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考语文模拟测试卷(一)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高考语文模拟测试卷(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小题。
①建设智慧社会是我国在新时代把握信息化带来的重大机遇、以信息化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的战略部署。智慧社会作为智慧政务、智慧产业、智慧民生、智慧城市等各种智慧系统
的总和,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新阶段。
②回顾信息化的发展历程,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是三条相辅相成、相融相生的主线。
数字化奠定基础,实现数据资源的获取和积累;网络化构造平台,促进数据资源的流通
和汇聚;智能化展现能力,通过多源数据的融合分析呈现信息应用的类人智能,帮助人
类更好地认知复杂事物和解决问题。当前,我们正在进入信息化新阶段,即以数据的深
度挖掘和融合应用为主要特征的智能化阶段,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呈现融合发展新
态势。信息化新阶段已经开启的一个重要表征,就是信息技术开始从助力经济发展的辅
助工具向引领经济发展的核心引擎转变,进而催生一种新的经济范式——数字经济。数字经济的发展以各行各业的数字化转型、网络化重构和智能化升级为前提,其重要表现
形式就是社会活动在人、机、物三元融合环境中的高度智能化,从而形成智慧社会。
③我国前期的信息化建设在各个领域积累了大量数据。当前,新的数据更是呈现指数增长
态势。然而,要实现从数据大国向数据强国转变,满足我国经济社会全面数字化转型对
高质量海量多源异构数据资源的迫切需求,数据的“盘活”和“赋能’’是我们面临的两大难题。所
谓“盘活”,关键是要解决数据开放、流通、共享的问题。“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只有不同系统、不同领域的数据实现大范围的流通与融合,才能实现多源数据的融合分析,从而赋予人类观察事物的全方位视角。而“赋能”则是要形成高效分析应用数据的能力。一方面,要重
视基础理论和方法的研究,发展数据融合分析的算法和工具,帮助人们分析数据、萃取
价值。另一方面,要重视人们数据思维和技能的养成。在“数字化生存”时代,每个人都应形成
基于数据建立概念、解决问题、作出决策的思维方式,并且掌握获取数据、分析数据、运用数据分析结果解决问题的基本技能。
④社会公共基础设施是为社会生产和人们生活提供公共服务的工程设施和服务系统,既包
括公共建筑、交通运输、能源供给等物理空间基础设施,也包括通信网络、数据中心等
网络空间基础设施。在人、机、物三元融合的发展趋势下,网络空间基础设施的重要性
日益凸显,同时传统的物理空间基础设施也需要完成深度信息化。万物数字化、万物互联
和“软件定义”将成为智能化基础设施建设的必然要求。各种感知设备、智能装置要嵌入到
物理实体之中,通过无所不在的通信网络与后台具有强大数据存储和处理能力的云计算
平台相连,通过“软件定义”来实现灵活的功能配置和智能化的管理服务。(摘编自梅宏《夯实
智慧社会的基石》《人民日报》2018.12.02)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是信息化发展的三条主线,三者相辅相成、相融相生。
B. 智能化阶段主要特征是数据的深度挖掘和融合应用,它促使了数字经济的产生。
C. 社会活动在人、机、物三元融合环境中的智能化达到一定高度,才能形成智慧社会。
D. 盘活和赋能数据的关键是重视研究基础理论和方法,重视数据思维和技能的养成。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站在国家发展战略高度对建设智慧社会的问题进行深入剖析,指明了方向。
B. 第二段通过阐述信息化发展历程,论述了智慧社会与信息化、数字经济的关系。
C. 文章使用“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这个比喻,生动地阐明了“盘活”数据的必要性。
D. 文章把社会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分为两个方面,强调了网络空间建设的重要性。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我国社会已经进入信息化阶段,当今社会经济的发展主要依靠信息技术来拉动。
B. 智慧社会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新阶段,是人类社会信息化发展到一定程度的结果。
C. 我国经济社会将实现全面数字化转型,但高质量海量多源异构数据资源严重不足。
D. 万物数字化、万物互联和“软件定义”,必然要求社会公共基础设施实现智能化。
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列各小题。
材料一:
本报北京11月29曰电:总投资12亿余元的蛋白质科学研究(北京)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顺利通过国家验收。该设施的建成并投入运行,将为国内外生命科学和健康产业的发展再添强劲原动力。
该设施汇聚了生物质谱、生物大数据与超级计算、冷冻电镜等尖端技术平台,为深度解析蛋白质组及蛋白质复合体的结构和功能,全景式揭示人类、重要动植物与微生物等生理、病理、药理、毒理等相关分子机制,提供高通量分析、高时空分辨、高复杂度覆盖、大数据解析、智能化知识发现等一站式综合技术体系。
该设施将为通量发现与重大疑难病症的诊断、预防、治疗紧密相关的功能蛋白质和药物靶标提供独到的强大技术支撑。据不完全统计,该设施调试运行3年多来,已直接支撑了近400项国家级课题研究,产出了300余篇发表于国际权威杂志的高水平科学论文、100余项发明专利和软件著作权。
项目首席科学家贺福初院士和王志新院士表示,蛋白质科学是生物科技与信息科技的交叉学科,是未来科技的战略制高点。将努力把该设施建设成为国际生命科学领域高端人才的集聚和培养平台。(摘编自《蛋白质科学研究(北京)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通过国家验收》《人民日报》2018.11.29)
材料二:
和以往走进的国家大科学工程相比,上海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的设施没能在视觉上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