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之《《资本论》》选读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资本论》的写作背景及过程
资本主义在西欧许多国家占统治地位; 无产阶级运动有了一定程度等发展;为 了适应革命斗争发展等需要。
马克思写作《资本论》始于1843年,直 至1894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努力, 呕心沥血50年,终于浇铸成了这部鸿篇
巨制。
➢第一阶段,(1843年到1853年):
马克思开始研究经济学并确定了写作主题,
——这一学术转向突出地暴露了它在经济政治领域无 所作为的弱点。
➢第三次分歧:70年代后的“新 马克思主义”
❖ 他们都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和理论价值, 从主客观不同角度阐释和分析20世纪社会 主义的重大挫折。但西方“新马克思主义” 左翼几乎众口一词地声称,苏东解体不是 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失败,因为马克 思主义的社会主义从来就没有在世界上实 现过,苏联体制不是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 义。
➢第二次分歧:20年代后产生的“西 方
马克思主义”
❖ 卢卡奇、葛兰西、马尔库塞等人重视民主、强调西 方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应走区别于十月革命的无产阶 级革命道路的主张是有意义的。
❖ 20世纪资本主义发展的实践已经证明,通过暴力革 命在西方取得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基本不存在现实 可能性。“西方马克思主义”进入了它的成熟形态, 其特点是完全脱离工人运动的革命实践,实现了非 政治化的纯学术转向。
东着不方同:的方向发展。
列宁独树一帜的马克思主义在世纪初的俄国取得了十月革命的 胜利。 二战后东欧社会主义阵营的出现和中国革命的胜利,曾使50年 代以后的世界“东风压倒西风”。使马克思主义风行天下。 尽管80年代末苏东阵营的崩溃使东方马克思主义遭受重创,但 是经历20年改革的中国重现活力与生机。20世纪马克思主义在 东方的主流发展已然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1867年 9月《资本论》第一卷德文版在德 国的汉堡正式出版。
从1867年8月开始,马克思积极着手整理和修改《资本 论》第二卷和第三卷,但这项工作未及完成,他就去 世了。自此,《资本论》第一卷的再版和第二、三卷 的编辑出版工作就落到了恩格斯的肩上。恩格斯于 1883年出版了《资本论》第二卷,1894年出版了《资 本论》第三卷。两位伟大的思想家前后用了近50年的 时间,终于使这部划时代科学巨著——《资本论》(1 -3卷)面世。

初步形成了剩余价值理论。
恩格斯在《资本论》第一卷到中指出:马克思“全部理论是他毕生研 究英国的经济史和经济状况的结果”〔《资本论》第1卷,《马克思 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37页〕在研究过程中,马克思写了一系列重要 著作,创立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马克思于1847完成了《哲学的贫困》一书。在这本书中,马克思一方面说明了 经济范畴和生产关系的历史性,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性;另一方面肯定 了李嘉图的劳动价值理论,因为它可以用来科学地解释利润、地租,说明资本 主义的剥削关系和社会结构。在1849年的《雇佣劳动与资本》一书中,马克思
。 初步建立了剩余价值理论,阐明了雇佣劳动与资本的基本经济关系
➢ 第二阶段:( 1853年到1859 年)
马克思确定写作体系和内容,全面进行 研究,形成了自己的经济理论。
第一,提出《资本论》中的主要科学理论,例如:劳动的两重 性、货币的三种基本规定、劳动力价值理论、狭义剩余价值理 论和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两重性等理论;第二,研究了前资本 主义社会形态,主要阐明了资本的原始积累、资本主义以前生 产形式的共同特征和公社所有制的三种基本形式;日耳曼所有 制形式) 。第三,预见了共产主义的基本要点,提出共产主义 的目标是每个人全面自由的发展,摆脱了人的约束和物的约束, 自我实现;而达到这种社会的条件是生产力高度发展。
价值的生产、实现和分配的规律。
三《资本论》主要内容
《资本论》第一卷《资本的生产过程》, 主要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分析了剩余价 值的生产;第二卷《资本的流通过程》, 主要分析剩余价值的实现;第三卷《资 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主要分析剩余 价值的分配。
四《资本论》第一卷的主要
结构
❖ 《资本论》第一卷共包括七篇,从内容上可以 分为三部分:第一篇《商品和货币》,主要阐 述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和货币理论;第二篇 《货币转化为资本》、第三篇《绝对剩余价值 的生产》、第四篇《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第 五篇《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和 第六篇《工资》,主要阐述马克思的剩余价值 生产理论;第七篇《资本的积累过程》,主要 阐述马克思的资本积累理论。
西方 ——与东方的发展很少 谐振在同一个频律上
➢ 第一次分歧: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期间 —— 罗莎·卢森堡从经典马克思主义出发,批评列宁所 主张的党的集中制。
她认为工人阶级不需要一个“无所不在和无所不知的中央委员 会的托管”;她反对十月革命后布尔什维克解散立宪议会、禁 绝反对派的政策,认为没有民主将造成公共生活的沉寂,集中 制会造成“一小撮政治家的专政”,会导致官僚化倾向,“这 种情况一定会引起公共生活的野蛮化”。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 之<<资本论>>选读
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发展
一、实践发展: (1945-1991)一—国—到“多西国方的不高亮潮东方亮”
南斯拉夫、阿尔巴尼亚,波兰、保加利亚、罗 马尼亚、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德意志民主 共和国 蒙古
中国、越南、老挝、古巴、朝鲜
二、理论研究
——自20世纪始,东西方理论研究沿
二《资本论》的体系结构
➢ “研究对象 :我要在本书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 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即 《资本论》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家和雇佣 工人之间的生产关系。”
➢ 研究目的 :本书的最终目的就是揭示现代社会的 经济运动规律”,即《资本论》研究的目的在于 揭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规律。 实质上就是要揭示资本运动的规律,或者说剩余
来自百度文库
➢第三阶段: (1859年到1865年)
❖ 马克思写作《资本论》,完善自己的经 济理论。
❖ 马克思首先写成并在1859年出版《政治 经济学批判》第一分册。这一分册除了 简短的《序言》外,只包括《商品》和 《货币或简单流通》两章,马克思把它 称为《资本论》的“初篇”。
➢ 第四阶段(1867年以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