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 《初中化学优质课评比暨观摩会议上的发言》评课稿(方案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化学优质课评比暨观摩会议上的发言》评课稿(方案1)在初中化学优质课评比暨观摩会议上的评课发言
刚才,两位东道主分别对本次活动发表了很好的评价、感想,下面,我代表评委组做评课发言。

初中化学对学生来说,是一门新课,这时的学生也恰似一张可以做画的白纸。

可以说,绝大部分的学生在开学的前一个月,都是十分喜欢化学的。

当然,它的前提是化学教学是按照教学要求和程序进行的。

有这样一个良好的开端,到秋收时应该有个好的收成呀!等到中招考试的结果出来,却不一定是这个结局。

为什么呢?下面,我结合本次优质课大赛的课例及归纳评委的评价,仅从课堂方面谈一谈总的看法,这次大赛,是一次成功的、高水平的大赛,是我省优秀代表的集中展示,也是新课程理念的又一次提升,可喜可贺、可圈可点。

但也暴露了一些值得重视的问题。

由于时间关系,精彩的地方,我不多讲,重点放在问题上。

对于提到问题,原则是对事不对人,属对教学的研究或学术讨论;并且也不代表评比结果,希望大家理解。

大家知道,决定教学成功的首要因素,是如何保持学生学习兴趣问题。

大科学家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对于一切来说,只有喜爱才是最好的老师,它远远超过责任感”。

事实上,对学生来说,你就是用再大的理想教育,远不如用一个小小的技巧唤起他们学习的兴趣。

保持学生学习的兴趣,需要教师个人素质、教学活动实施、学生素质的培养等方面的共同作用。

1、教师个人的风格及魅力。

无论做什么事,总是存在一部分具有天赋的人,教师职业也是一样;而绝大多数人,是要靠学习、培养、锻炼才能具备相应的教师素养。

教师的成长,一般有一个发展的历程:入格→立格→破格→无格。

入格是起点,是模仿;立格是模仿达到熟练程度后,化他人的经验为己所用,并融入自己的体验,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这个阶段有个模仿与突破的关系。

这次大赛上,有的老师的课,一看就知道是借鉴的,但在借鉴模仿中内化为了自己的东西,别人的东西与自己的教学实现了无缝链接;而有的就显得很生硬。

破格是在自己风格上的自我突破和创新,从而形成个性的,独树一帜的表现,是继承基础上的扬弃。

具有破格能力的人,必然具备创新的能力。

无格是教学风格最高的境界,
教学中不再拘泥于一招一式。

齐白石说的“无法之法乃至法”就是这个意思。

如果仅停留在立格上,就成了阻碍前进的“习惯”。

作为教师每天面对的都是新事物,“习惯”是要不得的。

这次大会上,有不少教师的课,富有创新意义,教学形式上都在努力实现着课标的要求;还有不少在实验教学上实现了真正的创新,比如双试管夹、制取氧气的U型管、白磷燃烧的有氧无氧对照管、简易水电解器等,不仅有利于课改的深化,最主要的是达到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原理,提高学习兴趣的目的。

这是教师成长过程中令人欣喜的一面。

但是,我们不能为了追求表面上的创新或新颖,就不顾教育规律和知识的科学性。

有的一上来就抛出几个问题,也不管学生学没学、会不会,谓之探究;还有刚让学生知道几个简单的制氧途径,便让学生选择太空中用哪种制氧方法。

回到前面话题上,要保护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必须有自己的教学风格,并力求升华到无格的境界。

那么,风格并不能全面为学生所接受,教师还应该练习、培养自己,形成一定的吸引力,可以叫做魅力。

教师的魅力主要体现在教师的知识运用能力、待人态度、语言表达及交流、与学生相处的关系等方面。

比如我们有的教师很注意用自己的语言、用亲近学生的教学姿态调动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而有的教师则平铺直叙、连一点抑扬顿挫都没有;有的老师还不尊重学生,常有毫无理由打断学生活动或回答的现象。

还有个别教师板书的化学符号就不规范,多人的文字表述中出现错误,将mL写成ml,你还怎么让学生信服你?甚至个别教师还说:质量守恒定律不适用于物理变化。

难道不知道,质能守恒、质量守恒定律的普适性?作为一个教师,语言的准确性是很重要的。

2、教学情境的设置。

情境是连接学生与书本知识的桥梁,它可以缩短学生与所学知识之间的时、空距离,可以帮助教师把学生带入其境,探寻其理。

经过多年的实践证明,李吉林创设的“情境教学”模式,是教师课堂发挥主导作用的成功模式之一(她提出的情境教育的六个途径是:以生活展现情境,以实物演示情境,以图画再现情境,以音乐渲染情境,以语言描述情境,以表演体会情境)。

化学课堂情境的设置,可以由语言引导设置、创设问题设置、故事情境设置、实验情境设置等多途径进行。

在我们的这次活动中,很多老师的情境创设富有新意,神七上天、太空漫步、奥运圣火、三聚氰胺等化学问题与时事紧密结合;小魔术、动画、视频各显神通,不少课一上来就紧紧抓住了学生。

但也有些课,设置的情
境脱离教学内容,没有教育与教学意义;还有的不顾针对性,不讲学生的认知水平,拿来一大堆情境素材,甚至有些是容易引起学生惧怕化学、厌恶化学的情境素材。

这样,我们还开什么化学课?而最后一节课那首诗,则是另一番情境,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热爱化学学习的热情。

3、课堂教学的状态。

要保持学生持续的学习兴趣,我们的课堂应当是开放、民主、能使学生感受成功体验的课堂,这也正是课程改革的核心要求:“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的根本表现,它重在内容而不仅是形式上的。

它有三个重要的标志:第一,学生的主动参与(决定着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第二,平等合作学习(直接影响学习效果)。

学生间事实上存在三种学习关系:一是竞争型学习(对抗式、“损人利已”型),二是独立型学习(目标分离、利已不利人也不损人型),三是合作型学习(共同为了一个目标、荣辱与共、利已利人型)。

我们的课堂就要多促进第三种学习关系的生成。

第三,及时体验成功。

这三个标志,都是教师为主导旗帜上闪光的星星,通过教师的引导才会发挥作用的。

因此,教师在课堂上既是导演,又是演员,需要具有“导”的能力还要具有表演艺术。

教育家朱永新说过:教育需要激情,需要诗意,需要机智,需要活力,需要恒心。

这说得是教师需要有的特别素质。

教师凭什么吸引学生、引导学生,就是靠激情、机智、活力,再加上必要的表演技术,引导学生实现上面三种学习方式。

现实中,一些教师为了显示让学生参与、合作学习、体验成功,就生搬硬套地实行小组合作学习,不管效果和教学要求开展探究,制造形式上的繁荣。

给人的印象有点挂羊头卖狗肉的感觉。

回想一下,我们本次活动中,不少分组形式的课堂,真正起到让学生合作学习的作用了吗?真正让学生体验到成功快乐的有多少?也可能有同志会说这个学校的学生差、配合的不好。

那么设身处地想一想,如果我们是这些学生,我们会比他们表现好多少?有一节课我听到一半时,实在对那位教师缺乏教师的激情、机智,缺乏良好的基本功感到失望,我当时就想:一节能够点燃学生热爱化学热情的课,被上成了讨厌化学、畏惧化学的课,第一节课就可能奠定了一年的失败。

还有一个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问题:我们看到,有的教师表面上是引导学生思考、解疑,但细看一下,他们硬是要让学生围着他的思路走,回答的不是老师预设的答案就不行,还是以教师为中心。

这样学生哪有兴趣参与?另外,个别教师还习惯于讲台的高高在上,不愿走入学生中去,不能关注全
体学生。

总是让学生“汇报结果”,为什么不能说“展示”呢?那么,一味表扬学生就能使之体验成功吗?昨天一位教师把学生捧得离谱了,这样的表扬肯定起不到预想的效果;还有教师不管学生答对答错,都是“非常不错”,合适吗?
4、实验教学的开展。

理科教学都涉及这个问题。

实验教学的功能主要是启迪思维、传授知识技能、培养科学观和科学方法、开发智能、发展个性、培养学风。

对学生进行实验能力培养很重要。

那么,实验能力的基本含义,包含了学科基础知识、实验操作技能、实验方法论知识等要素。

就实验操作的程序上,每个环节又对实验能力有相应的要求:第一,提出问题,选择和明确课题的能力;第二,科学地选择实验方法和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第三,利用有关资料的能力;第四,实验思维能力,它涉及对实验现象的认知判断、处理,对活动本身的设计、决策、评价和概括。

在实际教学中,有的是因为实验条件不具备,有的是因为工作量大顾不上,也有的根本就是不懂得或不重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而不开展实验教学。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应该强调的是:虽然实验是重复前人的,但对于新学习这些知识的学生,它却是具有创造意义的。

实验是他们体验发现的乐趣、展开科学想象和形成新知的天堂。

在这次大赛上,能够用实验教学的课,都尽力开展了实验教学或实验探究,这是需要肯定的。

但是,有些实验的设计与应用,并不是很恰当、很科学的。

有的不交待实验的操作要求或技巧,不引导学生学习有关操作要求,就让学生做起来了,结果是很多同学的实验失败了。

还有的不顾学生实验的结果,非要逼着学生说出集气瓶中水面上升的就是1/5;有的撇开教学重点搞所谓的探究;有的老师的操作还是不够规范的,有的还有失误。

5、课堂练习的开展和课后练习的布置。

课堂上及时的练习,不仅是教师教学的诊断,更重要的是学生的自我检测和感受成功体验快乐的过程。

然而,在较短的课堂教学时间里,往往不能尽全面地检测所学的各个知识点。

这就有个如何选择练习的问题,同时也涉及到如何开展练习的问题。

首先,题目的选择,必须明确该题检测的目的,确保练习的有效性。

这次会上,一些教师可能受中招考试的影响,前几个单元很简单的内容,也要弄一些类似中招题的题目,让知识贮备不多的学生练习。

其次,要明确检测的内容,也就是要知道检测的知识点和能力类型;其三,根据需要选择题型;其四,题量问题。

这次会上,有不少教师设计
的题量偏大。

如果量过大但目的不明确,知识点散乱,能力不突出,只讲练习的数量不讲质量,只重练习结果不重过程和反思,不仅对学习没有促进,反而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

因此,不论是课堂练习还是课后练习,都必须要少而精。

其五,练习后的反思。

知识点是固定的,题型却是变化无穷的。

练习后重要的一步是反思,决不能画个“√”“Ⅹ”就了事。

一部分教师注意了这点,另有几位教师就没有顾及这个问题。

我建议教师们一定要引导学生在每次做完练习后,对题目涉及的基础知识、知识点与题目的联结方式等进行反思,才能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最后,还有一个创新问题,即自己编题。

这其中最重要的是出新与科学性的统一。

有一个判断题:判断下列物质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水、蒸馏水、纯净水、红磷、液氧、五氧化二磷、海水、湖水、石灰水等。

似是而非,很容易引起疑义,不严密。

6、课外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课程资源是影响教学质量、发展学生能力、培养学生优良思维品质的重要因素。

然而,事实上的资源分配不公、教材资源有限的问题,影响了贫困地区教学质量的提高。

另外,从教育学的角度,学生对不随意注意产生的印象比随意注意强烈,而课外教学资源也往往能引起学生的不随意注意。

课程资源的开发途径,除了现在流行的网络资源外,还应当有效地利用过去的旧资源,比如旧教材上的素材、习题,改造以后仍然可以利用;最重要的是同伴之间、校际之间的资源共享。

本次课上有的老师就把教材以外的课程资源用的很好,你看学生的表现,很新奇,学习也就显得专注。

这里有几个问题:一是教材上的素材,基本都具有较好的教育价值,我们应该用好。

这叫把握教材。

有几节课放着教材上好素材不用,倒用了并不十分适合的、甚至有的还不够科学的素材。

二是生成性资源,用好了效果是很好的,但这需要教师的机智。

如向热水中的白磷通气,有白磷浮出水面燃烧,老师赶紧用用盖板盖往,然后藏了起来。

这中间一呢,是该实验存在欠缺,没有处理好白磷浮到水面燃烧的问题;二呢,教师没有利用潜在资源的意识,盖灭水面上燃烧的白磷不正是灭火原理的验证吗?三呢是缺乏机智。

三是辅助教学设备的使用,必须弄清楚主、次,要认识到设备是辅助的作用。

这次课没有一节不用多媒体设备的,是好事,但不能过。

我们看到,有的教师课堂上一个字都没写;同时,也看到电脑出现故障对几节课的影响,很负面的。

我在想,那要是停电或没设备,这次大赛还能继续进行吗?说
到这儿,又有一个板书的问题,22节课中,只有少数几位教师注重并发挥了板书的作用。

由于时间紧,来不及做更深的思考,加上新课改形势下教学观念的百花齐放,我的发言既没有完全代表评委们,也算不得权威性,还请大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通过这次活动的反思,结合自己的实践,把我省化学教学的水平提高到新的水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