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青少年的逆反心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少年的逆反心理
青少年时期是人的一生中道德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了解并掌握青少年的思想状况,有针对性地加强青少年的心理教育,引导和帮助青少年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逆反心理的定义
“逆反心理”一词,最早由山东李春波1986年撰文提出,他给“逆反心理”的定义是:逆反心理,或称逆向心理,是人们在受过去某种事物的刺激所积累起来的经验的影响下,对某种事物产生的一种否定性的心理趋势和行为倾向。
现在普遍认为,逆反心理是指人们彼此之间为了维护自尊、而对对方的要求采纳相反的立场和言行的一种心态。是指个体对于外界的教育指导所取的一种负向心理,它是一种反常的激情体验和行为倾向,表现为情绪上的对立、抗衡和情感上的嫌恶、不满。
二、中学生逆反心理的成因
造成中学生形成逆反心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外部的因素也有内部因素。
(一)外部因素
1、不良舆论氛围的影响。这种舆论氛围不但能给青少年学生认识活动造成困难,而且使他们同其他人的人际关系和采取的行动带来不利的影响。如有的学生把尊敬老师看成是“溜须拍马”:把向老师汇报情况帮助同学进步说成是“打小报告”、“出卖朋友”;把做好人好事讥
为“傻瓜”等等,这样的认识一旦形成一种舆论氛围,就会导致学生出现认知障碍,从而产生逆反心理。另外,比如社会上对极个别不良行为的报道,对社会上的黑暗面的报道等等。
2、不当教育的影响。首先是教育的要求与青少年固有的个人需要不一致,在孩子还没有产生自觉的学习需要之前,我们就要求他们有良好的自觉学习习惯,稍不如意,轻则批评教育,重则打骂罚站;其次是采
取了强迫式的教育,中学生已开始形成一定的自我意识,不要认为只要出于好心,要求又合情合理,就不论怎样向孩子提出要求,孩子总是应该而且也是能接受的。但是,这样做的结果却常常适得其反,不尊重孩子是造成家长关系不融洽和对立的常见原因,其三是处理问题不当,挫伤了孩子的自尊心。如未经深思熟虑,不问青红皂白,采取过激的措施,如辱骂、出手打人等,很容易挫伤孩子的自尊心,导致逆反心理的产生;其四是教育方法的简单、粗暴。不是因材施教,而是分数至上,久而久之,往往导致部分学生出现厌学情绪,降低或丧失学习信心,感到自己无论如何努力,也不可能获得良好成绩,与家长的对立情绪也就形成了,其五是教育者自身言行不一。如果家长说的是一套,行的又是另一套,也会使孩子反感,比如我们一面痛恨社会上的不正之风,另一方面,我们办事时又首先考虑走后门、请客送礼等等,使学生对正面宣传教育的信息产生逆反心理。
3、家庭和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社会、家庭中的许多不良因素也容易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如家庭的破裂会给子女造成心理创伤和失落感;学生在家庭中得不到应有的温暖和鼓励,容易形成孤僻的性格、自卑的逆反心理;家长对子女要求过高,教育方法简单粗暴,会导致子女过大的心理压力,也容易出现逆反心理,社会影响因素更加广泛复杂,内容、形态、渠道也多种多样,但影响较普遍的是社会舆论、社会风气和人们的社会逆反心态。如社会上的不正之风,不良媒体等,都可能对学生的思想认识造成危害,腐蚀他们的心灵,导致极端的逆反心态的产生。
(二)内部因素
1、青少年大脑的发育成熟并趋于健全。大脑机能越来越发达,思维的判断分析作用越来越明显,思维的范围越来越广泛。思维方式已远远超出童年时期单一化的思维,向着逆向思维、多向思维或发散思维等方向发展。随着知识经验的增加,认知方式的发展,特别是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的发展,独立意识不断增强。他们开始用自己的智慧才能来
判断曲折,对老师家长的教导,常常喜欢用批判的眼光审视一番,对于越是禁止的事物,向往之情更为迫切,以至于产生你越不让我知道我越想知道的逆反心理。
2、青少年在性方面的发育逐渐成熟。由此而引发的性特征越发明显,随之性别意识,性意识逐渐强化和建立。青少年逐渐形成渐趋强烈的个人意识、独立意识和成人意识。使他们认为自己已经成为大人,理应自己掌管自己、决定自己。出现了“成人感”和强烈的社会独立性,心理上要求改变童年期一切依赖成人的状况,要求像成人一样,参与家庭、学校和社会的一些活动,这种社会独立性使中学生的自尊心、好胜心增强起来。但是,不少家长和教师却看不到这些,仍然认为学生是幼稚的,对他们发展起来的成人感和强烈的独立意识看不到或估计不足,教师认为学生不听活,学生也认为教师不尊重他,这种心理差距是造成逆反心理的重要原因。
3、中学生认知水平的偏差影响。中学生尽管生理和心理有了很大的发展,但其生理发展和心理的发展很不平衡,这种不平衡主要表现在生理上的成熟和心理上的不成熟。中学生思维虽然有一定的独立性和批判性,但还很不成熟,缺乏经验,看问题容易偏激,喜欢钻牛角尖。对家长和老师的教育往往从对立面去思考,把老师的劝说、要求、批评,把家长的督促、教诲看成是,是与自己过不去,是对自己自尊心得伤害,进而把自己放在与家长、老师对立面上。
中学生逆反心理形成的原因是多重而复杂的,是因时因地而改变的,必须一分为二的去看这个问题,而不能只注意问题的一个方面却忽视其他方面。
三、正确对待中学生逆反心理的
要明确,青春期的中学生存在逆反心理是客观存在的,每个孩子都或多或少的存在一定的逆反心理,我们不能消除或改变这种心理现象的存在。另外,要对逆反心理也不能全盘否定,一定意义上讲,这种逆反心理现象是科学发展、社会进步、个体健康成长的催化剂。在对待青
少年逆反心理问题上,家长应以爱心、和尊重为前提,注重沟通、交流和引导。
1、 要关爱他们。“爱心是教育的真谛,尊重是教育的底线。”十五六岁的学生对感情是非常敏感的,轻视、疏远必将产生逆反心理。可以告诉他们,逆反心理是青春期的孩子萌发独立意识的一种表现,它在青春期的孩子身上表现得比较突出。不论是家长还是老师,学识和经验都比他们丰富,而且都是从良好的愿望出发,目的是教育、关心和帮助他们,而不会是故意找茬。也许他们的态度不友好,方式方法简单粗暴,但
是“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厉耳利于行。他们应该正确对待家长和教师的教育,分清是非,有选择地接受或者排斥。
2、 要尊重他们。有逆反心理的学生一般经常好受到斥责、惩罚,比较心虚、敏感,对家长和老师怀有戒心、敌意。因此,尽量对他们要和蔼可亲、态度诚恳、平等的对待他们,把他们当做朋友,真心实意倾听他们的意见,尽可能多地鼓励、表扬,少地批评、指责。表扬和鼓励有时对中学生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要多沟通。通过观察、谈心,走进学生的心灵,相互信任,相互理解。摆正自己的位置,不要把自己摆在高高在上的位置,应放下架子,做学生的良师益友,让学生消除距离感,隔阂感,愿意向家长坦露心迹;家长也要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和长处,使其产生成就感。
四、要冷静分析,智慧应对。学生在成长中犯错是在所难免的,作为家长,尤其应注意教育的方式方法,要冷静的从学生角度分析,切忌简单冲动,这样就会使孩子关闭心扉,拒绝交流,逆反心理增长,以前的努力都会付诸东流。作为家长这时千万不能冲动,要冷静分析,巧用心理战术,智慧应对。
五、要做一个合格的家长。徐话说“子不教,父之过。”要从子女和自身双重角度上考虑教育问题,提高自身的修养,合理调整教育行为,这将对纠正子女的不良心理包括逆反心理产生良好的作用。
六、适度原理。即对子女的教育和期望应采取适中的原则,即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