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用药“八法”及护理ppt课件

合集下载

《中药用药护理》PPT课件

《中药用药护理》PPT课件

(二)根据毒物所含的理化性质分:
1、甙类:万年青、木薯、夹竹桃、商陆、蘆 薈、芫花、鸦胆子、半夏、八角枫等。
2、生物碱类:雷公藤、蔓陀罗、藜蘆、阿片、 秋水仙、毒芹、天南星、马兜 铃 、石蒜、烟叶、乌头等。
3、毒蛋白类:相思子、苍耳子、巴豆、大麻仁、 蓖麻子、望江南等。
4、毒覃类:红茵香、白果、藤黃、细辛、畢澄茄 等。
4、精神性中毒
曼陀罗、大麻、大花与紫花曼陀罗等;另 外,若干茜草科、夹竹桃科、旋花科、马钱科 植物及毒蕈类的某些品种也都具有这种毒性。
5、皮肤、黏膜的刺激性中毒
天南星科的多种植物即具有此类毒素。另外, 十字花科、菊科、大戟科、瑞香科、金丝桃科、 藜科、蓼科等也有不少种类会产生此等刺激性毒 素。
6、器官损伤性中毒
(7)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测试和记录体温、脉 搏、呼吸、血压、出入量,痉挛惊厥发作的次数及持 续间隔的时间。对惊厥者的治疗与护理易集中规定时 间内进行。
(8)禁用酸性饮料,阿片类及内服酸类药物。
预防:
(1)不可滥用或过量使用,严格控制剂量。 (2)严格炮制规范,符合药典要求。 (3)孕妇及婴幼儿禁用。老弱不宜用。
第一节 中药给药法
1.中药有什么剂型? 2.煎药方法中用什么器具最佳?什么叫头煎
和二煎?如何加水?水质有何要求?煎前需 泡药多长时间?何为文火和武火?煎药时 间如何分类?特殊煎药法包括哪些? 3.顿服、不拘时服、少量频服有何区别? 4.热服、温服、凉服如何区别?
外用药
膏药 油膏 掺药 洗剂 生草药
(三)洋金花(曼陀罗)中毒
症状:
初有嚼肌、颈肌抽动、吞咽困难、窒息感。继 有紫绀、剧汗,强直性惊厥,角弓反张,牙关紧闭, 面肌痉挛呈苦笑状,每因呼吸麻痹死亡。受外界风、 光、声刺激可立即引发强直性痉挛,持续数分钟。 神志始终清醒。

中医用药及护理ppt课件

中医用药及护理ppt课件

六、清法与护理
清法,亦称清热法,是通过清热泻火,使邪热外泄, 以清除里热的一种方法。
【护理方法】 1.保持病室空气新鲜,室温、衣被、饮食、服药等均宜偏凉。 2.饮食上应给以清淡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多食蔬菜水果类及维生 素食物,鼓励患者多饮水、西瓜汁、梨汁等生津止渴之品。 3.汤剂宜取汁凉服或微温服。 4.服药后需观察病情变化,如服白虎汤后,患者体温渐降,汗止渴减, 神清脉静,为病情好转。若患者服药后壮热烦渴不减,并出现神昏 谵语、舌质红绛,提示病由气分转为气营两燔;若药后壮热不退而 出现四肢抽搐或惊厥者,提示热盛动风,应立即报告医师采取救治 措施。 5.苦寒滋阴药久服易伤胃或内伤中阳,必要时添加温胃、和胃药;年 老体弱、脾胃虚寒者慎用,或减量服用;孕妇忌用。
• (三)剂量 剂量,亦称中药常 用量,包括三方面内容, 即单味药物的成人一日 量,方剂中各药物的相 对量和制剂的实际服用 量。
第二节 方剂的组成与剂型
一、方剂的组成及变化
• (一)方剂的组成原则 方剂的组成有严格的原则性。前人总结为“君、 臣、佐、使”,现代称“主、辅、佐、使”。其具体 含义是:
二、中药的用法
中药的应用,主要包括药物的配伍、用药禁忌、 剂量等内容。 • (一)配伍 1.相须 2.相使 3.相畏与相杀 4.相恶 5.相反
• (二)用药禁忌 用药禁忌是指临床用药时,必须注意在某种情况 下,不宜使用某些药,或在服用药时不宜吃某些食物 等问题,以免发生不良反应或影响药效。它主要包括 配伍禁忌、妊娠禁忌、服药禁忌。
1. 配伍禁忌前面“配伍”中已提到,有些药物合 用后,能降低药效或产生毒副作用,要避免应用,如: (1)“十八反” (2)“十九畏” 2.妊娠禁忌是指某些药物具有损害胎儿以致堕胎的 作用,所以应该作为妊娠禁忌的药物。 3.服药禁忌俗称忌口,一般服药期间应忌食生冷、 油腻、腥臭等不易消化及有特殊刺激性的食物。

中医用药及八法护理

中医用药及八法护理

用法选择
根据药物性质和功效,选择合适 的用药方法,如煎服、泡服、冲
服等。
注意事项
注意用药时间和频次,避免过量 或长期使用同一种药物,以免产 生不良反应。同时,要关注患者 用药后的反应情况,及时调整用
药方案。
PART 03
常用中药分类及功效解析
REPORTING
解表药类
麻黄
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用于风寒感冒、胸闷喘咳、风
副作用小
中医用药以天然草药为主,副作用相 对较小,对患者身体的损伤较轻。
辨证施护
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制定个 性化的护理方案,提高护理的针对性 和有效性。
预防保健
中医用药及八法护理不仅关注疾病治 疗,还注重预防保健,帮助患者增强 自身免疫力,减少疾病复发。
存在问题及改进建议
标准化程度不高
中医用药及八法护理缺乏统一的 标准和规范,导致不同地区和医 疗机构之间存在差异。建议加强 标准化建设,制定统一的操作流 程和规范。
智能化发展
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提高中医用药及八法 护理的智能化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
国际化推广
中医用药及八法护理具有独特的优势和魅力,未来有望在国际上得 到更广泛的认可和推广,为全球健康事业做出贡献。
THANKS
感谢观看
REPORTING
副作用小
相比西医药物治疗,中医用药 通常副作用较小,对患者身体 的损伤也较小。
预防保健
中医用药和八法护理不仅可用 于治疗疾病,还可用于预防保 健,提高人体免疫力,减少疾
病的发生。
PART 02
中医用药基本原则
REPORTING
辨证施治原则

中医用药“八法”和_护理共38页

中医用药“八法”和_护理共38页

谢谢1、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72、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 73、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7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75、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
中医用药“八法”和_护理
6、法律的基础有两个,而且只有两个……公平和实用。——伯克 7、有两种和平的暴力,那就是法律和礼节。——歌德
8、法律就是秩序,有好的法律才有好的秩序。——亚里士多德 9、上帝把法律和公平凑合在一起,可是人类却把它拆开。——查·科尔顿 10、一切法律都是无用的,因为好人用不着它们,而坏人又不会因为它们而变得规矩起来。——德谟耶克斯

中药用药护理-基础护理教研室-PPT课件课件

中药用药护理-基础护理教研室-PPT课件课件

(2)适应症:
凡外疡无论初起、成脓或溃后,肿势 散漫不聚,无集中硬块者,均可使用箍 围药。
由于箍围药的药性有寒性和热性的不 同,因此在临床应用应区别使用。
(3)注意事项:
用于外疡初起时,宜粘满整个病变部 位。
若毒已结聚,或溃后余肿未消,宜粘 于患处四周,不要完全涂布,应超过 肿势范围。
1.膏药
膏药是按配方用若干药物浸于植物油 中煎熬去渣,存油加入黄丹再煎,利 用黄丹在高温下经过物理变化,凝结 而成的制剂。古代称之为薄贴,现已 制成胶布型膏药。
(1)特点:
富有弹性,敷贴患处,能固定患部,使患 部活动减少;并可保护溃疡疮面,避免外来 刺激和细菌感染。
使用前加温软化,趁热 敷贴患部,使患部 得到较长时间的热疗,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增加抗病能力。
【注意】
1如果煎煮花、叶、全草类药物,加水量 要适当增多一些;煎煮矿物类、贝壳类药 物时,加水量可稍减。
2煎药时应一次将水加足,避免在煎药过 程中频频加水,如不慎将药煎糊,应弃去, 不可加水再煎后服用。
(三)煎 前 泡 药
煎药前,宜先用冷水将药材泡透。 ①复方汤剂--30~60分钟; ②以花、叶、草类等药为主--20~30分钟; ③以根、茎、种子、果实类等药材为主--60分
5.烊化
胶质、粘性大而且易溶的药物,应单独加温 溶化或置于刚煎好的去渣的药液中微煮或趁 热搅拌,使之溶解。
6.磨汁
某些贵重或质地坚实难于煎出气味的药物, 可用水磨汁或锉成细粉调服。
7.冲服
对某些不耐高温且又难溶于水的药物可先研 成粉末再用开水或用煎好的汤液冲服.
8.泡服
某些易出味、挥发性较强的药不宜煎煮,宜 将药物放入茶杯中加沸水泡10~15分钟, 出味后服用,也可将药物放入刚煮好的药液 中泡服。

中医用药“八法”及护理

中医用药“八法”及护理

5.攻补兼施: 适用于里实证虚而大便秘结者。代表方有 新加黄龙汤、增液承气汤。 (1)患者多属里实便秘而兼气血两虚、阴液大 亏者,用药中病即止,不可久服。 (2)服用新加黄龙汤需加姜汁冲服,既可以防 呕逆拒药,又可以借姜振胃气。
四、和法及护理
和是和解的意思,病邪在表可汗,在里可 下,倘在半表半里既不可汗又不可下,病情又 正在发展,就需要一种较为和缓的方法来驱除 病邪,故和解法在外感证方面,其主要目的仍 在驱邪外出。
4.饮食上应给以清淡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 多食蔬菜水果类及维生素食物,鼓励患者多 饮水、西瓜汁、梨汁、柑桔等生津止渴之品。 5.苦寒滋阴药久服伤胃或内伤中阳,必要时 添加醒胃、和胃药;年老体弱、脾胃虚寒者 慎用,或减量服用;孕妇忌用。
七、消法与护理
消法,亦称消导法。 主要是消导,用来消除肠胃壅滞,例如食 积内阻,脘腹胀满,治以消化导下。 其次是消坚,多用于凝结成形的病证,如 癥瘕积聚和瘰疬等。 再次是消痰。利水亦在消法之内。水湿以 走小便为顺,如果水湿内停,小便不利,或走 大便而成泄泻,应予利导,使之从小便排出, 一般称为利尿,亦叫淡渗。
8.发汗要因人因时而宜,如暑天炎热,汗之 宜轻;冬令寒冷,汗之宜重;体虚者,汗之 宜缓;体实者,汗之宜峻等。 9.服发汗解表药时,禁用或慎用解热镇痛药, 如阿斯匹林、比理通等,防止汗出太过。 10.服用含有麻黄的药物后,要注意患者的 血压及心率变化。 11.注意不可妄汗:凡淋家、疮家、亡血家 和剧烈吐下之后均禁用汗法。病邪已经入里 或麻疹已透,疮疡已溃,虚证水肿,吐泻失 水等,也不宜应用汗法。
护理方法: 1.清法用于热证,饮食、室温、衣被、服药 等均宜偏凉,病室空气新鲜,光线柔和,环 境安静,可根据病情调节室温。 2.煎服药护理:清热之剂,因药物不同,煎 药方法亦应有区别,如白虎汤中的生石膏应 打碎,用武火先煎15分钟,后入其它诸药, 改用文火,煎至粳米熟;普济消毒饮中的薄 荷气味芳香,含挥发油,应后下以减少有效 成分挥发或分解破坏而损失药效。凡清热解 毒之剂,均以取汁凉服或微温服。

第六章-中药用药护理PPT课件

第六章-中药用药护理PPT课件

的基本概念;中药灌肠法、中药外敷法、中药湿敷法、中
药换药法、熏洗法、药熨法、中药离子导入法的概念、目
的、禁忌证、操作步骤、注意事项、常见不良反应及处理
2.熟悉“八法”的护理方法;中药静脉用药法、中药雾化
吸入法、中药口腔护理法及中药擦浴降温法的适用范围及
注意事项;中药中毒的预防、解救及护理
3.了解常用剂型的制作方法和使用;毒药的概念;中草药
煎药用具
❖适宜器具 砂 锅
瓦罐
陶瓷罐
❖禁忌器具 铝 锅
铁锅
铜锅
.
人民卫1生0 出版社有限公司
煎药用水
❖原则 水质洁净、矿物质少 ❖选材 井水、自来水、蒸馏水、纯净水 ❖温度 凉水或凉开水,忌用开水煎药
.
人民卫1生1 出版社有限公司
煎前泡药
药物种类
浸泡时间
复方汤剂
加水搅拌后应浸泡 30~60分钟
❖清法,亦称清热法。是通过清热泻火,使 邪热外泄,以清除里热证的一种方法
❖ 中药注射剂 ❖ 滴丸剂 ❖ 茶剂 ❖ 冲剂 ❖ 气雾剂 ❖ 膜剂 ❖ 锭剂 ❖ 酒剂 ❖ 线条剂
.
人民卫7生出版社有限公司
第二节 中药煎煮法
1 概述 2 中药煎煮的方法
.
人民卫8生出版社有限公司
中药煎煮法——概述
❖煎药用具
❖煎药时间
❖煎药用水
❖特殊煎药法
❖煎前泡药 ❖煎药火候
❖机器煎药法
.
人民卫9生出版社有限公司
❖服药时间 ❖服药次数 ❖服药温度 ❖特殊送服方法 ❖服药禁忌
.
人民卫1生8 出版社有限公司
服药温度
❖温服 ❖热服 ❖凉(冷)服
.
人民卫1生9 出版社有限公司

中医用药“八法”和_护理

中医用药“八法”和_护理
2、服药时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勿过饱,婴幼 儿应注意减少乳食量,必要时可暂停喂乳.
八、补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及护理
补法就是补充体力不足,从而消除一切衰弱候,故 《内经》说"虚者补之".所用药物大多含有滋养性 质,故亦称滋补、补养.
补法在临证上分补气、补血、益精、安神、生津液、 填骨髓等,总之,以强壮为目的.
4.观察出汗特点;有汗、无汗、出汗时间、 遍身出汗还是局部出汗等.在一般情况下,汗出 热退即停药,以遍身微微汗出最佳、忌大汗.若 汗出不彻,则病邪不解,需继续用药;而汗出过 多,会伤津耗液、损伤正气,可给予患者口服糖 盐水或输液;若大汗不止,易导致伤阴亡阳,应 立即通知医师,及时采取措施.
5.汗出热退时,应及时用干毛巾或热毛巾擦干, 忌用冷毛巾擦拭,以防毛孔郁闭,不利病邪外达; 大汗淋漓者,暂时不要给予更衣,可在胸前、背 后铺上干毛巾,汗止时再更换衣被,注意避风寒; 防止复感.
2、生活起居、饮食、服药等护理均以"温"法 护之,忌生冷寒凉.
3、服温经散寒药后应注意保暖.
六、清法及护理
清法 凡用清凉剂来治疗温热病证,都称清法,即《内经》所说热者寒之"的意 思.亦称清解法. 温热证候有表热、里热、虚热、实热、气分热、 血分热,用清凉剂时必须分辨热的性质及在哪一部分. 比如里热中虚证采用甘寒,实证采用苦寒.在气分清 气,在血分清血. 清法里包括镇静和解毒,例如肝阳或肝火上扰, 头晕头胀,用清肝方剂能熄风镇痛;还有温毒证用清 热凉营,具有解毒作用.
〔4服药后亦应观察腹部冷结疼痛减轻情况,宜 取连续轻泻.服药后,如腹痛渐减,肢温回缓,为 病趋好转之势.
3、润下:
适用于热盛伤津,或病后津亏未复,或年老津 涸,或产后血枯便秘,或习惯性便秘等.代表方 有五仁汤、麻子仁丸等.

中药用药护理相关知识ppt

中药用药护理相关知识ppt
第三十五页,共九十一页。
烊 化 (Yang)
• 药物类型:胶质类或黏性大且易溶的药物(阿 胶、鹿角胶、饴糖等)
• 目的:防止药物粘锅煮糊,附着他药而影响 药效
• 方法:单独加温溶化或置于刚煎好的去渣药 液中,微煮或趁热搅拌,使(Shi)之溶解
第三十六页,共九十一页。
机器 煎药 (Qi)
• 根据处方将各药混合装入以特殊(Shu)布料制成的煎药袋 内,用冷水浸泡30~60分钟,加入适量水,将水和浸 泡好的中药连袋投入煎药机内,调节温度和时间。
(八)糖(Tang)浆剂
• 将药物煎煮后去渣取汁,再熬成浓缩液,加 入适量蔗糖而制成的药物水溶液。
• 特点:有甜(Tian)味,便于服用,便于儿童服用。
第十一页,共九十一页。
(九(Jiu))针剂
• 又名注(Zhu)射剂,将中药经过精制提炼而制成的灭 菌溶液。
• 特点:作用迅速,剂量准确,给药方便,药液不
• 一些对胃肠有刺激的药物,如乳香、没药等宜温服。
第四十三页,共九十一页。
• 注意!!
1、汤剂放冷后,要温服时,应再加热 至沸,放温后服用。 2、不应舍去沉淀部分而(Er)只服清液。
第四十四页,Leabharlann 九十一页。(二(Er))热服
• 热服是指将刚煎好的药液趁热服下,或将中成 药用热开水送服的方法。
• 寒证宜热药热服。 • 真热假寒证宜寒药热服,以减少病人服药格拒。 • 回阳补益药、发汗解表药、活血(Xue)化瘀药、透
剂有软膏,用时直接涂抹于患处,常用于疮疡病人; 硬膏,用时先以文火烤热,使其变软,待全部软化 后,贴于患处,双手用力压匀,皮肤过敏者禁用, 如十香暖脐膏,常用于风寒痹痛。
第六页,共九十一页。
第七页,共九十一页。

中医用药“八法”及护理

中医用药“八法”及护理

8.发汗要因人因时而宜,如暑天炎热,汗之 宜轻;冬令寒冷,汗之宜重;体虚者,汗之 宜缓;体实者,汗之宜峻等。 9.服发汗解表药时,禁用或慎用解热镇痛药, 如阿斯匹林、比理通等,防止汗出太过。 10.服用含有麻黄的药物后,要注意患者的 血压及心率变化。 11.注意不可妄汗:凡淋家、疮家、亡血家 和剧烈吐下之后均禁用汗法。病邪已经入里 或麻疹已透,疮疡已溃,虚证水肿,吐泻失 水等,也不宜应用汗法。
2.温下:适用于因寒成结之里实证,脐下硬 结,大便不通,腹痛喜温,手足不温,脉沉 迟。代表方有大黄附子汤、温脾汤等。 (1)温下病证,宜住向阳病室,注意保暖, 使病人感到温暖舒适。 (2)同时,在饮食方面应注意给予温热性味 之食品。 (3)温脾汤,方中大黄应先用酒洗后再与其 它药同煎,药宜饭前温服。 (4)服药后亦应观察腹部冷结疼痛减轻情况, 宜取连续轻泻。服药后,如腹痛渐减,肢温暂给予禁食,等胃肠功能恢复后 再给少量流质饮食或易消化食物以养胃气。 忌食生冷、肥甘油腻之品。 9.涌吐药作用迅速凶猛,宜伤胃气,应中病 即止。对年老体弱、婴幼儿、心脏病、高血 压及孕妇慎用或忌用。 10.使用涌吐药应注意用量、用法和解救方 法。 11.食物中毒或服毒患者,可根据需要保留 呕吐物,以便化验。
护理方法: 1.病室清洁、光线充足,空气新鲜无异味。 2.服药应小量渐增,以防中毒或涌吐太过。药物采取 二次分服,一服便吐者,需通知医生,决定是否继 续二服。 3.服药后不吐者可用压舌板刺激上腭咽喉部,助其呕 吐。呕吐时协助患者坐起,并轻拍患者背部促使胃 内容物吐出。不能坐起者,协助患者头偏向一侧, 并注意观察病情,避免呕吐物吸入呼吸道,须保持 患者呼吸道通畅。 4.吐后给温开水漱口,及时清除呕吐物,撤换被污染 的衣被,并整理好床单位。
5.服药得吐者,叮嘱患者坐卧当风,以防吐后体虚, 复感外邪。 6.吐而不止者,一般可以服用少许姜汁或服用冷粥、 冷开水解之。若吐仍不止者,可根据给药的种类分 别处理; 因服巴豆吐泻不止者,可用冷粥解之。因 服藜芦呕吐不止者,可用葱白汤解之。因服稀涎散 呕吐不止者,可用甘草、贯众汤解之因服瓜蒂散剧 烈呕吐不止者,可用麝香0.03~0.06克开水冲服解 之。误食其它毒物,可用绿豆汤解之。若吐后气逆 不止,宜给予和胃降逆之剂止之。 7.严重呕吐者应注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及呕 吐物的量、气味、性质、性状并记录。必要时给予 补液、纠正电解质等对症处理。

中药用药八法及护理ppt课件

中药用药八法及护理ppt课件

六、清法与护理
1、定义:
亦称清热法,是通过清热泻火,使 邪热外泄,以清除里热的一种方法。
火灾袭来时要迅速疏散逃生,不可蜂 拥而出 或留恋 财物, 要当机 立断, 披上浸 湿的衣 服或裹 上湿毛 毯、湿 被褥勇 敢地冲 出去
2、适应症: 对于由温、热、火所致的里热证皆可
适用。尤其治疗温热病中更为常用。
教学目标
胸膈、胃脘等部位的痰涎、宿食或毒物从 口中吐出的一种治法。
火灾袭来时要迅速疏散逃生,不可蜂 拥而出 或留恋 财物, 要当机 立断, 披上浸 湿的衣 服或裹 上湿毛 毯、湿 被褥勇 敢地冲 出去
2、适应症: 中风、痰涎壅盛、癫狂、宿食、食
厥、气厥、胃中残留毒物及霍乱吐泻 不得等。
火灾袭来时要迅速疏散逃生,不可蜂 拥而出 或留恋 财物, 要当机 立断, 披上浸 湿的衣 服或裹 上湿毛 毯、湿 被褥勇 敢地冲 出去
火灾袭来时要迅速疏散逃生,不可蜂 拥而出 或留恋 财物, 要当机 立断, 披上浸 湿的衣 服或裹 上湿毛 毯、湿 被褥勇 敢地冲 出去
2、适应症:
适用于某一脏腑或几个脏腑,或气、血、 阴、阳之一,或全部虚弱。
补法的内容很多,既有补阴、补阳、补血、 补气、补心、补肝、补脾、补肺、补肾之 分,又有峻补、平补之异,更有兼补、双 补、补母生子之法。
亦称泻下法,是通过运用泻下药,荡涤肠胃、 通利大便,使停留在肠胃中的宿食、燥屎、 冷积、瘀血、结痰、停水等从下窍而出, 以驱邪除病的一种治疗方法。
火灾袭来时要迅速疏散逃生,不可蜂 拥而出 或留恋 财物, 要当机 立断, 披上浸 湿的衣 服或裹 上湿毛 毯、湿 被褥勇 敢地冲 出去
下法:寒下、温下、润下、逐下、攻补 兼施
4.防复感。 5.采用措施透邪发汗;防止“闭门留

中医用药“八法”及护理

中医用药“八法”及护理

护理方法: 1、服药期间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忌生冷、油腻 及辛辣之品。 2、服调和肠胃药时应注意观察腹胀及呕吐情况, 并注意观察排便的性质和量。
五、温法及护理
温法常用于寒性病,即《内经》所说 “寒者热之”。寒性病有表寒、里寒等区别, 但从温法来说,一般都指里寒,故以温中为 主要治法。例如呕吐清水,大便溏薄泄泻, 腹痛喜按,手足厥冷,脉象沉伏迟微,均为 温法的对象。 温法包括兴奋作用,有些因阳虚而自汗 形寒,消化不好,气短声微,肢软体怠,小 便不禁,性欲衰退等症,都需要温法调养。
8.患者吐后暂给予禁食,等胃肠功能恢复后 再给少量流质饮食或易消化食物以养胃气。 忌食生冷、肥甘油腻之品。 9.涌吐药作用迅速凶猛,宜伤胃气,应中病 即止。对年老体弱、婴幼儿、心脏病、高血 压及孕妇慎用或忌用。 10.使用涌吐药应注意用量、用法和解救方 法。 11.食物中毒或服毒患者,可根据需要保留 呕吐物,以便化验。
护理方法: 1.病室清洁、光线充足,空气新鲜无异味。 2.服药应小量渐增,以防中毒或涌吐太过。药物采取 二次分服,一服便吐者,需通知医生,决定是否继 续二服。 3.服药后不吐者可用压舌板刺激上腭咽喉部,助其呕 吐。呕吐时协助患者坐起,并轻拍患者背部促使胃 内容物吐出。不能坐起者,协助患者头偏向一侧, 并注意观察病情,避免呕吐物吸入呼吸道,须保持 患者呼吸道通畅。 4.吐后给温开水漱口,及时清除呕吐物,撤换被污染 的衣被,并整理好床单位。
5.攻补兼施: 适用于里实证虚而大便秘结者。代表方有 新加黄龙汤、增液承气汤。 (1)患者多属里实便秘而兼气血两虚、阴液大 亏者,用药中病即止,不可久服。 (2)服用新加黄龙汤需加姜汁冲服,既可以防 呕逆拒药,又可以借姜振胃气。
四、和法及护理
和是和解的意思,病邪在表可汗,在里可 下,倘在半表半里既不可汗又不可下,病情又 正在发展,就需要一种较为和缓的方法来驱除 病邪,故和解法在外感证方面,其主要目的仍 在驱邪外出。

中医用药护理 ppt课件

中医用药护理  ppt课件
概述 1.含义 凡以直接制止体内外出血为主要作用,常用以治疗出血证的药物,称 为 止 血 药 。
2.功效与主治
止血药均有止血功效,主要适用于各种内外出血病证,如咯血、咳血、 衄 血 、 吐 血 、 便 血 、 尿 血 、 崩 漏 以 及 外伤 出血等 。
服法与护理
1. 前人的经验认为,止血药炒炭可以增强止血效果。 《本草纲目》称:“烧炭诸黑药皆能止血”。但证诸临床, 又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般而言,多数药物炒炭可产生 或增强止血效力,而寒凉性质的止血药炒炭,其寒凉之性 减弱或消失,使其变为收敛止血药,适应范围扩大。然亦 有部分药物以生品或鲜品入药,止血力更佳,并不宜炒炭 入 药 。 2.应用止血药时还应注意止血而不使留瘀,尤其是收 敛止血药、凉血止血药,易恋邪、凉遏而留瘀。故用止血 药亦不可一味止涩或清泄,在大剂使用收敛止血药或凉血 止血药时,可适当加入活血之品以止血不留瘀。 3.出血过多,气随血脱,单用止血药缓不济急,法当 峻补元气,益气固脱以救其急。
(六)理气类药物服法与护理
概述 1.含义 以疏通气机、消除气滞、平降气逆为主要作用的一类中药。又称行 气药。
2.功效与主治
具有行气消胀,解郁止痛、降逆等功效,主要治 疗气滞、气郁和气逆证。
理气药根据作用的不同,可分为疏肝解郁药、调 脾和胃药、宣降肺气药。
疏肝理气药主要用于肝气郁滞所致的胁肋胀痛、 疝气腹痛、经闭痛经、乳房胀痛等证。 调脾和胃药主要用于脾胃气滞所致的脘腹胀痛、 嗳气吞酸、恶心呕吐、不思饮食、脉弦等证。
( 3 )包煎:为防止煎药后药液浑浊及减少药物对消化道、咽喉的不 良刺激,如赤石脂、滑石、旋覆花、车前子、枇杷叶等,要用纱布将 药包好,再放入药锅煎煮。 (4 )单煎:又称另炖或另煎,某些贵重药物如人参、西洋参、 犀角(代)、羚羊角(代)等,为了尽量保存其有效成分,减少同时 煎煮被其它药物吸收,可另煎。

中药用药八法及护理

中药用药八法及护理

自行购药服用
告诫患者不要自行购买和 使用中药,以免药不对症 ,加重病情。
提供科学合理建议
倡导科学用药
鼓励患者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中药,遵循科学用药原则,确保用药 安全有效。
注重药物搭配与禁忌
提醒患者在服用中药时注意药物之间的搭配和禁忌,避免不良反 应发生。
关注个体差异
强调不同患者之间存在个体差异,应根据自身情况调整用药方案 。
并处理潜在的健康问题。
教授自我护理技能
自我护理是预防疾病复发的重要 手段之一,护士需要教授患者自 我护理技能,提高患者的自我保
健能力。
05
常见问题解答与误区澄清
解答患者关于中药用药疑问
药物煎煮方法
01
详细解释不同药物的煎煮时间、火候、用水量等要点,确保患
者正确掌握煎煮技巧。
服药时间与剂量
02
指导患者根据病情和药物性质合理安排服药时间和剂量,提高
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为今后的合理用药打下了坚实基础。
03
提高了实际操作能力
通过案例分析与实践操作,我不仅掌握了中药用药八法的具体操作方法
,还提高了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为今后的临床工作积累了宝贵经验。
展望未来中药用药发展趋势
个性化治疗将更加普及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中药用药将更加注重个性化治疗,根 据不同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祛湿类中药选用策略和误区提示
01
选用策略
02
误区提示
祛湿类中药主要用于治疗湿邪引起的病症,如风湿性关节 炎、湿疹等。在选用时,应根据患者湿邪的轻重、部位以 及体质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选择合适的祛湿类中药。
祛湿类中药并非适用于所有湿邪病症,患者在使用时应避 免盲目跟风。同时,祛湿类中药多具有利尿作用,因此患 者在使用时应注意补充水分,避免脱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用药“八法”及护理
4.观察出汗特点;有汗、无汗、出汗时间、遍身出 汗还是局部出汗等。在一般情况下,汗出热退即停 药,以遍身微微汗出最佳、忌大汗。若汗出不彻, 则病邪不解,需继续用药;而汗出过多,会伤津耗 液、损伤正气,可给予患者口服糖盐水或输液;若 大汗不止,易导致伤阴亡阳,应立即通知医师,及 时采取措施。
7.严重呕吐者应注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及呕 吐物的量、气味、性质、性状并记录。必要时给予 补液、纠正电解质等对症处理。
中医用药“八法”及护理
8.患者吐后暂给予禁食,等胃肠功能恢复后再给少 量流质饮食或易消化食物以养胃气。忌食生冷、肥 甘油腻之品。 9.涌吐药作用迅速凶猛,宜伤胃气,应中病即止。 对年老体弱、婴幼儿、心脏病、高血压及孕妇慎用 或忌用。 10.使用涌吐药应注意用量、用法和解救方法。 11.食物中毒或服毒患者,可根据需要保留呕吐物, 以便化验。
中医用药“八法”及护理
8.发汗要因人因时而宜,如暑天炎热,汗之宜轻; 冬令寒冷,汗之宜重;体虚者,汗之宜缓;体实者, 汗之宜峻等。 9.服发汗解表药时,禁用或慎用解热镇痛药,如阿 斯匹林、比理通等,防止汗出太过。 10.服用含有麻黄的药物后,要注意患者的血压及 心率变化。 11.注意不可妄汗:凡淋家、疮家、亡血家和剧烈 吐下之后均禁用汗法。病邪已经入里或麻疹已透, 疮疡已溃,虚证水肿,吐泻失水等,也不宜应用汗 法。
中医用药“八法”及护理
三、下法及护理
下法,亦称泻下法。
是通过运用泻下药,荡涤肠胃,通利大便,使停 留在肠胃中的宿食、燥屎、冷积、瘀血、结痰、停 水等从下窍而出,以驱邪除病的一种治疗方法。主 治邪正俱实之证。
《素问·至真要大论》中说到:“其下者,引而 竭之”,“中满者,泻之于内”,就是下法的理论 依据之一。由于邪在肠胃以致大便不通,燥屎内结, 或热结旁流,以及停痰留饮,瘀血积水等邪正俱实 之证,均可使用。由于病性有寒热,正气有虚实, 病邪有兼夹,所以下法又有寒下、温下、润下、逐 下、攻补兼施之别,以及与其他治法的配合使用。
中医用药“八法”及护理
一、汗法及护理
汗法,亦称解表法。 是通过宣发肺气,调畅营卫,开泄腠理等作用, 促使人体微微出汗,将肌表的外感六淫之邪随汗而 解的一种治法。
中医用药“八法”及护理
汗法以疏散风寒为目的,常用于外邪侵犯 肌表,即《内经》所说“在皮者汗而发之”, 故亦称解表、解肌、疏解。比如外感初起,恶 寒发热,头痛,骨节痛,得汗后便热退身凉, 诸症消失。
中医用药“八法” 及护理
〖学习目标〗
• 1、了解中医治病的八种治法 • 2、 掌握用药“八法”及相关护理
中医用药“八法”及护理
中医用药“八法”是清代程钟龄根据历代医家对 治法归类总结而得来,“八法”通常是指汗法、 吐法、下法、和法、温法、清法、消法、补法。 每一种治法都是经过四诊合参、审证求因,辨明 证候、病因、病机之后,有针对性地采取的治疗 方法。中医护理人员掌握用药“八法”有助于辨 证施护顺利进行。
中医用药“八法”及护理
5.服药得吐者,叮嘱患者坐卧当风,以防吐后体虚, 复感外邪。
6.吐而不止者,一般可以服用少许姜汁或服用冷粥、 冷开水解之。若吐仍不止者,可根据给药的种类分 别处理; 因服巴豆吐泻不止者,可用冷粥解之。因 服藜芦呕吐不止者,可用葱白汤解之。因服稀涎散 呕吐不止者,可用甘草、贯众汤解之因服瓜蒂散剧 烈呕吐不止者,可用麝香0.03~0.06克开水冲服解 之。误食其它毒物,可用绿豆汤解之。若吐后气逆 不止,宜给予和胃降逆之剂止之。
二次分服,一服便吐者,需通知医生,决定是否继 续二服。
3.服药后不吐者可用压舌板刺激上腭咽喉部,助其呕 吐。呕吐时协助患者坐起,并轻拍患者背部促使胃 内容物吐出。不能坐起者,协助患者头偏向一侧, 并注意观察病情,避免呕吐物吸入呼吸道,须保持 患者呼吸道通畅。
4.吐后给温开水漱口,及时清除呕吐物,撤换被污染 的衣被,并整理好床单位。
发汗能祛散外邪,也能以免发生痉厥等病变。一般发汗太过,汗出不 止,也能引起虚脱的危险。
中医用药“八法”及护理
护理方法:
1.病室安静、空气新鲜。 2.饮食宜清淡,忌粘滑、肉面、五辛、酒酪、酸 性和生冷食物。因酸性食物有敛汗作用,而生冷食物 不易散寒。 3.药宜武火快煎,麻黄煎煮去上浮沫,芳香药宜 后下;服药时温度适宜;服药后卧床加盖衣被,保暖 以助发汗,并且在短时间内大口喝下热稀粥约200毫升 或给予开水、热饮料、热豆浆等,以助药力,促其发 汗;若与麻黄、葛根同用时,则一般不需啜热粥。因 药细需助,药重不需助,以防出汗过度。
吐法多用在胃上部有形的实邪,一般多是一吐为快,不需 反复使用。某些病人先有呕吐的,不但不可再吐,还要防其伤 胃,给予和中方法。其他,凡病体虚弱或新产后,严重的脚气 以及四肢厥冷的,均不宜用吐。
中医用药“八法”及护理
护理方法:
1.病室清洁、光线充足,空气新鲜无异味。 2.服药应小量渐增,以防中毒或涌吐太过。药物采取
中医用药“八法”及护理
二、吐法及护理
吐法亦称涌吐法 是通过涌吐,使停留在咽喉、胸膈、胃脘等部位的痰涎,
宿食或毒物从口中吐出的一种治法。 常用于咽喉、胸膈痰食堵塞。如喉证中的缠喉证、锁喉证
皆为风痰郁火壅塞,胀闭难忍;又如积食停滞,胸膈饱满疼 痛,只要上涌倾出,便可松快,故亦称涌吐,也即《内经》所 说的“其高者因而越之”。
5.汗出热退时,应及时用干毛巾或热毛巾擦干,忌 用冷毛巾擦拭,以防毛孔郁闭,不利病邪外达;大 汗淋漓者,暂时不要给予更衣,可在胸前、背后铺 上干毛巾,汗止时再更换衣被,注意避风寒;防止 复感。
中医用药“八法”及护理
6.病位在表者服药后仍无出汗,纵然热不退,也不 可给予冷饮和冷敷,避免“闭门留寇”使邪无出路, 而入里化热成变证,热反更甚;可以针刺大椎、曲 池穴位达到透邪发汗目的。 7.对表证兼有风湿者,须用数次微汗,以达祛风除 湿之功效。由于风湿互结,湿性重浊,粘滞不爽, 要使其遍身微似汗出,缓缓蒸发,则营卫畅通,风 湿才能俱去。忌大汗,因风为阳邪,其性轻扬,易 于表散;湿为阴邪,其性濡滞,难以速去,若大汗 而出,则风气随去而湿邪仍在,不仅病不能愈,还 使卫阳耗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