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五龙沟地区中支沟金矿找矿前景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海省五龙沟地区中支沟金矿找矿前景分析
青海省都兰县五龙沟金矿区是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发现的具有巨大资源潜力和找矿前景的金矿田,近年来,五龙沟地区岩金勘查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已发现中-小型岩金矿床7处,金矿(化)点25处。
而中支沟则位居其中,东邻百吨沟金矿区,北接五龙沟-红旗沟金矿区、五龙沟西等金矿区,区内成矿地质条件优越。
研究处于五龙沟地区成矿背景条件下的中支沟一带岩金找矿远景,对评价中支沟一带金矿找矿前景具有重要意义。
标签:金矿找矿远景中支沟沟青海省
1矿区地质特征
矿区大地构造位置隶属东昆仑造山带(II)伯喀里克—香日德元古宙古陆块体(Ⅲ)。
出露的地层为中元古代长城纪小庙组(Chx)一套中深变质的混合岩、片麻岩、变粒岩、片岩等组成;构造发育;侵入岩分布广泛。
1.1地层
矿区分布最广泛的地层为测区内仅出露长城纪小庙组(Chx),主要分布于测区南西部,由一套中深变质的混合岩、片麻岩、变粒岩、片岩等组成。
厚度大于1380.50米。
该地层依岩性组合特征划分为上、下两个岩性段,分别为小庙组a岩段(Chxa)和小庙组b岩段(Chxb)。
1.2构造
区内构造发育,苦水泉—三道梁韧性剪切带由南东至北西横贯测区中部,其规模较大,向北西、南东均延伸出工区。
区内延展长度>5千米,宽300~500米,表现为一狭长的变形带,糜棱岩化带,退变质带。
区内断裂构造极为发育,为一断裂构造密集分布区。
其断裂的产生与剪切带的发展演化有密切的关系,属剪切带后期脆性活动的产物,与成矿关系密切的主要有XII、XIV两条,在其两侧发育一系列北北西向及近南北向次生断裂,总体上形成一宽1~2千米的断裂密集区或断裂束。
1.3岩浆岩
区内岩浆活动强烈,期次多,分布面广,约占测区面积60%以上。
主要表现于早、晚古生代,中生代三个岩浆活动期,以中—酸性岩浆侵入活动为主,其展布方向与区内总体构造线方向一致。
2矿体地质特征
2.1 XIV号含矿构造带
构造蚀变带走向北北西—南南东向,倾向南西,局部倾向北东或东,倾角近直立,断裂沿走向呈分支复合的辩状条带及网脉状条带舒缓波状延伸3.5千米左右,形成宽10~50米不等的破碎蚀变带,由断层泥、含碳构造角砾岩、构造挤压透镜体、糜棱岩、碎裂岩、碎裂岩化糜棱岩组成。
2.2 XII号含矿构造带
该带分布于苦水泉上游,处于苦水泉韧性剪切带南东边缘。
主要受北北西向断裂F27控制,局部受北西向F45主断裂控制,带宽5~20米不等,沿走向延伸大于2千米,构造穿切岩石主要为二长花岗岩,闪长岩等。
构造通过处岩石普遍破碎,而且蚀变特征明显,蚀变类型主要为高岭土化,碳酸盐化,褐铁矿化及硅化,局部黄铁矿化较强。
2.3矿体地质特征
矿区内的金矿体受构造控制作用明显,矿体严格受控于XIV、XII两条蚀变带,矿体多呈透镜状、脉状产出。
矿体具波状弯曲和膨大狭缩、分支复合的特征。
矿体多呈北北西向条带状分布,长80—500米。
厚度1.0—4.90米,平均厚度2.35米,平均品位4.43×10-6。
含矿岩石为褐铁矿化、硅化碎裂岩,褐铁矿化碎裂状石英脉。
围岩蚀变主要为硅化、褐铁矿化、黄铁矿化、高岭土化。
3找矿前景分析
3.1控矿因素分析
根据区内矿床赋存状态和矿石组合特征,区内存在破碎蚀变岩型与石英脉型两种类型,鉴于二者交递产出,且破碎带中有脉,脉随带走。
另石英脉较破碎,二者难易明确划分,故将区内矿床成因类型归属为破碎蚀变岩性。
其成矿经历了一个由岩浆期后含矿热液充填,再经后期动力变质作用的叠加改造和富集成矿过程。
从区域成矿展布特征来看,各金矿床、点或含矿构造带多分布于苦水泉主断裂带两侧附近,对此,可以认为:苦水泉主断裂及苦水泉韧性剪切带是本区重要的控矿构造。
并形成了五龙沟南区较为显著的以苦水泉主断裂为导矿构造,两侧次级断裂为容矿构造的这样一个控矿构造系统。
3.2找矿标志
根据普查区矿床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控矿因素,初步总结该区金矿的找矿标志如下:
(1)1:2.5万水系沉积物异常是缩小找矿靶区,确定找矿远景地段的有利标志,尤其是异常中的金高含量点,其指导作用更为有效。
(2)Au、Ag、As、Sb原生晕异常具正相关关系,Ag、As、Sb元素为远程指示元素,也为矿体前缘晕和上部特征元素;Au和As、Sb、Cu、Pb、Zn等元素的岩石地球化学异常套合较好时,特别是Au≥300×10-9地段有望发现较好的矿(化)体。
(3)断裂构造:尤其是北西向主断面上、下盘碎裂岩化带、主断裂与次级断裂交汇复合部位及北东向次级断裂是寻找金矿体的主要地段。
(4)强烈的硅化、毒砂矿化、绢云母化,具有间接指导作用。
3.3找矿前景分析
区内褶皱、断裂构造十分发育,普查区内主要有XII、XIV两条含矿构造蚀变带,在其两侧发育一系列北西向及近南北向次生断裂。
区内纵横交错的断裂构造带为含矿热液的运移、沉淀、富集提供了必不可少的通道和赋存空间。
XII、XIV两个破碎蚀变带地质特征及成矿条件与邻区深水潭金矿床的破碎蚀变带特征类似,根据本区情况结合邻区资料综合对比分析认为,对两条破碎蚀变带已有矿化信息地段进行深部验证控制是实现岩金找矿突破及扩大金资源量的关键。
参考文献
[1]曾福基《青海省都兰县五龙沟地区中支沟岩金普查报告》,2011年,青海省第一地质矿产勘查院.
[2] 青海省第一地质矿产勘查院.赵昌新,张延林等.青海省都兰县五龙沟地区红旗沟-深水潭金矿区详查报告.
[3]青海省地矿局.青海区域地质志[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1.
[4]杨生德,王彦,任家琪,章午生等.青海省第三轮成矿远景区划研究及找矿靶区预测青海省地质矿产综合研究所,青海省地质调查院.
[5]潘彤,罗才让,伊有昌,等.青海省金属矿产成矿规律及成矿预测[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