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基础上机实验大纲

计算机基础上机实验大纲
计算机基础上机实验大纲

大学计算机基础》上机实验大纲

一、实验总学时:24 学时学分:

二、应开实验个数:19 个必开实验

个数:19 个

三、适用专业:非计算机专业本科(文科类)

四、考核方式及评定标准: 交各实验完成的文档、单元测验、上机操作考试

五、配套的实验教材或自编指导书:《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指导及习题集》

六、实验项目:

实验一认识和配置你的计算机

实验学时数:1

(一)实验类型:验证型

(二)实验类别:基础实验

(三)实验目的:1.认识计算机系统,掌握测试计算机配置的方法。2.了解常用的性能测试工具。

(四)实验内容:1.了解开机启动过程,学习CMOS 设置。2.在Windows 环境下了解计算机系统的配置信息。3.学习使用3DMARK 、PCMARK 、Winbench、CrystalMark 等软件来测试计算机系统的性能。

(五)要求:必修

(六)每组人数:1

(七)主要仪器设备及其配套数:微型计算机,每人一台。

(八)所在实验室:计算机基础教育实验室

实验二文件管理

实验学时数:1

(一)实验类型:验证型

(二)实验类别:基础实验

(三)实验目的:

1.掌握资源管理工作界面的定制;

2.掌握使用资源管理器管理文件和文件夹;

3.了解资源管理器的其他用途。

4.掌握应用程序之间的数据传递;

(四)实验内容

1.根据要求设置资源管理工作界面;

2.在资源管理器中对文件和文件夹进行新建、复制、移动、修改名称等操作;

3.搜索各种特性的文件和文件夹。4.利用剪贴板将系统对话框作为图片保存;

5.将计算器应用程序中的计算结果粘贴到记事本中并保存。

五)要求:必修

六)每组人数:1 人

七)主要仪器设备及配套数:微型计算机,每人一台。

八)所在实验室:计算机基础教育实验室

实验三系统环境优化

实验学时数:1

一)实验类型:验证型

二)实验类别:基础实验

三)实验目的:

1.了解控制面板的功能;2.掌握使用控制面板进行系统环境设置的方法;

3.掌握【开始】菜单和任务栏的设置方法;4.掌握任务管理器的用法;5.了解其他系统工具的用法。

四)实验内容

1.设置“显示属性”对话框中各个参数;2.修改“开始菜单和任务栏”对话框中的常用参数;3.在任务管理器中关闭、切换应用程序;4.建立一个新帐户,并为该帐户设置密码。

五)要求:必修

六)每组人数:1 人

七)主要仪器设备及配套数:微型计算机,每人一台。

八)所在实验室:计算机基础教育实验室

实验四修改注册表

实验学时数:1

一)实验类型:验证型

二)实验类别:基础实验

三)实验目的:

1.了解注册表的结构;

2.掌握注册表编辑器的用法;

3.熟悉使用注册表进行简单的安全设置

四)实验内容

1.启动注册表编辑器,查看注册表结构;

2.修改注册表中关于浏览器主页等键值;3.保存注册表的修改结果

五)要求:必修

六)每组人数:1 人

七)主要仪器设备及配套数:微型计算机,每人一台

八)所在实验室:计算机基础教育实验室

实验五文档的排版

实验学时数:2 学时

一)实验类型:验证型

二)实验类别:基础实验

三)实验目的:

1.掌握页面设置、页眉和页脚的设置。

2.掌握格式的设置和文档的编辑方法。

3.掌握各种对象的插入方法。

四)实验内容

1.设置页面、页眉、页脚

2.设置文档字符格式和段落格式

3.对文档进行编辑:如格式的复制、查找、替换等

4.对文档进行图文混排,插入边框、底纹和背景等格式设置。

5.在文档中插入艺术字、表格等各种对象。

五)要求:必修

六)每组人数:1

七)主要仪器设备及其配套数:微型计算机,每人一台。

实验六长文档的制作

实验学时数:2 学时

一)实验类型:综合型

二)实验类别:基础实验

三)实验目的:

1.掌握格式的设置

2.掌握长文档的编辑和目录生成的方法

四)实验内容

1.在大纲视图下对文档进行编辑。2.设置样式和各级标题级标题。3.设置图片题注和交叉引用。4.长文档目录的生成。

五)要求:必修

六)每组人数:1

七)主要仪器设备及其配套数:微型计算机,每人一台

实验七数据的输入与编辑

实验学时数:1

一)实验类型:验证型

二)实验类别:基础实验

三)实验目的:

1.掌握工作簿、工作表、单元格、区域的基本操作;

2.掌握工作表数据的输入和插入、删除、复制、移动等编辑操作;3.掌握数据

序列的自动填充方法;

四)实验内容:1.建立、打开、保存Excel 工作簿,移动、复制区域;2.按指定要求在工作表中完成数据的输入和编辑3.按指定要求在工作表中完成数据的自动填充。

五)要求:必修

六)每组人数:1

七)主要仪器设备及其配套数:微型计算机,每人一台。

八)所在实验室:计算机基础教育实验室

实验八工作表的格式化

实验学时数:1

一)实验类型:验证型

二)实验类别:基础实验

三)实验目的:

1.掌握工作表、单元格、区域、行、列的的格式设置;2.熟悉样式的建立和使用。

四)实验内容:

1.将工作表按要求进行格式化;

2.条件格式的设置、格式的复制

五)要求:必修

六)每组人数:1

七)主要仪器设备及其配套数:微型计算机,每人一台。

八)所在实验室:计算机基础教育实验室

实验九工作表中公式和函数的运用

实验学时数:2

一)实验类型:验证型

二)实验类别:基础实验

三)实验目的:

1.掌握工作表中公式的输入方法;

2.熟悉公式的复制、移动和填充;

3.掌握常用函数的用法。

四)实验内容:

练习公式的输入及函数的使用;

五)要求:必修

六)每组人数:1

七)主要仪器设备及其配套数:微型计算机,每人一台

八)所在实验室:计算机基础教育实验室

实验十数据管理和分析初步

实验学时数:1

一)实验类型:设计型

二)实验类别:基础实验

三)实验目的:

1.学习按数据库表的方式建立和编辑数据;

2.掌握数据库的排序方法;3.掌握数据库筛选的方法和操作。4.掌握数据库的分类汇总功能;5.掌握数据库统计函数的使用方法;6.学习使用频度分析的方法;7.掌握建立数据透视表的方法。

四)实验内容:

1.建立数据库表

2.对数据库按要求进行排序、筛选、分类汇总和频度分析

3.按要求建立数据透视表,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五)要求:必修

六)每组人数:1

七)主要仪器设备及其配套数:微型计算机,每人一台。

八)所在实验室:计算机基础教育实验室

实验十一图表的创建和编辑

实验学时数:1

一)实验类型:设计型

二)实验类别:基础实验

三)实验目的:

1.掌握常用图表的建立、编辑修改的方法;2.了解图表数据与数据源的关系;

3.了解图表中的各图表元素及其格式属性,掌握图表格的式化设置。

四)实验内容:

1.利用数据清单创建图表,对数据进行分析;

2.格式化图表。

五)要求:必修

六)每组人数:1

七)主要仪器设备及其配套数:微型计算机,每人一台。

八)所在实验室:计算机基础教育实验室

实验十二基于Excel 的数据管理与分析

实验学时数:2

(一)实验类型:综合型

(二)实验类别:公共基础实验

(三)实验目的:

通过该实验,使得学生掌握Excel的综合应用技能,使用Excel解决实际

工作、学习、生活中的常见的、不甚复杂的数据处理问题。

(四)实验内容:

1.2~3 人组成小组,根据现实生活、工作、学习方面的需求(通过网络搜索以及对企事业单位的调研),对问题进行分析,充分理解需求,写出

需求报告;

2.在理解需求的基础上,设计出初步的解决方案;

3.运用Excel 实现该方案;

4.征求用户意见,修改完善方案;

5.将方案发布在内部网络上,供大家学习、讨论、评价

(五)要求:必修

(六)每组人数:1

(七)主要仪器设备及配套数:微型计算机,每人一台。

(八)所在实验室:计算机基础教育实验室

实验十三演示文稿的创建与编辑

实验学时数:1

一)实验类型:验证型

二)实验类别:基础实验

三)实验目的:

1.熟悉PowerPoint 的工作界面;2.掌握创建演示文稿的基本过程;

3.掌握在幻灯片中插入各种多媒体对象的方法;4.掌握修改幻灯片版式和

模板的方法;5.掌握如何编辑母版,并应用于幻灯片。

四)实验内容

1.利用“设计模板”创建演示文稿;

2.在幻灯片中插入各种多媒体对象;

3.对幻灯片中的对象进行设置,美化幻灯片;

4.练习修改母板并应用于幻灯片。

五)要求:必修

六)每组人数:1

七)主要仪器设备及其配套数:微型计算机,每人一台

八)所在实验室:计算机基础教育实验室

实验十四动画设置与超级链接、演示文稿的放映设置

实验学时数:1

一)实验类型:验证型

二)实验类别:基础实验

三)实验目的:

1.掌握动画效果的设置方法;

2.掌握幻灯片切换效果的设置;3.掌握幻灯片超链接的创建、编辑和删除

方法;4.掌握演示文稿中播放效果的设置方法;5.掌握幻灯片旁白的录

制;

6.掌握自定义播放顺序的设置。

四)实验内容

1.为幻灯片中的对象加入动画效果;

2.设置幻灯片切换效果;

3.插入必要的超级链接和动作按钮。

4.演示文稿的放映方式设置;

5.为幻灯片录制旁白;

6.自定义播放顺序。

五)要求:必修

六)每组人数:1

七)主要仪器设备及其配套数:微型计算机,每人一台

八)所在实验室:计算机基础教育实验室

实验十五多媒体作品创作

实验学时数:2

一)实验类型:综合型

二)实验类别:公共基础实验

三)实验目的:

1.熟练使用搜索引擎在Internet 上查找所需的有效信息;2.掌握演示

文稿建立及放映的全过程;3.掌握演示文稿的格式化和美化方法;

4.熟练使用PowerPoint 将各种媒体信息适当的集成在一个文稿中,使得主体更加突出。

(四)实验内容:

制作一个制定主题的演示文稿,比如“人与自然” ,“自我介绍”等,主题也可由不同的任课教师自行规定给学生,但必须完成以下要求。

要求:1.通过搜索引擎来查找与主题相关的文字及各种数字媒体素材,其中必

须包括图片、视频、音频等;2.制作必要的多媒体素材,其中必须包括图片、

音频;3.使用PowerPoint 制作制定主题的演示文稿,具体要求如下:(1)文稿中必须包含足够的能说明主题的各种媒体资料,而且组织的要合理,语言表达要流畅;

(2)整个文稿布局要合理,色彩搭配要协调,图片数量适当且与表述内容有紧密的联系, 恰当的应用已有数字媒体素材,增强文稿的表现力;

(3)为所建立的演示文稿设置页眉、页脚和幻灯片编号;(4)要在文稿

中适当使用幻灯片间的切换效果及自定义动画。

(五)要求:必修

(六)每组人数:1

(七)主要仪器设备及配套数:微型计算机,每人一台。

(八)所在实验室:计算机基础教育实验室

《大学计算机基础》上机实验报告

《大学计算机基础》 上机实验报告 班级: 姓名: 学号: 授课教师: 日期:年月日

目录 一、Windows操作系统基本操作......................................................... - 1 - 二、Word文字处理基本操作 .............................................................. - 4 - 三、Excel电子表格基本操作 ............................................................ - 6 - 四、PowerPoint幻灯片基本操作....................................................... - 8 - 五、网页设计基本操作 ...................................................................... - 9 - 六、Access数据库基本操作 ............................................................ - 10 - 上机实验作业要求: ○1在实验报告纸上手写并粘贴实验结果; ○2每人将所有作业装订在一起(要包封面); ○3全部上机实验结束后全班统一上交; ○4作业内容不得重复、输入的数据需要有差别。

实验名称一、Windows操作系统基本操作 实验目的1、掌握Windows的基本操作方法。 2、学会使用“画图”和PrntScr快捷键。 3、学会使用“计算器”和Word基本操作。 实验内容1、日历标注 利用“画图”和Word软件,截取计算机上日历的图片并用文字、颜色、图框等标注出近期的节假日及其名称,并将结果显示保存在下面(参考下面样图)。 运行结果是: 主要操作步骤是: 2、科学计算 利用“计算器”和Word软件,计算下列题目,并将结果截图保存在下面(参考样图)。 ○1使用科学型计算器,求8!、sin(8)、90、74、20、67、39、400、50.23、ln(785)的平均值、和值,并用科学计数法显示。 运行结果是: ②将以下十、八、十六进制数转换为二进制数:(894.8125)10、(37.5)8、(2C.4B)16 运行结果是:(需要下载使用“唯美计算器”) ○3计算下列二进制数的加法与乘法:101.1+11.11;1101*1011 运行结果是:(参考样图) 写出主要操作步骤: 3、实验心得体会

大学计算机基础作业参考

大学计算机基础作业参考-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大学计算机基础作业 1、以下关于BIOS芯片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D )。 A.它实际是一组被固化在ROM芯片上的程序 B.它为计算机提供最低级、最直接的硬件控制与支持 C.它是一块被装入了计算机启动和自检程序的集成块 D.它由主机电源进行供电 2、在Windows 7中,账户类型不包括(CA )。 A. 管理员账户 B. 标准用户账户 C. 特权账户 D. 来宾用户 3、电子邮件服务中,发送邮件使用的是( B )协议。 A.SMTP B.POP3 C.FTP D.HTTP 4、在Word 2010中,目录可以通过( B )功能区进行插入。 A.页面布局 B.引用 C.插入 D.视图 5、在Word 2010中,如果用户希望以不同文件名存储一份正在编辑的文档, 应该使用( B )命令。 A.保存 B.另存为 C.保存并发送 D.新建 6、在Excel 2010中,打开“单元格格式”的快捷键是( D )。 A. Ctrl + Shift + B B. Ctrl + Shift + F C. Alt + Shift + G D. Alt + Shift + H 7、下列关于Excel 2010打印工作簿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B ) A.一次可以打印整个工作薄 B.一次可以打印一个工作簿中的一个或多个工作表 C.在一个工作表中可以只打印某一页 D.不能只打印一个工作表中的一个区域位置 8、PowerPoint 2010演示文稿的文件扩展名是( C )。 A..ppt B..pptx C..pps D..pptm

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训项目二Word综合应用

实训项目二Word 综合应用示例 实训项目二Word 综合应用 实训满分20 分。 以日常应用为基础,设计一个综合运用Word 基本操作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文档。文 档内容要求包括以下基本操作和元素: 标题、正文、页眉/页脚/页码、首行缩进、分栏、边框和底纹、图片水印、表格及内容 (含表头斜线)、自选图形、艺术字、文本框、SmartArt 图形、自定义页面等。 实训项目提交内容:(1)实训项目详细任务说明。(2)实训项目结果文档。 标题:打开Word,在文档内输入想要的标题内容,点击上方“开始”,右侧可以设置 预设的标题格式。 正文:右键点击正文,选择修改,设置正文字体,然后就是修改段落格式,点格式-段落,常见的段落设置有缩进设置,一般是首行缩进 2 字符,然后就是行距设置,设置完正文 格式的文字就统一修改完成。 页眉/页脚/页码:打开Word 文档,页眉与页脚的添加。单击插入——页眉/页脚,在内嵌的格式选择一个并输入文字。页眉页脚的修改。双击工作区域,选中页眉/页脚内容就可以修改。单击设计——在右边选择关闭页眉页脚,就可以关闭页眉页脚了。页眉页脚的删除。单击插入——选择页眉/页脚——在最底部选择删除页眉/页脚,就可以把页眉页脚删除。设 置完成单击保存就可以了。 首行缩进:首先把要设置首行缩进的段落选中。单击“开始”菜单选项卡,在工具栏 中的单击“段落对话框”按钮,将会弹出段落对话框。在弹出的段落对话框中,在”缩进和 间距“选项卡中的”缩进“组中有一个”特殊格式“参数,默认情况下此参数的值为”无“,单击下拉列表,从下拉列表中选择”首行缩进“。选择了”首行缩进“后,在“磅值”处设 置缩进的字符数,把缩进字符数设置为” 2 字符“。单击确定按钮,则选中的段落中首行均 向内缩进了 2 个字符的效果。 分栏:选中需要分栏的内容-> 点击word 菜单中的【页面布局】-> 点击页面设置选项卡中的【分栏】-> 在弹出的窗口中点击【两栏】即可. 边框和底纹:打开需要添加边框和底纹的Word 文档。选中准备添加边框和底纹的内 容,在“开始”选项卡中找到边框命令。在下拉菜单中选中相应的框线,被选中的框线就会 被添加到选中内容。如果预设框线不满意的话,点选下拉菜单下的“边框和底纹”。在“边 框和底纹”对话框中选择满意的线条样式、颜色、宽度等,点击确定,设置好的线条就会被 添加到正文中。在对话框中选中底纹,设置好要添加的颜色。点击确定后,被选中的颜色就会添加到正文中. 图片水印:切换到“设计”选项卡下,在页面背景组中,单击“水印”按钮,这个时 候会弹出一个下拉列表,在弹出的下拉列表中选择“自定义水印”选项。弹出“水印”对话 实训项目二Word 综合应用示例

超星2018大学计算机基础答案(修正版)

超星2018大学计算机基础答案 (修正版) 电子计算机的诞生 1物理器件采用晶体管的计算机称为第()代计算机。A、一 B、二C、三D、四正确答案:B 2时至今日,计算机仍采用存储程序原理,原理的提出者是()。 A、莫尔 B、冯.诺依曼 C、比尔.盖茨 D、图灵 正确答案:B 3计算机科学的奠基人是()。A、查尔斯.巴贝奇B、莫奇利和埃克特 C、阿兰.图灵D、冯.诺依曼 正确答案:C 4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于()年。A、1939 B、1946 C、1952 D、 1958 正确答案:B 5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 4个时代,各个时代划分的原则是根据()。

A、计算机所采用的电子器件 B、计算机的运算速度 C、程序设计语言 D、计算机的存储量 正确答案:A 6 ()是现代计算机的雏形。 A、查尔斯.巴贝奇于1834年设计的分析机 B、宾夕法尼亚大学于 1946 年2月研制的ENIAC C、冯.诺依曼小组研制的 EDVAC D、阿兰.图灵建立的图灵机模型 正确答案:A 计算机系统的发展 1下列()是衡量微处理器的主要指标。A、主频B、字长C、速度D、工 艺正确答案:A , C 2计算机系统的发展趋势不包括()。A、巨型化B、微型化C、智能化D、复合化正确答案:D 3将CPU集成在一块芯片上所形成的元器件称为()A、微处理器B、ROM C、CMOS D、Cache 正确答案:A 4下列()不属于输入设备。 A、扫描仪B、键盘C、硬盘D、体感设备正确答案:C 5负责解释和执行程序的部件称为()。A、内存B、中央处理单元C、输入设备D、输出设备正确答案:B 6下面对计算机特点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运算速度快B、计算精度高C、具有逻辑判断能力 D、随着计算机硬件设备及软件的不断发展和提高[其价格也越来越高正确答案:D

计算机基础综合实验报告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综合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计算机基础综合实验(2) 课程代码:033027Q2 班级:BJ1011 学号: 姓名:汪涛 指导教师:宋晓勇 完成日期:2012.10.28

电子信息学院 Electronic Information School 2012年10 月 目录 1 综合实验任务与要求 (3) 1.1综合实验任务 (3) 1.2综合实验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3) 2 问题描述及详细设计 (5) 2.1系统主界面 (5) 2.1.1 主控程序结构图及程序框图 (5) 2.1.2操作运行说明 (6) 2.1.3主菜单调试情况分析 (6) 2.1.4主程序 (7) 2.2成绩处理 (8) 2.2.1程序结构图及程序框图 (8) 2.2.2操作运行说明 (10) 2.2.3调试情况分析 (10) 2.2.4主程序 (11) 2.3求灯塔 (12) 2.3.1程序结构图及程序框图 (12) 2.3.2操作运行说明 (13) 2.3.3调试情况分析 (13) 2.3.4主程序 (13) 2.4求Sn (14) 2.4.1程序结构图及程序框图 (14)

2.4.2操作运行说明 (16) 2.4.3主菜单调试情况分析 (16) 2.4.4主程序 (16) 2.5泰勒级数 (17) 2.5.1程序结构图及程序框图 (17) 2.5.2操作运行说明 (19) 2.5.3主菜单调试情况分析 (19) 2.5.4主程序 (19) 2.6 约瑟夫环问题 (20) 2.6.1程序结构图及程序框图 (20) 2.6.2操作运行说明 (22) 2.6.3主菜单调试情况分析 (22) 2.6.4主程序 (22) 2.7 编写一个函数 (23) 2.7.1程序结构图及程序框图 (23) 2.7.2操作运行说明 (25) 2.7.3主菜单调试情况分析 (25) 2.7.4主程序 (25) 3 系统使用的主要函数 (26) 4综合试验小结 (27) 参考文献 (28) 1 综合实验任务与要求 1.1综合实验任务 C语言程序设计是本科工科类各专业的重要基础课,主要学习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和方法,通过本门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C语言的基本原理,熟练掌握程序设计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掌握程序设计的思想和编程技巧。 计算机基础综合实验(2)是在学生已经具备了使用C语言编写简单的应用程序

大学计算机基础试题及答案完整版

大学计算机基础试题及答案完整版 一、单选题 1、完整的计算机系统由(C)组成。 A、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 B、主机和外部设备 C、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 D、主机箱、显示器、键盘、鼠标、打印机 2、以下软件中,(D)不是操作系统软件。 A、Windowsxp B、unix C、linux D、microsoft office 3、用一个字节最多能编出(D)不同的码。 A. 8个 B. 16个 C. 128个 D. 256个 4、任何程序都必须加载到(C)中才能被CPU执行。 A. 磁盘 B. 硬盘 C. 内存 D. 外存 5、下列设备中,属于输出设备的是(A)。 A、显示器 B、键盘 C、鼠标 D、手字板 6、计算机信息计量单位中的K代表(B)。 A. 102 B. 210 C. 103 D. 28 7、RAM代表的是(C )。 A. 只读存储器 B. 高速缓存器 C. 随机存储器 D. 软盘存储器。(A)机计算的CPU的两大部件是8、组成器和寄存器 B. 控制器运A、算器和控制存和内 D. 控制器C、运算器和内存 )。中bps表示的是(D述9、在描信息传输数每秒传输的指令、、每秒传输的字节数 BA 传每秒输的位数字数 D、的C、每秒传输)的容量。容算机的内存量主要指(A 微10、型计B.ROM A.RAM D.Cache C.CMOS )。D 对应的二进制数为( 11、十进制数27B. 1100 A.1011 D. 11011 C. 10111 的是(A)。构12、Windows的目录结采用构线形结 A、树形结构 B、结构层次结构 D、网状C、)。D将原时件还原,被还的文件回到(文中收将13、回站的中”档文的我“、B 上面桌、A. C、内存中 D、被删除的位置 14、在Windows 的窗口菜单中,若某命令项后面有向右的黑三角,则表示该命令项(A)。 A、有下级子菜单 B、单击鼠标可直接执 C、双击鼠标可直接执行 D、右击鼠标可直接执行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excel综合实训材料

第1章O ffice Excel 2010高级应用技术 1.1学生成绩管理 一、考查知识点 数据清单、格式设置、公式与函数、排序、筛选、分类汇总和图表等级知识,利用多种公式和函数对单元格中的数据进行运算;对各种数据可以进行格式设置;分析汇总各单元格中的数据信息,把相关数据用统计图表的形式表示,运用Excel 2010电子表格强大的数据管理功能,进行相应的数据处理和分析。 二、知识点解析 1、创建学生信息表,如图1-1所示。 图1-1原始工作表 2、操作内容: (1)将首行合并居中,并将标题“学生信息表”设置为“黑体”,“20号”,将其他数据清单数据设置为“宋体”,“12号”,“水平居中”。 (2)将数据表中的行高设为“20磅”,列宽设为“最合适的列宽”,数据表中的单元格垂直和水平对齐方式均设定为“居中”。 (3)设置各科成绩的数据输入有效性,要求成绩输入的范围为0~100,当鼠标停留在成绩的单元格上时,提示信息为“成绩范围:0~100”。 (4)将每门课程中不及格的成绩用红色、加粗字体显示。 (5)用AVERAGE函数求出每位学生的平均分,并用IF函数根据平均分对学生做出评价,60分及以上为“合格”,60分以下为“不合格”。

(6)根据“身份证号码”字段计算每位学生的年龄。 (7)用统计函数完成对“平均分”中各分数段人数统计,把结果分别填入相应的单元格,并根据各等级的比例生成三维饼图,放在统计表下。 (8)插入一张工作表,工作表标签颜色设成红色,工作表重命名为“优秀学生信息表”;在“学生信息表”中筛选出平均成绩大于等于85分的学生记录, 将其复制到“优秀学生信息表”中,“学生信息表”中的记录还原。 (9)建立“按组分类汇总”工作表,把“学生信息表”中的成绩表复制到该表中,按“组别”字段升序排序。 (10)按A、B两个组进行分类汇总,分别计算出A、B组的“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平均分。 3、操作分析与过程 (1)输入数据表中的原始数据。 (2)选择D3至G23区域,单击“数据”选项卡“数据工具”组中的“数据有效性”命令,弹出如图1-2所示的对话框,选择“设置”选项卡进行“有效性条件”设置,在“输入信息”选项卡中进行相关输入信息的设置。 图1-2 设置“数据有效性”对话框 (3)选择D3至G23区域,单击“开始”选项卡“样式”组中的“条件格式”按钮,选择“突出显示单元格规则”→“其他规则”命令,弹出“新建格式规则”对话框,设置单元格数值为“小于60”,再单击“格式”对话框,设置字体为“红色”、“加粗”,如图1-3所示,单击“确定”按钮。

大学计算机实验报告2

《大学计算机基础Ⅰ》课程 实验报告手册 \ 实验教师(签字) 西南大学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 计算机基础教育系 年月日

一、实验说明 本课程实验分为一般性实验(验证和简单设计)和综合性实验(课程设计)两部分。从第3周开始参考实验任务书(本报告中的五部分)完成每周规定的实验,并根据进度按要求认真填写本实验报告中的六、七部分,此实验报告将作为实验成绩评定的依据之一。 本课程实验从开课学期第3周开始实习,每周2学时,16周结束,共28学时。除统一安排的时间外,学生还可根据自己的实际适当安排课余时间上机。上机内容参见本报告中的“五、实验任务书”部分。 二、实验目的 通过本实验,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和基本技能,能够学会知识的运用与积累,能够举一反三,具备一定的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信心,培养学生熟练地使用常用软件的能力及严肃认真的科学作风,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实验要求 1、每次实验课将考勤,并作为实验成绩的重要依据。 2、每次实验前学生必须充分准备每次的实验内容,以保证每次上机实验的效果。实验过程中必须独立完成。 3、学期结束时,每位同学应将自己的《实验报告》交各专业班长或学习委员,由班长或学习委员以专业为单位、按学号从小到大排列好统一交给实验指导老师,否则无实验成绩。 四、实验报告要求 一共要求填写3个阶段性实验报告、1个综合性实验报告和1份学期总结,与每份实验报告对应产生的电子文档交由实验老师指定的位置,该电子文档也将作为实验成绩评定的依据之一。 五、实验任务书 教材:《大学计算机基础》第五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实验参考书:《大学计算机基础实践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 实验一:指法练习、汉字录入 实验目的: 1.掌握鼠标和键盘的使用及正确的操作指法。 2.掌握微型计算机的打开和关闭操作 3.熟悉键盘指法和文字录入 4.了解中英文切换,全半角的切换 实验任务: 1.参见实验参考书中的实验1-1-1中的[任务1](7页) 2.参见实验参考书中的实验1-1-1中的[任务3](7页) 实验二:Windows的基本操作和文件管理操作 实验目的: 1.掌握Windows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 2.掌握“Windows资源管理器”和“我的电脑”的使用 实验任务: 1.参见实验参考书中的实验1-2-1中的全部任务(14页) 2.参见实验参考书中的实验1-2-2中的全部任务(18页)

大学计算机基础试题及答案(完整版)

大学计算机基础模拟题 一、单选题 1、完整的计算机系统由(C)组成。 A、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 B、主机和外部设备 C、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 D、主机箱、显示器、键盘、鼠标、打印机 2、以下软件中,(D)不是操作系统软件。 A、Windowsxp B、unix C、linux D、microsoft office 3、用一个字节最多能编出(D)不同的码。 A. 8个 B. 16个 C. 128个 D. 256个 4、任何程序都必须加载到(C)中才能被CPU执行。 A. 磁盘 B. 硬盘 C. 内存 D. 外存 5、下列设备中,属于输出设备的是(A)。 A、显示器 B、键盘 C、鼠标 D、手字板 6、计算机信息计量单位中的K代表(B)。 A. 102 B. 210 C. 103 D. 28 7、RAM代表的是(C)。

A. 只读存储器 B. 高速缓存器 C. 随机存储器 D. 软盘存储器 8、组成计算机的CPU的两大部件是(A)。 A、运算器和控制器 B. 控制器和寄存器 C、运算器和内存 D. 控制器和内存 9、在描述信息传输中bps表示的是(D)。 A、每秒传输的字节数 B、每秒传输的指令数 C、每秒传输的字数 D、每秒传输的位数 10、微型计算机的内存容量主要指(A )的容量。 A.RAM B.ROM C.CMOS D.Cache 11、十进制数27对应的二进制数为( D )。 A.1011 B. 1100 C. 10111 D. 11011 12、Windows的目录结构采用的是(A)。 A、树形结构 B、线形结构 C、层次结构 D、网状结构 13、将回收站中的文件还原时,被还原的文件将回到(D)。 A、桌面上 B、“我的文档”中 C、内存中 D、被删除的位置

计算机基础与综合编程实验报告word文档

《计算机基础与综合编程实验》报告 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专业计算机类 班级 姓名 指导教师 日期

1 实验目的 通过迭代式开发,深入掌握C语言的文件、链表、结构体、动态内存管理等技术,开发实现一个计费管理软件。 2 系统功能与描述 1.添加卡与查询卡的操作 (1)添加卡信息。 ①介绍 添加卡信息时,将添加的卡信息保存到工程目录下的card.ams文件。 ②输入 a、输入菜单项编号1实现“添加卡” b、添加卡信息时输入的卡信息 c、保存卡信息的文件路径 ③处理 a、获取保存卡信息的文件路径。 b、获取添加的卡信息。卡信息包括:卡号、密码、开卡金额、卡状态、开卡时间、截止时间、最后使用时间、使用次数、累积金额。 c、将每个卡信息组装成一条字符串,一张卡的每个信息间用“##”分隔。 d、将保存的卡信息的字符串写到工程目录下的card.ams文件末尾。 ④输出 a、保存成功,则显示添加的卡信息。 b、保存失败,则提示添加卡信息失败。 (2)查询卡信息:

①介绍 从工程目录下的card.ams文件中,读取并解析卡信息,将卡信息显示到界面中。 ②输入 a、输入菜单项编号2实现“查询卡” b、card.ams文件中的卡信息 ③处理 a、获取保存卡信息的文件路径。 b、逐行读取该文件中的卡信息并解析。 c、将将解析结果保存到内存中,在界面上显示读取出来的卡信息。 ④输出 a、读取失败,提示没有该卡的信息。 b、读取成功,则在界面输出卡号,状态,余额,累计使用,使用次数,上次使用时间,一共六个信息。 2.上机: ①介绍 根据用户输入的卡号和密码,判断该卡能否进行上机。更新可以上机卡的状态。 ②输入 a、输入菜单项编号3,实现“上机功能” b、输入卡号和密码 c、链表和文件中添加过的卡信息 ③处理 a、执行上机操作时,从卡信息文件中获取卡信息,添加到链表中。 b、以卡号和密码为条件,遍历链表中的卡信息,找到与输入条件相符的卡信息。 c、如果找到,以列表方式显示该卡的上机信息,并更新卡信息。如果未找到,就提示用户。 ④输出

大学计算机基础试题与答案西安交通大学

《大学计算机基础试题及答案》西安交通大学 1. 计算机先后经历了以电子管、()、集成电路、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为主要元器件的时代。 答案:晶体管 2. 计算机具有运算速度快、()、记忆和逻辑判断能力和计算机内部操作的自动化等特点。 答案:计算精度高 3. 基于冯.诺依曼思想设计的计算机,主要特点是()等。 答案:存储程序、程序控制 4. 可以将各种数据转换成为计算机能处理的数据形式并输送到计算机中的是()设备。 答案:输入 5. “计算机辅助设计”简称为()。 答案: CAD 6. 世界上首次提出存储程序的计算机体系结构的人是()。 答案:冯.诺依曼 7. 在计算机工作时,内存用来存储()。 答案:程序及中间数据 43. 微机中ROM的中文意思是()存储器。 答案:只读 44. RAM是()存储器。 答案:随机读写 45. Cache是()存储器。 答案:高速缓冲存储存 46. Cache、RAM、硬盘、软盘,存取速度最快的是()。 答案:Cache 47. 计算机硬件系统包括()和外部设备两部分。 答案:主机 48. 通常把控制器和运算器称为(),又叫CPU。 答案:中央处理机 49. 主机包括CPU和()。 答案:内存 50. 计算机硬件系统包括计算机主机和外部设备,显示器属于()。 答案:外部设备 51. 设置高速缓存的目的是为了解决CPU的运算速度和()的读写速度不平衡问题。 答案:内存 52. ()设备可以将各种数据转换成计算机能处理的形式并输送到计算机中。 答案:输入 53. 微型计算机硬件系统由微处理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和()组成。答案:存储器 54. 按照存储信息所使用的材料可将存储器分为()、磁存储器和光存储器

西南交大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报告

大学计算机基础 实 验 报 告 教学班级:_______ 学号: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课程教师:______________ 实验辅导教师:_____________ 西南交通大学 2011年9月

实验一微机基本操作与上网冲浪 教学班级:_______ 学号: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实验日期:___________ 实验地点:_________(机房) 指导教师签名:__________ 实验成绩:___________ 一、实验目的 1.掌握计算机系统的启动与关闭; 2.掌握常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存储设备的用法。 3.掌握搜索引擎的使用; 4.掌握下载与解压缩的方法; 5.掌握软件安装的方法。 二、实验任务 1.启动与关闭计算机。 2.利用“键盘盲打练习”软件进行键盘的指法练习。 3.硬盘信息查询。 4.利用搜索引擎搜索成都商报,阅读当日报纸新闻。 5.利用下载工具FlashGet在网上下载“NetAnts”软件压缩包,利用压缩工具winRar解压缩该包,并安装该软件。 三、实验检查内容 [ ] 1.能否热启动计算机 [ ] 2.能否下载打字软件(辅导老师可协助将软件下载到教师机上,学生通过网上邻居获取) [ ] 3.能否安装打字软件 [ ] 4.打字速度/分钟 [ ] 5.查看C区总容量 [ ] 6.查看磁盘整理程序对C区的分析报告,看是否需要整理[ ] 7.写出当日成都商报的头版头条标题 [ ] 8.是否将NetAnts软件安装在D区

实验二文件资源的管理与操作 教学班级:_______ 学号: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实验日期:___________ 实验地点:_________(机房) 指导教师签名:__________ 实验成绩:___________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文件的复制、移动、删除; 2.掌握文件的重命名、属性的设置; 3.掌握文件的查找; 4.掌握文件夹选项操作。 二、实验任务 1.查找文件“notepad.exe”,在D盘上以自己的学号为名建立一个新的文件夹,在此文件夹内建一名为“记事本”的文件夹,将文件“notepad.exe”复制到“记事本”文件夹下面,属性修改为“只读”,然后在桌面上创建“notepad.exe”文件的快捷方式。 2.显示“我的文档”文件夹下所有文件的扩展名。 三、实验检查内容 [ ] 1.是否在D区建立以自己学号为名的文件夹 [ ] 2.是否在学号文件夹中创建名为“记事本”的文件夹 [ ] 3.是否将“notepad.exe”文件复制到“记事本”文件夹中[ ] 4.“notepad.exe”文件的属性是否修改为“只读” [ ] 5.是否在桌面上创建“notepad.exe”文件的快捷方式 [ ] 6.是否显示文件的扩展名

大学计算机基础第二章作业

一、单选题(每小题5分,共315分,得分300 分) 1、在启动WINDOWS时,桌面上会出现不同的图标。双击______图标可浏览计算机上的 所有内容。 A、收信箱 B、我的电脑 C、网络邻居 D、回收站 你的回答: B (√) 参考答案:B 2、在WINDOWS中,全角方式下输入的数字或英文字母应占的字节数是______。 A、1 B、2 C、3 D、4 你的回答: B (√) 参考答案:B 3、在Windows中移动窗口时,可将鼠标放在___________,然后拖动鼠标。 A、窗口内任意位置 B、窗口四角或四边 C、窗口标题栏上 D、窗口滚动条上 你的回答: C (√) 参考答案:C 4、在Windows中,当程序因为某种原因陷入死循环,下列中___________方法能较好地 结束该程序。 A、按Ctrl+Alt+Del键

B、按Ctrl+Del键 C、按Alt+Del键 D、直接Reset计算机结束该程序地运行 你的回答: A (√) 参考答案:A 5、在Windows中,要表示第三个字母为A,扩展名为txt的一类文件,正确的命名是: A、*A*.txt B、A*.txt C、**A.txt D、A.txt 你的回答: B (√) 参考答案:B 6、在Windows中,用户同时打开的多个窗口可以层叠式或平铺式排列,要想改变窗口的排列方式,应进行的操作是。 A、用鼠标右键单击“任务栏”空白处,然后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取要排列的方式 B、用鼠标右键单击桌面空白处,然后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取要排列的方式 C、打开“资源管理器”窗口,选择其中的“查看”菜单下的“排列图标”项 D、打开“我的电脑”窗口,选择其中的“查看”菜单下的“排列图标”项 你的回答: A (√) 参考答案:A 7、把Windows的窗口和对话框作一比较,窗口可以移动和改变大小,而对话框。 A、仅可以移动,不能改变大小 B、既不能移动,也不能改变大小 C、仅能改变大小,不能移动

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指导(全套)

实验一 Windows XP的基本设置(2学时)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应用程序的安装与删除,启动与退出和快捷方式的创建与删除; 2、掌握Windows xp系统设置中显示器的设置,系统日期与时间的设置,中文输入法的设置,打印机的设置,区域的设置;了解键盘和鼠标的设置,用户和密码的设置; 3、了解Windows xp附件的使用:画图,计算器,记事本,写字板,系统工具等。 二、实验内容及步骤 1、完成快捷方式的创建与删除。 ①在桌面上建立计算器程序"Calc.exe"的快捷方式; ②将此快捷方式重命名为"计算器"; ③将此快捷方式添加到"开始"菜单的"程序"项中; ④删除桌面上"计算器"的快捷图标。 2、完成以下系统设置。 ①设置屏幕保护程序为"滚动字幕",文字内容为"计算机考试",文字格式:字体"黑体",字号"一号",等待时间为"5分钟"。 ②设置Windows的墙纸为"Clouds",居中。 ③设置Windows的货币符号为"$",货币符号位置为"$1。1",负数格式为"-$1。1"。 ④设置系统数字样式:小数位数为"2",数字分组符号为",",组中数字的个数为"3"。 ⑥设置Windows的短日期样式为"yy-MM-dd" 。 ⑦设置Windows的时间显示样式为"HH:mm:ss",上午符号为"AM",下午符号为"PM"。 ⑧设置任务栏有关属性为"自动隐藏"和"不显示时钟"。 3、利用"画图"程序完成以下任务,递交任务结果。 ①在"画图"程序中,绘制一幅有树和房屋的风景图。 ②在图片中插入文字解释,如"这是我的家"。 ③以"我的家"+"班级和学号"进行存盘,观察文件扩展名。

大学计算机基础作业1

《大学计算机基础》第1-2周提交作业 学号:201410510308 姓名:李春明 完成日期:2014-10-02 一、文字录入,请在下方录入一篇800~1000字的文章,内容为介绍计算机发展史。从网络复制的不得分!计算机发展史 1945年,由美国生产了第一台全自动电子数字计算机“埃尼阿克”(英文缩写词ENIAC)。它是由美国奥伯丁武器实验为了满足弹道计算需要而研制成。主要发明人是电气工程师雷斯波.埃克和物理学家约翰.莫奇勒。这台计算机1946年产月交付使用,共服役9年。它采用电子管作为计算机的基本元件,每秒可进行5000次加减运算。它使用了18000只电子管,10000只电容,7000只电阻,体积3000立方英尺,占地170平方米,重量30吨。耗电140-150千瓦,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庞然大物。ENIAC 的到来,在以后的多年里,计算机技术发展异常迅速,在人类科技史上没有一种科学可以一电子计算机的发展速度相提并论。 下面介绍各代计算机的硬件结构及系统的特点: 一、第一代(1946-1958):电子管数字计算机 计算机的逻辑元件采用电子管,主要存储采用汞延迟线、磁鼓、磁芯;外存储器采用磁带;软主要采用机器语言、汇编语言;应用以科学计算为主。其特点是体积大、耗电大、可靠性差、价格昂贵、维修复杂,但它奠定了以后计算机技术的基础。 二、第二代(1958-1964):晶体管数字计算机 晶体管的发明推动了计算机的发展,逻辑元件采用晶体管后,计算机的体积大大缩小,耗电减少,可靠性提高,性能比第一代计算机有很大提高。 主存储器采用磁芯,外存储器已开始使用更先进的磁盘;软件有了很大发展,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高级语言及其编译程序,还出现了以批处理为主的操作系统,应用以科学计算和处理各种食物为主,并开始用于工业控制。 三、第三代(1964-1971):集成电路数字计算机 计算机的体积更小型化、耗电量更少、可靠性更高,性能比第二代计算机有了很大提高,这时,小型机也很快发展起来,应用领域日益扩大。 主存储器仍采用磁芯,软件逐渐完善,分时操作系统、会话式语言等多种高级语言都有新的发展。 四、第四代(1971年以后):大规模集成电路数字计算机 计算机的逻辑元件和主存储器都采用了大规模集成电路(LSI)。1971年世界上第一台微型处理器和卫星计算机在美国旧金山的硅谷诞生了,他开创了微型计算机的新时代。从此各种位处理器和微型计算机如雨后春笋般地研制出来,潮水般涌向市。特别是IBM-PC系列机诞生后,几乎统一了微机市场,各种各样的兼容机也相继问世。 微型机由于结构简单、通用性强、价格便宜,已成为现代计算机领域中一个极为重要的部分,并正义难以想象的速度向前发展。

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综合实验设计作品

《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综合实验设计作品 竞赛通知 《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综合实验设计作品竞赛(以下简称竞赛)是由信息科学与技术系计算机基础教研室主办的面向全体一年级学生的教学实践活动。竞赛以 “发展应用性教育,培养应用性人才,建设应用型大学”为指导思想,旨在激励同学们学习计算机知识的积极性,提高应用计算机技术的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增强团队合作意识,解决相关专业实际应用的问题。 一、竞赛规贝y 1作品命题:根据《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主要教学实践内容,充分发挥个人创造性,完成Word、Excel、PowerPoint三部分内容的综合实验设计,可以通过一个主题贯穿三部分内容,也可以分别使用不同主题开展三部分内容的设计。其中,文字处理(Word)要求主题鲜明、文字清晰,布局合理规范,色彩、图形搭配适中;电子表格应用(Excel)要求数据采集实用、合理,格式设置美观,具有强大的数据计算和数据分析功能,使用丰富的图表展示;演示文稿设计(PowerPo int) 要求主题鲜明,文字清晰,图文并茂,动态演示。 2作品形式:文字处理文件(*.doc)、电子表格文件(*.xls )、演示文稿文件(*ppt )。 3评价标准:作品名次评定以竞赛总成绩为准。竞赛总成绩由以下三部分组成: 综合实验作品设计成绩(满分60分) 作品创新性与专业应用意义成绩(满分20分) 作品现场介绍与答辩成绩(满分20分) 《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作品设计评分标准(满分60分)

、竞赛组织与运行 1组织机构:竞赛组织工作由信息科学与技术系计算机基础教研室负责,教研室主任为负责人,教研室教师组成竞赛组织小组。 2竞赛作品提交: 提交时间:2008年12月15日——2008年12月18日。 (若在规定时间未提交的班级,默认弃权)提交形式:电子版+ 打印版 提交地点:电子版交至jsjzx@https://www.360docs.net/doc/9d9981449.html,;打印版交至信息科学与技术系 系办(教学楼124)赵老师处 3参赛对象:一年级各系学生,以班为单位,每班选送1-2 份参赛作品。班内学生集体商讨设计思想,确定设计方案,分工负责,团结协作,独立自主完成参赛作品。 4竞赛纪律:参赛人员需在规定时间准时上交参赛作品,按要求填写相关报名资料;遵守赛场纪律,尊重他人劳动;严禁抄袭舞弊,如有发现,取消其参赛资格。 三、竞赛评审与奖励 1竞赛评审分为初评和终评两个阶段。 2初评由计算机基础教研室教师实施,根据竞赛规则,对所有参赛作品进行资格、形式和内容审查。 3通过初评的作品进入终评阶段,终评时间2008 年12 月26 日(17 周周五),具体时间地点另行通知。终评采取公开评比方式,评委由计算机基础教研室教师及各班代表组成,每位参赛选手需准备5 分钟左右的作品简介幻灯片。 4竞赛奖励设置四级奖项:一等奖2 个;二等奖3 个;三等奖5 个;纪念奖若干。 欢迎各班同学认真准备,踊跃参加! 信息科学与技术系计算机基础教研室 2008年11月20日

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报告书答案

《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报告书答案 习题及实验(一) 第一部分习题 一、简答题 1计算机的发展阶段: 四个发展阶段: 第一个发展阶段:1946-1956年电子管计算机的时代。1946年第一台电子计算机问世美国宾西法尼亚大 学,它由冯〃诺依曼设计的。占地170平方,150KW。运算速度慢还没有人快。是计算机发展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ENIAC) (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ator andcalculator)全称叫“电子数值积分和计算机”。 第二个发展阶段:1956-1964年晶体管的计算机时代:操作系统。 第三个发展阶段:1964-1970年集成电路与大规模集成电路的计算机时代 (1964-1965)(1965-1970) 第四个发展阶段:1970-现在: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计算机时代。 第一代计算机1946 1957电子管运算速度较低,耗电量大存储容量小。 第二代计算机1958 1964晶体管体积小,耗电量较少,运算速度高,价格下降。 第三代计算机1965 1971中小规模集成电路体积功能进一步减少,可靠性及速度进一步提高。第四代计算机1972年至今大规模及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性能到规模提高,价格大幅度降低,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走进办公室和家庭 2.主要应用:计算机的应用极其广泛,早期的计算机主要体现在科学计算机,数据处理,计算机控制等几个方面.随着微型计算机的发慌和迅速普及,计算机的应用已渗透到国民经济各个总门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现代计算机除了传统的应用外,还应用于以下几个大方面. 1.办化自动化 2.计算机辅助系统 3.虚拟现实 4.人工智能 5.电子商务 3. 1.管理系统中的各种资源,包括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 1)监视资源 2)决定分配资源策略 3)分配资源 4)回收资源 2.为用户提供友好的界面。 1)命令行界面 2)图形化界面 4.操作系统大致可分为6种类型。 简单操作系统。分时系统。实时操作系统。网络操作系统。分布操作系统。智能操作系。目前微机上常见的操作系统有DOS、OS/2、UNIX、XENIX、LINUX、Windows、Netware等。5.系统软件,应用软件。 系统软件:用以实现计算机系统的管理、控制、运行、维护,并完成应用程序的装入、编译等任务的程序。系统软件是开发和运行应用软件的平台,系统软件的核心是操作系统。 应用软件是为了某一个专用目的而开发的软件。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习题1及参考答案 1.选择题 (1)计算机中所有信息都采用的存储方式是( A ) A. 二进制 B. 十进制 C. 十六进制 D. ASCII码 (2)根据冯.诺伊曼的“存储程序”原理,“存储程序”是指(B ) A. 事先编好程序 B. 把程序存储在计算机内存中 C. 把程序保存在磁盘中 D. 将程序从磁盘中自动读出并逐条执行 (3)利用计算机进行科技情报检索是计算机的一项应用,按计算机应用的分类它属于( B ) A.科学计算 B.数据处理 C.辅助工程 D.人工智能 (4)在计算机应用中,“计算机辅助设计”的英文缩写为(A ) A. CAD B. CAM C. CAE D. CAT (5)用MIPS来衡量的计算机性能指标是( D ) A. 传输速率 B. 存储容量 C. 字长 D. 运算速度 2.填空题 (1)世界上公认的第一台电子计算机产生于( 1946 )年,名字叫( ENIAC )。 (2)电子商务企业与(企业)之间(即B to B)、企业与(消费者)(即B to C)之间提供了一种新型的商务活动模式。 (3)计算机网络化的目的主要是实现网络中的计算机之间(共享资源)、(交换信息)和协同工作。 (4)从目前计算机的研究情况可以看到,未来计算机将有可能在(光子)计算机、(生物)计算机、(量子)计算机等方面的研究领域上取得重大的突破。 (5)以冯.诺伊曼思想为基础的计算机系统结构都是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五大部分构成。 3.简答题(略) (1)简述计算机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答:1.运算速度快2.计算精度高3.具有强大的记忆功能4.具有逻辑判断能力5.能实现自动控制 (2)现代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时代 答:第一代电子管第二代晶体管第三代中、小规模集成电路第四代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3)计算机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答:(1)巨型化(2)微型化(3)网络化(4)智能化 未来计算机将有可能在光子计算机、生物计算机、量子计算机等方面的研究领域上取得重大的突破。 (4)简述计算机的应用领域有哪些

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报告手册范本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 实验报告手册 学院西南大学法学院年级 2014级专业法学 浩原学号 2023 任课教师柏寰上机地点 30教 (以上由学生填写) 实验教师(签字) 西南大学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 计算机基础教育系 年月日

一、实验说明 本课程实验分为一般性实验(验证和简单设计)和综合性实验(课程设计)两部分。从第3周开始参考实验任务书(本报告中的五部分)完成每周规定的实验,并根据进度按要求认真填写本实验报告中的六、七部分。此实验报告将作为实验成绩评定的依据之一。 本课程实验从开课学期第2周开始实习,每周3学时(最后一周1学时),第15周结束,共40学时。除统一安排的时间外,学生还可根据自己的实际适当安排课余时间上机。上机容参见实验任务书。 二、实验目的 通过本实验,让学生进一步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和基本技能,能够学会知识的运用与积累,能够举一反三,具备一定的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信心,、培养学生熟练地使用常用软件的能力及严肃认真的科学作风,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实验要求 1、每次实验课将考勤,并作为实验成绩的重要依据。 2、每次实验前学生必须充分准备每次的实验容,以保证每次上机实验的效果。实验过程中必须独立完成。 3、学期结束时,每位同学应将自己的《实验报告》交各专业班长或学习委员,由班长或学习委员以专业为单位、按学号从小到大排列好统一交给实验指导老师,否则无实验成绩。 四、实验报告要求 一共要求填写3个阶段性实验报告1个综合性实验报告和1份学期总结,与每份实验报告对应产生的电子文档交由实验老师指定的位置,该电子文档也将作为实验成绩评定的依据之一。 五、实验任务书 实验参考书:《大学计算机基础实践教程》高等教育 主编邹显春盛瑜,2014年9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