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石及其《二月》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柔石及其《二月》

《二月》是柔石最出色的作品。可以说,《二月》是柔石的代有作,也是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写于1929年的《二月》,反映了大革命失败以后青年知识分子找不到出路的苦闷和彷徨。作为主人公的萧涧秋,他极想有为,怀着热爱,到了芙蓉镇以后,面对陶岚和文嫂两个女性,他卷入了痛苦的漩涡之中。现实如四布的陷阱和黑洞,使他寸步难行,甚至无法立身。他同情文嫂的悲惨遭遇,竭尽全力救助她的一家,然而流言四起。孩子病死,文嫂自尽,使他人道的愿望如幻影破灭。聪明而美丽的陶岚爱他,他本可接受这上天的安排,而纫绔子弟钱正兴因看中陶岚而与他死皮赖脸百般纠缠,脆弱的他便落入了悲哀的迷茫之中。

人物介绍

柔石(1902~1931),浙江宁海县人。原名赵平复,门前曾有一块小石桥,上镌“金桥柔石”,所以就曾以“柔石”、“金桥”为笔名。柔石于1911年上小学,1917年夏,毕业于县正学高等小学。“正学”是对明初宁海名儒方孝孺“读书之庐”的尊称。方孝孺因拒绝为篡位的朱棣起草登极诏书而被“灭十族”的故事,在宁海城乡家喻户晓,给少年柔石的思想影响很大。1917年秋,柔石考入台州省立第六中学。谁知这所学校师资薄弱,管理不善,加之费用太高,他只得非常失望地中途退学,回家自修。1918年夏,柔石考取了官费的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遂兴高采烈地走出大山,从宁波乘船至上海,再坐火车到杭州,跨入了这所梦寐以求的校园。他积极向上、勤奋好学、多才多艺,深得老师和同学们的赞许。求学期间,柔石与长他5岁、比他早3年入校的同乡潘天寿结下了深厚的友谊。1920年,19岁的柔石回家与西乡东溪人吴素瑛结婚。1921年10月,柔石参加了著名新文学作家叶圣陶、朱自清任顾问,浙一师同学潘漠华、冯雪峰负责的“晨光文学社”,开始从事新文学运动。1923年夏天,柔石从浙一师毕业,应聘到杭州当家庭教师。因与自己“教育救国”的抱负相去甚远,不到半年,他就辞教回乡。1924年春,他到慈溪普迪小学任教,教学之余坚持文学创作。1925年元旦,在宁波自费出版了他的第一部短篇小说集《疯人》。1925年2月,柔石怀着求知的渴望北上,到北京大学当了一名旁听生。在此期间,听过鲁迅先生讲授中国小说史和文学理论课。“五卅”惨案爆发后,柔石的思想受到极大的震动,开始把个人命运和国家命运联系起来,用小说、独幕剧、诗和散文等各种文体,写下了大量作品,或诅咒现实的黑暗,或歌颂爱情的坚贞,或倾吐个人心头的郁闷。同时,他在作品里发出了改造世界的呼声。1926年春,柔石离京南下,为生计奔波于沪、杭之间。次年春,到镇海中学任教,不久担任校教务主任。他在参加国民党县党部召集的一次会议上,获悉当局要逮捕镇海中学学生党员、青年运动负责人周浩然等人,便不顾个人安危,立即通知他们转移。1927年秋,柔石应邀到宁海中学担任国语教师,兼教音乐和小学部的英语。宁海中学是中共宁海临时县委开展革命活动的秘密基地。在此执教期间,柔石也参加了党领导的一些革命活动。宁海地下党组织为有利于开展秘密工作,非常关注县教育局长的人选。他们选中埋头教育、表面无党派色彩,其实倾向革命、同情共产党的柔石。经过努力,终使柔石于1928年初出任县教育局局长。柔石上任后,在掩护地下党工作方面起了不小的作用。1928年5月,中共宁海县委组织了著名的“亭旁暴动”,后被国民党重兵镇压,宁海中学也因此被勒令解散。柔石掩护县委特派员杨毅卿脱离了险境,自己也辗转到了上海。到上海后,柔石埋头读书作文,历时两个月修改并写完长篇小说《旧时代之死》。9月,柔石经友人介绍,拜会了他敬仰已久的鲁迅先生,获得了这位导师的信赖。鲁迅热情地为他校阅《旧时代之死》的书稿,并推荐给北新书局出版;还选了一些外国作品让他翻译,帮助他摆脱经

济困难;此外,为了使柔石节约开支,鲁迅还把自己原景云里23号的房子让给柔石等青年居住,并请柔石与自己一起搭伙用膳。柔石视鲁迅如严师和慈父,而鲁迅也确像父亲般地关爱着柔石。在经常接触鲁迅和他周围众多文化界知名人士过程中,柔石的文学创作积极性,得到进一步的激发。1928年深秋,在鲁迅的帮助下,柔石和崔真吾等人一起组织了旨在介绍东欧、北欧文学,输入外国版画,提倡刚健质朴文艺的“朝花社”。“朝花社”为当代中国文学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后来,鲁迅又推荐他担任《语丝》的编辑。柔石在为“朝花社”操劳的同时仍勤耕不辍,这一年多时间,堪称是他创作的黄金时代。他出版了长篇小说《旧时代之死》和《二月》,中篇小说《三姊妹》,短篇小说、散文集《希望》,还有两部独幕剧、诗歌,以及被收入《近代世界短篇小说集》之一、之二中的译作,收获甚丰。1930年担任“左联”领导职务期间,柔石创作了短篇小说《为奴隶的母亲》、通讯《一个伟大的印象》和诗《血在沸》。柔石留下了40余万字的文学作品和译著,这些作品已列入世界文学的宝库,先后被译成日、英、俄、法、德、泰、印等多种文字,赢得了国外读者的喜爱和好评。1929年秋,党中央决定组建一个以鲁迅为首的革命统一战线的文艺团体—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柔石成为筹备“左联”的12名基本构成人员之一。1930年3月2日,“左联”成立大会在中华艺术大学秘密召开,柔石被选为执行委员,不久又任常务委员兼编辑部主任。5月,柔石经冯雪峰、黄理文介绍,在上海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党的一些主张,有时就通过柔石转达给鲁迅先生,柔石成为党组织和鲁迅联系的一个桥梁。不久,柔石和胡也频、冯铿一起,以“左联”代表的身份,参加了在上海秘密召开的全国苏维埃区域代表大会。作为一个革命家,柔石积极参加党领导的革命活动。而且旗帜鲜明地参加了党内反对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斗争。1931年1月17日,他参加在上海东方饭店举行的讨论王明路线问题的会议时,因叛徒出卖,遭国民党军警逮捕。23日,他被移送到国民党上海龙华淞沪警备司令部牢房,被钉上重达10多公斤的铁镣—“半步镣”。在狱中,柔石坚贞不屈,并做通狱卒的工作,先后送出两信,向鲁迅和战友们通报信息,暗示他们及早转移。两信均辗转送达鲁迅手中。2月7日夜,反动军警将24位革命同志仓促行刑,柔石头部和胸部连中10弹,壮烈牺牲。[2]鲁迅闻此噩耗,深感震惊和悲痛,沉重地感到自己“失掉了很好的朋友,中国失掉了很好的青年”,在“左联”机关刊物《前哨》创刊号“纪念战死者专号”上亲撰《柔石小传》和《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和先驱的血》等文。至辞世前作《写于黑夜里》止,鲁迅几乎无时无刻不在沉痛地缅怀战友,无时无刻不在鞭挞那些“在灭亡中的黑暗的动物”。至于《为了忘却的记念》及其中的“悼柔石诗”,更是感人至深,影响深远。

二、《二月》中的萧涧秋形象

迷茫的追寻者

初读柔石的《二月》,就被它深深吸引——那种清丽幽洁的笔调,那些痛苦又追求的人们,那朦胧不清的感情,都让我久久难以释怀。只是不论当时还是现在,读罢全文仍是深感迷惑,小说文本中有太多难以解释的细节,或许正是这些“说不清”赋予其持久的魅力吧。

自从蓝棣之先生的《现代文学经典:症候式分析》一书出版后,出现了许多关于《二月》的研究文章。总体看来,大都围绕着一个中心即萧涧秋所爱为谁。文中着墨较多的三位女性都被扯了进来,好不热闹。下面,我想就我的阅读对几个问题进行分析。

一、爱情归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