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TOP20最强谋士排名榜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国TOP20最强谋士排名榜
第一名:诸葛亮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外交家、发明家、军事理论家,号卧龙。

被誉为“千古良相”的典范。

提出著名的《隆中对》。

策动孙、刘联盟,于赤壁之战中大破曹操,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曹操孙权的克星。

赤壁之战舌战群儒,先后舌战战败东吴名士七人之多,都被诸葛亮反驳得有口难辩。

赤壁之战后,负责调整荆南三郡赋税,充实军资。

刘璋派法正请刘备助攻张鲁,诸葛亮便与关羽、张飞等镇守荆州。

刘备与刘璋决裂,还攻成都,诸葛亮便与张飞、赵云等入蜀助阵,分兵平定各郡县,与刘备一起围成都。

每每刘备出兵征伐,诸葛亮便负责镇守成都,为刘备足食足兵,如汉中之战就替刘备提供资援。

献帝被害群臣劝刘备登基为帝,刘备不答应,诸葛亮用耿纯游说刘秀登基的故事劝刘备,于是刘备才答应。

白帝托孤刘备在东征夺回荆州的途中被打败,撤退至永安,诸葛亮大叹可惜法正逝去,否则必能阻止刘备东征之举。

刘备病重,召诸葛亮到永安,与李严一起托付后事,刘备对诸葛亮说:“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

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你的才能是曹丕的十倍,必定能够安顿国家,终可成就大事。

如果嗣子(刘禅)可以辅助,便辅助他;如果他没有才干,你可以自行取度。

)”刘备逝世,刘禅继位,封诸葛亮为武乡侯,开设官府办公。

不久,再领益州牧,政事上的大小事务,刘禅都依赖于诸葛亮,由诸葛亮决定。

七擒孟获诸葛亮深入不毛之地讨伐雍闿、孟获,诸葛亮采取参军马谡的建议,以攻心为主,先打败雍闿军,再七擒七纵孟获,至秋天平定所有乱事。

北伐—六出祁山,斩魏将王双,击退郭淮退,得二郡。

大破魏后将军费曜(瑶)、郭淮于阳溪。

与司马懿交兵,魏延等将斩获敌甲首三千级,玄铠五千领,角弩三千一百张。

后又设计射杀张郃。

二月,诸葛亮率大军出斜谷道,据武功五丈原,屯田于渭滨。

司马懿据守不出。

八月,诸葛亮卒于五丈原。

杨仪等率军还,有“死诸葛走生仲达”事。

其“鞠躬尽力,死而后已”的高尚品格,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敬仰和怀念。

当之无愧的智力第一。

虽然时机不利,但是他作出的战绩是有目共睹的。

正史里他不是一个完人,也有许多错误,但是他能辅佐一个当初势力极其单薄的刘备成为一方霸主,绝对有着超一流的水准。

第二名:郭嘉
“天生郭奉孝,豪杰冠群英。

腹内藏经史,胸中隐甲兵。

运筹如范蠡,决策似陈平。

”东汉末年著名谋略家,战术家,当机立断,出奇制胜,随机应变,料事如神,敢出险招。

曹操谋士戏志才死,求才于荀彧,后者柬郭嘉。

曹操召见郭嘉,共论天下大事,大喜道:“能帮助我成就大业的人,就是他了!”讨张绣,郭嘉详细立体的分析了曹操与袁绍的状况对比,提出了著名的十胜十败说,劝说曹操征讨吕布。

郭嘉的分析流畅缜密,很具说服力,不但重新振作了曹军将士的斗志,更助曹操拟定了远期和近期的作战目标。

讨吕布,郭嘉看出胜机以项羽为例劝谏曹操,提出有勇无谋者若之气衰力竭只时便不久于败亡的观点,劝曹操急攻。

果然一鼓作气擒杀吕布。

曹操派刘备联合袁术。

郭嘉看破刘备狼子野心,谏曰:“刘备不可谴也!”曹操从言大悔,派人追刘备回来,已经来不及了。

后来刘备果然杀车胄叛走与袁绍联兵。

官渡之战,郭嘉说袁绍性格迟缓多疑,就算要偷袭也不会很迅速。

但刘备的势力刚刚聚集不久,众心未附。

如果实行闪电战,必然得胜。

于是曹操举师东征,大破刘备,获其妻子,擒关羽,进而又击破了和刘备联合的东海贼寇。

江东小霸王刚刚成就江东霸业,其时曹操和袁绍在官渡对峙,遂有谋图中原之心。

曹军得知这个消息都很畏惧,只有郭嘉料道孙策刚刚吞并江东,所杀的都是深得人心众养死士的英雄豪杰。

而孙策本人又轻率疏于防备,虽然有百万之众,但还是和孤家寡人一样容易对付。

如果有刺客伏杀,只不过能凭借一人之勇罢了。

我看他必然死于匹夫之手。

果然,孙策是年死于许贡家客的刺杀。

破二袁,郭嘉利用
反间计轻而易举的分别击破了袁尚袁谭。

是年,郭嘉建议曹操多多招募重用河北名士,收附民心,彻底巩固目前的控制抵御。

曹操采纳了他的意见,甚至重用了曾经诋毁过自己的陈琳,果然有千金市骨之效。

袁尚逃入乌桓。

郭嘉进言道:“胡人自持偏远,现在必然没有防备,突然发动攻击,一定能够将他们覆灭。

曹操听从了郭嘉的建议,立刻进兵辽东。

大破仓促应战的敌军。

这一战也成为了中国战争史上兵贵神速奇兵制胜的经典战例,具有深远的影响。

在从柳成回来的途中,日夜急行操劳过度,郭嘉患疾病逝,一代星陨。

曹操痛拗失声,并谓荀彧等曰:“你们都和我差不多年纪,只有奉孝最年轻。

等到天下事竟,我还要将后事托付给他,但他夭折在巅峰之年,难道这就是命运吗!”这一年郭嘉去世诸葛亮出山,两位重量级人物擦肩而过。

第三名:司马懿
“开言崇圣典,用武若通神。

三国英雄士,四朝经济臣。

”三国时期魏国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西晋王朝的奠基人,少有奇节,聪明多大略,博学洽闻,伏膺儒教,善用兵,变化若神,所向无前。

是辅佐了魏国三代的托孤辅政之重臣,后期成为全权掌控魏国朝政的权臣。

平生最显著的功绩是多次亲率大军成功对抗诸葛亮的北伐。

曹操称魏王后,司马懿为太子中庶子,佐助曹丕,与陈群等同列“四友”,是曹丕智囊团的主要人物。

曹丕代汉后,司马懿节节高升,开始掌握重权。

曹睿继位后,司马懿坐镇宛城,督荆豫二州军事,主持荆州对吴攻战,后接替曹真总管对蜀防御工作,数次成功防御诸葛亮北伐。

曹芳继位后,司马懿、曹爽共同辅政。

司马懿受曹爽排挤,后发动政变诛杀曹爽一族,自此掌握魏国大权。

司马懿病逝后,魏国政权仍由其儿子把持,多年后导致晋朝代魏的发生。

司马懿被后代追封为晋朝皇帝。

第四名:周瑜
“烈火西楚魏帝旗,周郎开国虎争时”。

交兵不假挥长剑,已破英雄百万师。

东汉末年东吴集团将领,三国名将,军事家。

美姿容,精音律,多谋善断,心胸宽广,忠君爱国。

翻开正史可以发现本传中的周瑜毫无缺点,确实是个完美之人。

英雄应为“聪明秀出为之英,胆略过人为之雄”再加上一条道德高尚。

出身士族,替孙家打下一片江山立下了不可磨灭的汗马功劳,可惜的是天妒红颜,他也是因操劳而过早的去世的,此人生前极其推崇诸葛亮,心胸开阔,并审时度势,替孙家立下了北拒操,西联蜀的正确方针战略,其眼光不下于诸葛亮,这也是东吴立足江南,兵少将寡,却支持最久的一个最重要的原因。

自幼与孙策交好,孙策于袁术麾下初崛起时曾随之扫荡江东。

后来回去镇守丹阳。

袁术心慕周瑜的才干,欲聘周瑜为将,但是周瑜以袁术难成大事而拒绝。

其后设法投奔孙策,为中郎将,孙策相待甚厚,又同时迎娶有「国色」之称的二乔,成为连襟。

孙策遇刺后,临终嘱咐孙权:「外事不决,可问周瑜。

」,周瑜奔丧还吴与张昭一起共同辅佐孙权,并且举荐鲁肃等人,执掌军政大事。

赤壁大战之前自鄱阳赶回力主拒曹,后于群英会戏蒋干、怒打黄盖行使离间计、最后指挥全军在赤壁袭击曹军取得胜利,并取得副都督程普的拜服与信任。

赤壁大战之后,下南郡与曹仁相持,中箭负伤,与诸葛亮较计赛谋,定下假涂灭虢等计策,最后终于死于巴陵,时年三十六岁。

第五名:荀彧
“剪春灯、夜寒花碎。

更好故溪飞雪、小窗深闭。

荀令如今顿老,总忘却、樽前旧风味。

谩惜余熏,空篝素被”。

东汉末年曹操帐下首席谋臣,杰出的战略家,为人伟美有仪容。

好熏香,久而久之身带香气,《襄阳记》载“荀令君至人家,坐处三日香”。

为曹操制定并规划了统一北方的蓝图和军事路线,并在战术方面也有诸多建树。

政治方面为曹操举荐了钟繇,
荀攸,司马懿,郭嘉等大量人才。

后人敬称他为“荀令君”。

从小就被人认为有王佐之才,曹操攻打陶谦时吕布袭取了兖州,荀彧临危不惧单身前往说退豫州刺史郭贡的数万人马,并与程昱保住了三座城池。

不久吕布败走,荀彧又劝说曹操迎接汉献帝,所以曹操非常敬重荀彧,每有大事都先与他商议。

袁绍势力强大,曹操对是否与他开战而犹豫不决,荀彧就用四胜四败之说开导曹操,使他终下决心抗袁。

官渡之战时回信坚定了曹操的意志,最后得已击败袁绍统一中原,这都是荀彧的计划。

建安十七年董昭等人劝曹操即公位,荀彧私下表示反对,因此遭到曹操的忌恨,并在征讨孙权时带他出征,因为以往曹操出兵荀彧都是留守后方;荀彧在曹操的暗示小自尽于寿春。

第六名:庞统
卧龙凤雏,得一而可安天下也!东汉末年刘备帐下谋士,官拜军师中郎将。

才智与诸葛亮齐名,为人狂傲,长相又极其丑陋,在赤壁之战时避乱于江东,被鲁肃推荐给周瑜,入曹营献“连环计”,致使周瑜火攻成功。

周瑜去世后,诸葛亮借吊孝之际拉拢庞统,同时鲁肃也将庞统推荐给孙权,但因庞统容貌丑陋,态度傲慢而不予重用。

于是庞统往荆州投靠刘备,初为县令,不理政事,刘备派张飞前去责罚才发现庞统的才华,遂拜庞统为副军师中郎将,与诸葛亮共赞方略,教练军士。

后庞统随刘备取蜀,设计斩杀杨怀、高沛,得涪水关,但在攻雒城之际疑诸葛亮欲争功,不听其书信劝阻,冒进至落凤坡,中张任埋伏,被乱箭射死。

时有童谣曰:一凤并一龙,相将到蜀中,才到半路里,凤死路坡东。

风送雨,雨随风,隆汉兴时蜀道通,蜀道通时只有龙。

第七名:荀攸
三国时期魏臣,荀彧之侄,(但比荀彧年长)。

算无遗策,妙计百出,精于战术,出身于士族家庭,为人善良端正,富有智计。

曹操的重要谋士之一,被称为曹操的“谋主”。

曹操手下计谋堪称第二的人,郭嘉死后,他就成了曹军里挑大梁的人物了。

年少就很有名气,被朝廷任为黄门侍郎,他曾与人密谋诛杀董卓不成而被下狱,后来董卓死了,荀攸就回家上表要去蜀郡做太守,但因道路难行留在了荆州,不久就被曹操请去任军师.曹操攻打张绣,吕布,袁绍等强敌时,荀攸都在他身边为他出谋画策,并每每成功。

荀攸备受曹操,曹丕敬重,有次他生病,去探病的曹丕竟拜倒在他的床边。

他还与钟繇是至交,钟繇为荀攸整理撰写他设想的12条奇谋妙计,还没写完钟繇就去世了,因此那些妙计就失传于后世。

可惜和自己的叔叔荀彧一样,忠君思想太严重,不肯随大流,不同意曹操称帝,最终落个因此而死的下场.可悲可叹啊。

第八名:贾诩
三国时期魏国著名谋士,著名战术家。

时人称之为“毒士”奇谋百出,算无遗策。

最能为自己找到出路的人.他投降曹操是为明智之举,找了曹丕当靠山更体现了他眼光的独到.要知道当时最受曹操宠爱的曹植继承王位的可能性最大.他的眼光用在治理国家上更使得魏国日益强大.要不是司马懿抢了他的风头,他说不定是当时最闪耀的明星之一,贾诩原为董卓部下。

董卓灭亡后,贾诩为求自保,建议李傕、郭汜等人袭击长安,造成大乱,又先后依附段煨、张绣,屡献妙计。

后劝张绣投降于曹操,成为曹操手下重要谋士,在战官渡、平马超以及立嗣等问题上多有建议,为曹操所器重。

曹丕即位后,贾诩升任太尉,数年后病逝。

贾诩极有智慧,擅于自保,是当时公认的智谋之士。

在曹丕当政之时,功劳盖世的贾诩被委以太尉重任。

然而贾诩老矣,他只仿佛一个大隐隐于朝的隐士,依旧过着恬淡的生活。

世事阴阳,果报难料,这个邪恶的播种者,谋略的热衷者,最终是以一副德高望重的神情,安然去世,享年七十七岁。

第九名:法正
法正,蜀汉的‘郭嘉’。

东汉末年刘备部下重要的谋士。

本为刘璋部下,刘备入蜀时归于刘备帐下。

提起刘备手下的第一谋士.很多人都会认为是诸葛亮.其实当时诸葛亮主要管理内政和筹措粮草,在刘备身边为其出谋划策的是法正,刘备对他的信用程度甚至超过了诸葛亮,三国志记载法正,外统都畿,内为谋主,可见他当时的地位.法正深受刘备信任,是刘备时代唯一一位有谥号的大臣,由此也可见法正地位之高,甚至盖过了关羽、张飞、庞统等人。

法正善于奇谋,被陈寿称赞为可比魏国的程昱和郭嘉。

法正分析形势,鼓动刘备进攻汉中,并建奇策斩杀夏侯渊。

刘备自立为汉中王后,法正被任命为汉中国尚书令、护军将军。

法正的奇谋妙策,诸葛亮也为之惊奇。

法正之死令刘备十分感伤,连连哭泣数日。

第十名:陆逊
三国时期东吴名将,世代为江东大族。

青年陆逊是温文尔雅的一介书生。

当时,陆绩及其外甥顾邵以博览书传齐名,陆逊、张敦、卜静次之,风声流闻,远近知名。

但历史却把陆逊推上了政治舞台。

陆逊年仅二十一岁,被召入孙权幕府,成为孙权统治集团的谋士之一。

协助吕蒙分道攻取荆州。

斩杀了威震华夏的关羽。

采取火攻,火烧连营40余寨,蜀军死伤惨重,蜀将杜路、刘宁投降,都督冯习及沙摩柯被杀。

刘备败退至马鞍山,依险据守。

陆逊即集中兵力,四面围攻,蜀军土崩瓦解,被歼数万。

刘备趁夜突出重围,后卫将军傅彤战死。

刘备逃奔秭归,令在险道上焚烧铙铠,以阻塞吴追兵道路。

蜀军“舟船器械,水步军资,一时略尽,尸骸漂流,塞江而下”可见蜀军损失之大,失败之惨。

后因卷入立嗣之争,力保太子孙和而累受孙权责罚,忧愤而死。

第十一名:鲁肃
三国时期东吴著名政治家、外交家和军事家。

很早就为孙权谋划了成就帝业的战略计划,深受孙权器重。

赤壁战前,鲁肃在联合刘备、劝说孙权抗曹等方面都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并在之后协助周瑜取得赤壁之战的胜利。

赤壁战后,鲁肃从大局考虑,又劝说孙权将荆州借给刘备,继续巩固孙刘联盟。

周瑜去世后,鲁肃接任他的位置,负责处理荆州事务。

东吴在他那萧规曹随的方针下走向繁荣富强.他继承了周瑜定下的长远发展计划,不贪功,不冒进,实在是一个实实在在为大局着想的忠臣.
第十二名:陈宫
东汉末年吕布帐下第一谋士,刚直烈壮,足智多谋。

这个人不得不提一下,此君能让刚愎自用的吕布稍微相信了计策的魅力,的确是个人才,曹操当年对他极其看重,不仅是他的谋略过人,更看重他的深明大义.可惜,吕布不能人尽其才,以为靠着自己变态的武力就能征服世界,白白浪费了一个人才.但是他还能继续留在吕布身边,其志可嘉。

下邳城破,陈宫被曹操俘获,决意赴死。

陈宫在三国历史上,虽然声名不及周瑜、诸葛亮响亮,但是,陈宫的谋略并不在二人之下。

作为一个谋士,他尽到了为主公效力的职责。

他对曹操的奸诈的蔑视,更是凸显出自己光明磊落的人格,既忠于一主,便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第十三名:姜维
“天水夸英俊,凉州产异才”。

系从尚父出,术奉武侯来。

三国时期蜀汉著名军事家,蜀汉末期最高军事统帅。

世称:“麒麟儿”。

诸葛亮关门弟子。

忠勤时事、思虑精密、敏于军事、有胆义,敏于军事,深解兵意,好学不倦,清素节约,是一个韬略过人,操守可风的俊杰。

随诸葛出祁山,久经沙场,累立战功。

姜维继诸葛之略,以攻代守,伺图中原,恢复汉室。


思实际:由是练西方风俗,欲以羌胡为翼,断陇西所属,拓界厉兵。

九次北伐,希望利用他熟悉陇右地理风俗的优势遮断陇右,以使蜀能长治久安。

这一理想至死不渝,而事业竞未成功,只能说时也、势也。

姜维是一个悲剧性人物,也是一个失败的英雄,——生艰苦努力,但始终没有真正踏上陇原大地,而他对事业献身的英勇精神是不磨灭的。

第十四名:程昱
三国时期魏国著名谋士,程昱,世之奇士,虽清治德业,殊於荀攸,而筹画所料,是其伦也。

有谋,能断大事。

之胆,过于贲、育。

性刚戾,与人多迕。

初在山中读书,经荀彧荐仕太祖。

曾於于徐州用计迫降关羽;太祖征河北,昱举羽以敌颜良,又於仓亭献十面埋伏之计,大胜袁绍。

后与先主战,昱计挟亲赚徐庶,使庶来投。

从南征,昱谏太祖以防火攻,又识黄盖粮船之伪,免大寨遭创,太祖亦因此逃逸得及。

赤壁之战时,唯有程昱识破黄盖的假船。

后又于濡须劝太祖班师。

第十五名:诸葛瑾
三国时期吴国大臣,诸葛亮之兄,诸葛恪之父。

经鲁肃推荐,为东吴效力。

胸怀宽广,温厚诚信,精通为官之道,方方面面应付自如,算得上是个孙吴政坛的不倒翁,深得孙权的深深信赖,努力缓和蜀汉与东吴的关系,曾于刘备伐吴之际出使求和,但未成功。

孙权称帝后,诸葛瑾官至大将军,领豫州牧。

从他所历任的职位上看,似乎有点文武全才的味道,比弟弟诸葛亮还要强。

文职方面,诸葛瑾担任过长史、地方太守,武职则有中司马、绥南将军、左将军、大将军等等。

从官职来分析,似乎诸葛瑾还是个大将之才。

第十六名:诸葛恪
诸葛恪是诸葛瑾的长子,从小就以才思敏捷、善于应对著称,曾任丹杨太守,为吴国征得大量兵源。

孙亮继位后,诸葛恪掌握了吴国大权,率军抵挡了魏国三路进攻,在东兴大胜魏军。

此后,诸葛恪开始轻敌,率大军伐魏,围攻新城不下,士卒因疾病死伤惨重,回军后为掩饰过失,更加独断专权。

不久,诸葛恪被孙峻联合吴主孙亮设计杀害,被夷灭三族。

第十七名:蒋琬
三国时期的政治家。

少时,蒋以才名闻于郡县。

乃国家栋梁之材,社稷之器,在内政方面发挥才能。

北伐之时在后方支援大军。

诸葛亮死后,他成为大将军,负责蜀国国政。

初随刘备入蜀,后封大将军,辅佐刘禅,统兵御魏,曾镇守涪城三年之久。

蒋琬在战略上大胆改革,以“防守反攻”代替“以攻为守”来进行战略布局,闭关息民,蜀汉的国力有了很大的增强。

后琬又以大将军的身分屯驻汉中,并对诸葛亮的北伐策略作了认真研究,他以为:“昔日诸葛亮数窥秦川,道险运艰,竞不能克,不若乘水东下。

乃多作舟船,欲由汉、沔袭魏兴、上庸。

”并且上疏刘禅,提出了“东西并力”、“涪为本营”、“姜维驻凉”三条良策。

然而,天妒英才,正当蒋琬要一展鸿图的时候,不幸得急病辞世。

第十八名:沮授
“河北多名士,忠贞推沮君”。

凝眸知阵法,仰面识天文。

是当时三国除了诸葛亮唯一一个懂天文的谋士。

袁绍手下著名谋士。

从小有远大志向,喜欢谋略。

沮授对袁绍可说是尽心辅佐,多献良谋,但多不被采纳,最终于官渡战败后被曹操所禽,拒降而死。

官渡之战一开始,沮授就提出了正确的战胜曹军的办法,这就是打消耗战,因为袁绍军队的粮草要比曹操军队多得多,只要一坚守下来,曹军将不战自乱。

袁绍就可不费吹灰之力而战胜曹操。

从整个三国时期来看,沮授的这一战法是与后来司马懿战胜诸葛亮的方法不谋而合的。

但当时
的袁绍正在踌躇满志之时,他如何能听得近沮授的这一番话?最终沮授被无情的关进了大牢。

最终袁绍兵败,沮授被曹操抓获。

曹操很欣赏沮授的才能,对沮授以礼相待,但沮授誓死不降,遂被曹操杀害。

第十九名:田丰
袁绍手下著名谋士。

最不讨好的谋士。

袁绍听不进他的金玉良言要杀他,知道错了还是要杀他.亏了他还能在如此疯狂愚蠢的君主手下尽忠,实在是难得。

第二十名:徐庶
初仕刘备,后成为曹操的部下。

徐庶与博陵人崔州平、汝南人孟公威和本郡人石广元同称为四大名士。

徐庶幼年爱击剑,行侠丈义,常以仁侠自居,他替人鸣不平,将人杀死后逃跑,后被官兵捕获,但他闭口不说姓名,后多方营救脱险,改名单褔外逃。

从此弃刀剑,遍寻名师,经过刻苦学习,学业大进,终于成为一代名士。

与诸葛亮、司马徽、庞统等人相友善。

后徐庶效力于刘备,还推荐了诸葛亮。

曹操爱慕其才,设计抓获徐庶的母亲迫使徐庶北投曹操。

凤雏一语教徐庶,正似游鱼脱钓钩。

这便是三国名士徐庶摆脱魏曹集团,自由翱翔的那刻。

(之所以把三国名士徐庶放到最后,是因为徐庶其实在三国的影响并不是很大,不像《三国演义》上写的那麽牛,充其量只能算是个二流的谋士。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