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科学6上说课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小学科学
六年级上册
全册说课稿
显微镜下的世界
《.水滴里的生物》说课稿
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扬州市沙口中心小学的徐文余。

一、说教材
PPT(教材体系:相应的课程标准条文)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科学》教材小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显微镜下的世界”单元的第一课《水滴里的生物》。

《显微镜下的世界》是根据课程内容标准
中“生命世界”里的“生命的不同形态”的相应条文编写而成。

这节课是在学生了解了自然界人、动物、植物生命基本形态之后,进一步研究人的肉眼看不见的另一个重要的生命领域的开始,这是在显微镜还没有发明之前,人们并不知道的微生物世界。

PPT(全套教材关于动、植物、微生物的形态主要内容及其联系)
自从1632年,荷兰微生物科学家列文虎克发明显微镜之后,就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向微生物世界的大门。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人类对微观世界的认识,离不开观察工具——显微镜,这一单元我们将和学生一起利用显微镜去探索微观生命。

显微镜下看到的是生命体的基本单位,是一个个形态不同、功能各异的细胞。

正是数以亿计的细胞构成了肉眼可见的动物体、植物体。

然而,由单细胞或多细胞构成的原生动物、藻类、细菌、霉菌、真菌,它们真实存在,却不易被我们发现。

更有甚者,体积极其微小的病毒没有完整的细胞结构,但正是这一个个小小的生命共同构成了显微镜下的微生物世界。

在这一单元里,我们将引领学生利用显微镜观察微生物这一微小生命体,让学生学会查阅资料了解微生物,让孩子由多种感官观察微观世界;全面深入观察微观世界;长期连续观察微观世界,让学生在新的领域利用先进的观察工具进行细致观察,使孩子们在研究神秘的微生物世界的同时,发现秘密、掌握规律,体验成功的乐趣。

PPT(教材教学内容)
本课教材安排了这样的教学内容:
1.水滴里的生物。

主要引导学生学会使用显微镜认识生命世界的另一大类——微生物世界。

让学生了解水中常见的几种微生物,知道微生物形态的多样性、分布广泛,使学生体验到生命世界的神奇,激发学生探索生命世界的欲望。

PPT(学情分析)
生活中,学生对于微生物是陌生的,对微生物的具体形态、功能、生长过程、生命存在等现象没有了解,虽然听说过相关名词,但没有对相关内容进行过专门研究,本课教材中一共安排了四个部分,用眼睛观看水自然界里的水;用放大镜观察水塘里的水;(其中还安排了学生制作水塘里的水)用显微镜观察水滴里的微生物;认识最常见的几种微生物。

对于六年级学生来说,由于认识对象的特殊性,认知上仍然会觉得比较困难,基于这种认识,我把本单元教材作这样的处理,第一部分,让学生认识、了解和正确使用显微镜并能用显微镜观察水塘里取来的水滴。

通过水滴里的微生物认识微生物现象,而将微生物的生活、功能等作为后续研究,这样可以在教会学生掌握使用观察工具的基础上,认识一种新的生命形态.,后续的观察和研究也可以让学生在操作中巩固探究技能的形成。

同时把模拟制作水塘里的水作为学生的一个课后作业来完成。

PPT(教学目标)
本节课最重要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在操作显微镜观察微生物的过程中认识常见的微生物:细菌、病毒和霉菌,还知道在动物和植物领域之外有一个新的生命领域,通过一系列的操作会观察常见微生物、常见霉菌和常见细胞,并能用自己的方式、较细致地描述观察到的现象;在观察的过程中体会到生物世界的神奇和探究的乐趣。

PPT(教学重难点)
根据对教材和学生的理解和分析,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帮助学生建立微生物概念,而难点则是正确操作和使用显微镜。

PPT(教学方法)
根据单元的具体内容和所设定的教学目标,我采用的教学方法以操作指导为主。

科学课以动手为主,《科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科学是要求学生自己动手做,而不是做给他们看”,学生在动手过程中能够体会知识的产生,能够体味科学的奥妙,因此这单元学生的学习方式是使用精密仪器观察为主,教师辅助以相应的讲解和示范。

具体的教学程序
具体教学过程(PPT)
第一课水滴里的生物
这是学生接触微生物世界的第一课,应该让他们有一个认识微观世界良好的开端。

新授课的导入我首先让学生知道在自然界,无论是水里、土里还是空气里,都潜伏着许许多多数不清的微生物,他们各式各样,有的圆的、有的环状,有的条形,还有的怪模怪样,在显微镜没有发明之前,他们独自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悄悄地调控着这个世界的变化:让食物变质、让尸体腐烂、让土壤肥沃……
这时让学生质疑,既然这些生物种类众多,数量庞大发布广泛,但为什么不被人们所知呢?其原因只有一个——它们体型微小,实在太微小了,小到用肉眼无法看见,小到这个世界上仿佛没有他们的存在。

可是他们却又是食物链环节中最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没有它们的存在,自然界不堪想象。

小学生认识自然事物通常以直观认识为主,而在本单元他们将必须借助精密的仪器---显微镜来认识这个世界上数量庞大的家族——微生物家族。

再让学生认识列文虎克和他发明的显微镜。

(PPT)(列文虎克照片和显微镜照片)
通过事先准备的多媒体资料让学生知道显微镜是荷兰科学家列文虎克发明的,列文虎克(Antoni van Leeuwenhoek)用自己制造的显微镜观察到了被他称为“小动物”的微生物世界。

他给英国皇家学会写了许多信,介绍他的观察结果,他发现了杆菌、球菌和微生物,表明他实实在在看到并记录了一类从前没有被人类发现的生物。

列文虎克称之为“微生物”。

在这里要让学生知道,显微镜的发明为人们打开了一扇通往微生物世界的大门,所以人们又称列文虎克是微生物世界的“看门人”。

这部分内容必须向学生说清,因为这不仅让学生了解一些科学发展史,明确列文虎克及其发明的显微镜的重要作用,而且可以用科学家的事迹激发学生对科学研究的欲望。

在小学科学教育阶段,显微镜是学生所接触的最为精密的观察仪器,所以此时我们要重点向学生说清它的构造,及使用的方法,以方便以后的操作指导。

(PPT)(投影片显微镜的图片)
而对于这样一个精密的仪器必须让学会按照一定的流程来操作,这里我给学生带来了一段示范视频。

(PPT)(视频:显微镜的操作)
在刚才的视频中,学生看到了显微镜的操作程序。

但实际的教学中并不是这样简单的一遍就可以教会学生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还要将上述过程分解成若干个步骤来对学生进行训练。

并让每个学生都进行实际操作,让他们能看到为他们准备好的一些细胞的标本。

在学生熟悉了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后,我们就可以让学生借助显微镜观看河水中的微生物世界了。

当学生看到一杯普普通通的河水里居然存在着如此庞大的微生物世界,这会引起
孩子们的震惊,无疑也会引发孩子们极大的探究微观世界的热情,
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我们会感受到孩子们的这种惊奇和欲望。

具体过程是:。

先让孩子用肉眼观察自然界的一杯水。

最好让孩子自己带一杯自然界的水——河水。

第二步,让孩子们用简单的仪器——放大镜观察河水。

在这两步中,孩子会因为肉眼和放大镜的局限而只能停止于当前过于简单的认识。

所以,当我们要求学生使用显微镜看到一滴水滴里居然也潜藏着这样一个世界的时候,他们是多么的惊奇和兴奋!
因此,第三步使用显微镜观察将是本课的重点,既然是重点就要慢慢展开,先让学生预测:用显微镜看可能看到什么?水滴里会有多少微生物?他们是什么样子的?……通过这三个问题引发学生对微生物的兴趣和猜测。

并让学生把自己的猜测画出来,看看一滴水里究竟会隐藏着有什么样的世界?在实际的教学和实验中,接下来的一步往往决定教学的成败——能否真的在水滴里看到微生物,这里有一段视频
(PPT)(视频)
这时让学生用显微镜进行观察。

学生通过操作发现在一滴水里居然潜藏着这样一个庞大的世界,无疑是惊奇的,是激动的,是兴奋地,是开心的。

这时候还需要让学生学会冷静地观察,如实地记录,要让学生把自己看到的内容画出来,如实地画出来,并互相交流,与之前的预测进行对比。

通过刚才的一系列活动,学生已初步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认识了一些微生物。

最后我们可以展示几种微生物的图片
(PPT)(投影图片)
让学生讨论在生活中哪儿可以会找到微生物的踪迹,用什么方法来证明它们的存在,来进一步延伸学生对微生物世界的探究兴趣。

今天我的说课到此结束,不到之处请各位指正,谢谢大家!
《做酸奶》说课稿
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扬州市汶河小学的尤怡。

一、说教材
PPT(教材体系:相应的课程标准条文)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科学》教材小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显微镜下的世界”单元《做酸奶》。

本课是继前一课从整体上认识微生物的概况之后,再分裂认识其中常见的一类微生物——细菌。

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认
识细菌,知道细菌具有双重作用,引发学生关注病菌的传播。

在整个《科学》教材中对于生命世界的知识体系中,本课所在单元所处的地位如下图所示:(ppt)
贯穿整个“生命世界”知识体系,教材对学生有关生命的知识的介绍也是逐步深入的(ppt)
PPT(教材教学内容)
本课主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际动手做酸奶的活动,初步了解细菌的存在。

知道细菌也是微生物,它们种类繁多分布广泛,他们当中有些对人类有利,而有些对人类有害。

细菌的繁殖速度是相当惊人的。

关注人类对细菌的研究和防治.意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PPT(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的课,学生已经通过显微镜的观察,已经了解到了微生物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但对于它们在自然界起的作用、对人类的影响和繁殖的特点等等还不甚知晓。

PPT(教学目标)
本课最重要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知道细菌是一类分布极广的微生物,它们广泛存在于我们的生活的环境中,其中有的细菌对人类有益,有的则是有害的。

PPT(教学重难点)
根据我对教材和学生的理解和分析,我认为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学会酸奶制作方法。

难点是学生在模拟细菌繁殖的实验中计算细菌繁殖的个数。

PPT(教学方法)
根据本课的具体内容和所设定的教学目标,我采用的教学方法以操作指导为主。

科学课以动手为主,《科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科学是要求学生自己动手做,而不是做给他们看”,学生在动手过程中能够体会知识的产生,能够体味科学的奥妙,因此这单元学生的学习方式是使用精密仪器观察为主,教师辅助以相应的讲解和示范。

新《科学课程标准》研制组组长韦钰在新一轮课程标准修订中指出,学生课堂上的探究离不开教师必要的帮助和指导。

具体的教学程序
下面我来说说每课的具体教学过程(PPT)
这是我本课预期的学习结果:(PPT)通过本课的学习,我让学生:
1.能尝试自己动手做酸奶,知道酸奶是乳酸菌使牛奶发酵变成的。

2.知道细菌是一类分布极广的微生物,以及其对人类有正反两方面的作用。

3.知道病毒也是一类微生物,了解减少病毒传播的方法。

4.能够通过阅读、收集资料和交流认识细菌和病毒。

重点与难点
重点:做酸奶的活动。

难点:在模拟细菌繁殖的实验中,对繁殖到第22代的细菌数的计算。

这课是继前一课从整体上认识微生物的概况之后,再分类认识其中常见的一类微生物——细菌。

在设计结构上,我以学生十分喜欢的一项实践活动——做酸奶,来激发学生研究细菌的兴趣和愿望,推动学生带着“牛奶为什么会变成酸奶”的问题,主动查找资料,进而认识细菌的基本形态特征、分布及繁殖特点,了解细菌的功与过。

我安排了三个教学环节:
第一个教学环节:激发兴趣的导入阶段,
我先指导学生制作酸奶,因为,我认为制作酸奶是本课最重要的实践活动,可以帮助学生获得对细菌的感性认识。

在教学中,我努力创造条件,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这项活动中来,体会到成功的乐趣。

这是一段制作酸奶的视频
(PPT)(视频)
为了保证成功制作出酸奶,我交待学生注意以下一些事项:
1. 要选用新鲜原味全脂或低脂鲜奶,和白糖一起烧开杀菌。

2. 一定要等牛奶的温度降至35℃~40℃时,才能放入酸奶。

否则,温度过高会杀死酸奶里的乳酸菌。

3. 向鲜奶加入作为酸种的酸奶后,要充分搅拌均匀。

4. 可用沸水浸烫的方法,杀死附着在保温容器和搅拌器具上的杂菌。

为确保保温效果,建议学生最好使用酸奶机或者保温瓶
这一实验不仅是让学生了解酸奶的制作过程,而且让学生知道酸奶是由乳酸菌的作用形成的。

实验时一定要提醒学生注意卫生。

第二个教学环节:教学这节课研究细菌问题阶段,
我通过资料介绍,辅以模拟实验,让学生认识细菌的三个特点:
1、体积小;(PPT)
2、也要吃食物,有的是自己制造食物,有的是从别的生物身上吸收养料;
3、在适宜的环境下繁殖速度很快。

在此基础上分析、总结牛奶变酸奶的原因。

我设计了一个模拟实验来体验细菌的繁殖速度。

(PPT)实验前,我让学生明确这个实验的设计思路:用豆子来模拟细菌,用八个杯子来模拟细菌繁殖八代,用20秒钟来模拟每代繁殖所需要的20分钟,用豆子的数量迅速增加来感受细菌的繁殖速度。

在适宜条件下,多数细菌繁殖速度极快,分裂一次需时仅20~30分钟。

这样学生才能理解为什么在实验中,每一次投放豆子的数量要以几何级数增长。

(PPT)(点击)
(叙述):最后让学生预测并计算:第七次、第八次、第九次。

细菌数会有多少呢?
这种方法直观的冲击学生的感受,让学生惊叹于细菌的数量。

对细菌的繁殖速度感到无比震撼。

在认识细菌、体验细菌繁殖的速度以后,我让学生试着通过获得的信息,解释酸奶的制作原理,最后再加以小结。

第三个教学环节:教学细菌研究拓展阶段,
我主要安排了两方面的内容,通过让学生讨论,补充相关图片资料,让学生一是认识其他各种细菌和微生物
(PPT)(图片)
二是认识细菌的功与过;分析减少致病细菌传播的方法。

(PPT)(图片)
我主要向学生介绍了细菌的三方面有功之处:生产腐殖质,是大自然的清洁工;被利用来生产新的食品,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和医药行业。

另外,细菌还可以帮助人消化。

介绍细菌的主要有过之处是传播疾病。

另外,它的过还有腐生细菌能使食物腐败变质。

让学生大概知道细菌的功与过,是由其自身的生命活动——需要繁殖、需要营养决定的。

这一教学环节一定要让学生明确研究细菌与人类的日常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通过上面的教学活动,学生对细菌已经有了全面深入的了解,同时知道这与他们的生活有密切联系,更能激发他们后续研究的兴趣。

今天我的说课到此结束,不到之处请指正,谢谢大家!
《馒头发霉了》
教材分析:
本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1单元《显微镜下的世界》中的第3课。

教材选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发霉的馒头”作为探究材料,意在激发学生对霉的探究兴趣,并以此作为探究课题,引导学生走进并了解霉菌家族。

教材分为四个部分,将书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体现科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本课的学习,就要让学生在了解了霉的基础上,探究霉产生的条件,研究霉的产生
到底于哪些因素有关系。

教学目标:
一、过程与方法
1、能够设计有控制变量的探究性实验,研究物体发霉的条件;
2、能够用图和文字表示显微镜下霉菌的特点。

二、知识与技能
1、知道霉菌是一种真菌,是不属于植物也不属于动物的一种微生物;
2、知道食物和物品发霉的原因,了解防止食物和物品发霉的方法;
3、会使用显微镜观察物体上的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到人类对霉菌的研究和利用;
2、在探究活动中体验与人合作与交流的乐趣。

教学准备:
发霉的食物、显微镜、霉菌切片、白纸、铅笔、实物投影、镊子。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1.谈话:课前,老师让同学们准备一块馒头,想办法让它长毛,你们做了吗?(学生自由交流自己的准备情况)
2.提问:你们知道馒头上长的是什么吗?
3.学生回答。

4.教师小结:同学们都知道是馒头长毛就是馒头发霉了,那么,霉到底是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它。

(板书课题:馒头发霉了)
二、观察馒头或其他物品上的霉
1.出示观察记录表,指导学生观察,填表。

2.学生充分观察后,填写表格,进行集体交流。

3.学生介绍自己的观察结果,相互补充。

4.教师小结:霉也是一种微生物。

霉有多种颜色,在空气、土壤、动植物体内以及食物中都可以找到它。

三、组织学生阅读资料——《霉的功与过》
1.谈话:关于霉,大家或许还想知道更多。

那就请你们阅读教材第9页上的资料,进一步了解有关霉菌的知识并进行交流。

2.教师适当补充相关资料,帮助学生拓宽对霉菌的了解。

3.提问:生活中你们还见到过哪些物体发霉了?
(学生自由回答,教师及时给予鼓励与表扬,提醒他们留心观察生活)
4.谈话:同学们对霉菌有了一定的了解,关于霉,你们有什么问题想提出来一起研究呢?
(小组内交流问题,集体汇报,选择共同关心的问题作为研究的内容)
5.小结:在刚才的交流中,大家都想研究霉菌产生的条件这一问题,下面我们就一起去探究霉产生的条件。

四、研究霉的产生条件
1.提问:你认为霉的产生和哪些因素有关?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进行假设,师生共同选择比较恰当的因素。

2.组合条件:把学生们认为霉产生的因素分成几种条件,并把这几种条件排列组合,形成几种不同的条件组合情况。

3.提问:那么,霉的形成到底与哪些因素有关,是与其中的一个因素、两个因素还是三个因素都有关呢?我们怎样才能知道呢?
(学生通过讨论,明确只有经过实验才可以知道其中的秘密)
4.教师小结:下面我们就根据每种条件组合的要求,来确定出合适的实验方法,研究霉的产生条件。

5.学生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设计控制变量实验。

(学生小组合作,设计并修改,得到比较合理的、容易操作的实验方案)
6.交流方案:组织学生交流各自小组设计的实验方案,并进行相互补充,之后再修改,使各自设计的方案更加科学。

7.小结:请同学们按照自己小组设计的方案进行实验,并做好实验记录。

五、了解防止食物和物品发霉的方法及其中的道理
1.提问:在日常生活中,霉也经常给我们带来一些不便和损失。

通常我们怎样防止食物和物品发霉呢?
2.学生交流自己会用的一些办法。

3.提问:为什么用这些方法可以防止食物和物品发霉呢?
4.教师结合教材,再作具体的介绍。

(防止食物和物品发霉的方法以及其中的道理)
板书设计:
3、馒头发霉了
温度
影响食物发霉的原因水分
空气
真菌对人类的危害
真菌与人类的关系
真菌为人类提供的便利
《搭建生命体的积木》
说课教案
安岳县东方红小学张永科
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今天的说课题目是《搭建生命体的积木》。

一、说教学内容
从教学内容来说《搭建生命体的积木》一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
元《显微镜下的世界》的第4课,是建立在对微生物的认识之后的另一个微观生物世界的认识课程。

本课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说明细胞就是构成人体的“积木”;二是让学生观察几种细胞的图片并引导学生发现细胞的不同形太和结构;三是让学生观察显微镜下的细胞,比较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异同;四是通过阅读资料了解细胞的发现历,了解人体内的白细胞对人体的重要性和现代科学对细胞的研究成果及应用。

二、说教学目标
从教学目标来看,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要让学生知道细胞是搭建生命体的积木,是构成生命体的基本单位,细胞能够生长、发育、衰老、也能够死亡,让学生受到珍爱生命,珍惜时间的教育。

通过不同种类的细胞的观察对比让学生初步了解细胞的形太和结构特点。

通过对动物和植物细胞的对比观察让学生认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异同。

通过对细胞发现史和现代科技对细胞科学的应用的了解,让学生树立学科学用科学的思想情感,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学习兴趣。

三、说教学方法
从教学方法来说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老师从生熟悉的积木引入生课。

现后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形象地展示各种各样的细胞图片,提高学生的的学习兴趣。

然后让学生观察讨论并总结动物和植物细胞的特点,从而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分析力、语言表达能力。

最后通过对细胞的发展史的了解让学生了解细胞的研究成果及意义,让学生对科学技术产生崇敬之情,树立他们热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思想观念。

四、说学生学法
从学生方面来看,在本课的教学过学生不需要费太大的精力去识记和理解新的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