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经络循行和主要症候浅谈足少阴肾经的引经药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经络循行和主要症候浅谈足少阴肾经的引经药

摘要:本文通过研究和分析足少阴肾经的经络循行和相关穴位对应的主要症候来浅谈本经的引经药(药引子),综述相关引经药的各自特性以及对足少阴肾经的相关作用和影响。

关键词:足少阴肾经,引经药,药引子

足少阴肾经是十二经脉之一,《灵枢.经脉》上记载,肾足少阴之脉:起于小指之下,邪走足心,出于然谷之下,循内踝之后,别入跟中,以上踹内,出腘内廉,,上股骨内后廉,贯脊属肾,络膀胱。其直者,从肾上贯肝、膈,入肺中,循喉咙,挟舌本。其支者,从肺出,络心,注肺中,循喉咙,挟舌本【1】。即本经起于足小趾之下,斜向足心,出于舟骨粗隆下,沿内踝后,分支进入足跟,再向上行于小腿内侧,出腘窝内侧,向上行大腿内后缘,通向脊柱,属于肾脏,联络膀胱。(腧穴通路:还出于前,浅出腹前,上行经腹、胸部,终止于锁骨下缘。)肾脏部直行的经脉,从肾向上,通过肝和横膈,进入肺中,沿喉咙挟舌根旁;肺部支脉,从肺部出来,联络心脏,流注于胸中,与手厥阴心包经相接【2】。

本经腧穴起于涌泉,止于俞府,左右各有27个穴位。包括有涌泉(井穴)、然谷(滎穴)、太溪(俞穴、原穴)、大钟、水泉(隙穴)、照海、复溜(經穴)、交信、筑宾、阴谷、横骨、大赫、气穴、四满、中注、盲俞、商曲、石关、阴都、腹通谷、幽门、步廊、神封、灵虚、神藏、彧中、俞府【2】。

《灵枢.经脉》上记载“是动则病,面不欲食,面如漆柴,咳唾则有血,喝喝面喘,坐而欲起目。如无所见,心如悬若饥状,气不足则善恐,心惕惕如人将捕之,是为骨厥。是主肾所生病者,口热、舌干、咽肿,上气,嗌干及痛,烦心,心痛,黄疸,肠澼,脊、骨内后廉痛,痿、厥,嗜卧,足上热而痛”。即是说本经有了异常变动就表现为下列病症,包括饥饿而不想进食,面色黯黑象漆柴,咳嗽痰唾带血,喝喝气急,刚坐下就想起来,两目视物模糊不清、心象悬空而不安,有如饥饿之感;肾气虚的容易发生恐怖、心中怦怦跳动,好象有人要捉捕一样;这还可发生为“骨”方面的深部的气血阻逆,如厥冷、麻木、酸痛等症。本经的主要症候是咳嗽、气喘、舌干、咽喉肿痛、水肿、大便秘结、泄泻、腰痛、脊骨内后侧痛、痿弱无力,足心热等症【1】。

对于引经药,一般将其解释为“引诸药直达病所”,即将不归该经的药物接引到该经病所的药物。根据其引使的范围和性质可分为十二经引经药、六经引经药、病证引经药、局部和穴位引经药。十二经引经药为临床所常用,多为治疗外

感六经病症各方的主药,如桂枝、白芍、细辛、葛根、柴胡、附子、吴茱萸、黄连、黄柏、石膏、知母等,其它如羌活、独活、白芷、藁本、葱白、升麻、苍术、川芎、青皮等,也是医家治疗外感表证常用方剂中的主药。这些引经药既有引药入经之效,又能在方中发挥其主要治疗作用。但在内科杂病中应用这些药物时,多为引经报使之用。在外科疮疡的治疗中,根据发生部位及经络加用局部引经药,如额疽,属阳明胃积热,宜加升麻、桔梗、羌活;太阳疽,属阳明胃经,宜加升麻、桔梗;鼻疽属手太阴肺经风热及上焦郁火所致,宜加栀子、木通、薄荷、桔梗;发颐,属阳明风热所致,宜加玄参、黄芩、黄连等。内科病证中的引经药,如桔梗为舟楫之剂,牛膝引药下行,桂枝横行肢臂之属,亦属此类【3】。

具体来讲,引经药主要有以下功用: 1、引药归经脉:指引经药在方剂中先驱先行,引药入经。吴茱萸为肝经引药,石膏引诸药入阳明经,细辛引导少阴经寒邪出于太阳之表。 2、引药至病所:升麻、柴胡引清气上升,升举下陷之脏器;柴胡还可开邪热内闭,使邪气从内达外。川芎引药上行。牛膝引诸药下行,引血下行,引邪热下行;旋覆花是治疗呃逆上气的“引药下行”之品。桔梗开提肺气,可为诸药舟楫,载之上浮。肉桂引火归元,在虚阳上越的戴阳证、阴盛格阳的格阳证中常用之。砂仁可引气归元。上肢痛用桂枝、桑枝、羌活,下肢痛用牛膝、独活。头痛因部位不同而涉经各异,头痛须用川芎,如不愈各加引经药:太阳川芎,阳明白芷,少阳柴胡,太阴苍术,少阴细辛,厥阴吴茱萸,巅顶用藁本。无论外感内伤,常佐用风药,如羌活、蔓荆子、防风等。【3】

足少阴肾经的引经药有独活、肉桂(桂枝)、知母、细辛等。

1、独活为伞形科植物重齿毛当归的干燥根,主产于四川、湖北、安徽等地。《本草正》记载“专理下焦风湿,两足痛痹,湿痒拘挛。”现代研究中说,独活有抗炎、镇痛及镇静作用;对血小板聚集有抑制作用;并有降压作用,但不持久;所含香柑内酯、花椒毒素等有光敏及抗肿瘤作用。【4】

2、肉桂亦称中国肉桂,是樟科植物。树皮芳香,亦称肉桂,可作香料,较辣,不及桂皮鲜美,且较桂皮厚,其有补火助阳,引火归源,散寒止痛,活血通经,暖脾胃,除积冷,通血脉的功能,可治命门火衰,肢冷脉微,亡阳虚脱,腹痛泄泻,寒疝奔豚,腰膝冷痛,经闭症瘕,阴疽,流注,及虚阳浮越,上热下寒,主治用于阳痿、宫冷、心腹冷痛、虚寒吐泻、经闭、痛经、温经通脉。【5】

3、知母药性苦、甘、寒。归肺、胃、肾经。有清热泻火,生津润燥的功效。用于热病烦渴、肺热咳嗽,阴虚燥咳、骨蒸潮热、阴虚消渴,肠燥便秘。该品

甘寒质润,善清肺胃气分实热,而除烦止渴。用于温热病邪热亢盛,壮热、烦渴、脉洪大等肺胃实热证。常与石膏相须为用,如白虎汤。该品功能清泻肺火,滋阴润肺。用于肺热咳嗽、痰黄粘稠,常配瓜蒌、大贝母、胆南星同用;或阴虚燥咳、干咳少痰者,多与贝母同用,如二母散。该品又能滋肾阴、润肾燥而退骨蒸,故有滋阴降火之功。用于阴虚火旺,骨蒸潮热、盗汗、心烦等症,常与黄柏同用,配入养阴药中,以加强滋阴降火之效,如知柏地黄丸。【6】

4、细辛性辛、温,功用主治祛风、散寒、开窍。治风冷头痛、鼻渊、齿痛,痰饮咳逆,风湿痹痛。其可发散风寒,用于风寒感冒或风寒所致的头痛,可配麻黄、藁本;温经止痛,用于寒邪入络之肌肉关节痛;温化寒痰,用于稀痰壅盛的慢性支气管炎;宜通肺窍,用于鼻炎、鼻窦炎。【7】

小结

足少阴肾经主要病候包括咳嗽,气喘,舌干,咽喉肿痛,水肿,大便秘结,泄泻,腰痛,脊股内后侧痛,痿弱无力,足心热等症。独活、肉桂、知母、细辛四种引经药结合不属本经的对症药物以及本经左右各27个相关穴位的针刺,可利于治疗上述症候。

【参考文献】

【1】韩大夫颈肩腰痛./s/blog_7c15af250100qn4g.html

【2】主编:徐恒泽.《针灸学》 . 人民卫生出版社

【3】医乐无穷.引经药与药引子.2011-02-17 15:07

/amao_yx/blog/item/c161f1c761a636089d163d89.html

【4】独活百度百科 /view/36862.htm

【5】肉桂百度百科 /view/41891.htm

【6】知母百度百科 /view/27595.htm

【7】细辛百度百科 /view/36960.ht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