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子百家:《儒——详解》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诸子百家:《儒——详解》

【导语】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是中国历第一次思想大爆发,这是每个中国人都应当熟悉的历史。直到今天,那一段时期的思想仍然在延续着,不仅在中国,而是在全世界。现代人常常拿古希腊同一时期的繁荣文化来作比较,它们发生在差不多同一时期,它们都出现了令人惊叹的各色思想文化。可以说,人类真正的文化记忆,在东方开始于“百家争鸣”,在西方开始于古希腊文明。

诸子百家,第一位要说的是儒家。中国文明传承自诸子百家,其中以儒家为主,中国文化也主要是儒家的文化。而儒家文化归根结底地说,是一种*道德的文化。

儒家文化的创始人是孔子,孔子所创立的这一时期的儒家主要思想体现在“仁”和“礼”两个字上。这两个字代表的是一种秩序,和温和有礼的统治环境,主要针对的对象是当时的实际统治者——各国诸侯。孔子这一时期的儒家思想是结合当时的社会环境而产生的,具有十分显著的时代烙印。随后的孟子继承并发展了儒家思想,但社会环境并没有发生大的变化,因此主要的思想也并未发生大的变化。孔孟的儒家思想是早期的儒家思想,而早期的儒家思想并未受到社会的普遍欢迎,也没有在思想文化的发展中占据主要位置。

早期的儒家思想并不能得到统治阶级的支持,一方面它对统治者提出了过多要求,另一方面它无法帮助统治者建立统治秩序。统治秩序是什么?是统治权力的*,它能够将被统治者的力量统一起来,集中在统治者的命令之下。不仅是社会的稳定需要统治秩序,任何一种由人形成的组织或群体,要想稳定存在都需要建立统治秩序,如宗教集团、军队等,越是严密的组织群体,越需要森严的规章制度。社会的统治秩序一般是依靠律法完成的。

汉武帝时期“独尊儒术”无疑是儒家思想发展历程中的重大事件,从这一时期开始,儒家思想正式被统治阶级扶持起来,成为了文化主流。这之后的儒

学是中期儒学。为什么在这一时期,统治阶级需要儒学思想的帮助呢?因为需要对被统治者实行教化。如果统治秩序是让被统治者被动地接受,那教化就是为了让被统治者主动地接受;或者说律法是为了告诉人们该怎么做,而教化是为了试图告诉人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在西方文化中,总是通过宗教来实现教化的,宗教教化实现起来也更加容易。首先,宗教具有未知强大力量的威慑力,其次,它为接受教化的人提供了某种满足。要让一个人去做一件事,首先要让他产生相应的*。道德对人而言能满足什么*?宗教则不一样,宗教满足人被庇护、被原谅以及信仰的*,所以宗教教化总是更容易一些。

但是在中国,道德教化确实实现了。首先,儒家思想认可君权,认可社会等级制度。在孔子“礼”的思想中,就认可并拥护社会等级的存在。这一点与墨家的“兼爱”思想有明显区别。因此儒家思想能够得到统治阶级的支持。单单统治阶级支持是不够的,还需要得到被统治阶级的支持。这一点,在儒学发展的中期,是通过“举孝廉”来实现的。中国社会在秦朝建立之后就基本上告别了分封制度,取代分封制度的是一种“选拔式”的权力分配模式。“孝”和“廉”都是儒家思想道德体系中的一个部分,这种形式将道德与权力结合起来,使人产生了对道德的*。

虽然“孝”和“廉”属于儒家道德中的一个部分,但只是十分狭窄的部分,“举孝廉”的方式并没有使得人们对儒家完整的思想产生足够的*。所以这一时期的儒学仍然没有占据统治地位,这也是魏晋时期“玄学”产生的客观原因之一。直到科举制度的出现,才使得儒学的发展有了根本的改变,进入了黄金时期。这一时期是儒学后期。

科举制度产生之后,更多的人因为权力的*需要研究并学习儒学思想,也直接促成了宋明理学的诞生。同时,儒学也与统治阶级的需求结合起来产生了更多的、更详细的道德规范,如忠君、爱国等。在这一时期里,中国社会基本上消灭了分封贵族阶级,而形成了士大夫阶级。

这种独特的道德文化能够解释中国历史的一些问题:

1.中国为什么没有出现具有统一信仰的宗教?中国本土的宗教——道教(前期的道家并不具有宗教性质)并没有实现教化的内容,无法与统治秩序结合起来。教化的目的需要与统治阶级的利益结合起来,具体地说,教化的目的

是服从,才能得到统治阶级的利益。一种倡导无为、自我超脱的宗教无法达到这种教化目的。后期的佛教传入并兴起时,已无法彻底取代儒家的地位。

2.中国为什么能够维持长达两千多年的大一统局面?因为中国很早消灭了分封制度,并用道德教化建立了强大的以汉族为主体的民族凝聚力和稳定的士大夫阶级。尤其是科举制度之后,中国再没有出现魏晋时期的长时间*。

儒家道德思想从一定程度上对社会各个阶层都提出了道德要求,总结起来说是“忠、仁、孝、义”四个字。首先对统治者,是“仁”的要求,这一点贯穿了从儒学发展的整个时期,是早期儒学的中心思想。“忠”是对士大夫阶层提出的道德要求。“孝”和“义”则分别是对人的家庭关系和社会关系提出的道德要求,这种道德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对维护家庭稳定和社会稳定是有帮助的。

在今天来看,儒学的许多思想仍然是需要我们拾起来的。道德对于一个社会而言,是一种善的指引。我们学会了在律法的约束下做不违背正义的事,还要在道德的指引下做高尚的事。在未来,人人都能得到教育,人人都需要智慧的成长,也希望人人都能做“圣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