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难点及解决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施工难点及解决措施
一、基坑土方开挖
二、地基验槽
三、建筑大体积施工
四、防水工程
五、混凝土结构工程
六、钢筋
七、砌体结构工程
八、门窗工程
九、防水等工程
一、基坑土方开挖
施工技术难点:基础轴线桩离挖方距离近(禁忌)。
后果:开挖土方时,轴线桩因挖方而发生位移,造成轴线桩引测错误。
措施:应设置二套轴线桩控制点和高程控制点,第一套便于引测使用,第二套确保不受挖土影响,使用第一套控制点时,先用第二套控制点校核一下,再进行引测。
施工技术难点:先开挖土方,后进行环境监测初读数测量记录(禁忌)。
后果:周围建筑物、管线、道路原始状况不明,受挖方破坏影响的程度,无法作出正确全面的判断。
措施:挖基坑前,基坑周围可能影响波及的管线、道路、房屋和支护结构本身的监护测试点已经埋好,委托有资质的单位测量控制,并已完成监测点初读数的测量和记录。
施工技术难点:挖方波及范围内的设施不先进行加固保护,采用先挖方后抢险的方式进行施工操作(禁忌)。
后果:波及设施抢险加固时,如选用压密注浆、锚杆托换,都会产生超静水压力增加,给支护结构加大主动土压力,发生支护结构位移增加或导致滑坡。
措施:挖方波及范围内的房屋、市政管网先制订控制方案,必要的先进行预防性加固。
施工技术难点:土方、材料、车辆无限制地堆置或行驶在基坑外围的场地上(禁忌)。
后果:使支护结构外侧堆载超过设计值,降低支护结构的安全度。
措施:作用于支护结构上和外侧的荷载切勿大于设计限值,支护结构上堆物尽量堆在支护结构压顶的顶上,避免在支护结构外侧超载。
施工技术难点:支护结构压顶外侧出现裂缝不修补;或用压密注浆修补支护结构外侧的裂缝和支护结构缝隙中的水土流失(禁忌)。
后果:地面水从裂缝中渗入,导致支护结构墙(桩体组成)缝隙中水土流失,给支护结构墙增加附加侧压力,导致支护结构产生滑移。
措施:裂缝堵塞如用注浆法施工,必须用双液注浆;出现裂缝应立即堵修,不能等水土流失后再修补。
施工技术难点:挖到桩头后,不剥离桩四周的土;基坑底面以下有深坑(如电梯井、深井泵坑等)一次挖到底(禁忌)。
后果:工程桩被一侧土压力挤压而发生桩上端倾斜或甚至发生断桩。
措施:挖到桩头后,先把桩身周围土挖除,防止一侧土压力传递给先挖出的桩;挖到深坑先与基坑
底面齐平,然后再挖基坑底以下的土方,使主动土压力一逐步释放,切忌一次挖到底。
施工技术难点:在土方开挖过程中,在基坑外侧进行超静水压力增加的施工项目(如邻近工地打桩等) (禁忌)。
后果:导致土仨抗剪强度降低,危及支护结构安全。
措施:在基坑外侧超静水压力影响范围内禁止打桩,向土体增加压力施工项目的实施。
施工技术难点:挖土过程不严格控制下层土的弹性隆起(禁忌)。
后果:被动土由于坑底土体弹性隆起,土的强度降低,坑底以下的支护结构位移增大,影响支护结构安全;坑底隆起会产生土方量增加的结果,给基坑施工带来困难。
措施:对土样压缩试验中卸荷弹性试验的结论要特别重视,试验表明弹性隆起起大时,就应在挖土前对基底以下的土暴露后如何局部封闭制订措施,施工中严格执行了或对垫层以下的地基土进行加固,提高土体强度,防止弹性隆起。
施工技术难点:不按挖土方案开挖土方,盲目超深挖掘。
后果:支护结构实际受力值大于支护结构受力设计值,导致支护结构失稳倾覆。
(这种恶果大都发生在选用钢支撑时)。
措施:凡用钢支撑做支护结构墙支撑时,必须先撑后挖,并尽量选用带千斤顶的支撑,在支撑固定前施加预应力,加大支护结构之间的距离(即把已有的位移减小),再把支撑紧密地安装上去,以减少土体的位移。
严格支撑一道,挖至下道支撑面结束挖土,撑好下一道支撑再进行下一皮土的开挖。
施工技术难点:支护结构选用钢筋混凝土支撑时,用素混凝土垫层代替模板施工(禁忌)。
后果:钢筋混凝土支撑受荷后,发生变形,导致垫层松动与钢筋混凝土支撑脱离,而发生打击施工人员的安全事故。
措施:钢筋混凝土支撑直接用土模,增加下排钢筋保护层;或选用纤维板作底模使用。
二、地基验槽
施工技术难点:挖土完成后,做基础垫层前,对地基不进行详细检验(禁忌)。
后果:对地基正面土层的情况没有全面掌握,万一有暗浜、墓穴、井等地下埋设物没有清除干净,基础受荷后,地基各部分间产生较大的不均匀沉降,轻则使建筑物或构筑物产生不均匀沉降,严重可导致建筑或构筑物倒坍。
措施:地基开挖到设计基底标高后,应由建设、设计(如地质勘察单位在地质报告中写明参加验槽时,应同时邀请勘察单位参加)、施工、监理部门共同进行验槽,核对地质资料,检查地基土壤与工程地质勘
查报告、设计图纸是否相符,有无破坏原状土壤结构或发生较大的振动的扰动现象。
基坑(槽)常用检验方法有:
表面检查验槽法:
(1)根据槽壁土层颁布情况及走向,初步判明全部基底是否挖至设计所要求的土层。
(2)检查槽底是否已挖至原(老)土,是否需继续下挖或进行处理。
(3)检查整个槽底土的颜色是否均匀一致;土的坚硬程度是否一样,有否局部过松软或过硬的部位;有否局部含水量异常现象,走在地基土上有否颤动感觉等。
如有异常要进一步用钎探检验会同设计等有关单位进行处理。
钎探检查验槽法:基坑挖好后用锤把钢钎打入槽底的基土内,根据每打入一定浓度的锤击次数,来判断地基土质情况。
(1)钢钎的规格和重量:钢钎用¢22~25㎜的圆钢制成,钎头尖呈60°尖锥状,长度1.8~2.0m。
大锤用3.6~4.5㎏铁锤。
打锤时,举高离钎顶500~700㎜,将钢钎垂直打入土中,并记录每打入土层300㎜的锤击数。
(2)钎孔布置和钎探深度:应根据地基土质的复杂情况和基槽宽度、形状而定。
(3)钎孔记录和结果分析:先绘制基坑(槽)平面图,在图上根据要求确定钎探点的平面位置,并编号制成钎探平面图。
钎探时按钎探平面图标定的钎探点顺序进行,最后整理成钎探记录表。
全部钎探完后,逐层分析研究钎探记录,然后逐点进行比较,将锤击数显著过多或过少的钎孔在钎探平面图上做上记录,然后再在该部位进行重点检查,如有异常情况,要认真进行处理。
三、建筑大体积承台施工
建筑基础工程大体积钢筋混凝土施工,由于建筑荷载大,就带来基础承台结构厚、体形大、钢筋密、混凝土数量多、工程条件复杂和施工技术要求高等特点。
除强度、刚度、整体性和耐久性必需满足外,施工质量的控制关键是控制温度变形裂缝开展,确保不发生贯穿裂缝,使基础承台有足够的强度和抗渗能力。
施工技术难点:选用高水化热的水泥浇筑承台混凝土(禁忌)。
后果:高水化热的水泥放热早,水化热大量积累,使混凝土出现早期温升高。
混凝土浇筑早期抗拉强度低。
数日后,混凝土逐渐降温,降温差引起的变形加上混凝土收缩变形,受到地基等约束引起拉应力,当由降温差引起的拉应力超过当时混凝土抗拉强度时,混凝土整个截面就会产生贯穿裂缝。
措施:选用低热的水泥品种:利用混凝土后期强度降低水泥用量;优化混凝土级配,掺加粉煤灰等
外加料减少水泥用量;选用5~40㎜石子比5~25㎜石子每立方可减少水泥用量15~20㎏;优先选用中、粗砂,每立方米混凝土可相应减少25~35㎏水泥;石子含泥量控制小于1%;砂子含泥量控制小于2%;掺加减水剂;采用上述一系列措施后,能推迟水化热释放速度,降低水化热的高峰,增加混凝土的强度和减少混凝土的收缩,有效地控制贯穿裂缝的产生。
施工技术难点:不控制混凝土浇筑温度(禁忌)。
后果:混凝土浇筑温度是混凝土总升温的后半部分,出现温度控制好了,浇筑温度不控制,同样可能发生混凝土总升温高,而诱发混凝土承台贯穿裂缝。
措施:出料装入搅拌车,运输途中、卸料、泵送、浇筑、振捣、平仓等混凝土施工工序都应有效地控制温升,把最后完成平仓工序的温度控制在40℃内,就能有效地降低混凝土的总温升,从而避免贯穿裂缝的产生。
施工技术难点:以振实为标准的振捣操作法(禁忌)。
后果:混凝土振捣过程产生的泌水,会在粗骨料、水平钢筋下部生成水分和空隙,削弱混凝土与钢筋的握裹力,导致混凝土沉落而出现裂缝。
措施:对浇筑的混凝土,在振动界限以前给予二次振捣,把混凝土因泌水在粗骨料、水平钢筋下部生成的水分和空隙,通过二次振捣排队掉,增加混凝土的密实度,减少内部微裂,从而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
施工技术难点:不重视混凝土浮浆和泌水的处理(禁忌)。
后果:承台浇筑时需要混凝土有一定的流动度,混凝土振捣后会产生大量的泌水和浮浆,泌水和浮浆不排除,会降低混凝土的强度和密实度,诱发承台混凝土产生贯穿裂缝。
措施:(1)支模时预留泌水,浮浆的排出孔,排孔设在混凝土浇筑前进方向二侧模板底部和顶端模板下部预留孔洞,排泌水和浮浆。
(2)泌水浮浆分散与集中排出:混凝土向前浇筑时泌水浮浆会顺混凝土浇筑方向前进和向侧向孔洞排出,积聚在混凝土前进时,立即改变混凝土的浇筑方向,由尽端往回浇筑,二侧混凝土向中心浇筑,使最后混凝土的浇筑形成四面会合,使泌水和浮浆在中间形成水潭,用软轴泵及时排除。
(3)混凝土表面处理:排队泌水浮浆后,表面仍有较厚的水泥浆,在浇筑完后4~5h左右,按标高用长刮尺括平,在初凝前用滚筒来回碾压数遍,用木蟹打磨压实,待接近终凝前,用木蟹再打磨压实,待接近终凝,用木蟹再打磨遍,使收水裂缝闭合,覆盖保温材料,保温保湿养护。
施工技术难点:承台混凝土中心温度和混凝土表面温度之差大于35℃(禁忌)。
后果:混凝土浇捣初期,由于水化热释放引起升温,混凝土表面受外界气温影响散热快,形成内外温差大,浇捣数日后,混凝土逐渐降温,温差引起的变形;混凝土多余水分蒸发引起的体积收缩变形;二种变形相加,在受到地基和结构外界条件约束时引起拉应力,当拉应力超过混凝土抗拉强度时,混凝土整个截面就可能产生贯穿裂缝。
影响结构整体性,防水性,钢筋锈蚀影响结构耐久性。
措施:(1)保温厚度计算:通过计算,得到混凝土内外温差控制在35时所需的保温材料厚度。
(2)保温保湿养护:混凝土最后一次磨面完成后,立即用不透气的薄膜覆盖,上面覆足够厚度的草色,锯末等保温材料,表面最好再盖一层薄膜,提高保温性能,由于二层薄膜覆盖,混凝土中的水分充分保留在薄膜下面,要昼减少混凝土表面扩散热,延长散热时间。
(3)保湿养护:覆盖薄膜是保湿的好方法.刚浇筑的混凝土,水化速度快,在潮湿条件下,可防止表面脱水而产生干缩裂缝;混凝土在湿度合适的条件下,使水泥水化顺利进行,提早提高混凝土的抗拉强度,防止贯穿裂缝。
(4)升、降温控制信息化施工:上述保温保湿材料厚度,升温降温控制都是通过计算得到的数据。
而实际施工中各种变化因素,气候因素都会影响到大体积混凝土的内外温差,为了摸清大体积混凝土水化热的大小和不同深度温度场升降的变化规律,随时监测混凝土内部矛盾温度情况,在混凝土内不同部位埋设铜热传感器,用混凝土温度测定记录仪,进行施工全过程的跟踪与监测,及时了解信息有的放矢地,采取相应措施,确保大体积混凝土的质量。
施工技术难点:承台中的临时伸缩颖(施工期间)在28d龄期限达到后即行施工(禁忌)。
后果:设置临时伸缩缝(后浇带)的目的,是用以释放大部分的变形,减少约束力,达到控制裂缝的目的。
后浇带保留时间短,早期温差引起的混凝土收缩完成得少,达不到留置后浇带防止贯穿裂缝出现的目的。
措施:后浇带保留至少42d以上,在此期间内早期温差和30%以上的收缩已经完成,再补浇后浇带能起到释放大部分变形的目的。
四、防水工程
(一)涂膜防水
涂膜防水是用防水涂料在已经处理好的结构层表面成膜防水的。
按组份分类有乳液型、溶剂型、反应型。
现以双织分反应型焦油聚氨脂防水涂料俗称851为例。
其基层处理的禁忌同卷材防水的禁忌。
施工技术难点:涂膜防水操作时,基层含水率大于8%(禁忌)。
后果:基层含水率大,涂膜以后受外界热源影响,基层水分汽化,体积膨胀,造成涂膜鼓泡,使涂
措施:基层含水率控制在8%以内,用防水卷材盖在基层上,5h后反开,卷材上无水汽现象,即可施工。
为了加强基层与涂
膜的粘结良好,必须做好涂布底层涂料(同冷底子油作用),底
层涂料是取混合均匀的焦油聚氨脂,加入2倍左右的二甲苯搅拌
均匀,涂刷在基层上,要满涂均匀,约4~5h可以干燥固化再进行防水涂料涂布,可以防止鼓泡增加粘结力。
施工技术难点:第一层防水涂层没有结膜,第二层涂层紧接着施工(禁忌)。
后果:涂膜防水是以涂膜的厚度计算的,第一层没有结膜,第二层即涂刷,第二层涂刷时把第一层膜破坏,形不成结膜厚度,被破坏的涂层由刷子带起形成起伏不平,造成涂膜与基层之间有空隙,涂膜防水效果差。
措施:涂膜防水层的基层必须干燥清洁,第一层涂膜应顺着一个方向涂刷饱满均匀,待第一层完全结膜后(一般需要24h),第二层涂刷方向与第一层垂直,直至达到设计要求涂膜厚度才施工完毕。
施工技术难点:第一层涂膜上的疵点不经修理,即进行第二层涂膜施工(禁忌)。
后果:已结膜的涂层中有气孔、起泡、破损、剥离处不经修补,外界的水会从这些缺陷中侵入导致防水效果降低或渗漏。
措施:结膜后对涂层进行全面检查发现缺陷就进行修补。
气孔的修补:把气孔挑破,重新在气孔部位涂布,使气孔消除。
起鼓的修补:在起鼓部位切开比鼓泡大一些的范围,排出泡内潮气,并把基层凉干。
在已搅拌好的焦没聚氨脂涂料中加入10%二甲苯搅匀,再重新涂布防水层,应涂二次,第一第二次应间隔24h。
破损的修补:在破损部位,先剥去破损残缺涂膜,用涂膜防水材料在破损部位涂布一层,贴上增强布料后(比破损面积大一些),再在增强布料上涂布防水涂膜。
剥离的修补:应朋基层开始修补,把基层剥离部位掀起,割去剥离的涂膜,露出基层,把基层清理干净,并使之干燥,再涂底层涂料中,待基层涂料固化干燥后,按防水涂膜施工顺序施工。
把涂层上的疵点全部处理好后,再进行下一涂层施工,以确保每一涂层的防水有效。
施工技术难点:涂膜防水施工涂层少于二层(禁忌)。
后果:底层涂料作冷底子油用,是加强涂膜与基层结合牢固(不计入涂膜厚度),第一层涂膜全部竖向满涂,难免有肉眼不可见未刷(喷)到的地方,且一度涂膜不足2㎜(设计涂膜防水的最小厚度),达不
措施:涂膜防水涂基层底涂层时,涂料第一遍固化干燥后,检查修正缺陷,与第一遍垂直方向再涂(喷)一遍。
对于特殊易渗漏部位,涂膜中应加玻璃丝布、玻璃毡片、土工布等纤维材料复合使用,以增加防水效果。
(二)刚性防水
系指地下工程结构自防水。
防水混凝土结构是由具有一定防水能力的整体式混凝土或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承重结构本身构成。
施工技术难点:在防水混凝土结构的底板、墙板、顶板上留施工缝(除设计规定的沉降缝、伸缩缝、后浇带) (禁忌)。
后果:施工缝中骨料少、砂浆多,且前后浇捣混凝土中已留有缝隙,是防渗漏的薄弱环节,容易在施工缝中发生渗漏水。
措施:必不可少的施工缝安排与沉降缝、伸缩缝、后浇带重合。
承台、墙板、顶板的防水混凝土事先精心组织,连续浇筑完成,在承台与墙板之间、墙板与顶板之间设置钢板止水带。
墙体水平施工缝留在高出承台面不小于20㎜的墙体上。
拱墙结合的水平施工缝,应留在起拱线以下150~300㎜处,先拱后墙的施工缝留在起拱线处,有施工缝的地方必须如上面方法加强防水措施。
顶拱和底拱不留纵向施工缝。
施工缝以上要继续施工时,必须把已浇捣混凝土的浮石、杂物和混凝土表面的浮浆清除掉,用钢丝刷刷清。
在浇灌混凝土前,用水冲洗,保持润湿24h,再铺上一层20㎜的水泥砂浆。
施工技术难点:防水混凝土结构内的钢筋、绑扎铁丝、夹紧模板用的对拉螺栓等直接接触模板(禁忌)。
后果:铁件与模板直接接触,无混凝土作保护层,铁件锈蚀后作为渗水通道,致自防水钢筋混凝土失去抗渗防水性能。
措施:承台中用钢支架支承水平钢筋时,钢支架底脚应先浇好混凝土基座,使支承的脚有足够的保护层。
外墙板的外排钢筋和保护层垫块工人应站立在外墙板的内侧进行绑扎,切忌外排钢筋工人站在外侧和内排钢筋工人站在里侧同时绑扎,外排钢筋随扎随加扎保护层垫块,垫块厚度20㎜要足够,间距≤1㎜(以钢筋足以不碰模板为度),垫块梅花形设置,垫块要扎在紧身和横向钢筋的交叉点上,扎外排钢
筋和扎垫块的铁丝扣严禁按习惯操作把铁丝扣向下按紧,防止铁丝扣尾端与外侧模板接触。
施工技术难点:浇筑墙板时,振捣第二皮混凝土振捣棒不插入第一皮已振密实的混凝土内(禁忌)。
后果:第一皮和第二皮混凝土之间出现界面,犹如水平施工缝,使墙板混凝土密实性、均匀性出现局部缺陷,容易在缺陷部位产生渗漏水现象。
措施:采用自拌混凝土浇筑时,坍落度不大于50㎜,必须近300~500㎜一次,分皮浇筑,第二皮浇筑在第一皮初凝之前,振捣棒应插入第一皮混凝土内50~100㎜,使二皮混凝土之间的界面消失,形成均匀整体的防水混凝土结构。
采用泵送混凝土的坍落度,按泵送要求决定,浇筑时形成斜坡式,前后用二台振捣棒,前棒在坡脚处,后棒在浇筑处,循序前进,使一浇混凝土与先浇混凝土之间不出现界面。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的四条禁忌,在自防水混凝土施工中同样应该严加防范。
施工技术难点:防水砂浆施工前不降水(禁忌)。
后果:水泥砂浆需要在潮湿环境中施工,但不能有水压和动水,否则会影响砂浆水化结膜,分不清层次,破坏憎水性和密实性。
措施:把地下水降到防水施工最低标高以下500㎜处。
施工技术难点:做防水砂浆前不做抹平和抹角处理(禁忌)。
后果:防水砂浆每层厚度仅2~5㎜,三层水泥浆、二层水泥砂浆总厚度才15~20㎜,平面不抹平,转角不做成圆弧形,每层抹刷不均匀,造成整体防水效果差。
措施:结构层清理润湿后胜配合比水泥:砂子(中砂):水:防水浆=1:2.5:0.6:0.03的重量比抹好一层防水砂浆,平面要抹平,阳角抹成10㎜圆角,阴角抹成50㎜圆弧。
施工技术难点:不按防水砂浆分层配合比、每层厚度、间隔时间和环境温度进行操作(禁忌)。
后果:配合比、每层厚度、间隔时间、施工环境温度都是影响防水效果的关键因素,不按规定操作,会影响防水效果,甚至失效。
措施:有二种配合比和施工方法,分别叙述:
不加外掺剂的水泥浆与水泥砂浆配合比如表2-10:
水泥砂浆配合比表2-10
名称
配合比(重量比)
水灰比适用范围水泥砂
水泥浆 1
1.5~
2.5 0.55~0.60 水泥砂浆防水层的第一层
水泥浆 1 0.37~0.40 水泥砂浆防水层的第三、五层
水泥砂浆 1 0.40~0.50 水泥砂浆防水层的第二、四层
在平整、坚实、粗糙、清洁并充分湿润的基层表面上,用第一层配比的水泥浆细致均匀满涂一层,厚度1.5~2㎜,涂至看不出毛细孔。
用第二层配比的水泥砂浆,在刚泛白的第一层表面,用铺抹或喷射的方法,铺5~10㎜厚,铺完表面提浆压密压光。
用第三层配经比在第二层结膜后连续施工,做法同第一层。
第四层配比和做法同第二层,第五层配比同第三层,应横刷一度,竖刷一度,总厚度约3㎜。
五层防水砂浆层总的厚度约20㎜左右。
掺外掺剂的水泥浆与水泥砂浆配合比见表2-11至表2-13。
防水浆配合比表表2-11
原材料名称三氯化铝氯化钙水
规格纯度96%以上纯度70% 清水
甲种防水浆
重量配合比 1 10.11 11.11 每公斤防水浆用料0.045 0.455 0.45
乙种防水浆
重量配合比 1 20 21 每公斤防水浆用料0.024 0.476 0.5
注:甲种防水浆宜用于堵漏,乙种防水浆宜用于粉刷砂浆(密度1.34~1.36)
刷面用防水水泥砂浆的施工配合比表2-12
名称单位乙种防水浆水水泥砂1:6:8:3防水砂浆(刷) ㎏/100㎡ 5.25 15.75 25.2 11.0 1:6:8防水砂浆(刷) ㎏/100㎡ 5.25 15.75 25.2 0
粉刷用防水水泥砂浆的施工配合比表2-13
名称水泥黄砂乙种防水浆
比例 1 2 0.04
㎏/100㎡544 1123 21.8
按第一层配比拌1/4包水泥的水泥浆,在已处理好的基层上涂刷,要涂得均匀看不出毛细合格。
第一层完成后20min涂刷第二层,厚度5~7㎜,用铁板抹平后,干湿适宜,用软刷扫毛。
第二层完成后12h后同第一层涂刷第三层。
第三层完成20min后同第二层粉第四层。
第四层完成后待防水砂浆呈硬化状态(6~12h)后,同第一层配比刷第五层,要求横竖各细致涂刷一遍,横涂结膜后才能涂竖涂层。
施工环境温度不宜低于5℃,并不应在35℃以上或烈日下施工。
待第五层凝结后应立即养护,养护温度不低于5℃,普通硅酸盐水泥养护7昼夜,矿渣硅酸盐水泥养护14昼夜。
五、混凝土结构工程
模板的制作与安装质量可靠,是确保工程结构强度和刚度的先决条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钢筋混凝土结构与构件的几何尺寸的准确。
目前我国施工企业的模板体系多采用各种组合钢模板、钢木混合模板、竹夹板、铝合金模板或塑料模板等。
施工单位在模板的选材、制作、安装过程中存在着一些不规范行为,影响工程质量,应引起重视。
施工技术难点:对较复杂的现浇混凝土不做模板设计(禁忌)
后果:模板及支架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钢筋绑扎安装及混凝土的成形质量,因此在钢筋的绑扎安装和混凝土的浇筑、养护等施工中,要求模板及支架必须可靠地承受新浇混凝土的自重和侧压力以及施工中所产生的荷载,并具有足够的刚度和稳定性,应构造简单,拆装方便,能够保证工程结构的各部分形状尺寸和相互位置正确。
施工较复杂的现浇混凝土,只凭经验确定的模板及支架如果没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将导致横板变形,混凝土标高、轴线、层高、垂直度、截面尺寸等超过允许偏差,达不到合格标准,严重者模板变形塌落造成质量安全事故。
措施:为了确保混凝土质量和施工安全,对于较复杂的现浇混凝土模板,应有模板工程设计,作结构计算,设计时应根据工程结构形式中,荷载大小,支撑的基土类别情况,所用施工设备和材料等进行全面考虑。
(1)选用的材质应符合相应的标准或有关专门规定,选用钢材应符合《碳互结构钢》GB700-88,钢模板及支架的设计应符合现行《钢结构设计规范》GBJ17-88的规定,采用冷弯薄壁型钢应符合《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技术规范》GBJ18-87的规定,木模板及其支架的设计应符合《木结构设计规范》GB5-88蝗规定,组合钢模板的设计应符合《组合钢模板技术规定》GB214-89蝗规定,大模板及其支架的设计应符合《大模板多层住宅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JGJ20-84,滑升模板设计应符合《液压滑动模板施工技术规范》GBJ113-87等标准的相应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