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初中,生命]构建初中历史生命化课堂的实践体验
生命化课堂教学实践(3篇)
第1篇摘要:本文旨在探讨生命化课堂教学的内涵、实践策略以及实施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通过分析生命化课堂教学的特点,结合实际教学案例,提出具体可行的实践策略,以期为教师提供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
一、引言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作为教育的主阵地,其改革与创新成为教育发展的关键。
生命化课堂教学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强调尊重学生的生命价值,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激发学生的潜能,实现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成长。
本文将从生命化课堂教学的内涵、实践策略及注意事项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二、生命化课堂教学的内涵1. 尊重学生的生命价值:生命化课堂教学关注学生的生命体验,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将学生视为独特的生命个体,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 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生命化课堂教学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和潜能,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教学设计,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 激发学生的潜能:生命化课堂教学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启发思维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
4. 实现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成长:生命化课堂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智力能力、身体素质和审美情趣等方面,使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
三、生命化课堂教学实践策略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结合生活实际,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注重学生主体地位,发挥学生潜能(1)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设计个性化的教学方案。
(2)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 加强师生互动,促进共同成长(1)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关心学生的成长。
(2)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 强化教学评价,关注学生全面发展(1)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道德品质、智力能力、身体素质和审美情趣等方面。
浅谈在历史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有效实践
浅谈在历史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有效实践历史是认识人类自身的重要科学,它肩负着健全人格的培养、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坚强的意志和团队合作精神、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能力的任务。
历史学科的教学和活动,能让学生感知人类文明演进中的艰辛与成就,从而激发学生对生命的敬仰与珍惜。
我们要在历史教学中实施生命教育,使中学生从历史中获得做人的榜样和规范,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一、挖掘生命教育资源,引导学生敬畏生命历史是一门基础性的人文学科,它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阐释了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记录着人类生命发展的历程,蕴涵着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丰富素材。
历史教育在培养学生文化素质、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方面担负着重大的社会责任,具有不可替代的教育功能。
所以我们历史教师要挖掘隐藏在历史课程和历史知识中巨大的精神财富,采取有效的手段使其变成生命教育资源,启迪学生的心灵。
让学生感受到人类历史文化中的精神力量,使学生在学习中自觉地接受生命教育熏陶,形成具有个性的、崇高的、独立的精神家园。
利用历史人物的生命历程,让学生发现与领悟生命的价值。
例如利用教材中关于人类诞生和人类改造自然的艰难历程及种种辛劳的史实,让学生体会生命来之不易、生命顽强不息,培养学生珍惜生命、热爱生命的情感。
还可以利用教材中大量英雄人物的故事,让学生体会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不在于长短而在于内涵,在于他们为人类、为社会所做的贡献。
古今中外许多历史名人的言行能启发学生珍爱生命,让有限的生命焕发光彩,并为之不懈努力,不断延伸生命的价值。
二、构建生命教育课堂,激励学生焕发生命活力1.转变师生角色,注重学生情感体验。
教师要在在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中引导学生自由表达和自主探索,让学生在课堂上敢想敢说,真正实现教学过程中“学生为主,教师为导”的课堂形式,使课堂成为学生自主发挥的天地,成为学生愉快享受生命的场所。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学习中的情感状态,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促进师生、生生之间情感的培养与发展。
中学历史教学中的生命课堂建设之我见
2018.NO1187“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党的十九大报告对教育均衡发展发出铿锵有力的声音,为新形势下做好教育工作指明奋斗目标和正确方向。
为了提升合川区整体教育教学水平,区委、区教委提出了实施“行知品质课堂建设”战略,为此我校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逐步探索出了“灵动的生命课堂”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以适应新的课程理念和教育发展形势,使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灵动的生命”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是以我校的“大师+大爱,为生命成长奠基”办学理念为指导思想,站在生命的高度进行教育活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最终目标,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生命成长的快乐,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树立终身学习观念。
各学科可根据学科自身特点开展教学。
作为历史学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积极的促进师生认知协调互动,优化教学全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的教学。
首先,要围绕学习目标实施全面调控。
因为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既要引导学生掌握历史知识,又要不失时机地进行思想教育;既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要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能力;既要启发学生的思维,又要规范学生的行为等等。
其次,要创设和谐的学习环境与和谐的师生关系。
因为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通过教师引导使学生在自然、和谐、完美的境界中成长,使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的发展。
“灵动的生命”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即:灵动的生命课堂是指一堂课分为四个学段、八个环节。
四个学段分别为:自主合作、展示评价、精讲点拨、检测反馈。
“八个环节”分别为:自学生疑、交流探究、展示质疑、评价释疑、精讲点拨、小结提升、检测反馈、布置任务。
八个环节是对四个学段的具体化。
一切都为着以学生发展为本位,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为本位,边老师主讲为主导,变知识的传授为学法的指导,变老师的板书为学生的展示,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从而达到互动的高效课堂。
第一学段:自主合作,主要由两个环节构成:(1)自学生疑(2)交流探究。
让课堂充满生命力——谈初中历史教学中高效课堂的有效构建
让课堂充满生命力——谈初中历史教学中高效课堂的有效构建摘要:在初中历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能够基于学生学习的特点和规律,寻找构建高效课堂的策略,不断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学生的综合性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在本文中,首先介绍了初中历史教学中构建高效课堂的意义,然后从三个方面提出了初中历史教学中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分别是充分尊重学生课堂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改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模式,不断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突破初中历史课堂教学限制,引入历史课外教学内容。
希望通过以上的教学策略能够有效的提升初中历史高效课堂构建的效果,促进学生更加全面的发展。
关键词:初中历史;高效课堂;构建策略在初中历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能够改变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基于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规律提出更加有效的教学策略,并在课堂教学当中实行。
这样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效果,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让学生能够对历史学科有重新的认识,掌握历史学科的学习方法,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一、初中历史教学中构建高效课堂的意义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构建高效课堂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点:第一,构建初中历史高效课堂能够有效的改变教师的教学策略。
在以往的初中历史教学中,很多教师喜欢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采取的教学过程和教学策略是比较简单的,学生只需要在课堂上跟随着教师的教学思路和教师安排,就能够完成教材内容的学习。
但是在学习的整个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学习局面,无法在教师的引导下开展自主的探究和学习,不仅无法形成良好的学习能力,对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也有着不利的影响,因此教师在构建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的过程中需要改变以往的传统教学策略,让课堂教学的主体转移到学生身上,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再等待着教师的“投喂”,而是主动学习知识,掌握初中历史学习的方法,这对于学生的发展具有着重要的作用。
第二,构建初中历史高效课堂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构建充满生命体验的历史课堂
构建充满生命体验的历史课堂黄兴毕历史是沉重而边沿化的学科,尤其对学习历史存在诸多误解,有人说历史课就是讲故事,这是把历史教学简单化,历史课可以讲故事,但历史故事不能等同于历史丰富内涵,历史它涉及到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教育、科技等方面的知识,他不仅是重复流失时间留下的人物及事件的记忆,是在客观认识历史事实,并综合分析历史知识的素质化的人文反映。
有人说历史就是背诵的代名词,记忆力强就能学好历史,这是把学习历史片面化的理解,这只是学习历史的初级阶段,从学习角度而言开始学习哪一门学科不需要记忆呢?其次才是理解,最后才是知识的迁移运用。
老师不必讲太多知识只要让学生背诵就能考高分,这是对于学习历史的教条主义,纵观高考历史能背记未必能考高分,材料分析题是需要综合的知识的运用和分析能力的,大凡政治历史上颇有建树的人都是善于分析的人,只会机械记忆知识的人是很难成就伟大的事业,学习知识不能机械化,有思维活动的课堂才是有生命的课堂。
有人说学历史没有意思,它既不能生产,又不能赚钱,大把的生命时间用在学习过去的历史记忆似乎不值得,这是受实用主义至上影响的结果,关注我们生命的正能量不能缺失历史素养,《礼记》上说要毁灭一个民族,首先是要删除它的历史,这足以说明历史对一个民族的发展意味着什么?就如我们常常说的做人不能忘本,这就有历史的成分和影响,一个健忘的民族我们很难给它设想美好的未来。
正如关羽若不是手不释卷的读《春秋》,他不可能把义发扬光大,成为受人敬仰的“义绝”。
对一个人的人格发展历史所起的作用是其他学科所不能替代的,学习历史不仅可以明智,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健全的人格,明白是非,少犯错误,正如《资治通鉴》中陆贽说“国家安危重在权势,治世之道重在用人”,大唐帝国的辉煌正是开明制度开启的美好时代,当时的仁君以人为本,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才聚集,文化辉煌,而大唐帝国的衰落正是让个人的欲望成为了权势,以个人的道德标注衡量成败,所以,最终藩镇割据天下大乱,这就是历史教训。
生命教育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渗透探索
生命教育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渗透探索生命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公平的,因为它只有一次。
生命是美好的,只有了解生命的本质而认真对待生命的人,才能真正的活的有价值。
近年来,青少年抑郁症、自残、自杀,校园欺凌现象不断发生。
对初中学生来说,他们正处于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
初中历史学科作为人文学科,在生命教育的渗透和教学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初中历史教材中有大量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在教学中,可以以此为范例,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渗透。
通过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渗透,能够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
更能够帮助初中学生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一、认识生命我国古代很早就有了对“生命”这个概念的记录,在辞海[[1]]里对“生命”是这样介绍的:“生物生存;生物所具有的活动能力。
”《战国策·秦策三》[[2]]:“万物各得其所,生命寿长,终其年而不夭伤。
”在很多典籍中,都有关于“生命”的内容,其中不乏积极向上者。
如:《古风其二十三》中的“三万六千日,夜夜当秉烛。
白日何短短,百年若易海。
”朱熹的《偶成》有诗词“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除此之外,还有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非常著名的那句:“人固有一死,或重於太山,或轻於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其实对于我们的学生,他们在生活中,接触“生命”这个主题的内容并不少。
但是通过教学我发现,学生对“生命”的理解和思考并不多。
我就遇见过自残和有自杀倾向的学生,他们有些已经确诊为抑郁症在接受治疗。
1968年,美国学者杰·唐纳·华特首次提出“生命教育”[[3]]这个主题,生命教育理念于20世纪90年代末引入中国。
生命教育这个理念发展到今天,它的历史并不短。
但是在近几年的新闻中,有越来越多的学生自残、自杀和校园霸凌的新闻。
从这个方面看,对学生的生命教育还是不够的。
从学生的认知来说,生命教育应该从认识生命开始,只有充分了解了什么是“生命”,他们在做选择时,才会更加慎重。
探讨如何构建历史生命化课堂
探讨如何构建历史生命化课堂教育要传授知识内容,教育要回归社会生活,教育应与生命同行。
“构建有生命力的课堂”是现代教育所倡导的新型教育理念。
有生命力的课堂,是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是让学生终身受益的课堂,是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乐园。
历史教育在人文素质教育中承担着重要的功能,它同其它学科一样,都是为培养有思想、有见解、有创造性的人才奠定基础。
然而现实中由于种种原因,我们的历史教学过多地注重系统知识的学习,把生动有趣的史实简单机械地归纳为背景、过程、影响等内容,使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失去了兴趣,历史课也就成了学生的休息课、睡觉课。
学生的学习进入了“喜欢历史,但不喜欢历史课”的怪圈中。
如何使历史课堂充满生命力,提高历史教学的实效性?我认为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最为关键。
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有了兴趣,学生才能主动、愉快地学习,使学习效率得到提高。
下面就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1 营建一个民主平等的学习环境课堂是师生思想情感交流的互动场所,要想使课堂充满生命力,就必须要让学生感觉上历史课有种“轻松感”、“愉悦感”,在课堂上能始终处于较兴奋的状态,如何创设“轻松”、“愉悦”、“有意思”的课堂?实践证明,营建一个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很关键,教师在这一环节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因为要想营建一个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教师就要加大对课堂的情感投入,因为情感是教学的灵魂,没有感情的教学是不吸引人的教学。
这就要求教师一要热爱自己的职业,喜欢自己的专业,能充满感情地对待每一节课。
同时还要“放下架子,俯下身去”,与学生建立起一种平等的朋友式关系,真正地尊重学生、爱护学生,鼓励学生发表不同于教材的观点和看法,对于学生出现的错误正确对待,学会包容、理解、欣赏学生。
二要不断扩充专业知识,做一名学识型、智慧型的教师,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掌控课堂。
三要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变“一言堂”为“群言堂”。
在这个和谐的氛围中,教师和学生都是课程资源的享用者和开发者,师生的和谐互动为课堂的生命化增添了羽翼。
构建初中历史生命化课堂的实践体验
构建初中历史生命化课堂的实践体验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生命化课堂被认为是提高学生历史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之一。
生命化课堂是指在历史课堂中通过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文化等来增强学生对历史的感知和理解。
在本文中,我将分享我在初中历史生命化课堂上的实践体验。
一、选择合适的历史人物在生命化课堂中,选择合适的历史人物非常重要。
历史人物的选择应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首先,要体现历史时代的特征,能够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当时的社会环境和历史事件。
其次,历史人物的故事要有感染力,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最后,要选择能够体现特定历史时期文化、艺术、科技等方面特点的人物。
例如,在讲解明清时期的历史时,可以选择明朝著名海军将领郑和、铁面无私的清朝官员海瑞等人物,他们的故事不仅具有感染力,而且能够让学生深入了解当时的海上贸易、科技、文化等方面的情况。
二、培养学生思考能力在生命化课堂中,我们不仅要让学生认识到历史人物的故事,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思考能力。
我们可以通过开放式问题的提出引导学生思考,比如:为什么这个历史人物能够成为历史的代表性人物?他的做法在当时有什么意义?他的故事对于现代社会有什么启示?这样的问题能够让学生思考历史人物的过去和现在的意义,让学生对历史有更深入的认知。
同时,通过问题的讨论,学生也能够激发他们的思考能力,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的内在逻辑和本质。
三、加入历史地图等多媒体工具在生命化课堂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人物的事件或者历史时代的背景,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工具来辅助教学。
其中,历史地图是一个非常实用的辅助教学工具。
通过地图,我们可以让学生了解历史人物活动的范围,探讨历史事件的影响区域和传播途径等。
历史地图的使用不仅能够让学生对历史事件有更直观的认识,而且也有利于开展相关的讨论。
通过讨论,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的意义,从而更好地掌握学习内容。
综上所述,生命化课堂是一种有效提高初中历史教学效果的手段。
在历史课中感悟生命的理性——构建初中生命化历史课堂探究
材 、面向生 活 ,把教 材 内容与生 活情 景
有机结合 ,精心营 造丰富 的教学背 景。 三 、创设 问题 情境 ,激 扬生命 活力 在 问题 情境 的 氛 围 中 ,学 生 不 断 发现 、探
体化 、情感化 的感悟和 体验 ,当学 生能 由此 产生一 些 “ 谈资 ” ,师 生间的对 话也就有 了
在 历史课堂 中 ,教师还 要带 着饱满 的精 神 ,
带 着独 特 的文化气 质 ,凭借 自身对 教材 的深 入把
互 动 合 作 , 对话 生 命 的 精 彩
在一些 课堂 ,尤 其是公 开课 ,大多 为活动形
握和合 组 织 ,借助 自身精 湛的教学 艺术和 充沛 式多样 、活动材 料丰富 的课型 ,一方面我 们足 以
要 的 意 义 。 从 正 确 认 识 网 络 环 境 以 及 积 极 结 合 网络 环 境 充 分 发 挥 教 师 、 学 生 的 作
大方 面 出发 ,探讨 网络 环境 下 高中美术 的教 学方 法。 词 网络 环境 ; 高中美术 ;教 学方 法
生成发 展的基 点。
有效 的互 动 、合作 ,应 该 是师 生之 间 、生
究 、生成和解 决 问题 ,激活生 命的 动力 ,强化 生 生之 间视 界的融合 、精 神的相遇 、理性 的碰 撞和 命 的意识 ,提 升生命 的思考 。如 ,教 学 “ 楚围 诗 情 感的交 流 ,是对 话主 体各 自向对方 的 “ 神敞 精
自主探 究 ,体 悟 生 命 的 哲理 共 建 和 谐 , 唤 醒 生 命 的意 识
没有 学 生 的 主 动参 与 ,就 没 有 成 功 的历 史
历 史 教 师 在 教 给 学 生 有 生 命 的 历 史 的 同 课 堂 ,生命 化也 成为空谈 。所 以 ,教师要大 胆 引
对于营造充满生命力的中学历史课堂的几点思考
对于营造充满生命力的中学历史课堂的几点思考历史,即过去发生的人和事。
当历史上那些曾经鲜活的事件、人物、制度、文化转化成为文物、文献载入史册的那一刻,历史就凝固了。
在我们的生活中时时可以看到或是感受到凝固的历史,它或存于我们的生活,或存于我们的学习,或存于我们的性格之中,或存于某个未知的角落等待我们的发现。
其实这些存在于我们身边似乎已经凝固的历史是鲜活而有生命力的,它可以从我们的生活,学习甚至性格中抽取,它可以被感知、被聆听、被触摸……历史教育所承载的社会责任尤为沉重。
历史知识本身就具有生命性。
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就是和前人在思想、认识、情感上的交流过程,也是学生思想进行提升和自我塑造的过程。
所以包含历史知识和学习历史知识个体的历史课堂必然是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
历史教育要使人明智,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能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学生的人格修养,发展学生的思维,从中领悟到做人行事的智慧。
还要用历史教育来滋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在历史课堂中培养学生综合素养。
如何在课程改革的新形势下构建有内涵,具有一定生命力的历史课堂?我认为历史教育者有必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使学生认同历史学科。
在大多数人眼里,历史学科是一门毫无生气的学科,学生学习效果不佳,对待历史学科的态度有待纠正。
如何改变当下历史面临的学科困境,问题的症结在哪里?这就需要我们发现历史的鲜活性,构建有生命力的历史课堂,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是成才的起点,是学习的源动力。
而历史是多元的、五彩缤纷的、形象的、有血有肉的,是活生生的,是一个令人心驰神往的科学殿堂,应是中学生喜爱的科目之一。
但令人遗憾的是,当今的大部分中学生已失去了对历史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究其原因,最重要的是历史教育见物不见人的不良倾向所致。
因此,注重历史知识的人文性,关注人的情感和精神,重视人的价值、尊严、情趣和道德等人性化的东西,显得尤为重要,也只有这样,方可使历史活起来,使中学生产生心灵的共鸣。
营造历史“生命”课堂的思考与实践
营造历史“生命”课堂的思考与实践摘要:营造有生命力的历史课堂,让历史课堂跟上时代的步伐,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是笔者一直努力的方向。
时代精神体现在民主、人本、探究、创新、开放、可持续性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在课堂上,就是营造有生命力的历史课堂。
关键词:历史教学;“生命”课堂;思考与实践营造有生命力的历史课堂,让历史课堂跟上时代的步伐,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是笔者一直努力的方向。
时代精神体现在民主、人本、探究、创新、开放、可持续性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在课堂上,就是营造有生命力的历史课堂。
一、营造民主式课堂氛围营造历史“生命”课堂的前提是营造民主式的课堂氛围。
过去都是教师高高在上,教师的话就是真理,学生要服从教师的意志。
这种师生关系的课堂,培养不出有探究和创新精神、有完善人格的人才,更多的是奴才式的唯唯诺诺,这与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和建设可持续性发展的社会是完全脱节的,所以建立民主式的课堂是当务之急。
建立起民主式的课堂,将对学生的政治人格、社会人格的形成产生不可低估的影响。
从民主式课堂走出来的学生,他们必将是国家和社会民主化进程的中坚力量。
也只有以民主式的课堂作为前提,其他的探究、创新教育才能真正实行。
民主式课堂主要包括两方面:1.师生平等。
包括人格平等和学术平等。
教师不但要尊重学生的人格,而且在学术上要以真理的共同追求者而非先知的身份出现,这样师生平等才能真正实现。
只有建立教学民主,实现师生间平等、和谐并且尊重学生人格,学生才敢大胆质疑、自主探索,才能把内心的疑问大胆提出。
“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打破学生心智枷锁的金钥匙”,民主式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能使学生的创新思维流畅、创造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开发,这时的学生才真正体现其主体地位,教育也才最能奏效。
比如尧、舜的“禅让”,我们一般人的理解就是由于人们道德高尚,风气比较民主。
可是有学生提出猜想说“当时做首领十分辛苦,没什么好处,所以他们禅让”,面对这种“实用主义”思想,以往我们都会采取压制的手段,还会乘机对学生实行道德与情操教育。
精选-生命化课堂实践感悟-范文
生命化课堂实践感悟自今天九月份开学伊始,我们初一级部就怀揣着一颗赤诚善良之心,为还未谋面的孩子们设计未来的三年生活,在全校大力推行"生命化课堂"教学改革,我们学校孩子进校前的程度和素质都非常明了,但是我们依然还是张开双臂迎接每一个孩子,我们相信这些孩子在我们这里一样能快乐学习、健康成长!开学三个多月的时间,学生和老师之间已经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我们初一英语在学校和级部的支持下,实施了课堂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出现了一些失误和困惑,在这里和大家一起探讨,希望得到大家的指点和帮助。
我对"生命化课堂"的理解就是,作为一名老师,既要提高自己教学水平从而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学习效率,同时又要在教学和班级事务中学会管理,让每个孩子都体验到被关注被期待的快乐。
初一的孩子尽管有许多的不良习惯,但他们进入新的学校都有一个重新开始希望被人认可的美化愿望,他们思想单纯、心地善良,可塑性很强,因此初一这个阶段以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养成为主线和重点,因此我在开学第二天按照入班成绩划分了小组,我按照六人一组均衡分为8个小组。
每个组员都任一门课的小组长,让每个孩子树立责任意识。
在班级管理和教学活动中尝试分组合作和捆绑评价,发挥小组的凝聚力和竞争力。
我个人认为"让每个孩子都动起来"是实现生命化课堂的理想追求的主要方向,具体实施策略从以下两个方面展开:1.触动和唤醒走进学生内心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其实在每一个孩子心灵最隐蔽处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音响。
要想使孩子的心同我讲的话发生共鸣,那么我自身就必须同孩子的心弦对准音调。
"我们只有了解学生,与他们对话、沟通和交流,才能走进孩子的心灵世界。
刚开学没多久很快就突显了两个同学——我们班的李云龙、丛子龙,他俩学习基础差、习惯差,上课听不进去,课下不写作业或者不记作业,每次都是查到他们两个,班里有小学和他俩同班的同学说,他们是小学时老师就放弃的学生,他们不交作业根本就不管了。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 生命教育课堂实践
生命教育课堂实践——以《南京大屠杀》为例两纲精神要求教师充分发挥学科功能挖掘并丰富生命教育内涵,在教学中自觉按照学科所提示的生命教育内容,主动地创造性地在课堂教学中加以落实。
抗日战争中南京大屠杀的历史即蕴涵着丰富的生命教育内容,本课旨在进行创造性地挖掘整合,引导学生认识战争的暴虐是对人类生命的践踏和对人性的摧残,是反文明的罪行,从而理解“珍惜生命、珍爱和平”的现实意义,培养自觉维护世界和平的责任感,并进一步认识生命的价值。
二、过程简述1、师生交流南京大屠杀资料。
如《助广军刀》、《百人斩竞赛》、《屠生佛油画》《手提头颅的自豪》《尸横遍野中的灿烂笑容》等。
以日军对战俘和人民的“虐杀”作为重点来揭示践踏生命的暴行。
再播放《山河岁月》片段,突出集体屠杀场面与“虐杀”照片互为补充,让学生全面了解南京暴行,给予视觉听觉上的冲击和心灵的震撼,为情感态度目标的形成做铺垫,了解日军是一支不要说对生命的尊重和敬畏,连对生命最起码的承认都没有的可怕而邪恶的军队。
再通过国际安全委员会、红十字会成员照片,拉贝、魏特林和马吉牧师等贡献理解国际人道主义救助精神。
让学生将珍视生命拯救生命的国际人道主义精神与日军惨无人道的行为相比较,认识战争对人性的摧残和践踏。
此环节旨在还原历史真相,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史由证来”的历史观。
同时紧扣生命教育主题,弘扬尊重生命的国际人道主义救助精神。
师生共同合作,再现历史情景。
使学生在进行收集、整理、取舍资料过程中进行体验,而上台演示则培养其动手和创新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及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自信心。
2、组织讨论德日战争反思。
出示三副照片《勃兰特跪拜》《小泉参拜》《日本友人长跪》,设计问题组织比较讨论。
促使勃兰特总理双膝下跪的原因何在?小泉为何趾高气扬地参拜?日本友人为何在大屠杀纪念碑前长跪不起?通过讨论得出德国认识到战争最大伤害的是对人类生命的践踏和人性的摧残,直面历史深刻忏悔;小泉不想承认战争罪恶,承担战争罪责,是没有深刻反省战争暴虐曾给人类带来的灾难;日本人民渴望中日友好渴望世界和平。
历史教学如何构建“生命”课堂
2 . 历史“ 生命 ” 课堂是对话式课堂 , 传统教学 以书本为教学对
象 ,以学生对书本 知识的掌握作 为教学 的核 心 目的 , “ 教 师教 死 书、 死教书 、 教 书死 , 学生读死 书、 死读书 、 读 书死 ” 。 传统教学忠诚 于学科 , 但背 弃了学生 , 几乎不 考虑学 生 的兴趣 、 学生 的现有 水
生 旦 中 学课 哥 { 辅导
历史教 学如 何构建 “ 生 命’ ’ 课堂
@ 吴 秀清
摘要 : 新 课 程 改 革 背 景 下 的历 史课 程 应 该 彰 显 其教 育 功 能 ,
体验知识 形成的过程 , 也是身 心得到发展 的过 程。 因此历史 “ 生 命” 课 堂是动态 的课堂 , 是生成性课 堂 , 学生通过师生平等式 的对 话, 通过探索 、 体验 、 实践 , 自己已有 的经验 、 观点 、 知识 的基 础 上, 生成新 的观点、 知识和技能。
历 史课作为一 门人 文学科 ,是每一 个公 民都应该 接受 的知
识 。通过历史学习 , 增强我们 的历史意识 , 汲取历史智慧 , 开阔视
平, 把教学看成单向的传 道 、 授业 、 解惑 , 知识成 了统治者 。 这种教 学实质上就是 “ 知识 专制” , 教 师的任务似乎是把 传播 知识作为工 作的主要对象 , 恨不 得把 自己所知道 的知识全部教 给学生 , 知识
使历 史课堂成为生命化课 堂。 生命 化课 堂应该是 以学生发展为核
心 的课 堂 , 是 充满时代 气息和 生活气 息的课 堂 , 是 富有历 史味道
的课 堂 。 是 动 态 生成 的课 堂 。
关键词 : 初 中历 史; 生命 课堂 ; 构建 中图分类号: G 6 3 a 5 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 9 9 2 — 7 7 1 1 ( 2 0 1 4 ) 0 3 — 0 1 2 8
生命课堂构建历史教学反思
生命课堂构建历史教学反思引言在教育领域,历史教育一直被认为是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然而,传统的历史教学往往以老师为中心,强调知识的灌输,缺乏对学生的关注和参与。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教育学家们提出了“生命课堂构建”理念。
本文将从教育理念、教学方式和学生表现等方面对生命课堂构建历史教学进行反思。
教育理念生命课堂构建历史教学的核心理念在于将学生视为学习的中心,将学习过程与学生个体的成长和发展紧密结合起来。
教师不再像传统教学那样只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更像学习的引导者和学生的合作伙伴。
生命课堂构建倡导通过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式生命课堂构建历史教学采用了多种教学方式,以适应学生的多样性和不同的学习需求。
其中,问题导向的学习是最重要的一种方式。
教师通过引发学生对历史问题的思考和研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这种学习方式能够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分析能力,提高他们的理解和记忆能力。
另外,生命课堂构建历史教学还强调学生的合作学习。
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合作完成一个历史研究项目。
通过合作学习,学生可以相互协作、交流思想,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交技能。
此外,生命课堂构建历史教学还采用了多媒体技术和互动教学工具。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幻灯片、视频等,来展示历史事件和人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互动教学工具,如在线课堂、教学游戏等,可以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学生表现生命课堂构建历史教学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表现出了很多积极的变化。
首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明显增强。
传统教学中,学生往往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兴趣低下。
而在生命课堂构建历史教学中,学生通过问题导向的学习方式,变得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学习兴趣大大增加。
其次,学生的学习成绩显著提高。
生命课堂构建历史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历史生命课堂构建反思
历史生命课堂构建反思引言历史生命课堂是学校教育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学生历史意识和历史思维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历史生命课堂被定义为老师讲故事,学生被动接受知识。
然而,现代教育理念强调学生主体性和参与性的培养,这也对历史生命课堂的构建提出了新的要求。
本文旨在反思历史生命课堂的构建,探讨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学习,提高历史教育的效果。
传统历史生命课堂的问题在过去的历史教育中,学生在历史生命课堂中往往扮演被动接受者的角色。
老师通过一些教科书、讲解和解读历史事件的方式向学生传授知识。
这种模式忽视了学生自身的需求和兴趣,导致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缺乏,对历史知识的掌握往往处于肤浅的层面。
另外,传统历史生命课堂也存在着教师主导的问题。
老师往往过分关注自己的教学进度,倾向于“讲故事”,忽略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效果。
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中很少有机会参与互动,无法培养出批判性思维和历史思维的能力。
构建学生主体性的历史生命课堂为了解决传统历史生命课堂的问题,构建学生主体性的课堂是非常重要的。
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成为历史故事的主角,通过自主学习和互动参与来掌握历史知识。
1. 激发学生兴趣激发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是历史生命课堂构建的第一步。
教师可以通过选取有趣的历史事件、人物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同时,利用多媒体资料、图片、视频等方式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历史故事的魅力。
此外,引入少量的游戏化元素,如历史角色扮演、历史解谜等,有助于增加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2. 培养批判性思维在历史生命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历史事件进行多角度的思考和讨论。
例如,引导学生思考历史事件的背景、原因、影响等,并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独立思考。
此外,通过引入争议性辩论、案例研究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使他们能够从历史事件中提取出有意义的信息,并形成自己的观点。
3. 增强互动参与历史生命课堂应该是一个互动的学习环境,学生应该从被动接受者转变为积极参与者。
初中历史教学实践感悟(含示范课课程设计、学科学习情况总结)
初中历史教学实践感悟第一篇范文:初中历史教学实践感悟作为一名初中历史教师,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历史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人文素养和家国情怀的重要性。
本文将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分享我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感悟。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历史教学中,我注重通过导入新课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授《抗日战争》一课时,我以抗日战争时期的歌曲《松花江上》作为导入,让学生在感受歌曲中所传递的悲壮氛围的同时,引发学生对抗日战争的兴趣和思考。
二、情境创设,深入理解历史教学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对历史情境的再现。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创设情境,让学生深入理解历史。
如在讲解《三大改造》时,我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分别扮演农民、工人和资本家,通过模拟三大改造过程中的矛盾冲突,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三大改造的背景、意义和影响。
三、史实论证,培养思辨历史教学要注重史实论证,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提出一些具有争议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讨。
如在教授《唐朝衰落》一课时,我提出“唐朝衰落的原因是什么?”的问题,引导学生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进行论证,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四、情感教育,传承文化历史教学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对民族文化的传承。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情感教育,让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传承文化。
如在讲解《岳飞抗金》一课时,我强调岳飞忠诚于国家、民族的品质,引导学生学习岳飞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
五、多元评价,促进成长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我注重采用多元评价方式,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除了传统的笔试考核外,我还采用课堂表现、历史小论文、历史手抄报等多种形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评价,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总之,在初中历史教学实践中,我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传承民族文化,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为培养具有人文素养、家国情怀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不懈奋斗。
初中生命教育课堂实践
初中生命教育课堂实践一级段落标题:初中生命教育课堂实践二级段落标题1:初中生命教育的重要性教育课程的目标是帮助孩子们全面发展,不仅包括知识的传授,还包括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培养。
而其中,生命教育是一门重要的课程,它旨在引导学生了解自身价值、培养关爱他人的情感,并培养学生正确对待生命的态度和行为。
生命教育对于初中生来说尤为重要。
初中是孩子们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他们正在经历许多身体和心理上的变化。
通过生命教育的实践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身体和情感反应,培养自信心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自我管理的能力。
二级段落标题2:生命教育在课堂中的实践生命教育的实践应该贯穿于课堂教学的方方面面。
以下是几个重要的实践方法。
1.体验互助与合作在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小组活动或合作项目,引导学生体验互助与合作的重要性。
例如,分组完成一个任务或者举行模拟活动,让学生们相互协作,从而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2.关爱他人生命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的情感。
在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和案例讨论,引导学生理解他人的需要和情感,并鼓励他们主动关心他人。
此外,可以通过模拟情景,让学生感受到关爱他人的重要性。
3.培养自我管理能力生命教育旨在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自我管理能力。
在课堂中,可以进行有关时间管理、情绪管理、健康生活等方面的教育。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设定目标并制定计划,让他们意识到良好的管理习惯对于生活的重要性。
4.认识自我与他人,培养自信心生命教育应该关注学生自我认识和自尊心的培养。
在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感受,或者进行小组讨论,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自己和他人。
同时,教师应该树立积极的评价和鼓励学生,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5.道德教育生命教育还包括道德教育的内容。
在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讲授道德原则和价值观,以及讨论道德问题和伦理冲突案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
二级段落标题3:实践的评估与反思生命教育实践的评估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构建初中历史生命化课堂的实践体验
所谓生命化课堂,是指教学中充满生命因素的课堂,学生在获得学习认知的同时也能够实现情感、体验的成长。
教师与学生的情感互动,能够真正实现教学相长,提升师生生命质量。
新课改介入课堂教学之后,要求建立新型师生关系,教师和学生角色需要重新定位。
教师要尊重课堂教学发展规律,珍惜课堂教学生成资源,展现教学过程的生命观念,通过多元教学活动完成课堂生命塑造,全面提升学生生命观、价值观。
一、角色定位,尊重历史教学生命价值观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有自身特点,教师要对课堂角色有清晰的认知。
新课改要求教师彻底摆脱传统“一言堂”教学模式,尊重学生的平等权利。
教师要注意身份转换,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服务者,这也是尊重学生学习主体的重要意识。
学生是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新课改要求凸显学生学习主体地位,这样的课堂才会充满生机与活力。
构建生命化课堂需要教师、学生的共同努力,教师与学生关系的和谐程度越高,课堂生命特征就会越强烈。
为培养学生课堂生命活力,教师需要让学生主动参加教学实践,与教师形成多维互动,提升师生关系的亲密度,这对实现课堂生命化有重要意义。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离开学生,教学就会回到原点,教师沦为独角戏,教学失去积极性;同样,如果一味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离开教师,学生学习也会陷入盲从和迷茫,学生生命力自然就无从谈起。
因此,教师要为课堂角色进行科学定位,找准自己的位置,也要帮助学生建立角色意识,这对提升课堂生命力有决定性作用。
二、资源生成,体现历史教学生命发展观
历史课堂教学中的生命因素众多,关键要看教师如何进行把握掌控,复习旧知要让学生温故知新,这个“新”并非只有知识创新,还有众多生命因子的呈现,学生在复习学习中实现生命更新,这种成长经历本身就是生命特征的体现过程。
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自然要形成多元互动,教师与学生的对话,教师引导学生思维,开展丰富多彩的探索活动,这些操作过程都包含丰富的生命特征,学生的成长历历在目,课堂教学的生命化特征自然呈现。
学生在参与课堂教学实践时,其学习兴趣、学习关注力、学习方法、学习思维方式、合作学习意识等,都会处于动态的生成阶段,由此生发的教学资源则会获得大爆发。
教师要特别珍视教学生成,因为这是极其珍贵的教学资源。
特别是学生生命力的体现,其应用价值更为明显。
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判断、建议、观点,都是学生认知观作用的结果,体现了学生思维认知的全面启动,由此产生的学习认知自然带有旺盛的生命力。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多种手段挖掘教学生成,并对其进行整合筛选,让其成为课堂教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驱力,这对大幅度提升学生生命认知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三、过程展现,强调历史教学的生命观
初中历史教材内容呈现时代性,教师在具体施教时,要注意为学生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教材文本展开多元解读。
在具体操作时,教师要对教学过程进行展示,彰显教学生命力的强劲支撑。
课堂导入时,教师要借助多种媒介,为学生创设生动的教
学情境;在学生梳理文本时,教师要对学生进行人文关怀,帮助学生厘清历史发展脉络;在课堂问题设计时,教师要充分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认知点,针对性设计思考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在课堂训练时,教师要对训练内容进行多方观察,特别要注意学生个体差异,对不同群体学生提出不同要求;在课堂评价时,教师要倾注更多感情因素,对学生进行鼓励和鞭策,特别是对待学困生,教师要给出更多关心,这对提升学困生信心有重要帮助。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需要引入新型教学观念,要尊重课堂教学的成长原则,为教学生命元素成长创造良好环境。
教师要摆正自身位置,将课堂还给学生,充分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保护课堂生命化特征。
这样可以促使学生展示生命活力,对学习内容展开多视角多维度探索,运用强劲生命动力,塑造个性和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