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与数字土壤制图

合集下载

《土壤遥感》课件

《土壤遥感》课件

土壤遥感的技术
1
遥感图像预处理
2
讲解遥感图像预处理的步骤,包括大
气校正、几何校正和辐射校正。
3
土壤遥感数据分析
4
介绍如何利用遥感数据进行土壤遥感 分析,从而为土地管理和环境保护提
供支持。
遥感数据获取
介绍使用不同传感器获取遥感数据的 方法,包括卫星遥感和无人机遥感。
土壤特征提取
探讨如何从遥感图像中提取土壤特征, 包括土壤类型和土壤水分等。
《土壤遥感》PPT课件
欢迎来到《土壤遥感》PPT课件!本课程将与您分享土壤遥感的概念、应用领 域以及技术。让我们一起探索土壤遥感的奥遥感的定义和基本原理,探索土壤遥感在环境科学中的重要性。
相关概念解释
解释土壤遥感中的关键术语,例如遥感、光谱特性等,帮助大家理解土壤遥感的基本概念。
土壤遥感的应用领域
介绍土壤遥感在农业生产、土地利用规划、城市土地开发以及环境保护等领域中的广泛应用。
土壤遥感的基础
遥感概述
介绍遥感的基本原理和使用 遥感技术获取地表信息的优 势。
土壤光谱特性
探索土壤在不同波段下的光 谱响应,以及利用光谱数据 分析土壤特性的方法。
遥感影像的解译
讲解如何解译遥感影像,从 中获取土壤信息并进行土壤 遥感数据分析。
土壤遥感的应用
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阐述土壤遥感在农业生产中的 应用,例如农作物监测和土壤 养分管理。
城市土地开发中的应用
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探讨土壤遥感在城市土地开发、 规划和管理中的应用,例如环 境评估和建设监测。
介绍土壤遥感在保护自然生态 系统和环境监测中的重要作用。
土壤遥感的展望
1 土壤遥感技术发展趋势
2 土壤遥感在未来的应用前景

基于遥感的土壤侵蚀监测

基于遥感的土壤侵蚀监测

基于遥感的土壤侵蚀监测土壤侵蚀是一个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它不仅导致土地生产力下降、生态系统破坏,还可能引发一系列的自然灾害,如泥石流、滑坡等。

因此,准确、及时地监测土壤侵蚀状况对于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生态环境保护以及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遥感技术作为一种高效、大面积、多时相的观测手段,为土壤侵蚀监测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一、遥感技术在土壤侵蚀监测中的优势遥感技术能够快速获取大面积的地表信息,相比传统的地面监测方法,大大提高了监测效率。

通过不同波段的电磁波反射和辐射特性,遥感可以获取土壤、植被、地形等与土壤侵蚀密切相关的要素信息。

多光谱遥感数据可以反映植被的生长状况和覆盖度,植被是防止土壤侵蚀的重要因素,其覆盖度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土壤侵蚀的程度。

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能够清晰地展现地形地貌特征,如坡度、坡长等,这些地形参数是评估土壤侵蚀风险的关键指标。

此外,遥感技术还具有重复观测的能力,可以对同一地区进行周期性监测,及时发现土壤侵蚀的动态变化,为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

二、基于遥感的土壤侵蚀监测方法1、植被指数法植被在土壤侵蚀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遥感计算植被指数,如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比值植被指数(RVI)等,可以定量评估植被的覆盖度和生长状况。

植被覆盖度低的区域往往更容易发生土壤侵蚀。

2、地形因子分析法利用数字高程模型(DEM)提取地形因子,如坡度、坡向、坡长等。

陡坡和长坡通常更容易产生土壤侵蚀,通过分析这些地形因子,可以评估土壤侵蚀的潜在风险。

3、土壤光谱特征法不同类型和侵蚀程度的土壤具有不同的光谱特征。

通过遥感光谱分析,可以识别土壤类型、质地以及土壤侵蚀导致的土壤理化性质变化。

4、多时相遥感监测法对同一地区不同时间的遥感影像进行对比分析,观察土地利用变化、植被覆盖变化以及地貌的动态演变,从而判断土壤侵蚀的发展趋势。

三、遥感数据的选择与处理在进行土壤侵蚀监测时,需要根据研究目的和区域特点选择合适的遥感数据。

《遥感解译与制图》课程设计实验报告-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遥感解译与制图

《遥感解译与制图》课程设计实验报告-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遥感解译与制图

《遥感解译与制图》实验报告实验名称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遥感解译与制图班级:620707学号:姓名:日期:2010.5.25一,实验目的以内蒙古科尔沁左翼后旗为研究区,利LandsatLandsat/TM/TM、LandsatLandsat/ETM+/ETM+遥感数据,通过遥感数字图像处理及目视解译方法进行土地利用类型专题信息提取,并对土地覆盖变化情况进行研究,最终提交内蒙古科尔沁左翼后旗遥感影像图以及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遥感解译图和实验报告。

二,实验要求1、掌握遥感专题制图的基本程序2、掌握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目视解译标志3、初步掌握土地类型专题信息的数字增强及识别方法三,实验内容1、遥感影像制图2、多时相土地利用类型遥感解译3、土地覆盖变化分析与遥感制图四,实验步骤及相应结果小组分两个组,我做的是01年的影像图的解译。

1 确定解译标志,进行解译。

参考图例图1,对图像进行目视解译。

图1解译结果如图2,3.图2 遥感解译线文件:图32 线工作区提取弧,拓扑重建。

保存点线区,载入工程。

A 进行线工作区提取弧,如图4所示。

图4B进行拓扑重建,如图5所示。

图53 修改属性结构。

修改区属性,颜色。

A添加乡代码,村代码,地类代码三个属性。

图5B 修改区属性。

可选中多个具有相同属性,比如选中同一个村的不同地类。

图6点击修改,跳出对话框:图7乡镇代码,村代码依据一下表格:乡镇代码乡镇名村代码村名27 哈日乌苏苏木80 毛希盖乌苏28 甘旗卡镇155 海斯156 布德恩塔拉157 嘎日哈159 未定村1(温都日呼)160 塔班呼161 米家窝堡村162 哈布哈163 哈吐塔拉164 哈日阿拉嘎164 未定村2(哈日阿拉嘎)165 甘旗卡果园166 甘旗卡砂矿168 好坦塔拉169 甘旗卡镇地类代码依据下表:C 修改颜色。

同一属性同样修改颜色。

R 区编辑菜单中点击根据属性赋参数,如图8。

图8一级地类 二级地类 地类名称 一11 水田 14 旱地 二 21 果园 三 31 有林地 32 灌木林 33 疏林地 四 41 草地 五51 城镇 52 居民点 53 工矿用地 六61 铁路 62 公路 63 农村道路 七71 河流 72 湖泊 73 水库 74 坑塘 75 苇地 八84 沙地88其它未利用土地选择地类代码,表达式如图8所示,期中引号中的要修改的地类的代码。

土壤质量数字制图方法浅论

土壤质量数字制图方法浅论
维普资讯
18 3


20 年 02
第 3期
土壤 质 量数 字 制 图方 法 浅 论 ①
潘 贤章 史学 正
(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南京 200 ) 1 8 0
摘 要 本文简要论述了土壤质量数字制图的一般过程及其与传统土壤制图的异同。 并依据土壤制图原
将包 含 各个 采 样 点坐 标 的数 据 库 导入 GI 件 中 ,生成 土 壤采 样 样 点分 布 图 。在对 样 S软 点 图进 行投 影变 换 之后 ,采 用 点面 扩 展方 法 生成 各 种土 壤 性质 图, 比如土 壤有 机 质 分 布现 状 图等 等 。点面 扩 展方 法 很 多 ,一 种 是利 用土 壤 图变 换 而 来 ,即 以分 布在 每 一个 土 壤 图斑 中 的采 样 点 土壤 属 性 的平 均值 来 代 替整 个 图斑 的值 ,重 新 运算 形 成土 壤 性质 图 ,另 一种 是
求制 作 。
1 2 基 础 数据 库 的建 立 . 收集 研 究 区各 个 采样 点 的物 理 、 化学 和 生物 分 析数 据 ,建 立 采样 点 土 壤属 性 数据 库 。
。 本文 得 到 “ 土壤 质 量演 变规 律 与持 续 利用 ”项 目 G19 0 1 1 题 、南京 土 壤所 所 长基 金 IS 00 、 国家 自然 科学 基 金 99 18 0课 S DF0 7
不管 目的如何,数据库中都应包括采样 点的地理位置数据项,这是 因为此后的空间插值运
算都 是 基于 空 间坐 标 进行 的 。简 单 的数 据 建库 工 作可 以在 E cl xe 中完 成 ,也 可 以在 其 它 软
件 中完 成 ,只要 最 终 能够 生 成某 种 格 式文 件 ,方 便 导入 GI S软件 就 可 以 了。 1 3 样 点 分布 图 和 土壤性 质 图 的制 作 .

人工智能深度学习模型在土壤属性数字制图中的应用

人工智能深度学习模型在土壤属性数字制图中的应用

人工智能深度学习模型在土壤属性数字制图中的应用
伍维模
【期刊名称】《智慧农业导刊》
【年(卷),期】2024(4)12
【摘要】为提高土壤属性数字制图预测精度,以及随着遥感环境变量数据量的增加、算力的增强和开源深度学习框架的普及,数字土壤制图正在从传统的知识驱动模型
向数据驱动的人工智能深度学习模型转变。

该文以土壤关键属性有机碳为例,分析
归纳土壤有机碳数字制图深度学习模型的理论基础、模型结构、亟待解决的有关环境变量空间上下文信息和多模态数据整合及模型可解释性等问题,旨在促进人工智
能深度学习模型在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土壤属性制图中的应用。

【总页数】5页(P11-15)
【作者】伍维模
【作者单位】塔里木大学农学院;塔里木大学南疆绿洲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中心;南
疆干旱区作物遗传改良与高效生产重点实验室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127
【相关文献】
1.地理信息系统在土壤属性制图中的应用
2.土壤制图中土壤类型配色模型构建与应用
3.空间回归模型在区域数字化土壤制图中的应用——以河南封丘县为例
4.空间
回归分析在土壤属性预测制图中的应用5.模糊聚类方法在南方红壤小流域土壤属性制图中的应用--以长汀朱溪河小流域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土壤调查与制图--综合版

土壤调查与制图--综合版

比土评土:把调查采集的比样标本按照暂拟的分类系统全部摆开,对照记载表及分析化验结果,并参照野外调查获得的群众访问资料,对每一个土壤类型的诊断特征、生产情况、肥力水平、存在问题及利用改良途径,进行认真的讨论与评比。

定界剖面:顾名思义是为了确定土壤分布界线而设置的,要求能确定土壤类型即可。

一般可用土钻打孔,不必挖坑,但数量比检查剖面还要多。

定界剖面只适用于大比例尺土壤图调查绘制中采用,中、小比例尺土壤调查绘制中使用很少。

MSS:中文名“多光谱扫描仪”利用光学机械扫描方式测量景物辐射的遥感仪器。

复合比例尺:同一副地图上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比例尺。

土壤遥感草图测制:指经过野外土壤类型、分布、主要剖面形态等综合研究后,在遥感影像上确定土壤类型、剖面点位置、土壤界线,从而全貌的反映出调查区土壤在地理上的分布规律和区域性特征、特性的过程。

【踏查——又叫路线调查,即对调查地区进行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概略性调查【详查:又叫定点详细调查,在踏查工作完成以后,根据所要求的比例尺精度,在野外进行定点详细调查。

土壤调查制图的精度与图上的比例尺关系密切,精度不同,成图地形的比例尺也不一样。

通常大比例尺土壤调查制图的上图单位是土种、变种或其复区。

中比例尺土壤调查制图所用的工作地图比例尺大小是1:5万---1:20万,上图单位是土属、土种或其复区。

而上图单位是土属的复区和亚类,比例尺为小于1:20万土壤属于小比例尺土壤调查。

土壤调查工作量的估量取决于调查面积的大小,成图所要求的比例尺、调查地区地形地貌的复杂程度、调查使用的工作地图的种类、调查方法、选择剖面点的方法、剖面的深度与类型、土壤分类与制图单元、其他附加要求及报告编写要求等方面。

地形对土壤形成的影响表现在地形影响土壤母质的分布,影响水热条件的分配,地形影响到土壤物质转移与元素的迁移,地形影响着土壤肥力性质的差异,影响着农业利用方式,影响着土壤改良方向。

确定土壤剖面数量的原则是地区分级原则、精度要求原则,底图质量原则、因人制宜原则。

遥感技术在地籍测绘方面的作用及其应用探讨

遥感技术在地籍测绘方面的作用及其应用探讨

遥感技术在地籍测绘方面的作用及其应用探讨摘要: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地籍测绘是一项具有行政管理性质的工作,政府通过行政化的手段,对土地及其附着物进行调查,以确定土地的使用状况,并对数据进行分析。

数据分析可为国土规划和城乡建设等有关部门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传统的土地利用调查工作十分繁琐,将遥感技术应用于地籍测绘工作中可以有效提升地籍测绘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基于此,文章对遥感技术在地籍测绘方面的的应用优势及应用策略进行了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遥感技术;地籍测绘;应用要点1无人机遥感测绘系统组成无人机遥感系统是基于无线电技术的一种无人飞行平台,通过控制站将命令信号发出并由无人飞行平台完成相应指令的系统,其一般由多个部分组成,分别为:无人机平台、飞控系统、地面监控系统、任务相机、数据传输系统、发射与回收系统、野外保障装备以及其他附属设备。

在实际测绘应用中,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对无人机平台及任务设备进行选取,以满足实际任务需要2无人机遥感技术的作用分析无人机遥感技术在测绘工程测量中具有许多显著的优势,包括:第一,高效性。

相比传统的人工测量方法,无人机遥感技术能够快速获取大范围的地理数据,无人机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大面积的航拍任务,提高测绘作业的效率。

第二,灵活性。

无人机可以在不同地形和复杂环境中进行飞行,并获取高分辨率的图像和数据,它可以轻松进入狭窄或危险的区域,如高山、森林和斜坡,实现对难以到达的地区进行测量。

第三,高精度。

无人机配备全球定位系统(GPS)和惯性测量单元(IMU),能够实时获取位置和姿态信息,从而实现地面控制点的准确测量。

第四,数据丰富性。

无人机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多种类型的数据,包括高分辨率影像、三维点云、红外热成像等,这些数据能够提供更全面、准确的信息,用于分析和解决复杂的测绘问题。

第五,实时监测。

无人机能够实时获取图像和数据,可以进行实时监测和数据分析。

这对于施工进度监测、环境监测、灾害预警等方面非常有用,可以及时识别问题和采取相应措施。

第三次土壤普查土壤类型图编制技术规范(试行)

第三次土壤普查土壤类型图编制技术规范(试行)

土壤类型图编制技术规范(试行)2022年7月目 次1适用范围 (152)2总则 (152)2.1土壤类型制图目的和原则 (152)2.2土壤类型制图的技术方法 (152)2.3分类、比例尺及坐标系统 (152)2.3.1土壤分类系统 (152)2.3.2制图比例尺与空间分辨率 (153)2.3.3地理坐标与投影系统 (153)2.4总体思路框架 (154)2.5组织实施 (155)3数据准备 (156)3.1土壤数据 (156)3.1.1剖面调查及土壤图野外校核结果 (156)3.1.2二普土壤剖面点 (156)3.1.3二普土壤类型图 (156)3.2环境要素数据 (157)4县级土壤类型制图 (158)4.1有土种图的情形 (158)4.1.1基本思路 (158)4.1.2更新内容 (159)4.1.3技术步骤 (160)4.2无土种图但有粗略土属图的情形 (161)4.2.1基本思路 (161)4.2.2技术步骤 (162)5省级土壤类型制图 (162)5.1基本思路 (162)5.2土属制图(发生分类) (162)5.2.1有土属图的情形 (163)5.2.2无土属图但有粗略亚类图的情形 (164)5.3土族制图(系统分类) (164)6国家土壤类型制图 (165)6.1基本思路 (165)6.2亚类制图(发生分类) (165)6.3亚类制图(系统分类) (166)7土壤类型专题图设计表达 (167)7.1背景要素 (167)7.2色彩设计 (168)7.3图例制作 (168)7.4图面配置 (168)8验证评价与质量控制 (169)8.1验证评价 (169)8.2质量控制 (169)1适用范围本规范明确了土壤类型制图的原则、要求和技术方法,适用于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以下简称“三普”),主要面向有一定的土壤调查制图理论与实践基础的人员。

2总则2.1土壤类型制图目的和原则土壤类型制图的目的是,反映土壤发生、发育、演变及其空间分布规律,表征土壤资源的数量和质量,摸清土壤资源的家底,为我国土壤资源可持续利用、保护、管理和相关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数字土壤制图方法及国内外研究进展

数字土壤制图方法及国内外研究进展

数字土壤制图方法及国内外研究进展数字土壤制图以土壤—景观模型理论为基础,通过地理信息系统、遥感、空间分析等技术手段来获取土壤发生环境信息,采用统计学、地统计学等其他数字定量方法来模拟土壤与其发生环境信息之间的定量关系,并在空间上扩展该关系,达到制图目的(Scull et al.,2003)。

数字化土壤图以及从中衍生的信息系统,可以提供高精度、高分辨率的土壤类型和土壤属性等信息,进而服务于现代农业生产实践和资源环境管理决策。

数字土壤制图已成为当前国内外土壤科学的研究热点。

传统制图程序一般分为野外土壤草图测绘、室内底图清绘、图面整饰三个步骤,因其耗时久、耗费人力物力、精度有限等缺点,逐渐被淘汰。

取而代之的数字化土壤制图,具有成本低廉、记载性强、更新快、效率高、精度高、制图美观等优点,已经成为土壤制图的主要方法(Carréet al.,2007)。

2009年,“全球土壤数字制图计划”在美国正式启动,该计划通过综合利用土壤学、地理学、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数据挖掘等多种理论和方法,最后建立具有高分辨率的全球土壤属性的三维网格数字土壤地图(蔡玉高,2011)。

国内外学者对数字化土壤制图做了大量扩展研究,试图寻找数字化土壤制图精度较高、制图效果较好的方法,其中地统计学、决策树、模糊聚类等方法都得到讨论验证,但是目前仍没有得到普遍认可的数字制图方法。

国内数字化土壤制图研究起步较晚,目前出现的方法主要有地统计法、模糊聚类、决策树、支持向量机、线性回归模型以及上述方法的组合等。

孙孝林等(2013)总结出数字化土壤制图五种理论基础:土壤发生学理论、地理学、数学,以及土壤学与地理学、地理学与数学,并对每种理论基础出现的模型、所需样本要求进行系统归纳,有效丰富了土壤数字制图的理论基础。

一、地统计学地统计学是利用原始数据和半方差函数的结构性特征,对未采样点的区域化变量进行无偏最优估计,它以地理学为理论基础,认为空间上任何事物都与其他事物相关,且其相关性与距离有关,是在国内数字化土壤制图方面得到广泛研究的方法。

基于样点的数字土壤属性制图方法及样点设计综述

基于样点的数字土壤属性制图方法及样点设计综述

基于样点的数字土壤属性制图方法及样点设计综述张淑杰;朱阿兴;刘京;杨琳【摘要】Traditional soil mapping methods, relating soil survey profiles with soil type maps under some criterions, based on soil surveyors' experience and manual delineation process are time-consuming and cost-prohibitive. The digital soil mapping (DSM), which takes advantage of the advancement in spatial information processing techniques and the increasing availability of high resolution spatial data, is feasible in providing soil distribution information at the required level of accuracy and spatial details. Field samples are the most important data sources for DSM. There are three DSM methods based on samples which are the ones based on spatial autocorrelation, the ones based on relationship between soil properties and environment co-varieties as well as the hybrid ones based on both spatial auto-correlation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oil properties and environment co-variates. In order to capture the global representativeness of samples for characterizing the spatial variation of soil property, these kinds of methods all have serious requirement for the size, distribution and typicality of field samples. So, sampling design is an important process for DSM. Schemes for sampling design can be grouped into two categories based on whether the existing samples can be integrated in the sampling process: simple sampling scheme and integrative sampling scheme. This paper provides an overall review over these aspects of digital soil mapping.%土壤剖面数据与土壤类型图按照某种原则进行连接是目前获取土壤属性空间分布信息的主要方法,这种传统的土壤属性制图方法以土壤专家的“经验”和手工描绘为基础,耗费资本高、生产周期长.数字土壤制图通过借鉴先进的空间信息处理技术和高分辨率地形数据的优势,能够快速地获取高精度、高分辨率的土壤属性空间变化信息,是一种精细、高效、经济的土壤属性制图技术.本文详细介绍了基于样点进行数字土壤属性制图的3种方法:①基于空间自相关的方法:②基于空间自相关和土壤-环境关系混合相关的方法:③基于土壤-环境关系的方法.同时,为保证样点能够全面地捕捉到研究区内土壤属性空间变异特征,以上3种方法都对样点的数量、分布或典型性提出了较为严格的要求,即样点应具有全局代表性.因此,如何设计样点成为数字土壤属性制图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依据样点设计过程中是否能够整合已有样点,本文将样点设计方案分为采样设计方案和补样设计方案两种,并对其分别进行了详细的综述.【期刊名称】《土壤》【年(卷),期】2012(044)006【总页数】7页(P917-923)【关键词】数字土壤属性制图;全局代表性;采样方案设计;补样方案设计【作者】张淑杰;朱阿兴;刘京;杨琳【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01;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01;Department of Geography,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Madison W153706;Department of Geography,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Madison W1 53706;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934土壤属性空间分布信息是进行土壤侵蚀模拟、水资源管理等方面研究的重要基础信息。

基于遥感图像的土壤类型分类研究

基于遥感图像的土壤类型分类研究

基于遥感图像的土壤类型分类研究一、前言土壤是人类文明的基础和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壤类型的分类研究对于农业发展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

而遥感技术作为一种获取地球表面信息的重要手段,被广泛应用于土壤类型分类的研究中。

本文将介绍基于遥感图像的土壤类型分类研究的原理、方法和应用。

二、土壤类型分类的原理和方法土壤类型分类是指对不同土壤类型进行区分和归纳的过程。

传统的土壤类型分类方法主要依靠理论知识和地面调查技术,这种方法费时费力、成本高且地面调查难度较大。

而利用遥感技术进行土壤类型分类可以大大提高效率和减少成本。

1. 遥感数据获取遥感数据是进行土壤类型分类的重要基础,常用的遥感数据包括航空摄影和卫星遥感图像。

卫星遥感图像相比于航空摄影图像有更高的空间分辨率和更广的覆盖范围,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土壤类型分类研究中。

在获取遥感数据时,需要考虑土壤类型分类的目标和数据的时间和空间分辨率等因素,以选择最适合的遥感数据。

2. 数据预处理遥感图像的数据预处理是土壤类型分类的重要步骤,预处理的目的是去除遥感图像中的噪声和不必要信息。

常用的数据预处理方法包括:大气校正、辐射校正、几何校正和图像增强等。

3. 特征提取特征提取是土壤类型分类的核心步骤,目的是从遥感图像中提取与土壤类型相关的特征信息。

常用的特征提取方法包括:像元的光谱特征提取和纹理特征提取等。

4. 分类算法分类算法是土壤类型分类的关键环节,其作用是将遥感图像中的像元分为不同的土壤类型。

常用的分类算法包括最大似然分类、支持向量机分类、神经网络分类和决策树分类等。

三、应用与发展前景遥感技术在土壤类型分类中的应用已经得到广泛发展,在农业、环境监管、国土规划等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随着遥感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基于遥感图像的土壤类型分类研究的应用前景将更加广泛。

未来,可以通过更加高精度的遥感数据、更加精细化的特征提取和更加先进的分类算法来进一步提高土壤类型分类的精度和效率。

211055889_土壤调查成果制图软件设计与实现

211055889_土壤调查成果制图软件设计与实现

2022,34 ( 6 ):59-66第34卷第6期2022年12月China Agricultural InformaticsVol.34, No.6 Dec.,2022土壤调查成果制图软件设计与实现*车紫进,李会宾,贾曲,宋佳运,史云※(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摘要:【目的】随着土壤调查数据体量增大,已有分析制图效率无法满足成果产出需求,需要一套数据分析制图软件集合,降低土壤调查数据的分析制图门槛,提高制图效率,助力土壤调查成果的有效沉淀。

【方法】文章基于B/S架构的软件设计模式,采用了WebGIS技术用于处理用户与制图要素的交互,采用了虚拟化技术用于算法环境的隔离,采用流式文件读写技术处理大体量数据的输入输出,采用了WebGL渲染着色技术用于制图成果的可视化,从算法和应用两个维度设计了土壤制图工具各组件的逻辑关系与交互模式。

【结果】设计实现了土壤调查成果制图软件,集成了IDW反比例加权插值算法,克里格插值算法和随机森林算法等算法函数,开发了土壤质量评价,土壤肥力评价和土壤适宜性评价等功能模块,实现了操作步骤原子化,计算过程固定化,计算参数可配置。

【结论】在保证精度的前提下,有效降低了土壤制图难度,提高土壤制图的效率。

关键词:土壤制图;软件设计;制图算法DOI:10.12105/j.issn.1672-0423.202206060 引言在全国第三次土壤普查任务有序开展的背景下,根据厅级会议要求及相关文件《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试点县成果清单及方法》,各省级单位以及县域级单位均需要根据三普采集样点成果清单进行成果提交,其中包含数据成果,数字化图件成果,文字成果,数据库成果,样品库成果。

其中数据成果与样品库是随样点采集过程自动形成,数据库成果是其他成果的数字化汇总,唯独数字图件成果的制作在基础数据完备的基础上还需要土壤学背景专家支撑和专业GIS软件的辅助才能产出,是众多成果中得到性最困难的,偏偏这部分成果的质量好坏直接决定着“土壤家底的普查”的效果,又是最重要的。

土壤类型判定方法

土壤类型判定方法

土壤类型判定方法Soil type determination is a crucial part of the agricultural and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process.土壤类型的确定是农业和环境评估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There are several different methods used in soil type determination, each with its own advantages and limitations.土壤类型确定有几种不同的方法,每种方法都有其优点和局限性。

One commonly used method is field observations, where soil scientists or geologists examine the properties of the soil in its natural environment.一个常用的方法是野外观察,土壤科学家或地质学家检查土壤在其自然环境中的性质。

Another method is laboratory analysis, where soil samples are collected and analyzed for their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另一种方法是实验室分析,即收集土壤样品并分析其物理和化学性质。

Remote sensing techniques, such as satellite imagery and aerial photography, are also used to identify and map different soil types. 遥感技术,如卫星图像和航空摄影,也用于识别和绘制不同的土壤类型。

In recent years, advances in technology have l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new methods, such as digital soil mapping and geophysical techniques, which can provide more detailed and accurate information about soil types.近年来,技术的进步导致了新方法的发展,例如数字土壤制图和地球物理技术,可以提供更详细和准确的关于土壤类型的信息。

如何使用遥感与测绘技术进行土地利用变化监测与分析

如何使用遥感与测绘技术进行土地利用变化监测与分析

如何使用遥感与测绘技术进行土地利用变化监测与分析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发展的需求增加,土地利用变化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了解土地利用变化对于制定合理的土地规划和环境管理至关重要。

遥感和测绘技术作为一种高效、快速获取土地信息的手段,在土地利用变化监测与分析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遥感技术在土地利用变化监测与分析中的应用遥感技术通过获取地面物体特异的电磁辐射信号,能够提供大范围、高分辨率的土地信息。

其主要应用于土地利用类型的提取与分类、土地利用状况的监测与变化分析。

1.土地利用类型的提取与分类遥感图像所获取的数据可以通过数字图像处理技术进行土地利用类型的提取与分类。

根据土地覆盖的不同特征,例如植被类型、水体分布、建筑物等,可以利用遥感影像进行分类,从而获得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情况。

这对于研究某一特定地区的土地利用状况提供了可行的手段。

2.土地利用状况的监测与变化分析通过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大尺度的土地利用图像。

将不同时间段的遥感图像进行对比可以得到土地利用状况的变化信息。

这对于跟踪和监测土地的扩张、变化及其对环境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通过遥感图像的解译和分析,还可以定量获取土地利用变化的空间分布和数量变化的信息,为土地利用规划和资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二、测绘技术在土地利用变化监测与分析中的应用测绘技术是通过对地面地物的测量和绘制,获取地理空间信息的一种方法。

主要应用于土地利用面积的计算与量化、土地利用空间分布的绘制与分析。

1.土地利用面积的计算与量化测绘技术可以通过对土地利用区域的测量和绘制,计算得到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并将其量化为统计数据。

通过对土地利用面积和变化趋势的分析,可以评估土地利用效益和资源利用状况,为土地利用的合理规划和决策提供依据。

2.土地利用空间分布的绘制与分析利用测绘技术可以获取土地利用区域的几何形状和空间分布信息。

通过测绘制图,我们可以直观地了解土地利用的空间分布情况,并与其他地理信息数据进行叠加分析,如地形、气候、土壤等。

遥感技术在土地资源调查中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遥感技术在土地资源调查中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遥感技术在土地资源调查中的应用及发展趋势一、土地资源调查的背景和意义土地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之一,对于建设富强、美丽、和谐的中国道路,实现现代化建设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是,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人口的快速增长,土地资源的开发与限制问题日益凸显,必须对土地资源进行科学的调查、评估和管理。

因此,对土地资源进行调查就显得至关重要。

二、遥感技术在土地资源调查中的应用遥感技术是指通过航空或卫星等手段获取地球表面的图像信息,并在计算机上进行数字化和分析处理。

在土地资源调查中,遥感技术具有以下应用:1、土地类型识别遥感技术通过获取高分辨率的影像信息,可以快速准确的获得土地类型,例如:城市、荒漠、水体、森林等。

通过对影像特征点、颜色、纹理等进行分析,确定土地类型并绘制土地利用图。

2、土地覆盖变化检测随着人口和经济的不断增长,土地利用的变化日益显著,例如耕地变化、城市扩张、水体的减少等,这些变化对土地资源的使用、管理和保护都有着重要影响。

遥感技术可以对长时间序列的遥感影像进行监测和分析,获得土地覆盖变化的信息,并对其进行分析,为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3、土地水土流失监测水土流失是一种常见的土地退化问题,对于土壤质量和植被覆盖率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遥感技术可以帮助快速获取大面积的土地泥沙流失情况,进行监测,并预测和分析未来的趋势,以便进行合理的土地管理。

4、地形和地貌分析地形和地貌对于土地资源的分布和利用有着显著的影响。

遥感技术可以获取高精度的数字高程模型,帮助科学家们更加准确的判断土地的适宜程度以及特点。

三、遥感技术在土地资源调查中的现状和问题目前,在我国的土地资源调查中,遥感技术已经成为了比较重要的手段之一,并且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但是,还存在以下的问题:1、遥感数据的时效性问题由于卫星的运行周期约为10年,土地资源调查中重要的地理情况变化速度过快,使得遥感数据时效性受到了限制。

2、地表信息解译的精度问题解译土地资源时,需要进行较高准确度的识别和描述。

土壤制50000_1100000土壤图数字化基本要求_全国土壤质量

土壤制50000_1100000土壤图数字化基本要求_全国土壤质量

国家标准《土壤制图 1:50000、1:100000土壤图数字化规范》编制说明(征求意见稿)《土壤制图 1:50000、1:100000土壤图数字化规范》国家标准编写组2013年 3月国家标准《土壤制图 1:50000、1:100000土壤图数字化规范》(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1、工作概况1.1 任务来源和工作简况:国家标准《土壤制图 1:50000、1:100000土壤图数字化规范》制定项目,列入全国土壤质量标准化技术委员会2011年度国家标准制定计划,项目编号为20111821-T-326。

2012年5月,在全国土壤质量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组织下,成立了编写工作组,编写组成员为土壤科学、信息科学方面的专家,具有土壤空间数据库和土壤科学数据库建设、数字土壤制图、土壤分类等方面的研究背景。

标准编制单位为: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和江苏省标准化研究院。

编写组采用编制单位循环工作的方式,根据工作进展情况召开编写组会议,对工作进展和遇到的问题进行讨论,最终形成本征求意见稿。

1.2 起草阶段主要工作内容编写组成立后,经过讨论,确定了项目具体工作内容、研究范围、工作计划、时间安排和任务分工。

编写组首先对国内外基础地理信息、土地、林业、地质等领域有关数字化和数字产品的标准进行了收集和文献研究,重点研究了基础地理信息的数字化和数字产品标准,以及土地、林业的行业专题地图数字化标准规范,调研了我国土壤调查成果图件实际状况和数字化技术应用现状,并结合编写组主要成员在1000余个县的大比例尺土壤图数字化基础上形成的规范,分析了这些标准技术要求的特点和区别,明确了本标准的技术要求。

在前期调研工作的基础上,2012年8月,通过编写组讨论,确定了扫描矢量化法是目前专题地图主要的数字化生产技术方法,而标准范围应涵盖这一方法的整个生产流程及其技术要求,包括扫描、几何纠正、数据分层、要素采集数字化环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准备数据库(遥感影像,LANDSAT,SPOT,ASTER等) 3. 利用普遍规律进行初步推断 4. 绘制草图 5. 结合以往考察实例,与当地的特殊环境、土壤条
件相结合,得出特殊规律(CBR/Case-based reasoning,Location) 6. 改进草图 7. 检验,在实地中抽取适量样点进行土壤分析,与 得到的土壤分布图相对照检验
2019年1月28日,中国政府网发 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近期土壤环 境保护和综合治理工作安排的通知》 (以下简称《通知》),要求“到2019 年,全面摸清中国土壤环境状况,建立 严格的耕地和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土壤 环境保护制度,初步遏制土壤污染上升 势头”。
被定性为“总体仍不容乐观”的中 国土壤污染现状,至今尚无最新权威统 计数据。早在2019年7月,原环保总局 便宣布耗资约10亿元,开始对全国土 壤污染状况展开首次调查。《人民日报》 当时的报道说,此次调查预计2019年 完成。
在对土壤进行分析时,若把矢量数 据栅格化,即忽略边界的重要性,把图 中的每一个像素点作为单位进行分析, 即可得到每一小区域的特征。再由小像 素点即可构成土壤分布图。这样我们对 每一种土壤进行分析,可得到许多幅土 壤分布图。这些土壤图中可以合理的反 应土壤的分布。
参考文献
谢谢!
土壤环境模型 Soil-environment Model
S←f(E)
特定的土壤←特定的环境条件
模拟函数f:
机理 基于物化过程,通过分析反应机理推断土壤类型 土壤形成过程复杂,机理并不清楚
计算 基于大量采样,通过多个样点采样分析土壤类型 土壤为复杂混合物,大量采样不现实
知识 基于地质学家的经验与知识,通过对于其环境条 件的分析判断土壤类型

环境条件E
气候、时间、植被、地形、母质…… (遥感可有效提取环境土壤因子信息)
土壤类型与分布S
工具←
基本步骤
检验
数据库
草图
土壤分布图
RBR/Rule-based reasoning
CBR/Case-based reasoning
基本步骤
1. 通过总结以往在地质考察中总结出的环境条件与 土壤类型间的关系,得出普遍规律(RBR/Rulebased reasoning, Global)
实例——新疆艾比湖地区
面临的问题
分辨率不匹配 分类方式的缺陷
分辨率不匹配
- 输入的环境数据的分辨率 - 土壤学家的知识的分辨率 - 推断过程的分辨率 - 最终地图的分辨率
e.g.坡度
分类方式的缺陷
- 模糊分类(相似性,注重中心)
-硬分类(概念,注重边界)
以往的分类中,我们总是希望得到 明确的边界,确定某一区域的土壤为A 类土壤,某一区域的土壤为B类土壤, 然而实际情况是,以特定区域的土壤并 不是由单一种土壤构成而是有多种土壤 混合而成的,即便是单一种土壤之间也 有过渡的部分,以前的分块式土壤图并 不能有效体现这一特点。可见现有的土 壤分类方式并不完善,绘制土壤分布图 的方法还存在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