
2. 学生能够运用编程软件对数字温度传感器进行控制,实现对温度的实时监控。
3.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设计并实施一个简单的数字温度传感器应用项目。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认识到数字温度传感器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增强对科技的兴趣和认识。
2. 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动手能力、观察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学会沟通与协作,培养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信息技术与物理学科的跨学科课程,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强调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实际应用。
学生特点:初三学生具备一定的物理知识和信息技术基础,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善于合作与交流。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项目式学习,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个性化指导,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便于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数字温度传感器基础知识:- 温度传感器原理与分类- 数字温度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常见数字温度传感器的结构与性能2. 数字温度传感器的应用:- 数字温度传感器在智能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实际应用场景案例分析- 数字温度传感器选型依据3. 数据采集与处理:- 数字温度传感器输出数据的读取与转换- 数据采集系统的搭建与编程- 温度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4. 实践操作与项目设计:- 数字温度传感器的使用与调试- 小组合作进行温度测量与监控系统设计- 项目展示与评价教学大纲安排:第一课时:数字温度传感器基础知识学习第二课时:数字温度传感器应用案例分析第三课时:数据采集与处理方法学习第四课时:实践操作与项目设计教材关联章节:《信息技术》中关于传感器及其应用的相关章节;《物理》中关于温度及其测量、数据采集与处理的相关章节。
温度传感器课程设计
温度传感器课程设计报告专业:电气化年级: 13-2学院:机电院姓名:***学号:**********--目录1引言 (3)2 设计要求 (3)3 工作原理 (3)4 方案设计 (4)5 单元电路的设计和元器件的选择 (6)5.1微控制器模块 (6)5.2温度采集模块 (7)5.3报警模块 (9)5.4温度显示模块 (9)5.5其它外围电路 (10)6 电源模块 (12)7 程序设计 (13)7.1流程图 (13)7.2程序分析 (16)8. 实例测试 (18)总结 (18)参考文献 (19)1 引言传感器是一种有趣的且值得研究的装置,它能通过测量外界的物理量,化学量或生物量来捕捉知识和信息,并能将被测量的非电学量转换成电学量。
在生活中它为我们提供了很多方便,在传感器产品中,温度传感器是最主要的需求产品,它被应用在多个方面。
总而言之,传感器的出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生活因使用传感器也变得多姿多彩。
温度控制系统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如家电、汽车、材料、电力电子等,常用的控制电路根据应用场合和所要求的性能指标有所不同,在工业企业中,如何提高温度控制对象的运行性能一直以来都是控制人员和现场技术人员努力解决的问题。
这类控制对象惯性大,滞后现象严重,存在很多不确定的因素,难以建立精确的数学模型,从而导致控制系统性能不佳,甚至出现控制不稳定、失控现象。
传统的继电器调温电路简单实用,但由于继电器动作频繁,可能会因触点不良而影响正常工作。
控制领域还大量采用传统的PID控制方式,但PID控制对象的模型难以建立,并且当扰动因素不明确时,参数调整不便仍是普遍存在的问题。
而采用数字温度传感器DS18B20,因其内部集成了A/D转换器,使得电路结构更加简单,而且减少了温度测量转换时的精度损失,使得测量温度更加精确。
数字温度传感器DS18B20只用一个引脚即可与单片机进行通信,大大减少了接线的麻烦,使得单片机更加具有扩展性。
嵌入式温度传感器设计方案
目录第一章系统概要 (1)1.1 系统背景 (1)1.2 系统功能框图 (1)第二章系统硬件设计 (2)2.1 系统原理图 (2)2.2 单片机(MCU)模块 (2)2.2.1 MC908GP32单片机性能概述 (2)2.2.2 内部结构简图与引脚功能 (3)2.2.3 GP32最小系统 (5)2.3 传感器模块 (6)2.4 信号放大模块 (7)2.5 A/D转换模块 (7)2.5.1 进行A/D转换的基本问题 (7)2.5.2 A/D转换模块的基本编程方法 (8)2.5.3 A/D芯片TCL2543概述 (8)2.6 串行通信模块 (11)2.6.1 串行通信常用概念 (11)2.6.2 RS-232C总线标准 (12)第三章系统软件设计 (13)3.1 MCU方(C)程序 (13)3.1.1 A/D转换子程序 (14)3.1.2 串行通信子程序 (17)3.2 PC方(VB)程序 (19)3.3 PC方界面 (23)第四章系统测试 (24)第五章总结展望 (24)5.1 总结 (24)5.2 展望 (25)参考文献 (25)第一章系统概要1.1 系统背景温度是日常生活、工业、医学、环境保护、化工等领域遇到的一个物理量。
温度测量的基本方法是使用温度计直接读取。
最常见的测量温度的工具是各种各样的温度计,它们常常以刻读的形式表示温度的高低,人们必须通过读取刻度的多少来测量温度。
由于单片机在检测和控制系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利用单片机和温度传感器构成的电子式智能温度计就可以直接测量温度,得到温度的数字值并显示出来,既简单方便,又直观准确。
本次课程设计的目的是以MC908GP32单片机为核心设计出一个路温度测量系统。
设计将温度传感器采样得到的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通过串口在PC 的界面显示出来。
本次课程设计用温度传感器将被测温度转换为电量,经过放大滤波电路处理后,由模数转换器将模拟量转换为数字量,再与单片机相连,通过可编程键盘显示接口芯片实现温度限值的设定。
高职高专嵌入式与物联网专业传感器应用技术课程实验电路设计与实现
高职高专嵌入式与物联网专业传感器应用技术课程实验电路设计与实现嵌入式与物联网专业是当今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热点领域,涉及到的技术和知识面非常广泛。
其中,传感器应用技术是该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该专业的学生必须掌握传感器的基本原理、使用范围和应用技巧。
为此,开设传感器应用技术课程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主要介绍在传感器应用技术课程中,如何进行实验电路设计与实现,以帮助学生加深对传感器的掌握程度。
一、传感器基本原理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传感器的基本原理。
传感器是一种能够将物理量转换为电信号的器件,它可以用来测量温度、湿度、压力、光强度等参数。
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是根据特定的物理现象制作出具有特定特性的元件,当它接收到外部环境的变化时,会对其物理量进行测量,从而将这些量转换为电信号输出,以便于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二、传感器应用技术课程实验内容1.温度传感器应用(1)实验目的:了解温度传感器的基本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
(2)实验器材:温度传感器,电位器,LED灯,面包板,杜邦线。
(3)实验原理:将温度传感器和电位器连接在面包板上,通过调整电位器来调节电流,实时测试温度的变化,当温度达到设定值时,LED灯会亮起,并提示温度变化。
(4)实验步骤:①将温度传感器连接到面包板上,接地引脚连接到面包板的负极,VCC引脚连接到面包板的正极。
②将电位器连接到面包板上,在VCC和传感器之间加一个限流电阻,用来限制电流。
③将LED灯连接到面包板上,通过一个二极管与电位器连接,当电位器调节到一定值时,二极管会导通,从而使LED灯亮起。
(5)实验结果:经过实验得到,当温度达到设定值时,LED灯确实亮起,并能够准确地测量温度的变化。
2.声音传感器应用(1)实验目的:了解声音传感器的基本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
(2)实验器材:声音传感器,面包板,杜邦线。
(3)实验原理:将声音传感器连接到面包板上,通过杜邦线将其与电路连接,测试其灵敏度和响应速度。
嵌入式系统-课程设计报告2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嵌入式系统课程设计报告学号142060105姓名汪大卫班级14级研究生(4)班指导教师:余善恩、蒋鹏2015年6月基于 ARM和μC/OS-II 实时操作系统的嵌入式数字温度计的设计一、嵌入式数字温度计硬件实现温度计是测量物体冷热程度的工业自动化仪表。
它将温度传感器产生的电阻信号转化为温度显示在仪表上。
所以一般温度测量仪都有检测和显示两个部分:温度传感器热电阻是检测部分,而与之相配的指示和记录仪表是显示部分。
温度传感器可根据所需精度和温度范围选用标准铂电阻温度计,精密铂电阻温度计,工业铂热电阻和工业铜热电阻等。
数字温度计可以广泛应用于标准计量实验室,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及工业现场,既可作为温度标准,也可用于温度的精密测量。
采用 AT91M55800A 微处理器开发温度测量仪,其系统框图如图3.1所示。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存储器系统2.系统接口3.用户接口-显示 LCD与键盘,A/D图 1.1 基于ARM微处理器的嵌入式硬件平台体系结构1.1 存储器接口外部总线接口EBI用于产生访问片外存储器和外部器件的信号。
EBI可寻址64KB的空间,具有8个片选线和24条地址线。
地址线的高4 位与片选线是复用的。
16 位的数据总线经过配置可以与8 位或16 位外部器件接口。
独立的读/写控制线允许AT91 微控制器与存储器以及外部器件直接接口。
EBI支持不同的访问协议,可以对存储器实行单周期访问。
EBI的主要特点有:●外部存储器映射●多达8个片选线(NCS0~NCS3,CS4~CS7)●8/16位数据总线●字节写或字节选择控制线●引到存储器的重映射●两种不同的读协议●可编程的等待周期产生器●外部等待请求●可编程的数据线浮空时间外围地址由相应的片选寄存器状态决定。
在使用它们之前,应先对他们进行重映射。
表1.1 显示了一些外围进行重映射之后的地址分配。
表1.1 地址重映射之后地址分配外围片选信号片选寄存器寄存器状态举例地址空间Flash NCS0 EBI_CSR0 0x01002529 0x01000000~0x011fffff SRAM NCS1 EBI_CSR1 0x02003121 0x02000000~0x0207ffff LCD NCS2 EBI_CSR2 0x0300232e 0x03000000~0x03000001 片选寄存器为8 个32 位寄存器(EBI_CSR0~EBI_CSR7)。
嵌入式系统温度传感器
安徽工程大学课程设计说明书课程设计名称:嵌入式系统课程设计题目:基于ARM的温度采集系统指导教师:鲍广喜专业班级:计算机102学生姓名:刘斌学号:3090701206起止日期:2013.12.10-2013.12.25成绩:设计任务书设计题目:基于ARM的温度采集系统设计的主要内容:设计嵌入式技术作为主处理器的温度采集系统,利用S3C44B0x ARM微处理器作为主控CPU,辅以单独的数据采集模块采集数据,实现智能化的温度数据采集、传输、处理与显示等功能,并讨论如何提高系统的速度、可靠性和可扩展性。
设计步骤和基本要求:1.设计实验电路(要求利用实验仪的硬件资源)2.分析实验原理3.列出实验接线表4.采用汇编语言编写实验程序5.通过实验验证功能的实现6.编写课程设计说明书摘要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电子技术等技术的发展,如何对数据进行采集和处理显得越发重要,数据采集的速度和精度是数据采集系统发展的两个主要方向。
单片机、ARM、DSP 等各种微处理器的广泛应用,为数据采集系统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平台。
对信号进行高速和高精度的采集以及对采集数据处理的研究和设计是本课题的主要任务。
本设计是基于嵌入式技术作为主处理器的温度采集系统,利用S3C44B0x ARM微处理器作为主控CPU,辅以单独的数据采集模块采集数据,实现了智能化的温度数据采集、传输、处理与显示等功能,并讨论了如何提高系统的速度、可靠性和可扩展性。
并解决了传统的数据采集系统由于存在响应慢、精度低、可靠性差、效率低、操作繁琐等弊端,能够完全适应现代化工业的高速发展。
关键词:嵌入式系统 ARM S3C44B0 温度采集数据处理一、绪论1.1设计目的(1)了解所选择的ARM芯片各个引脚功能,工作方式,计数/定时,I/O口,中断等的相关原理,并巩固学习嵌入式的相关内容知识。
(2)通过软硬件设计实现利用ARM芯片对周围环境温度信号的采集及显示。
1.2设计背景嵌入式系统是以应用为中心,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且软硬件可裁剪,适应应用系统对功能、可靠性、成本、体积、功耗有严格要求的专用计算机系统。
温度课程设计报告书--温度传感器
传感器技术课程设计分数:题目:温度传感器完成人:时间:二○一一年六月目录一.封面二.内容1.技术指标 (3)2.设计方案及其比较 (3)2.1方案一 (3)2.2方案二 (3)2.3方案比较 (3)3.实现方案 (4)3.1组成 (4)3.2 关于DS18B20的详细介绍 (4)3.3工作原理图 (7)3.4电路程序 (8)4.调试过程及结论 (18)5.心得体会 (18)6.参考文献 (19)1.技术指标①独特的单线接口方式,DS18B20在与微处理器连接时仅需要一条口线即可实现微处理器与DS18B20的双向通讯;②测温范围为-55℃-+125℃,测量分辨率为0.0625℃;③工作电源: 3~5V;④适配各种单片机或系统机;⑤在使用中不需要任何外围元件;⑥内含寄生电源。
2.设计方案及其比较2.1 方案一采用热敏电阻,热敏电阻精度,重复性,可靠性较差,对于检测1摄氏度的信号是不适用的,也不能满足测量范围。
在温度测量系统中,也采用单片温度传感器,比如ADS90,LM35等。
但这些芯片输出的都是模拟信号,必须经过A/D转换后才能送给计算机,这样就使测温系统的硬件结构较复杂。
另外,这种测温系统难以实现多点测温,也要用到复杂的算法,一定程度导航也增加了软件实现的难度。
2.2 方案二采用单总线数字温度传感器DS18B20温度测量温度,直接输出数据信号。
便于单片机处理及控制,节省硬件电路。
而且该芯片的物理化学性很稳定,此元件线形性能好,在0-100摄氏度时,最大线形偏差小于1摄氏度。
DS18B20最大特点之一采用了单总线的数据传输,由数字温度计DS18B20 和微控制器AT89C51构成的温度装置,它直接输出温度的数字信号到微控制器。
每只DS18B20具有一个独有的不可修改的64位序列号,根据序列号可访问不同的器件。
这样一条总线上可挂接多个DS18B20传感器,实现多点温度测量,轻松的组建传感网络。
2.3 方案比较综上所述,选择方案二3. 实现方案3.1 组成采用AT89S52单片机作为控制核心对温度传感器DS18B20控制,按照系统设计的要求,系统由3个模块组成:主控制器,测温电路和显示电路。
温度传感器课程设计world
温度传感器课程设计world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温度传感器的基本原理、种类、特点及应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理解温度传感器的原理,掌握不同类型温度传感器的结构和工作特点,了解温度传感器的应用领域,并具备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
1.理解温度传感器的基本原理。
2.掌握常见温度传感器的结构和工作特点。
3.了解温度传感器的应用领域。
4.能够分析并选择合适的温度传感器。
5.能够进行温度传感器的安装和调试。
6.能够利用温度传感器进行简单的温度控制。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温度传感器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温度传感器的基本原理、种类、特点及应用。
具体内容包括:1.温度传感器的基本原理:温度传感器的定义、工作原理及分类。
2.温度传感器的种类:热电阻、热电偶、红外传感器等。
3.温度传感器的特点:准确性、稳定性、响应时间等。
4.温度传感器的应用:工业生产、家电、医疗等领域。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
1.讲授法:通过讲解温度传感器的基本原理、种类、特点及应用,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2.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温度传感器的理解和看法,提高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3.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应用中的温度传感器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温度传感器的应用。
4.实验法:安排实验室实践环节,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温度传感器的安装和调试,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符合课程要求的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科学的学习材料。
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温度传感器的相关知识。
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视频等多媒体资料,以直观、生动的方式展示温度传感器的相关内容。
嵌入式课程设计温度传感器-课程设计 (2)
嵌入式系统原理与应用课程设计—温度传感器设计与应用班级:光信息121802班姓名: *****学号:2012180102##指导教师:邱***日期:2015.7.13课程设计任务书班级: ************姓名: ****设计周数: 1 学分: 1指导教师: 邱选兵设计题目: 温度传感器的设计与应用设计目的及要求:目的:1.熟悉手工焊锡的常用工具的使用及其维护与修理。
2.基本掌握手工电烙铁的焊接技术,能够独立的完成简单电子产品的安装与焊接。
熟悉电子产品的安装工艺的生产流程。
3.熟悉印制电路板设计的步骤和方法,熟悉手工制作印制电板的工艺流程,能够根据电路原理图,元器件实物设计并制作印制电路板。
4.熟悉常用电子器件的类别、型号、规格、性能及其使用范围,能查阅有关的电子器件图书。
5.能够正确识别和选用常用的电子器件,并且能够熟练使用普通万用表和数字万用表。
6.各种外围器件和传感器的应用;7.了解电子产品的焊接、调试与维修方法。
要求:1.根据题目进行调研,确定实施方案,购买元件,并绘制原理图,焊接电路板,调试程序;2.焊接和写stm32程序及调试,提交课程设计系统(包括硬件和软件);.3.完成课程设计报告设计内容和方法: 掌握pt100的基本特点和原理并利用pt100来设计一个温度传感器,来实现对实时温度的测量。
方法:设计好电路图,再用电烙铁将实物焊接到实验电路板上,通过串口输出显示相应的温度。
目录第一章绪论 (4)第二章硬件部分 (5)第三章软件部分 (8)第四章总结 (11)参考文献 (12)附录 (13)附录1原理图 (13)附录2实物图 (14)第一章绪论温度是表征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是自然界中和人类打交道最多的两个物理参数,无论是在生产实验场所,还是在居住休闲场所,温湿度的采集或控制都十分频繁和重要,而且,网络化远程采集温湿度并报警是现代科技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
温度的测量及控制对保证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节约能源、生产安全、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嵌入式温度控制系统的课程设计
4.4、外部存储扩展
由于 S3C44BOX 没有存储器,因此必须采用总线方式扩展外部存储器,包括程序存 储器和数据存储器。S3C44BOX 存储器地址分配有 7 个 Bank,存储组织可以使用 8 位、16 位 或 32 位的不同数据宽度,因此对应的不同宽度的存储器地址线与系统总线的连接方法也不 同。我们在这个系统的对 S3C44BOX 进行 1M 扩展,采用的扩展 Flash 芯片是 SST39VF160, 地址宽度为 16 位,我们必须进行错位相连。 ,连接后 Flash 的地址范围为 0x00000000~0x001FFFFF。 如何错位如下表所示: 存储地址总线 A0 A1 A2 A3 „ Am-1 8 位存储器组组织下 的系统地址总线 A0 A1 A2 A3 „ Am-1 扩展 Flash 具体连接图如下: 16 位存储器组组织 下的系统地址总线 A1 A2 A3 A4 „ Am-2 表1 32 位存储器组组织 下的系统地址总线 A2 A3 A4 A5 „ Am-3
三、系统化总体设计
3.1、系统硬件选取
如果仅仅是进行温度PID控制的话采用51单片机就可以满足系统设计要求了,但是这 里采用ARM来实现此功能主要是要熟悉 ARM的相关操作,因此在这里我们采用的系统的微 处理器是SAMSUNG 公司的S3C44B0X, S3C44B0X 是当前极具性价比、 占有率最高的32 位RISC 处理器, 它提供了丰富的内置部件, 包括8KB Cache, 5 通道定时器, RTC 实时时钟, 8 通 道10 位ADC, 看门狗和IIS 总线接口等, 很好的满足了系统设计要求。 同时, 由于片上集成 了众多外设, 使得系统的稳定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另外, S3C44B0X 提供了70多个I/O 端 口, 极大的方便了以后的功能扩展
(完整word版)嵌入式系统课程设计(温度检测报警系统).docx
嵌入式系统课程设计姓名:班级:学号:目录:一.系统要求二.设计方案三.程序流程图四.软件设计五.课程总结与个人体会一、系统要求使用 STM32F103 作为主控CPU 设计一个温度综合测控系统,具体要求:1、使用热敏电阻或者内部集成的温度传感器检测环境温度,每0.1 秒检测一次温度,对检测到的温度进行数字滤波(可以使用平均法)。
记录当前的温度值和时间。
2、使用计算机,通过串行通信获取STM32F103 检测到的温度和所对应的时间。
3、使用计算机进行时间的设定。
4、使用计算机进行温度上限值和下限值的设定。
5、若超过上限值或者低于下限值,则STM32 进行报警提示。
二、设计方案本次课程设计的要求是使用STM32F103设计一个温度测控系统,这款单片机集成了很多的片上资源,功能十分强大,我使用了以下部分来完成课程设计的要求:1、STM32F103内置了 3 个 12 位 A/D 转换模块,最快转换时间为1us。
本次课程设计要求进行温度测定,于是使用了其中一个 ADC对片上温度传感器的内部信号源进行转换。
当有多个通道需要采集信号时,可以把 ADC配置为按一定的顺序来对各个通道进行扫描转换,本设计只采集一个通道的信号,所以不使用扫描转换模式。
本设计需要循环采集电压值,所以使用连续转换模式。
2、本次课程设计还使用到了DMA。
DMA是一种高速的数据传输操作,允许在外部设备和储存器之间利用系统总线直接读写数据,不需要微处理器干预。
使能 ADC的 DMA接口后,DMA控制器把转换值从 ADC 数据寄存器 (ADC_DR)中转移到变量 ADC_ConvertedValue 中,当 DMA 传输完成后,在 main 函数中使用的 ADC_ConvertedValue 的内容就是ADC转换值了。
3、STM32内部的温度传感器和ADCx_IN16输入通道相连接,此通道把传感器输出的电压值转换成数字值。
STM内部的温度传感器支持的温度范围: -40 到 125 摄氏度。
嵌入式系统课程设计(基于ARM的温度采集系统设计)
嵌入式系统课程设计(基于ARM的温度采集系统设计)1000
字
嵌入式系统是一种基于微处理器或微控制器、专用硬件和软件的计算机系统,具有小型化、低功耗、实时性强等特点。
本次课程设计旨在设计一种基于ARM的温度采集系统,实现对温度值的实时监测与显示。
首先,需要选用一款适合嵌入式系统的ARM处理器。
考虑到性能和功耗的平衡,本次选用STM32F103C8T6处理器。
其主要特点有:基于ARM Cortex-M3内核,时钟频率为72MHz,具有64KB闪存和20KB SRAM。
接下来,需要选择温度传感器。
考虑到成本和精度等因素,本次选用DS18B20数字温度传感器。
DS18B20具有以下特点:数字接口,
精度为±0.5℃,温度响应快速,封装为TO-92。
然后,需要编写嵌入式软件。
本次采用Keil MDK-ARM开发环境,编写C语言程序。
程序主要包括以下部分:
1. 初始化:包括STM32外设的初始化,如时钟、GPIO、USART等。
2. 温度采集:通过OneWire协议与DS18B20通信,读取温度值,计算并保存到指定变量中。
3. 温度显示:使用USART串口通信,把温度值转换为ASCII码,并通过串口发送到上位机。
上位机可以使用串口调试助手等软件进行数据接收和显示。
最后,进行实验测试。
将DS18B20连接到STM32,把程序烧录到处
理器中,通过串口调试助手连接上位机,即可实时显示温度值。
实验测试表明,该系统温度采集准确可靠,响应速度快,可广泛应用于各种实时温度监测场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嵌入式系统原理与应用课程设计—温度传感器设计与应用班级:光信息121802班姓名: *****学号:2012180102##指导教师:邱***日期:2015.7.13课程设计任务书班级: ************姓名: ****设计周数: 1 学分: 1指导教师: 邱选兵设计题目: 温度传感器的设计与应用设计目的及要求:目的:1.熟悉手工焊锡的常用工具的使用及其维护与修理。
2.基本掌握手工电烙铁的焊接技术,能够独立的完成简单电子产品的安装与焊接。
熟悉电子产品的安装工艺的生产流程。
3.熟悉印制电路板设计的步骤和方法,熟悉手工制作印制电板的工艺流程,能够根据电路原理图,元器件实物设计并制作印制电路板。
4.熟悉常用电子器件的类别、型号、规格、性能及其使用范围,能查阅有关的电子器件图书。
5.能够正确识别和选用常用的电子器件,并且能够熟练使用普通万用表和数字万用表。
6.各种外围器件和传感器的应用;7.了解电子产品的焊接、调试与维修方法。
要求:1.根据题目进行调研,确定实施方案,购买元件,并绘制原理图,焊接电路板,调试程序;2.焊接和写stm32程序及调试,提交课程设计系统(包括硬件和软件);.3.完成课程设计报告设计内容和方法: 掌握pt100的基本特点和原理并利用pt100来设计一个温度传感器,来实现对实时温度的测量。
方法:设计好电路图,再用电烙铁将实物焊接到实验电路板上,通过串口输出显示相应的温度。
目录第一章绪论 (4)第二章硬件部分 (5)第三章软件部分 (8)第四章总结 (11)参考文献 (12)附录 (13)附录1原理图 (13)附录2实物图 (14)第一章绪论温度是表征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是自然界中和人类打交道最多的两个物理参数,无论是在生产实验场所,还是在居住休闲场所,温湿度的采集或控制都十分频繁和重要,而且,网络化远程采集温湿度并报警是现代科技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
温度的测量及控制对保证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节约能源、生产安全、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由于温度测量的普遍性,温度传感器的数量在各种传感器中居首位,约占50%。
近年来,我国工业现代化的进程和电子信息产业连续的高速增长,带动了传感器市场的快速上升。
温度传感器作为传感器中的重要一类,占整个传感器总需求量的40%以上。
温度传感器是利用NTC的阻值随温度变化的特性,将非电学的物理量转换为电学量,从而可以进行温度精确测量与自动控制的半导体器件。
温度传感器用途十分广阔,可用作温度测量与控制、温度补偿、流速、流量和风速测定、液位指示、温度测量、紫外光和红外光测量、微波功率测量等而被广泛的应用于彩电、电脑彩色显示器、切换式电源、热水器、电冰箱、厨房设备、空调、汽车等领域。
近年来汽车电子、消费电子行业的快速增长带动了我国温度传感器需求的快速增长。
本次设计采用铂电阻pt100,pt100是铂热电阻,它的阻值会随着温度的变化而改变。
PT后的100即表示它在0℃时阻值为100欧姆,在100℃时它的阻值约为138.5欧姆。
它的工作原理:当PT100在0摄氏度的时候他的阻值为100欧姆,它的阻值会随着温度上升而成近似匀速的增长。
但他们之间的关系并不是简单的正比的关系,而更应该趋近于一条抛物线。
铂电阻的阻值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计算公式:-200<t<0℃ Rt=R0[1+At+Bt*t+C(t-100)t*t*t] (1)0≤t<850℃ Rt=R0(1+At+Bt2)(2)第二章硬件部分温度传感器的电路模块(1)参考电源。
(2)恒流源测温电路。
(3)信号放大电路。
(4)低通滤波电路。
一、参考电源电路:对于整个设计而言,首要问题就是解决系统的供电问题。
要求电源模块稳定可靠。
在本课程设计中,电源供电模块的电源可以通过一个TL431和一个电位器VR1(502)调节产生一个3.3v的稳定的参考电源。
图1为参考电源电路。
TL431是可控精密稳压源。
它的输出电压用两个电阻就可以任意的设置到从Verf(2.5V)到36V范围内的任何值。
该器件的典型动态阻抗为0.2Ω,在很多应用中用它代替稳压二极管,例如,数字电压表,运放电路,可调压电源,开关电源等。
TL431是由德州仪器生产,所谓TL431就是一个有良好的热稳定性能的三端可调分流基准源。
它的输出电压用两个电阻就可以任意地设置到从Vref(2.5V)到36V范围内的任何值(如图1)。
该器件的典型动态阻抗为0.2Ω,在很多应用中可以用它代替齐纳二极管,例如,数字电压表,运放电路、可调压电源,开关电源等等。
二、恒流源测温电路:恒流源式测温的典型应用电路如图 3 所示。
测温原理:通过运放 U1A 将基准电压 3.3V 转换为恒流源,电流流过 Pt100 时在其上产生压降,再通过运放 U1B 将该微弱压降信号放大(图中放大倍数为 10),即输出期望的电压信号,该信号可直接连 AD 转换芯片。
根据虚地概念“工作于线性范围内的理想运放的两个输入端同电位”,运放U1A 的“ +”端和“ -”端电位V+=V-=3.3V ;假设运放U1A 的输出脚 1 对地电压为Vo ,根据虚断概念,( 0-V-) /R1+( Vo-V-) /RPt100=0,因此电阻Pt100 上的压降VPt100=Vo-V-=V-*RPt100/R1,因V-和R1 均不变,因此图 3 虚线框内的电路等效为一个恒流源流过一个Pt100 电阻,电流大小为V- /R1, Pt100 上的压降仅和其自身变化的电阻值有关。
其中R1=3.3K 欧,故VPt100=RPT100/1000,再经过放大电路,放大倍数为10倍得到最终的V=RPT100/100,即RPT100=V*100,再根据PT100温度和电阻的近似关系T=(RPT100-100)*2.56,得到T=(V-1)*256,这就是最终输出电压和温度的关系式。
恒流源接法三、信号放大电路电桥的压差信号经过运放 LM358 放大后输出期望大小的电压信号,该信号可直接连 AD 转换芯片。
差动放大电路中 R2=R3、 R4=R5、放大倍数=R5/R3=R4/R2=10,运放采用单一 5V供电。
在本次课程设计中,差动放大电路采用负反馈电路。
电路图如图:(4)低通滤波电路。
通过一个低通滤波电路,过滤掉其中的交流成分。
IN4733是一个稳压二极管,可以稳定输出电压。
使电压保持稳定。
第三章软件部分#include "delay.h"#include "sys.h"#include "usart.h"#include "timer.h"#include "adc.h"int main(void){u16 adcx;float temp,t;SystemInit();delay_init(72); //延时初始化NVIC_Configuration();uart_init(9600);Adc_Init();while(1){adcx=Get_Adc(ADC_Channel_0);// printf("%d\n",adcx);temp=(float)adcx*(3.3/4096);t=(temp-1.0)*256;printf("%f\n",t);delay_ms(250);}}#include "adc.h"void Adc_Init(void){ADC_InitTypeDef ADC_InitStructure;GPIO_InitTypeDef GPIO_InitStructure;RCC_APB2PeriphClockCmd(RCC_APB2Periph_GPIOA|RCC_APB2Periph_ADC1 , ENABLE ); //使能ADC1通道时钟RCC_ADCCLKConfig(RCC_PCLK2_Div6); //72M/6=12,ADC最大时间不能超过14M//PA0/1/2/3 作为模拟通道输入引脚GPIO_InitStructure.GPIO_Pin = GPIO_Pin_0|GPIO_Pin_1|GPIO_Pin_2|GPIO_Pin_3;GPIO_InitStructure.GPIO_Mode = GPIO_Mode_AIN; //模拟输入引脚GPIO_Init(GPIOA, &GPIO_InitStructure);ADC_DeInit(ADC1); //将外设ADC1 的全部寄存器重设为缺省值ADC_InitStructure.ADC_Mode = ADC_Mode_Independent;//ADC工作模式:ADC1和ADC2工作在独立模式ADC_InitStructure.ADC_ScanConvMode = DISABLE;///模数转换工作在单通道模式ADC_InitStructure.ADC_ContinuousConvMode = DISABLE;//模数转换工作在单次转换模式ADC_InitStructure.ADC_ExternalTrigConv = ADC_ExternalTrigConv_None;//转换由软件而不是外部触发启动ADC_InitStructure.ADC_DataAlign = ADC_DataAlign_Right;//ADC数据右对齐ADC_InitStructure.ADC_NbrOfChannel = 1;//顺序进行规则转换的ADC通道的数目ADC_Init(ADC1, &ADC_InitStructure);//根据ADC_InitStruct中指定的参数初始化外设ADCx的寄存器ADC_Cmd(ADC1, ENABLE); //使能指定的ADC1ADC_ResetCalibration(ADC1); //重置指定的ADC1的校准寄存器while(ADC_GetResetCalibrationStatus(ADC1));//获取ADC1重置校准寄存器的状态,设置状态则等待ADC_StartCalibration(ADC1);//开始指定ADC1的校准状态while(ADC_GetCalibrationStatus(ADC1));//获取指定ADC1的校准程序,设置状态则等待ADC_SoftwareStartConvCmd(ADC1, ENABLE);//使能指定的ADC1的软件转换启动功能}//获得ADC值//ch:通道值0~3u16 Get_Adc(u8 ch){//设置指定ADC的规则组通道,设置它们的转化顺序和采样时间ADC_RegularChannelConfig(ADC1, ch, 1, ADC_SampleTime_239Cycles5 );//ADC1,ADC通道3,规则采样顺序值为1,采样时间为239.5周期ADC_SoftwareStartConvCmd(ADC1, ENABLE);//使能指定的ADC1的软件转换启动功能while(!ADC_GetFlagStatus(ADC1, ADC_FLAG_EOC ));//等待转换结束return ADC_GetConversionValue(ADC1);//返回最近一次ADC1规则组的转换结果}#include "delay.h"static u8 fac_us=0;//us延时倍乘数static u16 fac_ms=0;//ms延时倍乘数void delay_init(u8 SYSCLK){// SysTick->CTRL&=0xfffffffb;//bit2清空,选择外部时钟HCLK/8 SysTick_CLKSourceConfig(SysTick_CLKSource_HCLK_Div8);//选择外部时钟HCLK/8fac_us=SYSCLK/8;fac_ms=(u16)fac_us*1000;}//延时nms//注意nms的范围//SysTick->LOAD为24位寄存器,所以,最大延时为://nms<=0xffffff*8*1000/SYSCLK//SYSCLK单位为Hz,nms单位为ms//对72M条件下,nms<=1864void delay_ms(u16 nms){u32 temp;SysTick->LOAD=(u32)nms*fac_ms;//时间加载(SysTick->LOAD为24bit) SysTick->V AL =0x00; //清空计数器SysTick->CTRL=0x01 ; //开始倒数do{temp=SysTick->CTRL;}while(temp&0x01&&!(temp&(1<<16)));//等待时间到达SysTick->CTRL=0x00; //关闭计数器SysTick->V AL =0X00; //清空计数器}//延时nus//nus为要延时的us数.void delay_us(u32 nus){u32 temp;SysTick->LOAD=nus*fac_us; //时间加载SysTick->V AL=0x00; //清空计数器SysTick->CTRL=0x01 ; //开始倒数do{temp=SysTick->CTRL;}while(temp&0x01&&!(temp&(1<<16)));//等待时间到达SysTick->CTRL=0x00; //关闭计数器SysTick->V AL =0X00; //清空计数器}第四章总结一、设计及调试的注意点1. 电压基准源可以采用 TL431 按图 1 的电路产生可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