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第五章 中药材的炮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 •
5.改变或增强药物作用的部位和趋向 酒炙升提,姜炙发散 (1)大黄苦寒泻下,酒大黄清头目之火; (2)黄柏清下焦热,酒炙黄柏清上焦热。
• 6 适应于生药的贮备 • 杀灭虫害和微生物; • 对含苷类成分的生药(人参、半夏、淫羊藿 等),经热处理后,可使其共存的酶失去活力。
• 7.有利于调剂、制剂和有效成分的煎出: • (1)将原药材改变成不同的粉碎度,适应生 药制剂的配制; • (2)矿石类、贝壳类和骨骼类药材等,采用 高温煅制的方法,使其质松而有利于有效成分 的煎出。醋制延胡。
• • • • • • • • • •
切之前润药的办法可归纳为: 水浸法,如槟榔等; 水洗法,如威灵仙等; 沉水法,如桂枝等; 喷水法,如枳壳、薄荷等; 淋水法,如荆芥、藿香等。 润切法,如三棱、莪木等; 蒸切法,如鸡血藤、肉苁蓉、黄芩等; 煨切法,如木香、肉豆蔻等; 烘切法,如独活、 当归等。
3.粉碎处理 采用捣、碾、镑、锉等方法,使药物粉碎, 以符合制剂和其他炮制法的要求。
• • • • • • •
切: 应用于根茎、藤木、皮壳、叶、草类药材。 横切的园片,斜切的斜片,直切成顺片, 横或直切成丝、方块等。
(1)根、根茎和藤类: 质地比较硬的切薄一些,约1.5mm左右, 如独活、川芎等; 质地比较疏松的切厚一些,约3mm左右, 如肉苁蓉、锁阳等, 形状细长的可切成小段,约长1—1.5cm, 如茅根、芦根,夜交藤等。
• • • •
3.消除或减低生药的毒性或副作用 (1)生姜杀生半夏毒; (2)川乌经洗漂、蒸煮后,乌头碱降低; (3)巴豆含多量峻泻的油质成分,炮制后,除 去部分脂肪油而成巴豆霜入药,安全有效。
• 4.改变或缓和药物的性能 (1)生地甘苦寒,滋阴凉血,熟地甘微温, 滋阴养血; (2)甘草甘平泻火解毒,蜜制甘草甘温,补 中(脾胃)益气; (3)麻黄发散解表,蜜炙后发散解表缓和,止咳 平喘增强;
• ②炒焦:将药材置于锅内以较强的火力加热, 炒至外面焦黄或焦褐,内部淡黄并有焦香气味 为度。 • 焦山楂,可增强健脾消食作用。
• ③炒炭:将药材置于锅中以武火加热,炒至表 面枯黑,内部焦黄或褐为度,此谓炒炭存性。 • 为防止炒后全部炭化而失去药性,出锅后及时 翻动,促使热量散发。 • 地榆炭、槐花炭,炒炭可增强止血、收敛作用。
• • • •
(2)皮类: 质地坚硬而厚可切成细丝,宽约6mm, 如厚朴、黄柏; 质地较疏松而薄的可切成宽丝,宽约1—1.5cm, 如杜仲; • 质地松脆者可不切,如地骨皮、远志等。
• (3)叶类: • 质地厚而韧者,不易碎者,切成宽约0.3-1.5cm 的丝,如枇杷Fra Baidu bibliotek、石苇等。
• • • • •
• 刷:用刷子刷去药物表面的灰尘或茸毛、沙土, 如枇杷叶、石苇须刷去叶背的绒毛; • 瓦楞子、牡蛎刷去沙土。
刮:用铁刀、竹刀或瓷片刮去药材外面的粗皮, 杜仲、肉桂、厚朴、黄柏等; 刮去绒毛的如金狗脊、毛知母等。
剥:将药物敲击后,取壳去种仁,或取仁去壳, 如蔻仁、蔻壳、草果仁、砂仁壳、使君子仁、 石莲肉、白果、桃仁、杏仁等。
• 三、火制
• • • • • • • 炒(炙)、煨、炮、煅、炼、烘、焙、烤、燎。 凡将药材直接或间接(或加入其他辅料)放置火上加热处 理的方法,统称为火制法。 使药物脆、酥便于制剂, 使药物易煎出有效成分, 防止药物的霉蛀。 可降低或消除毒性和副作用。 某些芳香性药物如薄荷,香薷、白蔻仁、砂仁等不能应 用,火制会使芳香有效成分挥发,损失药效, 矿物中的雄黄、朱砂不能火制,见火产生毒成分砷、 汞,加剧毒性。
第五章 中药材的炮制
第一节
中药材炮制的历史
• 炮制-炮炙(古称):用火加工处理药材的方法 • 春秋末期《左传》-麦曲(发酵)
• 西汉《五十二病方》-挑拣、干燥、切、渍、炙、 煅、熬、蒸、煮等。
• 1、春秋战国时代 《黄帝内经》 有对生药 炮制的文字记载。“治(制)半夏 ”、 “血 余炭” • 2、东汉 《神农本草经》序例写道: “药……有毒无毒,阴干暴干,采造时月, 生熟,土地所出,真伪陈新,并各有法…… 若有毒宜制,可用相畏相杀,不尔勿合用 也”。 • 3、东汉 《伤寒杂病论》〔《伤寒论》、《金匱要略》〕 • 73种生药有炮制方法、目的、质量要求。 • 炮炙(首次提出)
• 敲:用铁锤或木锤将坚硬的药物敲击成小块或碎 粒.如磁石、牡蛎、石决明,海蛤壳等。 • 杏仁、桃仁、蒌仁以手工或机械敲压扁, • 麦冬可敲后去心。
• 碾:将药材置碾槽(铁研船)中碾碎或成粉。
• 劈,锯: 将粗、大长枝,难以切片的药物,先 行劈小或锯短,如松节、茯神木、鸡血藤,鹿角。
• 轧、榨法:轧法将药物轧成二片,或轧曲在一起, 如川楝子、枳壳,现已改机械切片。 • 榨法,用榨床榨去药物中之油质,以减去毒性和 刺激性,如巴豆霜、千金子霜、蒌仁霜; • 生姜捣烂后榨取姜汁,煎膏滋药时榨取药汁
• 腌: 腌法是用食盐或生姜、明矾等浸渍药材, 能达到解毒、防腐的目的。 • 如鲜附子以盐水腌制,鲜半夏以鲜生姜、白矾 腌制。 • 提: 提炼,主要使结晶体盐类药物通过水溶、 沉淀滤去杂质,重结晶使药物纯净, • 如朴硝炼成芒硝。
• 水飞: • 系借药物的微粒大小不同,在水中有不同的沉降 速度,以制取微细粉末的一种方法。 • 不溶性的矿物、贝壳类药材,如朱砂、雄黄、 • 炉甘石、珍珠等,用作软喉、点眼、制丸剂的 • 挂衣,均可采用水飞法制备。
• 水漂:将药物浸于清水中,反复清洗,利用水来 溶解、清除某些药材的毒性,盐分及腥臭味等, 便于服用和增强疗较。
• 半夏、南星等有毒根茎类,漂药时间可长些, • 海藻、昆布等无毒物,漂洗时间可短些。 • 渍: 其目的和方法和浸、润近似,适用于根茎 类药材,浸润一般用清水,渍法既可用清水,也 可用酒、醋,如大黄、黄连用酒渍。 •
• 淋润:药材不直接放入水中,而用水或其它溶液(酒、 醋)反复淋洒,并乘湿用草包包裹,使药材软化,便 于加工切制,如薄荷、佩兰等。 浸泡: • 浸是将药材用水短时间浸,以溶液为药材吸尽为度, 能使药材软化,便于切制, • 如威灵仙、常山。 • 泡是将药物浸在水中,它能减除药材的毒性物质, 如半夏、南星; • 能除去动物药材附着的不洁物,如龟版、鳖甲、驴 皮,虎骨,一般浸泡至七八成透即可,闷润至全部 软透,动物之甲骨需将其附着物泡至腐 败,能与骨 • 甲分离为度。
• 1、清炒: 炒黄、炒焦、炒炭。
①炒黄 将药材置于锅内,以微火短时间加热翻 动,炒至表面黄色,内部基本无变化,并能嗅到 药材所散发出的固有气味,外部鼓起爆裂。 • 炒黄是使药材膨胀,易于煎出有效成分; • 能矫臭,能使含苷类药材中之酶被破坏,有利于 药材的保存。 • 炒白芍、炒党参、炒杏仁、炒枣仁、炒王不留行。
• 10、明代 《本草蒙筌》(陈嘉谟)曾系统地 论述了若干炮制辅料的作用原理,记载为: “酒制升提;姜制发散;入盐走肾仍仗软坚; 用醋注肝经且资住痛;童便制除劣性降下; 米泔制去燥性和中;乳制滋润回枯助生阴血, 蜜制甘难化增益元阴;陈璧土制窃真气骤补 中焦;麦麸皮制抑酷性勿伤上膈;乌豆汤、 甘草汤渍曝并解毒至令平和……”。 • 他还强调:“凡药制造,贵在适中,不及则 功效难求,太过则气味反失。”
(4)全草类: 茎较细一般可切成长1.5cm的段, 如麻黄、薄荷等, 较粗的一般可切成长O.6-lcm的段, 如藿香,佩兰等。
• (5)花、果实和种子类: • 较大的或难以干燥的果实可切成片,约切成 3—4片,如山楂,木瓜等; • 有些果皮可切成丝,宽约0.5-lcm,如瓜蒌; 花和较小的果实,种子一般不切。
• 2、加辅料炒
• 二、水制
• • • • • 洗,淘、浸泡、淋润、漂、渍、腌、提、水飞 使药物达到洁净(除去杂质、异物、非药用的盐 分、泥沙、秽恶气味等), 使植物类药物变软,便于切片; 使矿物类药物质地纯净,细腻, 同时能降低毒性、减少副作用。
• 淘洗: 用水洗漂去药物表面的泥土、杂质。 • 淘法适用于种子、果实、块根、根茎类药材,操 作时药在水中搅拌,除去浮起杂质,反复淘洗至 水清药净为度。 • 洗的时间不宜过长,以免损失药效。 • 如菟丝子、王不留行、羌活、防风。 • 水中洗涤时间短、又称“抢水洗”; • 有些含多量粘液成分的种子,水洗粘结成团,不 宜水洗,如车前子、葶苈子; • 对贝壳及某些动物药材,如牡蛎、石决明、刺猬 • 皮等脏垢较多,洗的时间要长一些。
• 11、明代 《本草纲目》(李时珍)集诸家之 大成,在其巨著中收载了各家之法,载药 1892种,其中有330味生药记有“修治”专项。 • 12、明代 《炮炙大法》(缪希雍)是我国第 二部炮制专著,并将前人的炮制方法归纳为: 雷公炮炙十七法。 • 13、清代《修事指南》(张仲岩)为我国第三 部炮制专著,其中多源于《证类本草》和 《本草纲目》,张氏说:“炮制不明,药性 不确,则汤方无准而病症无验也”。 • 14、《中国药典》1963版正式列出炮制
第二节 中药材炮制的目的
1.使生药饮片达到一定的净度和纯度标准,以 确保临床用药剂量准确 除杂和非药用部位。 2.增强生药饮片固有的性能,以提高医疗效果 (1)醋制延胡,则可提高有效成分生物碱在汤 剂中的溶解度,增强其镇痛作用; (2)蜜炙款冬花提高其润肺止咳作用; (3)盐炙杜仲提高其补肝肾、降压作用。
• 揉:对某些药物须揉碎后,再通过筛、簸除去茎 梗杂质,桑叶、臭梧桐叶等; • 某些质地松软而呈条状的药物,须揉搓成团,便 于调配和煎煮,如竹菇、谷精草等。 • 擦:用二块木板,将药物置于中间来回磨擦,达 到除去外皮和擦碎,如莱菔子、火麻仁、牛蒡子 磨:用石磨垫高磨芯,把药物磨去外皮、壳、刺 等,如扁豆衣、刺蒺藜、苍耳子。
• 8.可以矫臭矫味,利于服用。
第三节 中药材炮制的方法
一、修(治)制
挑、拣、摘、揉、擦、磨、刷、刮、剥、簸、箩、 筛、切、捣、敲,碾、镑、锉、刨、劈、锯、轧、 榨 1、纯净处理 挑、拣、摘、揉、擦、磨、刷、刮、剥、簸、箩、 筛, 去掉灰屑、杂质及非药用部分,使药物清洁纯净。
• 挑、拣:拣去不入药的部分和杂质,除净核粒、 果柄,枝梗、皮壳、虫蛀、霉粒、走油种仁(油 粒)、泥块、沙石等。 • 如枣仁、柏子仁拣净核壳 • 连翘拣去果柄 • 杏仁拣净油粒 • 荆芥拣去须根和杂草 • 乳香、没药拣去木屑 • 五灵脂拣去泥沙。 • 摘:将根茎、花叶等类药物的残茎、叶柄摘除, 使药纯净,夏枯草摘梗柄等。
簸、箩、筛:可同时采用的净杂方法。
去掉叶屑可用簸法, 除净灰屑可用箩法, 除去枝梗可用筛法
2.切制处理 采用切、铡的方法便于进行其它炮制,也利于干 燥、贮藏和调剂时称量。 天麻、槟榔宜切薄片; 泽泻、白术宜切厚片; 黄芪宜切斜片; 桑白皮、枇杷叶宜切丝; 麻黄宜铡成段; 茯苓、葛根宜切成块。
• • • •
• • • • •
4、东晋葛洪著《肘后备急方》 。 原名《肘后救卒方》,简称《肘后方》 80余种药物炮制方法; 蜜、酒、醋、药汁、米泔水应用; 大豆汁、甘草、生姜解乌头、半夏、芫花之毒。
• 5、南北朝梁代陶弘景著 《本草经集注》 • 首次归纳总结炮制技术及作用
• 6、南北朝 我国第一部炮制专著《雷公炮炙论》 问世,记载的炮制方法主要有蒸、煮、炒、焙、 炙、炮、煅、浸、飞等。该书对后世生药炮制的 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某些炮制方法,现今 仍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 7、唐代《新修本草》 法定药物炮制 • 8、唐代孙思邈 用药预先炮制 • 《备急千金药方》、 《千金翼方》 • 9、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国家成药规范) • 炮制(首次提出) 依法炮制 •
牡蛎,龙骨捣碎便于煎煮; 川贝母捣粉便于吞 服; 水牛角、羚羊角镑成薄片,或锉成粉末等。
• 镑、刨:用镑刀或木刨,将药物镑刨成薄 片,便于入药煎汁,如鹿角片、羚羊角片、 檀香片,苏木片等。
• 捣:是将药物打碎或打烂的方法。 • 量多者放石臼内捣,量少者置冲筒内冲击捣碎, 如生姜捣汁、鲜生地捣汁、砂仁捣碎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