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词两首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苏轼词两首精品PPT演示课件

苏轼词两首精品PPT演示课件
苏轼词二首
学习目标 旷世奇才 《念奴娇》赏析 《定风波》赏析
学习目标
1.领略苏轼豪放雄迈的词风,初步了解豪 放派词的特点。
2.体味旷达渺远的意境和作者豁达的胸怀, 感受古典诗词的艺术魅力。
3.感悟诗歌中包含的人生哲理。
仕途坎坷:“乌台诗案”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旷 达

台苏

思想复杂 外儒内道
这是作者阶级局限性和时代局限性的反映。在封建社会里一 旦人们主宰不了自己的命运,就会悲观失意。而人越是身处 逆境,越是要顽强直面逆境。逆境是人生最好的大学。
❖ (2) 这首词中壮丽江山、英雄业绩,既激起了他豪迈奋发之 情,也加深了他的思想矛盾,使他产生“人生如梦”的感慨。 这首词具有感奋和感伤的双重色彩。苏轼的感伤是由于建功 立业的激切热望不能实现而萌发的,我们应当更多地体会他 对事业对人生的激情和思索,而不是伤感。“人生如梦”反 过来也可以激发我们对人生的追求,这也正是这首词的理趣 所在。从语言上体会这首词,也是“奋”压倒了“伤”。意 境壮阔,风格豪放,反映了苏轼的宽阔胸襟。
儒家的积 极入世;
道家的超 脱出世;
佛家的四 大皆空。
旷 世 奇

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 唐宋八大家之一
诗歌:与江西诗派的开创者 黄庭坚并称“苏黄”
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绘画:善画枯木怪石,主张神似
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 并称“宋四家”
苏门四学士:秦观、黄庭坚、 张耒、晁补之
在他之前,诗庄词媚,词多写男欢女 爱,离愁别恨,只宜写得缠绵婉媚,“香而 软”,他打破了词为艳科的藩篱,把凡是诗 所能表现的题材和主题,都在词里表现,正 如刘熙载所说的,达到“颇似老杜诗,以其 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 的程度,使词走 出了樽前檀板、深闺小楼,进入社会民生的 广阔天地中。这就大大地扩展了词的表现功 能,开创了豪放词风。

苏轼词两首优质课课件

苏轼词两首优质课课件

解词释句
“一蓑烟雨任平生。”这一句不是写 眼前景,而是想心中事,因为“雨具先 去”,当时并无蓑衣,而“烟雨”则是 江湖上烟波浩渺、斜风细雨的景象,故 而这一句是表达了苏拭想退隐江湖、自 在地度过一生的心愿。“任”字含放任 自由之意。
上片小结
—— 泰然处之 竹杖芒鞋轻胜马——闲散江湖胜官场 一蓑烟雨任平生——退隐江湖、自由自在地 度一生 词的上片表达了不管风吹雨打,旷达豪放的 精神和胸襟。
写景片段分析
• 作者具体选用了哪些意象 ? • 大江、乱石、惊涛、千堆雪
• • • • •
乱:山崖的险怪 穿:山峰的高耸 惊:巨浪的汹涌 拍:怒涛的力度 卷:波涛的强劲有力
夸张 比喻 拟人 视觉
听觉
雄伟壮丽、气势恢宏
江山如画
•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 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将时间与空间完美的结 合。在结构上总领全文,为下文的展开埋下伏 笔。 •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 过渡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江山如画” 承 接上文对景色的描写,“一时多少豪杰”既照 应开头“千古风流人物”,又为下阕赞写周瑜 作了铺垫。
解词释句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解词释句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这两句似乎 是说穿着草鞋、拄着竹杖在雨中走得很轻 松,胜过骑马,风雨有什么可怕的呢?实际 上是以“竹杖芒鞋”喻指闲散江湖,以 “马”喻指奔波官场,通过两者对比,隐 喻闲散江湖胜过奔波官场,远离宦海险恶 反觉一身轻松。
解词释句
一蓑烟雨任平生。
怀古片段分析
• 捕捉有关描写周瑜的句子,并分析周瑜的形象。(小组 讨论) • 小乔初嫁了——年轻得志(侧面衬托) • 雄姿英发 ——英俊潇洒 • 羽扇纶巾 ——儒雅斯文 • 谈笑间 ——作战指挥若定 • 樯橹灰飞烟灭——足智多谋

高中语文《苏轼词两首》ppt课件

高中语文《苏轼词两首》ppt课件

词一开篇,江山、历史、人物逐 一奔入眼底,引起怀古思绪。

境界开阔,气象恢宏,笼罩全词。

大江东去,一去不返,唤起我们

所有的向往。


物.
大 江 东 去, 浪 淘 尽, 千 古 风 流 人 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 三国周郎赤壁.
江 山 如 画, 一 时 多 少 豪 杰.
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 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 飞烟灭.
念 奴
娇 如 华 神 灰 纶 初 公 如 千 穿 周 西 风 东
梦发游飞巾嫁瑾 画堆空郎边流去
,。,烟,了当。 惊 壁 人 物 浪
尊 情。笑雄, 时 涛。道。淘
还 应 间姿
酹 笑 ,英
江我

多拍是尽 少岸,, 豪,
壁 怀
月,








去,
浪 淘 尽,
中国著:名作家林语堂评价他是一个
•1、大文豪,新派的画家,伟大的书法家。 •2、酿酒实验家,水利工程师。 •3、假道学的反对派,瑜伽术的修炼者,佛教徒。 •4、士大夫,皇帝的秘书,饮酒成瘾者。 •5、心肠慈悲的法官,月下的漫步者。
堂堂知州 入狱
贬官 黄州 海南岛
六十六岁 遇赦北归 死在路途
人早故樯羽小遥 江卷乱三故千大 生生国橹扇乔想 山起石国垒古江
34岁:47岁 雄姿英发:早生华发 江南美女小乔相伴:失去了爱妻王弗 建不世之功:报国无门
听一曲《念奴娇 赤壁怀古》 冥想词中景和情。试着背诵全词
故国神游,
多情应笑 我,早生华 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三国时代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 在你们的心中,可堪称英雄的有 谁呢?

《苏轼词两首》 课件(共34张PPT)

《苏轼词两首》 课件(共34张PPT)

思想感情
• 这首词通过描写壮丽江山、英 雄业绩,既激起了词人的豪迈奋发 之情,也加深了他的思想矛盾,使 他产生“人生如梦”的感慨。这首 词具有感奋和感伤的双重色彩。意 境壮阔,风格豪放,反映了苏轼的 宽阔胸襟。
大江 去
上 阕
下 阕
景 乱石 穿
物 惊涛 拍
巨浪 卷
豪 杰

周 瑜
雄姿英发 儒雅从容
功业早成
词改变了五代以来婉约柔靡的风格, 开创了豪放一派的词风。
作品集有《东坡乐府》与 《东坡七集》。散文有《前赤 壁赋》《石钟山记》等名篇。
一门三父子,皆是大文豪。 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
散文—— “ 唐宋八大家 ”
才 韩 愈、柳宗元、欧阳修、苏 洵、苏 华 轼、苏 辙、曾 巩、王安石。 横 诗—— “苏 黄” 溢 与黄庭坚都是宋诗的代表性诗人。 的 词—— “苏 辛” 苏 与辛弃疾同为豪放派词的代表词人。 轼 书画—— “宋四家”
念奴娇 赤壁怀古
苏轼
东坡在玉堂,有幕士善歌,因问: “我词何如柳七?”对曰:“柳郎中词, 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 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铜 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东坡 为之绝倒。”
(俞文豹《吹剑录》)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
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学家。 苏轼是北宋成就最高的文学家。他的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 处,明月夜,短松冈。
卜算子 黄州定惠院寓居作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注:苏轼于元丰三年被贬为黄州团练副史,居 黄州定惠院,作此词。)

:苏轼词两首(共63张PPT)

:苏轼词两首(共63张PPT)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这三句点明了什么?
地点,时间,人物,事件。
写赤壁借他人之口,绕过疑点,勾 起人们对赤壁之战历史的回顾
赤壁何须问出处,东坡本是借山川。
(清)朱日浚
为了突出周瑜在赤壁之战中的功绩, 并为下面写周瑜埋下伏笔。
全文赏析
提问:词的上阕描绘了怎样的赤壁图景?文中用 了哪些传神的词语?请简要分析。
雄伟的画面;
并暗写赤壁之战惊心动魄的场 面和英雄豪杰们的雄姿,表现了作 明情感
者的豪迈奋发。
全文赏析
提问:词的上阕描绘了怎样的赤壁图景?文中用 了哪些传神的词语?请简要分析。
字词
特点
角度 修辞 基调

险怪

夸张
穿
高峭

惊 拍
汹涌 水石相击


比拟



狂澜奔腾

比喻

水色纯白

赤壁壮美如画
作者抓住悬崖、陡壁、怒涛、波 浪这些可视性极强、变化宏大的形象, 大刀阔斧,横画纵抹,描绘了一幅奇 险雄伟的画面,格调高昂。
课文欣赏
1、本词的上、下阕分别写了什麽内容?
上阕:(赤壁) 所见:大江、故垒
乱石、惊涛 下阕:(怀古) 所忆: (周郎)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 才华横溢
(怀古) 所想:千古风流人物 一时多少豪杰
(伤今) 所慨:多情善感
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
上阕:正面描写赤壁美景, 以引起对古人的怀念。 下阕:借对周瑜的仰慕, 抒发自己功业未成的感慨。
苏轼被捕下狱,受尽严刑拷打,差点被判处死刑。最后, 因为皇帝的怜悯,苏轼免了死罪,贬到黄州。苏轼住在黄州东 坡,过着十分艰苦的生活。出狱后,被贬黄州团练副使。为排 遣内心郁闷,他泛舟赤壁,先后写下了前后《念奴娇·赤壁怀古》 和《赤壁赋》 。体现了一种超然乐观、旷达洒脱的气度。

《苏轼词两首》信高优秀课件

《苏轼词两首》信高优秀课件
诗意:陡峭不平的石壁插入天空,惊人的巨浪拍打 着江岸,卷起千堆雪似的层层浪花。这句词正面描写赤 壁江山景色,勾勒了一幅雄奇壮阔的“长江胜景图”。 “乱”“穿”“惊”“拍”“卷”五个词用得形象, 把景物写活了,使读者感到赤壁就迫近眼前,长江的浪 花就在脚下,涛声就在身边。(这些环境恰恰就是英雄 当年活动的典型环境,作者也是用这些夸张了的景物来 渲染磅礴宏伟气势、衬托人物的英雄气概。)
本词的上、下阕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上阕:正面描写赤壁美景, 以引起 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怀念。(咏赤壁)
下阕:借对周瑜的仰慕, 抒发自 己功业未成感慨。 (怀周瑜 发感慨)
分析上阕,品评赤壁风光。 1、词的开篇“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奠 定了全词怎样的感情基调?“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是怎样引起下文的? ①词的开篇“大江东去”,即将一条浩浩荡荡、不舍昼 夜、奔腾不息、向东疾逝的长江推到了我们面前,澎湃 的浪潮激起了我们胸中的豪迈之情,奠定了全词雄浑大 气、壮阔磅礴的感情基调。
地 字 号 评
四川眉山
子瞻 东坡
文学家 政治家 书画家
北宋成就最高的 成就 文学家,开创了 词的豪迈之风。 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 眉共比高。苏轼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

世 奇 才
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 唐宋八大家之一 诗歌: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绘画:善画枯木怪石,主张神似
小乔初嫁了 雄姿英发
幸福美满 英姿勃发 英年 俊轻 儒有 雅为
羽扇纶巾பைடு நூலகம்
谈笑间
樯橹灰飞烟灭
儒雅潇洒
自信乐观 功成名就
周瑜:
年龄: 34
婚姻: 幸福美满
外表: 雄姿英发

《苏轼词两首》 2020课件(共32张PPT)

《苏轼词两首》 2020课件(共32张PPT)

返回
这首词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此时苏轼 因乌台诗案被贬谪黄州已近三年。被贬的 岁月里,他内心当然有忿懑和痛苦,而他 却能以超人的旷达的胸襟泰然处之。这首 《定风波》就集中体现了苏轼“失之泰然, 得之淡然,顺其自然”的大胸襟,大气魄。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人生道路难免 坎坷曲折。汪国真有诗曰:“心晴的时候,雨也 是晴,心雨的时候,晴也是雨。”环境可以影响 心境,心境也同样也可以影响环境。可以达到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宠辱偕忘境界的能有几 人?当我们身处逆境时,我们是否还能做到洒脱, 是否还可以且行且歌?

情 壮志难酬 感 之恨
悲 清秋离别之 凄
愤恨

定风波
贬到杭州,他说“我本无家更安住, 故乡无此好湖山”。
贬到黄州,他说:“长江绕郭知鱼美, 好竹连山觉笋香”。
贬到惠州,他说:“日啖荔枝三百颗, 不辞长作岭南人”。
贬到儋州,他说:“九死南荒吾不悔, 兹游奇绝冠平生”。
读出节奏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 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总 材,以纵横之笔将怀古、咏史、 写景、抒情熔为一体,视野开阔,
结 境界宏大,气势磅礴,格调雄浑 豪迈,是豪放词的代表。
《雨霖铃》与《念奴娇》比较鉴赏,体味豪 放、婉约两派词风的不同。
赤壁怀古
雨霖铃
意 象
大江乱石 惊涛峭壁
壮 寒蝉烟波 美 杨柳残月
凄 美
人 指挥若定 事 谈笑却敌
豪 执手相看

迈 无语凝噎
品味语言 探究词风
苏轼是公认的古代词坛“豪放派”的代 表人物,请说说《念奴娇·赤壁怀古》一 词是如何体现其豪放品性的。﹙你认为这 首词中最能体现词人豪迈特点的句子是哪 句?﹚

必修4 《苏轼词两首》 精品实用 上课ppt

必修4   《苏轼词两首》  精品实用  上课ppt

❖ 大意是:我本来就没有家,不安身在这里又能到哪里去呢?何况就算是故乡,也没有像这 里这样优美的湖光山色。
❖ 初到黄州
❖ 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
❖ 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 逐客不妨员外置,诗人例作水曹郎。
❖ 只惭无补丝毫事,尚费官家压酒囊。
❖ 【赏析】
❖ 元丰二年(1079),苏轼被贬黄州。次年二月,抵达贬所。这首诗作于初到黄州时。
苏轼虽遭贬斥,怀才不遇,但仍积 极进取,渴望建功立业,虽有“人生如 梦”的慨叹,但此属人之常情,不能因 此而认为其情感的消极。“一尊还酹江 月”是要向“江月”倾诉壮志难酬的苦 闷。
人生短暂、生命易逝,而江月永恒, 因而我们要珍惜时间,加倍努力。
7、题目为“赤壁怀古”,怀古包括哪 些内容,“怀古”的目的是什么?
❖ 怀古诗主要是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 历史陈迹为题材,这类诗由于多写古 人、古事、古迹,多用典故、对比 (古人与诗人的对比、永恒与短暂的 对比、盛与衰的对比,今与昔的对比) 等手法,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 托古讽今等目的。
❖ 方若虚云:“怀古者,见古迹,思古人。其 事无他,兴亡贤愚而已。”
❖ 结构: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 己志。
带着寒气的春风将我的醉意吹醒了,微微感到点冷。 雨后放晴,前面山头上的夕阳好似在招手欢迎我。
料峭春风:带几分寒意的东风。
斜照相迎:透露着喜悦的情绪。人生的晴雨也 如自然变化,反复无常。
解词释句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 迎。”这三句写雨过天晴、寒风吹拂、斜阳 晚照的眼前景象,但也隐隐地透露出作者在 这几年的劫后余生中,余悸尚未完全消尽、 政治风雨令人更加清醒、晚境或尚有望等既 达观而又复杂的心情。

《苏轼词两首》优秀课件

《苏轼词两首》优秀课件

背景介绍
课文哪个句子生动形象地突出了这 些景物的特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拍卷
穿惊
文本探究
词的上片主要写赤壁景色,请问 写了哪些景物?
大江 故垒 乱石 惊涛
突破重点——借景抒情
面对大江奇景,词人触景生 情,发出深沉的感慨: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技巧探究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这 两句在全篇中起什么作用?
《东坡志林》说:“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 亦曰螺师店,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而这首 定风波的小序则说:“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 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 故作此。”显然,这首词是借“道中遇雨”一事, 来抒写作者当时“余独不觉”的心境的。这“余独 不觉”不就是“泰然处之”吗?
会 作 者听 所课 表文 达朗 的读 情, 感初
1、思想内容:
借途中遇雨这样一件生活中的小事,来写 自己当时的内心感受,体现作者藐视政治祸难、 达观自信的智者胸襟。
2、表达方式:
融叙事、写景、抒情、议理于一体。
3、表现手法
以小见大:以生活小事为题材来表现对人生的思考。 虚实结合:“一蓑烟雨”既是眼前的实景,又虚指作
者的人生遭遇。
4、风 格:
语言质朴,感情平 和,境界明快。
课堂练习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以下练习
卜算子 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 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 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1、词中的孤鸿是个什么样的形象?
词中的孤鸿是一个形单影只,惊魂未定,不肯随 便栖身,与“幽人”(幽居孤独的人)相对应的 诗人自己的形象。
2、“缺”“疏’“漏”几个字很有表现力,请简

《苏轼词两首》课件

《苏轼词两首》课件
——俞文豹《吹剑录》
《雨霖铃》与《念奴娇》比较鉴赏, 体味豪放婉约两派词风的不同。
赤壁怀古
雨霖铃
意 大江乱石
壮 寒蝉烟波

象 惊涛峭壁
美 杨柳残月

人 指挥若定 事 谈笑却敌
豪 执手相看

迈 无语凝噎

情 感
壮志难酬之恨
悲 愤
清秋离别之恨
凄 凉
苏轼
豪放 阳刚之美
粗犷豪迈雄伟刚劲,给人惊心动魄崇敬 景仰之情
雄伟的背景。
念。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穿”——写出石壁的陡峭;
“惊”——写出水势的汹涌; “拍”——写出江水与岸拍 击的力度; “卷”——写出波涛的巨大 力量; “雪”——写出水色的纯白。
以上几词,从形声色的角度,运用 夸张比拟比喻的修辞,描绘一幅雄 奇壮丽的赤壁江山图。
一时多少豪杰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 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淋 OR 躲








…… ……
品味语言,鉴赏形象

1.“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刻画了怎样的抒情主体形象?画线
的词语表现了词人怎样的精神?

这几句话描写了一个穿着草鞋,拄

着竹杖,迎着疾风骤雨,缓缓而行,时 而吟唱时而又长啸的潇洒旷达的抒情主
抒发苏轼旷达之情
小结
全词上阙绘长江,咏赤壁;下阙怀周瑜, 伤己身。以江山之胜,英雄之业为题材, 以纵横之笔将怀古、咏史、写景、抒情熔 为一体。视野开阔,境界宏大,气势磅礴, 格调雄浑豪迈,最能代表苏轼豪放词风格, 是宋词中精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意?我们能体会到词人怎样的情怀?
周瑜: 年龄: 34 生活:幸福美满 外表:英俊儒雅 职位:东吴都督 际遇:功成名就 苏轼: 年龄: 47 生活:屡遭不幸 外表:早生华发 职位:团练副使 际遇:功业未就
对比当中
哀叹自我
仰慕 英雄 怀古 伤己
6、有人说,全词结尾一句“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 月”,反映了苏轼思想上消极的一面。你是如何看 待的?应该怎样面对人生中的挫折?
★时间:三月七日 ★地点:沙湖道中。 ★环境:先雨后晴。 ★事件:遇雨。 ★人物:雨具(拿着雨具的仆人),同行,余。 ★感觉:狼狈 不觉 ★故:交代写作缘由。
小序交待了写作时间、地点、环境、人 物、事件。
词的上下片各写了什么内容?
上片写风雨中的情景和心境(雨中事)。 下片写风雨后的情景和心境(雨后感)。
人生启示:
* 阳光总在风雨后。
* 也许正当我们感到绝望的时候,希望和 转机已经在前面等着我们了。
* 失败和成功是一对孪生兄弟,失败来了, 成功还会远吗。
*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 阴雨之后必有阳光,生活中要充满乐观 和希望。
课 堂
小 结
心有东坡词,人 生无难题。人生再多 的风雨,经过东坡的 过滤,都变成一片晴 空了。苏轼为我们撑 起了一把伞,撑出了 一片晴朗的天空,愿 我们活得像他一样明 亮,一样豁达。
体会作者在词中的所见,所想,所忆,所叹。 用简单的语言概括上下片的主要内容。 上阕:所见:大江、故垒、乱石、惊涛 所想:千古风流人物 一时多少豪杰
下阕:所忆:小乔初嫁——年青得意 雄姿英发——人才出众 羽扇纶巾——风流潇洒 谈笑间——自信乐观 强橹灰飞烟灭——从容破敌 (儒将周瑜) 所叹:多愁善感、早生华发、人生如梦
定风波
苏轼
• 贬到杭州,他说“我本无家更安住, 故乡无此好湖山”。 • 贬到黄州,他说:“长江绕郭知鱼 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 贬到惠州,他说:“日啖荔枝三百 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 贬到儋州,他说:“九死南荒吾不 悔,兹游奇绝冠平生”。
词的小序写了什么内容?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 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思考:本词的上、下阕分别写了什 么内容?
• 上阕:正面描写赤壁美景, 以引起对古代 英雄人物的怀念。(咏赤壁) • 下阕:借对周瑜的仰慕, 抒发自己功业未 成感慨。(怀周瑜 发感慨)
怀古咏史诗: 写景(陈迹)——怀古(人事)——抒情(感悟)
合作探究: 1、“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 物。”在全词中起什么作用?
• 旷达的苏轼:
• 仕途坎坷:“乌台诗案”/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 思想复杂:外儒内道——儒家的积极入世;道家的超脱出 世;佛家的四大皆空。 • 地——四川眉山 字——子瞻 号——东坡 评——文学 家、政治家、书画家 成就——北宋成就最高的文学家, 开创了词的豪迈之风。 • 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苏 轼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 旷世奇才: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 唐宋八大家 之一 • 诗歌: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 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 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 • 绘画:善画枯木怪石,主张神似 • 苏门四学士:秦观、黄庭坚、张耒、晁补之
• 苏轼虽遭贬斥,怀才不遇,但仍积极进取, 渴望建功立业,虽有“人生如梦”的慨叹, 但此属人之常情,不能因此而认为其情感 的消极。“一尊还酹江月”是要向“江月” 倾诉壮志难酬的苦闷。 • 人生短暂、生命易逝,而江月永恒,因而 我们要珍惜时间,加倍努力。
7、题目为“赤壁怀古 ”,怀古包括哪些 7、合作探究:题目为“赤壁怀古”怀古包括 内容, “怀古”的目的是什么? 哪些内容,怀古的目的是什么?
古迹 赤壁 (景 -壮丽) (古战场) 英雄 古人 周瑜 年轻有为 风流倜傥
仰慕英雄
渴望建功立业
借 古

年岁已老, 怀 壮志未酬
讨论:本词是苏轼豪放词的代表作,说说其 “豪放”表现在哪些方面? • 抒发壮志豪情。描绘壮丽之景。刻画豪迈 之人。 • 课堂小结:
小结: 写景:雄奇壮丽长江胜景,描壮观之景 抒古咏史:风流人物 英雄豪杰 怀英豪之人 抒情:壮志未酬 抒未酬之豪情
返回
人生有顺逆,有成
败,有荣辱,有福祸.但无
课 堂
小 结
论处于何种境地,我们
都要以坦然而超脱的
心态去对待,胜不骄,败
不馁,福不喜,祸不悲,这 样才能完成自己的人 格修养。
返回
4、探讨这首词的表现手法
1、 以小见大(以一场自然风雨实写人
生风雨、人生态度,从生活小事件中见出 人生大哲理。)
2、一语双关(自然风雨/人生风雨。“风
从这首词中,可以看出词 人是一个吟啸徐行、拄着 拐杖、穿着草鞋、顶风冒 雨、不畏艰难、镇定从容、 旷达乐观的词人形象。
雨中东坡—笑对人生风雨的达者 雨后东坡—看破人生晴雨的智者
3、回首人生的风风雨雨,苏轼悟出了“也 无风雨也无晴”的人生真谛,他用“一蓑 烟雨任平生”的态度去抵抗纷扰的世界。 苏轼的这种人生思想对我们会有哪些启示?
雨”和“晴”既是指自然现象,也是指人 生中的风雨和晴天,即:人生中艰难苦难 的逆境和人生中春风得意的顺境。)
作品主题
此词作于苏轼黄州之贬后的第三个春天。 它通过野外途中偶遇风雨这一生活中的小事,
于简朴中见深意,于寻常处生奇警,表现出
旷达超脱的胸襟,寄寓着超凡超 俗的人生理想。
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 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 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
• “大江东去”是写赤壁的衬景,用以起兴。 “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是“怀古”的 点题。为下文写“三国周郎赤壁”埋下伏 笔,这是先替“赤壁”造声势,替“三国 周郎”出场烘托气氛。
2、“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描 绘出一幅什么样的画面?你觉得哪些字词用 得好,为什么?
• 诗意:陡峭不平的石壁插入天空,惊人的巨浪拍打着 江岸,卷起千堆雪似的层层浪花。正面描写赤壁江山 景色,勾勒了一幅雄奇壮丽的“长江胜景图”。 • “乱”“穿”“惊”“拍”“卷”五个词用得形象, 把景物写活了,使读者感到赤壁就迫近眼前,长江的 浪花就在脚下,涛声就在身边。 • 赤壁美景的特点是:“雄奇”。 • 乱:岩石山崖险怪 穿:山崖陡峭高峻 惊:江水之 汹涌 拍:惊涛骇浪力度之大 卷:波涛巨大的力量 • 渲染磅礴宏伟的气势 夸张、对偶、比喻、拟人 • 面对大江奇景,词人触景生情,发出深沉的感慨:江 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 1、在该词中,苏轼通过途中遇雨这种生 活小事,表达了自己怎样的生活态度?
自然风雨 人生 (穿林打叶)
“莫听” “ 吟啸” “何妨” “徐行” 超然物外 泰然自若
态度
人生风雨 “谁怕” “任平生” 晴 “回首” - “归 去” 无所畏惧 潇洒从容 宠辱偕忘 无风雨也无
2、词中塑造了一个怎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苏轼词两首
念 奴 娇 赤 壁 怀 古
·
【背景资料】
1079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而被捕 下狱,自被捕到结案,历时五个月,不论 在朝在野,政见同与不同,营救者络绎不 绝,最后,宋神宗才决定不杀苏轼,而以 贬谪苏轼到黄州做团练副使了事。1082年, 苏轼47岁,在心情极其复杂的情况下,他 游赤壁时写下了这首词。
人的一生,不论他处于什么朝代,都难免 会遭受风雨、不幸和打击。正所谓“人生不如 意者十之八九”。可以说,只要生活,就有可 能遭受“风雨”,就有可能遭遇不幸。当我们 无法排解时,就让我们诉诸内心、诉诸文字。 白居易说过“无论海角与天涯,大抵心安即是 家”;庄子也说过“顺适自然,则无物不可观, 无物不可乐。”苏轼的洒脱正是他寄托于内心, 从中寻找到平衡点,这也正是我国传统文化在 他身上的体现。懂得了这一点,我们便了解了 与生活和谐相处的真谛。 返回
3、“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这两句在 全篇中起什么作用?
• 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4、下片着力塑造周瑜,为何要插入“小乔初嫁了” 这一细节? (1).说明周瑜当时年轻有为,才华横溢。 (2).以美人衬托英雄。更显周瑜潇洒的风姿。 (3).着力表现周瑜风流倜傥的儒将风采。词学 上的俗语叫“刷色”
5、下阕塑造青年将领周瑜的形象有什么用意? 5、下片塑造青年将领周瑜的形象有什么用 我们能体会到词人怎样的情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