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记了读过的书的内容,读书还有什么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了很多书,但是都忘掉了,那么读书的意义又在哪呢?”
不客气地说,读书不是张无忌跟张三丰学太极——忘得越多越好
无论是从“涤荡心灵”的角度还是从实用的角度,“记得住的书”永远比“记不住的书”对人的意义大。即便是文学,也是如此。
接下来我来说说为什么“人读了很多书但是都忘了”。上一张刚做的流程图
1.书不值得或者不需要被记住,前者如学术糟粕后者如闲情小说。
2.读书方法粗放
3.读者和书之间“不匹配”,这种不匹配可能是作为读者水平不足、作者
逼格太高,也有可能是我们的知识体系没有建立起来。
尤其是第三点,我相信大家这种“读了就忘”的体验往往来自于“名著”。
人的记忆并不是一个硬盘——写进去等用的时候提取出来,记忆更多依赖的是记忆与记忆之间的“关系”。
我至今还记得大一那年要写社会学的读书笔记,去看涂尔干的《自杀论》。读书的过程就是煎熬,读了前面忘了后文。后来想想,自己当时对整个社会学一无所知,即便是一本准入门级的专业书也记不住。
我非常赞同刘瑜在《刘瑜的读书体验:从经典到经验》中的一些关于读书的观点世上本没有经典,装得人多了,也就有了经典。
上面这句话过于傲慢,我的意思是:一个经典之所以是经典,不应该是有多少人赞美过它,而是它真的能帮助你认识你当下的世界与自己。如果它不能做到这一点,要么是你的功力还不够去真正读懂它,要么是它真的其实也没什么。用我
一个朋友的话来说,其实肖邦也没有什么,就是他那个时代的周杰伦嘛。
这个转变是基于这样的认识:一切经典本质上都是基于那个作者对他所处的时代的问题的回答与思考,那么要真正读懂它并且读得心领神会,只能是因为:第一,你对他所处的时代及其问题有相当的了解;第二,你认为他所处的那个时代与你现在所处的时代有相似性,而且你能理解其相似性以及不同性在哪,由此批判地理解他的思考对于当下的意义。
刘瑜一针见血地指出我们对“经典”的盲目推崇和不自量力,只记住些可供卖弄的概念而忘却所有的读书方式,是没有意义的。
读书就和交朋友一样,交合适的朋友看匹配的书,都是一件愉悦而难忘的记忆。而点头之交和那些忘得干干净净的书,除了占据了时间之外,要说意义,还真没有禅师说得那么大。,“读了很多书,但是都忘掉了,那么读书的意义又在哪呢?”
不客气地说,读书不是张无忌跟张三丰学太极——忘得越多越好
无论是从“涤荡心灵”的角度还是从实用的角度,“记得住的书”永远比“记不住的书”对人的意义大。即便是文学,也是如此。
接下来我来说说为什么“人读了很多书但是都忘了”。上一张刚做的流程图
1.书不值得或者不需要被记住,前者如学术糟粕后者如闲情小说。
2.读书方法粗放
3.读者和书之间“不匹配”,这种不匹配可能是作为读者水平不足、作者
逼格太高,也有可能是我们的知识体系没有建立起来。
尤其是第三点,我相信大家这种“读了就忘”的体验往往来自于“名著”。
人的记忆并不是一个硬盘——写进去等用的时候提取出来,记忆更多依赖的是记忆与记忆之间的“关系”。
我至今还记得大一那年要写社会学的读书笔记,去看涂尔干的《自杀论》。读书的过程就是煎熬,读了前面忘了后文。后来想想,自己当时对整个社会学一无所知,即便是一本准入门级的专业书也记不住。
我非常赞同刘瑜在《刘瑜的读书体验:从经典到经验》中的一些关于读书的观点世上本没有经典,装得人多了,也就有了经典。
上面这句话过于傲慢,我的意思是:一个经典之所以是经典,不应该是有多少人赞美过它,而是它真的能帮助你认识你当下的世界与自己。如果它不能做到这一点,要么是你的功力还不够去真正读懂它,要么是它真的其实也没什么。用我一个朋友的话来说,其实肖邦也没有什么,就是他那个时代的周杰伦嘛。
这个转变是基于这样的认识:一切经典本质上都是基于那个作者对他所处的时代的问题的回答与思考,那么要真正读懂它并且读得心领神会,只能是因为:第一,你对他所处的时代及其问题有相当的了解;第二,你认为他所处的那个时代与你现在所处的时代有相似性,而且你能理解其相似性以及不同性在哪,由此批判地理解他的思考对于当下的意义。
刘瑜一针见血地指出我们对“经典”的盲目推崇和不自量力,只记住些可供卖弄的概念而忘却所有的读书方式,是没有意义的。
读书就和交朋友一样,交合适的朋友看匹配的书,都是一件愉悦而难忘的记忆。而点头之交和那些忘得干干净净的书,除了占据了时间之外,要说意义,还真没有禅师说得那么大。
还是老套路,首先解题:这个问题可以转换为:通过读书,我们能够收获哪些,记忆以外的东西?
1. 情感,有些小说,我已经不记得书中的情节,不记得主人公的名字,但是当初的感动,直到现在我还记得。这不是普通的记忆,而是某种情感的经历。
虽然没有经历过别人的人生,但是我们体会过别人的情感。
2. 能力,这个可以再细分为很多种。比如,体会他人情感的能力;豁达大度,放松心情的能力;在纷繁复杂的事物中,看透本质的能力;在独自一人时,找到乐趣的能力;这些能力,需要通过阅读不同的书,然后反复体会,才能获得。
3. 心境,某些书,我们读到某些段落,甚至某些句子。突然有豁然开朗的感觉。仿佛又对这个世界,对自己的人生,多了一层的理解。有了这样的理解,我们的心境便会有所不同。虽然事后,我们甚至会想不起,当初读到的,是哪一段话。
4. 气质,一开始读书,你会迷茫。接着读,会小有所得。接着读,会得意洋洋。接着读,会回到迷茫、甚至惶恐。接着读,又会小有所得。
渐渐的,你的气质就会有所不同,既不会盲目自大,又不会盲目自卑。书读得少的人,往往就没有这种怡然自得的气质。
5. 地图,好读书不求甚解。但是,却要在读书的过程中,建立大局观,建立地图意识。具体的知识点可以不必记忆,但是各种知识范畴,与范畴之间的相互关系,则要越来越清楚才好。
6. 品味,或者说鉴赏力。不仅仅是对于好书、烂书的鉴赏力,甚至通过读书,也能够对其他的事物,有较为靠谱的鉴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