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场所卫生标准(修订版)精选
公共厕所管理制度标准版本(八篇)

公共厕所管理制度标准版本(一)一、管理标准:1、卫生纸无霉烂、变质,严格按核定的有偿服务标准收费。
2、职责到人,全日开放,方便群众,优质服务。
3、工具、物品要摆放整齐。
4、照明、供水、排污设施完好。
如有损坏,要及时修复。
5、管理房只供管理人员居住使用,不得让外人留宿或作其它用途。
做好安全防范工作。
二、卫生标准1、全日保洁,多次冲洗,做到无臭味。
2、厕内持续六面光。
做到无蛛网、无烟头、无纸屑、无杂物。
3、定期药物消杀,做到无蚊蝇。
4、公厕周围环境整洁,墙壁内外无乱写乱画乱贴。
5、厕内干净,便槽畅通。
无污迹、无尿碱、无便垢。
公共厕所管理制度标准版本(二)公共卫生间卫生管理制度一、卫生要求1、每天必须在晚19。
30以前,公共洗手间的卫生必须做好。
2、洗手间内要有充足供应免费纸巾,并保持男洗手间内应有三个卫生球。
并检查空气清新气是否开启。
3、洗手间内的洗手台、地面、玻璃等不得有水迹及污迹,马桶、尿槽应保持无污渍、无污垢、无异味。
4、保持洗手间内设施、设备的完好无损,如有损坏,应及时通知工程部进行维修。
5、公共洗手间在营业时间内必须有专人负责卫生的清理。
坐便器在每个客人使用完后,必须及时清洁并消毒。
6、督察每过一段时间必须巡视公共洗手间区域,如卫生不合格必须立即敦促整改。
二、环境卫生清洁方法1、镜面、云石台、洗手盆的清洁:2、用玻璃清洁工具进行操作;3、将浸有玻璃清洁剂的清洁粉头贴在玻璃上上下推抹;4、用玻璃刮刮去玻璃上的水迹;5、用干毛巾抹去遗留的水迹;6、将清洁剂喷在洗手盆及洗手台面上的污渍;7、用清洁百洁布刷洗盆面及台面上的污渍;8、用清水将清洁剂冲洗干净;9、用干毛巾将水迹抹干净;10、用金属除迹剂及不锈钢水将水龙头金属污渍清除干净。
三、坐厕、尿槽的清洁;1、将清洁剂倒入水勺中,用清洁毛球将清洁剂均匀地涂在坐厕及尿槽周围;2、用力将坐厕、尿槽中的污渍清洁干净;3、如有水锈迹可加少许酸性清洁剂进行清洁;4、用热水将清洁剂冲洗干净;5、用干毛巾将水迹抹干,再用消毒水将坐厕板、尿槽消毒一次;6、将地面水迹拖抹干净。
公共场所卫生规范及标准(全)

公共场所卫生规范及标准(全)公共场所培训材料——卫生规范及标准编辑:jawsjd 来源:本站发布时间:11-01-01 浏览次数:487住宿业卫生规范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依据为加强住宿场所卫生管理,规范经营行为,防止传染病传播与流行,保障人体健康,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艾滋病防治条例》、《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一切从事经营服务的住宿场所。
第三条用语含义(一)住宿场所,是指向消费者提供住宿及相关综合性服务的场所,如宾馆、饭店、旅馆、旅店、招待所、度假村等。
(二)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是指为使房间或封闭空间空气温度、湿度、洁净度和气流速度等参数达到设定要求而对空气进行集中处理、输送、分配的所有设备、管道及附件、仪器仪表的总和。
(三)储藏间,是指用于存放客用棉织品、一次性用品等物品的房间。
(四)工作车,是指用于转送及暂存客用棉织品、一次性用品及清洁工具等物品的车辆。
(五)公共用品用具,是指供给顾客使用的各种用品、用具、设备和设施总称,包括床上用品、盥洗物品、饮具、清洁工具、拖鞋等。
(六)健康危害事故,是指住宿场所内发生的因空气质量、水质不符合卫生标准、用品用具或设施受到污染导致的群体性健康损害事故。
第二章场所卫生要求第四条选址、设计及竣工验收(一)住宿场所建设宜选择在环境安静,具备给排水条件和电力供应,且不受粉尘、有害气体、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扩散性污染源影响的区域,并应同时符合规划、环保和消防的有关要求。
(二)新建、改建、扩建住宿场所在可行性论证阶段或设计阶段和竣工验收前应当委托具有资质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进行卫生学评价。
第五条场所设置与布局(一)住宿场所主楼与辅助建筑物应有一定间距,烟尘应高空排放,场所25米范围内不得有有毒有害气体排放或噪声等污染源。
(二)住宿场所应当设置与接待能力相适应的消毒间、储藏间,并设有员工工作间、更衣和清洁间等专间。
公共场所卫生标准(最新)

公共场所卫生标准(最新)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公共场所的卫生标准要求越来越高。
保障公共场所的卫生安全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重要问题。
制定最新的公共场所卫生标准,加强对公共场所卫生管理,促进公众健康,提高社会文明程度。
方案内容1. 公共场所分类将公共场所分为传染病预防控制类、食品安全管理类、环境卫生保洁类等不同类别,并细化具体要求。
2. 消毒杀菌标准要求公共场所配备高效消毒杀菌设备,定期进行消毒杀菌处理,确保场所环境卫生。
3. 空气质量管理制定空气质量检测标准,定期对公共场所内空气质量进行监测,及时排查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改善空气质量。
4. 垃圾分类处理设立明显的垃圾分类回收区域,提倡公共场所内垃圾分类处理,减少垃圾对环境的污染。
5. 人员健康管理对公共场所相关从业人员进行健康体检,确保其身体健康,防止传染病传播。
6. 公共场所卫生检查建立定期公共场所卫生检查机制,对各类公共场所进行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场所卫生标准符合要求。
实施办法1. 督促地方政府要求地方政府建立公共场所卫生管理部门,加强对公共场所卫生管理的监督和检查。
2. 宣传教育加强对公众卫生安全意识的宣传和教育,倡导健康生活方式,营造文明卫生的社会环境。
3. 资金支持加大对公共场所卫生管理的投入力度,提供必要的经费和设备支持,确保卫生标准得到落实。
预期效果通过制定最新的公共场所卫生标准,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公共卫生安全的氛围,提高公共场所的卫生标准,促进公共健康,推动社会文明进步。
特殊场合1:长期停放的私人车库在长期停放的私人车库中,由于空气流通不良等原因,空气质量容易受到影响。
针对此情况,应增加以下条款:•私人车库应当做好通风设施,保持空气流通良好•定期进行空气质量检测,确保车库内空气质量符合要求•对于长期停放的车辆,应加强车内清洁和消毒,防止汽车内部污染物散发到空气中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以下问题及注意事项:•建议车主加装通风设备,如排气扇和空气净化器等•检测空气质量时,应选择专业的检测机构,确保检测结果准确可靠•清洁和消毒车内时,应使用专业的汽车清洁产品,并避免对车辆造成二次污染。
公共场所卫生标准修订介绍110414-监督局武汉

公共场所卫生标准

公共场所卫生标准1. 引言公共场所卫生是保障公众健康的重要环节。
为了提供一个安全、卫生的环境给公众,制定并执行公共场所卫生标准至关重要。
本文档旨在阐述公共场所卫生标准的内容和要求。
2. 标准范围公共场所卫生标准适用于各类公共场所,如餐饮场所、商场、医院等。
3. 卫生设施要求公共场所应设有充足、合理的卫生设施,包括:- 洗手台:数量足够,设置方便,配备洗手液、纸巾等卫生用品;- 垃圾箱:分布合理,定期清理;- 厕所:数量足够,保持干净、卫生,周期性进行清洁和消毒。
4. 公共区域卫生要求公共场所的公共区域应保持整洁、干净,定期进行清理和消毒。
具体要求如下:- 地面:保持整洁、无杂物、不滑,定期清洗;- 墙壁和天花板:保持无明显污渍,定期进行清洗;- 空气质量:保持通风良好,定期进行空气净化;- 照明设施:保持正常工作,无灰尘、蛛网等污渍。
5. 餐饮场所卫生要求餐饮场所作为公共场所的重要一环,其卫生要求更加严格。
以下是餐饮场所的卫生要求:- 食品储存:食品储存区应保持整洁、干燥,食品分类储存;- 食品加工:食品加工区应保持整洁、干净,员工佩戴卫生帽、口罩等防护用具;- 厨具和餐具清洗:厨具和餐具需经过高温清洗消毒,确保无菌;- 餐桌和座椅:餐桌和座椅需定期擦拭和消毒。
6. 公共场所员工培训公共场所的员工应接受相关卫生知识和操作培训,确保能够正确操作卫生设施和遵守卫生标准。
7. 监督与检查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公共场所卫生标准的监督与检查,确保公共场所的卫生状况符合标准要求。
8. 总结公共场所的卫生标准直接关乎公众的健康安全。
只有制定并贯彻执行科学、规范的卫生标准,我们才能提供一个安全、卫生的公共环境给公众。
以上是关于公共场所卫生标准的内容和要求,请公共场所管理者、从业人员等共同遵守并落实。
公共场所卫生规范制度(通用)

公共场所卫生规范制度(通用)
目标
本文档旨在制定公共场所的卫生规范制度,以确保公共场所的
卫生和健康环境,保护公众的健康安全。
要求
1. 公共场所管理方应建立健全的卫生管理制度,负责公共场所
的卫生工作。
2. 公共场所管理方应确保公共场所的卫生设施和设备保持清洁、无污染。
3. 公共场所管理方应定期对公共场所进行消毒和清洁,并保持
清洁度。
4. 公共场所管理方应设置垃圾桶,并定期清理垃圾。
5. 公共场所管理方应建立卫生检测机制,定期进行检测并记录
结果。
6. 公共场所管理方应制定消防预防措施,并确保公共场所的消
防设施正常运行。
7. 公共场所管理方应进行员工卫生教育和培训,确保员工具备
良好的卫生惯和技能。
8. 公共场所管理方应加强卫生监督,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并追
究责任。
执法和惩罚
违反公共场所卫生规范制度的管理方将受到以下执法和惩罚措施:
- 警告
- 罚款
- 暂停营业
- 吊销许可证
- 司法追究
以上规定将由相关监管部门进行执法检查和监督。
公众也可以
向相关部门举报违反卫生规范的公共场所。
结论
公共场所卫生规范制度的实施对保障公众的健康安全和提升公
共场所形象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公共场所管理方能够认真履行责任,切实保障公共场所的卫生和健康环境。
> 注意:以上规范仅作为通用指导,具体场所的卫生规范制度应根据当地法律和实际情况进行制定和执行。
学校公共场所(教室、宿舍、清洁区)卫生标准

学校公共场所(教室、宿舍、清洁区)卫生标准一、教室卫生标准1、黑板:要求干净,无粉笔灰,包括四周边框。
2、讲台:要求教具,教学用品摆放整齐、有条理,讲台干净,无粉笔灰。
3、地板:要求地面干净,无杂物、纸屑,无积水,干燥。
4、桌凳:要求摆放整齐,行、组距离均匀,纵横各成直线,桌凳干净,桌面摆放书籍整齐,桌面干净,学习用品、生活用品整齐摆放统一整齐。
5、门窗:要求玻璃清洁明亮,窗框无灰尘或其他可擦试的痕迹,窗台干净。
6、天花板:要求无蜘蛛网,灯管、风扇、开关无灰尘。
7、书报、杂志摆放整齐。
8、劳动工具摆放整齐,垃圾筐内垃圾及时(当天)清理。
9、墙壁:无乱贴乱画,教室文化、条例贴整齐统一。
10、电视机(柜)等无灰尘,放置恰当。
二、宿舍内务卫生标准1、地面干净无杂物,墙上无乱贴乱画。
2、鞋子统一放床下,摆放成一直线,鞋尖朝内。
3、衣服、毛巾无乱挂乱放,须统一摆放整齐。
4、寝室文化:装饰美观大方,无伤大雅。
室内墙壁无乱贴、乱挂、乱画、乱钉现象。
5、被子统一迭四方块,摆放方向统一,枕头及床上其它用品要求统一摆放整齐。
6、桶、盆、口杯、水壶、饭碗及日用品(洗衣粉、牙膏、香皂等)摆放整齐、成直线。
7、行李、箱子、袋子摆放整齐、无灰尘。
8、门、窗干净,窗栏上不晾晒任何东西。
玻璃洁净、明亮,窗台无杂物,窗框上没有积灰9、天花板、走廊无蜘蛛网,灯管、风扇、开关无灰尘。
10、宿舍整体整齐、清洁、大方、空气流通清新、无异味。
Ik宿舍外走廊干净,无积水,护栏或瓷砖无灰尘。
三、清洁区卫生标准1、地面:要求干净,无落叶、果皮纸屑等垃圾,无积水。
2、水沟:要求干净,无淤泥、积沙,无污水,无杂草。
3、楼梯扶手:无灰尘,墙面干净。
无论什么原因,要保持24小时清洁卫生。
检查(或抽查)一处不洁根据情况扣2-5分。
(2021年整理)公共场所国家卫生标准

(完整)公共场所国家卫生标准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公共场所国家卫生标准)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公共场所国家卫生标准的全部内容。
公共场所国家卫生标准1.《旅店业卫生标准》(GB9663-1996)2.文化娱乐场所卫生标准(GB 9664-1996)3。
《公共浴室卫生标准》(GB 9665—1996)4.《理发店、美容店卫生标准》(GB 9666—1996)5.《游泳场所卫生标准》(GB 9667—1996)6。
体育馆卫生标准(GB 9668—1996)7。
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展览馆卫生标准( GB 9669─1996)8。
《商场(店)书店卫生标准》(GB 9670-1996)9。
医院候诊室卫生标准(GB 9671━1996)10. 公共交通等候室卫生标准( GB 9672-1996)11。
公共交通工具卫生标准(GB 9673─1996)12. 饭馆(餐厅)卫生标准(GB16153—1996)13.《公共场所用品卫生标准》(WS 205-200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旅店业卫生标准 (GB9663—1996)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各类旅店客房的空气质量、噪声、照度和公共用品消毒等标准值及其卫生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各类旅店。
本标准不适用于车马店。
2 引用标准GB5701 《室内空调至适温度》GB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3 标准值和卫生要求3.2经常性卫生要求3.2.1各类旅店的店容、店貌和周围环境应整洁、美观,地面无果皮、痰迹和垃圾。
3.2.2各类旅店应有健全的卫生制度。
新版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精选】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2017年12月26日修订)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修改《新食品原料安全性审查管理办法》等7件部门规章的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令第 18号《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修改〈新食品原料安全性审查管理办法〉等7件部门规章的决定》已于2017年12月5日经国家卫生计生委委主任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主任李斌2017年12月26日(2016年1月19日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修改外国医师来华短期行医暂行管理办法等8件部门规章的决定》(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令第8号)【对此也作了修改】三、《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一)将第十九条第三款修改为:“公共场所经营者应当在醒目位置如实公示检测结果,并对其卫生检测的真实性负责,依法依规承担相应后果。
”(二)将第二十五条第二款修改为:“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有效期为四年。
”(三)删除第三十四条第二款。
(四)删除第三十七条第九项。
附:《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根据《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的规定,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公共场所经营者在经营活动中,应当遵守有关卫生法律、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以及相关的卫生标准、规范,开展公共场所卫生知识宣传,预防传染病和保障公众健康,为顾客提供良好的卫生环境。
第三条国家卫生计生委主管全国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的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管理工作。
国境口岸及出入境交通工具的卫生监督管理工作由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
铁路部门所属的卫生主管部门负责对管辖范围内的车站、等候室、铁路客车以及主要为本系统职工服务的公共场所的卫生监督管理工作。
第四条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应当根据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管理需要,建立健全公共场所卫生监督队伍和公共场所卫生监测体系,制定公共场所卫生监督计划并组织实施。
第五条鼓励和支持公共场所行业组织开展行业自律教育,引导公共场所经营者依法经营,推动行业诚信建设,宣传、普及公共场所卫生知识。
公共场所卫生制度标准版本(3篇)

公共场所卫生制度标准版本一、公共场所经营单位,需取得“卫生许可证”后方可开业。
“卫生许可证”悬挂于显眼处。
二、从业人员(包括临时工)每年应进行一次健康检查,持有效合格的健康证后方能从事本职工作。
三、从业人员需进行法规及卫生知识培训,经考核合格者发给合格证。
四、公共场所经营单位必须建立相应的卫生管理制度。
要有专人负责卫生管理工作,设卫生专用消毒设施,公用品、用具等需定期进行消毒保洁。
五、定期清理室内外卫生,保持环境整洁。
宾馆、旅店业卫生制度一、宾馆、旅店要保持周围环境整洁、美观,地面无果皮、痰迹和垃圾。
二、必须设有消毒间或消毒设施,并要有健全的卫生制度。
三、被套、枕套(巾)、床单等卧具要一客一换。
四、公用茶具应每日清洗消毒。
茶具表面必须光洁、无油渍、无水渍、无异味。
五、客房内卫生间的洗漱池、浴盆应每日清洗消毒。
无卫生间的客房,每个床位应配备有不同标记的脸盆和脚盆各一个。
脸盆、脚盆和拖鞋要做到一客一换,用后必须清洗和消毒。
六、宾馆、旅店业的公共卫生间要做到每日清扫、消毒、并保持无积水、无蚊蝇、无异味。
七、各类宾馆、旅店业要有防蝇、蚊、蟑螂和防鼠害的设施,并经常检查设施使用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改进。
八、对旅客废弃的衣物要进行登记,统一销毁。
九、店内自备水源和二次供水水质应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二次供水蓄水池要符合输水管材卫生要求,做到定期清洗消毒。
公共场所卫生制度标准版本(二)第一,卫生消毒管理制度。
公共场所单位各岗位人员要熟知消毒常识,建立健全各岗位消毒管理责任制,严格执行消毒管理规范与标准,认真做好公共场所空气和各类公共用品的消毒工作,坚持一去污清洗、二浸泡消毒、____水冲净的总原则;要设置专用消毒间(区),消毒间(区)面积、设施、备品及管理符合公共场所许可和有关标准要求,消毒间不得取消、挪用,消毒应有消毒记录;可重复性使用的公共用品外送清洗消毒时,应分类收集、存运,建立送接台帐,索取消毒物品检验合格证明;一人/次性使用的公共用具用品不得违反规定再重复使用,回收处理应符合有关规定要求。
公共场所卫生标准(最新)

公共场所卫生标准目录第1章公共场所卫生的基本知识第2章常用消毒方法第3章各类公共场所的共同卫生要求第4章住宿业卫生要求第5章美容美发场所卫生要求第6章游泳场所卫生要求第7章沐浴场所卫生要求第8章文化娱乐场所卫生要求第9章商场卫生要求第1章公共场所卫生的基本知识1.1公共场所的概念公共场所是根据公众生活和社会活动的需要建成的具有服务功能的公共设施。
它是人群经常聚集、供公众使用、向社会公共提供各类服务的活动场所。
1.2公共场所的特点1.2.1人员集中,流动性大。
公共场所在一定空间内同时接纳众多人群,健康与非健康个体混杂,容易造成疾病传播。
1.2.2设备和物品容易污染。
绝大多数公共场所的设备、器械供多人重复使用,容易交叉污染,危害人群身体健康。
1.3公共场所的范围根据《江西省公共场所卫生行政许可监督管理范围》,我省公共场所的范围是:(一)住宿场所;(二)沐浴场所;(三)美容美发场所;(四)文化娱乐场所:影剧院、录像厅(室)、游艺厅(室)、歌(舞、卡拉OK)厅、音乐厅(五)游泳场(馆);(六)展览馆、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七)商场(店)、书店;(八)长途车站候车室。
候诊室不单独颁发《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其监管按《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执行。
1.4公共场所环境因素与致病因素1.4.1物理性因素。
有气温、湿度、气流、辐射、采光、照明、噪声、振动。
1.4.2化学性因素。
有颗粒物(尘、烟、雾)、一氧化碳、二氧化碳、臭氧、甲醛、合成洗涤剂、消毒剂等。
1.4.3生物性因素。
细菌、病毒、真菌、病媒生物(苍蝇、蚊子、蟑螂、螨虫、老鼠等)等。
1.5 公共场所容易传播的疾病1.5.1呼吸道传染病:主要在冬春季流行。
包括流感、流脑、上感、肺结核等。
1.5.2肠道传染病:主要指病毒性肝炎、伤寒、霍乱、细菌性痢疾等。
1.5.3虫媒传染病:是由蚊子、苍蝇、蟑螂等病媒生物传播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常见的有流行性乙型脑炎、鼠疫、疟疾、登革热等。
公共场所卫生要求(精选合集)

公共场所卫生要求(精选合集)第一篇:公共场所卫生要求公共场所卫生要求1、公共场所包括:旅店业、文化娱乐场所、公共浴室、理发店及美容店、游泳场所,体育馆、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商场(店)及书店、医院后真实、公共交通等候室、公共交通工具等。
2、公共场所的基本卫生要求:(1)室内空气清洁;(2)微小气候适宜;(3)采光照明良好;(4)环境整洁安静;(5)卫生制度健全;(6)卫生设施完好;(7)从业人员无传染病;(8)从业人员个人卫生好。
3、公共场所经营者的下列行为应承担法律责任:(1)卫生质量不符合国家卫生标准而继续营业的。
(2)未获得健康合格证从事直接为顾客服务的。
(3)拒绝卫生监督的。
(4)未取得“卫生许可证”擅自营业的。
(5)发生危害公民健康事故的。
4、公用场所从业人员要求:公共场所直接为顾客服务人员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活动期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以及其他有碍公共卫生的疾病的,治愈前不得从事直接为顾客服务的工作。
旅店(招待所)旅客用的被套、枕套(巾)、床单等床上用品,应一客一换,长住旅客床上用品更换间隔不超过一周。
5、公共场所消毒要求:旅店业应设置专门的消毒间,并做好消毒记录。
茶具、口杯消毒采用消毒柜消毒、煮沸消毒、化学消毒(84消毒液浸泡)等方法;拖鞋消毒采用漂白精消毒、化学消毒(84消毒液浸泡)等方法;床上用品消毒采用紫外线消毒、高温湿热消毒、消毒洗衣粉洗涤等方法。
6、理发店卫生要求:理发美容店应做到“一戴三消”。
一戴:戴口罩。
三消:消毒刀具、消毒胡刷、消毒毛巾。
理发工具常用的消毒方法有紫外线消毒、药物消毒、75%医用酒精消毒等。
对患头癣等各种皮肤传染病的顾客,理发店应配备专用的理发用具,用后及时消毒。
7、公共浴池卫生要求:浴池池水常用消毒方法有次氯酸钠消毒和漂白粉、漂白精消毒。
公共浴池要防止各类疾病的传播。
对公用毛巾、茶具、拖鞋、浴巾应分类集中消毒;公用茶具毛巾、拖鞋、浴巾应做到一客一换一消毒;禁止患有性病和各种传染性皮肤病的顾客就浴。
工作场所卫生标准精选(最新)

工作场所卫生标准精选(最新)GBZ1《GBZ 1-2010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2.1《GBZ 2.1-2007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2.2《GBZ 2.2-2007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物理因素》GBZ114《GBZ 114-2006 密封放射源及密封γ放射源容器的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Z115《GBZ 115-2002 X射线衍射仪和荧光分析仪卫生防护标准》GBZ116《GBZ 116-2002 地下建筑氡及其子体控制标准》GBZ117《GBZ 117-2006 工业X射线探伤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Z118《GBZ 118-2002 油(气)田非密封型放射源测井卫生防护标准》GBZ119《GBZ 119-2006 放射性发光涂料卫生防护标准》GBZ121《GBZ 121-2002 后装γ源近距离治疗卫生防护标准》GBZ122《GBZ 122-2006 离子感烟火灾探测器放射防护标准》GBZ124《GBZ 124-2002 地热水应用中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Z127《GBZ 127-2002 X射线行李包检查系统卫生防护标准》GBZ132《GBZ 132-2008 工业γ射线探伤卫生防护标准》GBZ142《GBZ 142-2002 油(气)田测井用密封型放射源卫生防护标准》GBZ143《GBZ 143-2002 集装箱检查系统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Z158《GBZ158-2003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GBZ159《GBZ159-2004 工作场所空气中有毒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GBZ160.1《GBZ/T 160.1-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锑及其化合物》GBZ160.2《GBZ/T 160.2-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钡及其化合物》GBZ160.3《GBZ/T 160.3-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铍及其化合物》GBZ160.4《GBZ/T 160.4-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铋及其化合物》GBZ160.5《GBZ/T 160.5-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镉及其化合物》GBZ160.6《GBZ/T 160.6-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钙及其化合物》GBZ160.7《GBZ/T 160.7-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铬及其化合物》GBZ160.8《GBZ/T 160.8-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钴及其化合物》GBZ160.9《GBZ/T 160.9-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铜及其化合物》GBZ160.10《GBZ/T 160.10-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铅及其化合物》GBZ160.11《GBZ/T 160.11-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锂及其化合物》GBZ160.12《GBZ/T 160.12-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镁及其化合物》GBZ160.13《GBZ/T 160.13-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锰及其化合物》GBZ160.14《GBZ/T 160.14-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汞及其化合物》GBZ160.15《GBZ/T 160.15-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钼及其化合物》GBZ160.16《GBZ/T 160.16-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镍及其化合物》GBZ160.17《GBZ/T 160.17-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钾及其化合物》GBZ160.18《GBZ/T 160.18-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钠及其化合物》GBZ160.19《GBZ/T 160.19-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锶及其化合物》GBZ160.20《GBZ/T 160.20-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钽及其化合物》GBZ160.21《GBZ/T 160.21-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铊及其化合物》GBZ160.22《GBZ/T 160.22-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锡及其化合物》GBZ160.23《GBZ/T 160.23-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钨及其化合物》GBZ160.24《GBZ/T 160.24-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钒及其化合物》GBZ160.26《GBZ/T 160.26-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锆及其化合物》GBZ160.27《GBZ/T 160.27-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硼及其化合物》GBZ160.28《GBZ/T 160.28-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无机含碳化合物》GBZ160.29《GBZ/T 160.29-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无机含氮化合物》GBZ160.30《GBZ/T 160.30-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无机含磷化合物》GBZ160.31《GBZ/T 160.31-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砷及其化合物》GBZ160.32《GBZ/T 160.32-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氧化物》GBZ160.33《GBZ/T 160.33-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硫化物》GBZ160.34《GBZ/T 160.34-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硒及其化合物》GBZ160.35《GBZ/T 160.35-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碲及其化合物》GBZ160.36《GBZ/T 160.36-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氟化物》GBZ160.37《GBZ/T 160.37-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氯化物》GBZ160.38《GBZ/T 160.38-2007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烷烃类化合物》GBZ160.39《GBZ/T 160.39-2007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烯烃类化合物》GBZ160.40《GBZ/T 160.40-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混合烃类化合物》GBZ160.41《GBZ/T 160.41-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脂环烃类化合物》GBZ160.42《GBZ/T 160.42-2007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芳香烃类化合物》GBZ160.43《GBZ/T 160.43-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多苯类化合物》GBZ160.44《GBZ/T 160.44-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多环芳香烃类化合物》GBZ160.45《GBZ/T 160.45-2007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卤代烷烃类化合物》GBZ160.46《GBZ/T 160.46-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卤代不饱和烃类化合物》GBZ160.47《GBZ/T 160.47-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卤代芳香烃类化合物》GBZ160.48《GBZ/T 160.48-2007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醇类化合物》GBZ160.49《GBZ/T 160.49-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硫醇类化合物》GBZ160.50《GBZ/T 160.50-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烷氧基乙醇类化合物》GBZ160.51《GBZ/T 160.51-2007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酚类化合物》GBZ160.52《GBZ/T 160.52-2007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脂肪族醚类化合物》GBZ160.53《GBZ/T 160.53-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苯基醚类化合物》GBZ160.54《GBZ/T 160.54-2007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脂肪族醛类化合物》GBZ160.55《GBZ/T 160.55-2007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脂肪族酮类化合物》GBZ160.56《GBZ/T 160.56-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脂环酮和芳香族酮类化合物》GBZ160.57《GBZ/T 160.57-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醌类化合物》GBZ160.58《GBZ/T 160.58-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环氧化合物》GBZ160.59《GBZ/T 160.59-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羧酸类化合物》GBZ160.61《GBZ/T 160.61-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酰基卤类化合物》GBZ160.62《GBZ/T 160.62-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酰胺类化合物》GBZ160.63《GBZ/T 160.63-2007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饱和脂肪族酯类化合物》GBZ160.64《GBZ/T 160.64-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不饱和脂肪族酯类化合物》GBZ160.65《GBZ/T 160.65-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卤代脂肪族酯类化合物》GBZ160.66《GBZ/T 160.66-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芳香族酯类化合物》GBZ160.67《GBZ/T 160.67-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异氰酸酯类化合物》GBZ160.68《GBZ/T 160.68-2007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腈类化合物》GBZ160.69《GBZ/T 160.69-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脂肪族胺类化合物》GBZ160.70《GBZ/T 160.70-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醇胺类化合物》GBZ160.71《GBZ/T 160.71-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肼类化合物》GBZ160.72《GBZ/T 160.72-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芳香族胺类化合物》GBZ160.73《GBZ/T 160.73-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硝基烷烃类化合物》GBZ160.74《GBZ/T 160.74-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芳香族硝基化合物》GBZ160.75《GBZ/T 160.75-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杂环化合物》GBZ160.76《GBZ/T 160.76-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有机磷农药》GBZ160.77《GBZ/T 160.77-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有机氯农药》GBZ160.78《GBZ/T 160.78-2007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拟除虫菊酯类农药》GBZ160.79《GBZ/T 160.79-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药物类化合物》GBZ160.80《GBZ/T 160.80-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炸药类化合物》GBZ160.81《GBZ/T 160.81-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生物类化合物》GBZ160.82《GBZ/T 160.82-2007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醇醚类化合物》GBZ160.83《GBZ/T 160.83-2007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铟及其化合物》GBZ160.84《GBZ/T 160.84-2007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钇及其化合物》GBZ160.85《GBZ/T 160.85-2007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碘及其化合物》GBZ173《GBZ/T173-2006 职业卫生生物监测质量保证规范》GBZ174《GBZ 174-2006 含发光涂料仪表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Z175《GBZ 175-2006 γ射线工业CT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Z176《GBZ 176-2006 医用诊断X射线个人防护材料及用品标准》GBZ177《GBZ 177-2006 便携式X射线检查系统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Z178《GBZ 178-2006 低能γ射线粒子源植入治疗的放射卫生防护与质量控制检测规范》GBZ179《GBZ 179-2006 医疗照射放射防护基本要求》GBZ180《GBZ/T 180-2006 医用X射线CT机房的辐射屏蔽规范》GBZ183《GBZ/T 183-2006 电离辐射与防护常用量和单位》GBZ189.1《GBZ/T 189.1-2007 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1部分:超高频辐射》GBZ189.2《GBZ/T 189.2-2007 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2部分:高频电磁场》GBZ189.3《GBZ/T 189.3-2007 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3部分:工频电场》GBZ189.4《GBZ/T 189.4-2007 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4部分:激光辐射》GBZ189.5《GBZ/T 189.5-2007 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5部分:微波辐射》GBZ189.6《GBZ/T 189.6-2007 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6部分:紫外辐射》GBZ189.7《GBZ/T 189.7-2007 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7部分:高温》GBZ189.8《GBZ/T 189.8-2007 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8部分:噪声》GBZ189.9《GBZ/T 189.9-2007 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9部分:手传振动》GBZ189.10《GBZ/T 189.10-2007 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10部分:体力劳动强度分级》GBZ189.11《GBZ/T 189.11-2007 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11部分:体力劳动时的心率》GBZ192.1《GBZ/T 192.1-2007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1部分:总粉尘浓度》GBZ192.2《GBZ/T 192.2-2007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2部分:呼吸性粉尘浓度》GBZ192.3《GBZ/T 192.3-2007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3部分:粉尘分散度》GBZ192.4《GBZ/T 192.4-2007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4部分:游离二氧化硅含量》GBZ192.5《GBZ/T 192.5-2007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5部分:石棉纤维浓度》GBZ193《GBZ/T 193-2007 石棉作业职业卫生管理规范》GBZ194《GBZ/T 194-2007工作场所防止职业中毒卫生工程防护措施规范》GBZ196《GBZ/T 196-2007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技术导则》GBZ197《GBZ/T 197-2007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技术导则》GBZ199《GBZ/T 199-2007 服装干洗业职业卫生管理规范》GBZ230《GBZ 230-2010 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GBZ231《GBZ/T 231-2010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职业卫生防护技术规范》G934《GB/T 934-2008 高温作业环境气象条件测定方法》G5817《GB/T 5817-2009 粉尘作业场所危害程度分级》G8279《GB8279-2001 医用X射线诊断放射卫生防护要求》G8771《GB 8771-2007 铅笔涂层中可溶性元素最大限量》G9663《GB9663~9673、16153-1996 公共场所卫生标准》G11654.1《GB 11654.1-2012 造纸及纸制品业卫生防护距离第1部分:纸浆制造业》G11655.1《GB 11655.1-2012 合成材料制造业卫生防护距离第1部分:聚氯乙烯制造业》G11655.6《GB 11655.6-2012 合成材料制造业卫生防护距离第6部分:氯丁橡胶制造业》G11661《GB 11661-2012 炼焦业卫生防护距离》G11737《GB11737-1989 居住区大气中苯、甲苯和二甲苯卫生检验标准方法气相色谱法》G15982《GB 15982-2012 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16147《GB/T 16147-1995 空气中氡浓度的闪烁瓶测量方法》G16182《GB/T16182-1996 车间空气中乙苯卫生标准》G16183《GB/T16183-1996 车间空气中铊卫生标准》G16184《GB/T16184-1996 车间空气中硫酰氟卫生标准》G16185《GB/T16185-1996 车间空气中萘卫生标准》G16186《GB/T16186-1996 车间空气中溴氰菊酯卫生标准》G16187《GB/T16187-1996 车间空气中叠氮酸和叠氮化钠卫生标准》G16188《GB/T16188-1996 车间空气中氧化乐果卫生标准》G16190《GB/T16190-1996 车间空气中乙二醇卫生标准》G16192《GB/T16192-1996 车间空气中氯甲烷卫生标准》G16193《GB/T16193-1996 车间空气中二异氰酸甲苯酯卫生标准》G16194《GB/T16194-1996 车间空气中电焊烟尘卫生标准》G16195《GB/T16195-1996 车间空气中氧化镁(烟)卫生标准》G16196《GB/T16196-1996 车间空气中凝聚二氧化硅粉尘卫生标准》G16197《GB/T16197-1996 车间空气中木粉尘卫生标准》G16198《GB/T16198-1996 车间空气中棉尘卫生标准》G16199《GB/T16199-1996 车间空气中二月桂酸二丁基锡卫生标准》G16200《GB/T16200-1996 车间空气中氰戊菊酯卫生标准》G16201《GB/T16201-1996 车间空气中二氧化碳卫生标准》G16205《GB/T16205-1996 车间空气中杀螟松卫生标准》G16213《GB/T16213-1996 车间空气中丙烯酸卫生标准》G16218《GB/T16218-1996 车间空气中二氯甲烷卫生标准》G16219《GB/T16219-1996 车间空气中三氯甲烷卫生标准》G16220《GB/T16220-1996 车间空气中白僵菌孢子卫生标准》G16222《GB/T16222-1996 车间空气中一甲基肼卫生标准》G16224《GB/T16224-1996 车间空气中白云石粉尘卫生标准》G16225《GB/T16225-1996 车间空气中呼吸性矽尘卫生标准》G16226《GB/T16226-1996 车间空气中石灰石粉尘卫生标准》G16227《GB/T16227-1996 车间空气中汞卫生标准》G16228《GB/T16228-1996 车间空气中氟化物卫生标准》G16236《GB/T16236-1996 车间空气中三次甲基三硝基胺卫生标准》G16237《GB/T16237-1996 车间空气中谷物粉尘卫生标准》G16238《GB/T16238-1996 车间空气中呼吸性水泥粉尘卫生标准》G16239《GB/T16239-1996 车间空气中蚕桑丝尘卫生标准》G16240《GB/T16240-1996 车间空气中稀土粉尘卫生标准》G16242《GB/T16242-1996 车间空气中对硝基苯胺卫生标准》G16243《GB/T16243-1996 车间空气中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卫生标准》G16244《GB/T16244-1996 车间空气中硫酸二甲酯卫生标准》G16247《GB/T16247-1996 车间空气中氯化锌(烟)卫生标准》G16248《GB/T16248-1996 作业场所空气中呼吸性煤尘卫生标准》G16249《GB/T16249-1996 车间空气中甲酚卫生标准》G16292《GB/T 16292-2010 医药工业洁净室(区) 悬浮粒子的测试方法》G16293《GB/T 16293-2010 医药工业洁净室(区) 浮游菌的测试方法》G16294《GB/T 16294-2010 医药工业洁净室(区) 沉降菌的测试方法》G16298《GB16298-1996 民用机场环境卫生标准》G16330《GB16330-1996 饮用天然矿泉水厂卫生规范》G16351《GB16351-1996 医用γ射线远距离治疗设备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16353《GB16353-1996 含放射性物质消费品的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16354《GB16354-1996 使用密封放射源的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16356《GB16356-1996 地下建筑氡及其子体控制标准》G16358《GB16358-1996 油(气)田非密封型放射源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16360《GB16360-1996 临床核医学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16361《GB16361-1996 临床核医学中患者的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16362《GB16362-1996 体外射束放射治疗中患者的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16363《GB16363-1996 X射线防护材料屏蔽性能及检验方法》G16364《GB16364-1996 后装γ源近距离治疗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16365《GB16365-1996 离子感烟火灾探测器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16366《GB16366-1996 汽灯纱罩生产的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16368《GB16368-1996 含密封源仪表的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16369《GB16369-1996 医用电子加速器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16764《GB/T16764-1997 配合饲料企业卫生规范》G16910《GB/T16910-1997 小型工业企业建厂劳动卫生基本技术条件》G16911《GB/T16911-1997 水泥生产防尘技术规程》G16913.1《GB/T16913.1-1997 粉尘物性试验方法:试验尘样的采集》G16913.2《GB/T16913.2-1997 粉尘物性试验方法:有效密度的测定》G16913.3《GB/T16913.3-1997 粉尘物性试验方法:堆积密度的测定》G16913.4《GB/T16913.4-1997 粉尘物性试验方法:分散度的测定》G16913.5《GB/T16913.5-1997 粉尘物性试验方法:安息角的测定》G16913.6《GB/T16913.6-1997 粉尘物性试验方法:吸湿性的测定》G16913.7《GB/T16913.7-1997 粉尘物性试验方法:含湿量的测定》G16913.8《GB/T16913.8-1997 粉尘物性试验方法:浸润性的测定》G16913.9《GB/T16913.9-1997 粉尘物性试验方法:粘结性的测定》G16913.10《GB/T16913.10-1997 粉尘物性试验方法:比电阻的测定》G16913.11《GB/T16913.11-1997 粉尘物性试验方法:工况粉尘比电阻的测定》G17052《GB17052-1997 车间空气中岩棉粉尘卫生标准》G17053《GB17053-1997 车间空气中碳酸钠卫生标准》G17054《GB17054-1997 车间空气中焦炉逸散物卫生标准》G17055《GB17055-1997 车间空气砷及其无机化合物卫生标准》G17060《GB17060-1996 X射线行包检查系统的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17061《GB17061-1997 作业场所空气采样仪器的技术规范》G17062《GB17062-1997 车间空气中锡及其无机化合物的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测定法》G17063《GB17063-1997 车间空气中锑及其无机化合物的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测定法》G17064《GB17064-1997 车间空气中甲硫醇的气相色谱测定法》G17065《GB17065-1997 车间空气中偏二甲基肼的气相色谱测定法》G17066《GB17066-1997 车间空气中二乙鞍的气相色谱测定法》G17067《GB17067-1997 车间空气中三氧化二砷原子吸收光谱测定法》G17068《GB17068-1997 车间空气中甲酸的气相色谱测定法》G17069《GB17069-1997 车间空气中丙酸的气相色谱测定法》G17070《GB17070-1997 车间空气中苄基氯的气相色谱测定法》G17071《GB17071-1997 车间空气中苄基氰的气相色谱测定法》G17072《GB17072-1997 车间空气中对硝基苯胺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测定法》G17073《GB17073-1997 车间空气中环己酮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测定法》G17074《GB17074-1997 车间空气中乙醛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测定法》G17075《GB17075-1997 车间空气中丁醇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测定法》G17076《GB17076-1997 车间空气中异丁醇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测定法》G17077《GB17077-1997 车间空气中硫酸二甲酯的溶剂解吸液相色谱测定法》G17078《GB17078-1997 车间空气中三硝基苯酚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法》G17079《GB17079-1997 车间空气中乙酸甲酯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测定法》G17080《GB17080-1997 车间空气中乙酸乙酯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测定法》G17081《GB17081-1997 车间空气中乙酸丙酯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测定法》G17082《GB17082-1997 车间空气中乙酸丁酯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测定法》G17084《GB17084-1997 车间空气中2-甲氧基乙醇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测定法》G17085《GB17085-1997 车间空气中2-乙氧基乙醇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测定法》G17086《GB17086-1997 车间空气中2-丁氧基乙醇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测定法》G17087《GB17087-1997 车间空气中钼的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测定法》G17088《GB17088-1997 车间空气中N-甲基苯胺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测定法》G17089《GB17089-1997 车间空气中N、N-二甲基苯胺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测定法》G17090《GB17090-1997 车间空气中三氯乙烯的气相色谱测定法》G17091《GB17091-1997 车间空气中丁酮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测定法》G17092《GB17092-1997 车间空气中丙烯酸乙酯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测定法》G17093《GB/T17093-1997 室内空气中细菌总数卫生标准》G17094《GB/T17094-1997 室内空气中二氧化碳卫生标准》G17095《GB/T17095-1997 室内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卫生标准》G17096《GB/T17096-1997 室内空气中氮氧化物卫生标准》G17097《GB/T17097-1997 室内空气中二氧化硫卫生标准》G17098《GB/T17098-1997 居住区大气中酚类化合物卫生检验标准方法》G17110《GB/T17110-1997 商店购物环境与营销设施的要求》G17216《GB/T 17216-2012 人防工程平时使用环境卫生要求》G17217《GB/T17217-1998 城市公共厕所卫生标准》G17220《GB/T17220-1998 公共场所卫生监测技术规范》G17222《GB/T 17222-2012 煤制气业卫生防护距离》G17223《GB/T17223-1998 小学生一日学习时间卫生标准》G17224《GB/T17224-1998 中学生一日学习时间卫生标准》G17225《GB/T17225-1998 中小学校教室采暖温度标准》G17226《GB/T17226-1998 中小学校教室换气卫生标准》G17227《GB/T17227-1998 中小学校教科书卫生标准》G17236《GB/T17236-1998 生猪屠宰操作规程》G17237《GB/T17237-1998 畜类屠宰加工通用技术条件》G17397《GB/T 17397-2012 铝电解生产防尘防毒技术规程》G17398《GB/T 17398-2013 铅冶炼防尘防毒技术规程》G17403《GB17403-1998 巧克力厂卫生标准》G17404《GB17404-1998 膨化食品良好生产规范》G17405《GB17405-1998 保键食品良好生产规范》G17440《GB17440-1998 粮食加工、储运系统粉尘防爆安全规程》G17785《GB/T17785-1999 新建低层住宅建筑设计与施工中氡控制导则》G18055《GB/T18055-2000 村镇规划卫生标准》G18068.1《GB 18068.1-2012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卫生防护距离第1部分:水泥制造业》G18068.2《GB 18068.2-2012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卫生防护距离第2部分:石灰制造业》G18068.3《GB 18068.3-2012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卫生防护距离第3部分:石棉制品业》G18068.4《GB 18068.4-2012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卫生防护距离第4部分:石墨碳素制品业》G18069《GB18069-2000 硫化硷厂卫生防护距离标准》G18070《GB18070-2000 油漆厂卫生防护距离标准》G18071.1《GB 18071.1-2012 基础化学原料制造业卫生防护距离第1部分:烧碱制造业》G18071.3《GB 18071.3-2012 基础化学原料制造业卫生防护距离第3部分:硫酸制造业》G18071.6《GB 18071.6-2012 基础化学原料制造业卫生防护距离第6部分:硫化碱制造业》G18071.7《GB 18071.7-2012 基础化学原料制造业卫生防护距离第7部分:黄磷制造业》G18071.8《GB 18071.8-2012 基础化学原料制造业卫生防护距离第8部分:氢氟酸制造业》G18072《GB18072-2000 塑料厂卫生防护距离标准》G18073《GB18073-2000 炭素厂卫生防护距离标准》G18074《GB18074-2000 内燃机厂卫生防护距离标准》G18075.1《GB 18075.1-2012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卫生防护距离第1部分:汽车制造业》G18076《GB18076-2000 石灰厂卫生防护距离标准》G18077《GB18077-2000 石棉制品厂卫生防护距离标准》G18078《GB18078-2000 肉类联合加工厂卫生防护距离标准》G18079《GB18079-2000 制胶厂卫生防护距离标准》G18080《GB18080-2000 缫丝厂卫生防护距离标准》G18081《GB18081-2000 火葬场卫生防护距离标准》G18082《GB18082-2000 制革厂卫生防护距离标准》G18083《GB18083-2000 以噪声为主的工业企业卫生防护距离标准》G18092《GB/T18092-2000 免水冲卫生厕所》G18204《GB/T18204.1~30-2000 公共场所卫生标准检验方法》G18465《GB18465-2001 工业γ射线探伤放射卫生防护要求》G18468《GB18468-2001 室内空气中对二氯苯卫生标准》G18528《GB18528-2001 作业场所紫外辐射职业接触限值》G18529《GB18529-2001 车间空气中乙醛职业接触限值》G18530《GB18530-2001 车间空气中碳纤维粉尘职业接触限值》G18531《GB18531-2001 车间空气中磷酸职业接触限值》G18532《GB18532-2001 车间空气中聚丙腈纤维职业接触限值》G18533《GB18533-2001 车间空气中多次甲基多苯基多异氰酸酯职业接触限值》G18534《GB18534-2001 车间空气中丁酮职业接触限值》G18535《GB18535-2001 车间空气中膨润土粉尘职业接触限值》G18536《GB18536-2001 车间空气中三氯氧磷职业接触限值》G18537《GB18537-2001 车间空气中马来酸酐职业接触限值》G18538《GB18538-2001 车间空气中乙醇胺职业接触限值》G18539《GB18539-2001 车间空气中环氧丙烷职业接触限值》G18540《GB18540-2001 车间空气中氧化钙职业接触限值》G18541《GB18541-2001 车间空气中酚醛树脂粉尘职业接触限值》G18542《GB18542-2001 车间空气中沸石粉尘职业接触限值》G18543《GB18543-2001 车间空气中氢醌职业接触限值》G18544《GB18544-2001 车间空气中重晶石粉尘职业接触限值》G18545《GB18545-2001 车间空气中玻璃钢粉尘职业接触限值》G18546《GB18546-2001 车间空气中硅灰石粉尘职业接触限值》G18547《GB18547-2001 车间空气中二硫基辛基锡职业接触限值》G18548《GB18548-2001 车间空气中二氯苯职业接触限值》G18549《GB18549-2001 车间空气中2-乙氧基乙醇职业接触限值》G18550《GB18550-2001 车间空气中乙酐职业接触限值》G18551《GB18551-2001 车间空气中丙酮氰醇职业接触限值》G18552《GB18552-2001 车间空气中钽及其氧化物职业接触限值》G18553《GB18553-2001 车间空气中石油沥青(烟)职业接触限值》G18554《GB18554-2001 高原地区车间空气中一氧化碳职业接触限值》G18555《GB18555-2001 作业场所高频电磁场职业接触限值》G18556《GB18556-2001 车间空气中炔诺孕酮职业接触限值》G18557《GB18557-2001 车间空气中乙酰甲胺磷职业接触限值》G18558《GB18558-2001 车间空气中二氧化硅粉尘职业接触限值》G18559《GB18559-2001 车间空气中三硝基甲苯职业接触限值》G18560《GB18560-2001 车间空气中尿素职业接触限值》G18561《GB18561-2001 车间空气中1、1、1-三氯乙烷职业接触限值》G18562《GB18562-2001 车间空气中氰氨化钙职业接触限值》G18563《GB18563-2001 车间空气中聚氯乙烯粉尘职业接触限值》G18883《GB/T 18883-2002 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19053《GB19053-2003 殡仪场所致病菌安全限值》G19085《GB19085-2003 商业、服务业经营场所传染性疾病预防措施》G19193《GB19193-2003 疫源地消毒总则》G19379《GB 19379-2003 农村户厕卫生标准》G20468《GB/T 20468-2006 临床实验室定量测定室内质量控制指南》G20470《GB/T 20470-2006 临床实验室室间质量评价要求》G21657《GB 21657-2008 橡胶加工炼胶车间防尘规程》G25915.1《GB/T 25915.1-2010 洁净室及相关受控环境:空气洁净度等级》G25915.2《GB/T 25915.2-2010 洁净室及相关受控环境:证明持续符合GB/T 25915.1的检测与监测技术条件》G25915.3《GB/T 25915.3-2010 洁净室及相关受控环境:检测方法》G25915.4《GB/T 25915.4-2010 洁净室及相关受控环境:设计、建造、启动》G25915.5《GB/T 25915.5-2010 洁净室及相关受控环境:运行》G25915.6《GB/T 25915.6-2010 洁净室及相关受控环境:词汇》G25915.7《GB/T 25915.7-2010 洁净室及相关受控环境:隔离装置(洁净风罩、手套箱、隔离器、微环境)》G25915.8《GB/T 25915.8-2010 洁净室及相关受控环境:空气分子污染分级》G25916.1《GB/T 25916.1-2010 洁净室及相关受控环境生物污染控制:一般原理和方法》G25916.2《GB/T 25916.2-2010 洁净室及相关受控环境生物污染控制:生物污染数据的评估与分析》G25973《GB/T 25973-2010 工业企业清洁生产审核技术导则》G27946《GB/T 27946-2011 热处理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的限值》G29468《GB/T 29468-2012 洁净室及相关受控环境围护结构夹芯板应用技术指南》G29469《GB/T 29469-2012 洁净室及相关受控环境性能及合理性评价》AQ4201《AQ 4201-2008 电子工业防尘防毒技术规范》AQ4202《AQ 4202-2008 作业场所空气中呼吸性煤尘接触浓度管理标准》AQ4203《AQ 4203-2008 作业场所空气中呼吸性岩尘接触浓度管理标准》AQ4204《AQ 4204-2008 呼吸性粉尘个体采样器》AQ4205《AQ 4205-2008 矿山个体呼吸性粉尘测定方法》AQ4206《AQ/T 4206-2010 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基础信息数据》AQ4207《AQ/T 4207-2010 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监管信息系统基础数据结构》AQ4208《AQ/T 4208-2010 有毒作业场所危害程度分级》GJ898A《GJB898A-2004 工作舱(室)温度环境的通用医学要求与评价》WS205《WS/T205-2001 公共场所用品卫生标准》WS206《WS/T206-2001 公共场所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测定方法》WS198《WS/T198-2001 饮水用聚合氯化铝卫生标准》WS199《WS/T199-2001 公共场所卫生综合评价方法》WS240《WS/T240-2004职业接触氟及其无机化合物的生物限值》WS241《WS/T241-2004职业接触苯乙烯的生物限值》WS242《WS/T242-2004职业接触三硝基甲苯的生物限值》JBJ18《JBJ18-2000 机械工业职业安全卫生设计规范》HJ125《HJ/T 125-2003 清洁生产标准石油炼制业》HJ126《HJ/T 126-2003 清洁生产标准炼焦行业》HJ127《HJ/T 127-2003 清洁生产标准制革行业(猪轻革)》HJ293《HJ/T 293-2006 清洁生产标准汽车制造业(涂装)》HJ294《HJ/T 294-2006 清洁生产标准铁矿采选业》HJ314《HJ/T 314-2006 清洁生产标准电镀行业》HJ315《HJ/T 315-2006 清洁生产标准人造板行业(中密度纤维板)》HJ316《HJ/T 316-2006 清洁生产标准乳制品制造业(纯牛乳及全脂乳粉)》HJ317《HJ/T 317-2006 清洁生产标准造纸行业(漂白碱法蔗渣浆生产工艺)》HJ318《HJ/T 318-2006 清洁生产标准钢铁行业(中厚板轧钢)》HJ339《HJ/T 339-2007 清洁生产标准造纸工业(漂白化学烧碱法麦草浆生产工艺)》HJ340《HJ/T 340-2007 清洁生产标准造纸工业(硫酸盐化学木浆生产工艺)》HJ357《HJ/T357-2007 清洁生产标准(电解锰行业)》HJ358《HJ/T358-2007 清洁生产标准(镍选矿行业)》HJ359《HJ/T359-2007 清洁生产标准化纤行业(氨纶)》HJ360《HJ/T360-2007 清洁生产标准彩色显像(示)管生产》HJ361《HJ/T361-2007 清洁生产标准(平板玻璃行业)》HJ401《HJ/T 401-2007 清洁生产标准烟草加工业》HJ402《HJ/T 402-2007 清洁生产标准白酒制造业》HJ425《HJ/T 425-2008 清洁生产标准制订技术导则》HJ/T 426-2008 清洁生产标准钢铁行业(烧结)HJ/T 427-2008 清洁生产标准钢铁行业(高炉炼铁)HJ/T 428-2008 清洁生产标准钢铁行业(炼钢)HJ429《HJ/T 429-2008 清洁生产标准化纤行业(涤纶)》HJ430《HJ/T 430-2008 清洁生产标准电石行业》HJ443《HJ 443-2008 清洁生产标准石油炼制业(沥青)》HJ444《HJ 444-2008 清洁生产标准味精工业》HJ445《HJ 445-2008 清洁生产标准淀粉工业》HJ446《HJ 446-2008 清洁生产标准煤炭采选业》HJ447《HJ 447-2008 清洁生产标准铅蓄电池工业》HJ448《HJ 448-2008 清洁生产标准制革工业(牛轻革)》HJ449《HJ 449-2008 清洁生产标准合成革工业》HJ450《HJ 450-2008 清洁生产标准印制电路板制造业》HJ452《HJ 452-2008 清洁生产标准葡萄酒制造业》HJ467《HJ 467-2009 清洁生产标准水泥工业》HJ468《HJ 468-2009 清洁生产标准造纸工业(废纸制浆)》HJ469《HJ 469-2009 清洁生产审核指南制订技术导则》HJ470《HJ 470-2009 清洁生产标准钢铁行业(铁合金)》HJ473《HJ 473-2009 清洁生产标准氧化铝业》HJ474《HJ 474-2009 清洁生产标准纯碱行业》HJ475《HJ 475-2009 清洁生产标准氯碱工业(烧碱)》HJ476《HJ 476-2009 清洁生产标准氯碱工业(聚氯乙烯)》。
最新公共场所卫生标准

最新公共场所卫生标准最新公共场所卫生标准公共场所是供公众从事社会生活的各种场所的总称。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最新公共场所卫生标准,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依据《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二、标准:1、按照《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和《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的规定,对下列单位进行卫生许可审核,符合要求的,发给卫生许可证。
①宾馆、饭店、旅店、招待所、车马店、咖啡馆、酒吧、茶座:②公共浴室、理发店、美容店;③影剧院、录像厅(室)、游艺厅(室)、舞厅、音乐厅:④体育场(馆)、游泳场(馆)、公园;⑤展览馆、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⑥商场(店)、书店;⑦候诊室、候车(机、船)室、公共交通工具。
2、卫生许可证的复合和变更:①卫生许可证每四年申办一次,其中每二年复合一次,经审核、监测合格,加盖“审核章”;②对变更单位字号、法定代表人(负责人)、经营范围的公共场所,经审核合格的`,变更卫生许可证:3、卫生要求:①公共场所通用卫生要求:选址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和功能分区要求,附近无污染源,通风日照良好;内部布局合理,具有足够的符合场所性质的卫生设施和消毒设施;二次供水系统符合卫生要求;具有通风换气设施,新风:星应满足有关卫生标准的规定;微小气候、空气、采光、照明、噪声等卫生指标经监测符合卫生标准;公共场所禁止吸烟并张贴禁烟标识;卫生许可证必须放置于经营场所醒目位置,亮证经营;从业人员必须在健康体检合格后经卫生专业知识培训并取得健康证明方可上岗工作,工作期间佩戴健康合格证明;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必须经卫生检测合格后方可使用。
②各类公共场所卫生要求:a、旅店业:设置清洗消毒专间,配置专用清洗消毒工具;客房的通风、采光和照明良好;旅店上、下水的设置及安装合理;锅炉、通风机、制冷机等房间的设置消烟、除尘、消音、防震设施。
b、文化娱乐场所:具有客流疏散通道及缓冲空间;空调系统和内外环境的防噪声措施齐全;座位设计、灯光设计和地面坡度应符合场所功能。
公共场所卫生标准

公共场所卫生标准在日常生活中,公共场所的卫生标准是非常重要的。
一个干净整洁的公共场所不仅能够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也能够有效预防疾病的传播,保障公众健康。
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公共场所的卫生标准进行深入的探讨和规范。
首先,公共场所的卫生标准应包括对场所内部的清洁和消毒要求。
地面、墙壁、天花板等各个部位都需要定期进行清洁,保持干净整洁。
特别是厕所、餐厅等人流量较大的地方,更需要加强清洁和消毒工作,以防止细菌和病毒的传播。
此外,公共场所应配备足够的垃圾桶和垃圾分类设施,方便人们进行垃圾分类投放,保持环境整洁。
其次,公共场所的卫生标准还应包括对空气质量的要求。
通风设施应保持畅通,确保空气流通,避免污染物积聚。
尤其是在密闭的场所,如地下停车场、商场等,需要加强通风设备的使用,以保证空气质量达标。
此外,公共场所还应禁止吸烟,以保障非吸烟者的健康权益。
另外,公共场所的卫生标准也应包括对公共设施和器具的维护和清洁要求。
电梯、扶手、公共电话等设施经常接触到人们的手,容易成为细菌病毒的传播媒介,因此需要定期进行清洁和消毒。
餐具、餐桌、厨房设备等也需要定期进行清洁和消毒,以保障食品安全和公众健康。
最后,公共场所的卫生标准还应包括对工作人员的卫生要求。
工作人员应保持个人卫生,定期进行健康体检,避免患病传播给公众。
同时,工作人员应接受卫生知识和操作规范的培训,提高卫生意识和操作技能,确保公共场所的卫生标准得以有效执行。
总之,公共场所的卫生标准是保障公众健康和生活质量的重要保障。
我们应该共同努力,加强对公共场所卫生标准的规范和执行,营造一个清洁整洁的公共环境,为公众提供更好的生活体验。
希望相关部门和单位能够高度重视公共场所卫生标准,加强监督管理,确保公共场所的卫生标准得到切实执行,让公众能够在清洁整洁的环境中生活和工作。
PA公共区域卫生标准及要求

石材(或玻化砖)地面
循环保洁
机洗至少一次用清洁剂冲洗地面
无污渍、无杂物、保持干净
休闲桌椅板凳
保洁二次
-
清洗至少一次
无油污、无污渍、干净
建筑小品
用清洁剂清抹干净
-
清洗至少一次
干净、无污渍
射灯、路灯
擦抹至少一次
全面清洁至少一次
干净、无污渍
楼顶、天台
保洁
全面清洁至少一次
干净、无污渍
空调风口
清抹至少一次
清洗至少一次
无污渍、无尘
风口、灯饰
随时保洁
-
全面清洁至少一次
无污渍、无尘、无蜘蛛网
玻璃
随时保洁
-
室外玻璃每周至少一次
清洁、干净明亮、无灰尘
标示牌或广告牌
用清洁剂配合
毛巾清抹
-
-
保持干净、无污渍、并摆放整齐
桌、椅
用清洁剂清抹
干净
-
清洗至少一次
无尘、无污渍、无痰渍
沙发
清抹、保洁
-
全面清洁、保养至少一次
清抹至少一次
-
每月彻底清抹至少一遍
无污渍、无尘
天花
天花
-
清抹至少一次
-
无污渍、无尘、无蜘蛛网
门
窗
门、门框
清抹、保持干净
用清洁剂清抹至少二次
-
无尘、无渍
铝合金
清抹、保持干净
用棉纱、绒布配合清洁剂清抹至少四次
-
无尘、无渍
拉手
防火闸门
用清洁剂清抹至少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次,并保洁
用清洁剂清抹至少二次
-
公共场所卫生规范(1)

公共场所卫生规范1. 引言公共场所的卫生是保护公众健康和防止疾病传播的重要环节。
为了确保公共场所的卫生状况达到标准,我们制定了一系列的公共场所卫生规范。
本文将详细介绍这些规范,以提供给公众和管理者参考。
2. 手部卫生良好的手部卫生是预防疾病传播的关键。
在公共场所,特别是餐厅、厕所等人员密集的地方,要求所有人员和用户遵循以下手部卫生规范:•经常洗手:每隔2小时或接触污染物之后,应洗手并彻底用肥皂搓揉至少20秒钟,确保双手干净。
•使用洗手液:提供足够的液体肥皂和洗手液以供使用,以便人们进行洗手。
避免使用传统香皂。
•提供洗手设施:公共场所应设立足够数量的洗手池,并保持洗手设施的清洁和正常运作。
•提供纸巾和垃圾箱:提供纸巾或手纸供人们擦干手,并配备足够数量的垃圾箱用于废纸的处理。
3. 环境清洁保持公共场所的环境清洁是防止病菌滋生和疾病传播的重要措施。
以下是环境清洁的规范要求:•定期清洁:定期对公共场所进行清洁,清除污垢和灰尘,特别注意经常接触的物体表面,如门把手、桌面、椅子、厕所等。
•使用消毒剂:使用合适的消毒剂对公共场所进行消毒,特别是对厕所、餐桌、洗手池等进行定期消毒。
4. 垃圾处理垃圾的正确处理可以避免疾病传播和环境污染。
以下是垃圾处理的规范要求:•提供垃圾桶:公共场所应提供足够数量的垃圾桶,并妥善标记分类垃圾桶。
•定期清理垃圾桶:定期清除垃圾桶中的垃圾,确保垃圾桶周围环境干净。
•垃圾分类:公共场所应设置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的分类垃圾桶,并教育公众正确分类投放垃圾。
5. 空气质量公共场所的空气质量对公众的健康和舒适至关重要。
以下是对空气质量的规范要求:•通风管理:公共场所应有良好的通风系统,保持室内空气流动,有效换气。
•空气净化器:如果必要,公共场所可以使用适当的空气净化器,过滤空气中的颗粒物和有害物质。
•禁止吸烟:公共场所全面禁止吸烟,确保室内空气质量的健康和清洁。
6. 员工健康和培训公共场所的员工健康和培训对卫生管理至关重要。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制度标准版本(二篇)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制度标准版本一、负责人职责____对本单位卫生工作全面负责,建立健全卫生制度和卫生档案,配有专(兼)职卫生管理人员,自觉接受卫生监督,按规定办理《卫生许可证》;2带领卫生管理组织对岗位卫生责任制执行情况进行定期与不定期的考核、检查评比,奖惩;____对卫生设施增添、更新以及重大卫生事件作出决策。
二、卫生管理人员职责:1负责日常卫生管理工作的实施和具体指导,参加对岗位卫生责任制执行情况的定期与不定期的考核、检查评比;2完成负责人交办的其他卫生工作。
三、卫生人员职责:1、保持内外环境整洁,无积尘、无蛛网、地面无痰迹和污物,无卫生死角,采取消除苍蝇、老鼠、蟑螂等措施,垃圾、废弃物放入加盖的密封容器。
2、气候、空气质量、噪声、通气、顾客用具和卫生设施等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场内严禁吸烟,须有明显的“禁止吸烟”标志,设吸烟室(处),吸烟室(处)外不设烟灰缸。
3、从业人员须经卫生知识培训合格、持有效健康证明上岗;保持经常性个人卫生,做到勤剪指甲、勤洗澡理发,穿戴整洁工作衣帽公共场所用品用具卫生管理、消毒制度一、公共场所使用的用品用具及一次性用品必须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重复使用的用品、用具使用前应洗净消毒、按卫生要求保管,一次性用品严禁重复使用。
二、公共场所各类用品用具的运输应采用密闭方式进行。
三、公共场所的各类用品用具数量应配备足够能供周转用,一般应不少于满负荷量的三倍量。
四、公共场所的用品用具应符合《公共场所用品卫生标准》(WS205-____)和相应各类场所的相关卫生要求。
五、公共场所内供客人用的各类食品用具必须符合《食品卫生法》的有关规定。
六、公共场所内用于用品用具清洗消毒的产品必须符合国家有关卫生要求。
卫生清扫、除害卫生制度一、操作间及库房门应设立高50cm、表面光滑、门框及底部严密的防鼠板;二、发现老鼠、蟑螂及其它害虫应即时杀灭;三、发现鼠洞、蟑螂滋生洞穴应用硬质材料进行封堵,并及时清理或合理投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共场所国家卫生标准《旅店业卫生标准》(GB9663-1996)文化娱乐场所卫生标准(GB 9664—1996)《公共浴室卫生标准》(GB 9665-1996)《理发店、美容店卫生标准》(GB 9666-1996)《游泳场所卫生标准》(GB 9667-1996)体育馆卫生标准(GB 9668—1996)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展览馆卫生标准( GB 9669─1996) 《商场(店)书店卫生标准》(GB 9670-1996)医院候诊室卫生标准( GB 9671━1996)公共交通等候室卫生标准( GB 9672—1996)公共交通工具卫生标准( GB 9673─1996)饭馆(餐厅) 卫生标准(GB16153—1996)《公共场所用品卫生标准》(WS 205-200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旅店业卫生标准 (GB9663-1996)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各类旅店客房的空气质量、噪声、照度和公共用品消毒等标准值及其卫生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各类旅店。
本标准不适用于车马店。
2 引用标准GB5701 《室内空调至适温度》GB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3 标准值和卫生要求3.1标准值(见表1、表2)表1 旅店客房卫生标准值项目3—5星级饭店、宾馆1—2星级饭店、宾馆和非星级带空调的饭店、宾馆普通旅店、招待所温度,℃冬季>20 >20 ≥16(采暖地区)夏季<26 <28 —相对湿度,% 40—65 ——风速,m/s ≤0.3≤0.3—二氧化碳,% ≤0.07≤0.10≤0.10一氧化碳,mg/m3≤5≤5≤10甲醛,mg/m3≤0.12≤0.12≤0.12可吸入颗粒物,mg/m3≤0.15≤0.15≤0.20空气细菌总数撞击法,cfu/m3≤1000≤1500≤2500沉降法,个/皿≤10≤10≤30台面照度,lx ≥100≥100≥100噪声,dB(A) ≤45 ≤55—新风量m3/(h·人) ≥30 ≥20—床位占地面积,m2/人≥7≥7≥4表2 公共用品清洗消毒判定标准项目细菌总数大肠菌群个/50cm2致病菌个/50cm2茶具<5cfu/ml 不得检出不得检出毛巾和床上卧具<200cfu/25cm2不得检出不得检出脸(脚)盆、浴盆、座垫、拖鞋——不得检出3.2经常性卫生要求3.2.1各类旅店的店容、店貌和周围环境应整洁、美观,地面无果皮、痰迹和垃圾。
3.2.2各类旅店应有健全的卫生制度。
3.2.3被套、枕套(巾)、床单等卧具应一客一换,长住旅客的床上卧具至少一周一换。
星级宾馆还应执行星级宾馆有关床上用品更换规定。
清洁的卧具应达到表2规定。
3.2.4公用茶具应每日清洗消毒。
清洁的茶具必须表面光洁,无油渍、无水渍、无异味,其细菌数必须达到表2规定。
3.2.5客房内卫生间的洗漱池、浴盆和抽水恭桶应每日清洗消毒并应符合表2规定。
3.2.6无卫生间的客房,每个床位应配备有不同标记的脸盆和脚盆各一个。
脸盆、脚盆和拖鞋应做到一客一换。
清洁的脸(脚)盆、拖鞋的表面应光洁,无污垢,无油渍,并不得检出致病菌。
3.2.7旅店的公共卫生间(盥洗间和厕所)应该每日清扫、消毒,做到并保持无积水、无积粪、无蚊蝇、无异味。
3.2.8各类旅店应有防蚊、蝇、蟑螂和防鼠害的设施,并经常检查设施使用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改进。
各类旅店应做到室内外无蚊蝇孳生场所.蚊、蝇、蟑螂等病媒昆虫指数及鼠密度应符合全国爱卫会考核规定。
3.2.9店内自备水源与二次供水水质应符合GB5749规定。
二次供水蓄水池应有卫生防护措施,蓄水池容器内的涂料应符合输水管材卫生要求,做到定期清洗消毒。
3.2.10旅客废弃的衣物应进行登记,统一销毁。
3.2.11旅店内附设的理发店、娱乐场所、浴室等应执行相应的卫生标准。
3.2.12地下室旅店的空气质量、噪声、照度和卫生要求等执行《人防工程平时使用环境卫生标准》的规定。
3.3设计卫生要求3.3.1旅店应选择在交通方便、环境安静的地段;疗养性旅店宜建于风景区。
3.3.2客房宜有较好的朝向,自然采光系数以1/5—1/8为宜。
3.3.3除标准较高的客房设有专门卫生间设备外,每层楼必须备有公共卫生间。
盥洗室8—15人设一龙头,淋浴室每20—40人设一龙头。
男厕所每15—35人设大小便器各一个,女厕所每10—25人设便器一个。
卫生间地坪应略低于客房,并应选择耐水易洗刷材料,距地坪1.2m高的墙裙宜采用瓷砖或磨石子,卫生间应有自然通风管井或机械通风装置。
3.3.4旅店必须设消毒间。
3.3.5客房与旅店的其他公共设施(厨房、餐厅、小商品部等)要分开,并保持适当距离。
3.3.6旅店的内部装饰及保温材料不得对人体有潜在危害。
3.3.7空调装置的新鲜空气进风口应设在室外,远离污染源,空调器过滤材料应定期清洗和更换。
4 监测检验方法本标准的监测方法按《公共场所卫生标准监测检验方法》执行。
附加说明: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提出。
本标准由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环境卫生监测所、北京市卫生防疫站、上海市卫生防疫站、河北省卫生防疫站、广州市卫生防疫站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尹先仁、高国强、高文新、崔玉珍、张晓明、黄荣。
本标准由卫生部委托技术归口单位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环境卫生监测所负责解释。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文化娱乐场所卫生标准(9664-1996)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文化娱乐场所的微小气候、空气质量、噪声、通风等卫生标准值及卫生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影剧院(俱乐部)、音乐厅、录像厅(室)、游艺厅、舞厅(包括卡拉OK歌厅)、酒吧、茶座、咖啡厅及多功能文化娱乐场所等。
2、标准值和卫生要求2.1标准值文化娱乐场所卫生标准值项目影剧院、音乐厅录像厅(室)游艺厅、舞厅酒吧、茶座咖啡厅温度,℃ 有空调装置冬季>18 >18 >18夏季≤28≤28≤28相对湿度,% 有中央空调装置40—65 40—65 40—65 风速,m/s,有空调装置≤0.3≤0.3≤0.3二氧化碳,% ≤0.15≤0.15≤0.15一氧化碳,mg/m3——≤10甲醛,mg/m3≤0.12≤0.12≤0.12可吸入颗粒物,mg/m3≤0.20≤0.20≤0.20动态噪声,dB(A) ≤85≤85(迪斯科舞厅≤95)≤85新风量m3/(h·人) ≥20≥30≥10空气细菌总数撞击法,cfu/m3≤4000 ≤4000 ≤2500沉降法,个/皿≤40 ≤40 ≤302.2经常卫生要求2.2.1文化娱乐场所室内外环境应整洁、美观,地面无果皮、痰迹和垃圾。
2.2.2影剧院、音乐厅、录像厅(室)、游艺厅(室)、舞厅等场所内禁止吸烟,宜设专门吸烟室。
2.2.4放映电影的场次间隔时间不得少于30分钟,空场时间不少于10分钟。
换场时间应加强通风换气。
2.2.5观众厅及其他文化娱乐场所的座位套应定期清洗保持清洁。
2.2.6立体电影院供观众使用的眼镜每场用后应经紫外线消毒。
或使用一次性眼镜。
2.2.7呼吸道传染病流行季节必须加强室内机械通风换气和空气消毒。
2.2.8剧场及其他文化娱乐场所内严禁使用有害观众健康的烟雾剂。
2.2.9舞厅在营业时间内严禁使用杀菌波长的紫外线灯和滑石粉。
2.2.10观众厅内及其他场所厅(室)内使用的装饰材料不得对人体有潜在危害。
2.2.11放映录相电视的最近视距为显示屏幕对角线长度的4倍。
采用投影的视距为屏幕宽的1.5倍。
2.2.12酒吧、茶座、咖啡厅等场所内供顾客使用的饮(餐)具应符合茶具消毒判定标准。
2.3设计卫生要求2.3.1选址:文化娱乐场所应选在交通方便的中心区或居住区,并远离工业污染源。
2.3.2影剧院观众厅座位高度为43—47cm,座宽>50cm,座位短排法排距>80cm,长排法>90cm,楼上观众厅座位排距>85cm。
2.3.3视距2.3.3.1电影院:第一排座位至银幕的距离应大于普通银幕的1.5倍,大于宽银幕的0.75倍,胶片70mm立体影院为幕宽的0.6倍。
2.3.3.2影剧院观众厅长度:普通银幕应小于幕宽的6倍。
宽银幕小于幕宽的3倍,胶片70mm立体影院应小于幕宽的1.5倍。
剧场舞台高度为0.8-1.1m。
2.3.4视角:普通银幕边缘和对侧第1排座位边缘的连线与银幕间的夹角应大于45°。
宽银幕边缘和后排中心点连线与银幕至对侧第一排的夹角不大于45°。
2.3.5舞厅平均每人占有面积不小于1.5m2(舞池内每人占有面积不小于0.8 m2),音乐茶座、卡拉OK、酒吧、咖啡室平均每人占有面积不小于1.25 m2 。
2.3.6照度:电影院、音乐厅、录像室的前厅为40lx。
电影放映前的观众厅为10lx。
剧场前厅为60lx。
2.3.7观众厅吊顶不得使用含有玻璃纤维的建筑材料。
娱乐场所应设有消音装置。
2.3.8座位在800个以上的影剧院、音乐厅均应有机械通风。
其他文化娱乐场所应有机械通风装置。
2.3.9文化娱乐场所在同一平面应设有男女厕所,大便池男150人一个,女50人一个(男女蹲位比1:3)。
小便池每40人设一个,每200人设一洗手池。
厕所应有单独排风设备,门净宽不少于1.4m,采用双向门。
2.3.10文化娱乐场所应设有消毒间。
3 监测检验方法本标准监测方法按《公共场所卫生标准监测检验方法》执行。
附加说明: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提出。
本标准由上海市卫生防疫站、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环境卫生监测所、天津市卫生防病中心、广州市卫生防疫站、武汉市卫生防疫站、辽宁省卫生防疫站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崔玉珍、尹先仁、董善亨、黄荣、尚翠娥、李长善。
本标准由卫生部委托技术归口单位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环境卫生监测所负责解释。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公共浴室卫生标准( GB 9665─1996)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公共浴室的室温、空气质量和水温等标准值及其卫生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各类公共浴室。
2 引用标准GB 9663 旅店业卫生标准GB 9666 理发店、美容店卫生标准3 标准值和卫生要求3.1 标准值公共浴室卫生标准值项目更衣室浴室(淋、池、盆浴) 桑那浴室室温,℃25 30-50 60-80二氧化碳,%≤0.15≤0.10-一氧化碳,mg/m3≤10- -照度,lx ≥50≥30≥30水温,℃- 40~50 -浴池水浊度,度- ≤30-3.2 卫生要求3.2.1 公共浴室应设有更衣室、浴室、厕所和消毒等房间。
更衣室(包括兼作休息室)必须有保暖、换气设备,地面要防渗、防滑。
3.2.2 浴室应设气窗,保持良好通风,气窗面积为地面面积的5%。
3.2.3 浴室地面坡度不小于2%,屋顶应有一定弧度。
3.2.4 新建、改建、扩建的浴室内不得设池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