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样调查概述》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抽样调查概述

第一节抽样调查的意义和特点

抽样调查是现代统计调查中最常用的基本方法之一。

一、抽样调查的概念

关于抽样调查的定义大体上可以区分成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抽样调查包括非概率抽样与概率抽样,狭义概念仅指概率抽样。

狭义的抽样调查是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方法,从所要研究现象的总体中根据随机原则抽取一部分单位组成样本,通过对样本的调查,获得样本资料,计算出有关的样本指标(统计量),依一整套专门的方法据以对相应的总体指标(参数)作出估计和推算,并有效控制抽样误差的一种统计方法。

随机原则。①随机并非“随意”;②随机原则不等于等概率原则;③随机原则一般要求总体中每个单元均有一个非零的概率被抽中;④抽样概率对总体参数的估计有影响。

随机原则是抽样调查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二、抽样调查的特点

首先,按随机原则抽选调查单位是抽样调查的一大特色。

其次,可以用样本资料推断总体资料是抽样调查的又一基本特征。

其三,抽样调查的速度快、周期短、精度高。

其四,在抽样推断之前可以计算和控制抽样误差。

其五,抽样技术灵活多样。

其六,抽样调查的应用十分广泛。

最后,同其他调查方式相比,抽样调查的技术性更强。

三、抽样调查的作用

抽样的方法不仅对统计推断、统计检验以及统计决策等理论的发展产生了直接的影响,而且还构成了其他应用性学科如计量经济学、管理会计学等的方法论基础。

其一,抽样调查能够解决全面调查所无法解决的现象的调查问题。 (1)产品质量的破坏性检验。 (2)无限总体的调查。(3)包括未来时序的总体。

其二,抽样调查适用于对理论上可以作全面调查,而实际上又难以组织全面调查的现象进行调查。

其三,抽样调查对于时效性要求较高、同时又可以不作全面调查的现象的调查有着特殊的作用。

其四,抽样调查的结果可被用来检验和修正全面调查结果。

其五,抽样调查可对工业生产过程的稳定性进行监测,从而实现质量控制。

其六,利用抽样调查方法还可以对总体的某些假设进行检验,以判断这些假设的真伪,为管理决策提供依据。

第二节抽样调查的历史发展及应用

一、抽样调查的历史发展

关于抽样调查的历史发展,可分三个不同的时间段进行考察。

1、1895年以前。抽样调查处在实践探索过程和萌芽阶段。

大量事实表明,在1895年以前,抽样调查的实践应用已经在许多领域展开,这些都为抽样调查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积累了宝贵经验。但这时的抽样调查仍处于探索过程之中,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也没有得到普遍的认可。挪威的凯尔(Anders Niscolai Kiaer)对抽样调查的贡献,无论是在实践还是在理论方面,就当时的条件而言,都是十分卓越的。

2、1895~1925年。抽样调查逐步得以确认的过程。

1895年,国际统计学会(ISI)在瑞士首都伯尔尼召开第五次大会。会上,凯尔提出关于代表性调查的报告——《对代表性调查的研究和经验》,由此开始,统计学界展开了持续30年之久的争论,到1925年在罗马的第十六届大会上,随着詹森的《代表性方法的实践》和鲍利的《抽样精确度的测定》的发表,代表性方法,即抽样方法,才得到人们的最终承认。

3、1925年以后。抽样调查进入全面发展阶段、逐步走向成熟。

费暄发表《研究人员用统计方法》,蒂皮特按费暄的随机化原则制作发表了《随机数字表》,克拉汉与威沙特发表《利用抽样方法估计各类产量》和《抽样技术的研究》,卡弗(Carver)把组合分析理论应用到抽样误差的估计,内曼发表“论代表性方法的两个不同方面”的论文,费暄的《实验设计》一书出版,内曼的“区间估计理论”,都为抽样推断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我国的抽样调查史

1949年以前,抽样调查在我国的应用次数很少,有关抽样理论与方法的研究也不多见,介绍抽样知识的著作则更少。

抗战期间,清华大学陈达教授主持的国情普查研究所曾在云南环湖户籍示范区进行人口普查,具体工作由戴世光负责,普查后又用抽样方法抽查部分人口以核对其准确性,这是中国首次在自己的学者主持下按现代抽样方式进行的调查,是一次有益的尝试。

(一)思想认识方面

1960年前后,许宝騄在北京大学主持了一个有关抽样调查的研讨班。根据其讲义整理出版的《抽样论》至今仍在我国统计界有很大影响。

后来,抽样调查因被视为“以偏概全”而一度遭否定,受到批判,直到“文革”结束。

1996年5月15日公布的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中又以法律的形式对此作了规定。至此,抽样调查在我国的应用才得以最终确立。

(二)实践运用方面

1956年1月,国家统计局颁发了“全国职工家计调查方案”,开始建立了全国统一的、经常性的职工家计调查工作。

1963年开展了农作物产量抽样调查试点工作。

1979年,国家统计局制定并颁发试行了农村经济调查方案。

1980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恢复职工家庭生活抽样调查。1985年起进一步扩大为城市住户调查。

1981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组建了农村抽样调查队和城市抽样调查队。

1982年4月起建立了城市物价抽样调查,用直接抽样调查的资料来编制物价指数。

1982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恢复农产量抽样调查。

1983年起,形成了每年一次的全国人口变动抽样调查制度。1987年以后又进一步过渡为每年一次的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

1994年,经国务院批准又组建了企业调查队,对全国二、三次产业中各种经济类型、各种经济规模的企业进行抽样调查。

第三节抽样调查的分类与设计

一、抽样调查的分类

抽样调查可以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按抽选样本的具体原则不同,可以分为概率抽样和非概率抽样。在概率抽样中,如果总体中每个单元被抽中的概率都相等,则为等概率抽样;如果每个单元被抽中的概率不完全相等,则为不等概率抽样。

概率抽样按其组织方式不同,可分成:简单随机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等距抽样;多阶抽样;二重抽样等不同类型。

非概率抽样也就是非随机抽样,在抽样过程中不完全按随机原则进行,带有一定的主观随意性,所以无法估计抽样误差,也不能控制抽样误差。用非概率抽样取得的样本叫做非随机样本。

非概率抽样主要包括:随意抽样、定额抽样、判断抽样、滚雪球抽样等。

二、抽样调查方案的设计

抽样调查方案的设计就是在实际进行抽样调查之前,对整个抽样调查工作过程所作出的通盘考虑和合理安排。一般应遵循以下两条基本原则:其一,保证抽样的随机性原则;其二,保证实现最大的抽样效果原则。

抽样调查方案所应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第一,有关抽样调查要求方面的内容设计。

第二,有关抽样推断工作方面的内容设计。

第三,有关调查内容方面的设计。

第四,有关组织工作方面的内容设计。

三、抽样调查方案的检查

设计好的方案在正式实施之前都必须进行检查,用试点的调查数据对方案进行验证,然后才能正式实施调查。抽样调查方案的检查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准确性检查;二是代表性检查。

四、抽样调查的基本步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