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人口生活状况调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家乡村民的生活状态的调查
姓名:xxx 班级:xxxxx
学号:xxxxxx 专业:xxxxxxxx)
调查时间:2014年
调查地点:xx市xx县xx乡xx村
参与人员:xxx,xxx ,xxx 等村民
摘要:农村的进城务工热至今尚未消退,由此导致的农村人口的的年龄结构变化无疑是现今农村生活习俗、面貌改变的重大原因,本文主要从这一方面入手,通过自身十几年来的亲身感受与此次寒假的调查走访,研究家乡农村的风俗变化尤其是春节风俗及村名的文化生活和精神状态。
关键词:留守儿童,空巢老人,农村习俗,精神状态,春节
我的家坐落于xx市xx县乡下的一个小村庄内,可以说是出于平原地区,土地肥沃,水资源也较为丰富,全年光照热量也较为充足,因为位于南北交界地带,小麦玉米均可种植。道路系统有一定规模,交通也算方便。因此,家乡的农业生产条件虽然说不上是得天独厚,也算不错的了。说到这里,我产生了疑问,是什么力量让农村的青年人放下故乡情怀,甚至抛下父母,不惜离开自己的子女而到外地打拼?
带着这个疑问,今年的寒假期间,我变得积极起来,开始跟奶奶一块去村民家串门,一改原先的沉默,我时不时会跟村民说上几句。几天之后,我对全村村民的家庭状况有了整体了解———大多是这样的:村民家中的青壮年人都在外地且都在江苏、浙江一带以及北京。除去少数随父母到外出并在外地入学外,其余的均由老人抚养,这些老人和孩子就是所谓的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
小年那天,也就是农历的腊月二十三。当天晚上,我来到了周莉莉的家中。莉莉今年十三岁,刚上初一。我询问了她的爷爷,莉莉的父母在江苏南京打工,至今已经有整整五个年头没有回家过了,莉莉的弟弟年龄尚小,还没达到入学年龄,暂时与父母生活在外地。今年同往常一样,父母没有回来,小年家中三口人,没能达到热闹的程度,因而过节气氛不浓。莉莉跟我所,她每年暑假会和其他父
母同样在外地的孩子一块去父母那边去。南京离信阳固始其实不远,上午坐车,下午就能到。虽然晕车,可是莉莉依然乐于去南京那边。究其原因,除了想念父母,与父母团聚外,还有城市的新鲜感在吸引着她。每年暑假去父母那边,是这个孩子日夜盼望的事。我在想,既然只有短短半天的车程,为什么她的父母依旧不愿意回家过年,又是什么让这一代的人故乡情结淡薄得如此之快?
这个疑问本身就存在我的脑子里,经过这次走访,不但没有解决,反而更加深重了。回到家,我给父母打了电话,就这个问题向他们“发难”。他们给我的解释是,留在外地还可以赚些钱,而回来走亲戚串门,送礼啥的却要花钱,里外里很多钱就没了。这个答案虽然没能使我满意,也是差强人意,我暂时接受了。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农村的消息流通很快。又有俗话: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腊月二十五,有件事在小小的庄子里传的沸沸扬扬。据说是小华(化名)又在外面跟人打架了,对方人多,把小华的骨头都打折了,家里人不得不把他送到乡里的卫生院住院。其实,这样的事情在我的家乡,绝不少见,而且大多是中学生,初中生为主。初中的年龄确是叛逆与热血的年龄,发生这样的事似乎是不足为奇。可这种事在我们这发生的也太过频繁。中学里的学生拉帮结派,欺负弱小,小则拳打脚踢,重则砍刀钢管乱挥,校长都敢打。这些事情本人在中学时期也是深有体会,看到了人身上的劣根性。人的成长受环境的影响很深,这点毋庸置疑,而家庭环境又是最重要的一环。于是我来到了这个叛逆的少年的家中,小华的父母今年倒是从外地坐车回来过年了。小华的爷爷早逝,父母也很早就离乡外出打工。小华几乎就是他的奶奶一手拉扯大的。据小华父母说,小华的奶奶溺爱小华,对小华没有严格的管教过。按他们话里的意思,似乎奶奶应对小华负主要责任。
究竟责任在谁身上,这其实是不言而喻的,父母本就应对孩子的教育和抚养负全部责任。然而父母们为了孩子未来所需要的钱,去外地打工,把教育孩子的重担交给了年迈的老人。这样自然是为了孩子着想,然而留守的儿童缺少必要的陪伴和教育,这也是孩子成长路上的坎坷。对于农村父母来说,这是一个矛盾,而且是无法解决的矛盾。小华有个弟弟小明(化名),同样是十三岁,同莉莉一
样,也是在读初中。同叛逆好动的哥哥相反,他是个内向老实的孩子。我同他聊了许多,发现这个刚踏入少年的孩子似乎装着无尽的忧伤与无奈。当问到他每年暑假会去外地去时,这个少年有些沉默,他说他去了几次,不想在去。这些想法让我惊奇,却是情理之中。或许我能理解他,理解这个带着少许自卑而又敏感的内心对繁华城市的抵触与恐惧。
周克华是典型的空巢老人和鳏寡老人。老伴早早离世,孩子也常年在外,这个老人的心是孤独的。他是我家的邻居,小时候的我经常到他家听他讲故事,这也算双方面的慰藉吧。如今老人更加年迈了,生活越来越困难。不过生活还是要继续的,老人还是在找乐子,每天去这个邻居家,总是几个老头聚在一块,在玩我怎么也看不懂的骨牌。晚上等人散去,我和他谈心,问他怪不怪自己的儿女不能照顾自己时,老爷爷却是没有一丝怨言,他说现在就是这样,窝在家里根本赚不了钱,自己完全可以理解孩子们,不想拖累孩子们。再孝道已经越来越淡的农村,父母对孩子的爱却是不会改变的,这该让人欣慰还是心酸呢?
大年三十,艳阳高照,没有瑞雪。老人常说,没大雪,过年的气氛就不浓了。一家人围着火炉,赏外面的大雪,这才一过年的氛围,我的奶奶也这样说。可在我看来,即使雪下得再大,过年的感觉还是没有的,因为家中只有我和奶奶俩人。人虽不多,不过我和奶奶还是要弄一桌子菜、把家里弄得像点样的,为此让我和奶奶忙一整天,上午贴春联,下午拔菜洗菜做菜。现今的过年,重头戏全在那顿年夜饭上,虽说就俩人,桌子上还是摆了八双碗筷,四只杯子。年夜饭会特意留些碗底给猫狗鸡,让他们也过个年。吃过饭,奶奶准备了许多糖和瓜子点心装在盘子中放在客厅。由于奶奶在庄子中的辈分中较高,这是等着那些小辈晚上来辞岁时招呼他们的,可是等了半天居然是一人没来,引得奶奶一阵叹息,怕是在想“人心不古”吧。现在的过年除了烟花多点,实在是没有什么特点和娱乐了。要实在找出件娱乐的事,那只能是村民这晚可以打一宿的麻将了。
至于正月的活动,无非就是走亲戚,送礼吃饭打麻将,没啥可啰嗦的。至于舞狮什么的活动,我是从来没见过。要说唯一的活动还是小时候正月十五,小孩打灯笼,十几个小孩一块打灯笼挑衅外村的孩子。不过说了也是我小时候,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