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片段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情感体验性

如果说形象性是艺术的外在标志,那么情感性就是艺术的内在规定。对艺术的情感性,我们可以通过三个方面来把握:首先,从创作过程来看,情感是创作活动的内在动力,在整个艺术创作过程中都伴随着艺术家的情感活动。其次,从艺术作品的内容来看,各类艺术或各种艺术作品的侧重点虽然各不相同,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即艺术作品的内容都离不开情感。再次,从艺术接受来看,艺术效果的产生是

通过情感的感染作用来实现的。

古今中外大量的文学、艺术创作实例也启迪我们:艺术创作的突破口和爆发点是情感。无论是对先进人物崇高的品德,还是对凶残险恶人物卑鄙的品行,无论是对落后腐朽的风气,还是对爱岗敬业的现象,无论是对旖旎美妙的风光,还是对凌乱肮脏的环境,只要能使创作者产生赞美、歌颂或憎恨、厌恶的情感,它都会成为创作的动力。

情感作为创作的喷火口,

它的主要特点是冲动的。创作者在生活的急流中,接触、经历了大量的生活现象和素材,头脑中就会见景生情,激起开展摄影创作的冲动。这种创作冲动鲜明地表现为情感的爆发,情感推动形象,形象

深化情感。

林黛玉听琴

曹雪芹在《红楼梦》第二十三回“西厢记妙词通戏语,牡丹亭艳曲警芳心”里,曾经描写过林黛玉鉴赏《牡丹亭》的一段具体的心理活动,可以帮助我们认识文艺鉴赏的大致过程。

作品这样写道:

这里林黛玉见宝玉去了,听见众姐妹也不在房中,自己闷闷的。正欲回房,刚到梨香院墙角外,只听见墙内笛韵悠扬,歌声婉转,林黛玉便知是那十二个女子演习戏文。虽未留心去听,偶然两句吹到耳内,明明白白一字不落道:“原来是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黛玉听了,倒也十分感慨缠绵,便止步侧耳细听。又唱道是:“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听了这两句,不觉点头自叹,心下自思:“原来戏上也有好文章,可惜世人只知看戏,未必能领略其中的趣味。”想毕,又后悔不该胡想,耽误了听曲子。再听时,恰唱道:“只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黛玉听了这两句,不觉心动神摇。又听道:“你在幽闺自怜……”等句,越发如醉如痴,站立不住,便一蹲身坐在一块山子石上,细嚼“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八个字的滋味。忽又想起前日见古人诗中,有“水流花谢两无情”之句;再词中又有“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之句,又兼方才所见《西厢记》中“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之句:都一时想起来,凑聚在一处。

仔细忖度,不觉心痛神驰,眼中落泪。

通过这段细致入微的描绘,我们可以看出林黛玉进行鉴赏时的心理过程:先是漫不经心,很快便被吸引而“止步侧耳细听”,继而“心动神摇”,再而“如醉如痴”,“细嚼”“滋味”,从而联想到许多相关的描写、

相关的事物,终于“不觉心痛神驰,眼中落泪”。在这个过程中,既有感官的被吸引(“笛韵悠扬,歌声婉转”),也有意志的自我控制(“后悔不该胡想,耽误了听曲子”);既有一定的理性判断(“原来戏上也有好文章”),更有恒定的感情取向;尽管复杂微妙,但却脉络清晰。这里的描绘,虽然说的是林黛玉,却无疑融汇着作家曹雪芹的切身体验,从中我们也很清晰地看到了审美的层次性。

【案例1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