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二则》学习要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文二则》学习要点

《孙权劝学》这篇短文主要写了孙权劝吕蒙学习及吕蒙通过学习发生的变化,从而点明学习对健全人格的作用。
《祖逖北伐》表现了祖逖素怀大志、忧国忧民的品格及为收复失地而大胆进言、身体力行的胆识。

一、基础知识
1、给红色的字注音。
卿( ) 涉猎( )岂( )涂( )即更( )祖逖( )
蹴琨觉( ) 骁健( )廪( )铠( )军谘( )

2、多音字
┏ gēng 更正 ┏è 凶恶 ┏shèng 千乘之国 ┏jì 复济
更┫ 恶┫ě 恶心 乘┫ 济┫
┗ gèng 更加 ┗wù 憎恶 ┗chéng 乘法 ┗jǐ 济南

3、形近字
┏募:招募 ┏楫:舟楫 ┏戎:兵戎
┗券:入场券 ┗揖:作揖 ┗戍:戍守

┏谘:军谘 ┏沦:沦陷 ┏廪:仓廪
┗咨:咨询 ┗伦:人伦 ┗禀:禀告

4、流传至今的成语
(1)吴下阿蒙:比喻学识尚浅。
(2)刮目相待:用新的眼光来看待。
(3)士别三日:形容人分别的时间很短。
(4)闻鸡起舞:半夜听到鸡鸣就起床舞剑。比喻志士及时奋发。
(5)自相鱼肉:此喻自己跟自己或集体内部之间相互残杀残害。
(6)望风响应:听到消息就起来响应。

5、词语解释
【劝学】鼓励人努力学习。劝,鼓励。
【辞以军中多务】以军营中事务繁多为借口推辞。辞,推辞。
【治经】研究儒家经典。治,研究,专攻。
【涉猎】广泛浏览群书,不做深入探究。
【往事】过去的事情。
【孰若】怎么比得上。
【就学】指从师学习。
【才略】才干和谋略。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看】对于有志气的人,分别了数日后,就应当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他的才能。更(gēng),重新。
【中夜】半夜。
【蹴(cù)】踢,蹬。
【因起舞】于是起床舞剑。因,于是,就此。
【及渡江】等到渡到江南。渡江,西晋末年,中原沦陷,北方很多知名人士纷纷南渡到江南避乱。
【纠(jiū)合】集合。
【骁(xiāo)健】指勇猛健壮的人。
【非上无道而下怨叛】不是因为皇帝无道而导致下面的人怨恨反叛。
【宗室】皇帝的宗族。
【自相鱼肉】自相残杀。鱼肉,比喻残杀、残害。
【戎狄(róngdí)】我国古代对西北地区少数民族的称谓。
【乘隙】利用这个

可乘机会。隙(xì),空气;可乘之机。
【毒流中土】屠戮(lù)中原地区(的人民)。
【残贼】残害,伤害。
【人思自奋】人人都想着自己奋起(反抗)。
【诚能命将出师】如果能任命将领,派出军队。诚,假如。
【使如逖(tì)者统之】让像我祖逖这样的人统率他们。统,统率。
【以复中原】来收复中原。复,收复。
【郡国豪杰】全国各地的英雄豪杰。
【望风响应】听到消息就起来响应。望风,课文里是听到消息的意思。
【素】平素,向来。
【给】提供。
【廪(lǐn)】官府发的粮米,课文里指军粮。
【铠仗】铠甲武器。铠(kǎi),铠甲。仗,刀戟等兵器的总称。
【召募】招募;募集。
【将(jiàng)其部曲】统率他的部下。部曲,当时世家大族的私人军队。
【中流击楫(jí)】指祖逖渡江击楫事。后来比喻有志复兴的壮烈气概。
【屯】军队驻扎。

6、文学文体常识
(1)《孙权劝学》选自《___________》。这是一部__________通史,记载了从__________到__________共1362年间的史事。作者是__________朝的__________,他是_______家、_______家。
(2)《祖逖北伐》的作者是_______,主要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
卿(qīng) 涉猎(shè) 岂(qǐ) 涂(tú) 即更(gēng) 祖逖(tì)
蹴琨觉(cù) 骁健(xiāo) 廪(lǐn) 铠(kǎi) 军谘(zī)
6、
(1)资治通鉴 编年体 战国 五代 北宋 司马光 政治 史学
(2)司马光 祖逖的言行 祖逖素怀大志,忧国忧民的品格及为收复失地而大胆进言、身体力行的胆识

二、课文学习
1、解释下列句子中标有红色字体的字词
(1)蒙辞以军中多务。
【明确】务:事务。

(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明确】涉猎:广泛浏览群书,不深入研究。

(3)中夜闻鸡鸣,蹴琨觉
【明确】觉:醒。

(4)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
【明确】将:统率、率领。

2、吕蒙原本是一介武夫,而鲁肃是吴国有名的谋士,但后来鲁肃为何愿意跟他“结友”?
【明确】是学习,使吕蒙从一介武夫转变成通经书、懂谋略的儒将,由此得到鲁肃的敬重,愿意与之结友。

3、《孙权劝学》一文给我们什么启发?(可从学习角度去谈),并写出一句与学习有关的名言。
【明确】
①启发略。(提示:只要从学习上去谈,思想高尚即可)

名言:少年不经勤学苦,老来方悔读书迟——对联
好学不倦者,必成天才。——林肯

4、孙权是一国之君,吕蒙是吴国名将。孙权并不缺乏文官,为什么他还要劝吕蒙读书呢?
【明确】因为孙权爱惜人才,同时他认为自己从读书中获得了益处,所谓“开卷有益”,所以坚持劝吕蒙读书。
【解析】此题考查对课文的理解。

5、孙权劝吕蒙读书的目的是什么?吕蒙是否虚心接受了建议?结果如何?
【明确】涉猎,见往事。在孙权的劝说下,接受了读书的建议。学问大增,让鲁肃为之感叹。
【解析】此题考察对课文的理解。

6、《孙权劝学》中孙权劝学成功,从哪些地方表现出来?
【明确】从鲁肃大惊(“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并与之结友及吕蒙自己的话(“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可以看出来,他已由武夫变成了儒将。
【解析】吕蒙自己的话也能显示他的文才,谈吐今非昔比。

7、课文中有些语句已浓缩为成语,试着把它们写出来,并用它们各造一个句子。
【明确】士别三日,刮目相待;闻鸡起舞;自相鱼肉,望风响应。
造句:
士别三日,刮目相待:分别才多长时间呀,今天我们再见面,他已从普通教师成长为在全国颇有影响的特级教师了,这真是士别三日,刮目相待呀!
闻鸡起舞:为攻克技术难关,他每天天不亮便起床看书、查资料,并坚持不懈,真有点闻鸡起舞的味道。
自相鱼肉:这个人太歹毒了!他设圈套,让人们自相鱼肉,自己却坐山观虎斗,以期得利。
望风响应:陈胜揭竿而起,矛头直指秦王朝,天下人望风响应,致使强大的秦国顷刻土崩瓦解。

8、祖逖为什么要坚持北伐?
【明确】祖逖生活在一个动荡不安、战火连连的年代。北方游牧民族纷纷侵入中原,晋王朝丧失半壁江山,偏安于东南一隅。祖逖念念不忘“遗民既遭残贼”,大胆进言,力主北伐。即使不被重用,他仍矢志不渝,并身体力行,“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倾家资招募兵马,为北伐做准备。课文正是通过祖逖的所言所行展示了他作为一代名将的胆识。需要指出的是:祖逖的胆识和意志不是凭空而来的,少有大志,闻鸡起舞,多年来自觉的培养和锻炼造就了日后收复失地的名将。

9、学习了《祖逖北伐》一文,我们感到祖逖有强烈的爱国之心。你能从学过的古文(包括诗词)写出一句来表达这种心情的诗词句吗?并写出作者。
【明确】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

10、祖逖在司马睿并不支持的情况下坚持北伐,他凭借的是什么?
【明确】他凭借的是自己忧国忧民的品格,当时的民心所向(收复失地的强烈愿望)及自己一定的经济实力。
【解析】把自己放在祖逖的位置上,他是士族,又有正义感,所以要坚持北伐。

11、《祖逖北伐》中祖逖对司马睿说的那段话及司马睿的反应。
祖逖首先指出晋王朝动乱的根源,然后指出百姓心声:赶走外族,接着说可利用这一点进行北伐,定能成功。其实这是一个请战宣言,有理有据。无奈司马睿只图安逸,不愿受苦,又有天险长江可做屏障,但是又不愿担当“拒绝北伐”的罪名,于是给了祖逖一个虚衔,让他自己奋斗。这些既表明祖逖北伐愿望之强烈,又说明他意志之坚强(一切自己动手)。

12、用现代汉语表述。
(1)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明确】你如今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当初的吴下阿蒙了。

(2)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明确】士别三日(读书人分别一段时间),就应该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了。
【解析】意思对即可,不必追求每个字都落实。

13、祖逖北伐的决心很坚定,表现在哪?
【明确】表现在击楫中流上。
【解析】也可概括这件事。

14、《祖逖北伐》刻画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明确】表现了祖逖素怀大志、忧国忧民的品格,及为收复失地而大胆进言,身体力行的胆识。
【解析】从少年时、进言、北伐等事中可看出来。

15、语气词的表情达意作用。
文言文中的语气词有重要的表情达意作用,并且数量多、用法灵活,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要随时注意积累。文言语气词的用法,要通过朗读来体会。
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邪:表示反问语气,可译为“吗”。

②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耳:表示限制语气,可译为“罢了”。

③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乎:表示感叹语气,可译为“啊”。

16、对文章结构的理解
【明确】
(1)文章结构图
《孙权劝学》


《祖逖北伐》
全文可以分三个层次理解:
(一)(从“初”到“因起舞”)写祖逖少有大志,闻鸡起舞,自觉培养和锻炼自己,为后成为一代名将打下基础。
(二)(从“及渡江”到“有如大江”)写祖逖大胆进言,力主北伐,在不被朝廷重用的困难情况下仍率“其部曲”渡江,并立誓收复中原。
(三)(结束一句),写祖逖渡江后,招募军队准备北伐。

17、课文翻译


权劝学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如今执掌大权,管理政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以军中事务太多为借口推辞。孙权说:“我哪里是要你研究儒家经典做博士呀!不过是要你广泛浏览群书,了解往事罢了。你说事务多,谁能像我(有那么多事务)?我经常读书,自认为(读书对我)大有教益。”吕蒙这才开始从师学习。(后来)等到鲁肃来寻阳,跟吕蒙交谈讨论,(鲁肃)大吃一惊说:“(从)你如今的才干和谋略(看),(你)不再是(当初)的吴下阿蒙了!”吕蒙说:“士别三日,就该重新刮目相待。兄长怎么认识事物这么晚呢?”鲁肃于是就拜见了吕蒙的母亲,(并与吕蒙)结为朋友,随后告别。

祖逖北伐

当初,范阳人祖逖年少时就胸怀大志。(他)与刘琨同为司州主簿(时),同睡(一处),半夜听到鸡叫,(就)踢醒刘琨,说:“这并不是不好的声音!”于是就起床舞剑。(后来,)等到西晋末年中原沦陷,北方知名人士纷纷南渡到江南避乱,左丞相司马睿派他做军谘祭酒。祖逖居住在京口,集合勇猛强健的壮士,对司马睿说:“晋王朝的战乱,不是因为皇上昏庸无道而(导致)百姓怨恨反叛,是由于皇族宗室争权夺利、自相残杀,从而让戎狄乘虚而入,屠戮中原。如今,沦陷区的人民已遭残害,人人想着自己奋起反抗。大王如果能任命将领出师(北伐),派像我这样的人统率他们来收复中原,(那么,)全国各地的英雄豪杰,听到消息就起兵响应的一定大有人在。”司马睿向来就没有北伐的志向,(于是)任命祖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供给千人的军饷、布三千匹,(但是)不供给铠甲武器,让(祖逖)自行招募。祖逖统率他的百余家世族武装北渡长江,(船到)江心,(祖逖)击打着船桨发誓说:“我如不能(驱逐戎狄)肃清中原而再渡(江南)的话(……),有大江作证!”(渡江后祖逖)就把部队驻扎在淮阴,起炉炼铁、铸造兵器,招募到二千多人而后进兵北伐。

三、深入探究
1、古今异义
为博士 (博士:古代研究经学的最高官职名称。今用于学位的最高一级。句意是:做博士。)
但当涉猎 (但:不过、仅。今常做转折连词。句意是:不过是要你广泛浏览群书。)
孤常读书 (孤:古代王侯自称。今常用于“孤独”、“孤苦”等义。句意是:我经常读书。)
及鲁肃过寻阳(过:到。今常用于“过错”、“过去”、“过高”等义。句意是:等到鲁肃到寻阳。)
及渡江 (江:专指长江。今泛指大河。句意是:等到渡过长江。)
 

 左丞相睿以为军谘祭酒(以为:以之为、“派他做”。今常当“认为”讲。句意是:左丞相司马睿派他做军谘祭酒。)
募得二千余人而后进 (后进:而后进(兵)。今常用于落后者,水平较低、学识或资历较浅的人。句意是:招募到二千多人而后进兵北伐。)

2、词类活用
纠合骁健(骁健,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勇猛健壮的人”。句意是:集合勇猛健壮的人。)

3、一词多义

┏中流(中:当中。句意是:江心。)
┣中夜(中:一半。句意是:半夜)
┗中土(中:内。句意是:内地。)


┏大惊(大,副词,表程度高。句意是:非常吃惊。)
┗大兄(大:年长。句意是:长兄。)


┏见往事耳(见:了解知道。句意是:了解往事罢了。)
┗见事之晚(见:认识。句意是:认识事物这么晚。)


┏以军中多务(以:把。句意是:把军中事务太多做为借口。)
┣自以为大有益(以:与“为”合用,作“以为”讲。句意是:自认为大有教益。)
┣以逖为奋威将军(以:任命。句意是:任命祖逖为奋威将军。)
┗以为军谘祭酒(以:派。句意是:派他做军谘祭酒。)

使
┏遂使戎狄乘隙(使:让。句意是:从而让戎狄乘虚而入。)
┗使如逖者统之(使:派。句意是:派像我这样的人统率他们。)

4、古汉语句式
①判断句。
此非恶声也。(“也”表判断,否定判断句。句意是:这并不是令人厌恶的声音。)
非上无道而下怨叛也(“也”表判断。否定判断。句意是:不是因为皇上昏庸无道而导致百姓怨恨反叛啊。)

②倒装句
布三千匹(宾语前置。应为“三千匹布”。)

③省略句
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省略主语。句意是:祖逖与刘琨同为司州主簿。)
以为军谘祭酒(省略宾语。应为“以之为”。句意是:派他做军谘祭酒。)
大惊曰(省略主语。句意是:鲁肃大吃一惊说)

5、《孙权劝学》的写作特点
本文叙议结合,剪裁得当,极富教育意义。

本文是记叙文,按时间的推移和事件的发展进行记叙。情节完整,重点突出。第一层的记叙,主要内容是孙权的议论,不仅有论点 ——“不可不学”,有论据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而且有立有驳(驳吕蒙“军中多务”的借口),虽然简洁,但很有说服力。第二层记吕蒙读书后的进步,既是第一层所叙情节的发展,也是对“大有所益”的具体印证。叙议结合,既是情节展开的

需要,也是突出主题的需要。

本文剪裁讲究,尤其是在对材料的取舍方面值得效法。第一层重点突出孙权的“劝”,结果是“蒙乃始就学”。他学了什么?效果如何?这些问题随情节发展自然在读者心中提出,可作者没有直接去写这些内容。在第二层中作者从侧面重点突出了吕蒙就学后的变化。这一变化令鲁肃“大惊”,吕蒙自己也颇为满意。这实际上回答了“怎样学”的问题,使读者从吕蒙学习的成绩想象到他努力的情景。作者有意跳过情节的一步,而又令读者没有“中断”之感,不仅节省了笔墨,而且收到了极佳的艺术效果。

6、《祖逖(tì)北伐》的写作特点
祖逖生活在一个动荡不安、战火连连的年代。北方游牧民族纷纷入侵中原,晋王朝丧失半壁江山,偏安于东南一隅。祖逖念念不忘“遗民既遭残贼”,大胆进言,力主北伐。即使不被重用,他仍矢志不渝,并身体力行。本文通过祖逖所言所行,表现了祖逖素怀大志、忧国忧民的品格及为收复失地而大胆进言、身体力行的胆识。

四、迁移训练
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一)

①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②蒙辞以军中多务。③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____________。”④蒙乃始就学。⑤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⑥蒙曰:“士别三日,____________,大兄何见事之晚乎!”⑦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在文中两处横线上补出原文。

2.解释下面标有红色字体的词语。
(1)蒙辞以军中多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蒙乃始就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原文填空:
(1)孙权劝吕蒙读书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而吕蒙开始却以____________为理由,拒绝读书。孙权以自己为例,使吕蒙拒绝读书的理由不攻自破,蒙“____________”。
(2)孙权给吕蒙指出的读书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肃“拜蒙母”,并与吕蒙“结友”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4)出自本文的两个成语是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4.用“‖”给文段分层,并概括大意。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一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祖逖北伐

初,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曰:“此非

恶声也!”因起舞。及渡江,左丞相睿以为军谘祭酒。逖居京口,纠合骁健,言于睿曰:“晋室之乱,非上无道而下怨叛也,由宗室争权,自相鱼肉,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土。今遗民既遭残贼,人思自奋,大王诚能命将出师,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郡国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矣。”睿素无北伐之志,以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给千人廪,布三千匹,不给铠仗,使自召募。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遂屯淮阴,起冶铸兵,募得二千余人而后进。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则故事的大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把下列句子译成白话文。
(1)此非恶声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睿素无北伐之志。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祖逖认为晋王朝战乱不断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才能改变这种局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祖逖北伐之志实现的最大障碍是什么?他是如何做的?这给你哪些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
1.略
2.(1)推辞 (2)从师学习
3.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军中多务” “乃始就学”
(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3)“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4)吴下阿蒙 刮目相待
4.
①②‖③④‖⑤⑥⑦
一层:孙权一劝吕蒙
二层:孙权再劝吕蒙
三层:吕蒙今非昔比

(二)
1.文章通过具体事例的描写,表现了祖逖素怀大志、忧国忧民的品格及为收复失地大胆进言、身体力行的胆识。
2.
(1)这不是令人厌恶的声音。
(2)司马睿向来就没有北伐的志向。
3.
由于皇族宗室争权夺利,自相残杀,从而让戎狄乘虚而入,屠戮中原。
任命将帅出师北伐,激起沦陷区人民奋起反抗的斗志,赢得天下英豪的响应,定能取得北伐的成功。
4.
统治者的支持力度不大。
做艰苦的努力,精心准备。
遇到困难挫折时,应冷静地审时度势,寻找有利条件,坚韧不拔。(符合题旨即可)

补充阅读

(一)
伤 仲 永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

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众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1.文中方仲永才能发展的变化经历了三个年龄段,从下面选出恰当的项,并按时间顺序排列
A.五岁 B.十二岁 C.十二三岁 D.七岁 E.二十岁左右
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为“泯然众人”的原因是下面的哪两项( )和( )。
A.未尝识书具 B.邑人奇之 C.父利其然也 D.不使学 E.不能称前时之闻

3.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其中译得正确的是哪两句( )和( )。
A.指物作诗立就
译文:指定事物让他作诗,他能立即写成
B.稍稍宾客其父
译文:渐渐宾客去他父亲那里
C.父利其然也
译文:父亲利用他的这种情况
D.泯然众人矣
译文:才能完全消失,成为普通人了

(二)
祖逖智退桃豹兵

(1)石勒留桃豹等守川故城,住两台。逖遣将韩潜等镇东台。同一大城,贼从南门出入放牧,逖军开东门。相守四旬。

(2)逖以布囊盛土如米状,使千余人运上台,又令数人担米,伪为疲极而息于道,贼果逐之。皆弃担而走。贼既获米,谓逖士众丰饱,而胡戍饥久,益惧,无复胆气。

(3)石勒将刘夜堂以驴千头运粮以馈桃豹,逖遣韩潜、冯铁等追击于汴水,尽获之。豹宵遁。

注 ①石勒,十六国时后赵的建立者,羯族。②桃豹,石勒的部将。③川,陈川,陈留地区的豪强地主。

1.解释标有红色的词。
(1)益____________________ (2)复____________________
(3)走____________________ (4)宵遁__________________

2.比较两个“之”和两个“而” 的意思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1)贼果逐之 (2)尽获之
(3)伪为疲极而息于道 (4)而胡戍饥久
A.两个“之”相同 两个“而”也相同
B.两个“之”相同 两个“而”不同
C.两个“之”不同 两个“而”相同
D.两个“之”不同 两个“而”也不同

3.比较两个“以”和两个“于”的意思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1)逖以布囊盛土如米状 (2)运粮以馈桃豹
(3)伪为疲极而息于道 (4)追击于汴


A.两个“以”相同 两个“于”也相同
B.两个“以”相同 两个“于”不同
C.两个“以”不同 两个“于”相同
D.两个“以”不同 两个“于”也不同

4.各用四个字概括三个段的大意。
(1)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鲁肃代周瑜,当之陆口,过蒙屯下。肃意尚轻蒙,或说肃曰:“吕将军功名日显,不可以故意待也,君宜顾之。”遂往诣蒙。酒酣,蒙问肃曰:“君受重任,与关羽为邻,将何计略,以备不虞?”肃造次应曰:“临时施宜。”蒙曰:“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能虎也,计安可不豫定?”因为肃画五策。肃于是越席就之,拊其背曰:“吕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解释文中标有红色的字。
轻: 或: 故:
遂: 安: 画:

2.翻译句子。
(1)君受重任,与关羽为邻,将何计略,以备不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吕子明的学问好,在文中是通过鲁肃的_____表现出来的,而鲁肃的这一举动,也说明鲁肃是一个不____的人,这是一个好领导必须具备的品质。

4.吕蒙能得鲁肃赞美,是因为他读书好学,这在现在仍有教育意义,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
1.A、C、E
2.C、D
3.A、D

(二)
1.(1)益,更加。 (2)复,再(有)。 (3)(逃)跑。 (4)宵遁,连夜逃走。
2.D 两个“之”指代内容不相同。
3.D 两个“以”不相同,第2个“以”是“用来”。
4.(1)故城相持 (2)用计惑敌 (3)用兵夺粮

(三)
1.轻视 有人 原来的 就 怎么 筹划
2.
(1)您接受重任,和关羽相邻,准备了哪些计策谋略,来预备不能预料的事发生?
(2)我不知道您的才干谋略已经达到了这一高度啊。
3.赞美 嫉贤妒能
4.略。(提示: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