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势与政策——中国的周边外交政策

合集下载

当前国际形势与中国外交政策

当前国际形势与中国外交政策




国际经济恢复增长
• 2004年,多国经济克服了油价上涨等不利因素影响,增长速度 明显提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9月底公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估 计:2004年全球经济增长率将高达5 %,比2003年的3.8%上升1.2 %,是近30年来最快的增速。美国将达4.3 %,日本4.4 %,欧元区 2.2 %,俄罗斯7.3 %,亚洲发展中国家7.6 %,非洲4.5 %,拉美4.6 %。后来资料证明这个估计是比较准确的。这些速度平均起来成为三 十年来全球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一年。人们普遍预计,2005 年世界 经济会继续维持增长势头,但增幅将较上年有所减缓。主要国际经济 组织发布的初步预计表明,2005 年全球经济增长率有可能比2004年 回落0.5到1个百分点。过去我们讲,全球经济都是衰退,中国经济一 枝独秀,现在变成了全球经济百花齐放。在这个过程中,国际经济进 行了一些调整。在经济全球化的同时,区域络济一体化的趋势在发展, 形成了几个大的共同市场。
国际安全形势依然严峻和复杂
• • 和平与发展依然是当今世界的主流,是国际形势的主调,是人类社会的 主题。但国际安全问题也是我们所不能掉以轻心的。 一是:军备竞赛在发展。由于美国恃武争霸,加深了很多国家的危机感。美国 的军备一年比一年高,2005年的预算增长到4200多亿,比2004年增加5 %, 其中高新技术比例增大,美国花重金保持他在军事高科技上的力量。这样就 促使英国、法国、德国、中国、日本以及很多国家增加自己的军费开支,甚 至韩国、朝鲜、巴基斯坦、印度也都增加自己的军费开支。全世界的,军事 开支呈水涨船高的局面。俄罗斯2005年的军费预算比2004年增加27.6%。 日本的军费预算比上一年增加很多。 二是:世界上还有一些地区冲突热点不断。2004年新发生的冲突,比上年增 加15起。发生在中东、伊拉克、朝鲜半岛、俄罗斯高加索地区的冲突,就随 时随地可以加剧。外国人还把我们台海也看成冲突地区。 三是:人类的非传统安全威胁增加,非传统安全指SARS、口蹄疫、禽流感, 还包括大面积停电、地震、泥石流、海啸等。印尼海啸震惊全世界,专家认 为,它不完全是自然的问题,而是人类和自然的关系问题。在全球化的过程 中,很重要的一个特点就是过度开发资源,使沿海的生态受到破坏,使海啸 的危害急剧扩大。 四是全球性的恐怖主义。恐怖主义威胁有增无减,恐怖活动越来越分散、隐 蔽、本地化,而且频率高,破坏力大。今年英国、埃及、印尼、印度等都发 生了恶性事件。

我国周边形势及外交政策

我国周边形势及外交政策

我国的周边环境在大体上是稳定的、积极的、和谐的。

在一定程度上,多方都在各个问题上进行了合作。

当然局部地区也存在着争端冲突,领土主权矛盾,但是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大背景下,亚洲地区政治经济形势总体保持稳定,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上升,亚洲国家的群体性崛起已成为影响国际形势走向的突出要素。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近年着力提升同亚洲国家关系,基本实现与亚洲国家高层交往全覆盖。

去年,习近平主席4月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13年年会,10月出席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并访问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

李克强总理首访选择印度、巴基斯坦,9月出席中国-东盟博览会并会见东盟5国领导人,10月出席东亚领导人系列会议并访问文莱、泰国和越南。

我们与印尼、马来西亚关系升格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提升与文莱、斯里兰卡合作关系,同印度实现半个多世纪以来两国总理首度年内互访,同巴基斯坦实现两个月内两国总理互访。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我国与东亚、南亚国家外长以上互访约70次,双多边场合会谈会见约300人次,签署合作协议超过200项。

外交政策上我们切实践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全面推进与周边国家合作,睦邻友好再上新台阶。

亚太地区形势总体稳定,但也存在一些热点敏感问题。

去年以来,由于日方在钓鱼岛问题上制造“购岛”闹剧,中日关系持续面临严重困难。

我国和周边邻国需要高度警惕,坚决阻止日本右翼势力开历史倒车,维护东亚地区来之不易的和平稳定大局。

我国一贯主张本着“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的精神,在中日四个政治文件的基础上发展长期健康稳定的中日关系。

在朝韩方面,实现朝鲜半岛无核化,维护半岛和平与稳定,通过对话协商以和平方式解决问题,这是我国坚定不移的立场。

而事关我国根本利益的南海岛屿主权问题。

我国的一贯立场是,中国对南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对于有关当事方围绕南沙群岛的岛礁争议及在南海部分海域的划界争议,应由直接当事方通过谈判妥善处理、和平解决,在争议解决前可以“搁置争议,共同开发”。

中国周边的国际形势及外交关系

中国周边的国际形势及外交关系

中国周边的国际形势及外交关系在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深入发展的当今世界上,中国的发展已越来越地受到世界的关注。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在经济,政治,外交上的建设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综合国力显著提升,对世界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世界离不开中国,中国积极地融入世界”已成为不可抗拒的潮流。

但纵观中国当今面临着的一些外部问题特别是与周边国家的政治交往中存在的问题,也是不容乐观的。

如边界冲突、领土纠纷以及一些列历史遗留问题。

在我们向前发展的同时,更应该看到这些问题并积极地化解问题与矛盾。

下面就中国周边的主要国家与中国外交中的一些问题展开重点的论述。

第一,美国的美国对我国国家安全的综合性威胁。

虽然从地理角度讲,美国位于地球的另一端,但作为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一直将中国视为其称霸的主要障碍,并明确地将我国列为2015年以后其全球战略的对手之一。

其对华政策的实质是诱压兼施,两手促变,归根到底是企图将我们纳入西方体系。

政治上,加紧实行“西化”“分化”战略,并继续利用台湾、西藏、人权等问题对我国进行牵制;经济上,企图按美国模式将我国纳入美主导的世界经济体系,在获取经济利益的同时加强对我国的经济渗透、控制与打压;军事上,对我国采取包围式的全面遏制与防范,利用其世界头号强国的绝对优势加紧在我国周边地区投棋布子,对我国进行预防遏制的战略部署。

通过强化与日本、韩国等军事同盟和对我国周边进行军事渗透,逐步缩小对我国的包围圈。

同时,牵涉中国核心利益的台湾问题也成为美国压制中国的棋子。

近年来,随着中美经贸往来的不断深入,中美关系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和并总体上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但仍旧曲曲折折,不确定性因素还有很多,这其中,台湾问题必将是最核心也最为棘手的问题。

第二,日本对我国的潜在和实质性威胁。

近百年来,在世界列强中,日本无疑是对中国加害最重犯下罪行最多的的国家。

但日本一直不愿意积极承认自己犯下的罪行并且大肆宣扬“中国威胁论”,使得历史遗留问题还未解决又多出了一些列摆在眼前的现实问题,给中日关系的发展添加了更多的不确定性因素,也使原本曲折的中日关系变得更加复杂。

我国周边形势与政策讲解

我国周边形势与政策讲解

我国周边形势与应对政策周边地区在中国外交的总体布局中处于“首要”地位,但当前中国周边地区的多个国家政局动荡不定,多个地缘方向滋生乱局,周边不稳趋于常态化、持久化、复杂化与联动化。

周边动荡加剧对中国构成诸多严峻挑战。

中国的周边国家大部分属于发展中国家,少数属于发达国家,按其政治体制、所处社会发展阶段与“稳定程度”,可大致分成“成熟民主国家”、“转型国家”与“问题国家”三大类,周边国家政局动荡也因此分为三种情形,即所谓“成熟民主国家”的政局演变、从所谓“威权体制”转向“民主体制”的“转型国家”的“转型阵痛”和西方所谓的“问题国家”的政局混乱。

这三种国家政局动荡也对中国带来了不同的影响。

政局波动具有周期性、规则性、暂时性与可控性、确定性相对较大的“成熟民主国家”的政局演变,对中国的影响主要体现为对华政策与双边关系的调整变化;政局动荡具有中期性、常态性、不确定性与风险较大的从所谓“威权体制”转向“民主体制”的“转型国家”的“转型阵痛”,对中国的影响主要是双边关系变化与地缘政治经济利益易受冲击;而政局动荡具有长期性、系统性、突发性与高度不确定性的西方所谓的“问题国家”的政局混乱,对中国国家安全与周边和平稳定的潜在影响极大。

政治经济社会问题与各种根深蒂固矛盾,以及大国争夺激烈等其他因素导致中国周边动荡。

周边形势动荡不安尤其是不少国家政局不稳,给中国带来复杂影响,同时周边动荡也给中国的和平发展带来一系列严峻挑战。

针对这些影响和挑战,中国外交迎难而上、应对挑战,充分展现了“负责任”的大国风范。

对于中国外交与中国崛起而言,周边外交与周边工作具有无比重要性。

周边地区对中国的国家安全、和平发展、最终崛起与民族复兴具有特殊重要性,是中国对外维护与拓展国家利益的关键所在,其局势稳定与否也将直接关系到中国国内的发展。

因此,中共明确提出“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并加快制定“大周边战略”,对周边形势出现的新变化,以“四片经营”为基础,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国际形势分析和中国外交政策

国际形势分析和中国外交政策

国际形势分析和中国外交政策国际形势分析和中国外交政策是两个相互关联且相互影响的领域。

国际形势的变化和发展直接影响着中国的外交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中国外交政策则是中国在外交领域所采取的一系列战略和策略,旨在维护自身的国家利益,并推动国际秩序的和完善。

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和负责任的国家,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中国外交政策的主要目标是实现和平发展、稳定周边环境、扩大国际影响力和维护国家利益。

为了实现这些目标,中国外交政策秉持着以下几个原则和战略。

首先,坚持和平发展的理念。

中国主张通过和平、外交手段解决国际争端和矛盾,并主张国际社会各国应该相互尊重、平等对待,共同维护和平与稳定。

其次,倡导多边主义和多极化的国际秩序。

中国外交政策支持联合国等多边国际机构的作用和权威,倡导国际关系的民主化和多元化。

同时,中国致力于构建一个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和平衡的方向发展。

第三,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和全球性问题的解决。

中国在气候变化、网络安全、反恐等全球性问题上发挥了重要作用,提出了一系列解决方案,并与各国共同努力。

中国将继续积极参与国际组织和国际规则的制定和,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贡献。

第四,坚定维护国家核心利益和主权。

中国外交政策坚决维护国家的国家利益和核心利益,维护国家的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

中国主张通过平等对话、协商解决争端和分歧,避免使用武力或武力威胁来解决问题。

最后,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合作。

中国积极推动南南合作,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互利合作,推动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和增强综合实力。

总之,在当前的国际形势下,中国外交政策要适应形势的发展变化,科学决策,积极应对挑战和机遇,并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中国周边外交政策

中国周边外交政策

《形势与政策》课程论文中国周边外交政策概述1.近年来,中国的边海形势日益严峻,对中国的周边外交构成了巨大的考验和挑战。

东海,日本在钓鱼岛问题上继续僵持;在南海,中国同菲律宾等国的海洋权益争端不断加剧;美国介入中国周边问题,协助其他国家对中国压制,以期望打击中国的发展。

中国与印度的领土争端问题长期僵持不下,去年出现了中印“帐篷对峙”事件。

此外,陆地边疆的安全问题较之往年更为突出。

“东突”势力在新疆的恐怖活动没有停止;西藏的一些不稳定因素依然存在。

此外,由于朝鲜半岛问题持续升温,我国东北边疆的安全形势也面临考验。

中亚与中国特别是西北地区的安全有密切关系,中亚的风吹草动都会通过种种途径传导到新疆,对中国安全造成影响。

2.周边外交的新挑战是中国迅速崛起引起的多重反应之一,且一个突出的特点是:由“弱势中国”下的关系向“强势中国”下的关系演变。

当前,重要的是准确把握周边形势,作出正确的判断。

把握中美关系大局仍然是核心,积极与美国达成和平发展协议。

应继续深化中国东盟合作,“打造自贸区升级版”,加大对东盟国家的投入。

面对具有争议的问题采取适当的“搁置外交”,以双赢的态度去对待问题以缓解问题,维护国家间的共同利益。

3.未来一个时期,是中国崛起的重要阶段和关键时期,也是中国崛起面临许多现实挑战和困难的时期。

在这一阶段完全依赖“柔性”的手段,在若干强大的障碍与阻力面前,我们需保持更加高度的坚定性。

在若干强大的障碍与阻力面前,我们需保持更加高度的坚定性。

感想1. 我国周边形势可谓四面楚歌,利益冲突不断,再加上美国的参合,使得安全形势日加严峻。

不过当今世界的主题还是和平与发展,想必各国都会本着和平发展与有利于本国长期发展的态度出发来解决问题,因为只有和平解决问题,接受挑战,抓在机遇,才能在新的世界竞争中处于有利形势。

当然,我国还必须提高综合国力,因为弱国无外交,只有我们足够强大才能给他国威慑力,才能不被他国所侵犯,才能维护我国的合法利益。

中国周边经济外交(形势与政策教案)

中国周边经济外交(形势与政策教案)

中国周边经济外交近年来,中国外交本着“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是重要舞台”的总体战略,依据“睦邻、富邻、安邻”的政策,与周边国家的相互依存关系不断加深,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密切联系,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塑造出极为有利的区域环境。

这其中,经济外交功不可没。

一、中国经济外交的演变(一)何谓经济外交一提到“经济外交”,许多人的第一反应可能是“金钱外交”或“金元外交”,事实上,经济外交还有另一层重要含义,即以外交为手段,为国家谋求经济利益。

由此看来,经济外交是经济与外交的辩证统一,既可“以经济促外交”,也可“以外交促经济”。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步伐加快,经济外交已成为各国谋求合作与发展的重要途径,日益受到重视。

在不同时期,随着国际时局的变化,经济外交的侧重点也会不同,一般说来,在世界经济萧条时期,为促进经济复苏,各国政府会侧重“以外交促经济”。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和随后的世界经济危机爆发以来,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经济复苏乏力,或财政赤字屡创新高,或失业居高不下,或两者兼之,纷纷将经济外交的重心从“以经济促外交”转移到“以外交促经济”。

从国际上经济外交上的实践来看,日本和美国比较典型。

日本在很长一段时期内,都以外交为手段,而把经济增长和重新融入国际经济体系作为战略目标,美国则是以经济为手段,而把外交政策的实现作为目标。

1.日本式经济外交二战结束后,作为战败国的日本在政治上变成了小国,只能致力于发展经济,以吉田茂为代表的日本政治精英对此有充分认识。

在经济外交方面,日本使用的最多的是外交援助,政府开发援助(ODA)项目是其中的一个重要角色。

2.美国式经济外交美国的经济外交一向是将经济作为手段来实现政治目的。

美日两国的经济外交实践表明,随着国家实力增长,经济外交从注重经济结果渐渐转向由外交政策目标主导。

但也需注意,在不同的0发展阶段,这两种传统也能并存,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

时事政治:国际形势与中国外交政策分析

时事政治:国际形势与中国外交政策分析

时事政治:国际形势与中国外交政策分析1. 引言1.1 概述时事政治是一个广泛而复杂的领域,国际形势以及各国之间的关系都对世界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这篇长文旨在分析当前的国际形势以及中国的外交政策,并探讨它们之间的互动和影响。

通过深入研究全球政治经济形势、主要国家之间的关系与矛盾、地区冲突与紧张局势,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在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时所采取的外交策略。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分为五个主要部分进行讨论。

首先,我们将介绍整篇文章的结构,并明确目标和意义。

接下来,我们将进行国际形势分析,深入研究当前全球政治经济形势、各国之间关系与矛盾以及地区冲突与紧张局势。

然后,我们将探讨中国外交政策,并研究其总体战略与原则、对外关系发展的意义和目标以及具体外交政策和行动方针。

第四部分将重点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与作用,包括经济实力对国际地位的影响、中国在非洲、拉美等发展中国家中的角色以及其在国际组织中的影响力。

最后,我们将得出结论,探讨国际形势对中国外交政策的影响,分析中国在国际事务中扮演的角色及其所面临的挑战,并提出政府应采取的对策和建议。

1.3 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全面深入地研究和分析国际形势和中国外交政策,为读者提供对当前重要问题的更深刻理解。

通过了解全球局势与各国关系、中国外交政策制定理念与行动方针以及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扮演的角色与地位,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当今世界形势中复杂而纷繁多变的因素,并为未来政府决策提供参考和建议。

2. 国际形势分析2.1 当前全球政治经济形势:当前全球政治经济形势呈现出复杂多变的特点。

一方面,全球主要国家之间的竞争日益加剧,导致了贸易摩擦和地缘政治紧张局势的升级。

另一方面,国际合作与多边主义面临挑战,一些国家采取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政策,对全球治理体系造成冲击。

2.2 主要国家间关系与矛盾:当前世界上的主要国家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系和矛盾。

美中关系是最重要且备受关注的双边关系之一。

当前国际形势与我国外交政策

当前国际形势与我国外交政策

当前国际形势与我国外交政策软件1012 江超伟 2010813084摘要:在当今经济与科技迅猛发展的态势下,国际局势似乎也变得甚为微妙,有点“牵一发,而动全身”,呈现出“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和平,局部战争”、“总体稳定,局部动荡”的特点。

各国利益出现新的变化、实力出现新的消长、政策出现新的变动。

而这也对我国的外交政策提出了新的挑战。

外交是内政的延续,强大国力是外交的坚强后盾。

要想在外交上占据主动地位,就必须有强大的国力做支撑。

关键词:全球化、和平与发展、利益。

外交是内政的延续,强大国力是外交的坚强后盾。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秀才不出屋能知天下事”。

国际形势与我们的现实生活密切相关,世界少不了中国,中国离不开世界。

知道一点国际形势,更能增强我们在生活中的责任感、紧迫感和忧患意识。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变革大调整之中。

”这一科学论断精辟概括了当前一个时期国际形势演变的基本特征,也反映了当今国际战略形势的主要特点。

目前国际战略形势中出现的深刻变革和复杂调整,是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信息化三大趋势深入发展的推动下,各国利益出现新的变化、实力出现新的消长、政策出现新的变动等多方面因素交织互动的结果。

一、当今国际势形势特点及对我国的影响。

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世界加速进入经济大动荡、格局大调整、体系大变革的新阶段。

世界经济艰难复苏,风险犹存;气候变化等全球性问题突出,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威胁并存,国际安全形势出现新动向;金融危机引发思想领域大反思,全球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峰呈现新特点;中国国际地位与作用不断增强,对国际规则的话语权不断提升,对国际秩序重塑的影响力不断扩大。

在如此局势下,当前国际形势有如下四个特点。

1、国际局势保持总体和平、缓和与稳定态势,但局部性的战争、动荡与紧张有所加剧。

当前,大国关系继续以合作为主调并保持相对稳定。

中美关系在台湾问题、经贸问题等方面面临新的考验,但双方的合作领域与共同利益仍继续扩大,双边关系中的相互依存性进一步加强;中俄、中欧战略伙伴关系进一步巩固,合作关系继续加深;中日政治关系虽因日政界对二战态度、双方领土争端等问题而受到较大干扰,但双方经贸合作、文化交流和民间往来仍然高潮迭起,足见中日友好与合作基础深厚,日趋成熟,双边关系发展大势已不为局部问题所左右;中印政治与经济关系均保持积极态势,对促进地区的和平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中国的周边形势与周边外交

当前中国的周边形势与周边外交

当前中国的周边形势与周边外交导语:何谓“中国周边” ?狭义的理解:与我国陆地领土接壤的邻国所构成的亚太地区。

广义的理解:是整个亚洲太平洋地区。

包含六大“板块”,分别是中亚、南亚、东北亚、东南亚,以及西亚与南太平洋的部分地区,这六块区域统称为中国的“大周边”,在中国外交的总体布局中处于“首要”地位。

为什么我们要讲周边形势呢?因为我国周边有着众多的热点和焦点问题,存在的局势动荡对我们中国的安全与发展利益有着重要的影响,我们大学生有责任有义务去关心我们的周边形势,从而能更好地理解并支持我国的周边外交方针。

为什么我们要讲周边外交呢?因为我国的周边外交在中国外交“四个布局”中是“无比重要”。

中国外交有“四个布局”之说,即“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是重要舞台”,周边地区集中了当今世界主要大国美、中、俄、日、印等,周边外交一定程度上也就是“大国外交”,周边地区绝大部分属于亚洲与大洋洲的发展中国家,“周边外交”在一定意义上也就是“发展中国家外交”,周边地区有各类别区域合作组织周边外交一定程度上也是“多边外交”。

由此可见,“周边外交”“浓缩”了“大国外交”、“发展中国家外交”、“多边外交”,是中国外交“四个布局”的高度统一,故周边对中国外交“无比重要”。

当前中国周边地区的多个国家政局动荡不定,动荡既有自身矛盾错综复杂的“内因”,也有大国角逐与干涉的“外因”。

周边动荡加剧对中国在安全与发展利益诸多严峻挑战。

中国应加快制定“大周边战略”,不仅为自身崛起营造更加有利的周边环境,而且对周边的和平稳定与世界的和平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一、当前周边各方向国家和地区的局势动荡(一)中亚:吉尔吉斯斯坦政局动荡(二)南亚:阿富汗、巴基斯坦政局动荡(三)东南亚:泰国、缅甸、菲律宾(四)东北亚:朝韩两国因“天安号事件”骤然紧张(五)西亚:“两伊”问题1.中国在制裁伊朗中面临的困境困境一:从能源方面,中国要伊朗还是要世界?表面上从中国的能源安全现实利益看,对伊朗进行制裁,无疑也是对中国的制裁,损害中国的商业与战略利益,但事实上未必如此,应透过现象看本质:首先,世界上所有战略要道、石油运输生命线几乎完全掌握在美军及其盟友手上,中国想摆脱或对抗美国来维护石油进口安全几乎不可能。

当前国际形势和我国的外交政策

当前国际形势和我国的外交政策

当前国际形势和我国的外交政策一、当前国际形势: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世界加速进入经济大动荡、格局大调整、体系大变革的新阶段。

世界经济艰难复苏,风险犹存,在这种情况下当前国际形势分有如下5个特点:一、国际局势保持总体和平、缓和与稳定态势,但局部性的战争、动荡与紧张有所加剧。

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合作深入发展,各国相互依存不断加深。

三,传统与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加。

四,世界的多样性和多元化,不同文明、民族、宗教和发展模式在竞争中共处,在交流中发展。

五,中国的和平发展成为影响国际形势的重要因素,我国的国际地位稳步上升。

二、当前我国周边安全形势:当前,随着中国“睦邻、安邻、富邻”的周边外交政策的深入推进,以及多边安全合作机制的进一步稳固,中国周边形势总体上将继续趋于平稳。

主要形势主要包括:1、周边热点继续降温,但存在着潜在危机;2、大国继续争夺地缘战略优势,中国安全压力“西缓东急”;3、睦邻互信继续增强,但“中国威胁论”依然存在;4、安全对话更加活跃,多边安全合作机制“减压”作用加强;5、非传统安全与传统安全问题交织,维护国家安全任重道远。

三、外交政策:对于我国的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我国的对外政策,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主要内容: 1、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我国对外政策的宗旨; 2、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对外政策的基本目标;建立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是我国外交为之奋斗的基本目标。

3、独立自主是我国对外政策的基本立场; 4、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

四、国际形势的发展对我国外交政策的影响:中华人民共和国自成立时起就奉行和平外交政策,在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中发展和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中国明确了外交工作的任务主要是配合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

通过逐步的政策调整,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内涵更加丰富和完整,一个有利于我国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国际环境和周边环境初步形成。

中国周边形势及外交政策

中国周边形势及外交政策

三、中国周边外交政策
处理好与大国的关系是中国周边外交的关键
●中日:处理好中日之间的历史问题,领土问题是关 键。 ●中印:处理好地区性区域大国之间的合作与竞争, 重点解决两国边界划分问题。 ●中美:寻求建立一条合作大于竞争的道路,以合作 者的关系定位两国关系,加强两国在国际事务中的 协调与合作。 ●中俄:继续推进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发展,加 深两国在各个领域内的合作。
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打 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 给各族群众生命财产造成重 大损失,给当地正常秩序和 社会稳定造成严重破坏。造 成197人死亡(其中绝大部分 是无辜群众)、1700多人受 伤,131个店铺和1325辆汽 车被砸烧,众多市政公共设 施被损毁。
境内外“三股势力”(恐怖 主义、分裂主义、宗教极端 主义)策划的、有图谋并带 有恐怖性质的严重暴力犯罪 事件。
二、中国周边形势分析
中国VS日本
1、钓鱼岛问题
2、“冲之鸟礁”之争
3、春晓油气田争端
二、中国周边形势分析
1、钓鱼岛问题
钓鱼岛又称钓鱼台、 钓鱼台群岛、钓鱼台 列岛(日本人称其为 “尖阁列岛”),分 散于北纬25°40′~ 26°、东经123°~ 124°34′之间,总 面积约6.344平方公 里,在地质结构上是 附属于台湾的大陆性 岛屿。
演讲人:蒋章可 组员:张翠英 魏世君 许 帅
内容提要
1
中国周边环境概论
2
中国周边形势分析
3
中国周边外交政策
一、中国周边坏境概论
相邻14个:朝鲜、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 斯斯坦、塔吉克斯坦、蒙古国,阿富汗、巴基斯坦、 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 隔海相望6个: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文莱、 菲律宾、日本、韩国 中国的陆地边界全长约2.28万公里,大陆海岸线 长1.84万公里,另有岛岸1.4 万余公里,海岸线总 长超过3.2 万公里。

结合近期中国周边国家的热点事件,谈谈中国对周边国家的外交政策

结合近期中国周边国家的热点事件,谈谈中国对周边国家的外交政策

和平、和谐、和睦,与邻为善、以邻为伴,是中国周边外交政策的不变选择。

世界风云变幻中国平静应对当前,国际形势变化深刻复杂。

去年以来,西亚北非局势动荡,欧债、美债危机持续发酵,全球经济下行风险增大,气候变化等全球性挑战亟待解决。

云谲波诡的世界不免给人们带来忧虑,中国的姿态和举措令人关注和期待。

中国和平外交、和平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中国将坚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持同各国共同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回顾去年的外交工作,“和平外交”得到进一步体现。

胡锦涛主席访美期间,两国一致决定共同努力建设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合作伙伴关系;中俄宣布将“致力于发展平等信任、相互支持、共同繁荣、世代友好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在欧债问题上,中国一直以自己的方式来支持欧元和欧洲金融的稳定,并愿意继续向欧洲投资,达到互利双赢的目的。

在朝鲜半岛核问题、伊朗核问题、叙利亚问题等地区热点上,中国一直积极做劝和促谈工作。

和平发展有利世界和谐共赢随着中国实力的增强和国际格局的变化,一些国家和人士对中国的外交政策和战略意图仍存在不信任感或不当猜测。

面对“中国崩溃论”、“中国威胁论”、“中国责任论”等等,中国重申和平外交及和平发展,是对外界不实看法的有力回应。

为海外公民安全提供坚实保障不仅如此,在瞬息万变的世界局势中,中国的和平外交彰显了“外交为民”风范,是保障海外中国机构、公民安全的一个重要因素。

随着中国同国际联系的日益紧密,领保案件数量近年骤增。

中国出境人员去年已突破6000万人次。

数据显示,最近5年,外交部牵头,会同有关部门、地方、企业,指导驻外使领馆妥善处理政局动荡、绑架劫持、自然灾害、意外事故、劳务纠纷等引起的各类涉我领保案件12万余起,执行撤离海外中国公民任务10余次,有力维护了数以十万计的中国公民和企业的安全和合法权益。

去年,中国动员一切可用资源,海陆空联动,确保35860名中国公民撤出战火纷飞的利比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的有组织撤离海外中国公民行动。

中国的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如何

中国的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如何

中国的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如何中国作为一个重要的大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中国的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对于维护国家利益、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就中国的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中国的外交政策1.和平发展政策中国坚持和平发展的政策,这是中国外交的基本原则。

和平发展政策注重通过合作与对话解决国际争端,遵守国际关系准则,倡导国际社会的和平共处。

2.互利共赢的合作理念中国倡导互利共赢的合作理念,通过与其他国家进行互利合作,实现共同发展。

中国积极参与全球经济合作,加强与其他国家的贸易往来和投资活动,推动全球经济的发展。

3.坚持多边主义中国坚持多边主义,在重大国际问题上积极参与国际组织和机制,维护和促进国际秩序。

中国主张通过对话协商解决争端,反对单边行动和霸权主义。

4.睦邻友好政策中国秉持睦邻友好政策,和周边国家保持良好的关系。

中国致力于通过地区合作机制,推动共同发展和安全合作,共同应对地区和全球性挑战。

二、中国的对外关系1.中美关系中美关系是中国对外关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和美国保持着复杂的经济、政治和安全联系。

这两个大国之间的合作与竞争关系既有共同利益,也有分歧和挑战。

中美关系对世界和平与稳定具有重要影响。

2.中俄关系中俄关系是中国对外关系中的重要战略伙伴关系。

中俄两国在政治、经济、安全等领域保持密切合作。

中俄关系的深化对于维护地区和世界的稳定具有重要作用。

3.中欧关系中欧关系是中国对外关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和欧洲国家在贸易、投资、文化交流等方面保持广泛合作。

中欧关系的发展对于推动全球经济增长和促进世界多极化具有重要意义。

4.中非关系中非关系是中国对外关系中的重要合作伙伴关系。

中国积极推动与非洲国家的务实合作,不断加强经贸往来和人文交流。

中非关系的发展为非洲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

总之,中国的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在维护国家利益和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中国坚持和平发展政策、互利共赢的合作理念和多边主义,致力于与世界各国保持良好的关系,并为全球治理提供中国智慧和方案。

分析新时代中国外交政策及其形势及应对措施

分析新时代中国外交政策及其形势及应对措施

分析新时代中国外交政策及其形势及应对措施随着中国经济和国力的不断崛起,新时代下的中国外交政策及其形势,对世界格局和各国地位产生了重大影响。

中国外交面临着复杂多变、不确定性加大的国际形势,如何把握机遇,应对挑战,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成为中国外交政策的重要课题之一。

一、新时代中国外交政策的主要特点1. 以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为主线新时代的中国外交政策以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为主线,旨在构建建设性、稳定、平等互信、互利共赢的大国关系,推动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

倡导以对话协商、合作共赢、共同发展为基础的外交模式,积极参与和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改革,推动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

2. 严格遵守国际规则新时代的中国外交政策强调遵守国际规则,推动建立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尊重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遵守联合国宪章和国际法。

积极参与和推动国际规则的制定和应用,主张弥补当前国际规则的不足和缺陷,推动构建更加全面、公正、合理的国际制度和秩序。

3. 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新时代的中国外交政策坚持和平发展道路,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同时倡导走和平、发展、合作的道路,推动各国和平共处、合作共赢。

积极参与和推动构建地区和谐、合作、安全的安全架构,维护国际和地区和平与稳定。

4. 开放合作是基础新时代的中国外交政策坚持开放合作的基础,积极推动自由贸易区建设,推动构建全球经济伙伴关系。

同时,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合作,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促进亚太地区的经济一体化进程。

加强人民间的文化、教育、科技等方面的交流,深化民间外交,增进各国人民之间的了解和友谊。

二、新时代中国外交政策的形势及应对措施1. 中美关系的竞合格局中美两国是世界两大经济体,对全球经济贡献率超过50%。

受到国际形势和双方各自利益的影响,中美关系出现波动,进入了一个由竞合到对抗的格局。

在这一形势下,中国应保持定力、明确重点,排除干扰,坚定推动中美关系沿着正确的轨道向前发展。

形势与政策--中国周边

形势与政策--中国周边

中国周边形势中国是当今世界上邻国最多的国家之一,维护中国的利益,处理好与周边国家的外交关系,消除危及国家安全隐患,加强对战略安全的研究,为中国和平崛起,成为世界强国创造条件。

我国周边关系发展可具体分析为以下八个方面:一、朝鲜半岛进入21世纪后,美国政府对朝鲜采取强硬姿态,最终导致朝美第二次核发机的爆发,半岛局势再度趋紧。

在东北亚地区,朝鲜半岛的局势发展始终牵动着大国利害关系,影响着地区的和平与发展。

朝鲜半岛问题是东亚地区最大的冷战遗产,朝鲜半岛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缘意义,是各大国利益的交汇点,半岛两国的战略选择,将与大国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虽然朝鲜和韩国都在竭力谋求统一,但是双方存在的理念与利益冲突,造成了一种一致谋求统一却又坚持对抗的局面。

近些年来,双方的各项交流合作逐步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朝韩关系的发展已成大势所趋。

但是新时期初期的半岛局势仍将呈现出复杂多变的发展态势。

一方而,促进和解、推动谈判、制约战争的内外因素继续存在和发展。

特别是“六方会谈”进程的继续为和平解决争端提供了重要机遇,半岛和平进程有可能在曲折中前进;另一方面,朝鲜与美国、朝国之间的矛盾根深蒂固,各自的国家利益和政策目标大相径庭,半岛局势的发展仍存在较大的不稳定和不确定因素,不排除出现武力对抗和军事冲突的可能性,朝鲜半岛是中国东北部安全的战略缓冲,半岛局势的紧张将破坏本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也将影响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综合而论,新世纪初期的半岛局势仍将呈现出时起时伏、复杂多变的发展态势。

半岛南北双方真正走向和解,只有在中美等大国的支持下,才能取得实质性的成果。

二、日本2009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37周年。

中日关系显现出改善和发展的良好势头。

但是日本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并且目前正处于转型过程,其走向将直接牵涉到我国的东部安全。

而近几年日本在对外政策上加快谋求政治大国或“正常国家”的步伐,强化日美同盟,防范和牵制我国的行动不断升级,使日中关系在发展中却有存在着许多隐患。

当前国际形势和我国的外交政策

当前国际形势和我国的外交政策

当前国际形势和我国的外交政策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变革大调整之中,随着经济全球化深进发展,科技革命加速推进,全球和区域合作方兴未艾,国与国相互依存日益紧密,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国际形势总体稳定。

同时,世界仍然很不安宁。

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局部冲突和热门题目此起彼伏,全球经济失衡加剧,南北差距拉大,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世界和平与发展面临诸多困难和挑点。

”总之,当前国际形势的特点可以总结为:世界多极化趋势继续发展,但单极还是多极的斗争依然深刻复杂;经济全球化趋势继续发展,但国际经济竞争依然深刻复杂;不同文明交流继续发展,但国际思想文化领导的斗争依然深刻复杂;国际战略安全形势总体稳定态势继续发展,但人类面临的安全挑战依然深刻复杂;国际协调合作继续发展,但围绕国际秩序的斗争依然深刻复杂。

面对这一系列的难题,中国的外交面临着根本性的挑战,主要有三大困难:一是台湾题目。

中国事大国中惟一没有实现同一的国家。

二是中国选择的政治道路是独特的,一些西方国家不愿信任这种选择。

三是中国所处的东亚地区可能是国际关系最复杂的地区,大国小国、各种宗教气力等集中于此。

地区形势的复杂性也给中国外交带来了挑战。

此外,经济因素也使中国外交受到挑战。

在一些国家看来,中国迅速发展的外向型经济对世界经济形成了一定的压力。

其次,在对外关系上也存在许多问题,中日关系麻烦不断,美国出现新一轮“中国威胁论”,另外还存在朝鲜半岛核题目、联合国改革等。

面对国际上如此之多的压力,我们非但没有被打倒,反而在国际上日益强大,关键在于整体实力的增强,军事上实力增强;政治上在联合国安理会拥有否决权;经济上市场规模庞大。

这些因素直接支撑了中国的大国地位。

美国一个学者写的文章指出,新世纪最引人注目的两个现象:一个是美国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势头不减,另一个就是中国的崛起让世界瞩目。

他列举了中国走向崛起的若干表现,第一条就是中国的经济持续高速、稳定地增长。

我形势与政策——当今国际形势与中国外交

我形势与政策——当今国际形势与中国外交

当前国际形势与中国的外交政策随着世界格局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中国的前途和命运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面对国际各种力量的此消彼长,中国既面临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复杂激烈的国际竞争。

因此,全面理性认识和把握当前的国际形势,对于制定正确的对外战略至关重要。

一、当前国际形势及其主要特点1、国际局势保持总体和平、缓和与稳定态势,但局部性的战争、动荡与紧张有所加剧2、国际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影响进一步显现。

各国经济复苏的不同步、不均衡特征突出,全球复苏进程缓慢。

3、新兴大国群体性崛起势头加强,国际力量对比进一步朝着相对均衡的方向发展,世界多极化趋势更加明显。

4、中国经济继续强劲,其他新兴市场国家势头也不错。

“金砖国家”扩容。

5、欧盟国家经济面临考验,美、日、俄情况有所好转,中国面临的贸易摩擦不断6、朝核、伊核问题可能比今年突出7、反恐形势,本拉登被击毙,后拉登时代反恐形势依然严峻。

8、中东北非局势动荡且前途不明。

二、中东北非局势对全球的影响及启示1、他给仍在艰难复苏的世界经济带来新的挑战。

2、他给世界的安全稳定带来新的威胁。

3、他给以埃关系带来新的变数。

4、他给美国重返亚洲带来新的借口。

5、他给阿拉伯世界带来长期的动荡。

6、他对我国与两地区的贸易、投资、石油供给等方面将产生影响。

启示:1、必须把经济搞好,这是确保国家稳定的根本。

2、必须高度关注民生,民生是最大的政治。

3、必须高举旗帜不动摇,齐心协力奔小康。

4、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生,坚决遏制腐败。

5、必须加强网络管理,杜绝有害信息的传播。

6、必须做好反渗透的工作,进行正确舆论的引导。

三、中国外交面临五大挑战1、西方世界尤其是美国对中国发展的戒心增大,防范和遏制的意识加强2、发展中国家是中国的战略依托,在许多国际问题上中国也一直得到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支持。

但国际形势的变化确也导致发展中国家的分化,中国仍是发展中国家,却已具有发达国家的某些属性,双方国际境遇不尽相同,利益与看法的差异,必然也影响到中国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

形势与政策论文中国开展周边经济外交的现状、挑战、对策

形势与政策论文中国开展周边经济外交的现状、挑战、对策

进入新世纪后,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进一步加深,各国经济交往更加深入,经济外交成为外交领域使用频率越来越高的词汇。

这个概念首先出现在在二战后日本政府工作报告中,如今却越来越受到当今世界各国的青睐。

经济外交有两层涵义:一是指由主权国家或国家间经济组织及其代表以本国经济利益为目的而进行的对外交往活动;二是指一国政府或代表以经济力量为手段或依托,为实现和维护本国国家战略目标而进行的对外交往活动。

经济上的联系和交往,已经越来越成为各国之间最主要的交往和联系,因此经济外交愈来愈受到各国的重视。

中国的经济外交活动相对起步较晚,但也经历了一个飞速发展的时期。

随着日益融入全球经济体系以及经济地位不断提升,中国的经济外交正在全方位的展开,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但也遇到不少问题与挑战。

中国在陆上同14个国家接壤,同6个国家隔海相望,从地缘政治的角度看,周边地区是中国的安全屏障和战略缓冲地带;从经济发展的角度看,周边地区是中国主要经贸和重要市场之一;从大国关系的角度看,世界主要大国都在中国周边,又是稳定周边、立足亚太的重要一环。

可以说,中国地缘环境既有“先天不足”的一面,也有“后天可塑”的一面。

所谓“后天可塑”是指近年来,中国外交本着“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是重要舞台”的总体战略,依据“睦邻、安邻、富邻”的三邻周边政策,稳定周边、立足亚太、放眼世界,地缘安全环境也获得了相当程度的改善,与周边国家的相互依存关系也在不断加深,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密切联系。

现状:中国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外交关系中国与周边国家的贸易往来大幅增加,成为大多数国家的最大贸易市场,周边国家对中国市场的倚重增加,尤其是在当前世界经济增长趋缓,国际市场环境恶化的情况下,中国市场的重要性进一步提高,维护与扩大同中国的经贸关系成为周边国家重要的政策取向。

第一,近10年来中国与周边国家的贸易形成了深度依赖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停顿一年多的朝鲜半岛核问题六方谈判,在中国积极斡旋下,出现转机。

在中日双方领导人的共同努力下,中日政治关系打破僵局,出现缓和。

11月中下旬,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出席亚太经合组织第十四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之后,相继对越南、老挝、印度、巴基斯坦进行国事访问,在睦邻友好的大路上树立起一座新的里程碑。

这些重要动向和活动,既发生在中国的“周边”,也受到国际社会的密切关注。

多年来,中国坚持奉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周边外交政策,致力于建设和谐亚洲、和谐世界,积极推进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与互利合作,成果丰硕。

一中国是世界上拥有邻国最多的国家。

22000多公里陆地边界,18000多公里大陆海岸线,使中国的周边国家有近30个之多,其中直接接壤国家就有14个。

数量众多的邻国呈现着历史、宗教、民族、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的缤纷色彩。

历史传统的丰富性,文化和宗教信仰的多样性,社会制度和发展水平的差异性,决定了中国周边关系具有特殊的复杂性,决定了中国周边外交的特殊重要性。

从这种特性出发,新中国甫一成立,中国政府就从“近邻”着手,认真构筑睦邻友好的外交基石。

在1955年第一次亚非会议(万隆会议)上,被几十个与会国家(地区)接受的“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就是由中国与两个重要邻邦印度、缅甸共同提出并加以倡导的。

在壁垒分明的阵营对抗时期,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犹如一缕清新的和风,不仅成为中国处理与邻国关系的基本准则,也逐渐为世界所公认,发展成为通行的国际关系准则。

剑拔弩张的“冷战”时期,和平共处、相安无事曾经是人们所渴望和追求的一种理想。

而随着“冷战”的结束,和平、发展、合作逐渐成为新的世界潮流;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的快步推进,更是引发国际关系发生众多深刻变化;求和平、求安宁、求发展、求富裕,成为世界各国人民共同的迫切愿望。

踏上改革开放新征程的中国,审时度势,顺应潮流,从国际国内两个大局出发,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开拓外交的新局面,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石的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新的形势下有了新的发展。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周边外交政策。

可以说,这是对中国周边外交实践的经典概括,具有重大的全局意义。

在政治上,周边是中国维护主权权益、发挥国际作用的首要依托;在经济上,周边是中国对外开放、开展互利合作的重要伙伴;在安全上,周边是中国维护社会稳定、民族和睦的直接外部条件。

“与邻为善、以邻为伴”政策,是中国顺应新潮流,应对新挑战,为自己争取良好外部发展环境、为促进地区安宁繁荣的必然选择。

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政策,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继承。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国人民早就认识到睦邻友好的重要性,深刻了解与邻国间“唇齿相依”、“共荣共损”的辩证关系,形成了“亲仁善邻”的美德。

中国在与邻国的交往中,尽管也有过短暂的纷争、冲突,但绝大多数时间是亲近、和睦的。

上个世纪20年代,英国著名哲学家罗素在到中国考察后曾经这样说,如果说世界上还有大国无意对其他国家扩张的话,那么这个国家就是中国;中国人有不想统治他国的美德。

“与邻为善、以邻为伴”政策,是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应有之义。

一百多年来,中国饱受列强欺凌和战乱之苦,痛失了许多发展机遇。

直到近几十年,改革开放的中国才走上了快速发展之路,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但中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从总体上看还谈不上富足,因此十分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发展机遇,由衷希望能与近邻一道继续保持并进一步发展安宁和谐的良好环境,以便集中精力,谋求共同进步与繁荣。

“与邻为善、以邻为伴”政策,是和谐世界建设的重要推动力。

在推动建设和谐世界的努力中,毫无疑问,必须从周边地区做起。

在实践周边外交政策的进程中,中国注重外交理念的和平性、军事战略的防御性、安全政策的合作性,承认各国的自主性,尊重地区的多样性,从而有利于形成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睦邻友好的周边环境、平等互利的合作环境、互信协作的安全环境。

实现“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必须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一重要基石,坚持大小国家平等互利,尊重别国国情,尊重别国人民所作的自主选择,尊重别国人民的正当权益,不干涉别国内政,不强加于人,更不谋求自己的势力范围;在和睦相处的原则下,共筑本地区稳定、和谐的国家关系结构。

实现“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必须以维护本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为己任,坚持通过对话合作增进互信,通过和平谈判解决分歧;妥善处理同周边少数国家间存在的历史遗留问题,坚持互谅互让、公平合理、友好协商。

在传统安全因素尚未消除、非传统安全因素急剧增加的新形势下,坚持以互信、互利、平等、协作为核心的新安全观具有重要意义,惟此才能与周边国家携手构筑友好和谐、和平安宁的地区环境。

实现“与邻为善、以邻为伴”,还必须主动加强与邻国的互利合作,深化区域和次区域合作,积极推进地区经济一体化,与亚洲各国实现共同发展。

纵观中国周边国家,加快发展经济已成为现阶段面临的共同任务。

经济利益日益成为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发展中的重要动力,只有把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与周边国家人民的共同利益结合起来,才能形成以合作促发展的良性循环。

三中国的周边外交政策,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并在实践中经受检验的;丰富的实践已经结出了为国际社会所公认的累累硕果。

20世纪90年代以来,通过平等协商、互谅互让,中国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老挝、越南等国妥善解决了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使漫长的边界变成和睦相处的纽带。

2000年7月中越陆地边界条约正式生效;当年12月,中越北部湾划界协定和北部湾渔业合作协定正式签署。

最近,两国又决定采取更加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快陆地边界勘界立碑工作进度,确保最迟于2008年完成陆地边界全线勘界立碑工作并签署新的边界管理制度文件。

2005年中印就解决边界问题的政治指导原则达成共识,中印边界争端已不成为阻碍两国开展广泛合作的障碍。

为了妥善解决南海争议问题,中国从维护地区和平、稳定的大局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主张。

2002年,中国同东盟各国签署《南海各方行为宣言》;2005年,中、菲、越三国的三家石油公司签署《在南中国海协议区三方联合海洋地震工作协议》。

由此,“搁置争议、共同开发”进入实践阶段。

这不仅为和平解决南海问题开拓了道路,也为世界其他地区有关国家解决类似问题提供了借鉴。

为了争取合作共赢,中国提倡“邻居”之间坦诚对话、平等协商、增进互信,坚持不懈地做出实实在在的努力,并得到了友邻的积极回应。

1996年,中俄建立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2001年,两国又签署《睦邻友好合作条约》,为新世纪中俄关系稳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法律基础。

中国与东盟的合作关系已经走过了整整15年。

15年来,中国致力于在“平等互信、合作共赢”的基础上,加强与东盟的睦邻友好合作。

在中国―东盟的共同努力下,双方政治互信明显增强,经贸合作成效显著,其他领域的合作不断拓展和深化,取得了丰硕成果。

2003年,中国加入《东南亚友好条约》,成为加入该条约的第一个区域外大国。

同年,中国与东盟建立“面向繁荣与和平的战略伙伴关系”。

中国以实际行动向东盟和世界承诺,作为一个正在发展中的大国,中国将永远是东盟各国值得信任与合作的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

中国与朝鲜的传统友好关系不断巩固、发展;与韩国“全面合作伙伴关系”不断深化;与巴基斯坦继续保持和发展全天候友谊,开展全方位合作;2005年,中印宣布建立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两国关系进入全面发展新阶段;与尼泊尔、不丹、孟加拉国、斯里兰卡、蒙古等近邻关系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

中国以积极的姿态参与阿富汗的重建,恢复发展了中阿传统友谊。

越来越多地通过区域合作机制消弭分歧、和谐相处、发展合作,是中国周边外交的一个新亮点。

10年前,“上海五国”机制建立,启动了“上海合作”进程。

5年前,上海合作组织成立,为中国与中亚国家睦邻互信和互利合作向更高水平迈进搭建了广阔舞台。

5年来,上海合作组织始终坚持并不断弘扬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上海精神”,赢得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赞誉。

此外,中国还通过东盟与中日韩合作、东盟地区论坛、亚洲合作对话、中俄印和中日韩等多个多边对话机制,全力促进本地区的睦邻合作。

在朝鲜半岛核问题上,中国一直以大局为重,坚持半岛无核化目标,主张通过对话谈判和平解决,并为此坚持不懈地做了大量实实在在的工作。

中国始终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看待中日关系,为改善和发展中日关系做出了不懈的努力,促进了中日政治关系的转圜。

中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快速发展,既得益于与周边国家的密切合作,也为周边地区带来了新的机遇。

有分析家指出,1996年至今的10年中,中国对亚洲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0%以上。

2004年,亚洲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率超过了7%,并有望在2005至2007年维持6%以上的增长水平。

有关统计显示,近年来中国年均进口增速达到15%以上,已成为世界第三和亚洲第一大进口市场。

2005年中国从亚洲国家和地区的进口总额达到4400亿美元,同比增长20%,占中国进口总额的67%。

中国企业的对外投资也在以每年20%以上的速度增长,其中对外投资的80%集中在亚洲地区。

未来5年,中国将从亚洲进口超过2万亿美元的商品,市场容量会进一步扩大。

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发展繁荣,也使中国大受裨益。

近年来,中国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贸易额始终占外贸总额的60%以上,从周边国家和地区获得的投资多年来占吸引外资总额的70%以上。

中国―东盟自贸区从2005年7月全面降税以来,双边贸易总额增长了21.6%。

中国―东盟自贸区一旦建成,将会成为亚洲最大的自贸区和世界第三大自贸区。

目前,中国及其周边地区是世界上最富有发展活力和潜力的经济板块,已经是举世公认的事实。

中国还向周边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

中国已向柬埔寨、缅甸和孟加拉国等国推出“亚洲减债计划”;在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中,给予了资金、技术和市场等方面的全力支持。

在2004年印度洋海啸和2005年南亚大地震灾难发生后,中国在第一时间迅速反应,举国动员,开展了空前规模的救援活动。

言必信,行必果。

中国以自己的行动,树立起了“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良好形象。

一位外国评论家说,中国“面带微笑和开放市场的承诺融入本地区”。

四中国正处于和平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中国正在努力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和良好的周边环境,中国的周边外交政策正在为国际社会探索建立摒弃冷战思维的新型国家关系做出开创性贡献。

目前,中国周边环境处于新中国成立以来较好时期。

然而,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在中国周边地区,有着盘根错节复杂根源的民族和宗教纷争仍不时引发新的矛盾,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差异仍然较大,有些领土、领海和海洋权益争端仍未得到根本解决,一些新的热点问题仍时有激化,传统和非传统安全方面的威胁仍未消除,中国周边外交政策在实践进程中仍面临新的考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