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三讲 经典精神分析取向的基本理论组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下意识 + 位于意识和潜 意识之间,由那 些虽不能即刻回 想起来,但经过 努力就可以进入 意识领域的主观 经验组成。
+
也包括一些不愉快或痛苦的感觉、知觉、 意念、回忆常被压存在下意识这个层次、 一般情况下不会被个体所觉察,但当个体 的控制能力松懈时比如醉酒、催眠状态或 梦境中,偶尔会暂时出现在意识层次里、 让个体觉察到。
+
指个体拒绝接受或承认由某种信息产生 的焦虑。 + 如某个学生不相信他有一门课程不及格; + 不去想不安全性交可能带来的疾病、怀孕 或者是AIDS 等后果。
+
在理解这个错综复杂的动机方面,精神 分析取向强调那些隐藏于我们心灵深入的 性功能紊乱和不正常的性关系、思想和欲 望所起的作用。
+
评:现在我们很清楚地认识到大脑不是 划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但是人类大脑 确实存在着不同水平和结构。有一些比较 原始,与原始动物中发现的类似。其他则 进化出高级功能,例如情绪和动机,上皮 层则包含对应于高水平的人类智慧和自我 控制的复杂神经网络。因此,弗洛伊德的 推断是有一定的道理的,至少他准确地推 论出了心理的一些特定的部分是不能够被 意识到的。
+
+
无意识真实性的六点理由:
1.人在催眠状态下,往往能回想起早期的 儿童期经验。在催眠状态中所做的各种事 情,醒后却全然不知。 + 2.做梦是无意识存在的一个有力证据。 + 3.日常生活中的各种错误如失言、笔误、 口误、遗忘与丢失等。
+
4.灵感、直觉等创造性活动中的心理现象, 说明在意识之外还存在着一个未知的无意 识领域。 + 5.精神分析发现许多心身疾病以无意识的 内心冲突为基础。如一个新兵在要上战场 时突然手瘫痪了。 + 6.依据无意识假设而建立起来的精神分析 技术对治疗精神病患者的有效性,间接说 明了无意识的真实性。
+
理解无意识对行为、尤其是对变态行为 的影响,是理解精神分析思想的关键。
+
弗洛伊德认为人 格结构由本我、自 我、超我三部分组 成。
+
+
“本我”是指原始的 自己,完全由先天的本 能、原始的欲望所组成, 是一切心理能量之源。 本我按“快乐原则”行 事。本我的目标乃是求 得个体的舒适,生存及 繁殖。它是无意识的, 不被个体所觉察。
+
于是他形成了“压抑”的概念,被压抑 的这些愿望就是“潜意识”,这是弗洛伊 德学说中的基本要素之一。 + 他请布洛伊尔一起合作,并于1895年共 同出版了一本划时代的著作——《癔病研 究》,这时,弗洛伊德已经从完成了向心 理学家的角色转变。
+
+
理解弗洛伊德理论的重要起点是,他把 人格分为三个部分。最初他把这种划分称 为解剖模型。 + 该理论是阐述人的精神活动,包括欲望、 冲动、思维,幻想、判断、决定、情感等 等、会在不同的意识层次里发生和进行。 不同的意识层次包括意识、下意识和潜意 识三个层次,好象深浅不同的地壳层次而 存在,故称之为精神层次。
+ +
+
1881年开始私人开业,担任临床神经专 科医生,1886年与马莎· 伯莱斯结婚,育有 三男三女,女儿A· 弗洛伊德后来也成为著名 的心理学家,1938年因遭纳粹迫害迁居伦 敦,于1939年12月23日因口腔癌在伦敦逝 世。
(二)泛性论理想生平溯源 + 1882年,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爱上了年轻 貌美的姑娘玛莎.伯内斯。但是,由于没有 足够的财富和社会地位,他们不能马上结 婚,因此,弗洛伊德性的欲望无法得到满 足。在那个时代奥地利犹太文化的背景下, 20多岁的弗洛伊德和玛莎是不能在结婚前 发生性关系的。他们不得不经历了4年漫长 的等待才终于结婚。
+
评:无意识是人格结构中最大最有力 的部分。虽然在通常情况下,我们并不 意识到它的存在,但它对我们的一切行 为都产生影响。它影响着我们的思维、 感知和行为的方式、影响我们的职业、 婚姻对象的选择,影响我们的健康状态、 爱好、兴趣、和习惯等待。
+
“弗洛伊德认为,我们身上多数真实的 东西都不是意识的,而我们意识中的多数 东西都不是真实的。” + --埃里克· 弗洛姆
+
3.无意识
+
不曾在意识中出现 的心理活动和曾是意 识的但已受到压抑的 心理活动。
+
包括:原始的冲动和各种本能;通过种 族遗传得到的人类早期经验;个人遗忘了 的童年时期经验和创伤性经验;不合伦理 的各种欲望和感情。 + 它们在不知不觉的潜在境界里发生,因 不符合社会道德和本人的理智,无法进入 意识被个体所觉察,这种潜伏着的无法被 觉察的思想、观念、欲望等心理活动被称 之为潜意识。
+
“自我”,是自己可意 识到的执行、思考、感觉、 判断或记忆的部分。 + 自我遵循 “现实原 则”,负责与现实打交道, 寻求“本我”冲动得以满 足,即是说自我总是根据 现实情况来满足本我的欲 求,同时保护整个机体不 受伤害。
+
+
现实条件许可时,就即时满足本我的要 求;现实条件不许可时,就暂时延缓甚至 否定本我欲求的满足,以求得与现实的协 调,避免与现实发生冲突而带来痛苦的后 果。
+
弗洛伊德对我们无意识心理的描述有些 令人困窘。经典的精神分析案例包括这样 的主题:对父母的憎恨、对配偶的攻击性、 乱伦的念头、对儿时创伤经历的记忆、及 类似的对意识来说具有威胁性的想法。这 些与超我有冲突的主题与想法经常会让个 体感到焦虑或恐慌。
有时来自外部环境的因素(如现实中的 悲剧)也会让个体感到不安。
+
(二)能量有限说 + 弗洛伊德坚持“能量有限说”,认为如果个 体的心理能量都消耗在某部分心理机能上了, 它就不能再用于其他机能了。 + 因此,如果自我必须耗费大量的能量控制本 我,那么它几乎就没有剩余的能量去有效地执 行其他机能了。 + 弗洛伊德心理治疗理论的一个目标就是帮助 困扰中的病人释放被压抑的无意识冲动,从而 释放能量用于日常心理机能的动作。
本我欲求
自我的决定与行动
超我的限制
+ 食

去食品市场
偷吃别人东西是犯罪
+ 憎恨父亲
+ 求生欲望
离家出走
神经症
仇恨父亲是罪过
逃避战场是胆小鬼
+ 性

结婚
非婚性行为不道德
+
可见,“自我”是人格结构中维护统一 的关键因素。 + 如果自我力量不够强大,一方面,它难 以协调各种力量,使他们保持平衡,出现一 些问题行为;另一方面,当自我无法应付 时,就会导致人格的分裂和精神障碍。
+
世贸中心的高楼遭到恐怖袭击并最终被 摧毁时,一些心理学家(在新闻节目中) 推测恐怖分子选择该攻击目标的原因是高 楼是生殖器的象征,所以,恐怖分子不仅 仅是要击中美国,也要阉割美国。这些意 见一般都遭到了新闻评论员的嘲笑。 + 然而,其中一个驾着飞机撞向大楼的动 机犯许下一个遗愿:“我不希望女人参加 我的葬礼或是到我的坟前,我不希望有孕 妇来跟我道别。”
+
在弗洛伊德两岁半的时候,母亲生了一个女 儿,也就是弗洛伊德的妹妹,这激起了他对人 类繁衍的好奇心。这位高智商的年轻人开始深 入思考姐妹之间的对抗。 + 使家庭关系变得更加复杂的是:弗洛伊德两 个已经万年的同父异母的哥哥住得很近,而且 与他年轻的母亲关系很密切。为什么同父异母 的哥哥会同他的母亲调情?多年以后,弗洛伊 德仍然地记得他童年时经历的这种纠缠不清的 情欲关系。
+
弗洛依德早期的生活提示了这样的一个 事实:童年经验、压抑的性欲和潜意识冲 突会影响成年后的行为。 + 弗洛依德对人格解释的自然性获得了巨 大的成功,同时也影响了这一学派的许多 观点,形成了精神分析(psychoanalytic) 的人格取向。
(一)生平简介 弗洛伊德,奥地利精神科、神经科医生、 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 + 1856年5月6日,弗洛伊德出生在摩拉维 亚洲弗赖堡(现属捷克斯洛伐克)的一个中产 阶级家庭,父母都是犹太人。弗洛伊德3岁 时全家迁居维也纳。 + 他在中学时代就显示出非凡的智力,成 绩一直名列前茅,17岁考入维也纳大学医 学院,1876年到1881年在著名生理学家艾 内斯特· 布吕克的指导下进行研究工作。
+
(一)心理动力说 + 解剖模型提供了活动场所,结构模型提供 了角色。但究竟是什么使个体成长与人格 发展呢? + 弗洛伊德认为人类行为受一种强大的内 部力量的驱使,即“驱力”或“本能”。
本能
利比多(libido) 生的本能 性的本能
塔那托斯(Thanatos) 死的本能 攻击本能
+
弗洛伊德把大多数人类行为归因为生或 性的本能。由性驱动的行为不仅包括明显 与性有关的内容,还包括几乎所有以获得 快乐为目的的行为。 + 弗后来引入了死的本能--我们终究会 死去并回归大地的愿望。但这种无意识动 机很少表现为明显的自毁行为,而是转向 外部,表现为对他人的攻击。死的愿望仍 然是无意识的。
+
+
遵循现实原则的自我试图以现实的方式 来应对环境,然而,在这些冲动或现实面 前,自我选择歪曲现实的方式来保护自己 免受伤害。 + 自我的这种歪曲现实来保护自己的措施 叫“自我防御机制”。 + 自我防御机制被弗洛伊德多次提及,但 许多关于防御机制的具体描述都是后来者 的发展而更趋完善的。
+
把个体不能接受的或不愉快的冲动与欲念 压入潜意识使之被遗忘。 + 如一位妇女对于被强奸的遭遇无法回忆; + 一位男生遇到一位陌生的漂亮女生便产生了 想入非非的念头,可是马上想到这样的念头 是不好的,也对不起自己的女朋友或辜负他 人的期待,便打消不应有的邪念。 + 压抑是最基本的心理防卫机制。
+
+ +
+
+
自我与本我、超我及现实的关系。 本我-遵循快乐原则 超我-遵循道德原则 现实-遵循残酷原则 自我-要尽力满足专横的本我,要应付 严酷的现实环境,还要遵从神圣超我的规 范。它在三个暴君之间周旋、调停,力图 使三者的要求都得到满足,以便达到一种 相对平衡状态。
+
+
根据弗的这种人格动力结构理论,人的 一切行为都不是某一单方面的力量决定的, 而是人格内部力量相互作用的结果。
+
在这段时间里,作为一个敏锐的年轻科 学家,弗洛伊德深入地思考了自己的性欲 望对生活其他方面所带来的影响。10年以 后,也就是19世纪90年代,弗洛伊德开始 建立他关于人类的性心理理论。 + 弗洛伊德的母亲是他父亲雅各布· 弗洛伊 德的第三任妻子,比他父亲小20岁。她非 常迷人,像其他人一样,年轻的弗洛伊德 很爱慕她。弗洛伊德后来回忆起,儿时有 一次看到母亲的裸体,这件事情让他印象 深刻。他将当下的爱与早年曾经遭受过阻 碍的爱之间的关系融合进了他的理论基础 之中。
+ 人类有这三类经验:
+ 一:自述:“我是我们宿舍的一朵奇葩!” + 二:问题:“你上周末去干嘛了?” + 三:惊叹:卷入反色情的色情狂!
+
意识:人们正觉察到的想法。 + 前意识:那些大量的可再现的信息。 + 无意识:那些被压抑的痛苦的回忆,不 能被直接触及,除非在极端的情况下。
+
1.意识 + 人的心理活动有些 是能够被自己觉察到 的,只要我们集中注 意力,就会发觉内心 不断有一个个观念、 意象或情感流过,这 种能够被自己意识到 的心理活动叫做意识。
+ຫໍສະໝຸດ Baidu
“超我”,是个体在成长过 程中通过内化社会和父母的价 值观规范而形成,包括“自我 理想”和“良心”。 + 父母关于什么行为是“好” 的标准就内化为儿童的“自我 理想”; + 父母关于什么行为是“坏” 的惩罚规则就内化为儿童的 “良心”
+
超我按照“道德原则”办事,它要求自 我按社会可接受的方式去满足本我的需求。 本我也是非现实的,大部分也是无意识的。
+
(三)发现无意识与角色转变 + 1885年,弗洛伊德获得一项研究奖学金,可以 去巴黎旅行并学习。他师从神经学家让-马丁· 沙 可。当时最有名望的神经病学家。当时他正在进 行早期的催眠实验,来治疗歇斯底里患者。这对 弗洛伊德把兴趣从躯体方面转到心理方面,具有 重要的意义。
+ +
弗洛伊德对歇斯底里病症与治疗方法也有所接 触,早在1882年他的一位年事较长的同事和朋友 约瑟夫· 布洛伊尔就告诉他,有位叫安娜的病人曾 在催眠中恢复痛苦记忆,从而让病情得到缓解。
+
弗洛伊德自己在行医时对癔病病人也使 用过催眠疗法,效果并不令人满意,因此 他于一八八九年前往南锡,向一位有名的 催眠专家伊波利特•波恩海姆求教。 三年以后,他观察到在病人被遗忘的痛 苦记忆中占据主要地位的是那些不能被接 受的愿望。这些愿望平时不容易出现在意 识当中,只有通过自由联想等方法才能被 意识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