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明星吸毒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今年的“6·26”国际禁毒日,明星涉毒、新型毒品、戒毒康复成为网民热议的三大“禁毒话题”。

近段时间以来,作为公众人物的明星涉毒事件接连曝光,令网友大感失望和痛心,众多的公众偶像也因毒而沦落。

毒品,麻醉人的心灵,腐蚀人的身体,与普通人相比,明星吸毒最大的危害在于导致社会对明星吸毒的“放大化”情绪。

涉毒的明星是公众人物,社会知晓率高,往往一个明星吸毒就会给社会带来巨大的负面效应,作为公众人物,本应洁身自好,给世人展示良好的形象,但一些明星因毒品而迷失了自我,毒品也让娱乐圈失去了一个个“心中的偶像”,多了一个个“瘾君子”。

明星通过媒体的报道,这些吸毒者给整个娱乐圈、文艺界的道德信誉带来了致命的杀伤,更可怕的还有众多追星族以他们作为“偶像”,并对他们的言行进行模仿。

吸毒行为被曝光后,为掩饰自己的行为,明星都会给自己的行为找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

“为找灵感而吸毒”,“吸毒只是自己的事,与别人无关”是娱乐圈里瘾君子们最为常用的理由。

但笔者看来,这些理由显然荒诞至极,一旦沾染上毒瘾,吸到最后身心俱残,谈何灵感?从法律层面看,吸毒是违法行为,是关乎法律的事儿,应该接受法律的处罚,而不只是自己不爱惜身体那么简单。

况且作为公众人物,明星理应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用自己的行为向公众传递“正能量”,做一个有价值、有品行、有道义的明星,而不是一种在物质生活极为丰富之后去选择一种不积极的糜烂的生活方式。

对于明星中的“瘾君子”,白岩松日前在《新闻1+1》节目里犀利评价:“宁财神因为涉毒进去的时候,一位著名的女演员非常仗义地说,等你出来的时候要狠狠踹你一脚。

现在看来踹一脚太少了,应该踹两脚和三脚。

专家介绍,在世界范围内,绝大多数国家,包括我国的香港和台湾地区,都把大麻列入受控毒品名录。

而且,由于现代种植技术的提高,大麻里面所含的危险成分越来越高。

虽说被抓时舆情汹涌,但吊诡的是,国内有些明星居然在“出来”后商演身价比之前还高。

“二进宫”的谢东一出狱就开始唱新歌,因而有传言称谢东吸毒事件只是一场自导自演的戏,只是为了挽回低迷的人气;另一个例子是张默,首度被拘后父亲张国立、“叔叔”冯小刚等马上帮他道歉为其站台,结果《1942》没删他戏、姜文《让子弹飞》主动邀请,张默的演艺之路完全没受到影响,外界的一再容忍,依然没能阻止“二进宫”。

但在国外,艺人涉毒后,会受到行业内的严厉处罚。

韩国是世界上对吸毒行为采取严厉惩罚的国家之一,艺人一旦染上毒品往往都很难重新翻身。

曾因《宫》走红的演员朱智勋,就因染毒而被电影换角、电视台封杀。

在美国,明星一旦被曝出吸毒丑闻,不仅名誉扫地,还会被贴上堕落的标签,演艺生涯也基本走到尽头。

在日本,演艺界艺人一旦涉毒,演艺公司将与之解约。

2009年酒井法子被爆吸毒,所属的经纪公司立时与她解约,已签的广告代言合约也被终止,反倒是国内活动方还邀请她来华,给了她捞金的机会。

国外对涉毒艺人的零容忍,也让中国观众反思:为什么国内明星总能若无其事轻轻松松
地复出。

继导演张元戒毒复吸被抓后,宁财神也在6月24日因吸毒被警方控制,此事与张元有关。

宁财神本名陈万宁,编剧、作家,代表作品包括《武林外传》《大笑江湖》《龙门镖局》等。

目前,他是热播节目《非诚勿扰》的嘉宾主持。

(相关报道见今日本报15版)
媒体曝出的这一重磅消息,让无数网友感到震惊。

因为宁财神不但是一手捧红姚晨、闫妮、沙溢等当今一线影视明星的著名鬼才编剧,而且转型为热播节目《非常勿扰》嘉宾主持之后,也深得观众的喜爱,乃至他传出吸毒被拘的消息之后,很多《非诚勿扰》的铁杆观众疾呼,宁财神被抓了,周末怎么看《非诚勿扰》?尤为重要的是,宁财神成为公众人物之后,一直以正面形象示人,是很多网友眼里的好男人,现在却成了“瘾君子”,这样的形象落差,确实让人难以接受。

《非诚勿扰》缺了宁财神一样可以照播不误,但是名人明星中却注定从此要少一个“好男人”,多一个“瘾君子”,这才是真正让人感觉痛心和遗憾的。

远的且不说,就以最近一两年来看,明星吸毒被抓的新闻,几乎一直都没有断过,从张国立的儿子张默,到好声音学员李代沫,再到著名导演张元,这次又轮到了著名编剧宁财神。

当一个又一个名人明星成为被毒品控制的“阶下囚”时,人们不禁要问:明星为什么总和毒品纠缠不清?这样的纠缠何时才能停止?
要说名人明星为什么更容易沾染毒品,原因无外乎以下几个:一是他们经济实力雄厚,能够支付得起购买毒品的费用。

人人都知道吸毒属于绝对的“高消费”,没有一定的经济实力是支撑不下去的,而名人明星收入高,来钱快,可以维持他们吸毒所需;二是他们或者因为
工作压力大,或者是精神生活极度空虚,需要排解心理压力,寻找精神寄托,最终选择了毒品;三是这个圈子的不良影响。

很多名人明星正是在其他一些人的蛊惑和影响之下,才最终走上吸毒之路的。

但不管是什么原因把他们变成了“瘾君子”,结果都是毁灭性的。

无数先例告诉我们,一旦名人明星沾染上毒品,不但先前努力树立起来的社会形象会毁于一旦,而且多年苦心经营的事业也会遭遇灭顶之灾。

影视合约没有了,商业代言没有了,前途和明天也都没有了。

回头看看,哪个曾经被曝出吸毒丑闻的名人明星,不是迅速陨落,归于落寞?
尤为令人担忧的是,既然是公共人物,就代表着他们在社会上具有广泛的影响力,拥有成千上万的粉丝和崇拜者,其中又以青少年群体为主。

而青少年群体最喜欢模仿自己的偶像,他们可以模仿明星的衣着,可以模仿明星的发型,自然也可以模仿明星吸毒,或者是至少不把吸毒当回事。

也就是说,本该具备更多公共意识,承担更多社会责任的名人明星,一旦沦为“瘾君子”,就成了社会的“负能量”,并且伤害的不仅是自身的健康,还会对整个社会风气造成恶劣影响。

房祖名和柯震东吸毒被拘,可谓近期娱乐圈的一颗重磅炸弹,金星对于成龙这等娱乐圈的大哥级人物毫不“嘴短”,直言他作为父亲的失职,“爸爸都去哪儿啦?都去局子里捞孩子了”。

金星现身说法,认为如果明星对子女疏于管教,那么他们的孩子更容易学坏。

别把明星吸毒事件娱乐化
前几日,某明星吸毒被拘留,吸引来众媒体竞相报道。

在该吸毒明星拘留期满获释之时,一些媒体又早早在拘留所门口蹲守围堵。

如此追星成癖,是否有些走火入魔?追星追到拘留所,折射出的正是这些年不断升温的新闻娱乐化倾向。

所谓新闻娱乐化,就是在新闻报道中刻意渗入各种娱乐元素。

于是,不仅明星的一举一动都成了“重要新闻”,连明星违法被拘也要围追堵截一番。

明星不是不能报道,明星吸毒更是应该深入报道,抓住这个社会关注度极高的案例,加紧普及法律知识和相关专业知识,让青少年清楚地了解毒品的严重危害,强化远离毒品的意识。

然而,自事件发酵到现在,一些媒体或热衷于跟风炒作,或一味渲染“代言疑损失千万元”,或四处挖掘“八卦”、“隐私”,不惜一路追到拘留所。

该做的不做,不该做的却大做特做,丢掉的是自身品位,背弃的是社会责任。

如今做媒体确实不容易。

正因为不易,才更应远记得钱钟书先生在《围城》中借方鸿渐之口戏谑地称:鸦片可以刺激天才。

但钱老先生是反话正说,实际上谁都知道鸦片
只能毁灭天才。

远的不说,近些年来就有不少红星大腕被那白色的粉末所吞噬:马拉多纳中止了运动生涯、陈百强英年早逝、朱洁香消玉殒、罗琦身败名裂,就连美国歌坛皇后惠特妮-休斯顿也差点一命归西……真是令人可叹可惜可恨可悲。

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那么多的明星对毒品如此迷恋呢?为什么这些风光无限的明星要和充满肮脏和罪恶的毒品联系在一起呢?
现在不少明星其实是商业社会包装下的“产物”,好莱坞电影的“明星制度”早就为明星的产生奠定了一种速成模式,一举成名、一夜暴富是很正常的事情,面对突如其来的鲜花和掌声,明星们真的都做好心理准备了吗?他们真的都能才堪大用吗?商业包装出来的“明星”显然会有很多的商业元素在里面,素质低、修养差成了很多明星的通病。

暴富起来的一些明星首先在价值观上产生了偏差,容易受到所谓“毒品文化”的吸引和诱惑,“值钱的东西必然是好东西”,吸毒在他们看来就成了一种时髦的消费,一种身份的象征,一种地位的体现。

还有的明星之所以与毒品交上“朋友”,则是缘于成名后的精神空虚感,对前途的焦虑感,纯真的失落感、人际关系的复杂感都使他们希冀获得一种解脱。

于是,他们在吞云吐雾之间麻醉自己,化解烦恼,结果却是越陷越深,难以自拔。

还有的明星对毒品抱有一种猎奇的心理,认为毒品具有神秘感,既然有钱就什么都可以尝试,毒品为什么不可以尝试呢?结果没想到试一试便上了瘾,再想戒毒,悔之晚矣。

不管明星由于什么原因染上毒瘾,但结局都是一样的,不仅给自己的身体带来了极大伤害,而且自毁前程。

但毒品的诱惑力实在太大了,许多人仍在“前仆后继”地朝这条路上走去。

据传一些大城市已经出现了专供演艺圈中的隐君子“过瘾”的地下俱乐部,吸毒如果要成为一些明星们推崇的时尚,那他们给社会和公众带来的恶劣影响是不难想象的,因为他们毕竟是公众人物。

“禁毒”既然是全社会范围的,那么演艺圈是不是也该“禁毒”呢?明星,请你们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远离低级趣味,从而真正赢得受众的认同和信赖。

追求发行量、收视率、点击量本无可厚非,但更要守住社会责任的底线。

当然,心痛的还有那些明星的铁粉。

这种反面教材的作用,在他们那里起得更加彻底。

偶像的力量在于放大,在于形成群体效应,正面的时候正面引导粉丝,负面的时候用负面新闻也来正面引导粉丝,正是作为明星的责任——既为明星和偶像,既吃了大家爱你的好处,还不该承担点责任吗?
吸毒被抓这种事,并没有多少娱乐成分——即使被抓的是明星。

这种戏码一再上演,也难免落入俗套,我们也无意在这个节奏上继续数星星,猜想下一个是谁。

我们只希望用已经存在的罪过,去抑止未来的罪过,让人们远离毒品,远离悲惨的境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