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发展趋势与改革方向的探讨
新形势下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新形势下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的探索与实践作者:***来源:《职业教育研究》2022年第10期摘要:针对高技能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广西工业技师学院提出充分运用校、政、行、企的教育资源优势,在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双平台下四方协同育人,实施“岗课赛证研”相互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等创新与改革策略,以构建新形势下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借鉴经验。
关键词:高技能人才;双平台;四方协同;相互融通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22)10-0045-06一、研究背景当前,我国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1]。
要推动经济高质量与创新性的发展,将迫切需要一大批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作为支撑。
基于发展需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在“十四五”期间组织实施“技能中国行动”,以培养高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及大国工匠为先导,带动技能人才队伍梯次的发展。
预计到2025年,我国将新增技能人才4000万人以上,技能人才占就业人员比例将达到30%,东部省份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比例将达到35%,中西部省份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比例将在现有基础上提高2~3个百分点。
最终形成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技能精湛、素质优良,能够基本满足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需要的技能人才队伍[2]。
技师学院作为培育高技能人才的摇篮,为国家培育了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人才,在支撑国家经济发展方面做出了贡献。
2012年起,广西工业技师学院多次承办国家级、自治区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项目,并顺利通过验收,在建设过程中逐步形成了新形势下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
本文针对高技能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五大问题,分析学院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成效,为切实提升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借鉴经验。
二、高技能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一)校企合作缺乏内在动力,产教融合广度深度不足长期以来,因政府、行业、企业、学校等多方面因素影响,职业院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仅停留在签约挂名、开展讲座、接收学生实习等单一和浅层次合作上。
论高职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工作中的问题和对策建议
论高职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工作中的问题和对策建议【摘要】高职院校在培养高技能人才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该问题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本文将从高职院校现有问题、培养人才的现状和存在原因入手,提出了加强实践教育和提升师资水平的对策建议。
加强实践教育可以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提升师资水平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指导学生掌握更多实用技能。
在总结了现有问题,并展望未来的发展。
建议措施的实施将为高职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工作带来积极的影响,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关键词】高职院校、高技能人才、现有问题、培养人才、实践教育、师资水平、对策建议、未来发展、建议措施、实施。
1. 引言1.1 背景介绍高职院校是指专门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学校,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高技能人才的需求逐渐增加,高职院校的培养任务也日益繁重。
目前高职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工作中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些学校的实践教育环节不够完善,导致学生在实际操作能力上存在一定不足。
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水平参差不齐,部分教师缺乏实践经验和最新的行业知识,影响了学生的培养质量。
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也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以适应社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
本文将分析高职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旨在提高高职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的质量和水平。
1.2 问题意识在当前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而高职院校作为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场所,却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和挑战。
一些高职院校存在人才培养模式陈旧、课程设置跟不上行业发展等问题,导致毕业生就业竞争力不足。
一些高职院校的实践教育环节存在薄弱,学生缺乏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难以适应市场需求。
师资水平不高、师生互动不频繁等问题也制约了高职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效果。
面对这些问题,我们迫切需要提高高职院校的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024年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会讲话(2篇)
2024年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会讲话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同事: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与大家共商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的发展方向和策略。
首先,我要衷心感谢组织者为我提供了这次发表讲话的机会。
近年来,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工作成为了各个领域的重要议题。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快速发展,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
而我们国家在这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和不足。
因此,加强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工作成为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首先,我想强调的是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高技能人才是一个国家、一个企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和保障。
他们是创新的源泉,是科技的推动者,是生产的骨干。
没有高技能人才,就无法实现国家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就无法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工作,将其作为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大投入,加强管理。
其次,我想强调的是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的现状。
目前,我国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存在一些问题。
一方面,培养体系不完善,培养内容与实际需求不匹配,导致了高技能人才供不应求的现象。
另一方面,培养方式过于一刀切,忽视了个体差异和发展潜力,导致了培养效果不佳。
此外,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和市场化机制,也使得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缺乏动力和吸引力。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积极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接下来,我想分享一些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的思考和建议。
首先,我们应该加强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设。
这包括制定科学合理的培养方案,建立完善的课程体系和评估机制,以及培养全面发展、具备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的高技能人才。
其次,我们应该加强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实践环节。
这包括鼓励学生参与实际工作、进行实习和实训,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再次,我们应该加强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与需求的对接。
这包括广泛与各类企事业单位合作,了解市场需求,针对性培养高技能人才,提高培养效果。
最后,我们应该加强高技能人才的激励机制。
鼓励高技能人才参与技能竞赛和学术研究,给予他们相应的荣誉和奖励,提高其职业发展的动力。
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发展趋势与改革方向的探讨
第三 、建立 有效的技能人才 工资激励机制 。一位美 国心 理学家提 出
的期望理论 认为“ 对 于许多人 来说 , 做 好工作不 是他 的终 极 目的, 他总 是 希 望在 取得 良好成绩 后获得适 当的报酬 。如果工作 干得 出色 , 但 得不 到 应 得的报酬 , 那他 的工作干劲 就很难鼓起 来 , 并且持久地 保持下 去。 ” 要 改 变企业长 期存在 的只重学 历、 不重 能力 。 只 重视管理和 科技人 才、 不 重 视 技能人才 的现状 , 树立全 新 的人才观 , 将技 能人才 与科 技人才 、 管理 人 才 共同视作宝 贵的人才资源 。通过 各种 形式大力宣传 技能人才 的先进 典 型、 先进 事迹和工 作成就 。努力营造 尊重劳动 、 尊重知 识、 尊 重人才 的 良
下 的安全作业 环境 , 而且大大提 高 了施工 速度 , 受到 了甲方 的高度 赞扬 。 工 人王振 邦针对 迎头 浮矸 多、 炮眼 深、 淋 水大 , 扫眼 困难 的 实际 , 发 明了
培 训机 构要面 向内部市场 , 必须根据 内部 市场 的实际需求设 置专业 。只 有做 到“ 产销对路 ” , 专业才 能有生命力 , 才 能生根发展 。 ( 2 ) 、 根据 企业 的长远需求 : 企业 的发 展变化 , 总会遵 循一定 的规律 , 只有开 设适应 市场长 远需 求的专 业 , 生命力 强 , 一旦 开设 以后 就会 比较 稳 定, 专业才会 越办越好 , 办出 自己的特 色。 ( 3 ) 、 适 应企 业 的变 化 要求 : 企业 的发 展是有 规律 的 , 但行 业或 企业
二、 解决好企业 技能人才在职 培训 不到位 的问题
第 一、 健全 培训制 度, 重视技 能人才 的培养 。“ 工人 队伍 中的高技 能 人才 , 是推动 技术创新和实现 科技成果转化 不可缺少 的重要 力量 。” 煤炭
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创新
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创新高技能人才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对于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为了培养更多优秀的高技能人才,我国不断探索和创新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以适应社会需求和经济发展的要求。
首先,高技能人才的培养需要从基础教育入手。
优质的高中教育和职业教育的有机结合,可以为学生提供广泛的专业选择和职业规划的机会。
在高中阶段,学生需要接受系统的学科知识培养,同时也应该引入实践技能的培养,例如一些基础的实验技能或技术操作。
高中学校可以与企业、技术学院等建立合作关系,引入实践教学,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和实际工作经验,为学生的未来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次,职业教育的创新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探索方向。
传统的职业教育主要依靠高职院校进行培养,但现在越来越多的技能培训机构和企业提供与职业需求紧密结合的培训课程。
这些培训机构和企业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开设针对性强的职业培训课程,帮助学员获得实际工作所需的技能和知识。
此外,职业教育也应与行业协会、专业组织等建立紧密合作,进行课程更新和师资培养,保证教学内容和方法与行业发展保持同步。
第三,高技能人才培养应注重实践与实习环节。
理论知识的学习只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一部分,实践能力和实习经验同样重要。
学校和企业可以建立实习基地,提供学生实践锻炼的机会,帮助他们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同时,企业和学校也可以共同开展项目合作,通过参与真实的工程项目或实验研究,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高技能人才培养还需要注重职业道德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技术能力固然重要,但在现代社会中,高技能人才也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综合素质。
学校和企业应在培养过程中注意学生的道德教育,加强职业道德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和创新能力,使他们能够适应社会需求,具备全面发展的能力。
最后,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和创新需要政府、学校、企业和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方向与目标
适应 社会 经济发 展规 划要求 灵 活调整 人才培 养方
向 与规模 , 为社 会 和 经济 储 备人 才等 方 面具 有 突 出 的优势 。职业 教育 有两 大基本 问题 , 一是 “ 培养 什么样 的人才” 二是 “ , 如何技 能人 才 的主 要途 径 , 在解
的, 而是 分 步完成 的 , 即第 一 步 为 中级 技 能 “ 对 零 接” 的要 求 , 满足 岗位适 应能 力 ; 第二 步 是确保 “ 经 过实践 的锻 炼 , 够迅速 成 长为高 技能 人才 , 能 成为 国家建设 不 可或缺 的重要 力量 。l 我们体 会 , 迅 ”2 “ 速” 的时间概 念应 该 是在 3 5年 内 , 秀 的 高职 — 优
内涵 的 问题 , 要从 全 面 、 学 、 态 的角 度来 调 整 科 动
课 程体 系 , 用类 似“ 采 宽基 础 , 活模块 ” 的课程 教学
模 式 , 强化 学生从 业 能力 的培养 , 到“ 在 做 有证 书 、
知识 的载体 , 并按 照 职 业 能力 发 展 规 律 构建 教 学
模地 培养 经济 和社 会 发 展所 需 要 的人 才 , 特别 是
内容 , 培养 学生 的职业 能力 。 面对社 会实 际 、 应 干变 万 化 的 职业 岗位 和 适 职业 岗位人 才素质 、 力需要 , 能 是确 定 高等职 业教 育人才 培养模 式 的唯一 准则 。作 为高技 能人 才培 养 的主体 , 高职 院校 必 须 在借 鉴 国外 先 进 职业 教 育模式 的基 础上结 合本 地 区 、 本学 校 的实际情 况 , 探 索 出具有 办学特 色 、 充满 活力 的人才 培养模 式 。
教 育研 究
武汉 船舶 职业技 术学 院学报
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困境与对策分析
[摘要]我国目前正处于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阶段,急需各种高技能和高素质的人才投入经济建设中,而高职院校作为培养技能型人才的专业力量,在产业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更需要开拓创新,积极进取,以适应社会和时代的不断变化与发展。
首先分析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高技能人才培养面临的困境,接着详细探讨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产业转型升级;高技能人才培养;困境与对策[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018)34-0210-02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困境与对策分析邵春瑾(黑龙江教育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80)随着改革开放事业的不断深入推进,我国经济的发展速度不断加快,但同时经济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许多问题,这就要求国家加速产业转型升级,完善现有的经济发展模式,使社会发展更加均衡而全面,但同时国家在进行产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也面临着许多困难,尤其是各种高技能人才的缺乏已经给产业转型升级造成一定影响[1]。
因此作为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主要基础性力量,高职院校要主动承担责任,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资源,针对当前的教育困境采取科学合理的对策,不断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培养出更多高技能人才,以满足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的需要。
一、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高技能人才培养面临的困境(一)课程教学体系无法做出相应的调整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离不开优质的教育体系,只有接受科学完善的课堂教育学生才能不断进步,成长为高技能人才。
然而目前我国的高职院校管理还比较僵化,在教学中缺乏灵活性和适应性,导致学生的日常教学课程一成不变,无法紧跟产业转型升级的步伐,与现实社会的岗位技能要求不能完全相符,使学生的课堂学习与实际应用脱节[2]。
同时广大教师受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比较深,在教学上一味地采用“填鸭式”教学方法,只顾对学生机械地灌输知识而无法做到以学生为中心,使学生只能被动进行学习,这就导致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得不到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也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3]。
最新 浅析企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发展现状及建议-精品
浅析企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发展现状及建议一、高技能人才的需求现状分析人才的需求量和结构往往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总量和结构来不断变化的,我国自从改革开放以来经济迅速发展,但是在近几年的发展较为缓慢,与高技能人才的紧缺有着直接的关系,从我国企业的经济发展情况和需求来看,在未来对于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高技能人才的需求量大幅上升。
我们可以从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中汲取经验,他们所依赖的都是这些有着高级技术的技能型人才,在未来我国企业的发展中,高技能人才将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技能型、复合型、知识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量将会大大提高,平均会以年增长20%的速度进行,其中受过的高技能人才是主力。
通过这些高技能人才投入到企业的发展中,来带动一些中级、初级的技能人才,这样才能为企业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高技能人才结构特点。
随着企业经济的发展,企业中的产业技术在不断地升级,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也在变化,首先高技能人才需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同时对于一些高新技术有着极强的应用能力,因此在当今的时代,技术在不断地更新,技术的发展也在向着复杂化和综合化的方向发展着,企业的技术也是需要不断地升级,扎实的理论知识才能保证高技能人才面对新的技术能够快速地学习和掌握。
其次是对外语、以及一些则的掌握,随着我国加入WTO,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扩大,企业的信息化程度直接决定了企业的发展,因此高技能必须具备上述所说的三种能力。
最后是高技能人才必须具备技能、技术的迁移能力,企业的高技能人才大多是在生产的一线进行工作,在实际工作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通过对技术技能的迁移能够帮助其解决实际的工作问题,不断地对技术进行重组,提高自己的能力,企业也会因此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
3. 高技能人才在第三产业和制造业中比较密集。
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从事第三产业的人员数量正在上升,而第二产业的工作人员有着下降的趋势。
同时在制造业中涌现出来的服务行业,比如在汽。
职业院校 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方案
职业院校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方案一、方案背景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
职业院校作为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基地,亟需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求。
二、改革目标1. 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创新能力。
2. 建立与行业需求紧密对接的课程体系。
3. 强化校企合作,实现教育与产业的深度融合。
三、改革措施1. 课程体系改革:根据行业发展趋势,调整课程设置,增加实践操作和创新实践课程。
2. 教学方法创新:采用项目驱动、案例教学等多样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3. 师资队伍建设:引进行业专家,加强教师的实践能力和教学能力培训。
4. 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与企业合作建立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工作环境。
5. 校企合作机制: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共同开发课程,共同培养人才。
四、实施步骤1. 调研分析:对行业需求进行深入调研,明确人才培养方向。
2. 方案制定:根据调研结果,制定详细的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方案。
3. 实施推进:分阶段实施改革措施,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4. 效果评估:定期对改革效果进行评估,及时调整优化方案。
五、预期成果1. 学生职业技能显著提升,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提高。
2. 形成一批与行业紧密对接的特色专业。
3. 校企合作模式成熟,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六、其他本方案由职业院校教务部门负责解释,如有需要,可提供更多详细信息。
教务部门(盖章):_____________________负责人(签字):_____________________制定日期:____年__月__日。
“技能大师工作室+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新模式分析与探究
心理论研究科技风2021年5月D0I:10.19392/kk1671-7341.202114053“技能大师工作室+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新模式分析与探究邓鹏练红海吕雨农周展湖南电气职业技术学院湖南湘潭411101摘要:以“技能大师工作室”为载体培养高技能人才,创建职业能力培养体系,以“干中学”“教学做”为学习方式、以企业真实的项目任务、生产问题为课程內容、以各类竞赛推动学习及创作,改变以往理论与实践脱节、知识与能力割裂、教学场所与实际情境相分离的局面,依托“1+X”证书理念将真实的工作岗位环境与传统理论教学融为一体,提高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提升学生职业从业能力,养成良好职业操守和行为习惯。
关键词:技能大师工作室;人才培养模式;“1+X”证书理念一、绪论当前我国企业生产模式正发生重大改变,技术的更新不断加快,企业的生产方式不断变革、加工工艺等对职业岗位能力的要求不断增加,不断加快的职业更迭速度和不断缩短的职业周期,都对职业教育的培养要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⑴#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经济结构和企业生产方式也发生了较大的改变,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也趋向于综合性的高技能人才近期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已成为我国快速促进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指南,为学校加快培养高技能人才培养提供了重要保障%3&#技能大师工作室是企业技术创新和升级的重要场所,是培养企业技术能手的主战场,承担新技术攻关,新工艺开发的重要任务。
文章将技能大师工作室搬至学校,同专业建设和发展结合起来,将技能大师工室的创新攻关过程同学校日常教学融入一起,提岀“技能大师工作室+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新模式二、发挥“技能大师+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的优势,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一)深化校企合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目前我国企业转型升级和人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已到了非常关键的时期,在新的高度上,对人才的培养,特别是高 技能的复合性人才的培养提岀了要求。
加强集团公司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工作思路与措施方案
二、近几年工作状况针对上述状况,近几年,我们重要采用了如下措施:(一)开展高技能人才和班组长培训1.技师培训。
为深入提高集团企业既有旳1万名技师旳专业技术水平,适应建设跨国企业集团战略旳规定,起,建立了技师培训制度,在集团企业认定旳技师培训基地,对重要生产技术工种旳技师、高级技师3年脱产轮训一遍。
、开展了钻井工、采油工、井下作业工、焊工、电工等5个工种旳技师培训试点,培训近800人。
2.班组长培训。
为提高基层班组长旳技术技能水平和管理水平,编写了《石油石化企业班组管理》教材。
起,建立了班组长轮训制度,按照集团企业下发旳《有关开展班组长培训工作意见》旳规定,全面组织开展班组长培训。
(二)加紧高技能人才选拔1.开展职业技能竞赛活动。
建立了技能竞赛制度,确定每两年举行一次全国石油石化行业技能竞赛。
、、,集团企业与劳动保障部、中石化集团企业联合举行了钻井工、井下作业工、采油工、常减压装置操作工、焊工等14个工种旳技能竞赛,有数万人参与了企业组织旳选拔赛,集团企业有近千名选手参与了决赛,其中有37人获得全国技术能手称号,58人获得“集团企业技术能手”称号。
在企业选拔赛中还涌现了一批局级技术能手。
2.开展技术能手评比表扬活动。
从1997年集团企业建立技术能手评比表扬制度起,到已经评比表扬了四批共400多名集团企业技术能手。
各企业也相继建立了企业技术能手评比表扬制度。
3.在组织开展职业技能鉴定旳基础上,加紧技师、高级技师考核工作。
,在集团企业重组改革,机构和人员发生较大变化旳状况下,我们对技师、高级技师旳考核工作进行了规范和规定,为处理企业反应旳技师门槛高旳问题,在政策上对整体申报鉴定旳年限进行了调整,同步制定了对5%以内少数优秀工人可提前年限参与鉴定,以及在竞赛中获得名次旳优秀选手直接晋升职业资格旳有关政策。
(三)加强培训鉴定基础工作建设1.建立制度、规范原则。
先后制定了集团企业《职业技能鉴定实行措施》、《操作服务人员培训管理措施》,规范了工人培训、鉴定工作旳管理。
关于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的若干思考
关于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的若干思考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不断进步,高职院校的课程改革已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一环。
本文将围绕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的重要性、现状、未来趋势以及实施方案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推进高职院校课程改革提供一些参考。
一、课程改革的重要性高职院校作为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摇篮,其课程设置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职业能力和未来的发展。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往往只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实践能力的培养,这与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已渐行渐远。
因此,高职院校的课程改革显得尤为重要。
课程改革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通过调整课程设置,增加实践环节,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为他们的未来职业生涯奠定坚实的基础。
课程改革有助于提高学校的竞争力。
通过引入新的教学方法和课程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从而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和竞争力。
二、课程改革的现状近年来,高职院校的课程改革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然而,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例如,课程设置过于僵化,缺乏灵活性和创新性;教学方法单一,缺乏个性化的教学;实践环节不足,导致学生实践经验不足;评价体系不够完善,无法全面反映学生的能力等。
三、未来趋势面对未来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变革,高职院校的课程改革需要以下几个方面:1、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未来的社会需要更多的实践型人才,因此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应加强实践环节的设置,提高学生的实践经验。
2、引入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例如,引入互联网+教学模式,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开展翻转课堂、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3、个性化教学的推广。
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开展个性化的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个人发展。
4、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全面反映学生的能力、知识、素质等方面的表现,从而更好地指导学生未来的学习和职业规划。
四、实施方案为了推进高职院校的课程改革,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1、加强政策引导。
世界发达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29年代 以来发达 国家高等职业教育课程 0 改革特 点
2 世纪 9 O O年 代 以来 , 达 国 家高 等 职 发 业 教 育课 程 呈 现 一 些 新 的 特 点 :由关 注 岗 位 技 能 训 练 转 向 综 合 职 业 能 力 培 养 , 求 寻 职 业 性 与 学 术性 在 更 高 水 平 上 整 合 , 显 彰 模 块 化 课 程 的 开 放 性 、 灵 活 性 , 程 实 施 课 由 “ 教程 ” 向 “ 程 ”转 变 , 立及 时 反馈 学 建 的多元整合评价 体系。 2. 1课程 目标 :由 岗位技 能 训练 转 向综 合 职 业 能 力 的 培 养 为 应 对 岗位 和 职 业 的 变 换 , 体 必须 个 具 备 一 些 综 合 性 的技 能 或 能 力 。 鉴 于 此 , 世 界 各 国纷 纷 改 革 其 高 等 职 业 教 育课 程 的 目标 , 由原 来 的 岗 位 技 能 培 训 转 向注 重 综 合职 业 能 力培 养 。它 包 括 澳 大 利 亚 关 键技 能 培 训 、英 国核 心 能 力 培 训 、 德 国 基 础职 业 能 力 培训 等 。其 特 点是 :打 破 狭 隘 的 职 业训 练 的壁垒 , 学 生传授具 有通 用性 、 向 可 迁 移 、工 具 性 的 技 能 , 不 是 传 授 传 统 而 意 义 上 的高 度 专 门化 的技 能 。 相 应 地 , 为 培 养 这 种 综 合 职 业 能 力 , 国都 考 虑 课 程 各 目标 的 整 合 性 , 掌 握 知 识 和 技 能 、 发 展 把 能 力 、 培 养 良好 的职 业 道 德 和 个 性 心 理 品 质 等 有 机 结 合 起 来 , 眼于 提 高 劳 动 者 的 着 综合职业素 质 。 随 着 终 身 学 习 、可 持续 发 展 等观 念深 入人心 , 个性 的 全 面 发 展 、 综 合 素 质 的 培 养 已成 为一 些 国家 高 职 教 育 课 程 开 发 的 总 目标 。 高职 教 育 愈 益 关 注 人 的 个 性 发 展 , 课 程 目标 也 从 注 重 培 养 专 门 技 能 和 能 力 向 培 养 学 生 的 社 会 适 应 能 力 、 综 合 职 业 能 力 、创 业 能 力 等 方 向 发 展 , 来 越 倾 向 于 越 追求工具性价 值和发展性价 值的统一 。 2. 2课 程 内容 :实现 职 业 性与 学术 性 在更 高 水 平 上 的 整 合 l 9 年 , 界 银 行 重 新 对 普 通 教 育 与 9 1 世 职 业 教 育 的 关 系 进 行 了 明 确 定 位 , 求 在 要
高职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关键词 : 高职院校 ; 高技能人 才培养 ; 问题 及对策
中 图分 类号 : 7 7 ( 1 3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2 1 )2—1 o (0 2 0 4一 4
21 00年 7月 2 9日颁 布的《 国家 中长期 教育 改革 和发 展规 划 纲要 (00— 0 0年 ) 以下 简称 《 育规 21 22 》( 教
试, 考证通过率不高 , 于是很多 院校不得不在职业技能鉴定考试前给学生进行专 门培训 , 以提高考证通过
率. 这样 既浪 费有 限 的教学 时间 , 还增 加 了学生 考试 费用 . 1 3 教学 实施 缺少 软硬 件保 障 .
13 1 经费投入 不足 , 响 实践教 学的 实施 高职 院校承 担培 养高技 能人 才 的重 任 , 养学 生技 术应 用能 .. 影 培 力和 职业实 践 能力 , 业课 程 教学 多采 用 教 学做 一 体 方式 , 对 实 验 室 、 训 室 、 房 的数 量 要求 和 质 量要 专 这 实 机 求 都很 高 , 建设 经费 投入 不 足 , 设存 在一 次性 投入 过高 , 少后 续维 护更 新 费 用 , 分设 备 老化 , 但 建 缺 部 更新 不 及 时 , 维护 不及 时 的现象 , 导致 教学 无 法 正 常进 行 , 此 以往 , 必 严 重 影 响学 生 实 际 操作 能 力 的培 养 或 这 长 势
情况 , 调整政 府对 普通 高校 和高 职教育 的支 出 比例 , 政府 每 年安 排 一 定数 额 的补 助 专 款 , 于职 业 教育 . 用 职 业教 育还要 广泛 吸纳企 事业 、 社会 团体 、 个人 、 国外 资助 , 活 办学 机制 , 渠道 筹 措 办学 资 金. 外 , 职院 搞 多 此 高
关于加强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的思考
关于加强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的思考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
目前我国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为了加强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工作,我们需要做出一些思考和措施。
我们需要明确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和方向。
高技能人才培养需要紧密结合国家和地方的经济发展需求,注重培养与市场需求相符的技能人才。
针对各个行业的特点和需求,制定相应的培养目标和方案,建立起贴近实际的培养模式和机制。
加强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需要改革教育体制和机制。
当前,我国教育体制普遍偏重理论和学术研究,对实践能力的培养相对不足。
在培养高技能人才时,我们应该加强实践教学,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经验的积累。
要实施多元化的评价制度,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取得成绩,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机会和空间。
我们需要加大对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投入力度。
高技能人才的培养需要有足够的投入,包括设备、场地、教师和经费等方面的支持。
教育部门应该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增加学校和企事业单位的合作机会,共同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实习岗位。
企业也应该加强与高校、职业院校的合作,共同培养高技能人才。
我们还需要加强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国际合作。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也需要与国际接轨。
我们可以借鉴其他国家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开展国际交流和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发展平台。
我们也应该鼓励高技能人才到国外学习和实践,增加他们的国际视野和经验。
加强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需要建立健全的激励机制。
对于具有高技能的人才,应该给予相应的荣誉和待遇,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要加强对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和发展的跟踪与评估,及时调整培养方向和方式,保持与市场需求的紧密对接。
加强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工作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任务,需要各方共同努力。
只有建立起全面、系统的培养体系和机制,提供良好的培养环境和条件,才能培养出更多的高技能人才,为国家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从高技能人才素质、能力看高职院校的改革
杨雪 ( 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摘 要 : 高 技 能 人 才 素 质 、 力 的特 点 , 索 高职 院 校 的 改 革 பைடு நூலகம் 到 有 的 创 建于 五 、 十年 代 的 中专 学校 升格 、 者 是 高等 专 科 学 校 改 制 而成 从 能 探 做 六 或
的 , 初 的培 养 目标 是 技 术 员 、 程 师 。职 业 教育 以就 业 为 导 向 的 方 当 工 针 提 出 以后 , 高职 院校 适 应 人 才市 场 的需 求 , 出 了培 养 高 素质 技 能 提 0 引言 型人 才的 目标 。笔者认 为, 该培养 目标 比较 笼统 , 向分散 , 指 不够 明 高技 能 人 才 是将 先进 的科 学 技 术和 机 器 设 备 转 化 为现 实 生 产 力 确 。 的 生 力军 , 推 动 技 术进 步 和 提 高 企 业 竞争 能力 的排 头兵 。 等职 业 是 高 高技能人才是 人力资源 的重要组成 部分,也是 当前制约我国经 教 育承 担 着 为 国 家和 社 会 培养 高技 能人 才 的任 务 ,必须 研 究 高 技 能 济 发 展 的 “ 颈 ”高 职 院校 过 去 的办 学 历 史 上 , 养 了大 量 的动 手 能 瓶 。 培 人 才 的 素质 、 力 的特 点 , 的放 矢 深化 改 革 , 力把 自己打 造成 高 力 强 的毕 业 生 , 少成 了高 技 能 人 才 , 办学 条件 具 备 了培 养 高 技 能 能 有 努 不 其 技 能人 才 的 培养 基 地 。 人才 的基本条件 ; 人才培养 的规格、 次也与高技能人才 的规格 、 层 层 1高技能人才素质 、 能力的特点 次相适应。所 以, 高职 院校 的培养 目标应明确 为培养高技能人才 , 办 我 国高技能人才包括
基于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管理学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管 理 学 是 一 门具 有 较 强 的 综 合 性 、 实 2 高职 院校 管理学教学改革 践性和操 作性的课程 。 其 存 在 目的 是 为 了 培养 、 提 高学 生 创 新 应 变 能 力 、 独 立思 考 能 力和 分 析 、 解决问题等综 合能力 。 近年来 , 我 国 高 等 职 业 教 育 的 人 才 培 养 目标 从 “ 技 术 应 用性 人 才 ” 转换到 “ 高技能人才” 的 培
2. 1 围绕 “ 高 技 能人 才 ”培养 的改 革 思路
( 1 ) 依据 专 业培 养 目标 对 教 学 内 容进 行 生 分 组 完 成 。 通 过 学 生 决 策 灵 活 运 用 管 理 重新组织 。 高 职 院 校 的管 理 学 专 业 应 重 视 学理 论知 识 , 行 成 完 整 的 解决 问题 方 案 。 在
行 研 究探 讨 。 关键 词 : 管理 学 课程教 学 高技能人 才 教 学改革
中图分 类号 : G 6 4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3 — 9 7 9 5 ( 2 0 1 3 ) 0 7 ( a ) 一 0 1 6 0 —0 2 习能 力 。 ( 2 ) 根据 实践 教 学 基 地 , 采用教师 、 学生合作 学习的教学模式 , 分 配 任 务 由 学
养。 而 随 着 高 等教 育 目标 的 转 变 , 高 职 院 校 的 覆 盖 面 广 、 内容多样 , 缺 乏重点 实际 问
( 3 ) 利用 互 联 网进 行 教 学 。 通 过 的管 理 学 课 程 教 学 改 革 刻 不 容 缓 , 这 就 要 题 。 因此 , 其教 学内容应侧重模块化 组成 。 水 平 的提 高 。 求管理学教师要不 断更新 、 提 升 管 理 学 课 主 要 包括 以 下 几 个 方 面 : ① 基础 模 块 。 由管 校 园 网站 , 在 网上 呈 现 管 理 学 课 程 中 的 课 程教学效果 , 改革 教 学 方法 , 为社 会 提 供 优 理 学 基 本 思 想 、 基 本 概 念 以 及 基 本 职 能 等 程 大 纲 、 课程 计 划 以 及 各 章 节 的P P T讲稿 、 秀的高技能人才 。 组成 。 ②专 业 模 块 。 由企 业 经 营 、 生 产 和 财 务管理等组 成 。 电子 讲 稿 等 。 也 可以 展现 各 公 司 企 业 的 基 本情况 , 使 学 生 对企 业 的 经 济 环 境 、 发 展状
完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
完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可以是对所要探讨的主题进行简要介绍,为读者提供一些基础背景知识和整体的认识。
以下是一个可能的内容示例:"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是指完善的培养、培训和发展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一系列机制和体制。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技术革新的不断推进,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呈现出日益增长的趋势。
培养高技能人才是推动国家经济转型升级、提高劳动生产力的重要途径,也是构建创新型国家和扩大人才优势的基础。
当前,我国在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通过技工院校、职业培训机构等不同渠道,培养了大量的技能型人才,为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然而,我们也要面对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存在的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首先分析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的现状,包括目前的培养模式、培养机构和培养内容等方面的情况;其次,将探讨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存在的问题,如需求与供给不平衡、培养方式过于理论化等;最后,将重点讨论完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性,并给出相关的建议和思路。
通过深入研究和分析,我们希望能够提出可行性强、实际性高的建议,进一步促进我国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的健康发展,为国家发展和人才培养提供有力支撑。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介绍本文将围绕完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这一主题展开讨论。
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是指为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针对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所构建的一整套教育培训体系。
该体系旨在提高人才的专业技能水平、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其能够在不同领域中发挥出色的作用。
其次,说明本文的结构安排。
本文将围绕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展开讨论,并分析完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性和提出相应的建议。
第一部分将重点描述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的现状。
通过对现有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的整体情况进行概述,包括其构成要素、教育培训方式、政策支持等方面的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发展趋势与改革方向的探讨
高技能人才是指能够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
其本质特征是具有专业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实际应用能力,具有鲜明的实用性和实践性;其行为特征是知识与技能的应用活动。
因此,高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是:既要掌握的专业理论知识,又要掌握基本的专业实践技能,关键是要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
因此,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应重点解决好四个方面的问题和人才培养的改革方向:
一、解决好企业培育人才专业设置不适应市场需求的问题(1)、根据企业内部的实际需求:企业的发展不是静止不变的,企业培训机构要面向内部市场,必须根据内部市场的实际需求设置专业。
只有做到“产销对路”,专业才能有生命力,才能生根发展。
(2)、根据企业的长远需求:企业的发展变化,总会遵循一定的规律,只有开设适应市场长远需求的专业,生命力强,一旦开设以后就会比较稳定,专业才会越办越好,办出自己的特色。
(3)、适应企业的变化要求:企业的发展是有规律的,但行业或企业的情况却是常常发生变化的,所以企业培训机构面向企业变动的需求,来适应内部多变的特点。
(4)、探索企业的发展需求:市场经济建设的迅猛的发展,同时要求我们的企业职教部门要作超前思考以适应因科技进步出现的
新兴产业对人才的需求,可以考虑设立适应面临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求的各项专业,来加以培养。
在创造合格办学条件的条件下,有针对、有选择、有计划地进行。
总之,定向教育、专业设置是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
立足于内部的实际需求,既把握内部市场的长远发展,以适应信息的不断变化,稳定和灵活结合,这是也是我们各个职能部门所要考虑的问题。
二、解决好企业技能人才在职培训不到位的问题
第一、健全培训制度,重视技能人才的培养。
“工人队伍中的高技能人才,是推动技术创新和实现科技成果转化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
”煤炭企业是国家重要的能源产业,要使集团公司做大做强,提前实现五年百亿的奋斗目标,加快技能人才的培养刻不容缓。
加强技能人才的培养和选拔,首先要调动起一线职工的积极性,培养职工岗位成才。
要建立健全完善的职工培训体系,制定相关奖励政策和补贴制度,实施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各单位也应该结合实际,制定职工培训计划,组织职工参加岗位资格培训、技术练兵、观摩研讨、技术攻关等活动,积极开展以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为主要内容的职业技能培训工作。
要抓好培训工作的时间、内容、人员的落实,绝对不能搞单纯的以“拿证”为目的的突击培训。
要重点培养职工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着力提高职工的创新能力。
通过加强培训实现:由简单粗壮职工向技能职工转变,技能职工向高级技能职工转变,单一型技能职工向复合型技能职工转变。
第二、转变人才观念,加大培训费用的投入。
有研究表明,工
人教育水平每高一个等级,技术革新就会平均增长6%;一般工人提出的技改建议,成本约降低5%;经过培训的技术人员的建议,成本约降低10—15%。
我们处在淮南刘庄矿立井施工中,突遇含水层,迎头工人经过反复摸索,创造性地采取了引、截、转、排综合治水办法,巧妙地利用了井壁砼接茬设置暗水槽,井壁顶埋蓄水器,再排水,及时制止了水患,不仅改善了井下的安全作业环境,而且大大提高了施工速度,受到了甲方的高度赞扬。
工人王振邦针对迎头浮矸多、炮眼深、淋水大,扫眼困难的实际,发明了套管装药法,使炮眼利用率达95%以上,提高工效2倍多。
因此可见企业职工素质的高低关系到企业劳动生产率的高低。
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企业尤其需要培育高素质的技能人才,而培养高素质的技能人才就要舍得投资,舍得花力气,各级组织要适度提高技能人才培训费用的比例。
还可以考虑,把培训作为一种福利奖励给表现良好的职工,即企业根据职工个人的发展计划,安排其所需参加的培训内容,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
第三、建立有效的技能人才工资激励机制。
一位美国心理学家提出的期望理论认为“对于许多人来说,做好工作不是他的终极目的,他总是希望在取得良好成绩后获得适当的报酬。
如果工作干得出色,但得不到应得的报酬,那他的工作干劲就很难鼓起来,并且持久地保持下去。
”要改变企业长期存在的只重学历、不重能力,只重视管理和科技人才、不重视技能人才的现状,树立全新的人才观,将技能人才与科技人才、管理人才共同视作宝贵的人才资源。
通过
各种形式大力宣传技能人才的先进典型、先进事迹和工作成就。
努力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让“蓝领”也成为煤炭企业的“香饽饽”。
要通过建立“使用与培训考核相结合,待遇与业绩贡献相联系”的技能人才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逐步实现凭技能职业资格得到使用和提升,凭业绩贡献确定收入分配。
从而激发职工的竞争意识,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养成自觉学习、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最终达到职工队伍整体技能水平的稳步提高。
同时,充分考虑改变评审技师、高级技师的一些任职条件,使其更能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只要达到技能标准要求,胜任岗位工作,应不分年限长短,实行同工同酬。
对在工作中有小改小革,成效显著的职工要重奖,应破格选拔任用,切实建立能者多劳,多劳多得的激励机制,使技能人才的积极性、创造性得以充分发挥,为煤炭事业的快速发展贡献出聪明才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