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生活无着人员社会救助实施方案(最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活无着人员社会救助实施方案
为切实做好我区城乡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工作,根据《X市生活无着人员社会救助实施办法》,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实施办法。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人为本的方针,以满足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服务需求为导向,健全工作机制,完善工作制度,切实保障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合法权益。
二、目标任务
以主动救助、寻亲服务、回归安置、有害乞讨治理、基层源头预防为主要内容,以政府主导、部门负责、社会参与、流入地与流出地联动的工作机制为保障,以镇(街道)救助管理服务站和村(社区)救助服务点为平台,以信息化为支撑,建立上下联动、部门联动、区域联动的平台式、网格化、综合性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体系,实现对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应救尽救。
三、实施内容
(一)救助范围。
离家在外、自身无力解决食宿、处于流浪或者乞讨状态的人员(以下简称流浪乞讨人员)。
(二)救助内容。
根据救助对象实际需求,按照自愿、无偿原则,提供主动救助、生活救助、医疗救治、教育矫治、返乡救助、临时安置、源头预防和协助户口登记等救助服务。
(三)经费筹措。
区民政局、区财政局根据救助管理工作情况,测算年度流浪乞讨人员救助资金总额,编制年度专项资金预算,预算总额扣除上级财政补助基数的差额部分由区财政予以解决。
四、工作要求
(一)开展极端天气专项救助行动。
镇、街道民政部门要联合公安、城管和卫生等部门在严寒酷暑天气启动极端天气响应机制,开展“寒冬送温暖”、“夏季送清凉”专项救助工作,加强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在露宿人员集中地区设立开放式救助点和临时庇护避寒场所,确保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有饭吃、有水喝、有衣穿、有场所避寒,给困难群众更多关爱和温暖。
(二)建立流浪乞讨人员发现报告制度。
继续发挥好区、镇(街道)、村(社区)救助服务网络作用,完善发现、报告、处置机制;做好流浪乞讨源头预防工作,对于遭受家庭暴力人员、受到监护人侵害的未成年人,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的规定,建立相关组织和人员的强制报告机制;要根据《民政部关于动员社会力量完善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发现机制的方案》(x〔X〕328号)精神,动员社会力量完善流浪乞讨人员发现机制。
(三)救治患病流浪乞讨人员。
坚持“先救治、后救助、再结算”的原则,做好流浪乞讨人员中的危重病人、精神病人、危险传染等病人的救治工作,开辟“绿色通道”,确保患病的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得到及时医疗救治。
(四)做好寻亲服务和户口登记工作。
镇、街道民政部门要加大与相关职能部门协作,综合运用DNA信息比对、全国救助管理信息系统和救助寻亲网等方式,做好流浪乞讨人员身份查询,寻亲服务工作。
对确实无法查明身份信息的人员,要根据国家和省的有关政策报请公安机关办理户口登记手续、符合特困人员供养条件的要及时纳入特困人员供养范围,落实社会救助政策。
(五)做好返乡救助和跨省接送工作。
畅通受助人员返乡渠道,流出地和流入地政府要相互支持、分工协作,帮助返乡受助人员落实社会救助政策,实现地域间联动协作,深化源头预防。
镇(街道)救助管理服务站和村(社区)救助服务点原则上不得擅自实行跨省接送工作,要依托市救助站开展跨省接送工作。
五、保障措施
(一)明确部门职责。
民政部门充分发挥在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中的牵头作用,会同公安、城管、卫生等部门共同做好工作;负责指导本辖区的救助服务站点(即救助服务站点、未成年人社会保护中心)开展救助服务和未成年人保护等工作;加强对在卫生医疗机构收治的危重病人、精神病人和危险传染等病人诊疗、用药范围的核查工作;财政部门负责做好救助资金保障和管理工作。
其他部门按照规定做好相关协作工作。
(二)健全协同机制。
公安机关、城管部门在执行公务时,镇、街道在辖区内发现或接到群众报告有流浪乞讨人员的,要在第一时间按照有关规定实施救助或转介服务,不得相互推诿。
对其中的残疾人、
未成年人、老年人和行动不便的其他人员,应当引导、护送到市救助站;对突发疾病人员,应当立即通知急救机构进行救治。
(三)强化监督考核。
建立健全乞讨救助工作绩效考评机制,加大对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工作的督促检查力度。
健全责任追究机制,对挤占、挪用、套取资金等违规违纪违法行为,以及对相互推诿、不履行救助职责,造成流浪乞讨人员未能及时得到救助服务的,按规定严肃处理。
(四)加大能力建设。
镇(街道)救助管理服务站和村(社区)救助服务点要加强与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的协作,提高专业化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