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概论复习资料》(贾学亮)

合集下载

中国文化概论期末复习

中国文化概论期末复习

中国文化概论期末复习中国文化概论期末复习一、奥运会开幕式中国元素(填空、选择) 常识1.四大发明:造纸术(东汉蔡伦改进)、活字印刷(北宋毕昇)、火药(唐代炼丹家发明)、指南针(司南)。

2.文房四宝:笔墨纸砚。

宋朝以后特指湖笔、徽墨、宣纸、端砚。

3.日晷、古缶、古琴、卷轴画、青铜器、瓷器(第五大发明)。

4. 四大文明古国:中国、埃及、巴比伦、印度二、绪论部分1. 文化:凡是超越本能的、人类有意识地作用于自然界和社会的一切活动及其结果,都属于文化;或者说,“自然的人化”即是文化。

2.《易经》:指导如何提高生命能量,教导人们为人处世及适应生活的书。

它涉及三项内容:修行学、哲学、占卜学。

因此,它成为道教、儒教、阴阳术数的经典,三教在各自领域内对其有不同理解和应用。

3.八卦:乾(qián)——天卦像坤(kūn)——地卦像震(zhèn)——雷卦像巽(xùn)——风卦像坎(kǎn)——水卦像离(lí)——火卦像艮(gèn)——山卦像兑(duì)——泽卦像4.文化结构层:①物态文化层:由人类加工自然创制的各种器物,即“物化的知识力量”构成的。

它是人的物质生产活动及其产品的总和,是可感知的、具有物质实体的文化事务,构成整个文化创造的基础。

②制度文化层:由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建立的各种社会规范构成的。

它包括社会经济制度、婚姻制度、家族制度、政治法律制度,家族、民族、国家、经济、政治、宗教社团、教育、科技、艺术组织等。

③行为文化层:由人类在社会实践,尤其是在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习惯性定势构成的。

它以民风民俗形态出现,见之于日常起居动作之中,具有鲜明的民族、地域特色的行为模式。

④心态文化层:由人类社会实践和意识活动中长期蕴化出来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等构成的。

这是文化的核心部分。

它还可分为以下两部分:社会心理、社会意识形态。

5.“中华”得名:“中”,意谓居四方之中。

《中国文化概论》复习资料

《中国文化概论》复习资料

《中国文化概论》复习资料狭义文化的定义:1、狭义文化以人的精神活动为中心;2、狭义文化关注的精神活动是经历史传承累积凝聚的、共有的、成体系的人文精神;3、狭义文化关注的不仅是全人类的普遍共性,而且更注重不同民族、阶层、集团人文精神的特点。

广义文化:1、它是与人类及人类的创造活动相联系的,是以人为中心的概念;2、它是一个历史概念,它涵盖人类历史的全过程,是一个传承发展的综合概念;3、它的外延涵盖物质创造和精神创造。

如何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1、在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过程中,需要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客观审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着力挖掘崇礼尚仪、忠厚正直、阔达淳朴等文化理念3、着力挖掘优秀传统文化在维护民族团结、延续精神血脉、鼓舞民族斗志等方面的思想价值;4、着力挖掘优秀传统文化对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大意义;5、着力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世界文化交流互鉴中保持个性魅力等问题;6、引导人们更加全面客观地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化事象:某一历史时期、某一国家(民族或地域)文化发展中带有典型和标志作用的事情反复出现时,这种含有规律的现象称为文化事象。

物质文化遗产:又称“有形文化遗产”,包括历史文物、历史建筑、人类文化遗址中国入选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作名录有:篆刻、珠算、皮影戏、藏戏文化遗产:概念上分为有形文化遗产、无形文化遗产。

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物质文化遗产是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与群众生活相关时代传承的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

民族:指在文化、语言、历史、宗教等方面与其他人群在客观上有所区分的一群人。

四诊:望、闻、问、切。

切脉的方法应用,创立中国独特的脉学理论。

甲骨文中就有“四方”的明确记载;西周:“天下”的概念已经十分清晰黄河流域的原始建筑——半地穴式;江南地区的原始建筑——杆栏式结构的居巢;红山文化——发源于东北辽河流域,在凌源、建平两县交界发现山顶上的女神庙和巨大的女神塑像建立于“红山文化时期”中国地理的整体特征:作为欧亚大陆的一部分,中国的地理面积基本和整个欧洲一样大,虽然地形复杂多变,但不失大陆的整体性。

《中国文化概论》复习资料

《中国文化概论》复习资料

《中国文化概论》复习资料一、单选题5、在中国古代社会,出现完整宗法制的朝代是()A、夏代B、周代C、商代D、秦代答案:B6、中国古代中央官制发生重大变化,以三省六部制的分权形式解决集权体制内的权力分配问题是在()A、秦代B、汉代C、隋唐D、明代答案:C7、宗教信仰、思维模式、教育思想等方面属于()A、物质文化B、制度文化C、精神文化D、生产生活文化答案:C8、在下列先秦典籍中,对辩证思维作了大量简明而深刻论述的是()A、《孙子》B、《尚书》C、《春秋》D、《诗经》答案:A9、在传统伦理道德规范方面,从孔子到孟子再到董仲舒,列为众德之首的是()A、孝B、仁C、义D、礼答案:B10、关于中国古代教育的总体目标,有集中反映的典籍是()A、《论语》B、《孟于》C、《礼记·大学》D、《荀子·劝学》答案:CC12,“六经”中在战国时代就已失传的是()A.《书》B.《乐》C.《礼》D.《易》B11、利用语言进行趋吉避凶,反映了人们对语言的()A、禁忌B、崇拜C、恐惧D、避讳答案:B12、就文化交汇的典型性与影响的深远性而言,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汇最主要有()A、两次B、三次C、四次D、五次答案:A13、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核心是()A、道家思想B、儒家思想C、佛家思想D、杂家思想答案:B二、多选题16、两汉时期选官方式多种多样,最重要的方法有()A、孝廉B、征辟C、考试D、举人E、察举答案:BCE17、下列选项中,属于自然范围内的服饰文化标志的有()A、环境标志B、等级标志C、性别标志D、年龄标志E、体型标志答案:ACDE18、下列选项中,属精神文化的有()A、艺术B、政治C、道德D、风俗习惯E、宗教答案:ABCDE三、名词解释20、九流十家答案:其为百家争鸣中的思想流派,是由汉代人总结出来的。

其对后世影响巨大的有儒家、道家、法家、墨家、阴阳家和刑名家等派别。

21、血缘九族制答案:即以本人为基准,向上、下各推衍四代,共九代,为九族,也有的以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为九族,九族是传统中国最典型的家庭制度。

中国文化概论复习资料

中国文化概论复习资料

中国文化概论复习资料中国文化概论名词解释1、嫡长子继承制:嫡长子继承制是宗法制度最基本的一项原则,即王位和财产必须由嫡长子继承,嫡长子是嫡妻(正妻)所生的长子。

“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2、封邦建国制:封邦建国是一种社会制度。

由共主或中央王朝给王室成员、王族和功臣分封领地,属于政治制度范畴。

狭义封建制指分封制,而广义封建制度,也就是常说的封建社会。

“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3、宗法制:是由氏族社会父系家长制演变而来的,是王族贵族放按血缘关系分配国家权力,以便建立世袭统治的一种制度。

其特点是宗族组织和国家组织合而为一,宗法等级和政治等级完全一致。

4、家国同构:指家庭、家族和国家在组织结构方面的共同性。

古代中国的经济基础是以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的,与这种生产方式相联系的家族制度也深深地根植于数千年中国社会结构之中,使国家结构也打上了家族结构的印记,家与国的组织系统与权力配置都是严格的父家长制。

5、今文经:朝廷为了便于学疏流播。

下令收集流散民间、口头流传的儒家著作,写为定本,作为传述的依据。

由于这些经书系用当时流行的文字记录整理,遂有“今文经”之称。

6、古文经:鲁共王刘余、北平侯张苍、河间献王刘德等人通过种种途径所发现的儒家经书,这些经书系用古籀文写成,故称“古文经”。

7、自然神崇拜:把诸如日月星辰、风云雪雨乃至名山大川等自然现象神化,进而把它作为一种超自然力量加以崇拜,祈求它的保护和赐福。

8、宋明理学:是儒道释三大资源与传统在宋元明时期的新的综合。

它以儒学为主干,融摄佛道的智慧,建立了以理气论、心性论为中心的道德形而上学体系。

9、六经:孔子编辑整理的古代文献称之为“六经”,即《周易》、《尚书》、《诗经》、《礼》、《乐》、《春秋》。

在这些古代文献典籍中,包容了古代的政治、历史、哲学、文学、音乐、典章制度等丰富的文化内涵。

10、重和去同(贵和尚中):肯定事物是多样性的统一,主张以广阔的胸襟、海纳百川的气概,容纳不同意见,以促进民族文化的发展。

中国文化概论复习题.doc

中国文化概论复习题.doc

屮国文化概论复习题一、单项选择题。

1、当一种现象以同样的的形式反复出现进,其中的就含有规律性,成为某一吋期、萊一国家文化发展中带有典型和标志作用的事情,这些现象称为(巳)A、文化现象B、文化事象C、文化思潮D、文化观念2、尽管中国历史上的分裂不在少数,吋间也不算短,但始终追求的政治观念屮的基调是(B ) A、和睦B、统一C、和平D、友好3、古代中国文明的成功依靠的不是战争而是(D)A、威胁与恐吓B、和亲与共存C、吞并与兼平D、联合与融会4、新石器时代结束距今,4000年左右,延续时间长达(A )A、五六千年之久B、四五千年之久C、三四千年之久D、二三千年之久5、中国独物的地理条件,制约着它的独物的文明形态和(D )A、文化体系B、文化内涵C、文化结构D、文化方向6、周人极端熏视的是(巳)A、浼业B、农业C、林业D、手工业7、建国初编造赋役黄册和鱼鳞阁册的朝代是(C )A、宋B、元C、明D、消8、中国历史上,南方把定期贸易的场所称作(D)A、市B、银C、庙市D、墟9、不列有关制度文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A它是人们创制出來的一种无序化体系。

B它是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中介C它是物质文化的反映形式D它是精神文化的物化形态10、“天人合一”的观念起源于(C )A、夏B、商C、两周D、汉代11、在传统伦理道德规范力面,提出"三纲五常”的是(D)A、周公B、孔子C、盂子D、董仲舒12、现代新儒学的鼎盛吋期在20世纪的(五六十年代)13、屮W古代从书林林总总,敁值得一提的是淸代乾隆年问编纂而成的大型从书《二十四史》14、至今世界上页数最多的从书是* (《四库全书》)15、《周礼》又名周官,是一部(谈论政治制度的书)16、汉代六经中的《乐经》不存在,增加了(《孝经》《论语》)合力七经17、《春秋文公四十年》中记载,有星孛入于北斗,这是世界上公认的最早一次对(哈雷慧星)的记载。

18、敁能体现屮W古代科技整体观的是(C屮K学)19、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中国文化概论》复习提纲.doc

《中国文化概论》复习提纲.doc

《中国文化概论》复习提纲绪论一、名词解释1、(P5) (08年真题)广义文化9、(P8) (10年真题)文化政策2、(P5) (09、12年真题)狭义文化10、(P9) (13年10月真题)民族文化3、(P6)文化内涵11、(P9)国别文化4、(P6)文化产品12、(P10)上层文化5、(P7)文化现象13、(P10)底层文化6、(P7)文化事象14、(P11)文化传统7、(P8)文化思潮15、(P11) (12年10月真题)传统文化8、(P8)文化观念、简答题1、(P5)广义文化应把握的要点是什么?2、(P5)狭义文化应把握的要点是什么?3、(P9)中国文化能形成一种统一的文化的原因有哪些?4、(P10)什么是上层文化?什么是底层文化?两者之间的关系?5、(P11)文化传统有哪些特点和作用?6、(P12)中国文化概论课程与中国文化史的区别是什么?7、(P12)中国文化概论课程与人类文化学的区别是什么?8、(P12)简述中国文化概论课程开设的目的和任务。

三、论述题1、(P10)怎样认识文化发展的时代性及其历史阶段?2、(P11)如何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与古代文化的关系?3、(P11)如何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4、(P11)你认为把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截然对立的观点正确吗?5、(P12)如何正确认识与对待中国文化传统?6、(P13) “中国文化概论”课程的基本内界有哪些?怎样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第一章中国文化的地理背景一、名词解释1、(P18)方志时期6、(P31)通漕四渠2、(P18)仪器观测期7、(P14)地理环境3、(P20)天下8、(P20)地缘4、(P22)九州9、(12年1月真题)“塞北江南”5、(P30) “尽地力之教”二、 简答题1、 (P14)谈一谈地理环境在人类文化发展当中的作用。

2、 (P14)中国地势和地形的特点是什么?3、 (P15)中国历史上的人群分布的主要情况是什么?4、 (P15) (09年真题)简述中国文化史上的山西居“天下形势”。

自考《中国文化概论》复习资料整理完整版

自考《中国文化概论》复习资料整理完整版
农业科技
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方式,以及水利设施的建设,提高了农业生产效 率。
天文历法
编制了精确的历法,如《太初历》、《大衍历》等,对农业生产及社 会生活有重要指导作用。
数学成就
发明了十进位值制记数法,以及筹算法等,对数学发展产生了深远影 响。
近代科技发展与影响
01
洋务运动时期的科 技引进
引进西方科学技术,建立近代工 业,推动了中国科技的近代化进 程。
包括旋律优美、节奏鲜明、和声丰富等,体 现了中华民族独特的音乐审美观念。
中国传统音乐与舞蹈的成 就
历史上出现了许多优秀的音乐家和舞蹈家, 他们的作品不仅在当时广受欢迎,而且对后 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06
中国文化的科技成就与影响
古代科技成就及其影响
四大发明
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对世界文明进程产生了巨大影响。
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
未来中国文化的发展将更加注重对传 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使之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焕发出新的 生机与活力。
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
随着文化产业逐渐成为国民经济支柱 性产业,未来中国文化产业将迎来更 加蓬勃的发展机遇,为经济增长注入 强劲动力。
文化多样性的保护与传承
中国将继续加强对文化多样性的保护 与传承,推动各民族文化的交流互鉴 ,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文化软实力的提升
中国将不断提升自身文化软实力,增 强国际话语权,为推动世界文明交流 互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 智慧和中国方案。
THANKS
汇报结束 感谢聆听
追求意境、表现自然美、强调个性表达等。
法家思想及其影响
法家思想的核心观念
法治、权力、利益等。
法家思想对社会的影响

中国文化概论复习资料

中国文化概论复习资料

中国文化概论》复习资料、“文化”理解的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人类所有的文明成果主张文化是涵盖人类所有文明成果的大文化观。

法国人类学家穆勒来埃尔认为:文化包括知识、能力、习惯、生活以及物质上与精神上的种种进步与成绩。

换言之,就是人类入世以来所有的努力与结果。

美国文化人类学家维斯拉认为:历史以及社会科学,把所有人们的种种生活方式称作文化。

美国人类学家拉尔夫•林顿认为:文化指的是任何社会的全部生活方式……没有无文化的社会,甚至没有无文化的个人。

每个社会,无论它的文化多么简陋,总有一种文化。

从个人跻身于一种或几种文化的意义上看,每个人都是有文化的人。

第二个层次:精神文化主张文化主要是指人类精神文化方面的创造性成果,并不包括物质生产及其器物性、实体性成果。

我国学者多注意到了文化含义的广狭之分,认为广义的文化应该包括物质、制度、精神心理等所有范畴,狭义的文化则应指精神文化的创造与成果。

英国学者泰勒的文化定义就倾向于精神方面的界说。

第三个层次:高雅的文学艺术沿袭了传统和现实生活中人们对文化的直观理解,即把文化理解为以文学、艺术、音乐、戏剧等为主的艺术文化,是人类“更高雅、更令人心旷神怡的那一部分生活方式”,是“弹钢琴谈论勃朗宁的诗”那一类内容,或者就是曲高和寡式的阳春白雪。

自然的人化即文化。

二、文化的分类和基本结构(一)物质生产文化物质生产文化是指人类物质生产过程及其物质生产的实体性、器物性成果,它们当中也凝聚了人类认识、改造自然的精神因素,但主要显示物的实体性质,它在物质生产领域内显示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客观化程度。

物质生产文化主要包括:由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构成的现实生产力和满足人类最基本的衣、食、住、行的生存需要的消费资料。

(二)制度行为文化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建立的各种规章制度、组织形式,以及在人际交往的历史中形成的风俗习惯,构成人类的制度行为文化。

制度行为文化包含两个层次,在上的层面为制度文化,而制度文化的长期运行又形成在下的民俗民风文化,即行为文化,所谓“在上为礼,在下为俗”。

(完整版)中国文化概论期末考试试题与答案

(完整版)中国文化概论期末考试试题与答案

(完整版)中国文化概论期末考试试题与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项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A. 指南针B. 火药C. 造纸术D. 圆规答案:ABC2. 下列哪个朝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使用年号的朝代?A. 汉朝B. 唐朝C. 宋朝D. 明朝答案:A3. 下列哪个诗人被誉为“诗仙”?A. 杜甫B. 白居易C. 李白D. 王维答案:C4. 下列哪个是儒家经典之一?A. 《易经》B. 《尚书》C. 《论语》D. 《道德经》答案:C5. 下列哪个朝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王朝?A. 元朝B. 金朝C. 辽朝D. 西夏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30分)1. 中国古代的五音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宫、商、角、徵、羽2. 中国古代的“三纲五常”中,“三纲”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五常”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仁、义、礼、智、信3. 中国古代著名的“四大美女”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西施、王昭君、貂蝉、杨玉环4. 中国古代的“四大名著”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5. 中国古代的“六艺”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礼、乐、射、御、书、数三、名词解释(每题10分,共40分)1. 道家答案:道家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哲学派别,主张顺应自然、无为而治,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道家的代表人物有老子和庄子。

2. 汉赋答案:汉赋是中国汉代的一种文学形式,以赋为主,兼具诗歌、散文的特点。

汉赋内容广泛,包括咏物、叙事、抒情等,代表作品有《两都赋》、《上林赋》等。

中国文化概论复习资料

中国文化概论复习资料

中国文化概论复习资料1、“自然的人化”?文化的实质性含义是指:人化或人类化,即人类主体通过社会实践活动,适应、利用、改造自然界客体而逐步实现自身价值观念的过程。

其体现即有自然面貌、形态、功能的不断改观,也有人类个体与群体素质的不断提高和完善。

2、广义的“文化”包括哪几个层次?答:①物态文化——人加工自然而成的各种器物,如衣食住行,反映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②制度文化——人类在实践中建立起来的各种社会规范和社会组织,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

如法律、婚姻、家族、经济、宗教。

③行为文化——人在社会实践尤其在人际交往中形成的约定俗成的习惯,如民风、民俗。

④心态文化——通过人类实践尤其是意识活动的长期积累而培养起来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以及思维方式。

这其中又包括着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态两个方面。

所谓社会心理是指人们日常的精神状态和思想面貌,未经加工,是大众心态。

而社会意识形态则是指那些对社会心理经过加工、升华形成的,受制度、物态影响并通过典籍固定、流传下来的精神状态。

6、中国古代文学的现代意义中国古代文学是传统文化中最容易为现代人理解、接受的一种形态,是沟通现代人与传统文化最直接的桥梁,也是世界其他文化背景中的人民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最佳窗口。

7、论述中国艺术的阳刚之美与阴柔之美a.阳刚之美就是壮美,其特点是显得伟大、雄伟、壮丽、威武、坚强。

阳刚之美能引起人的愉快、崇高、振奋等情感。

青铜器的纹饰、颜真卿和柳公权的楷书、打击乐演奏的音乐等主要体现阳刚之美。

b.阴柔之美就是秀美。

其特点是让人觉得娇柔小巧,感到优美或秀丽。

原始彩陶的造型和纹饰、园林的建筑和布局、行书和草书的线条都体现出阴柔之美。

有些优秀的艺术品,同时包融有阳刚之美和阴柔之美。

美术艺术的最高意境是壮美和柔美的融合。

无论是原始社会敬畏的龙凤画,还是先秦时期威武的兵战画,无不反映了阳刚之美与阴柔之美的特色。

都是阳刚壮美和阴柔优美的融合。

然后阳刚之美与阴柔之美还表现在书法艺术中,汉字本已是中国文化的一大奇观,书法汉字的中国书法更是传统文化的奇葩。

中国文化概论复习要点

中国文化概论复习要点

中国文化概论复习要点第一篇:中国文化概论复习要点《中国文化概论》复习要点一、题目类型与分值:1、填空题—20分(每空1分)2、选择题—15分(每题1分,其中单项选择10题多项选择5题)3、名词解释—20分(共5个,每个4分)4、简答题——30分(共3小题)5、综述题——15分(1题)二、重点复习思考题:1、名词解释(要求掌握20个)三纲八目史家三长三礼五礼三清三公四部分类法内廷四阁乡试三鼎甲御史台2、简答题(要求掌握12题)⑴简述中国文化的主要特点。

(P.28-34延续性、伦理性、政治性、世俗性)⑵简述儒道思想在历史上是如何互补的?(P.114-120)⑶简述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区别。

⑷简述“今文经”与“古文经”的区别。

(P.127)⑸举例简述中国古代史学的主要特点。

(P.156-158:三方面)⑹简述“三礼”的基本内容。

(P.268-270)⑺举例简述佛教诸神。

(P.258)⑻举例说明我国古籍的四部分类法。

(经、史、子、集)⑼宋代科举对唐代科举进行了哪些改革?(P.286-287)⑽简述唐代三省制的职官设置和运作机制。

(P.306-307)⑾古代中央六部的名称、职掌、主要官员设置及别称。

(参见P.269图表及P.307文字)⑿中国近代科技落后的原因是什么?有什么启示意义?(P.404)文化今文经古文经玄学三纲五常四大石窟四大菩萨二重证据法新儒家附:简述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区别。

答: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是宋明理学中的两个主要派别,都属唯心主义哲学体系,但二者的区别也是明显的。

主要表现在:1、程朱讲“性即理”,主张本体在外,是客观唯心主义。

陆王讲“心即理”,主张本体在内,是主观唯心主义。

2、朱熹认为“理在气先”,“理”是一切事物的支配者,是形而上的抽象本体;“气”是形而下的现象世界。

因此理与气、道与器分而为二。

陆九渊断言“心”是宇宙的本体,“此心此理实不容有二”。

陆王还主张“道器合一”。

3、朱熹主张为学先“道问学”,“即物穷理”,更注重读书注经。

中国文化概论复习资料

中国文化概论复习资料

中国文化概论复习资料中国文化概论1、最早从科学的角度给“文化”下定义的是英国的“人类学之父”泰勒,他在《原始文化》一书中说:“文化或文明,就其广泛的民族学意义来说,乃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任何人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杂整体。

”这一定义被视为文化的经典性定义。

2、文化的一般特征:其一,文化是一个综合统一体;其二,文化体现了创造的意志和力量;其三,文化是世代相传的连续体;其四,文化是普遍存在的具体性东西。

3、文化的本质特征:自然的人化或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在文化的创造和发展过程中,主体是人,客体是自然。

“第二自然”是所谓的“人化自然”即文化领域。

4、“中国”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生存空间,是华夏五千年文明的摇篮。

既是我们国家自古以来的一个通称,又是我们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简称。

中华民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创造主体,是在中国领域内共同生活的各个民族的总称呼。

5、上古——中国文化的起源,具有决定意义的是工具的使用,从旧石器时代的打制石器过渡到新石器时代的磨制石器。

殷周——中国文化的孕育,文化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周人尊礼尚施,事鬼敬神而远之。

嫡长子继承制,封邦建国制,宗庙祭祀制度和婚礼制度等。

春秋战国——中国文化的萌动,百家争鸣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重要的思想解放运动。

秦汉——中国文化的定型魏晋南北朝——中国文化的发展隋唐——中国文化的隆盛,科举取士制度宋明——中国文化的强化,理学的奠基人是被称为“北宋五子”的周敦颐,邵雍,程颢,程颐,张载。

清至五四——中国文化的转型6、远古时代,土地为氏族公社集体占有即土地公有制,夏商周时期,原始土地公有制演变为土地国有制。

7、宗法制度:源于原始社会父系家长制公社成员之间的牢固亲族血缘联系,是这种血缘联系与社会等级关系密切交融、渗透、凝固的产物,是以父系血缘关系区分嫡庶亲疏,决定政治、经济、军事、祭祀特权的一种等级制度。

宗法特征:家天下的延续、家族制度长盛不衰、家国同构8、家国同构是指家庭、家族和国家在组织结构方面的共通性。

中国文化概论各章复习汇总

中国文化概论各章复习汇总

09年4月中国文化概论各章复习汇总中国文化概论试题1.中国古代典籍中文化的含义⑴文的本主是错画,也就是花纹的意思⑵化的本义是改易⑶文化很早就已合成2.广义文化应该把握的要点广义文化是指人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共同创造并赖以自下而上的物质与精神存在的总和。

⑴是人类及人类的创造活动相联系的,是以人为中心的概念⑵是一个历史概念,它涵盖人类历史的全部过程,是一个传承发展的综合概念⑶广义文化的外延涵盖物质创造和精神创造的全部3.狭义文化应该把握的要求狭义文化又称人文文化,是某一社会集体在长期历史发展中经传承累积而自然凝聚的共有的人文精神及物质体现总体体系。

⑴不但以人为中心,而且以人的精神活动为中心,即使观察物化世界,也是以其中的人文精神为内核的⑵关注的不是个别人的精神活动,而是历史累积凝聚的共有的成体系的人文精神⑶关注的不仅是全人类的普遍共性,而且更注重不同民族、阶层、集团人文精神的特点4.文化现象与文化事象的区别:文化现象所反映的是文化展过程中的外中状态和联系,具有个别、具体、可直接观察和经验性等特点。

而文化事象则指的是文化发展中带有典型和标志作用的事情,是群众在共同需要、共同心理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和不断给予陶冶的结果。

它往往是思想观念及其特化形式的综合,它不但具有外在的特色,而且含有观念的特色。

文化现象是人们对现象的感受上升到理发概括的认识产物5.文化观念:一个时期某一阶层或某一行业的的人群对文化问题所持的态度和看法,或在某一文化事象里所表现的意识形态。

6.文化思潮:某种文化观念及与之相关的文化事象,在某一特定时期,在一定的背景下,对社会产生广泛影响,为多数人所赞同和奉行,形成一种潮流。

7.文化政策:指在一定时代、一定的社会条件下,行政机构对文化领域的问题所颁布的相关规定和对策原则。

8.中国文化的多元性和统一性表现在:(为什么说中国文化不是各民族文化的简单相加)多元性在于: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中国境内共有56个民族。

中国文化概论复习资料

中国文化概论复习资料

中国文化概论复习资料中国文化概论复习资料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世界上最古老、最丰富的文化之一。

它包含了众多的传统价值观念、思想体系、艺术形式和社会习俗,深刻地影响着中国人民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从不同的角度来回顾和总结中国文化的重要内容。

一、哲学与思想体系中国文化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就是哲学与思想体系。

中国古代的哲学家们创立了许多重要的学派和思想流派,如儒家、道家和墨家等。

儒家强调人际关系、孝道和社会秩序,道家注重自然和个体的和谐,而墨家则提倡兼爱和反对战争。

这些思想体系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塑造了中国人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

二、文学与艺术形式中国文化还以其独特的文学和艺术形式而闻名于世。

中国古代的文学作品包括诗、散文和戏剧等,其中最著名的是唐诗宋词。

这些作品以其深情、含蓄和意境的表达方式而受到全世界的赞赏。

此外,中国的绘画、音乐和舞蹈也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中国的传统绘画注重意境和笔墨的运用,音乐以古筝、琵琶等乐器为代表,舞蹈则以优美的身姿和独特的舞步为特色。

三、饮食文化中国的饮食文化是世界上最具特色的之一。

中国人注重饮食的烹饪技巧、食材的选择和饮食的文化意义。

中国菜系以其多样性和独特的口味而闻名于世,如川菜、粤菜和湘菜等。

此外,中国茶文化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人喜欢品茶、研究茶道,茶艺表演和茶叶的制作工艺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四、传统节日与习俗中国有着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和习俗。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它象征着新年的开始和家庭团聚。

在春节期间,人们会贴春联、放鞭炮、舞龙舞狮等,以庆祝新年的到来。

此外,中秋节、清明节和端午节等也是中国人民重要的传统节日。

这些节日不仅有着深厚的宗教和历史背景,也是人们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方式。

五、传统医学与养生中国的传统医学和养生文化源远流长,它以中草药为基础,强调平衡和和谐的生活方式。

中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通过调整身体的阴阳平衡来治疗疾病。

中国文化概论复习资料

中国文化概论复习资料

中国文化概论 (复习资料)前言一、文化的定义什么是文化?“文化”定义有一个基本内核:文化是各民族人类创造的产物,是人类自身留下的痕迹,它对人们始终发生着影响。

(广义理解)文化包括人类改造过的自然或自然物(物质文明、工具材料等等),以及政治、经济、艺术、哲学、宗教、民俗、心理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它可分为实物、风俗习惯和社会制度,以及思想产品和心理意识等。

(狭义理解)二、文化的特征文化有以下三个特征:一是整体性:文化是成套的行为系统。

二是传统性:文化由一套约定俗成的传统观念或价值系统所构成。

三是独特性:文化相对主义主张“文化马赛克”或“地球文化马赛克”。

三、文化的交流与比较1、交流的必要性同的文化体系,包括西方文化和中华文化,在真正融汇交流之前,就已形成自己一套独特的行为体系,一套独特的价值观念,预示着文化交流暗伏冲突。

2、比较的必要性文化的比较是整体的比较,或某一个侧面的比较,应对比较的双方整体进行大致的、熟练的认识。

文化的比较是历史的比较,不能割断历史,要追溯源流。

3、融合的必要性近代以来,中西文化象两条互不相交的河流,相交汇流。

今天,用先进通讯技术,信息传播极快,地球上各种文化进入了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和互相作用的时代。

但这种相交汇流,并不意味着融合两种文化产生出另一种新文化,各自仍需保留鲜明个性——交而不融,汇而不合,或是一种泾渭分明的合流。

第一讲人类文明的曙光——中西文化寻根第一节河的赐予与海的磨砺一、中华文化的自然基础1、幅员辽阔、腹地纵深流域面积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1580条)---超过1万平方公里的河流(79条)---完全自足的生存条件---雄厚的发展潜能---自我调节与更新---进退裕如---文化的延续与完整2、复杂多变的地形地貌地形复杂,崇山峻岭---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的世界屋脊高原面积达200万平方公里---占整个疆域的五分之一---塞外的荒漠---北部的草原---中西部沟壕纵深的黄土高原---广阔无边的东部平原---四面环山的大盆地---1.8万公里的海岸线---西高东低走势3、温暖湿润的气候东亚大气环流系统---复杂多样的气候一是光、热资源丰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名词解释
1、宗法制度:是氏族社会的血缘关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演化而成的。

西周宗法制度的创立者是周公,包括嫡长子继承制、封邦建国制和宗庙祭祀制度等。

2、经学:汉代独尊儒术,并推行“以经取士”的选官制度,传经之学和注经之学成为专门学问。

这就是汉代至清代的官方哲学——经学。

3、玄学:是探索万物根源,本体等层次观念的哲学体系。

糅合儒、道而成。

玄学之“玄”,出自老子的思想。

魏晋时期,士大夫把道家的《老子》《庄子》和儒家的《周易》称为“三玄”。

4、理学:是宋文化的标志。

理学是以儒学为主体,以伦理为本位,融合道、释思想的哲学理论体系。

代表人物程颢、程颐、朱熹等。

5、西学东渐:明末清初,利玛窦、汤若望等欧洲等耶稣会士东来,将近代的世界观念及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自然科技成就广泛传播于中国学术界,打开了部分中国士人的眼界,史称“西学东渐”。

6、天人合一:是中国文化基本精神之一,也是中国哲学观念之一,主要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

主张天人协调,天与人、天道与人道、天性与人性是相类相通的,可以达到统一。

二、简答
1、历史上哪些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产生过较大的影响?举例说(1)地理位置优越,为农业发展提供了适宜条件,对中国文化的形成有影响而疆域辽阔为其延续提供了稳定的物质基础;
(2)草原、沙漠、海洋等地理环境多样形成中国文化的多样性;(3)中国地理环境既有相对封闭的特点,在西北和西南又存在多处通道,对中国文化的开放与封闭产生影响。

2、宗法制度影响下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特征是什么?
(1)家天下的延续;(2)封国制度不断;(3)家族制度长盛不衰(4)家国同构
3、中国君主专制制度有些什么特点?
(1)以武力为先导,控制宗教势力,专制时间漫长;(2)经济基础稳固;
(3)君主专制中央集权走向极端;(4)对人身控制严密
4、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在中国文化史上居有什么样的地位?
答:先秦诸子学术著作是中国文化的“元典性”著作,经过百家争鸣,中国文化精神的各个侧面得到充分的展开和升华,中国民族的文化走向大致确定。

它是中国文化的“轴心时代”。

5、明清文化与以往比较出现了哪些新的因素?
答:从理学分化出一种具有反封建、反专制的民主意识的早期启蒙思想。

高扬人的主体性,否认用外在规范人为地管辖“心”、禁锢“欲”的必要性。

从不同侧面与封建社会晚期的正宗文化展开论战,有的批判锋芒直指专制君主。

6、怎样理解中国艺术中的“虚实相生”?
(1)虚,就是艺术作品间接显示出来的形象,只有通过想象才能把握。

(2)实,就是用文字、色彩、线条、音响、动作、表情等直接表现出来的实在形象。

(3)虚实相生的意蕴是,通过有限的艺术形象含蕴丰富而生动的审美意蕴,给人以无穷的情思与遐想。

7、中国佛教与儒家思想是如何相何影响、相互交融的?
首先,佛教传入初期融合儒家思想以充实自己的教义。

隋唐后,更多地汲取儒家的思想,从而把儒家思想纳入了佛家教义。

其次,儒家对佛教思想的汲取和融合,宋明理学大量汲取佛教思想,从而大大地丰富了自己哲学宇宙论学说。

8、中国哲学思维方式的特长与缺失是什么?
答:中国哲学家坚持整体动态,辩证综合与直觉体悟的思维方式。

具有有机性、整体性、系统性和连续性,是具有弹性很强的诠释模式和思想架构。

其缺失是有时流于表面化、缺乏深入细致分析,有时易失于荒诞。

9、如何理解儒家的群己关系论?
答:儒家认为,每一个体都有自身的价值,其目标在于实现自我的内在价值,在实现自我的同时,也应当尊重他人的自我实现的意愿。

道德的自我完善,最终是为了实现广义的社会价值,即群体的原则。

10、试析中国文化从传统走向近代的动因。

(1)西方文化的冲击;(2)传统文化的内在活力因素:经世思想、变易思想、民本思想;(3)社会发展的需要
三、论述(举例展开)
1、举例说明汉语汉字所承载的文化信息。

答:一、原始构形理据及形体演变的脉络反映出浓厚的文化信息:(1)词源意义包含了中国古人的传统观念;
(2)词源反映出某一历史时期意识形态的变化;
(3)字形造看到一些古代社会历史状况;
(4)形体随着记录词的意义变化和所指对象的变化而发展变化。

二、词汇包含了中国古人的传统观念、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社会经济等:
(1)某一时代某一领域词汇的密度反映了该领域与文化的密切程度;
(2)不同地域使用不同词汇,往往是地域文化差异的反映
2、“仁”德的基本内涵有哪些?它在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占有什么地位?试对中国伦理的“仁爱”与西方伦理的“博爱”进行文化比较。

答:“仁”是中国民族道德经济的象征,是中华民族的公德和恒德。

发端于人性固有的“恻隐之心”,彰显于血缘关系为纽带的亲亲之情,以“孝悌”为根本,并以“忠恕”作为“为仁之方”,扩展于社会,形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宽广情怀和安老怀少的生活情趣。

中国伦理的“仁爱”以血缘为基础,西方伦理的“博爱”则以人与人互利互爱为基础
3、结合本书的“上编”,探讨和分析中国文化诸特点产生的原因。

(1)一面临海,三面险阻的地理提供了中国文化相对隔绝的状态和独立发展的格局;气温、土壤、水分等环境条件造就了中国农耕为主的自然经济结构,导致了“重实际而求稳定的农业文化心态”和“尊君重民相辅相成的政治文化”。

(2)农耕经济的持续性和多元结构造就了中国文化的延续性和包容性;中原农耕文化的先进性和长期的中国农业文明具有对各民族、地域文化的同化力和融合力。

(3)宗法和君主专制的社会组织结构导致了“以家族为本位的守法集体主义文化”和忠君思想,增强了中华文化的凝聚力,树立起“摆脱神学独断的生活信念”,也造成了“重人伦、轻自然的学术倾向”和“经学优先并笼罩一切领域”的现象。

4、试比较中西文化在天人关系问题上的异同,二者对现代文化有何意义?
答:中国文化比较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天人合一),以求得人与自然和谐的共存与演进;西方文化则将天人置于对立状态,强调人对自然的征服与改造,以求得人类自身的生存与发展。

后者对于发展社会生产力,提高人们物质和文化生活的水平和质量,创造现代文明仍然是必不可少的;而前者对于实现天道与人道的平衡统一,实现完满和谐的精神追求,也是必要的,尤其是对于解决现代社会因无度地征服自然而带来的环境污染、生态失衡等问题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5、评“中体西用”论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

答:“中体西用”就是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企图以西方资本主义的先进技术来巩固衰老的封建制度,在文化上企图以西方近代科技来弥补儒学的不足。

冲击了儒家文化的传统价值取向和思维习惯,有助于近代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

(1)一种价值观,凝聚着几代中国人对西学东渐以来的中国文化主体性建构的思索。

(2)一种应世方略,对西学东渐引起的冲击压力起到了缓解作用。

(3)仍有华夷等级秩序、文化中心主义的影响。

停留在一种经验论的理论水平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