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制药行业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仿制药行业调研分析报告

一、仿制药与原研药简介

1.仿制药

是指与商品名药在剂量、安全性和效力、质量、作用以及适应症上相同的一种仿制品(copy)。在仿制药品许可中,其生物利用度是指仿制药品经测试反应具有原研发产品的利用度的+/-20%,因此仿制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难以得到完全的保证(仿制药制造企业需通过GMP认证,仿制药需通过生物等效性检验)。

很多仿制药品成分中含不同添加剂及内在成分物质,此有别于原研发药厂的药物,故认为不具有生物等效性。仿制药只是复制了原研发药的主要成分的分子结构,而原研发药中其他成分的添加与仿制药不同,由此两者有疗效差异。

仿制药最大的好处是极大降低了药价。如有一种药,发明者每吨要卖6000美元,过保护期后在印度仿制,每吨只卖60美元,极大地刺激了消费。又如2011年2月,总部设在孟买的CIPIN公司宣布,将原来治疗艾滋病的三合一药物的价格降至350美元,即每天不到1美元,大大低于原研药的价格,这一举措使得印度的抗艾药大举杀进非洲和拉美等一些没有申请专利的国家,对跨国制药巨头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2.原研药

原研药主要指原创性新药,经过对成千上万种化合物层层筛选和严格的临床试验才得以获准上市。需要花费15年左右的研发时间和数亿美元,目前只有大型跨国制药企业才有能力研制。在我国,“原研药”主要是指过了专利保护期的进口药。

二、仿制药行业现状

美国是世界上制药业最发达的国家,也是世界上医药产品创制能力最强和专利保护叫得最响的国家。但是,在美国人用的处方药中,40%~50%是非专利药,而且仿制药每年以15%的速度在增加。正因为生产了这么多的非专利药,美国药品价格的增长有所放缓,2002年美国畅销的200种非专利药,合计销售285.3亿美元,非专利药一年可为美国4000万医保人士节约140亿美元;

不但在发达国家,仿制药在发展中国家同样受到重视。我国的近邻印度尽管与我国一样,也是一个发展中大国,但是在全球药品市场中,仿制药的地位正日益提高,据印度海

关统计显示,印度每年出口的药品大部分为非专利药,2000年非专利药出口额已达16亿美元,预计2015年非专利药出口额将达到300亿美元;

我国的制药行业有了长足进步,从制药行业的基本空白到2012年能够基本满足国民一般用药的需要。但是,不得不承认,我国制药业在新药创制方面是一个弱项。创制一个新药,需要巨大的财力、物力和人力,还有很大的风险。基于我国的国情,财力有限,制药科研实力薄弱,目前不可能在创制新药方面大做文章。

我国从1950年到2012年,上市的新药绝大多数为仿制产品,仿制药占97%以上。然而,我国的仿制药生产与美国、印度等国家仿制药生产的差距在于还处在低水平仿制和低利润混战当中。

如今,随着大量国外专利药到期、国内相关政策趋向松动,中国仿制药产业正在迎来一个前所未有的“机遇期”,到2015年市场规纳能会接近5000亿元。

三、仿制药目前所遇困境

事例:2014年9月轰动一时的“毒胶囊”事件就事发于辅料。案中,浙江一家药用辅料企业用工业明胶生产药用胶囊,进入制药企业,导致9000万粒铬超标毒胶囊流入市场。

“毒胶囊”事件是辅料管控不严的极端事件。绝大多数由于工艺和辅料导致药效不足的仿制药,在生产与流通环节是低效药或者无效药。虽然这种药不致产生危害,但药效不够,既耽误治疗时机,也有可能延长患者的痛苦、病程。(毒胶囊就是由于仿制药监管不到位所导致)

中国是制造业大国,中国人的模仿能力之强是全球公认的。中国人口众多,药品市场巨大,仿制药的市场规模已经接近5000 亿元人民币,同样是全球公认的仿制药大市场。根据国家食药总局提供的统计数字,中国已有的药品批准文号总数高达18.9 万个,其中化学药品有12.2万个,97% 以上为仿制药。

但奇怪的是,中国仿制药的质量却在国际上饱受争议,甚至落在了另一个仿制药大国——印度的后面。2009 年出版的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年鉴显示,中国进WHO采购目录的品种数量为6个,印度则是194 个,远超中国。这一巨大差距背后虽然有一些其他因素,但根本原因就是中国大多数仿制药的质量达不到WHO 的要求。

2012 年2 月13 日,国务院印发了《国家药品安全“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部分仿制药质量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较大差距”。有了问题就要解决,于是《规划》提出,对

2007 年修订的《药品注册管理办法》实施前批准的仿制药,分期分批与被仿制药进行质量一致性评价,其中570 种纳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和临床常用的化学药在2015 年前完成,这570 种常用药品涉及2400 家企业,3.3 万个批准文号,九成以上的文号都是2007 年以前批准的。

1.利润空间压缩

目前中国仿制药的价格只有原研药的10%。超低价格使企业不得不在质量上妥协。

压缩中国药企利润的是手握用药权的医院。一名制药业资深人士表示,在药品的流通环节,医院处于强势地位,药企根本没有议价权,“中国药企的平均利润连15%都没有”。

研发一个仿制药品种,花费一般在50万-200万元,再加上生物等效的临床试验投入约50万-100万元;除这些成本,出厂价中还要加上审评的公关费用。

出厂价区区几元,到患者手中或为数十元的药品,除17%税费,还包括配送公司6个-8个点的配送费,代理商30个点的费用,公关费约20%的费用,其主要用于打通医院的关节。这样药企不在质量上克扣很难获得预期利润。价格战也集中体现在仿制药业的产业集中度低下。FDA针对美国在1999年—2004年中仿制药的价格与生产厂家之间的数量关系做过统计,结果显示,当仿制药厂家只有两家时,仿制药价格为原研药的52%;当生产厂家数目增至10家时,其价格降至原研药的26%;当生产厂家数目接近20家时,仿制药的价格仅为原研药的6%。

此外,一个药品往往面临几十上百家仿制,这使国产仿制药恶性价格战频起,也进一步挤压了利润空间。

2.仿制药质量存在问题

本文讨论的小分子化学药,其核心物质是那个被申请了专利的化学分子,专业名称叫作“活性药物成分”(Active Pharmaceutical Ingredient),制药行业则更喜欢称之为“原料药”。改革开放前国内很难买到进口药,但文献还是能查得到的,于是一些中国制药厂的技术人员便从文献上印着的化学分子式着手,试着将其合成出来,中国的仿制药时代就是这么开始的。但是药这个东西有特殊性,光是分子式相同还不行,晶型也必须合适,手性也得一致,更重要的是,合成过程中不能引入太多杂质,这一点中国仿制药厂做得还不够好,且在厂家量产仿制药时更容易引入其他杂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