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科技类说明文阅读的一些题型及解题技巧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科技类说明文阅读的一些题型及解题技巧

1.怎样给文章拟合适的标题或谈谈标题的好处/作用:如08年南通市中考卷题7:通读全文后,请为本文拟一个恰当的标题。08年河南省中考卷题试卷1 2:本文以“奥运飞人的追风战靴”为标题,有什么作用?

解题时应通读全文,明确说明对象以及对象的性质、功能、状态,有时还可以联系中心句和关键词,还可以结合文段的开头和结尾中的关键词句进行分析,再加以概括出说明的内容或中心。作为标题,一般都是点明说明对象,表明说明对象的特征或功用,有些标题还以形象的说法起到吸引读者的作用。

2.怎样概括说明对象的特点:如2008年江苏省无锡市中考卷题11:请用自己的话概括“隐居森林冀龙”的特征。

解题应抓住文段中的段落和层次,从每段(或每层)中抓住中心句或关键词语加以整理。一般情况下,文段的开头(或各段的第一句)和结尾(或各段最后一句)往往说明了对象的特点。利用自己在阅读全文时所捕捉到的信息,进行筛选和整合,加以概括,做出答案。

3.从文段所介绍的内容中,分析其说明的是什么。

答这一类题目,应当采用概括的方法,从说明文这一类文体来看,常常是说明对象的性质、功能、状态等方面,还有的是说明来历,变迁……等等,总之,要从说明的内容上进行概括。

4.回答说明方法和所起的作用:首先应从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分类别、作诠释、下定义、画图表、引用等常见的说明方法中准确判断出它的类别,然后再从语段中结合实例分析,看对说明的对象起到了何作用。一般情况下,说明方法是为了更好地说明对象的特征功用等,可沿溯上文,联系与它紧密相连的句子作答。

5.从文段中找出指代的内容:方法一般是从该代词的前面看这个代词所指的内容。有时则需要对应该词的含义范围等,从上文筛选信息,进行整理概括。6.在说明的开头文段或中间叙述有关的故事,这有何作用:在文段的开头叙述故事,其目的一般是为了引出说明的对象。在段中叙述故事,一般是为了增强说明文的生动性,同时,也是为了使说明的事物更准确。

7.怎样理解某语句在文章中的含义:如08年南通市中考卷题8:第②段中,为什么说“这是一块孕育着财富和梦想却一直被自然掖藏着的新大陆?

回答时先要把握语句中的关键词语,然后放回原文,联系语境,上下文中找到相对应的信息。有时答案可能就在紧密相连的上下句,但有时要联系上下文,把信息筛选出来,进行整理概括。如例题中,只找到上下句的内容,就只回答了语句中的“孕育着财富和梦想”,而对于“一直被自然掖藏”,则要从后面语段中去获取和概括信息了。

8.怎样给被说明的对象下定义:先确定句子主干,常用判断句“xx是xx”的句式。再添加表示说明对象的特征、性质、功用、状态等修饰成分,要求准确、严密、简明。

9.怎样把握说明的内容,理清选文的思路:答这种题型,首先要对每一段的内容了解,并能对其进行归纳和概括,然后,再对每一段的内容进行比较分析,理清其行文思路,结构特点(因为有的是采用总分式,有的是总分总式,还有的又是分总式),就能说出其思路了。有时注意一些标志性词语的使用。如表示先后

关系的“首先”、“其次”、“再其次”等,都可以使文章条理清晰,便于读者准确把握说明的内容、顺序和写作思路。

10.回答段中加点的词(或关键词)能否去掉或分析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这是检查对用词准确的理解,一般情况下应先回答加点词的意思,接着指出该词在语境中的含义及表现力,再从能否去掉(不能去的情况较多)后,所产生的影响,或用了该词后所起的作用上说明。

11.怎样给文段补充一个过渡句:主要是结合上下段的内容来考虑,方法是抓住上下段说明的内容,如主要是引出下文,即可以设问句的形式提出“为什么会(要)……呢?”如是承上启下,则要把上下语段的内容用一句话串联起来。12.问前后的内容(所介绍的对象)是否矛盾:如2008年南艺市中考卷题18:第⑦段划线句中“2691平方公里”与“300里”这两个数字是否相矛盾?讲明你的理由。从内容和角度这两方面思考,就能说出是否矛盾了。

13.如何解答各类开放题:近年来科技作品的新题型层出不穷,有对说明内容进行创新性的表述;对某种现象发表自己独特的看法见解;结合实际对某个问题谈自己的认识;根据文章内容进行合理推断大胆想象;由文章内容延伸到现实生活,对现实生活的相关现象进行评价;对人类关注的环境、环保等提出解决办法,拟写警示语、广告语、建议等;联系文章和链接材料,写出探究结果等等。解答这类问题,要加强整体把握,重视对文本的领会感悟,善于发现知识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拓宽思路,深入探究,广泛联想,大胆创新。但又要注意有的放矢,合理恰当,不违背常识,要联系文章内涵,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