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医院内感染的原因

合集下载

院感原因分析及改进措施范文

院感原因分析及改进措施范文

院感原因分析及改进措施范文一、引言院感,即医院感染,是指在医疗机构医疗、护理过程中,由各种感染因子引起的医院内感染。

院感是医疗质量安全的重要指标之一,对于患者的恢复和医疗机构的声誉都具有重要的影响。

因此,合理分析院感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进,对于提升医疗质量和安全至关重要。

本文将通过多个方面对院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以期能够在院感的预防和控制上取得一定的成效。

二、院感的原因分析1. 科室内病原菌传播科室内病原菌传播是导致院感的重要原因之一。

由于医院中存在大量的患者、医护人员和访客,密闭的空间环境使得病原菌容易在科室内传播。

尤其是呼吸道感染、消化道感染和皮肤感染等具有传染性的疾病,更容易通过呼吸道、消化系统和皮肤直接传播。

2. 医护人员操作不规范医护人员操作不规范也是造成院感的重要原因之一。

医护人员在医疗过程中可能存在手卫生不严格、无菌操作不到位、消毒材料使用不当等问题,这些都会增加院感的发生风险。

此外,医护人员个人卫生习惯不良、穿戴服装不规范等也会加大院感的概率。

3. 患者免疫力低下患者免疫力低下是导致院感的重要原因之一。

免疫力低下的患者对病原菌的抵抗力较弱,容易被感染。

例如,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如老年人、婴儿、恶性肿瘤患者等,更容易感染病原菌,并发生院感。

4. 医院环境卫生差医院环境卫生差也是导致院感的重要原因之一。

医院环境卫生差的主要表现为医疗设备清洁不到位、床单、被单等物品清洗不及时、医废管理不规范等。

这些会导致病原菌在医院内的传播,增加院感的风险。

5. 抗菌药物滥用抗菌药物滥用也是导致院感的重要原因之一。

抗菌药物的滥用会导致细菌产生耐药性,使得原本可以通过抗菌药物控制的感染,变得难以治愈。

此外,抗菌药物的滥用还会破坏人体自身的免疫机制,使得病原菌更容易感染人体。

三、改进措施1. 提高医护人员操作规范性提高医护人员操作规范性是院感预防的重要措施之一。

医护人员需要加强对手卫生的培训和监督,严格遵守手卫生相关规范,养成良好的洗手习惯。

医院感染控制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

医院感染控制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

医院感染控制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医院感染问题一直是医疗行业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它不仅影响患者的康复,还可能导致医疗事故和纠纷。

为了提高医院感染控制水平,保障患者安全,本文将对医院感染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

一、医院感染原因分析1. 医院环境因素医院环境是感染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医院内病人密度大,人员流动频繁,容易造成细菌交叉感染。

此外,医院内的医疗器械、药品、床单等物品也可能成为细菌传播的媒介。

2. 医疗操作因素医疗操作是医院感染发生的另一个主要原因。

部分医务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可能存在不规范洗手、无菌操作不严格、医疗器械消毒不彻底等问题,导致细菌传播。

3. 患者自身因素患者自身免疫力低下、慢性疾病、长期使用抗生素等因素,都可能导致感染发生。

此外,患者在医院内的活动范围有限,容易造成同室感染。

4. 管理因素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的缺失、医务人员感染意识不强、消毒灭菌设施不完善等管理因素,也是导致医院感染的重要原因。

二、医院感染整改措施1. 完善医院环境改善医院环境是预防医院感染的关键。

医院应合理规划布局,提高病人密度,降低人员流动。

同时,加强医院物品的消毒和管理,切断细菌传播途径。

2. 规范医疗操作医务人员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加强手卫生,确保医疗器械的消毒灭菌。

此外,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感染防控培训,提高其感染防控意识。

3. 加强患者管理对免疫力低下、慢性疾病等易感患者,应采取针对性措施,如加强个人卫生护理、提高病房空气质量等。

同时,加强患者教育,提高其感染防控意识。

4. 提高管理水平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和人员的职责。

加大感染防控设施投入,提高消毒灭菌效果。

此外,加强感染监测和数据分析,为感染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5. 加强多部门协作医院感染防控涉及多个部门,如医务科、感染科、护理部等。

各部门应加强沟通协作,共同做好感染防控工作。

6. 引入先进技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先进技术,提高医院感染防控水平。

关于院感存在问题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

关于院感存在问题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

关于院感存在问题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院感(医院感染)是指患者在医院接受诊疗过程中因各种原因导致的新出现的、或局限于医院内的感染。

院感问题的存在是一个严重的健康管理问题,会给患者的康复和医院的声誉带来极大的影响。

本文将分析院感存在的问题原因,并提出相关的整改措施。

一、院感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1.医疗过程的交叉感染:医院内病人众多,各种疾病患者混合在一起,感染机会增加。

医务人员和患者之间的接触方式多样,传输途径广泛。

而医务人员操作不当,消毒措施不到位,导致感染传播。

2.医疗设备的清洁不彻底:医疗设备使用频繁,很容易造成交叉感染。

设备清洁不彻底或不符合消毒规范的处理方式,可能会成为细菌滋生的场所。

3.空气传播的感染:医院内患者密集,病原体悬浮在空气中,通过呼吸道传播给其他患者。

就诊区域的空气流通不畅,设备老化或不符合要求,空气质量不达标,容易引发院感。

4.医院环境不洁净:医院是公共场所,人员流动性大,易受外界病菌污染。

清洁人员清扫不彻底,消毒措施不科学,导致医院环境不洁净。

二、院感问题的整改措施:1.加强职工培训和规范操作:医务人员是院感问题的重要环节,应加强对其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对院感问题的认知和敏感性。

规范操作流程,提高操作规范意识,降低院感传播风险。

2.进一步加强医疗设备的清洁和消毒:建立设备清洁和消毒标准,加强对医疗设备的维护和管理,确保设备的清洁和消毒到位。

在设备共享使用之前进行消毒,以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3.完善医院环境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环境管理制度,加强对医院环境的监管和治理。

增加清洁人员数量,提高其服务质量,确保医院环境整洁、干净。

定期检测空气质量,改善空气流通系统,降低院内空气传播感染的风险。

4.宣传教育:通过多种渠道向患者和医务人员普及院感问题的相关知识,提高其对院感问题的重视程度。

组织专题讲座和讨论会,分享院感问题的案例,以提高大家的警觉性。

5.审查和改进医院管理制度:保障医院管理制度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医院感染的原因分析与预防

医院感染的原因分析与预防

医院感染的原因分析与预防医院感染是指患者在住院期间、就诊和治疗过程中获得的感染。

医院感染对患者的康复造成了严重威胁,因此对医院感染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有效预防措施至关重要。

本文将就医院感染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建议。

一、医院感染的原因分析1. 医务人员的手卫生不到位:医务人员接触大量患者,如果手卫生不到位,容易将病菌带入患者身体内,导致医院感染。

2. 医疗设备管理不当:医疗设备如导尿管、呼吸机等长期使用时,如果清洁不彻底或消毒不到位,可能成为细菌滋生的温床。

3. 患者免疫力下降:患者在住院期间,由于疾病本身或治疗的原因,免疫力会下降,容易感染各种细菌和病毒。

4. 医院环境卫生不佳:医院内人员密集,空气不畅通,环境卫生不佳会造成病原体的传播。

5. 抗生素滥用:由于抗生素的滥用,导致细菌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性,使感染治疗更加困难。

二、医院感染的预防措施1. 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医务人员在接触患者前、接触污染物品后应洗手,确保手卫生达标。

2. 加强医疗设备消毒管理:对医疗设备进行规范的清洁和消毒,确保使用安全。

3. 提高医疗机构的环境卫生水平:保持医院环境清洁整洁,定期对空气进行消毒处理。

4. 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合理饮食、充足睡眠、保持心情愉快,提高患者的免疫力。

5. 合理使用抗生素:抗生素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严格按照药物说明书的用法用量进行用药。

通过对医院感染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可以有效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提高医院患者的安全系数。

医院感染不仅会给患者带来身体上的伤害,也会增加医疗机构的管理负担和医疗成本,因此预防医院感染是每个医疗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引起更多人对医院感染问题的关注,共同努力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

院感原因分析整改措施

院感原因分析整改措施

院感原因分析整改措施院感(医院感染)是指患者在接受诊疗过程中,在医疗机构内感染的一类疾病。

院感对患者的健康造成威胁,严重时甚至会危及生命。

因此,医疗机构应重视院感的防控工作,开展相关的原因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整改措施。

本文将对院感的原因及整改措施进行详细分析,以期改善院感防控工作和提高医疗质量。

一、院感的原因分析1. 医院内部环境因素医院是一个开放的环境,存在大量的病原菌、细菌等微生物。

不良的环境卫生条件,如空气污染、水源污染、床单、手术衣等物品的不清洁等,容易导致院感的发生。

2. 医务人员的不规范操作医务人员是医院内院感防控的关键。

医务人员在患者的接触、操作和医疗护理等方面,如果不遵循消毒手术、洗手流程和规范操作,容易引发院感的发生。

3. 患者自身因素患者自身的免疫力问题是引发院感的一个关键因素。

携带病原菌或有其他感染性疾病的患者,更容易感染其他疾病。

并且一些患者可能存在基础疾病,例如糖尿病、药物过敏等,容易发生院感。

4. 医疗器械设备的不合格医疗器械设备的不合格也是导致院感的一个原因。

例如,一些不合格的手术刀片、导管、输液器等器械,易造成严重的院感后果。

二、院感的整改措施1. 加强医院环境的清洁医院应加强环境卫生管理,定期开展终端清洁、除尘和消毒等工作。

同时,建立一套环境污染监测体系,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环境问题。

2. 强化医务人员的培训和教育医院应通过定期培训和教育,提高医务人员的操作规范性和意识。

特别是在消毒手术、洗手流程和医疗护理等方面,加强培训,确保医务人员的操作规范。

3. 加强患者的感染控制医院应加强对患者的感染控制管理,如开展感染风险评估,及时发现和隔离具有感染危险的患者。

提高患者的自我防护意识,并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告知患者防控院感的相关知识。

4. 强化医疗器械设备的管理医院应建立严格的医疗器械设备管理制度,确保医疗器械设备的合格和消毒灭菌工作的规范。

定期对医疗器械进行检查和维修,及时淘汰不合格和有安全隐患的医疗器械设备。

院感名词解释

院感名词解释

院感名词解释院感是医院感染的简称,也称为医院获得性感染或者医院内感染。

它指的是在医疗机构中,在患者接受医疗服务期偶尔出院后一定时间内,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新发感染。

院感是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中的重要问题,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产生重大影响。

院感的发生原因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医疗环境因素:包括医院的空气质量、水质、消毒与灭菌措施、床位管理等。

2. 医护人员因素:医护人员的手卫生、穿戴防护用具的合理性、操作规范等。

3. 患者因素:如患者的免疫力、病情严重程度、手术切口等。

4. 使用医疗器械和药品:医疗器械和药品的清洁、消毒、灭菌等环节。

为了预防和控制院感的发生,医疗机构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1. 建立院感监测系统:定期对医院的院感情况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和报告院感病例。

2. 加强医护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医护人员的院感防控意识,加强手卫生、穿戴防护用具的培训,确保操作规范。

3. 加强医院环境的清洁与消毒:定期对医院的空气、水质进行检测和处理,加强床位管理,保持医院环境的清洁。

4. 合理使用医疗器械和药品: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要求对医疗器械和药品进行清洁、消毒、灭菌等处理。

5. 加强患者的管理:对于免疫力低下的患者,应加强个别化的护理和管理,对手术切口等易感染部位进行特殊处理。

6. 加强院感信息的交流与共享:与其他医疗机构建立院感信息交流平台,共享院感防控经验和技术。

通过以上措施的综合应用,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院感的发生,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医疗机构应将院感防控工作纳入日常管理中,加强监测与评估,不断改进和完善院感防控措施,提高医疗质量与安全水平。

医院感染的院内感染病例分析

医院感染的院内感染病例分析

医院感染的院内感染病例分析近年来,医院感染成为了世界各地医疗机构面临的严峻问题之一。

院内感染病例的发生给患者健康和生命带来了巨大威胁。

本文将通过对一起院内感染病例进行分析,探讨其原因和应对措施,旨在提高医院的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

案例描述:该院内感染病例发生在某市某医院的普通外科病房。

李女士,45岁,患有腹痛症状,在医院住院接受治疗。

住院期间,李女士出现了高热、发炎等明显感染症状。

经过医疗团队的配合和诊断,李女士被确诊为院内感染。

分析:1. 医院环境与设备医院环境和设备是院内感染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该病例中,医院普通外科病房存在以下问题:空气流通不畅、病房清洁不彻底、医疗废物处理不规范、设备消毒不严格等。

这些问题导致病房空气中含有较高浓度的细菌和病毒,为院内感染提供了营养土壤。

2. 医疗操作与规范医疗操作和规范的缺失也是院内感染的重要原因。

在这起病例中,护士和医生在给患者提供医疗服务时,存在操作不规范、拿取和使用医疗器械不洁净等问题。

这些操作失误和违规行为增加了感染的风险,使患者暴露在病原体面前。

3. 患者抵抗力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状况也是影响院内感染发生的因素之一。

在该病例中,李女士由于腹痛症状一直未得到有效治疗,导致身体抵抗力下降,使得她更易感染病原体。

此外,李女士可能患有潜在的基础疾病,导致免疫系统功能减退。

对策和建议:为了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的发生,医院应采取以下措施:1. 建立完善的感染控制制度医院需要建立健全的感染控制制度,明确责任部门和人员,制定详细、科学、实用的感染控制政策和操作规范,并进行员工的培训和宣导。

同时,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岗位责任和工作纪律的监督,确保操作规范的执行。

2. 加强环境和设备管理医院应加强病房环境和设备管理,加强定期消毒和清洁工作,保障空气流通和废物处理的规范。

对医疗器械的管理也要严格把关,杜绝器械交叉感染的发生。

3. 提高医务人员的操作技术和卫生意识医院应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操作技术和卫生意识。

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引言:医院感染是指患者在接受医疗过程中因外源性病原体感染而导致的疾病。

医院感染是医院内严峻的挑战之一,给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带来威胁。

本文将探讨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一、手卫生不到位手卫生不到位是导致医院感染的主要原因之一。

医务人员在处理患者前后没有洗手或消毒,会将病原体带入患者体内。

医务人员疏忽的手卫生习惯会成为患者感染的重要渠道。

二、器械污染医疗器械的污染也是医院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例如,没有严格按照规定进行器械的消毒或灭菌,再次使用器械时,就会将病原体传播给下一个患者。

器械污染的存在增加了医院感染的风险。

三、医疗环境卫生医疗环境的卫生状况对医院感染的发生也有影响。

医院环境的清洁不到位,细菌和病毒等病原体容易滋生和繁殖,从而增加了患者感染的风险。

此外,医院内过度拥挤和不良的空气流通也会导致病原体在医院内的传播。

四、长时间的住院长时间的住院是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之一。

患者长时间在医院内接受治疗,免疫力会下降,容易感染病原体。

此外,长时间的住院也增加了感染源和传播源之间的接触机会,增加了交叉感染的风险。

五、免疫功能低下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更容易感染病原体。

例如,患有免疫系统疾病、正在接受免疫抑制治疗的患者,他们的抵抗力下降,容易被外界的病原体感染。

六、抗生素滥用抗生素滥用也是导致医院感染的重要原因之一。

患者滥用抗生素或长期使用抗生素会导致抗生素耐药性的产生,病原体逐渐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性,很难被杀死,从而增加了患者感染的风险。

七、手术操作不规范手术操作不规范也是医院感染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例如,手术室内无菌操作不到位,手术器械未进行严格消毒,手术室空气污染等都可能导致术后感染。

结论:医院感染是患者在接受医疗过程中的严重威胁。

手卫生不到位、器械污染、医疗环境卫生、长时间的住院、免疫功能低下、抗生素滥用、手术操作不规范等是导致医院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

为了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医务人员需要加强手卫生意识和技能培训,规范操作程序,加强医疗环境卫生管理,并合理使用抗生素。

院感工作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院感原因分析及改进措施

院感工作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院感原因分析及改进措施

院感工作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院感原因分析及改进措施一、院感工作原因分析院感(医院感染)是指患者在医院内接受诊断、治疗或护理期间,由医疗机构、人员、设备或患者自身因素引起的感染。

院感不仅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还会增加医疗机构的医疗负担和患者的经济负担。

对于医疗机构来说,院感管理工作是一项重要且必不可少的任务。

1.人为因素人为因素是导致院感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医务人员在工作中感染患者的概率相对较高,例如手术中、创口处理、洗手不规范等操作环节容易引发感染。

此外,医疗机构的员工培训和管理不到位,意识不够强烈,也是导致院感发生的因素之一。

2.设备原因使用不合格的医疗设备或设备维护不规范,可能会导致院感的发生。

例如,腹腔镜、心脏起搏器等器械使用不当也会引发感染。

3.环境原因医院的环境卫生状况直接关系到感染的发生。

例如,手术室的无菌环境等。

4.感染机会患者在住院期间,容易接触到各种感染源。

例如,受到传染病患者的接触,或者感染性疾病的患者与非感染性疾病患者同住同病房,或者接受手术、创伤等操作,都是导致院感的机会。

二、院感工作整改措施为了提高医疗机构的院感管理水平,减少院感的发生和传播,下面是一些院感工作的整改措施:1.加强人员培训和管理医疗机构应加强对医务人员的相关培训,包括手卫生、穿脱手术衣、病房卫生消毒等方面的培训。

此外,医疗机构应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监督医务人员遵守相关操作规程和操作要求,对违规行为进行惩处。

2.加强设备管理医疗机构应加强对医疗设备的管理。

首先,严格执行医疗设备的采购程序,确保设备的质量符合要求。

其次,医疗机构应建立设备维护制度,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清洁和维修,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使用。

3.改善环境卫生医院应加强对环境卫生的管理和监督。

首先,医院应建立完善的环境清洁制度,定期进行环境清洁和消毒。

其次,医院应加强对空气质量的监测,保证空气质量符合要求。

另外,医院还应定期对各个科室进行环境质量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医院感染因素及对策

医院感染因素及对策

医院感染因素及对策医院感染是指患者在接受医疗护理过程中,由于医疗活动或其他治疗操作引起的新的或复发的感染。

医院感染是医院管理和卫生工作中的重要问题,严重影响治疗效果和患者安全。

为了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需要深入分析感染因素并采取相应对策。

一、医院感染的因素:2.手卫生不规范:医务人员手卫生的不规范是导致医院感染的重要原因之一、医务人员应按照规定正确洗手、戴手套和使用消毒剂,以减少微生物的传播。

3.患者传染性强:一些传染病患者(如病毒性肝炎、肺结核患者等)在医院中的治疗过程中,由于一些操作不当或环境不洁,容易感染他人。

患者本身的免疫力下降,也容易感染细菌和病毒。

4.空气传播:在医院中,空气中的微生物很容易通过空气传播引起感染。

这主要是由于空气中的尘埃、细菌和病毒等微生物的传播。

二、对策:1.加强医务人员的培训:医务人员是医院感染防控的主要力量。

通过加强医务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对医院感染防护知识的认知和掌握,减少医务人员感染的风险。

2.加强医疗器械的清洁和消毒:医院对医疗器械和工具的清洁和消毒应符合严格的规范。

医务人员应正确操作,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清洗和消毒,确保医疗器械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3.加强患者管理:医院应加强对感染严重的患者的隔离和管理。

对于传染性疾病患者,应设立专门的隔离病房,采取相应的措施控制和预防感染的传播。

4.加强环境卫生管理:医院应加大对环境卫生的管理力度,定期进行清洁和消毒,保持室内空气的流动性和洁净度,减少微生物的滋生和传播。

5.提高医院感染监测和上报的意识:医院应建立健全的医院感染监测和上报制度,及时发现和报告感染事件,以便及时采取措施防止感染的扩散。

6.加强患者和家属宣教:医院应对患者和家属进行相关宣教,提醒他们注意个人卫生,遵循医生的治疗和护理指南,共同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7.科学使用抗生素:医院应加强对抗生素的监督和管理,推行合理用药制度,减少滥用抗生素的情况,防止抗生素耐药性的产生,提高抗生素的治疗效果。

医院感染控制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

医院感染控制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

医院感染控制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一、引言医院感染是指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者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

医院感染的发生不仅影响患者的康复,延长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还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甚至死亡。

因此,医院感染控制是医院管理的重要内容。

本文将对医院感染控制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

二、医院感染控制原因分析1. 保洁员、护工的培训不到位:医院保洁员和护工是医院感染控制的重要环节,但他们缺乏消毒隔离知识和技能,容易导致医院感染的发生。

2. 护理人员配备不足,工作量大:护理人员是医院感染控制的主力军,但目前护理人员配备不足,工作量大,导致护理人员无法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感染控制工作,简化操作流程,产生游击作业。

3. 日常工作操作不规范:医院感染控制需要严格的操作规程,但部分医务人员在日常工作操作中不规范,如手卫生不严格、无菌操作不规范等,增加了医院感染的风险。

4. 消毒设备落后:部分医院的消毒设备落后,无法达到有效的消毒效果,导致医院感染的发生。

5. 医院感染管理组织不健全:部分医院感染管理组织建设不健全,缺乏有效的感染管理委员会和专门的感染管理科室,导致感染管理工作无法得到有效开展。

6. 医院感染监测制度不完善:部分医院的感染监测制度不完善,无法及时发现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三、医院感染控制整改措施1. 加强保洁员、护工的培训:医院应加强保洁员、护工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消毒隔离知识和技能,确保他们能够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工作。

2. 合理配置护理人员:医院应合理配置护理人员,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确保他们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进行感染控制工作。

3. 规范日常工作操作:医院应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确保他们在日常工作中能够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减少医院感染的风险。

4. 更新消毒设备:医院应更新消毒设备,提高消毒效果,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发生院内感染个人总结

发生院内感染个人总结

发生院内感染个人总结引言院内感染是指在医疗机构内治疗或护理患者时所引起的感染。

近年来,院内感染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给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

在我长期从事医疗工作的过程中,我对院内感染有了一些了解和认识。

以下是我对院内感染问题的个人总结。

原因分析1. 医疗环境因素院内感染的发生与医疗机构的环境因素密切相关。

例如,医疗设备和器械不符合规定标准的清洁和消毒,地面和走廊的清洁不及时,空气质量差等因素都会成为院内感染的潜在风险。

2. 医务人员因素医务人员作为医疗机构的核心力量之一,也是院内感染的传播者之一。

他们的个人卫生习惯和职业行为规范,直接关系到院内感染的防控效果。

例如,不正确佩戴口罩、不规范操作手术器械导致交叉感染等都是医务人员引发院内感染的原因之一。

3. 患者因素患者的个人卫生状况、免疫力以及基础疾病情况都会影响院内感染的发生率。

例如,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容易感染细菌和病毒,患有严重基础疾病的患者抵抗力较弱,容易在医院感染其他病原体。

预防措施1. 提高医疗环境卫生标准加强医疗设备和器械的清洁和消毒工作,确保其符合规定的卫生标准。

定期对医院内部的走廊、楼梯、手术室等区域进行清洁消毒,确保医院内部环境干净卫生。

2. 加强医务人员的职业培训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感染控制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卫生素养和操作标准。

要求医务人员规范佩戴口罩、正确操作手术器械等,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3. 加强患者个人卫生管理提倡患者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保持身体清洁等。

对于特殊患者,如免疫功能低下者,应加强护理,提供更好的隔离措施,防止其感染其他病原体。

自我反思在总结院内感染问题的过程中,我对自身也进行了一些自我反思。

首先,我意识到作为医务人员,我责任重大,必须时刻保持高度的警惕性和责任感。

只有做好个人防护和职业行为规范,才能最大程度地保护患者的安全。

其次,我意识到医疗工作需要团队合作,每个人都要有责任感和使命感。

医院感染定义

医院感染定义

医院感染定义引言概述:医院感染,也被称为医疗相关感染或者卫生保健相关感染,是指在接受医疗服务的过程中,患者由于医疗环境引起的新发感染。

这种感染可能由细菌、病毒、真菌或者其他微生物引起,并且在医院中发生的频率相对较高。

本文将详细介绍医院感染的定义以及其相关内容。

一、医院感染的定义1.1 医院感染的概念医院感染是指在患者接受医疗服务的过程中,在住院期偶尔出院后一定时间内发生的感染。

这种感染可能是由医疗机构内的细菌、病毒、真菌等微生物引起的。

医院感染不仅会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还可能导致患者的健康状况恶化。

1.2 医院感染的分类根据感染发生的部位和时间,医院感染可以分为四类:手术部位感染、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和血液感染。

手术部位感染是指手术切口或者手术器械引起的感染;呼吸道感染是指呼吸道内的感染,如肺炎;尿路感染是指泌尿系统的感染,如尿路感染;血液感染是指血液中的感染,如败血症。

1.3 医院感染的发生原因医院感染的发生原因多种多样,包括医疗机构内的环境因素、医护人员的操作技术、患者的免疫状况等。

医院感染的传播途径主要有空气传播、直接接触传播、飞沫传播和血液传播等。

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非常重要,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如手卫生、环境清洁、消毒灭菌等。

二、医院感染的危害2.1 对患者的影响医院感染对患者的影响非常大。

首先,医院感染会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

其次,医院感染可能导致患者的健康状况恶化,甚至危及生命。

此外,医院感染还可能导致患者对抗感染的药物产生耐药性,使治疗变得更加难点。

2.2 对医疗机构的影响医院感染不仅对患者造成为了危害,也对医疗机构本身产生了负面影响。

首先,医院感染会降低医疗机构的声誉,影响患者对医院的信任度。

其次,医院感染会增加医疗机构的负担,增加医疗成本。

此外,医院感染还可能导致医疗机构面临法律诉讼的风险。

2.3 对社会的影响医院感染不仅对患者和医疗机构造成为了危害,也对整个社会产生了影响。

医院感染的定义

医院感染的定义

医院感染的定义引言概述:医院感染,也称为医疗相关感染或医源性感染,是指患者在接受医疗护理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新的感染。

医院感染是医疗机构中常见的问题,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和生存,增加了医疗成本。

本文将详细介绍医院感染的定义、病因、预防措施、常见感染部位及预后。

一、医院感染的定义1.1 医院感染的概念医院感染是指患者在住院期间或接受医疗护理过程中,出现的新的感染。

这些感染可能是由细菌、病毒、真菌或其他病原体引起的。

医院感染可以在患者入院后的48小时内发生,也可以在出院后的30天内发生。

1.2 医院感染的分类医院感染可以根据感染部位、感染时间和感染病原体进行分类。

根据感染部位,医院感染可以分为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血液感染、伤口感染等。

根据感染时间,医院感染可以分为院内感染和院外感染。

根据感染病原体,医院感染可以分为细菌感染、病毒感染、真菌感染等。

1.3 医院感染的传播途径医院感染的传播途径多种多样,包括空气传播、直接接触传播、飞沫传播、血液传播等。

医院感染的传播途径主要取决于感染病原体的性质和感染部位。

医院感染的传播途径可以通过合理的感染控制措施进行干预和防止。

二、医院感染的病因2.1 医院感染的主要原因医院感染的主要原因包括医疗机构环境的污染、医务人员的感染、患者免疫力下降、手术操作不规范、使用不当的抗生素等。

这些因素都可能导致医院感染的发生和传播。

2.2 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医院感染的发生与许多危险因素有关,包括年龄、免疫功能、基础疾病、手术切口、导尿管等。

了解这些危险因素可以帮助医务人员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2.3 医院感染的预防措施为了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医务人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预防措施。

这些措施包括保持医疗环境的清洁和卫生、正确使用消毒剂和消毒设备、严格执行手卫生和隔离措施、合理使用抗生素等。

同时,患者和家属也需要积极参与感染控制,如保持个人卫生、遵守医嘱等。

三、医院感染的常见感染部位3.1 呼吸道感染呼吸道感染是医院感染中最常见的类型之一,包括肺炎、支气管炎等。

医院感染的定义及院内感染的流行特征

医院感染的定义及院内感染的流行特征

医院感染的定义及院内感染的流行特征一、医院感染的定义医院感染,也称院内感染,指患者在住院期间感染的疾病,与其入院时已存在的疾病无关。

医院感染可来源于医务人员、设备、环境和其他患者,常见的病原体有细菌、病毒、真菌等。

根据感染部位,医院感染主要可分为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血液感染、伤口感染等。

二、院内感染的流行特征院内感染的流行特征主要包括感染率高、流行病学特点明显、致病菌耐药性增加等。

1. 感染率高院内感染的发生率较高,主要原因是医院内人员和设备密集,患者免疫力低下,易受感染。

根据统计数据,大约有10%的住院患者发生院内感染,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和康复。

2. 流行病学特点明显院内感染具有一定的流行病学特点。

通常在特定的时间、地点和人群中暴发,且传播迅速。

例如,手术室、ICU等重症监护病房是院内感染最容易发生的地方,手术后感染、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等是常见的院内感染类型。

3. 致病菌耐药性增加另一个院内感染的突出问题是致病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增加。

长期、滥用抗生素、不合理用药以及病原菌自身的耐药机制是导致菌株耐药性增加的主要原因。

耐药性的增加不仅使治疗难度加大,还会导致治愈率下降,甚至危及生命。

三、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的措施为了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的发生,医院和医务人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1. 严格的手卫生医务人员应每次接触患者前后进行手卫生,采用正确的手卫生方法,包括洗手液和洗手消毒液的使用,有效杀灭病原体,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2. 消毒和无菌技术医疗设备、手术器械和床单等物品需要进行严格的消毒和灭菌处理,确保无菌环境。

3. 合理用药和抗菌药物管理医务人员应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避免滥用、误用或过度使用抗菌药物。

此外,医院应加强抗菌药物管理,限制抗菌药物的购买和使用,提高抗生素的合理使用率。

4. 加强环境清洁医院应保持环境的清洁和卫生,定期对病房、手术室、洗手间等进行彻底清洁和消毒,减少病原菌的滋生和传播。

5. 患者隔离对于某些疾病易发疫区、感染性较强的患者,医院应采取隔离措施,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医院感染的发生原因与预防措施

医院感染的发生原因与预防措施

医院感染的发生原因与预防措施医院感染(简称“医感”)是指患者在医院住院期间出现的新的感染,其发生与医院环境、医疗操作、患者免疫状态等有关。

医院感染给患者的健康造成了巨大威胁,也给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增加了压力。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医院感染的主要原因及预防措施。

一、医院感染的发生原因1. 医院环境因素医院作为密闭空间,存在着各种病菌和病毒。

医院的环境卫生状况将直接影响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例如,不完善的清洁消毒措施、脏器污染、空气气流问题等都可能导致病原体的传播和滋生。

2. 医疗操作因素医疗操作是患者接受治疗过程中最直接的因素之一。

手术、注射、插管等操作可能会导致皮肤和黏膜的损伤,从而为病原体进入体内提供了机会。

同时,不规范的手卫生、器械清洁不彻底等行为也会增加医院感染的风险。

3. 患者免疫状态患者的免疫状态对医院感染的发生起着重要作用。

免疫力低下的患者更容易遭受感染。

例如,病重患者、老年患者、免疫功能障碍者等都是医院感染的易感人群。

二、医院感染的预防措施1.加强医院环境卫生管理医院应制定健全的医疗废物管理和环境清洁消毒制度,定期对医院内部进行清洁消毒,尤其是手术室、病房、诊疗区等关键区域。

同时,加强空气处理和通风系统,确保良好的空气质量。

2.规范医疗操作医务人员应严格遵守手卫生操作规程,勤洗手、正确佩戴手套等措施对于预防感染至关重要。

对于各类器械的操作,需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和器械消毒、灭菌要求。

此外,医务人员应定期接受感染控制培训,提高他们对医院感染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3.加强患者教育患者和家属也应该参与到医院感染的预防中。

医疗机构应加强患者教育,让患者了解医院感染的危害、预防措施以及自身在感染预防中的责任。

患者应主动要求医务人员执行手卫生、器械消毒等规范操作,增强自身在医院感染预防中的主动性。

4.加强感染监测与报告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的医院感染监测和报告系统,及时掌握医院感染的发生情况。

同时,要定期组织对医务人员进行感染预防和控制的培训,提高他们对感染监测和报告的重视度。

常见医院感染暴发的主要传播途径

常见医院感染暴发的主要传播途径

常见医院感染暴发的主要传播途径医院感染暴发是指在医疗机构中,由于病原体快速传播而导致的群体感染事件。

这类事件往往由于病原体传播途径的多样性和快速性,给医疗机构和患者带来极大的风险和威胁。

本文将探讨常见医院感染暴发的主要传播途径。

接触传播是医院感染暴发最常见的传播途径。

它主要是通过医护人员、患者及家属与病原体直接或间接接触而传播。

例如,医护人员在为患者进行治疗和护理过程中,可能会接触到患者的血液、体液等,从而将病原体传播给自己或他人。

另外,患者家属在探视患者时,也可能接触到带有病原体的物品或空气,从而被感染。

空气传播是指病原体在空气中长时间存活并扩散,从而感染人群。

在医院中,一些呼吸道疾病如流感、肺炎等,就可能通过空气传播给医护人员和患者。

一些手术操作也可能产生带有病原体的气溶胶粒子,从而在空气中传播病原体。

医院内的水源和食物供应可能成为病原体传播的途径。

如果医院内的水源或食物处理不当,或者存在污染源,那么病原体就可能通过水和食物传播给医护人员和患者。

生物媒介传播是指病原体通过动物或昆虫等生物媒介进行传播。

例如,一些蚊子、苍蝇等昆虫可能成为病原体传播的媒介。

如果这些昆虫与医护人员或患者接触后,又与他人接触,那么就可能将病原体传播给其他人。

医院感染暴发的主要传播途径包括接触传播、空气传播、水和食物传播以及生物媒介传播。

为了有效防止医院感染暴发的发生,医疗机构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切断这些传播途径。

医院感染暴发是指医疗机构在一定时期内突然发生大量同一种病原体引起的感染病例,常常由于医院感染的特殊传播途径及易感人群的集中,造成医院感染的暴发流行。

医院感染暴发不仅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极大的危害,而且会严重影响医疗机构的正常工作秩序,给医院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

因此,医疗机构必须高度重视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工作,加强对医院感染暴发的监测、调查和应急处理能力,确保医疗质量和安全。

病原体传播:医院感染暴发的主要原因是病原体在医院内的传播。

儿科病房院内感染原因及对策分析

儿科病房院内感染原因及对策分析

儿科病房院内感染原因及对策分析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儿科病房的医疗水平也逐渐得到了提升,但是其院内感染问题仍然十分严重,给医学工作者、家长以及患者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本文将分析儿科病房院内感染的原因以及对策。

1.病人自身因素:免疫力低下或免疫功能缺陷的患者因感染能力较弱,易受感染;病人身上的长管道(如导尿管、呼吸机、胃肠道切口等)和损伤组织成为微生物易感染的通道和良好的滋生基地。

2.医护人员不规范操作:医护人员的操作水平不够或者操作不规范,容易引起交叉感染,如在给患儿打针、输液、更换敷料等过程中,使用未经有效消毒的针头或器具。

3.医院环境不佳:医院环境存在着复杂的污染源,如灰尘、人员、食品、空气等。

孩子的免疫力弱,比成人更容易被环境中的微生物感染。

4.家长常常在医院陪伴:家长为了照顾孩子,常年在医院内陪伴,而他们的卫生知识和习惯也不尽相同,这种交叉感染源也是一种影响因素。

1.医生护士规范操作:实施标准化操作流程,规范消毒消毒操作,量化操作次数。

2.医院环境保持卫生:加强消毒措施,定期换空气、消毒地面。

3.患儿妈妈护理孩子须讲卫生:培训家长关于儿童卫生的知识及妈妈照顾宝宝的技能,隔离病人及家属,禁止前往患者区域的其他地方。

4.营养保持:孩子在治疗的过程中应保证营养充足,以提高免疫力和对抗病原菌侵袭。

5.制定感控制度:医院应建立健全的院内感染控制制度,有人负责,有标准操作,有监督评估机制,对各环节进行全方位的监管与控制。

6.加大科普力度:通过各种有效的宣传教育活动,让广大医务人员和患者及家属了解院内感染的危害和预防,提高感染控制意识和能力,全面提高医院卫生水平,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

医院感染的风险因素和预防措施

医院感染的风险因素和预防措施

医院感染的风险因素和预防措施医院感染是指在医疗机构内接受治疗的患者感染疾病,尽管医院通常致力于提供安全的环境来治疗和康复患者,但是由于多种原因,这些机构仍然存在一定的感染风险。

本文将探讨医院感染的风险因素以及可采取的预防措施。

一、医院感染的风险因素1. 医护人员的手卫生:医护人员的手部是最主要的传播病菌的途径之一。

如果医护人员没有正确并频繁地进行手卫生,病原体将容易传播给患者。

2. 患者的免疫力:患者的免疫系统受损时,他们更容易感染病原体。

包括老年患者、化疗患者和器官移植患者在内的免疫力低下的患者更容易受到感染。

3. 医疗环境的清洁问题:医疗设施、医疗器械以及病房的卫生情况对于阻止感染的传播非常重要。

如果医疗环境没有得到适当的清洁和消毒,病原体将更轻易地在医院内传播。

4. 使用抗生素的错误或滥用:滥用抗生素会导致细菌产生抗药性,使得感染变得难以治愈。

抗生素的不恰当使用频率和疗程长度会增加感染的风险。

5. 医务人员之间的跨感染:医护人员之间的飞沫传播、血液传播等也是促成医院感染的重要原因。

医务人员感染了病原体,如果没有及时采取预防措施,有可能将其传播给患者。

二、医院感染的预防措施1. 手卫生的重要性:医护人员应掌握正确的手卫生流程,并在与每位患者接触或进行任何医疗程序之前进行彻底的手卫生,以减少病原体的传播。

同时,医院应提供足够的消毒洗手设备,并严格监督和培训医护人员的手卫生行为。

2. 患者的隔离:对于被诊断为携带抗药性细菌或传染性疾病的患者,医院应设立隔离病房,并采取相应的感染控制措施,以防止感染的传播。

3. 清洁和消毒的重要性:医院应定期清理和消毒设备、病房、手术室和其他医疗区域,以减少病原体在环境中的积累和传播。

4. 合理使用抗生素:医院应建立推广合理抗生素使用的政策,并监测抗生素的使用情况。

医护人员应减少不必要的或不适当的抗生素使用,为患者选择合适的药物和疗程。

5. 专业培训和教育:医护人员应接受定期的感染控制培训,以提高他们对感染控制政策和实践的认识。

医院感染病例

医院感染病例

医院感染病例医院感染是指患者在接受医疗过程中在医院内感染上的疾病。

医院感染是临床医学工作中的一个严重问题,因为它具有高传染性和高致死率。

对于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来说,预防医院感染非常重要,以确保患者能够安全得到有效的治疗。

1. 医院感染病例的定义和分类医院感染病例是指患者在入住医院期间,由于在医院内感染了病原体而引起的新的感染病例。

医院感染可以根据感染部位和感染的病原体进行分类。

常见的医院感染包括呼吸道感染、血液感染、尿路感染和手术切口感染等。

2. 医院感染的原因医院感染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

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 医务人员感染控制不到位医务人员作为医院感染的传播媒介之一,如果个人卫生控制不到位,如不正确佩戴口罩、手卫生不规范等,就会成为医院感染的源头。

2.2 患者免疫功能低下部分患者因病情严重,免疫功能低下,容易感染病原体。

特别是重症患者,长时间在医院内接受治疗,容易造成交叉感染。

2.3 医院环境清洁不达标医院作为一个公共场所,人员流动频繁,环境清洁不达标会增加感染的风险。

医院内的物品、器械和设施应定期进行清洗、消毒等措施,以降低感染的风险。

3. 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策略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医疗机构需要制定相应的策略和措施:3.1 建立严格的感染控制制度医院应建立完善的感染控制制度,明确医务人员个人卫生要求,制定标准的消毒和隔离措施,确保医疗过程的安全性和无菌操作。

3.2 加强医务人员培训医务人员是医院感染的关键防控力量,有必要加强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感染控制的意识和能力。

包括正确佩戴个人防护装备、规范手卫生、清洁和消毒等要求。

3.3 加强环境清洁医院应定期对所有设施和物品进行严格的清洗和消毒,确保医院环境清洁达标。

同时要加强对医疗废弃物的处理,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

3.4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医院应制定合理的抗菌药物使用指南,减少不必要的抗菌药物使用,防止细菌产生耐药性。

4. 医疗机构对医院感染的管理责任医院是患者治疗和康复的场所,对医院感染负有管理责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医疗废物定义
• 是指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 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间接 感染性、感染性废物 • 病理性废物 • 损伤性废物 • 药物性废物 • 化学性废物
三、分类收集
1、损伤性废物
• 能够刺伤、割伤人体 • 配备利器盒,不能袋装 • 医用针头、缝合针 • 手术刀、备皮刀、解剖刀 • 玻璃试管、玻璃安瓿 • 其他废弃的医疗锐器
• 当物品满3/4时用黑色塑料袋扎紧
• 高效消毒:可杀灭环境中致病性结核杆菌和致病性 芽孢菌,病毒,真菌及其孢子.
• 物理方法:紫外线消毒 • 化学方法:含氯消毒剂,臭氧等
• 中效消毒:可杀灭各种致病性微生物 • 化学方法:醇类如酒精,酚类,碘类如安而碘等
• 低效消毒:杀灭和去除细胞繁殖体及亲脂性 病毒
• 物理方法:通风(病区每天通风等),冲洗 • 化学方法:单链季胺类如新洁尔灭,中草药消
• 我们在临床上,经常要遇到器械的清洗,如果不 正确不但洗不清,而且易造成感染,所以清洗是防止 医院感染的重要组成部分.
• 1.一般物品的清洗 • 一般来说,清洁物品是先冲洗,后放入浸泡液中,
最好为多酶清洗液中.可疑感染及感染物品,先放在 消毒液中浸泡,然后冲洗,再酶洗,后送到供应室.清 洗水温为30-40℃,温度若<30℃,洗不干净.温度若 太高,易使物品器械上的蛋白质凝固,不易洗掉,从 而引起致热源存在的可能.
七.选择消毒灭菌方法的原则:
• 1.根据物品污染后的危害程度选择消毒,灭菌方法 • (1)凡是高度危险的物品,必须选取灭菌的方法. • (2)凡是中毒危险性物品,可选用中效消毒法或高效
消毒法.灭菌指数达90%以上,但如体温表,内镜等 必须严格消毒. • (3)凡是低度危险性物品,一般可用低效消毒法或清 洁处理. • 针对消毒对象,选用合适的消毒方法,尽量防止和减 少消毒过程对物品的损害.
2、感染性废物
• 携带病原微生物、具有传染性 • 棉球、棉签、纱布 • 一次性医疗用品、器械 • 病原体的培养基、标本 • 其他接触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
物的物品 • 隔离传染病人产生的生活垃圾
3、化学性废物
• 医学影像室、实验室废弃的化学试剂 • 废弃的过氧乙酸、戊二醛等化学消毒剂 • 废弃的汞血压计、汞温度计
引起医院内感染的 原因分析及对策
前言 :眼球事件 欣氟事件
一.医院感染概念
医院感染亦称医院获得性感染.广义的医院感 染是指任何人员在医院活动期间遭受病原体侵袭 而引起的任何诊断明确感染或疾病.
狭义的医院感染指病人在入院时不存在也不处 于潜伏期,而在住院期间获得显性或隐性感染,症状 可出现在住院期间,也可能发生在出院后.
2.带血物品的清洗
首先应立即用冷水把血液冲洗干净.若未 及时处理,血液表面已凝固,可用多酶清洗液 浸泡.多酶清洗液的浓度为(重度污染1:100, 中度1:150,轻度1:200).如果血液完全凝固, 一般要在供应室用超声清洗机加酶清洗30 分钟以上.另外,如果是已经过高压蒸汽灭菌 后的血迹,要超声加酶4小时.
4.使用化学消毒剂应注意事项
• (1)掌握有效浓度方法及时间 • (2)物品先去污染再浸泡消毒 • (3)容器要加盖,盖要严密,以免影响有效浓度 • (4)物品应全部浸泡在消毒液内,轴节处要打
开 • (5)被浸泡之器械消毒或灭菌后,使用前要用
无菌水冲洗,以免刺激组织或造成毒性反应
医疗废弃物的管理
四.当前医院在消毒灭菌方面存在的问题
• 1 消毒灭菌隔离技术不够严格 • 2 药品,器械质量较差 • 3 消毒灭菌方法选择不合适.可以高温灭菌
的,首先高压蒸汽灭菌 • 4 不重视消毒,灭菌效果的检测 • 5 进行消毒,灭菌时缺乏自我防护意识
五.目前我国消毒水平等级介绍
• 灭菌:可杀灭一切微生物(包括细菌芽孢和真菌孢子) • 物理方法:高压蒸汽灭菌,辐射灭菌等离子体灭菌 • 化学方法:甲醛,戊二醛,环氧乙烷,过氧乙酸
• ②怕热,忌湿物品,应选取甲醛或环氧乙烷气体消毒, 灭菌
• ③器械的浸泡灭菌,应选择对金属腐蚀性小的化学 剂
• ④选择表面消毒方法,应考虑表面性质
• 光滑表面应选取紫外线消毒器近距离照射,或液 体消毒剂擦拭.多孔材料表面应采用喷雾消毒.
八.消毒液使用的注意事项
1.消毒液使用时存在以下问题:选药不当,浓度 不准,时间不足,污染不防
• 2.影响消毒剂效果的主要因素:酸碱性,有机 物,拮抗物质,温度湿度
3.使用化学消毒剂液体浸泡灭菌的缺点
• (1)浸泡时间较长 • (2)灭菌时影响因素较多 • ①浓度:误配,稀释,降低,监测手段 • ②有机物影响大:灭活或降低灭菌效果 • ③PH值 • ④温度 • (3)残留难去除,需大量无菌水冲洗 • (4)无菌操作较难,容易污染(包括无菌水) • (5)无法储存,随时取用
毒剂,汞,银等金属离子消毒剂
六.医院消毒物品的危险等级
1.高度危险性物品
是被微生物污染后造成严重危害的诊疗 器械和用品.这类物品是穿过皮肤或黏膜而 进入无菌的组织或器官内部的器材,或与破 损的组织,皮肤黏膜密切接触的器材和用品, 例如:手术器械和用品,穿刺针,输血器材,注 射的药物和液体,透析器和透析液.血液及血 制品,导尿管,膀胱镜,腹腔镜,脏器移植物和 活休组织钳等.高度危险物品必须选用灭菌 方法处理.
• 2.根据物品污染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选取消毒,灭 菌方法和使用剂量
• (1)对受到致病性芽孢菌和真菌孢子污染的物品,选 用高效消毒法
• (2)对受到致病性细菌和繁殖体,病毒,螺旋体,支原 体,衣原体污染的物品,选用中效以上消毒法
• (3)对受到一般细菌和亲脂病毒污染的物品,可选用 中效或低效消毒法
医院感染的三个基本条件:感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二.引起医院内感染的原因
• 1 介入性操作增多 • 2 不合理使用抗生素 • 3 药品不合格 • 4 药品器械污染 • 5 血及血液制品的污染 • 6 空气,手,物品,表面的污染 • 7 人体免疫力下降 • 8 疾病谱的改变 • 9 人口学的变化
三.一般物品的清洗及带血物品的清洗
• (4)杀灭被有机物保护的微生物时,应加大消毒因子 的使用剂量
• (5)消毒物品上微生物污染特别严重时,应加大处理 剂量和延长消毒时间
3.根据消毒物品的性质选择消毒方法
• 选择消毒方法时要考虑:
• (1)消毒物品不受损伤
• (2)是使消毒方法易于发挥作用
• ①耐高温,耐湿物品和器材,应首选压力蒸汽灭菌或 干热灭菌
4、病理性废物
• 手术及其他诊疗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的人体 组织、器官等
• 医学实验动物的组织、尸体 • 病例切片后废弃的人体组织、病理腊块等
5、药物性废物
• 废弃的一般性药品,如:抗菌药物、非处 方类药品等
• 废弃的疫苗、血液制品等 • 废弃的细胞毒性药物和遗传毒性药物
6、生活垃圾
• 无明显危险性的垃圾 • 药品的包装袋、盒 • 没受污染的输液袋、瓶 • 病人的剩菜剩饭
• 2.中度危险性物品

是受微生物污染后可造成中等程度危
害的诊疗用品.这类物品仅和皮肤黏膜相接
触,而不进入无菌的组织内,例如:体温表,呼
吸机,胃肠道内窥镜,气管镜,麻醉机,压舌板,
喉镜,便器,餐具,茶具等.需采用高效消毒法
消毒.
• 3.低度危险性物品
• 虽有微生物污染,但一般情况下无害,只 有当受到致病菌大量污染时才造成危害的 物品.这类物品和器材仅直接或间接地和健 康无损的皮肤黏膜相接触.例如:手巾,牙刷, 面盆,痰盂,地面,墙面,桌面,床面,被褥,室内空 气,一般诊疗用品(听诊器,血压计)等.一般用 低水平消毒,或只作一般的清洁处理即可.仅 在特殊情况下,才作特殊的消毒要求.如:在病 原微生物污染时,必须针对所污染的病原微 生物的种类选用有效的消毒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