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影响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若干因素汇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影响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若干因素
[摘要]早在一九四八年世界卫生组织就曾在宣言中指出:健康是指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满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现象。

由此可见,心理健康是一个人健康的标志之一。

处在幼儿期的孩子身心还比较稚嫩,他们的身心健康容易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

而诸多事实证明,心理健康才是一个人成才的关键。

所以,幼儿园、家庭、全社会都要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抓得越早越好。

我国给心理健康确立的含义是: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心理在本身及环境条件许可范围内所能达到的最佳功能状态。

其衡量标准包含情感反应适度,意志品质健全,人际关系和谐等诸多方面。

而有资料表明在被称为知识和经济时代的二十一世纪也将是一个精神病时代的到来。

心理疾病将是人类又一隐患。

近几年大中小学生因心理不健康导致性格和行为上出现偏差,甚至发生自杀、残杀父母老师等恶性事件。

由此,可见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

幼儿期是一个人一生很关键的阶段。

如果我们在这个时期就对孩子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从小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那么就会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奠定基础,使之形成完善的人格。

但值得一提的是对处于身心快速发展的幼儿来说,他们的身体状况、智力开发已被家庭、社会、教育机构非常关注,而心理健康教育往往被忽视,没有得到与前者同等的重视。

我认为影响幼儿心理健康有下面几个因素:
[关键词]心理健康;心理素质;认知理论
一、幼儿心理健康的标准及影响幼儿心理健康的因素
(一)幼儿心理健康的标准
幼儿心理健康的特征是与其身心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其表明为整个心理活动和心理特征和相对稳定、相互协调、充分发展,并与客观环境相统一.幼儿心理健康的标准有哪些呢?它包括:1、智力发展正常.2、情绪反应适度.3、人际关系融洽.4、行为统一协调.5、性格特征良好.
(二)影响幼儿心理健康的因素
1、遗传因素
遗传是指父母的生物特性传递给后代的现象.遗传因素是幼儿心理发展的物质前提,幼儿是在这种生物的物质前提下形成自己的心理.遗传的不同奠定了幼儿心理发展个别差异的最初基础.每个幼儿都具有他自己的遗传特性.这些遗传特性会影响该幼儿心理发展,如某个幼儿气质是多血质,容易形成活泼好动,动作敏捷、情绪不稳定的心理特征.某个幼儿气质是粘液质的,容易形成稳重有余而灵活性不足、踏实但有些死板、沉着冷静但缺乏生气的心理特征.
2、家长的教养方式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幼儿在家庭中生活,都离不开父母的教养,从吃喝拉撒到游戏活动无一不受到父母的关心和爱护,家长的教育方式也时时刻刻伴随着孩子的成长.家长用什么教育方式,在孩子的一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在一个民主和谐家庭环境长大的孩子,容易形成勤
奋、勇敢、诚实、自信等心理;在专制粗暴的家庭环境中长大的孩子,会对家庭、社会容易产生故意,形成粗暴性格,或者容易导致孩子产生自卑的心理.
3、生活环境
好的生活环境能促进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不好的生活环境则会阻碍孩子发展,他们的进步.宽松和谐的家庭环境,家庭成员中能与孩子相互之间友爱、和睦,孩子在家中有民主平等的地位,孩子有一个自由的生活环境,那样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就能快快乐乐、无优无虑的成长.
4、幼儿自身的心理和幼儿的活动
我们不能把幼儿的心理看成一张白纸,家长可以在上面随意画什么就是什么,被动地接受家长的教育.幼儿心理发展过程是一种主动积极的过程.在遗传、环境的作用影响过程中,幼儿本身也积极主动地参与并影响他自身的心理发展.因此,我们在谈家庭教育时,不要排除幼儿自身的积极主动性.
二、影响幼儿心理健康的环境因素
环境是孩子成长的摇篮,是孩子的乐园,幼儿的学习乃至整个发展都是在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中完成.陈鹤琴先生曾经说过:“怎样的环境就得到怎样的刺激,得到怎样的印象.”也就是说,幼儿可以依据不同的环境,建立起新的行为习惯和方式.
第一、要加强外部环境建设.幼儿园的园舍建设应有足够的空间,满足幼儿正常的活动及起居的需要,应尽量保证幼儿园内及周围的空气清新、光线充足、无噪声污染.园内应有足够的绿化面积,室内外装饰和布置应烘托出一种促使儿童积极向上的气氛.如果幼儿园为了经济效益而一味地扩大招生,使25人左右的一个班扩编到30到40人一个班,甚至更多,就会造成人
员密度过高,空间减少,噪声污染大,使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增多,社会交往行为减少,不主动参与活动的比率提高,从而对幼儿的心理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因此,搞好外部环境建设使促进和保证幼儿心理健康所必需的.
第二、创设良好的游戏环境.一个良好的游戏环境,必须渗透在一个富有情感色彩的心理氛围之中,幼儿期是情感体验迅速发展的时期,随着年龄的增长,其社会性要求开始增强,伙伴之间的情感交往、教师的和谐可亲都是他们渴望得到的心理环境,而只有在这种心理环境支配下,孩子才会安全、自信、大胆的进行游戏,因此我们教师要真正读懂孩子这本书,一切为孩子出发,多给孩子一些微笑与鼓励,以一个孩子的身份去观察孩子,了解孩子,尊重他们的意愿.充分开发孩子智力,调动挖掘每一个孩子的长处,培养他们的自信心与竞争意识.
第三、建设良好的幼儿群体,培养幼儿健康的心理品质.同伴关系对儿童的全面发展具有长期的、重大的影响,在同伴中受欢迎的幼儿有安全感,而被排斥的幼儿和被忽视的幼儿会产生孤独感、自卑感.当前,独生子女占大多数,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对其社会性发展更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教师要以“大朋友”的身份参与到幼儿园同伴交往重,并积极引导幼儿建立起平等融洽的同伴关系.如教师可引导幼儿自带玩具到幼儿园与大家分享,教育幼儿助人为乐,教给幼儿基本的社会交往的规范,鼓励幼儿在家长的带领下互相串门等,在友好的人际关系交往氛围中,幼儿心情愉快,乐观自信,在这种开放环境中,幼儿交往机会多,更利于其健康心理的形成.
三、影响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家庭因素
家庭是一个人最初的生活环境,是心理健康教育的第一课堂,社会和时代的要求都通过家庭在儿童的心灵中打下深深的烙印.
在家庭因素中,父母对子女的教养与态度是影响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原因.有些父母过分迁就和袒护孩子,对孩子百依百顺,满足他们的一切欲望,这往往使孩子形成唯我独尊、固执、依赖性强、缺乏独立性的不良品性.有些家长只顾忙自己的事,对孩子漠不关心,任孩子自由发展不加引导,认为教育是幼儿园的事与已无关,这种心态极易使孩子加负,希望自己的孩子样样比其他孩子强,稍有差错就斥责、打骂,使其自尊心受到严重伤害.还有些家长则不了解孩子的真实能力,对孩子的学习要求过低,孩子极易完成,使孩子慢慢地失去兴趣,能力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从而缺乏上进心和求知欲,所有这些严重影响了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家长在教育中,只有尊重孩子意愿,尊重的权利,对孩子适度地要求,孩子才会健康地发展.
家庭地结构也是影响幼儿心理健康的一个主要因素,许多研究表明,破裂家庭的孩子得不到家庭的温暖和正常的教育,容易形成悲观、孤僻、无信念感,与成年人难以和睦相处等,因此,给孩子一个安全、可靠的家,让孩子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是我们做父母的责任.
家庭气氛是影响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另一个主要因素.研究发现,生活在宁静而愉快的家庭中的孩子与生活在气氛紧张家庭中的孩子,性格上有很大差别.如果家庭中父母关系融洽,孩子在家里愉快,就会有安全感,信心十足.如果父母关系紧张,经常发生口角,则会使孩子情绪不稳定、紧张和焦虑,缺乏安全感,对人不信任,长期忧心忡忡,担心家庭悲剧发生,害怕父母迁怒于自己而受处罚,严重影响了心理的健康发展.因此作为家长,要着力于营造宽松和谐的家庭气氛,要保持积极、乐观、向上的态度,消除不良情绪的干扰,保持良好的心境,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
四、影响幼儿心理健康的心理因素
(一)幼儿自我意识与心理健康
自我意识是组成个性的一部分,是个性形成水平的标志,也是推动个性
发展的重要因素,个性是个复杂的、多层次的动力结构;自我意识是使组成
个性的各个部分整合、统一起来的核心力量.自我意识是特殊的认知过程,
是主体对自己的反映过程,因而渗入了主体本身的情感和意识活动.自我意
识对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起着调节作用.
自我意识主要有3种形式,它们是自我认识、自我评价和自我调节. 、自我认识.从出生到出生后3个月,婴儿就对外部社会客体发生兴趣,并能
从纯情感方面区分自己与他人了;8-12个月的婴儿开始区别自己的某些外
部属性;1-2周岁的幼儿据以知觉性自我性的一些基本概念,幼儿的自我认
识起始于这种最简单的自我认知过程.但是,自我认知和对自己属性的初步
认识并不等于作为内省过程的自我意识,幼儿开始了解自己,比能够思考这
种了解要早的多.
在早期,幼儿对自身的认识往往局限于自己身体的特征,以后,逐渐转
到对自己心理的和被社会接受的认识.当幼儿能对心理和身体、个体主观的
自我和外部事件、智力及动机特征和身体部分之间作出区别,幼儿就开始认
识到自己具有独特的思想和情感,感到自己与别人的差别,并把自己与别人
作比较.正确的认识自我是幼儿使自己的行为适应环境的基本条件之一.
幼儿的自我认识虽不成熟和稳定,但是对于幼儿人格的发展和行为的
适应性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内外的各种因素都可导致幼儿对自己的认识
被歪曲,与其自身的实际情况相差甚远.幼儿自我认识的不适当的发展会影
响幼儿一系列的态度、信念和价值观,从而影响自我评价,还可与其心理顺
应的机能障碍相联系.自我认识不适当的幼儿,在遇到动机冲突或挫折时常
会自觉或不自觉的运用各种消极的心理防御机制,缓解内心的困扰和不安,陷入回避矛盾、自欺欺人的境地.
②、自我评价.自我评价涉及到个体对自己一些特征的评定.它既受个体认识水平的限制,又常伴有个体主观的情绪性.
研究表明,幼儿在作自我评价时常常以自己的情绪体验作为评价的依据.较多的幼儿都表现为过高地评价自己.随着年龄的增长,自我评价才逐渐接近客观事实.幼儿到了一定的年龄,尚未调整过高评价自身的状况,就可阻碍个性健全地发展,就是因为这些幼儿自信心过高,只注意到成功而不考虑困难,一旦行为地结果与他们的期望不符,或者别人对他们的评价不高,就会出现强烈的情绪骚扰.
在幼儿中,过低评价自己的幼儿很少.自我评价过低的幼儿缺乏自信心,表现出低度的自我尊重,只为自己确定很低的目标,只有很差的成就动机,常常表现为沉默寡言、不善交往、行为退缩、情绪抑郁.这样的幼儿很难适应复杂多变的社会生活,他们的个性特征和行为会出现种种问题和障碍. ③、自我调节.自我意识的发展必须体现在自我调节上,人不仅要正确地认识自己、评价自己,还要能够掌握和调整自己的认识活动、情感态度和动作行为,这样才能逐渐形成良好的个性特征,维持心理的健康.
幼儿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各种环境的直接制约而产生的,如成人的指示、奖励和惩罚,同伴和压力、他人的期望等.然而,随着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即使在没有环境压力的情况下,幼儿也会以某种方式监督和控制自己的行为.例如可以为了较长远的目标而放弃眼前的需求,或者可以用较高的标准要求自己,或者可以通过情绪的调整便自我和环境之间获得平衡.有良好的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而又善于在各种动机冲突或挫折情境中作自
我调节的幼儿,其心理的发展渴望达到健康水平.
(二)幼儿的情绪与心理健康
情绪是人的一种复合状态,它是体验,又是反应;是冲动,又是行为.它包括人在生理和心理许多水平上的整合,与其他心理过程有广泛的联系.研究表明,情绪是影响人的心理健康,导致心理异常和障碍的一个主要中介环节,这是因为由生理、心理变化以及环境刺激等因素而造成的各种情绪反应,可以导致包括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在内的生化系统的变化,使人的机体、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也产生相应的变化.
情绪具有先天的性质.情绪从幼儿出生其,就同时逐渐具有了社会的性质,幼儿心理的紧张状态和平衡失调往往是与幼儿的情绪状态,特别是消极情绪状态联系在一起的,如果情绪表现非常强烈,或者持续时间过长,可引起生理和心理机能发生病变.例如,幼儿在极度愤怒或恐惧的强烈情绪下,可出现意识范围狭窄、判断力减弱、失去理智和自我控制能力,同时还可引起身体的相应变化,如姿势反常、动作无力、脸色苍白、心跳加剧、血压上升、呼吸频率增快等等.
初生的幼儿情绪是笼统不分化的,1岁以后逐渐分化,到了2岁左右,已出现了各种基本情绪.在幼儿的各种消极情绪中,焦虑和恐惧是两种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比较明显的情绪,它们常使幼儿产生一些问题行为.
五、人文环境
(1)、幼儿园气氛
幼儿园的气氛与教师的道德修养、职业意识及教学水平等方面有十分密切的关系.曾经有这样一个例子:某幼儿园的一位教师因为有一位小朋友在做游戏时与自己的孩子发生了纠纷,便将这位小朋友的右手按在滚烫的
暖气片上达20分钟之久,致使该幼儿右手严重烫伤.当然,这位教师受到了严肃处理,但她的行为给孩子心理上的冲击十分严重,致使该幼儿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对幼儿园感到恐惧,情绪不能稳定.幼儿教师应该对幼儿充满爱心与耐心,如果整天阴沉着脸,动不动就对幼儿大声呵斥,那么,幼儿园将被笼罩在压抑的气氛之中,幼儿的心理将被扭曲,情绪不稳,甚至出现暴怒、焦虑、抑郁等,且会对幼儿的社会认知、社会情感的发展产生极为不良的影响.
教师的职业意识与教学水平是影响幼儿园气氛的另一个主要因素.忽视孩子的玩与学,忽视对孩子兴趣的培养等,都会使孩子生活在一种机械、缺乏活力与互动、缺乏情感交流的气氛之中,对幼儿的心理健康亦将产生消极的影响.所以,教师应该为幼儿创造一个充满爱的、相互尊重、相互关心的氛围,是允许失败,允许犯错误的氛围.因为幼儿经验不足,能力有限,失败和犯错误都是难免的,如果不允许幼儿失败和犯错误,将会使他们生活在一种无形的压力之中,这将不利于他们的心理健康.同时,这样的环境应该是不存在任何外在压力的,这对幼儿的心理健康也十分重要的.
(2)、师生关系.
人与人互为环境,对于幼儿来说,教师是其环境.幼儿园的人际关系是幼儿园人文环境中对幼儿心理健康影响最大的因素之一.
幼儿与教师之间关系紧张,是引起幼儿心理出现问题的最主要的原因.教师整日与幼儿在一起生活和活动,教师的言行和情绪状态无时无刻不在影响这幼儿,教师稳定的情绪和完整的人格是影响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教师的个性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着幼儿的行为.教师对幼儿的不公正、偏爱、无同情心、蛮横粗暴、挖苦和讥讽等更会给幼儿的心理健康造成损害.教师的心理健康对幼儿心理的发展影响是很大的.所以我们教师要不断
地努力完善自己的人格,以便能给幼儿以健康的影响.那么,怎样才能在师生间形成一个健康的环境呢?
①、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幼儿的心理健康
首先,教师要加强自我心理卫生保健,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以健康的人格影响幼儿.
其次,教师要为幼儿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教学过程是教师教和幼儿学的双边活动,教师要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使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他们亲自动手动脑动口,多种感官参加活动.要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还必须有一个宽松自如的环境,民主和谐的气氛.
最后,教师要端正自己的言行.在当今的幼儿园,绝大多数的教师是女性,女性在人格方面有许多优势,也有不少的劣势,就对心理健康的影响而言,一般的女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应多些果断、勇敢、坚毅及动作的力度等.因为作为教师,其人格本身也是一种教育影响和教育力量,并且无时无刻不在起作用.
健全的心理适应能力是保证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擅长与人交往的人,心理适应能力就非常强,在未来社会中只有具有较强适应能力的人才能在社会生活中顺利地生存与发展.可见,从小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交往关系,让孩子学会交往的技巧,养成愿意与别人交往的习惯,有利于幼儿身心健康的成长,使孩子以健康的心理来迎接未来社会的挑战.
②、同伴关系.同伴关系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指标,在同伴中受欢迎的幼儿会有安全感、归属感;反之,会产生孤独感、自卑感.同伴之间关系的紧张,对幼儿的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并导致不良行为.研究表明,在幼儿园里,幼儿在攻击性行为常常受到别的幼儿的强化,而被攻击的幼儿常被迫退
缩或放弃,攻击他人的幼儿的行为由此得到强化,别的幼儿也是多这些行为进行模仿.在这样的过程中,幼儿还会体验到许多负性情绪,长此以往,将会对幼儿的心理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六、结论
心理健康是人体健康不可分割的部分,而且随着社会不断地发展、心理健康显得越来越重要.而幼儿期是人生的一个独特阶段,成年后的许多心理问题乃至心理疾病大都可以追溯到其童年时期的生活,因此应特别重视幼儿心理健康发展,要掌握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和常见的心理问题,了解影响问题的因素.在教育中才能对症下药,因材施教,帮助孩子纠正不良性格的倾向,使其心理健康发展.
总之,孩子是祖国的未来,他们是否顺利健康正常,直接影响我们民族未来的素质.因此,必须注重培养幼儿的心理,把自尊、自信、独立性、责任感、创造性和社交能力等作为重要教育目标,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让幼儿从小开始学习做人,成为具有健康心理的、能适应未来社会需要和挑战的一代新人.
参考文献:
1.朱智贤著,《儿童心理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第3版2.方平、熊端琴、罗峥、蔡红,《认知发展研究趋势的探讨》,《心理学探新》,2000年第74期
3.潘绍典,《维果茨基儿童言语的发生和发展》,《心理学探新》,2000年第74期
江岸区二七幼儿园付春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