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高等教育结构优化与内涵规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深圳市高等教育结构优化与内涵规模
发展路径探讨》
课题成果简介
张宝泉
高等教育发展结构优化和内涵规模问题的研究,始于二战后世界经济复苏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数量和质量要求。20世纪70年代后,基于对60年代高等教育“大发展”引起问题的反思,人们开始对高等教育发展的方式、阶段、对策等问题作了较为系统地分析。在我国,有学者认为,经济发达地区高等教育的任务和目标是进一步优化结构,积极培养各类高层次综合性人才、复合型外向人才和应用型技艺人才,以进一步提高工业化水平,适应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和参与国际竞争的需要;同时要求高等教育在扩大规模、提高效益的同时,加快发展速度,以培养更多更好的人才;在科类结构上,随着产业结构由二、一、三调整为三、二、一,与第三产业相关的学科专业比例呈快速增长趋势。
近些年来,深圳市高度重视高等教育发展,规模扩张与质量提高并重,深圳高等教育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本研究从深圳高等教育发展的现状及问题出发,探讨了深圳高等教育构优化和内涵规模发展的依据、路径及建议。
一、深圳高等教育发展的现状
“十一五”期间,我市高等教育坚持精英教育与普及教育并重、内涵发展与外延发展并举;主动调整学科结构,提高办学层次,加强国内外合作,健全教育体系;不断提升人才自主培养能力、科研创新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实现了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
(一)高等教育规模稳步扩大
据初步统计,2010年我市全日制高等教育在校生达到6.73万人,非全日制在校生和自学考试在册学生有较大幅度增长。户籍适龄人口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42.48%①。南方科技大学的筹建已经获得教育部批准,取得实质性进展;深港高
①注:2009年为45.6%,2010年户籍适龄人口比2009年增加16610人,但招生规模与去年基本持平,因此,户籍适龄人口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比去年下降.
等教育合作顺利推进,香港中文大学来深办学取得快速进展。①
(二)深圳高等教育各类结构不断优化
布局结构。全日制高校分布为南山区8所,罗湖区1所。深圳大学、大学城等处于深圳的高新技术研发区,高职类院校的位置基本上还未形成与产业布局相呼应的分布。非全日制高等教育基本按市场需求分布在全市各区,但机构本部主要设置在罗湖、南山区。
层次结构。深圳高校已逐步形成了研究型、教学研究型、教学型、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四个层次,基本具备了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高校层次结构。
学科专业结构。深圳市属全日制高等学校研究生层次教育设理学、工学、文学、法学、管理学、教育学、经济学等学科门类8个, 65个硕士点,3个学科招收博士生,设有博士后流动站1个;本科层次教育设学科门类9个,专业65个;高职专科层次130个专业。大学城4院现有文、理、工、经济、管理、法学、教育、哲学等8个学科门类,38个一级学科,95个专业(含专业硕士学位)②。
形式结构。深圳国民教育体系中,全日制高等教育是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的核心力量,但根据深圳特殊的人口结构需求,非全日制高等教育承担着积极发展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据统计,2010年深圳市全日制学历教育在校生58910人,非全日制学历教育在校生约6.7万人。
(三)深圳高校教学科研质量明显提高
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黄来强教授在世界顶尖学术刊物《Nature》发表论文,实现深圳科学家在该刊物发表论文零的突破。目前,市属高校有博士点 3 个,硕士点65 个,本科专业59 个,高职专业 129 个,国家精品课程59 门。深圳大学目前有12个省级重点学科(其中一级学科1个,二级学科11个)、 8个博士点、1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或分室、 9个省级重点实验室。深圳大学城目前建成国家重点实验室分室1 个,国家工程中心分中心2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分中心1 个。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目前有国家重点支持示范专业10个、国家教学改革试点专业4个,国家精品专业1个,省级示范专业14个,国家精品课程49门,省级精品课程52门。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目前有 4个专业办成省级软件职业教育类重点专业; 7门课程成为国家高职高专类重点课程,11门课程成
①深圳市高等教育处.深圳市高等教育“十一五”总结及“十二五”规划,2010年11月22日
②高等教育处.二○一○年深圳高等教育数据,2010年12月
为省级高职高专类重点、精品课程。①
(四)深圳大学城和各高校对外合作办学成绩显著
大学城4院已与美国、英国、新加坡、俄罗斯、乌克兰、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高校商谈了有关国际合作办学事宜,签署了在深合作培养IMPA、物流、法律、IC设计、环境化学、创业工程、金融工程研究生等协议;深圳大学已与英、澳、美、韩等国开展本科、研究生合作办学,其留学生数居全省第二;高职类院校也分别与境外的高校开展、“2+1”、“3+1”合作办学。②
二、深圳高等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
我市教育经过建市30年,特别是“十一五”时期的快速发展,高等教育规模得到了扩大,各项结构指标得到了优化,已经打下了比较坚实的基础,但适应新形势新要求,仍然面临许多问题和挑战:我市高等教育无论数量规模、层次结构、质量水平,与深圳社会经济的发展比较相对薄弱,与深圳国际化城市的目标定位比较相对薄弱,与高等教育本身应该发挥的作用比较相对薄弱。
(一)高等教育的质量效益与深圳经济总量相比还不相匹配
目前,深圳综合经济实力在全国大中城市中近几年均位居前列,但高等教育质量、效益指标还较低,在网大教育发布2011中国高等教育重镇榜中,深圳排在第70名,位次远远落后于国内的一些大中城市,可见高教发展与经济实力还不相匹配,高等教育对社会的贡献度不高。其主要原因是深圳大学刚刚开始从教学型大学向教学研究型大学转轨,政府作为科技创新源、知识源建设的大学城还处于起步阶段,高等教育对社会经济的推动作用还需有几年的时间,才可显现。目前存在以下问题:
1.研、本、专学位比例失调。专科学位已过剩,研究生、本科生教育的规模还满足不了深圳对高层次人才的迫切需求以及市民接受高层次教育的强烈愿望。根据近年来所做的市民问卷调查,市民对于接受本科教育的比例的要求为60%③,而直至2010年我市本科上线率为54.3%,仍然滞后于市民对于本科层次教育的需求。
2.科研水平不高。个别高校科研经费增长较快,但市属高校总量不大,成果不多,全市高校还无国家级重点学科,尚未形成以高校为依托的科技研发基地
①高等教育处.深圳市高等教育“十一五”总结及“十二五”规划,2010年11月22日
②高等教育处,二○一○年深圳高等教育数据,2010年12月
③梁北汉. 国际性城市与高等教育,深圳:海天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