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高校智力成为助推高质量发展的发动机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高校智力成为助推高质量发展的发动机作者:燕少广

来源:《求知》 2018年第9期

在浙江,感受最深的是浙江大学浓郁的人才培养氛围和杭州蓬勃的创新创业活力,百年浙

大和杭州之间携手伴随、共同成就。浙大正在通过承接全国干部教育培训、推动产学研协同发展、创新引领、打造智慧小镇等多种渠道,与杭州紧密携手,开启一个崭新的时代。高校智力,成为助推浙江新一轮发展的发动机。

1.浙江大学成为浙江“金名片”。国有成均,在浙之滨。有着120年历史的浙江大学是浙

江的“金名片”。浙大拥有紫金港、玉泉、西溪、华家池、之江、舟山、海宁7个校区,占地

面积5739978平方米,截至2017年底,全日制在校学生53000多人,在校留学生近7000人。

跨越两个甲子,这座城市与这所大学,正在通过产学研协同发展、创新引领、打造智慧小镇等

多种渠道紧密携手,开启一个崭新的时代。在杭州城西,紫金众创小镇与浙大紫金港校区,一

镇一校,浑然相成,正逐步搭建起融合国际技术与人才引进、校企协同创新、产业技术公共研发、项目孵化与转化、创新创业培训等平台功能为一体的创新创业社区。未来,紫金众创小镇

核心启动区将打造众创服务平台、创业学院、产业技术研发服务平台三大核心支撑,整合校内

外创新创业资源,逐步完善课程、培训、大赛、实践、孵化、融资等相互衔接的创业体系,全

面支持师生创业、中小企业研发、国内外人才引进与技术合作,从创新研发、技术转化、创业

育成实现高新技术,特别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和助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紫金众创小镇将成

为国际合作与技术转化的大平台、中小企业创新生态系统的核心区,以及师生联合创业的梦工厂。而与之相对应的,“城西科创大走廊”东起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西至浙江农林大学,全

长约33千米。在这片总面积224平方千米的区域里,分布着以浙江大学领衔的8所高校、50

多个重点院所以及30多个重点研发平台,呈现“一带、三城、多镇”的空间格局。

浙大地处科创大走廊东边起点位置,在网络化的创新生态系统建设中具有引擎作用,浙大

将充分发挥资源汇聚优势,全面激发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活力,构建泛浙大科技人才辐射网络。

浙大网新集团等具有国际视野和影响力的企业,率先成为紫金众创小镇的“原住民”。网新正

在以浙江大学综合应用学科为依托,发挥紫金众创小镇产业集聚、资源集成、综合服务优势,

吸引相应的创新项目、人才和创业公司,共同在紫金众创小镇核心启动区建设人工智能、云计

算及大数据产业技术研发服务平台和创新孵化基地,打造创新创业基地。

2.浙江人才生态的“化学反应”。资料显示,2017届毕业生在浙江省内就业的比率为本科

生65.12%、硕士59.19%、博士58.25%,平均留在浙江就业比率为60.62%。目前,浙大与校友

企业之间开放、共享的生态合作体系正逐步成型,联手推动教育模式创新、创业文化熏陶、孵

化平台搭建和支持制度保障,盘石联盟、蘑菇街、小美生活等著名的互联网企业,都由浙大校

友创办。

近年来,浙江着力打造人才生态最优省份,人才竞争从“单一要素”竞争,转向“创新群落”竞争,最终到“生态竞争”。今日浙江正在通过建设重大科技项目、打造产业人才大平台、创建新型人才研发机构,形成吸引、汇聚、留住高层次人才的内生原动力和核心竞争力,成为

打造人才生态最优省份的重要载体。浙江正在全力打造具有强大承载力、聚合力、竞争力的科

技创新大平台。比如,在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上,从东边的紫金港科技城,到中间的未来科技城,拥有了海外高层次人才创业园、阿里巴巴总部、梦想小镇、人工智能小镇、浙大校友企业

总部经济园等多个重量级创新平台;位于西端的临安区青山湖科技城,则向智能制造发力,全

力推进高端装备制造、信息技术、节能环保等产业集群发展,还有杭州高新区(滨江)、公共

实验平台、众创空间和科研院所等,已成为浙江集聚人才的重大战略平台。目前已形成著名的

创业人才“新四军”,即来自大学的“高校系”、赚了“第一桶金”后再次投身商海的“浙商

系”、从人才孵化器阿里集团走出来的“阿里系”、归国创业的“海归系”。这四支人才队伍

形成磁吸效应,从物理性聚合进而产生“化学反应”,吸引了更多、更高层次的人才聚集浙江。

3.天津高校更有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天津也迈入了“五个现代化”建设

的新征程。天津有南开大学、天津大学等全国知名学府,教育资源也很丰富。当前,在知识创新、科技创新、技术创新依存融通,前沿科技研发平台、区域创新服务平台协同呼应的时代大

背景下,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应充分利用自身完备的人才培养体系、科研创新体系,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体现出“名校与地方共建”的显著优势。

其一,南开大学、天津大学要率先树立以新应新、以新赢新的理念,抢抓新时代机遇、勇

立“双一流”潮头,将观念更新、理念创新,实实在在落实在机制、措施、办法的创新之举和

环境氛围的营造上。

其二,充分发挥天津智力密集的优势,主动服务、深度参与国家和天津重大发展战略,在

对策研究、咨政服务上积极建言献策;坚持以用立业,打通创新成果同产业对接通道,让更多

的科研成果由“智”变“金”。

其三,进一步发挥高校师资力量强、学科门类全的育人优势,培养更多更优秀的高素质人才,让“南开系”“天大系”成为天津创新创业的主力军。

其四,进一步发挥校友遍布海内外的优势,吸引海内外一流人才来天津高校和企事业单位

就业、创业。天津要在新一轮发展中掌握主动权,应致力于打造区域性人才高地为目标,实行

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一是以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识、

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确保政策落地,补好“短板”弱项,打好组合拳,尽快建立完善人

才“选得准、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的政策、机制和环境;二是高规格打造具有强大承载力、聚合力、竞争力的人才发展平台,这是吸引、汇聚、留住高层次人才的内生原动力和核心

竞争力;三是高层次参与国内国际人才竞争,在用好用足人才存量的前提下,适度考虑人才增量,而这个增量必须瞄准人才金字塔的塔尖发力。

其五,南开大学应充分挖掘“公能志向,强国梦想”的南开文化品格,建设独具特色的品

牌课程体系和现场教学基地,在履行好中央干部培训任务、更好地服务于国家高端人才培养和

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让一批又一批的全国优秀人才走近百年南开,了解六百年天津卫,宣传

现代化新天津。

作者单位:天津日报社

责任编辑:双艳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