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十大传说故事
宁波象山民间故事-021
宁波象山民间故事-021船倒山来历的传说说起船倒山村名(自然村)的来历,据说与秦代徐福东渡寻仙药有关系。
两千余年前,秦始皇做皇帝时,为求长生,他派徐福到处寻找长生不老药,先到山东和东北等地寻找,无果,后来到象山等地找寻。
据传当时来了三千余人,先到石浦,后坐船从门前涂方向过来,驻扎在丹城北门丹山一带,分两路寻找长生不老之药。
一路在陆上向各大山寺庙进发,另一路坐船出发,寻找海上岛屿。
其中有两艘船到船倒山附近时遇上特大风浪,船受损沉没。
其中法王寺的传说珠山法王寺在宋代时非常兴旺,号称“千僧过堂”,最少时也有几百名僧人,寺周围有十八口水井(现在还留存几口)。
当时法王寺香火旺,拜佛上香者络绎不绝。
法王寺、玉泉寺都处象山东方,玉泉寺和尚不修清规,侵犯拜佛女香客,有人上告朝廷,皇帝派禁军来烧玉泉寺。
禁军到象山后,因搞错地方,错把法王寺当做玉泉寺烧了。
从此,法王寺一蹶不振,只留下四间石屋(现在还留存2间)。
据查,法王寺始建于宋建隆二年,清顺治十年、康熙三十八年、光绪六年曾几次重修恢复。
龙灯起源的传说舞龙是一种民间舞蹈形式。
龙是神话传说中吉祥、威武的象征,它的起源还有这么个传说。
在很久很久以前,海里的龙王生了病,就变成一个老人到人间来求医。
他找了许多医生,都没诊断出是什么病。
最后他遇到一位名医。
医生在把了老头的脉之后,觉得非常奇怪,就讲老头的脉搏与其他人不一样。
老头迫不得已,只好承认他是海里的龙王,说他腰间又疼又痒,医生说,只有他变成龙之后才可以为它诊断,龙王只好答应了医生的要求。
于是他们约好了日子,医生来到海边,从龙的头开始检查,发现龙的腰间的一片龙鳞里藏着一条蜈蚣,就把它取了出来,敷上些药,龙王的病就好了。
龙王很感激这位医生,讲:你回家后可按我的模样扎一个龙的形状,每年挥舞它,你们那里就可以风调雨顺了。
从此,人间就有了“龙舞”和“舞龙”。
后来又在龙的中间安上灯,就叫做“龙灯”。
“六月廿三勿挑脚水”的传说有个年轻人,六月廿三那天挑了一担脚水(粪水)去番薯地施肥,挑到半路,碰到一个老头,老头问后生:“喂,你今天挑脚水,晓得今天是什么日子吗?”后生答:“勿晓得。
宁波鄞州民间故事-034
宁波鄞州民间故事-034古天童的传说天童禅寺放生池东,顺路东行,山上到处是翠竹古树,步行5分钟,转弯就见一间平屋,铁门紧锁,上写“冷香塔院”。
透过铁门栏杆,看到一黑碑,画一僧,那就是名僧德相的埋骨之地。
经过中峰塔苑,有片竹林,一条石径斜斜往上,透过竹林,依稀可见一座寺庙,寺东有间瓦房,俗称“化身窑”。
小屋西侧有片塔林,塔林之下就是历代高僧的遗骨所在。
现在的塔林就是当年义兴禅师修行所建三间茅屋所在地。
西晋永康年间,义兴禅师遍访名山至东谷,看到人迹稀少,爱其山幽而结茅为庐,进行苦修。
传说,当义兴禅师苦行修持之际,每日有一童子送柴担水,而山外的天童寺也逐渐成形。
精舍建成之日,童子对义兴禅师说,自己乃太白金星化身,因为玉帝感动于义兴的苦行修持,特派他来随伺左右。
义兴禅师圆寂后,弟子就把其舍利埋在了他的结庐所在地。
自此以后,天童禅寺的历代高僧追随义兴,把那里当成了自己的归宿。
塔林有三层,埋葬着天童寺的历代方丈。
牛的传说在几千年以前,我们人类生活没有规律,有时候吃得很饱,有时好久不吃,没有规律。
有一天,玉皇大帝对牛郎说:“你传旨下去,叫他们三天吃一餐,遇到农忙时节饿了再加一餐点心。
”又对天牛说,“人类平时太空闲了,你下去撒一些草籽,记住走三步撒一粒。
”就这样,牛郎和天牛都下凡来。
结果,牛郎把三天吃一餐变成了一天吃三餐,农忙时节再加点心。
而天牛呢,把走三步撒一粒变成了走一步撒三粒。
从此,人类不但为了吃饭问题忙得焦头烂额,而且还要没完没了地锄草。
人间怨声载道,都大骂玉皇大帝。
这事情被玉皇大帝知道了,他才晓得是牛郎和天牛传错了话。
玉皇大帝一怒之下就罚牛郎带着天牛一起下凡帮人们干农活。
但是天牛生性凶猛暴躁,人们驯服不了它。
玉皇大帝就把天牛的眼睛和鹅的眼睛相互掉换了。
从此,牛眼看人就变得很大,它就很怕人,所以放牛的活连小孩也会。
而鹅呢,因为看到的人会变得很小,因此,它就老是伸着脖子要来欺负人。
少白塔石馒头的传说东吴有一座少白岭,少白岭上有一座少白塔,原来名为镇蟒塔,这里还有一个传说:从前,那个岭叫小白岭,上面住着一条大蟒蛇,路过这里的老百姓都要被它吃掉,岭上到处都是白骨,搞得大家人心惶惶。
053-宁波北仑民间故事
053-宁波北仑民间故事薛家桥的传说过汤家桥一直走,前面又有一座桥,名为薛家桥。
从前,薛家桥是通向石湫、新路岙、柴楼和宁波等地的必经之道,蛮热闹的,关于这薛家桥还有个神奇的传说。
很久以前,镇上有个好吃懒做的人,他不但嗜酒如命,还赌博成性,常常落得衣食无着,亲戚朋友看不起他,老婆也要和他分道扬镳。
有一天傍晚,他独自来到薛家桥,准备投河自杀。
正在此时,忽然来了一位童颜鹤发的老人,对他说:“蝼蚁尚且贪生,何况人乎,你年纪犹轻,精力充沛,正可干一番事业,岂可一死而误妻儿。
你好吃懒做,嗜酒爱赌,造成恶果,怎能怨人尤天?我现给你银子一锭,你可作为资本,从今以后,痛改前非,辛勤劳动,发愤立业吧!”说罢,走到桥上石栏边,用手轻轻拍了一下,取出一块耀眼的银子交与穷汉,这才离去。
那个穷汉捧着白花花的银子,高兴得手舞足蹈。
心中暗暗打算:先到街上去斩一刀肉,称两条鱼,买几斤酒,到家里痛痛快快地吃上一顿。
然后上街扯几块好布,给自己和老婆孩子打扮一下,然后……他还嫌银子太少,要是再多几块就好了,一块买吃买穿,一块还赌债,再有几块做赌本,赢它几百、几千两,那就可以阔阔气气地过上一辈子,再也不被人小看了。
高兴之余,他突然想起老人的银子好像是在桥边的石栏上用手拍出来的,他想:我何不再去拍出几块?于是走到石栏边上一看,发现石栏上果然缺了一只角,那角与自己手里的银子一样大小。
他信手把银子凑到缺口上拼凑一下,不料银子在缺口上生了根,再也挖不出来了,再一看,那个缺口已完好无缝,银子已经变成了石头,他绝望地号叫一声,颓然倒在桥上。
剃头担上立旗杆的故事剃头担的一头是火炉和面盆,另一头是装着剃头家什的箱子,上面竖着一根大概有三尺高的旗杆,旗杆中央有一只小斗。
剃头担上为啥立旗杆呢?这还得从明朝说起。
明朝朱元璋做皇帝后,把元朝忽必烈派到各地的蒙古族官员罚为堕民。
堕民及其下代只许干剃头、抬轿、阉鸡、做小戏文、吹行等最下贱的行业。
到了清朝,顺治皇帝下了一道“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圣旨,要男人把前半边头发剃光,后半边头发梳成辫子,否则就杀头。
宁波的民间故事
宁波的民间故事以下是 8 条关于宁波民间故事的内容:1. 你们知道老外滩那座天主教堂的传说吗?据说啊,很久很久以前,那里曾发生过一段浪漫又传奇的爱情故事。
有一个穷小伙,爱上了富家女,那富家女的家人可不同意啊,多反对啊!但这小伙就不甘心啊,天天在教堂前祈祷,结果呢,还真发生了奇迹!是不是很神奇啊?这就好比牛郎织女,哪怕困难重重,爱情的力量也能创造奇迹啊!2. 宁波有种说法,天一阁里有神灵守护呢!大家想想,那么多珍贵的书籍能保存下来多不容易啊。
传说以前有个小偷想去偷书,刚进天一阁就听到奇怪的声音,吓得他赶紧跑了。
这可不是瞎编的哦!就像孙悟空守护着花果山一样,天一阁也一定有神灵在默默守护着那些书啊!3. 听说过梁祝文化公园的故事吗?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故事那真是感人至深啊。
他们为了爱情可以不顾一切,哪怕最后变成蝴蝶也要在一起。
好比是那扑火的飞蛾,明知危险也要追求自己的幸福。
你们说,这样的爱情是不是很伟大?4. 以前啊,宁波的海边有个神奇的传说。
说有个渔民在海上遇到了风暴,船都要翻了,他绝望极了。
可就在这时,海面上突然出现一道光,指引他找到了安全的地方。
你们说神奇不神奇?这就像在黑暗中突然看到了一盏明灯啊!5. 有个关于招宝山的民间故事可有意思了。
据说山上有个宝藏,但只有心地善良的人才能找到。
有个贪心的人想去挖,找了半天啥也没找到,还摔了一跤。
这是不是告诉我们不能贪心啊,就像那句话说的,贪心不足蛇吞象!6. 你们晓得宁波汤圆的故事不?以前有个卖汤圆的老人,日子过得很苦。
但他做的汤圆那叫一个好吃啊!有一年冬天特别冷,他给一个穷孩子一碗汤圆,结果那孩子后来出息了,回来报答老人。
这不就是善有善报嘛,就像春天播种,秋天收获一样自然!7. 讲个有趣的,宁波鼓楼以前有个更夫,晚上打更的时候总是看到一个奇怪的影子。
他开始很害怕,但后来发现那影子其实是在保护鼓楼呢。
这多有意思啊,感觉就像有个神秘的卫士一直在守护着我们的城市,难道不是吗?8. 宁波有个关于阿育王寺的故事呢。
宁波鄞州民间故事-036
宁波鄞州民间故事-036岐山祠堂等传说二则岐山祠堂据说明朝年间,岐山余姓已经人丁兴旺,那时岐山人祖宗还住在旧宅,因为人口增加,逐渐发展到小八房。
他们在小八房选中了一块风水宝地,朝南,面向岐山,准备建造一个当时规模比较大的祠堂,据说当时在宁波府西门外是独一无二的。
建造前族里专门请了风水先生,选了上梁的吉日,风水先生说了这样一句话:要有戴铁帽的人经过此地才可以上梁。
戴铁帽的人哪里去找,这可难倒了泥工、木匠,特别是那些族长和百姓,因为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大家只好苦苦等待,等呀等,有一天,雷声隆隆,天降倾盆大雨,在梁上等待的上梁师父,大声叫:“戴铁帽的人来了,可以上梁了”。
原来,这个人是从石塘方向过来的,买了一只铁锅,一看大雨倾盆,就把铁锅戴在头上当帽戴。
事后风水先生说,这个吉日是最好的,下代子孙兴旺,祠堂长年不沾灰尘。
岐山祠堂终于落成了,乡亲们以当时的风俗隆重庆祝,当时在朝为官的余有丁也亲自送来一块题字为“明廷硕辅”的匾,现在还保留在祠堂里。
岐山余国老宋代时,岐山余家出了个国老,后来民间一直称为余国老,相传至今,家喻户晓。
据说余国老早年是给小皇帝教书的,后来小皇帝登基做了皇帝,余国老教书有功也有了一席之地。
当时同朝的余姚大隐汪家出了个尚书(相当于现在的国务委员),后来称为汪尚书。
汪尚书把女儿嫁给了余国老的儿子。
一天女儿回娘家,汪尚书问女儿嫁到岐山头可好,女儿说一切都好,就是一样不好,在抗旱年头喝不到水,因为那时姚江是咸水。
汪尚书讲,这很容易,在没水喝的时候,可以从我们汪家放溪水下去,这样以后碰到干旱,岐山头人可以到汪家去放水,汪家人不可阻拦。
后来有句口语流传至今,“岐山人做冤家,马车桥人现成车”。
(说的是水从大隐下来经过民乐村马车桥,他们不用去挖,吃现成水。
汪尚书为官清正,但后来受到奸臣陷害,蒙冤而死,杀了头。
后来皇帝知道事实,才平冤昭雪,送金头一个,在鄞州及余姚一带给汪尚书造十八座坟墓,以避免窃贼盗墓。
宁波民间故事
泰山石敢当神医华陀,这日来到下邳城行医,笑煞了老百姓,气死了那些巫婆神汉。
夜里,有个老头来到华陀书房,华陀起身让坐。
那老头也毫不客气,劈头就问:“糯晓得我是啥。
”华陀说:“初次相逢,请教尊姓大名?”老头说:“告诉糯,我不是人。
”华陀笑着说:“老翁何处不舒服,我给你看治。
”老头说:“糯到阴间,跟我作对,这就使我最不舒服,今朝先来向糯打个招呼,看看我颜色。
”说罢,一头倒在桌上的砚池里,又翻身站起,活象一个恶鬼直向华陀扑来。
华陀后退两步,冲上去一脚踢倒恶鬼,活灵飞散,磕头求饶。
华陀说:“我饶人勿饶鬼。
”那恶鬼忙说:“饶命!饶命!我是人,不是鬼。
”这恶鬼是一个老神汉装扮。
原来华陀这块石头是在泰山日观峰晒草药时拣来的,上面刻写“泰山压顶,百鬼宁息”八个字。
泰山石吓退神汉的事一传两传,变成泰山石可治鬼。
后来,人们在石头上刻着“泰山石敢当”用来驱邪压宅。
木鱼和棒槌从前,有一个客商,随身带了三百两银子回家过年,来到一个山林,天色暗下,只得借宿一户山民人家。
俗话说:“钿财勿露白”主人发现客商的银子就起了谋心。
当晚乘客商熟睡,用砍柴刀把客商杀死,埋在后山里。
第二天,全家都搬到山下一座寺院旁去住。
可是没过多久,忽见有一条大蛇向他游来,他觉得苗头不对,忙逃进寺院里,那条大蛇仍旧紧跟紧赶,那人吓破了胆,慌忙躲进方丈室,跪在地上,向方丈和尚诉说了前因后果,求方丈救他一命。
决心痛改前非,皈依为僧。
方丈本着“慈悲为本、普渡众生”的佛旨叫他跳入缸中,仿照和尚圆寂,上面再盖上一只缸,认为这样可以通过,谁知那条索命的大蛇,游到缸边,在两缸合拢的沿口上,紧紧的缠绕了几圈不动了。
过了几天,缸底裂开,长出一株树来,那条大蛇却变了一根藤,缠在树上。
树高一尺,藤长十寸。
最后藤深深地嵌入树中,把树缠死了。
方丈便把树和藤砍了,用树做木鱼,用藤做棒槌,分给每个和尚一份,拜佛诵经,不断敲打木鱼,超度这对冤家对头。
田鸡和蛇田鸡和蛇是两姨丈。
奉化的某一年.有一只田鸡和一条蛇,有一年,宁波“四月半”庙会,蛇要去赶庙会,田鸡想跟蛇一块去。
059-宁波海曙民间故事
059-宁波海曙民间故事关于天封塔的建造,民间有两则传说。
一传说有一年,甬江口的招宝山下,出了一条恶蛟,恶蛟原先是蛰居在西乡大山顶上四窗岩中的一条小蛇。
这四窗岩四面有光,所以这座山也被叫做四明山。
千万年来,四窗岩吸聚山川日月之精华,这条小蛇因受灵气孕育,逐渐变成了精灵,后来它游入鄞江,又随鄞江水游到了甬江口,最后又经江海修炼,变成了一条神通广大的蛟龙。
这条蛟龙经常从招宝山下回游到三江口,兴风作浪,使宁波城水淹浪打,祸及百姓,大家痛恨之极却又无可奈何。
当时有一位住在四明山上的老石匠,听说恶蛟祸民,十分痛恨,决心为民除害。
一天,他忽见四窗岩中光芒四射,于是他爬上山顶,来到四窗岩中,发现岩顶有一块巨大而闪光的宝石,正在吞吐日月之气,迎聚八面来风。
于是他凿下宝石,采四明山上百树之叶,用三江口涨落之潮水,化了七七四十九天,将宝石打磨成一颗硕大溜圆的宝珠,宝珠在阳光照耀下,能射出万丈光芒。
有一天恶蛟又从招宝山下游到三江口兴风作浪,老石匠于是手擎宝珠,屹立三江口,迎战恶蛟。
但见宝珠在阳光下,光芒似剑,直刺恶蛟,恶蛟见状,吓得顺江逃遁,潜入东海。
三江口瞬息风平浪静。
老石匠为确保三江口的平安,不让恶蛟顺江返回,再来作恶,于是动员宁波百姓,在三江口附近建造了一座六角七层的“天封塔”,把宝珠放在塔顶,宝珠日夜放光,白天为行人指路,黑夜为舟船照明。
之后,逃入东海的恶蛟虽然仍常有来三江口作恶的念头,终因惧怕天封塔上的宝珠而不敢再来作祟。
宝塔与宝珠保全了三江口的平安,从此三江口风调雨顺、海宁波平,百姓安居乐业、繁衍生息。
二宁波濒临东海,常有狂风暴雨刮过来,一座砖木砌成的古塔为啥能岿然不动,千年不倒?据说是塔上有一颗定风宝珠的缘故。
传说从前江西人能识宝,他们到处搜寻,用计把宝贝据为己有。
一日来到宁波,看到天封塔顶有灵光显现,狂风从塔顶刮过,但塔檐的风铃却一动勿动。
他知道这座塔顶上定有定风珠。
可是宝珠在塔顶上,塔顶又在半空中,看不见勿着,叫他无可奈何。
宁波鄞州民间故事-050
宁波鄞州民间故事-050展开全文阿白扯乱话的故事清乾隆年间,社会安定,市场繁荣。
江南水乡有个集镇,名曰“小江”。
此处人口稠密、店铺林立,溪河穿镇而过,水陆交通便利,人来车往,呈现一派兴旺景象。
镇南有个名叫王阿三的人,开了一爿豆芽店,专卖黄豆芽,价廉物美,生意十分红火。
这引起了镇北肖阿白的嫉妒。
肖阿白,何等人也?他是个个性刁钻、好吃懒做、专扯乱话的无赖。
小江镇上深受其害的人少说也有数十个。
有一天,他对人讲:“阿三卖豆芽,豆芽里厢一根蛇。
”结果一传十、十传百,弄得阿三豆芽生意顿时冷落不少。
后来阿三知道是阿白搞的鬼,想找个机会报复他一下,阿三如此这般和自己老婆说了一番,结果却被阿白窃听去了。
第二天清晨,阿三雇了只小船去县城购买3000斤黄豆。
阿白晓得后又动出坏脑筋想捉弄阿三。
中午时分,装运黄豆的船停靠河码头,正要发货上岸。
阿白看见,马上奔到阿三屋里,上气不接下气地对阿三老婆讲:“刚才我看见阿三装黄豆的船翻向了,二十多袋黄豆全部掉到河里去了,阿三在撩黄豆时浸死了,现尸体被人捞上,摊在码头,侬快去抬抬来。
”阿白说完,拔脚就跑。
阿三老婆听说老公浸死了,顿时号啕大哭,又急忙脱落前门,独自一人背着门板,快速向码头奔去。
再说阿白离开王家跑到码头,急着对阿三喊话:“阿三,侬屋里火着了!”阿三听说自家着火了慌了神,忙甩掉臂上的豆袋,三步并作一步往家飞奔去救火。
就在半路上,与低着头背门急行的老婆正面相撞,阿三老婆惊得说不出话来:“侬不是已经死了吗?”阿三听了火冒三丈:“屋里火着侬值钱的东西不职业拿拿个门板做什么?还说什么我死了!”两人三句两句一讲,这才知道又是那个该死的阿白扯的乱话。
阿三这次再也气不过了,一张状纸将他告到了县衙。
知县张九金坐堂公审,阿三详诉原由。
阿白狡辩道:“是他们夫妻俩商量要作弄我,我要扯乱话,里人皆知,他们可以不信呀。
”知县听了,灵机一动,就对阿白说:“阿白,既然你扯乱话出了名,能否在大堂上试一下你的本事?如果本老爷也被你骗进了,可以判你无罪。
宁波宁海民间故事-033
宁波宁海民间故事-033三、御封“天下正神”相传明朝中期正德皇帝下江南,当听到五圣庙传说和用虎皮作座垫后,始则不安,继则愤怒。
原来武宗皇帝继承大统,议定国号为“正德”,正是虎年(150)开始,欲下禁民打虎诏文,诏告天下。
草湖村民既打虎,又将虎皮作垫褥,是对他的侮辱,怒火顿生,于是直奔宁海,要灭“五圣”。
但五圣帝是民间崇拜偶像,不想惊动村民,以免麻烦,故先查看。
一日,武宗皇帝到崇寺山,在县令指点下,向草湖西面所在眺望,在村北果见一座堂皇庙宇,命御卫查看。
卫士看后禀告并无庙宇,惟见溪滩和一丛郁郁葱葱的硕大荆棘蓬,帝称奇。
继续西行,回头南望大溪对面复现“五圣庙”,帝又命卫士绕道过去。
卫士到原地察看,仍是如此,再复命,帝回眸,果无先前的庙宇。
继行,至洋溪桥头东望,再现“五帝庙”,帝顿觉受戏弄,火冒三丈,率御驾沿南侧溪边路直奔草湖,到达牌埠头,仍找不到庙,仅有青翠旺长的一丛荆棘蓬。
帝百思不解,难道本皇有亏上苍,致使上苍屡现屡隐?虎皮垫座莫道是上苍安排?命该如此?沉思之后,怒气遂消,转而恭立荆棘蓬前曰:“尔若真是'五圣庙’,本皇即封你为'天下正神’。
”话音刚落,眼前荆棘蓬瞬间消失,呈现出结构完整的五圣庙宇,走进庙堂,五圣帝帝貌俨然,座下虎皮十分显眼,帝敬服不已,遂用御笔亲书“天下正神”四个正体大楷,村民制成横匾悬挂大殿正中,世代相传,可惜该匾毁于“文化大革命”中。
上述御驾行走中,对五圣庙的观看,始则西眺,继则南望,再则东眸,原来草湖是溪之南,行道是溪之北,且此段溪流以草湖为中心的近半圆弧形弯曲,三个观察点正好处于弧形的起点、顶点和终点,且相差距离相当,故有上述现象。
四、佑建镇水庙正德皇帝的赐名,令五圣庙名声大振,香客云集。
但多雨季节里,洪水滚滚,阻碍香客前往。
尤其是草湖村前的小溪在雨季时更是成为直接影响溪南朝拜者的水患,古人信洪水为妖作怪,大家议论建庙除患,向五圣庙求问验应。
于是将黄荆坛的树砍了,作镇水庙用材。
宁波鄞州民间故事-045
宁波鄞州民间故事-045铁拐李成人美事的传说铁拐李久住昆仑,闲着无事,想到外面游一游,看一下,乐一乐。
这天驾云来到秦淮河上空,扒开云头往下一看,只见一个书生正要跳河寻死,心想小仙不救,还有谁救他?忙按下云头,双指一点停住书生说:“公子慢来慢来,有什么难事,非要找死不可?”书生听身后有声,回头一看,是个跛脚叫花子,看上去面色古怪,一身道服,不像俗人,就说:“道长,还是让我死吧!”铁拐李双指一触,解了后生穴位慢慢说道:“或许我能帮上忙。
”书生双手一拱:“谢谢道长救命,说来话长。
”“你慢慢说。
”其实,铁拐李掐指一算,早知书生难事,书生流着泪说开了:“我父在世当官,我与淮上官家之女有联姻之约,事后两家常有往来。
两人也渐渐长大成人。
不料世事难料,家父弃官回家。
时隔月余,大火一场,烧尽家产,父母忧心忡忡相继而亡,我无奈之下前来投亲。
那户人家不但不认,还把我赶了出来,小姐从后门出来,送衣赠银,被她的父亲拉了回去,还打了我一顿,说今后不许上门。
我想身无分文,又无亲朋依靠,还是一死了之。
”铁拐李说:“这事好办,因为小姐对你还是有感情的,照我说的话去做,保你拜堂成功。
”接着书生细细听了他的主意后说:“这不好,会坏了小姐名声。
”“你这书呆子,小姐还求之不得呢。
”那天傍晚铁拐李带着书生在街上喝足吃饱后,开始行事,起先书生还有点害羞、不好意思,后来想想有这样的岳父就该如此对待。
再要说到那小姐,出身名门,又知书达理,早已恨死父亲不该如此对待公子,不知公子以后的日子该怎么过,想着,想着,想着……迷迷糊糊地睡着了。
这时铁拐李带着公子来到小姐的瓦房上,口中念咒,双手一指公子,说声:“变!”书生一下子就来到小姐房中,铁拐李就卧在小姐房顶上睡大觉,书生变了虫子钻到小姐的被窝内,听着小姐在梦中哭着叫着:“相公你在哪里?我想你好苦啊!”书生在被窝说:“我在这里。
”小姐还以为是在做梦,睁眼一看没有人,继续呼着:“你在哪里?我想你,想见你,我有好多话要亲口对你讲!”书生说:“你是否真心爱我,我现在出来你会怪我吗?”小姐说:“只要你出来,我不会怪你。
051-宁波北仑民间故事
051-宁波北仑民间故事扒灰佬的传说在白峰地区,新媳妇过门后,人们经常戏称公公为扒灰佬,那么这个称呼是怎么来的呢?这里还有一段传说。
从前有一户人家,儿子成家后常年在外经商谋生,家中只剩下公公与儿媳妇。
夏天,儿媳妇午睡时穿着短裤,露出了两条雪白的大腿,无意中被公公看见,公公觉得媳妇这样午睡不大雅观又不好当面明说,于是在灶间的灰缸上写了“媳妇琵琶腿”五个字提醒她,媳妇煮晚饭时见到了这几个字,知道午睡时赤裸的双腿被公公看见了,本应觉得羞愧,但因丈夫长久不在身边,也很寂寞,于是在灰缸上写上:“公公弹一弹”。
公公又看到灰缸上的字,觉得这儿媳也太放肆了,又写上“上下有规矩”,儿媳妇看后又写上“弹弹也无妨”。
公公看后觉得不对劲,想再教育她几句,他刚把灰缸里的灰扒平,儿子就从外面走进来了,看看爸爸在灰缸上拨弄,就问:“爹,您在做啥呢?”做爹的当时实在难以回答,就说:“没啥,没啥,我在扒灰。
”以后乡人就把娶了儿媳妇的公公称为扒灰佬。
狗由来的传说很早很早以前,天上的玉皇大帝派弥勒佛管东土,观世音管西土。
观世音不乐意,也要管东土,两人争不落。
后来,玉皇大帝做中央人,在两人面前各种一盆花,啥人面前花开得早,啥人管东土,观世音动动脑筋又讲:“花没开前头,大家不许开眼睛。
”两盆花种好后,两人都闭上眼睛,打起佛坐。
弥勒佛老实,眯眯笑笑,肚皮摸摸等花开。
观世音门槛精,过会偷眼看看,过会偷眼看看。
不晓得过了多少辰光,观世音偷眼看见弥勒佛面前的花慢慢开了,自己面前的花还没开,她偷偷把自己的花移到弥勒佛面前,把弥勒佛面前的花移到自己面前。
刚刚移好,花就开了,观世音叫了起来:“我的花开了,我管东土,我管东土!”玉皇帝看得煞清爽,心想,就让观世音管东土算了。
其实,弥勒佛也晓得观世音做了小动作,其肚皮大,肚量也大,眯眯笑笑讲:“侬这么想管东土,我就让给侬,侬晓得么,东土下朝要出贼了!”观世音讲:“出贼怕啥,我自有办法。
”“啥办法?”观世音捞来一把湿泥块,捏呀捏,捏出了一只泥狗,并对泥狗讲:“侬替我管门去,生人来了汪汪叫。
宁波鄞州民间故事-039
宁波鄞州民间故事-039“裁缝师傅勿落布,裁缝老婆出屁股”的传说从前,有个姓张的裁缝师傅爱贪小便宜,常在替家人做衣服时,把主人的零头布偷拿回家。
一天一个王姓人家请他来做衣服,主人也知道张师傅的毛病,一定要偷零头布,就在张师傅做衣台板旁坐着不走,弄得张师傅无可奈何。
忽然,他看见台桌旁有一根竹杠,灵机一动,飞快地把零头布塞进竹筒里。
一会儿,他呵斥跟随他的徒弟道:“你这小鬼,介(这样)呆介笨,学了快两年了,还学不会做裤子。
”接着他装得越说越气、火冒三丈的样子,先用尺揍徒弟,后来装作嫌竹尺分量不够重、打人不够痛的样子,随手就抄起竹杠,朝徒弟屁股打去,徒弟大哭,就夺下师傅的竹杠,背在肩上,边跑边喊:“我告师母去,我告师母去。
”师傅依然装作十分气愤的样子边追边骂。
就这样,零头布还是被张师傅偷出来了。
这就是“裁缝师傅勿落布,裁缝老婆出屁股”老话的来历,就是说,凡是裁缝师傅都要落布,就像裁缝老婆不会出屁股一样断扁担的传说话说很早很早以前,包括现在高桥镇、古林镇、横街镇的一小部分,集士港镇的大部分,现在是稻田的地方,原来是一个波光粼粼的大湖泊,约有四五万亩之大。
那湖一望无际,湖面荷花吐香,水中鱼儿跃动,空中水鸟飞翔,岸边杨柳轻拂,远处四明山郁郁葱葱,美不胜收。
一天,天上的一位神仙奉玉帝大爷旨意将两座山从东海挑到四明山来。
走呀,走呀,来到了湖的上空,这位仙人被眼下的风光迷住了,不由自主停了脚步,肩上的扁担忽悠忽悠,不料“咔嚓”一声,扁担断了,两座山和断扁担都先后从天上掉下来,落到湖中。
后来,这湖的周围有了人来居住,给两座山分别取名为白岳山(现集士港镇岳童村附近)、望春山(现集士港镇万众村,山经采石后现剩下不多),这湖取名为广德湖。
广德湖使周围十余万亩农田旱涝无忧,又盛产淡水鱼,实在是只聚宝盆。
到宋朝时,出了个楼异,为了自己升官发财,竟放湖水,挖河道造田,广德湖从此消失了。
只是传说这白岳山的北面,原先广德湖消失后留下了一条河,人称后塘河,河面特别宽阔,河中央有块狭长的陆地,这块陆地就是传说中神仙落入湖中的扁担,后人称它为“断扁担”。
宁波象山民间故事-026
宁波象山民间故事-026青龙潭的传说古人云:成龙容易拾“田”难(据说,“田”是古代的一种小动物,三只脚,前面两只,后面一只,据说是化水之宝)。
相传,在数百年前,有一将要修炼成龙的动物,为了拾“田”,到处打听,后听说这个“田”藏在象山东乡三角埭村一大户人家的粪坑底下,于是它装扮成农民,去三角埭村该大户人家做长工。
一做已有三年时间,但长工从不洗澡,有人问他为啥从不洗澡,他说他洗澡不容易,要有十八口大头缸才能洗。
老板说,这有何难,我家有的是大缸。
于是吩咐其他佣人在几间空房内摆了十八口大缸,并都挑满了水。
这位长工就关上门,又用纸糊住窗门,开始洗澡了。
该大户人家有一位小姐经过,听到空屋间内有水声哗哗,感到奇怪,就驻足静听,很久又未见人出屋,于是用手指戳破窗纸,向屋内窥视,一看是一条青龙在排列的水缸上翻腾跨游。
小姐“呀”的一声惊叫,长工发觉有人偷看,龙性大发。
刹那,天空乌云密布,下起倾盆大雨,一道云雾拔地而起,带着小姐直腾土桥龙潭山,并卷成上、中、下三个龙潭(后来附近岩石上还留有龙缸、龙盆、龙床、柴刀等痕迹)。
注:拾“田”的“田”字是借音,“田”为何物,无从查考。
三角埭村百姓称呼青龙为龙姑丈,每遇大旱,就到土桥龙潭山青龙潭求雨,届时,每人带上瓦片三张,作为龙姑丈盖龙宫之用。
求雨时,族长领先,从龙潭山脚开始,三步一拜移步龙潭,求雨百姓随后有序前进(此举一直延续到解放后停止)。
土桥龙潭山传说四则说古时,土桥村东南面的山坳里,一群牧童游戏时拔了很多茅草,编织成一条青色巨龙。
当牧童装上龙的双眼和一只角时,突然天昏地暗,狂风大作,飞沙走石。
只见一条青龙腾空而起,直飞深山丛林。
青龙就地一滚,山涧里就出现一个大潭。
青龙沿涧而下,连连滚翻,时又现两个大潭。
青龙四足一蹬,腾空飞舞。
此时青龙身上全是泥沙,故又称青龙为大沙龙。
青龙滚出三潭之后,甚觉疲倦,就飞到对面山上的巨石上休息。
自此之后,人们称此山为龙潭山,最高那只龙潭旁边大树参天,茂枝蔽日,故称萌潭,也叫“先庭”。
060-宁波海曙民间故事
060-宁波海曙民间故事白鹤山下“鲍”、“贝”两姓的传说出生据说明朝辰光,高桥出了个章御史,在京做官,势大权重;而离高桥四五里路的翁家桥也出了个翁妃娘娘,深得皇上恩宠。
有一年春天,章御史衣锦还乡,翁妃娘娘回家探望娘亲。
御史官船、皇家花船都在大西坝外姚江的浦河里等待过坝,官船在前,花船在后,但翁妃娘娘为了自己扎面子硬是抢前头,官船只得相让,因河道交关狭,官船倒退时,一竹篙碰碎了花船上一盏花灯,章御史没办法只得出舱向翁妃娘娘隔船赔不是。
但翁妃娘娘怒气未消,回京后立即禀告了皇上,称章御史蔑视皇权,要朝廷查办章御史。
章御史由此获罪。
朝廷下旨大肆搜捕章家后人,欲满门抄斩。
官兵一到,章家人已四处逃散。
官兵从高桥往西,过解袂河桥,经曹家、黄家漕、屠家山嘴一直追到白鹤山前。
只见一个老头背着一个小孩,七冲八跌(步履艰难)地赶路,官兵拖住老头就问你姓啥,老人一时心急,停了下来,背上的孩子滑到地上,小孩子带着哭声喊“背!背!背!”。
老人心里一亮,告诉官兵说我家姓贝,他是我的孙子,前面小桥就是贝家桥,官兵见状就不再盘问,继续向前追赶。
大约走了半里路光景又看见一个十七八岁的小后生抱着一个孩子在赶路。
官兵一把牢小后生就问他抱着的是否是章家后代,小后生紧紧护住孩子,回答道:“我们姓抱就是姓抱。
”官兵一听以为是鲍姓,也放过了他俩。
其实老头所背的和小后生所抱的正是章御史家两个孪生孙子。
从此这两个孩子就改姓为“贝”和“鲍”。
在白鹤山旁安家落户,繁衍后代。
白羊古塔的传说从前,在月湖的西侧有一个庵,叫做欢喜庵,坐北朝南向道(方位),庵前有两棵大樟树,周围风景优美,庵里面有一块交关大的空场地,空场地里造了一域交关大的坟,坟里安葬的是一位大官人家的千金小姐。
据说这位小姐十七八岁时还没出嫁,看到人家的姑娘一个个都有了如意郎君,而自己却一直没有称心的人,整天闷闷不乐,茶饭不思,结果生了相思病,没过多久就逝世了。
多年以后,有人看见欢喜庵里每到半夜就会有一只大白羊从坟里奔出来在庵附近到处乱窜,老百姓纷纷传言欢喜庵里出了妖怪,结果欢喜庵里出妖怪的事一传十,十传百,传言让百姓个个人心惶惶,不得安生,庵旁边的老百姓吓得都勿敢在夜间走出门来。
宁波宁海民间故事-029
宁波宁海民间故事-029文七姐妹岩和金鸡岩的传说古时,在幽僻的茶山上住着七姐妹,她们模样儿一样,穿戴也一样,个个生得千娇百媚,真个是鱼儿见了要下沉,雁儿飞过会落地,对着花儿花闭合,望着月儿月含羞。
姐妹七人同眠同起同劳作,亲亲密密,相依为命,过着逍遥自在的生活。
七姐妹最爱清洁,她们一天劳作以后,当夕阳晚照时,便手挽手地到山下海边去洗澡,洗好澡,又披着晚霞浮想翩翩地回山去。
七姐妹天天洗浴,惊动了正在海底修炼的一条泥鳅龙。
这条泥鳅已经修成龙形,可是凡心不死,它窥见了七姐妹那似粉如玉般的躯体在大海里游动,淫心大起,立即掀起一股黑浪想把七姐妹卷入海底。
七姐妹骤遇黑浪卷来,一时惊慌失措,几乎被卷了过去。
说时迟,那时快,七姐妹已经手拉着手组成一堵人墙,冲出恶浪;等到第二个黑浪卷来时,她们早已游到岸边。
姐妹们上了岸,换上衣服,正待回山,突然,阴风惨惨,腥雾漫漫,日色无光,天地昏暗,分不清东南西北了。
七姐妹吓得抱成一团,蜷缩在岸边。
岸边来了一个黑不溜秋的汉子,向七姐妹调戏起来。
七姐妹逃到哪儿,黑汉就拦到哪儿。
七姐妹无处躲藏,大喊:“救命啊!救命啊!”黑汉嬉皮笑脸地说:“不用喊了,喊破了喉咙也没有人来救你们,还是乖乖地跟我去做夫妻吧。
”正当黑汉得意的时候,一声公鸡啼叫,响彻云霄,霎时间云散雾消,一个身披金色羽衣的英俊少年,犹如一道金光从茶山之巅直射下来,顷刻之间到了黑汉面前。
少年大喝一声:“不得无理牎”黑汉想不到竟有人前来干涉,心中大怒,立刻就地一滚,现出了原形,竟是一条三丈长、长着巴斗大龙头的泥鳅龙。
泥鳅龙喷着白沫,张着血盆大口,向少年冲来,少年把身子一摇,也现出了原形,是一只高达一丈的金色大公鸡。
金鸡扑腾两翅,掀起一阵狂风,将泥鳅龙喷吐的白沫刮得无影无踪;接着又是一纵,跨上龙背,只一啄,就把泥鳅龙的一只眼睛啄瞎了。
泥鳅龙负伤后兽性大发,一边狂嚎,一边把金鸡紧紧卷住。
金鸡被卷得几乎透不过气来,头慢慢地低垂下去,羽毛被一片片地撕落下来。
宁波宁海民间故事-030
宁波宁海民间故事-030前童豆腐三宝的传说六月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白天温度高达五六十度。
赤日炎炎,天上没有一丝云彩,地都被晒裂了。
人们都到阴凉的地方避暑,路上没有一个行人,连黄狗都吐着舌头,泡在水里。
这一日,南海观世音菩萨要到西天去办事,驾着祥云行至前童上空时,只听见地上传来噼噼啪啪的声音。
她降下祥云去看,看到在一个大场地上有数百人在打早豆。
数十人一排,一边进一边退,手里拿着竹竿尽力打摊在地上的早豆。
男男女女干得热火朝天,脸上的汗水直往下滴,穿在身上的衣裤都湿透了。
小孩子在场边捡豆,吃奶的孩子在屋里叫着妈妈。
菩萨想,这么热的六月正午,别人偷懒乘凉都来不及,而前童人却那么努力劳动,精神确实可嘉,应该帮一帮他们。
于是,菩萨摇身一变,变成了一个村姑来到场边,对一位大嫂说:“请问这叫什么?怎么个吃法?”大嫂一见是位美丽的姑娘,就说:“这叫早豆,可以炒着吃,也可以煮着吃,或者磨成粉做成豆饼吃,可好吃呢。
”这时场上的人正好休息,都围了过来。
于是村姑对大家说:“我帮你们做更好吃的东西,你们可愿意?”大家都同意。
菩萨先把豆放在水里充分浸泡,然后放在石磨上磨成生豆浆,加入开水,再放在布袋中过滤,将滤好的生豆浆放在锅里烧开,打入盐卤,做成了白白嫩嫩的豆腐。
再用小方块布包成小块放在架子上晾干,再放到锅里煮,放进糖焦盐、茴香、桂皮等,做成了美味的香干。
把豆腐切成小长条放在油锅里炸,就做成了空心腐。
在菩萨的教导下,大家很快就都学会了。
大家有说有笑,这时一位大嫂对菩萨说:“姑娘,我看你又漂亮又聪明,还有一手好手艺。
你的本事是从哪里学来的?”菩萨笑着说:“这是天上瑶池仙宫里的豆腐三宝啊。
”说完就消失不见了。
大家忙跑到屋外的空地上,只见菩萨站在祥云上,所有人便都跪在地上向菩萨行礼,谢谢菩萨教会大家制作豆腐三宝。
从此以后,豆腐三宝就在前童流传开来。
前童人为了表示谢意,在自家中堂的佛龛里供奉观世音菩萨,每到节气也都用福礼孝敬菩萨。
宁波镇海民间故事-012
宁波镇海民间故事-012镇海渡驾桥来历传说相传南宋建都临安,即现在的杭州,那时宋朝并不愿迁都于杭州,而是临时安扎的意思,故称临安。
当时的南宋小康王牗即后来的宋高宗牘,因金攻势很猛,打过长江,兵临临安,无奈中带领兵马往东南方向逃亡。
一逃逃到当时的明州(宁波)定海(镇海)的一条河边,康王逃到这里已是没路可逃了,当地老百姓为了营救康王,临时架起一座便桥才让康王和官兵们逃脱。
后人为了纪念康王曾在这里渡河逃难,在原地重新造了一座石桥,并且取名为“渡驾桥”,意思是皇帝曾在这里起驾渡江(河)。
随着历史的变迁、时代的发展,“渡架桥”这一地方在上世纪70年代建起了现代化的镇海发电厂。
发电厂的厂名取代了“渡驾桥”,故人们对“渡架桥”便慢慢淡忘了。
父子进士亭由来传说传说在明朝年间,现庙戴村牌门头出了件父子都中进士的奇事。
父亲名叫刘洪,先考中秀才后,又于明朝景泰五年(公元1454年)考取了进士,朝廷派遣他到地方上为官。
过了十五年,在明成化五年(公元1469年),其子刘光也考取了进士。
当朝天子获知刘洪父子皆为进士时,觉得这是件天下少有之事,特下旨在刘洪家乡“牌门头”的十字路口中央建造“父子进士亭”一座。
在亭子正上方悬挂着“父子进士”金字牌匾一块,以供人们识别瞻仰。
亭子因奉圣旨而建,所以亭子造好后,凡地方官员路过该亭时,文官需下轿,武官要下马,以示尊敬。
进士门头的传说早在清朝道光年间,曲塘村有一个叫陈日昌的秀才,才学很高。
在当时的乡试中,考取了举人。
几年后又参加了会试(全国举人到京城参加考试),然后殿试,被录取为第227名进士,后被朝廷任命为江西巡按。
由于为官清正,当地县令在他的家乡曲塘村建造了进士第一座,共有房屋五十余间,占地约3000平方米。
人们称这幢大屋为“进士门头”。
里面还建有花园一座,十分气派。
在这幢进士第门头厅堂间中央,还挂着当时皇帝任命他做江西巡按的圣旨一道。
他的儿子陈寿德考取秀才后,过一段时间也在江西一个县衙里当了县官。
宁波民间故事,宁波民间传说大全
宁波民间故事,宁波民间传说大全宁波民间故事,宁波民间传说大全,以下是宁波民间故事,宁波民间传说大全,希望以下的资讯可以为你们的生活带来帮助。
宁波民间故事:布袋和尚博览群书,为一代禅宗高僧。
常通禅师扩建寺院至数百楹,使雪窦寺的面貌焕然一新,常通被尊为雪窦寺的开山祖师。
布袋和尚到长汀村洪郎潭后,把改变苦修行的弘法作为重中之重。
强调心性本觉,佛性本有,主张明心见性,见性成佛,信徒、信众听得津津有味。
常通知道这一情况后,欣然亲自出山门,邀布袋和尚进寺弘法。
由此,布袋和尚与常通禅师成了至交佛友。
布袋和尚的讲经弘法,是雪窦寺作为禅宗古刹,弥勒道场的独特之处。
宁波民间故事篇二距今约两千年前的东汉,慈城北边住着一户人家,家中母子相依为命。
儿子姓董名黯,已经长大成人,虽然家里穷困,但懂事又孝敬母亲。
可不想有一日董母得了大病,不吃不喝,卧床不起。
董母告诉儿子想喝娘家的大隐溪水。
董黯次日一早便挑起水桶扁,穿上草鞋,一路上翻山越岭,寻道问路,翻过七七四十九座山,爬过了七七四十九道岭,终于来到了离家30多公里外的大隐山下,找到了大隐溪水,带回家治愈了母亲。
人们传说,是董黯的孝心感动了神灵。
宁波民间故事篇三很久很久以前,东海边上有一块大海涂——东圣神洲,有天,龙公龙母在大海涂玩双龙戏珠,走的太匆忙,竟将龙珠失落下来。
不料,龙珠一落地,就在这块地方生了根,慢慢地在那里升起一座山。
不知过了多少年,这座山上忽然长出许多小树,叶子很象龙舌头。
人们采食叶子后,居然发现能提神复明,解渴强身,就称这种树为“龙舌树”。
后有人把龙舌树的叶子晒干、保存起来,经常当药使用,既可解渴又能作药,清香扑鼻。
龙叶树也慢慢地被称为茶叶树了。
由于这座山上的龙叶树和龙泉水都能造福于人们,人们就将此山改名为“福泉山”了。
宁波民间故事篇四王阳明小时候有一位贫穷的老师,两人师徒情深,但管家因先生贫穷,看不起他。
王阳明看出后想:用什么办法促使管家厚待先生呢?宁波民间传说大全:有一次,王阳明要求先生陪他到先生府上去玩,先生同意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宁波十大传说故事风景必须有其内在的占有物才能赖以构成和产生实际的意义。
如果我们只能徘徊于视听所经验的世界,这个空间便不是丰满的,它可能类似于在大片宽银幕上的云蒸霞蔚或超逼真、超立体和超环绕的平面空间而已,我们的思想不能迈向更深、更远和更高的维度。
孔子说,“尽美矣,也尽善也”,宁波血肉丰富、虚实相生的至善的传说故事,丰富了宁波这道至美的山水风景,营造了浓厚的传奇性、扑朔的迷离性,表现了宁波的特色与神韵。
而在我们眼里,把民间的传说与故事理解为在“国家”与“民间”的长期互动中形成的国家的或精英的“话语”背后,百姓日常活动所反映出来的空间观念和地域认同意识,人文精神与文化内涵,在漫长的流变史上,幻变成为绚丽缤纷的具有视觉效应的一条色带,它有可能重新解释宁波的社会历史。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
”色彩在人类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发展的过程中,始终焕发着神奇的魅力。
我们用色彩来表述宁波的绚丽缤纷的故事世界,十大故事传说是其中最为光彩夺目的一部分,是宁波非物质遗产的立体色标重要一环。
一、梁祝传说这是人世间最纯最美的爱情故事,每当姚江岸边春日繁花盛开、彩蝶翩跹之时,总让人怀想起这段让人嗟叹不已的往事。
主人公用自己的生命来对抗现实生活中的功利主义与利己主义,来捍卫对自由与解放追求的信念,情感上升到宗教或者说是哲学的程度,其感染力远远超出同类型的一般民间传说。
有关梁祝的音乐与戏剧作品非常多,对当地老百姓影响最大的俞丽娜演奏的小提琴协奏曲与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大都数老百姓都能唱上一段《十八里相送》。
故事色彩:彩色二、天封塔与斩妖的传说这是宁波建城有关的故事。
在《天封塔、永丰库、庆安会馆及其它》一文中叙述到唐时镇海招宝山的一条鲨鱼精经常兴风作浪,淹没宁波城的故事,民间老石匠在四明山上采得的一颗宝石帮助下,杀死了此妖。
而天封塔是为保存这颗宝珠并镇甬江蛟龙所用,因为建于唐武则天“天册万岁”至“万岁登峰”年间,故称此塔为天封塔。
天封塔曾经发掘过,虽不见传说中的宝珠,但文物丰富,可以到宁波博物馆细瞻。
而历史上这些年正好是一个叫黄晟(859-909)的人任剌史,这位宁波最初的设计师,不仅建筑了子城外总长达18里的罗城,还治理了甬江泛滥。
但是老百姓把他治理甬江的泛滥用神话的手法来表现,黄晟跳入甬江中与蛟龙作战,三天三夜,一直追到甬西的桃花渡,最后斩死蛟龙,而英雄也因此力竭而死。
至今宁波人每年端午节还用菖蒲草染雄黄制成宝剑挂在门口的方式,纪念这位“宁波城市之父”。
宁波建城时的洪水已然消逝,但见证这段历史的遗迹与风俗仍在,到底是老石匠这样的民间英雄最终战胜了洪水,还是黄晟这样有作为的官员为民除害,这并不重要,重要的宁波人相信人定胜天,这种积极的浪漫主义情绪是宁波走向三江时代最绚丽的开篇之章。
故事色彩:红色三、月湖畔的倩女幽魂一则与月湖湖心寺有关人鬼情未了的故事,已然消逝几百年,然而在大海东岸日本对这一故事的热衷与相同题材的永恒魅力,故列取;它也可以代表本地流传大量的如同聊斋《画皮》民间故事。
湖心寺曾在花屿东南的绿树修竹丛中,在宋时与开元寺、景福寺、阿育王寺并称“明州四大律寺”,日本画僧雪舟1468年创作的《宁波府图》,就有其远眺的风貌。
故事源自元末明初方国珍占据浙东时(大约是在1360年),讲的是元宵灯会时居于镇明岭下的乔姓书生,与一郁闷而死停厝湖心寺的牡丹姑娘相爱故事,最后乔姓书生与牡丹共死于湖心寺,在云阴月黑时常同在湖心寺左右徘徊,全祖望写有“若到更深休恋恋,湖心怕遇牡丹灯”之句。
明洪武年间传到朝鲜,后又传到日本,在江户时代以《牡丹灯笼》的题目流传甚广,最有影响的通俗读物,在日本的影响不亚于鄞县人熟悉梁祝哀史。
月湖畔天一阁也有哀怨传说,不过这个人的主角叫钱绣芸,爱的是范家的书,这个故事在《天一生水》一篇中有叙及。
问世间情为何物,在宁波可以如此演绎!故事色彩:黑白片四、四明山道家传说故事四明山是我国道教“第九洞天福地”,秦汉以降,四明山仙风极盛,道仙传说颇多,有刘纲白水冲修炼、大岚升天,刘阮四窗岩遇仙,虞洪遇丹丘子获仙茗、东岗山的棋盘石遗迹、梁弄仙桥村的故事等,并修建了大量的宫观建筑。
唐时,李白、刘长卿等诗人入山访道,在《全唐诗》中留下了咏四明山的14首诗篇。
北宋政和年间的皇帝宋徽宗御书“丹山赤水洞天”赐四明,使四明山道教之风更盛。
现有四明山森林公园鹁鸪洞,许多人来考察,以为是吴承恩创作《西游记》中水帘洞的灵感所在。
山间至今流传曲调优美淡丽、音韵缥缈、回味悠长的道家音乐,在道士诵经、赞礼、各种祭礼斋(醮)活动,常常演奏,与道士们的诵、赞、颂、偈相呼应,其鲜明的宗教色彩充满迷幻的感觉。
故事色彩:明黄色五、徐福东渡传说秦始皇并吞六国后,一直迷恋长生不老术,后来听人说东海上有蓬莱仙岛,上有可以使人长生的灵芝草,于是在公元前210年,第五次东巡到会稽时,派徐福率五百童男童女和三千工匠,东渡大海寻求,《史记》也记录了此事。
可是徐福一去不复返,他到底去了那里呢?有人说那时航海技术差,碰到大风浪,全部覆没;后人以为是台湾或琉球,也有说是美洲,但大多数认为是日本。
第一个认为去日本的是五代后周和尚义楚,他称“日本国亦名倭国,在东海中。
秦时,徐福将五百童男、五百童女止此国,今人物一如长安”,“又东北干余里,有山名‘富士’亦名‘蓬莱’”,“徐福至此,谓蓬莱,至今子孙皆曰秦氏”;宋代欧阳修也认为徐福东渡到日本;日本也多有人认为日本的开国者神武天皇仲田玄就是徐福,并以日本至今保存的徐福活动的遗迹为证。
徐福东渡传说已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民间文学类),由慈溪市、象山县共同申报。
具体内容可以看《寻访达蓬山》一文。
这可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有记载的大规模移民,也是开创中日文化交流之先河的最好证明,也显示大海对宁波的召唤意义,而对整个中国来讲宁波是走向、探索大海最前沿也是最神秘的地方。
故事色彩:蓝色六、奉化布袋和尚传说在中国,弥勒信仰是佛教三大世俗化信仰之一,甚至一度超过观世音信仰、阿弥陀佛信仰而在我国民间流传最广。
而弥勒信仰是佛教中国化的最好的外部标志或符号之一,原来在印度佛教中头戴天冠的弥勒塑像改变“国籍”,成了以布袋和尚为原型的中国弥勒——布袋和尚。
布袋和尚在奉化的传说,说明有宋以来宁波在中国佛教的影响力,而它在中国的快速普遍化,说明宁波对宽容、和善、智慧、快乐的意义取向,影响了中国人积极精进的人生态度,为中国的中心价值系统提供了积极的意义。
布袋和尚传说具有民间性、故事性、神话性等特点,布袋和尚的身世来历、童年趣事、风物传说、抑恶扬善、解危济困、出家圆寂等各个方面,对人生都有丰富的启示意义。
故事色彩:赭黄色七、康王落难故事康王即宋高宗赵构,传说他被金兵追杀时被大江阻隔,危急之时有一白泥马将其驮过江而得脱身,事后泥马被封为神马,宁波民间为纪念此事,产生了“跑马灯”这样的群众性民俗节庆活动,跑马灯中有马灯调伴奏,曲调高亢明亮,节奏欢快,往往吹打乐器,这是宁波百姓最为喜闻乐见的音乐样式。
据说康王跑到宁波某村时,村姑张布兰冒死相救,才逃脱了金兵追杀,后为报恩来接村姑入宫封妃,但张布兰不愿入宫,故意泄露两人所约暗号,使得赵构无法找到她,赵构最后下旨“浙东女子皆封王”,出嫁时,都要戴凤冠霞帔,乘龙凤花轿,倘若路遇官员,文官下轿武官下马,形成浙东重嫁女的古老风俗。
康王落难、百姓阻挡金兵的故事版本非常多,这样的故事常常在乡村的水井边讲述,让人感受到江南水乡有路必有桥,有桥必有村,有村必有人,有人必有井,有井必有故事。
故事色彩:亮绿色八、赵五娘与赵伯喈的传说南宋年间,民间流传着《赵贞女蔡二郎》戏文,写赵伯喈上京赶考,贪恋富贵功名,长期不归,其妻赵五娘独立支撑门户,在公婆亡故后去京城寻夫,不认妻子;最后蔡伯喈因马踩赵五娘而雷轰至死。
南宋陆游《小舟游近村舍舟步行》“死后是非谁管得,满村听唱蔡中郎”的诗句,可以看到当时对赵伯喈忘恩负义的谴责。
高明在宁波把它改编为《琵琶记》,一改赵背信弃义,而是宣扬伦理节义,成为“全忠全孝赵伯喈”。
最动人的是《中秋赏月》一折,同样一个月亮,出于牛氏之口,句句是欢乐之情;出于蔡伯喈之口,字字透出凄凉之意;两种情绪表现于一种事物,显现了民间故事情感展于的细密。
故事影响力因此而走向全国。
历史上确实有蔡伯喈这个人,他是蔡文姬的父亲,这不是历史蔡伯喈的真实事迹。
但是故事里包含的道德现和价值观,对精神境界、精神修养、理想人格、信仰信念教育的追求,展示了宁波纯朴的民风。
故事色彩:紫色九、妈祖传说妈祖名为林默,是福建莆田望族九牧林氏后裔。
这位聪明颖悟的女孩,自小便决心终生以行善济人为事,矢志不嫁。
她还洞晓天文气象,熟习水性,湄洲岛与大陆之间的海峡有少礁石,在这海域里遇难的渔舟、商船,常得到林默的救助。
去世后林默常常身着红装飞翔在海上,救助遇难呼救的人。
传说从宁波出使朝鲜的“顺济”号在海上遇难时曾被林默救助,故此徽宗赐顺济庙额,之后列入国家祀典,进行春秋祭祀,历代先后有36次册封,康熙时封为“天后”,使得民间对妈祖的信仰愈加固定。
这位海神在宁波影响深远,在宁波有天后宫,象山一带多妈祖庙,妈祖的信仰给大海中拼搏的渔民极大的心理安慰。
妈祖信仰是中国海岸线上的一道文化奇观,宁波的妈祖信仰历史与现实的活动,表明宁波是中国海洋文明的最要环节。
故事色彩:白色十、慈城董孝子传说董孝子汲水奉母,一个传说,成为一个城市的起源,也成为中国“母慈子孝”传统精神最感人的一个载体;故事可见《慈城:营造千年的美丽》一文。
董黯被皇帝敕封为孝子以后,孝名从慈城传到了宁波。
唐大历十二年(公元777年),在宁波的祖关山建董孝子庙以作纪念。
明朝洪武四年,董黯被敕封为“董孝子之神”,并于每年六月六举行祭祀,以弘扬孝道,这样宁波成为中国第一个有慈孝地方节日的城市。
孝悌伦理是孔子儒学大厦的基石,是“天之经,地之义”,《孝经》引孔子言:“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
”中国传统的人文精神包括重视现实人生价值,讲求情义道义为先而薄功利等,都是以孝为基础显现或开发出来的,可以讲中国人文主义的文化精神就是孝道。
宁波孝传说至教文化,诸如人文景观、民间风俗、文学、艺术、教育、道德修养、审美情趣等的千年承延,显示着宁波浓厚的运河文明的渊源,与尚德的实践精神。
故事色彩:品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