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热点强化训练七经济模式创新与经济思想的嬗变
2020届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专题十20世纪世界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课件(30张)(浙江专用)
知识框架·宏观概览 专题归纳·纵横拓展 学科素能·史学前沿 专题提升训练
大一轮复习·历史(RM)
解析:首先提炼出两位领导人的共同观点,即社会主义建设必须重 视劳动者个人物质利益,正确处理好革命精神与个人物质利益的关系。 然后选取合理的史实加以论证,如选择列宁新经济政策中农业政策以及 中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说明它们是如何维护农民的利益,进而调动 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的,言之有理即可。
大一轮复习·历史(RM)
二、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理论和实践 1.马克思的设想:在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的基础上推翻资本主义 统治,建立无产阶级政权,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按需分配的社会主义。 这种理想化的主张并没有真正实践和实现过。 2.列宁的主张:俄国十月革命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首先在一个落 后资本主义国家取得胜利的理论和实践;十月革命后列宁在苏俄实行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设想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结果是不成功的; 1921 年,列宁又实行新经济政策,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逐步过渡到 社会主义,他探索了一条适合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是列宁 领导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伟大创造。
知识框架·宏观概览 专题归纳·纵横拓展 学科素能·史学前沿 专题提升训练
大一轮复习·历史(RM)
邓小平曾在 1978 年 12 月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上强调:“不重视物 质利益,对少数先进分子可以,对广大群众不行,一段时间可以,长期 不行。革命精神是非常宝贵的,没有革命精神就没有革命行动。但是, 革命是在物质利益的基础上产生的,如果只讲牺牲精神,不讲物质利益, 那就是唯心论。”
A.新经济政策的实质存在反复和不确定性 B.列宁对新经济政策实质有多维阐述 C.新经济政策是列宁个人主观意志的产物 D.新经济政策造成了苏俄内部的思想混乱
近年高考历史大复习 第十单元 20世纪世界经济政策的调整与创新单元检测 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检测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8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十单元20世纪世界经济政策的调整与创新单元检测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8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十单元20世纪世界经济政策的调整与创新单元检测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单元检测新人教版一、选择题1.(2017·河南商丘名校调研)下表为1927-1930年美国社会离婚率统计表(摘编自威廉·曼彻斯特《光荣与梦想》)。
以下推论符合客观事实的是( )B.福利保障制度大大缓解了社会矛盾C.“大萧条”影响人们家庭婚姻关系D.“大萧条”期间的婚姻自由受限制解析:选C。
根据所学知识,1929年经济大危机爆发。
再结合表格数据1930年的离婚率由上一年的12%迅速降为3%,反映了经济危机爆发后,失业率剧增,家庭收入迅速减少,人们无法承受离婚的经济压力,C项正确.2.(2017·河南洛阳一模)以当代美国默里·N·罗斯巴德为首的新的经济学派认为,胡佛政府对于经济危机的政策并非“自由放任”,而是强制干涉给私营经济造成沉重的负担。
胡佛对经济的干预包括抬高工资率和物价、扩张信贷、扶持濒临破产的企业和增加政府开支.政府的不当干涉和对私营产值的掠夺,才导致经济危机形势愈益严重。
据此可以推断()A.罗斯福新政是对胡佛做法的全面否定B.胡佛的举措为罗斯福新政提供了经验教训C.胡佛对经济危机爆发负主要责任D.胡佛开创了美国经济发展的新模式解析:选B。
材料并非是对胡佛做法的全面否定,故A项错误;材料中“胡佛对经济的干预包括抬高工资率和物价、扩张信贷、扶持濒临破产的企业和增加政府开支”的信息说明胡佛也曾经对经济进行干预,这为罗斯福新政提供了经验教训,故B项正确;材料中“政府的不当干涉和对私营产值的掠夺,才导致经济危机形势愈益严重"说明并不是胡佛负有主要责任,故C 项错误;开创了美国经济发展的新模式是罗斯福新政,故D项错误。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民版专题提升练十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专题提升练(十)(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20小题,共计50分)1.(2018·山东济南模拟)据统计,在1913~1938年的25年间,世界工业生产量增长了83%,但是世界贸易量只增长了3%,年增长率为0.7%。
这表明()A.经济危机并没对世界工业造成很大破坏B.贸易保护主义阻碍了世界贸易的发展C.凯恩斯主义的盛行推动了世界工业的发展D.国际关系持续恶化影响了世界贸易发展解析经济危机对世界经济造成巨大的破坏,故A项错误;在经济危机中,各国为渡过危机实行贸易保护政策(提高关税、货币贬值),阻碍世界贸易的发展,故B项正确;凯恩斯主义是在经济危机(1929~1933年)后兴起的经济理论,材料涉及时间是1913~1938年,强调世界贸易量的减少,故C项错误;“国际关系持续恶化”的表述是不准确的,一战结束后(1918~1929年),国际矛盾是相对缓和的,故D项错误。
答案 B2.(2017·江西赣州高三诊断)1918年,美国的哥伦比亚特区通过了“最低工资法”。
之后特区儿童医院向最高法院上诉,认为这项法律侵犯了雇主的签约自由权,最高法院最终以5比3的表决结果宣布该法违宪。
这表明当时()A.最高法院是美国权力的中心B.政府极力维护资本家的利益C.美国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盛行D.国家干预经济思想已经形成解析自由放任主义反对政府对经济的干涉,美国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盛行,与材料中“1918年,美国的哥伦比亚特区通过了‘最低工资法’……认为这项法律侵犯了雇主的签约自由权”相符,故C项正确。
答案 C3.(2018·湖南四大名校联考)下表为《美国农产品产量和价格指数表》。
对该表的解读,最为合理的是()——据福克讷《美国经济史》整理A.经济大危机对美国农业冲击不大B.新政对农业的调整初显成效C.政府向农民提供补贴以保持低价D.美国农产品出现严重“生产过剩”解析根据表格信息可知,玉米产量、麦产量总体上升,农产品价格指数持续下降,说明农产品“生产过剩”,故D项正确。
(鲁京津琼)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热点强化练七经济模式创新与经济思想的嬗变讲义(含解析)新人教版
热点强化练七经济模式创新与经济思想的嬗变一、选择题1.(2019·长沙一中月考)19世纪后期,各国相继通过《公司法》,该法的价值在于“允许人们自由地组建一家企业,股价有限公司再次粉墨登场:它由特许变为自由的注册,由特权变为平等的权利竞争,由封闭到开放的市场的形成”。
与这种变化呼应的是( )A.自由主义思潮的兴盛B.重商主义的重新崛起C.凯恩斯主义的兴起D.垄断资本主义的出现答案 A解析根据题目中的时间“19世纪后期”,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自由主义取代重商主义,故A项正确;根据前面的分析,故B项错误;凯恩斯主义兴起的时间是在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之后,与题目中的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垄断资本主义的出现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与题目中的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2.(2018·乐山一模,35)福特的创新是用于汽车生产的流水线。
放上零件的人不去固定它,放上螺栓的人不用装上螺帽,装上螺帽的人不用去拧紧它。
正因为流水线有如此的速度,福特才得以在以后的十年中每年的生产量成倍地增长,并使零售价降低了三分之二。
驱动福特式“创新”的是( )A.集中规模化生产的需要B.电力技术的广泛运用C.美国的劳动力严重短缺D.标准化生产开始出现答案 A解析从材料中“福特的创新是用于汽车生产的流水线”“正因为流水线有如此的速度,福特才得以在以后的十年中每年的生产量成倍地增长,并使零售价降低了三分之二”,可知福特式创新是由于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大规模的集中生产的垄断组织出现,故A项正确。
3.(2019·蚌埠模拟)美国历史上某一时期,出现了如下现象:新的国家机构急剧增加;联邦工资名单日益扩大,政府在几年之间,债务增长了一倍多。
这一时期美国( )A.垄断资本出现并壮大,控制国家政权B.经济缓慢恢复,联邦政府权力扩大C.通货膨胀现象严重,生产趋于停滞D.运用新的经济理论,减少国家干预答案 B解析据材料可知这一时期是罗斯福新政时期,美国垄断资本出现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故A项错误;经济缓慢恢复,联邦政府权力扩大出现在罗斯福新政时期,故B项正确;通货膨胀现象严重,生产趋于停滞不是罗斯福新政时期的特征,故C项错误;罗斯福新政时期,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故D项错误。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专项:20世纪世界经济体制的创新与经济思想知识点归纳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专项:20世纪世界经济体制的创新与经济思想知识点归纳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探究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背景:国内战争爆发,苏联面临严肃的政治经济形势。
(2)内容:农业——余粮征集制;工业——工业国有化;商品流通——取消一切商品贸易,由国家集中分配;社会劳动——强制劳动。
(3)特点:适应战时需要;具备某些共产主义的特点;否定商品货币和市场规律。
(4)评判:①积极——在战时专门情形下,最大限度地集中全国人力、物力、财力,保证了军事上的胜利。
②消极——许多措施超出了战时需要的限度,带来的弊端日益显现,引起人民不满,引发了政治、经济危机。
2.新经济政策(1)背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导致的经济政治危机。
(2)内容:农业——粮食税;工业——中小企业和国家临时无力经营的企业,承诺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复原私人小企业;商品流通——承诺自由贸易。
(3)特点: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逐步、间接地过渡到社会主义。
(4)意义:①说明苏俄探究出了在生产力进展的基础之上,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
②复原了国民经济,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斯大林模式”的形成1.确立:20世纪30年代中期,通过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实施国民经济进展五年打算,确立了斯大林经济体制。
2.要紧表现: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治理体制;实行排斥市场的指令性打算经济;要紧以行政手段治理经济;政治上实行高度中央集权与专制。
3.评判(1)积极:使苏联能够按照打算调配和使用全国资源,建立、健全工业体系,实现工业化。
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2)消极:片面进展重工业;忽视农业和轻工业进展;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压抑地点和企业的积极性;僵化的打算经济体制弊端成为苏联后来解体的重要缘故。
2.苏联解体(1)过程:①《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使苏联变成松散的邦联。
②“八一九”事件后苏联国家政权性质发生质变。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十单元20世纪世界经济政策的调整与创新单元总结提升课件新人教版
A.都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主要目的 B.说明现代化与农业规模化经营的辩证关系 C.都使本国的小农经济彻底消失 D.都通过牺牲农民的利益来加快工业化进程
解析:选 B。英国圈地运动显然不是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的, 故 A 项错误;英国圈地运动是为了为工业化提供劳动力和国内市 场,中国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是为了发展大规模现代化农业,说 明农业规模化经营与现代化的辩证关系,故 B 项正确;中国土地 承包经营权流转并没有使小农经济彻底消失,故 C 项错误;中国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不是以牺牲农民利益来加快工业化,故 D 项 错误。
(2)串线记忆法。通过串线,使同一类型的历史事件或同一人 物在不同时期的活动、按历史发展的线索加以理解和巩固。
(3)比较记忆法。所谓比较,就是对性质相同或相似的历史事 件进行比较,找出异同,然后对不同的内容进行记忆,对相同的 内容连起来记忆;或将容易混淆的部分列出来进行辨别记忆。
2.理解:历史学科第二能力层次 (1)宏观揭示法和微观剖析法。放眼历史全貌,大处着眼,揭 示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阶段特征;对某一历史现象进行深刻分 析,认识其本质,也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透过现象看本质”。 (2)规律探寻法。规律是事物内部本质的必然联系,历史规律 是指通过对历史现象进行辩证分析而得出的科学结论,而这种科 学的结论需要理解掌握。 (3)逆向分析法。就是从已知历史知识的反面思考其隐含的成 功的经验或失败的教训。
A.体现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B.充分调动了农民和工人的生产积极性 C.处于相似的国内外经济环境 D.合理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
解析:选 A。本题考查“斯大林模式”。左图反映的是苏联 进行工业化建设,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是“斯大林模式”的 体现,右图反映的是罗斯福新政中“以工代赈”,体现了国家对 经济的干预,故二者的共同之处是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故 A 项正 确;苏联工业化建设中牺牲了农民的利益,没有调动农民的生产 积极性,故 B 项错误;罗斯福新政是受经济危机影响而实行的, 苏联当时没有受到经济危机的冲击,故两国没有相似的国内外经 济环境,故 C 项错误;苏联实行“斯大林模式”排斥市场经济, D 项错误。
2020届高考历史专题复习近代以来经济思想的嬗变和经济模式的创新(原卷版)
热点小专题9 近代以来经济思想的嬗变和经济模式的创新【热点剖析】一、经济思想的嬗变重商主义、自由主义、,三者分别是工场手工业时期、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的资本主义经济思想,它们的核心内容分别是:发展,鼓励对外贸易,多储备金银;自由经营、自由竞争、;政府从信贷、投资、生产、销售各方面干预经济。
1.资本主义经济政策(思想)(1)资本主义发展早期(16—17世纪):推行重商主义,完成资本的。
(2)工业革命以后(18—19世纪):亚当·斯密《》奉行自由主义理论,主张自由竞争、自由经营、自由贸易。
(3)20世纪30年代:在经济危机冲击下,罗斯福新政开创的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二战后,在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行理论——凯恩斯主义。
(4)20世纪八九十年代:通过里根改革与改革,资本主义世界逐步走上了“宏观调控、微观自主”的第三条路线,即计划与相结合的混合经济发展道路。
2.社会主义国家经济政策调整(1)苏俄突破“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再到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再到自身修正与完善实行改革但最终未能成功。
(2)中国由照搬苏联经济发展模式(计划经济体制与工业化)到实行改革开放最终确立中国特色的经济体制,走上一条新兴的工业化发展之路。
二、经济模式的创新1.中国近现代经济发展模式的探索(1)近代前期西方工业文明对传统经济模式的冲击——晚清政府经济政策的四调整:同光新政(近代化起步);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戊戌新政;。
(2)近代后期经济模式的调整与变革——国民政府经济发展的政策的四应对①统治前期:采取了整顿税务、控制金融、改革币制、开展“”等经济政策。
②抗日战争:采取的经济政策;经济危机对中国的影响。
③统治后期:采取了强征苛捐杂税、等经济政策。
(3)新中国成立后经济建设模式的四探索:五年计划(过渡时期,1949—1956年)→社会主义建设曲折探索时期(1956—1966年)→“”时期(1966—1976年)→改革开放基础上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78年至今)。
202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专题总结提升课件人民版
4.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的改革:在保持斯大林体制的基础 上,给予企业一定的自主权利,调动企业的生产积极性。这种做法 实际上只是对斯大林经济体制进行修修补补,并没有从根本上消除 弊端,注定难逃改革失败的命运。
材料二 1973年以后,招募劳工(不管是外籍劳工还是殖民地 劳工)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停止,但欧洲共同体内部的移民,事实上 还在继续,技术劳工和高层次人才的移民不断增加。到20世纪90年 代初期,把欧共体作为一个单一的劳动力市场以及把欧盟内部的流 动看作类似于民族经济内部的流动开始成为习惯。
——材料一、二均摘编自薛永生《战后欧洲移民与移民问题》
2根据材料二,概括1973年至20世纪90年代初期欧洲移民的特 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战后欧洲移民对欧洲社会的影 响。17分
第一步:审准题目,避失误 1.答题限定语→要求回答“特点”“影响”。(特点类问题的 思考,应该从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全方位归纳。影响类问题的思 考,应该从对欧洲和世界,从积极和消极等方面思考) 2.答题提示语→第一小问“根据材料”“概括”,第二小问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第一小问要求考生从材料 中总结回答。第二小问既要利用材料,也要利用所学知识,来对 “影响”作出简要分析,叙述要有理有据,条理清晰)
2.私人垄断资本主义产生: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生产和资本 高度集中,企业组织形式逐渐向公司制、股份制转变,激烈的竞 争,促使了企业的兼并,私人垄断组织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生活 的基础,而且私人垄断组织开始与国家政权结合在一起干预国家政 治生活。
近年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必考部分第十单元20世纪世界经济政策的调整与创新单元综合检测新人教版(202
2019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必考部分第十单元20世纪世界经济政策的调整与创新单元综合检测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9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必考部分第十单元20世纪世界经济政策的调整与创新单元综合检测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9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必考部分第十单元20世纪世界经济政策的调整与创新单元综合检测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第十单元 20世纪世界经济政策的调整与创新单元综合检测(十)(时间:45分钟满分: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世纪30年代初,中国农产品价格曾经暴跌,直接导致很多地区的农村,无人愿意种地,也无人愿意买地做地主。
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土地改革的蓬勃发展B.土地改革取得卓越成效C.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D.民族资本主义的新发展解析:选C。
20世纪30年代初没有发生土地改革,且土地改革使农民获得土地应该激发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这与题意不符,故A项错误;B选项同样与题干时间、题意不符,故B项错误;20世纪30年代发生了席卷世界的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各资本主义国家为缓解经济危机限制进口,因而使中国农产品出口量大幅减少,导致价格暴跌,故C项正确;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会加大对农产品原料的需求,因而不会出现题干中农产品价格暴跌的情况,故D项错误。
2.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工人获得的工资占他们所生产商品总价值的17.5%。
在个人收入方面,1920-1929年,占美国人口总数1%的最高收入人群的平均可自由支配的年收入从7 492美元提高到13 114美元。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专题10 专题整合提升
课后限时集训(二十)“自由放任”的美国、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时间:40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9·武汉一模)1929年开始的经济危机使各国之间货币战、贸易战和关税战愈演愈烈,几年间先后有40个国家实行外汇管制,56个国家实行货币贬值,76个国家提高关税。
这体现出( )A.重商主义的盛行促进世界市场发展B.凯恩斯主义倡导国家大力干预经济C.自由主义盛行,经济缺乏国际规则D.经济危机导致各国出现了政治危机C[结合材料可知,资本主义各国为了转嫁危机采取各种政策,这体现了国际经济贸易活动中规则的缺失,故选C项。
]2.(2019·惠州一模)十月革命后,美国政府外交上不承认苏联。
20世纪30年代初美国民众掀起承认苏联运动,大部分美国报纸也赞成美苏关系正常化。
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经济大危机的影响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C.法西斯侵略的扩大D.罗斯福新政的推行A[美国此时受到经济危机的影响,而苏联正在高速发展,故选A项;根据材料“20世纪30年代初”苏联新经济政策被废除,故B项错误;“20世纪30年代初”经济危机之下,一些国家开始走上法西斯道路,故C项错误;罗斯福新政主要针对经济危机的解决,故D项错误。
]3.英国于1931年11月颁布《非常进口税法》,对于特定商品征收最高达100%的歧视性高关税。
1932年2月,英国议会通过了一项新的进口税法案,规定将对一般进口商品增收10%的从价税,对大多数工业品实际征税20%,而对钢铁奢侈品等征税更高。
可见当时英国( )A.坚持自由贸易的政策B.国家干预优势凸显C.提高关税应对贸易战D.大萧条使社会混乱C[根据材料可知通过提高关税的措施放弃了自由贸易政策,故A项错误;材料不是强调国家干预,故B项错误;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期间各国为了转嫁危机先后提高关税,货币贬值,英国为应对危机也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故选C项;材料不是强调经济危机的影响,故D项错误。
【体制】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十单元20世纪世界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教师用书新人教版
【关键字】体制⎪20世纪世界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第十单元⎪⎪[线索要明]进入现代以来,自由资本主义经济对破坏力极强的经济危机日益无能为力,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机制,二战后得到了更为灵活地发展;与此同时,苏联则在社会主义经济的建设道路上留下了经验教训。
线索一:资本主义经济政策及运行机制的变化(1)19世纪中期以来,资本主义一直推行传统的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危机后,罗斯福新政开始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开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发展新模式。
(2)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到20世纪70年代,各国减少对经济的干预,“混合经济”开始出现;与此同时,资本主义各国普遍实行“福利国家”制度,重视发展第三产业与“新经济”。
线索二:苏联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探索和实践(1)十月革命胜利后,苏俄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国内战争胜利后,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
(2)20世纪30年代,苏联确立了“斯大林模式”,对苏联和世界历史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3)二战后,“斯大林模式”越来越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障碍。
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先后进行了改革,但成效都不大;戈尔巴乔夫在经济改革没有取得预期成果的情况下,把改革的重点转向政治领域,最终导致苏联解体。
第21讲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1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范围广、时间长、破坏性大。
大危机的爆发,说明资本主义“自由放任”经济政策已无法适应资本主义经济的新发展。
2罗斯福新政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作出的局部调整,是加强国家对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干预,使美国政府承担起保障经济稳定和发展的责任。
3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新政以后,资本主义告别“自由放任”政策占统治地位的时代,迎来以国家干预经济为特征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代。
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继罗斯福新政,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相继进行改革和调整,国家对经济大力干预,普遍推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0单元世界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课件新人教版
时空坐标
主题线索
本单元主要讲述了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整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主要包括四条知识主线。
线索1 罗斯福新政
在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下,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采取了不同形式的应对措施,罗斯福新政成功地使美国渡过了危机,维护了民主制度,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线索2 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思想实现了从“自由放任”政策到凯恩斯主义的转变;在二战结束至今的半个多世纪里,资本主义国家经过对运行机制的调节,经济获得迅速恢复和长足发展。
更为重要的是,资本主义的发展出现了影响深远的新变化。
线索3 苏联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经济政策的调整
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包括“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最终探索出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逐步形成斯大林模式。
线索4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斯大林模式在20世纪40年代到50年代初期进一步固定化;随着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显露,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相继对其进行改革,这三次改革都对苏联的历史发展产生了不同影响,戈尔巴乔夫改革则因方向性错误最终导致苏联解体。
2018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10单元 20世纪世界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单元高效整合 新人教版
第10单元 20世纪世界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单元高效整合新人教版知识网络·脉络清晰|框图纵览,用联系的观点牢记历史知识整合·无障通达|专题归纳,用辩证的观点看待历史一、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1.重商主义产生于16世纪中叶,盛行于17—18世纪中叶。
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生活,禁止金银输出,增加金银输入,展开对外贸易垄断,通过提高关税税率等保护国内市场。
这是反映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商业资产阶级利益的经济理论和政策体系。
2.自由主义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主张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提倡自由经营、自由竞争、自由贸易。
盛行于19世纪中后期,反映了工业革命后工业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
3.凯恩斯主义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主张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全面干预,反对自由放任,又称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反映了垄断时代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要求。
形成于罗斯福新政中,二战后在资本主义世界大规模推行。
4.混合经济政策20世纪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滞胀”现象,各国立即调整了经济政策,适当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逐步发展出一种将政府干预与市场相结合的混合经济政策。
二、世界历史上三大发展模式及其特点1.三大发展模式(1)苏俄:国家在掌握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在一定范围内恢复和发展资本主义经济,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后形成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2)中国: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解放生产力,最终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西方:在不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国家干预经济,调节资本主义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矛盾)三、苏(俄)联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1.1917—1927年(1)主题:摆脱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向社会主义过渡。
(2)措施:先后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
(3)特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使用行政和军事手段直接过渡;新经济政策是遵循市场价值规律实行间接过渡。
【创新设计】高中历史一轮复习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配套课件
特别提示:罗斯福新政是资本主义运行机制一次成 功的调整,也是一次体制创新。它开创了国家干预 经济的先河,它利用国家政权,对资本主义社会财 富在一定限度内进行再分配,关注社会弱势群体, 注意缓和阶级矛盾,稳定社会秩序。这些举措对我 们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一步推动改革开 放事业仍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第四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距
归纳提示: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
罗斯福新政
行政
提示:罗斯福新政是资本主义运行机制 一次成功的调整,也是一次体制创新。 它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先河,它利用 国家政权,对资本主义社会财富在一定 限度内进行再分配,关注社会弱势群体, 注意缓和阶级矛盾,稳定社会秩序。这 些举措对我们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 会,进一步推动改革开放事业仍有一定 的借鉴作用。
回忆、联想教材知识,思考 该题需要联系哪些知识点。
题干要求、选出题干要求、 选项信息和教材知识,整合 出正确答案。
信息的提取、转换与整合
1.(福州模拟)“我们不要荆冠,不要 金十字架。”1896年的人民党漫画 (见右图)。被缚者为劳工,为其束 上荆冠者为马克·汉纳(当时的大实 业家兼共和党领袖)。罗斯福新政解 决上述问题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2.下图为某班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时使用的几 幅图片(曲线图是失业曲线图),综合图片 可判断他们研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
பைடு நூலகம்
()
A. 整顿财政金融体系 B.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 C.调整农业政策 D.推行“以工代赈” 答案:B
A.30年代大危机爆发的原因 B.调整农业政策与整顿金融秩序 C.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D.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答案:D
对农业的整顿
新人教版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十单元 世界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第28讲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
第28讲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建议用时:45分钟)一、选择题1.据统计,到1921年2月,苏俄工人的工资中实物工资占到了工资总额的93.7%,国家银行也被取消。
出现这一现象是因为当时( )A.推行实物配给制度B.流通货币严重短缺C.国内金融危机严重D.采取了新经济政策解析:选A。
据题干及所学知识可知,1921年2月苏俄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发放实物工资和取消国家银行属于该政策的一部分,故选A项。
2.1918年11月,苏俄人民委员会颁布法令规定:一切食品、个人消费品和家用物品均由国营商业和合作社供应,禁止私人自由贸易。
这一规定( )A.促使苏俄开始所有制变革B.严重脱离了当时苏俄的国情C.巩固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D.具有资产阶级某某革命性质解析:选C。
材料反映的是取消商品贸易,实行供应制,并未涉及所有制的变革,故A 项错误;当时苏俄处于战时状态,需要集中一切人力、物力以保障前线的胜利,因此没有脱离当时的国情,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措施有利于保障战争的胜利,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故C项正确;材料中的措施是社会主义政策的体现,故D项错误。
3.(2020·某某某某一模)1920年,俄国的农业总产量只相当于战前水平的2/3,老百姓的日常生活用品严重缺乏,人们要忍受着冬季严寒的侵袭。
到1921年,情况更惨了。
这主要是因为( )A.苏俄新经济政策的实施B.国内战争的破坏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延续D.西方国家的封锁解析:选C。
据所学知识可知,1918~1921年苏俄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余粮收集和食物配给,导致人们生活困难,故选C项;苏俄新经济政策是1921年开始的,排除A项;据所学知识可知,国内战争1920年已经结束,排除B项;材料“农业总产量”下降和“日常生活用品”缺乏都是国内政策导致的,其主要原因不是西方国家的封锁,排除D 项。
4.1921年,列宁在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上作了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热点强化练七经济模式创新与经济思想的嬗变一、选择题1.(2018·长沙一中月考)19世纪后期,各国相继通过《公司法》,该法的价值在于“允许人们自由地组建一家企业,股价有限公司再次粉墨登场:它由特许变为自由的注册,由特权变为平等的权利竞争,由封闭到开放的市场的形成”。
与这种变化呼应的是( )A.自由主义思潮的兴盛B.重商主义的重新崛起C.凯恩斯主义的兴起D.垄断资本主义的出现答案 A解析根据题目中的时间“19世纪后期”,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自由主义取代重商主义,故A项正确;根据前面的分析,故B项错误;凯恩斯主义兴起的时间是在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之后,与题目中的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垄断资本主义的出现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与题目中的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2.(2018·乐山一模,35)福特的创新是用于汽车生产的流水线。
放上零件的人不去固定它,放上螺栓的人不用装上螺帽,装上螺帽的人不用去拧紧它。
正因为流水线有如此的速度,福特才得以在以后的十年中每年的生产量成倍地增长,并使零售价降低了三分之二。
驱动福特式“创新”的是( )A.集中规模化生产的需要B.电力技术的广泛运用C.美国的劳动力严重短缺D.标准化生产开始出现答案 A解析从材料中“福特的创新是用于汽车生产的流水线”“正因为流水线有如此的速度,福特才得以在以后的十年中每年的生产量成倍地增长,并使零售价降低了三分之二”,可知福特式创新是由于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大规模的集中生产的垄断组织出现,故A项正确。
3.(2019·蚌埠模拟)美国历史上某一时期,出现了如下现象:新的国家机构急剧增加;联邦工资名单日益扩大,政府在几年之间,债务增长了一倍多。
这一时期美国( )A.垄断资本出现并壮大,控制国家政权B.经济缓慢恢复,联邦政府权力扩大C.通货膨胀现象严重,生产趋于停滞D.运用新的经济理论,减少国家干预答案 B解析据材料可知这一时期是罗斯福新政时期,美国垄断资本出现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故A项错误;经济缓慢恢复,联邦政府权力扩大出现在罗斯福新政时期,故B项正确;通货膨胀现象严重,生产趋于停滞不是罗斯福新政时期的特征,故C项错误;罗斯福新政时期,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故D项错误。
4.(2018·安徽皖南八校联考)二战后上台执政的工党领袖艾德礼解释民主社会主义时说,这是一种把个人自由同计划经济、民主同社会公正结合起来的制度,社会主义将在民主和自由的道路上建立起来。
这反映当时英国( )A.涌现了社会主义政治思潮B.提出了顺乎民心的改革纲领C.实现了计划与市场的统一D.接受了苏联的社会主义模式答案 B解析早在19世纪初英国就已出现了社会主义政治思潮,故A项错误;据材料“个人自由同计划经济、民主同社会公正结合起来的制度”反映出当时英国提出了顺乎民心的改革纲领,故B项正确;材料“个人自由同计划经济”结合起来,但不能说明实现了计划与市场的统一,故C项错误;英国的民主社会主义模式与苏联的社会主义模式不同,故D项错误。
5.(2018·湖南师大附中月考)1960年日本政府提出《国民所得倍增计划》,其特征之一是把经济分为民间部门和公共部门,并明确规定政府的责任为扩充道路、港湾、国民住宅等社会资本,以及充实社会保障、社会福利。
这表明日本( )A.采取市场与计划相结合的政策B.借鉴了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经验C.建成了社会福利国家D.缓解了经济“滞胀”的局面答案 B解析材料主要说的是日本政府职能的转变,并没有涉及计划和市场的问题,故A项错误;据材料“政府的责任为扩充道路、港湾、国民住宅等社会资本,以及充实社会保障、社会福利”可知,日本政府的职能更多的是为普通民众服务,故B项正确;材料只是说充实社会保障、社会福利,并不能说明日本建成了社会福利国家,故C项错误;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滞胀”的局面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故D项错误。
6.(2018·吉林一模)知识经济作为一种经济产业形态的确立,其主要标志是美国微软公司软件知识产业的兴起。
正是这些知识的广泛应用打开了计算机应用的大门,微软公司的产值已超过美国三大汽车公司产值的总和。
美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就是5000家软件公司,它们对世界经济的贡献不亚于名列前茅的500家世界大公司。
所有这些表明( )A.知识已成为生产要素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B.知识经济成为国民经济发展最快的部门C.二战后美国提出“信息高速公路”计划D.传统的农业和工业经济日趋没落答案 A解析材料反映知识经济兴起推动美国经济增长,对整个世界经济的贡献,这说明知识已成为生产要素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知识经济成为国民经济发展最快的部门,故B项错误;美国提出“信息高速公路”计划是在20世纪90年代,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传统的农业和工业经济日趋没落,故D项错误。
7.(2019·广东百校质量分析联考)1922年3月俄共(布)“十一大”上,列宁就把对新经济政策的强调重点放到了从政治上把握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问题上了,认为新经济政策“是两个不共戴天的敌对阶级(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又一斗争形式”。
这实质上是( )A.列宁准备放弃新经济政策B.暗示新经济政策的过渡性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重启D.以阶级斗争作为经济手段答案 B解析从“认为新经济政策‘是两个不共戴天的敌对阶级(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又一斗争形式’”,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新经济政策的特点:即利用资本主义私有制和市场经济带动经济发展,最终实现社会主义,其实质是向社会主义过渡,故B项正确。
8.(2018·东北师大附中模拟)1928年7月,斯大林指出:“农民不仅向国家缴纳一般的税,而且他们在购买工业品时还要因为价格较高而多付一些钱,这是第一;而在出卖农产品时多少要少得一些钱,这是第二。
这是一种类似‘贡税’的东西,是一种类似超额税的东西。
”这一做法( )A.给苏俄带来了严重的经济危机B.不利于斯大林模式的确立C.较好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D.为苏联工业化积累了资金答案 D解析农民出售农产品和购买工业产品存在“剪刀差”,挫伤农民生产积极性,但是并未造成严重的经济危机,故A项错误;苏联“剪刀差”现象并未阻碍斯大林模式的确立,故B项错误;农民出售农产品和购买工业产品存在“剪刀差”,挫伤农民生产积极性,故C项错误;农村“剪刀差”现象的存在为苏联工业化提供了必要的资金,故D项正确。
9.(2018·怀化模拟)1933年4月4日,国民政府断然废除银两,以0.715(两)兑换一(元)的比值用银元来取而代之,结果因世界市场白银急剧上扬而导致白银迅速外流,严重冲击了国民经济。
1935年11月3日,国民政府发行统一的新纸币——法币。
国民政府的金融改革是为了( )A.稳定国民经济秩序B.封锁苏区红色政权C.储备充足抗战经费D.顺应英美等国要求答案 A解析“国民政府的金融改革”的目的主要是稳定国民经济的秩序,故A项正确。
10.(2019·合肥质量检测)1956年,陈云在中共八大上提出“在工商经营方面,以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为主,附有一定数量的个体经营为补充;在生产计划方面,全国工农业产品的主要部分按计划生产,附有一部分计划外的生产为补充;在市场方面,以国家市场为主体,附有一定范围的由国家领导的自由市场作为补充”。
这一提法( )A.未突破单一计划经济模式B.是符合国情的有益探索C.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D.掀起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答案 B解析1956年中国完成了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即将展开全面社会主义建设,但是受历史限制,当时的生产力水平还是比较低下的,还需要公有制和计划之外的有益补充,故B项正确。
11.(2018·天一大联考阶段性测试五,31)1982年,可口可乐在北京各大商场进行了中国现代市场第一次“买一瓶可乐,送一个气球”的促销活动,由于受到上层领导的批评,商业部通知北京各商场停止销售可口可乐。
这说明( )A.我国当时急需进行经济体制改革B.对外开放政策遭受挫折C.企业现代经营理念需要政策支持D.国有企业改革面临阻力答案 C解析经济体制改革是从1978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的,故A项错误;商场内的促销活动不能反映对外开放政策遭受挫折,故B项错误;因为促销被批评,说明企业经营理念受到政策的制约,故C项正确;国有企业改革面临阻力,与材料主旨不符,故D项错误。
12.(2019·青岛模拟)1986年,当山东省某国有纺织厂破产时,数百名纺织女工在厂门口哭成一片。
而1995年同城的另一国有纺织厂宣布破产时,大会现场则响起一片掌声。
这一变迁反映了( )A.市场经济观念逐渐成为社会共识B.对外开放推动了个体经济的发展C.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根本性变化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增强企业活力答案 A解析从1986年纺织厂破产时的痛哭到1995年的掌声,这反映的是经济体制改革的结果,市场经济观念逐渐成为社会共识,故A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13.(2018·昆明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936年,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指出:“政府支出具有一种大于原始支出数额的连锁效应,一笔政府支出可以取得几倍于原始支出额的收入水平,这种现象被称为‘乘数效应’。
”《泰晤士报》记者对其理论进行了广泛宣传,并报道了当时“乘数效应”在三个国家取得的经济奇迹。
从1928年起,苏联投资10亿卢布的高尔基汽车厂整套设备由美国生产,约有20家美国厂商为其提供了技术。
1930年,意大利、瑞典等国对苏贷款达8亿美元,1931年增加至12亿美元。
1932年,有2000名德国工人、730名美国工程师在苏联工作。
1933年,美国政府投资40多亿美元成立公共工程署,兴建了18万个小型工程项目,包括校舍、桥梁、下水道、防护林、邮局等,先后吸引了400万人工作。
1934年,美国国会拨款50亿美元成立的全国青年总署,总计雇佣人员达2300万,占全国劳动力的一半以上。
1935年,国民党通过了《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实施大纲案》,全面指导经济建设。
财政部发行1亿元“金融公债”充实中央、中国、交通三大银行资本,推行法币政策。
1936年,中国实业部建成各类机器厂2387家,超过了过去十年的总和。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1)根据材料,概括凯恩斯理论的主要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泰晤士报》记者对其广泛报道的原因。
(2)根据材料,概括20世纪30年代苏、美、中三国“乘数效应”呈现的特色。
答案(1)观点:政府投资取得的效益巨大;国家应对经济进行干预。
原因: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各国社会矛盾尖锐,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受到挑战;国际局势紧张;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失灵;“乘数效应”在苏、美、中三国取得的经济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