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中俄关系的未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展望中俄关系的未来
众所周知,中国和苏联有很长时间的蜜月期,苏联在中国反侵略战争中提供了援助,为中国输送了大批军事人才,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更是为中国人民提供了众多的经济技术支持,但犹记得在中国三年自然灾害时期,苏联一夜之间撤出了所有的专家,停止向中国输入物质和技术支持。

蜜月期不肖多说,我们来深入探讨一下,中苏关系的破裂,从中分析一下中俄关系情归何处。

1991年苏联解体后10年时间里,中俄关系在政治和法律定位上连续上了四个台阶:1992年12月,两国元首在北京签署关于两国相互关系基础的联合声明,决定把双边关系提升到“相互视为友好国家”的新阶段; 1994年9月,两国元首在莫斯科签署联合声明,宣布两国建立“睦邻友好、互利合作的建设性伙伴关系”; 1996年4月,两国元首在北京签署联合声明,确定两国建立“平等信任、面向21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2001年7月,两国元首签署《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将中俄“世代友好、永不为敌”的和平思想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

这步步升高的政治和法律定位,不仅使中俄关系高潮迭起,也为中俄关系指明了发展方向。

目前,两国关系步入全面、快速、深入发展轨道,其重要性、特殊性和成熟性更加凸显:一是两国建立起完善的高层定期会晤及其他各级别交流与会晤机制,如此完备的大国
合作机制,对中国来说是唯一的,在世界范围内也是少见的,它为中俄双方开展合作提供了一个稳定、高效的制度框架;二是两国彻底解决了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为解决两国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从1987年至2004年,中苏(俄)根据国际法准则,本着平等协商的精神,进行了长期认真的谈判。

随着2004年10月《中俄国界东段补充协定》的最后签署,两国最终全部确定了长达4300公里的边界走向。

随后,两国又在2008年结束全部勘界工作,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全面彻底解决。

《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明确规定两国相互没有也不会有领土要求。

这为中俄关系发展扫除了一个最大的障碍。

三是,两国在涉及对方核心利益的问题上相互支持,中国坚定地支持俄打击恐怖主义及分裂势力,支持俄维护国家安全和统一。

俄在台湾、西藏、“东突”等问题上也坚定地支持中方立场;四是,两国开展了广泛深入的军事合作,根据中俄两国双边和上海合作组织的有关协定,两国在边境地区建立军事信任措施,相互裁减军事力量,中俄军事合作的发展,很大程度上说明,双方已不再相互视为潜在的军事对手或军事威胁,两国间的互信程度已发展到很高水平;五是,两国经济合作稳步上升,经济合作长期滞后的局面逐渐有所改观,为加强两国边境和地区合作,两国领导人就协调两国地方发展战略达成一致;七是,两国民间交往和合作空前活跃,两国在1997年4月建立了由社会各界代表组成的
中俄友好、和平与发展委员会,成为中俄民间交流与合作的主渠道。

两国人民往来频繁,留学生人员数量逐步扩大,据不完全统计,在俄中国留学生约有18000人,在中国的俄罗斯留学生有9000人。

在国家关系中,人同样也是最活跃的因素,某种程度上也是最有决定性作用的因素。

中俄两国越来越密切的民间交流与合作,不断增进了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好感,加强了两国关系的社会和民意基础。

八是,两国在国际和地区问题上的合作卓有成效,作为对世界和平与发展负有重要责任的两个大国,中俄两国始终把加强在国际和地区问题上的协作作为一个主要的合作领域。

中俄发展友好合作关系,特别是建立和发展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不仅对中俄两国,而且对本地区和整个世界都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

中俄两国由冷战时期的对手变成了朋友和伙伴,两国不用再拿出巨大的资源防备对方,而是可以集中力量搞建设、发展自己,两国在国际舞台彼此多了一个有利的支持者,在一些重要的具体领域实现了优势互补。

而且中俄战略协作产生了良好的辐射效应,带动了两国各自与有关国家关系的发展,促进了本地区和平、稳定与发展,成为当今世界重要的和平与稳定因素。

在中国的对外关系中,俄罗斯占有无可争议的重要地位,而且带有突出的战略色彩。

这种战略协作关系对于一级世界造成的重心倾斜具有重要的平衡作用,对于中俄这两个同时处于转型期的国家来说,也
具有巨大的安全和经济价值。

可以预期,普京的访华将使两国在各领域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进一步向实质化方向发展,并对国际政经局势产生某种新影响。

更重要的是,一个模型,困扰两国300年的边界问题彻底解决后和平相处以期共赢的模型正在完整地搭建起来。

俄罗斯总统普京说,俄罗斯政府视中国为长期友好国家,两国之间拥有大量的共同利益。

他叮嘱俄罗斯新任驻华大使谢尔盖·谢尔盖耶维奇·拉佐夫积极开展与中国的经济、政治、军事和文化合作,在双边关系上取得重大进展。

在经过一系列的政治行动后,曾经私有化的俄罗斯石油资源重新掌握到了国家手中。

这为俄罗斯以能源增加对国际事务的发言权打下了基础。

出于使国家利益最大化的考虑,在对华石油供应上,俄罗斯一直没有表现出真正的积极态度。

表面原因是俄罗斯的能源企业体制没有理顺,实际原因是,日本对俄罗斯石油的兴趣增加了俄罗斯的筹码。

然而,日本与俄罗斯在北方四岛归属问题上的争端成了影响俄日关系的痼疾,而中国强大的购买力也足以使俄罗斯在经济发展上不须过于借重日本,这可能会最终决定中国拥有优先权。

据俄罗斯驻华大使拉佐夫透露,今年俄罗斯准备通过铁路向中国供应1500万吨的原油,普京总统来华访问期间,两国元首就能源发展问题达成了新的协定。

俄罗斯政府已经通过原则
决定铺设东西伯利亚到太平洋的原油管道,从拉佐夫的表态看,这一管道首先向中国输油的可能性很大。

在中俄关系中,经济领域的合作一直滞后于政治和军事合作,这与其他大国双边关系的发展轨迹呈反向形状。

其中,能源合作进展不畅是重要原因。

只有这方面加快发展,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才能走向全面化。

随着《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的签订以及边界问题的解决,为双边关系的长远发展前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俄两国经济具有很强的互补性,经贸关系发展潜力巨大。

双方已经商定,要努力使双边贸易额在2010年达到600亿至800亿美元。

中俄在其他领域的合作正在呈现出制度化走向。

例如对重大国际问题的立场协调及广受瞩目的军事合作。

在伊核及朝核问题上,中俄两国配合得非常密切。

双方都主张通过外交途径解决问题,都是多边会谈的积极参与者。

两国的合作为把问题控制在政治、外交框架之内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中俄“国家年”活动项目中包括了多项军事项目。

在中俄总体关系当中,军事合作并不是一个规模最大、最重要的方面。

不过,两个军事大国的合作本身就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方面,可以增进两军的互信,另一方面,对于包括恐
怖主义在内的各种不利于国家安全的因素,也是巨大的威慑。

两国于 2005年8月18日至25日举行了代号为“和平使命-2005”大规模中俄联合军事演习。

演习在俄罗斯的符拉迪沃斯托克和中国的山东半岛及附近海域举行。

中俄双方派出了陆、海、空军和空降兵、海军陆战队以及保障部队近万人参加演习。

俄军动用了最先进的武器装备参加两国历史上这次最大规模的联合军事演习。

俄太平洋舰队的“沙波什尼科夫元帅”号大型反潜舰、1艘大型登陆舰、1艘驱逐舰和海军陆战队的1个连,17架远程军用运输机和歼击机,普斯科夫第76空降兵师的1个连等部队参加了联合军演。

演习取得了圆满成功。

中俄关系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达到前所未有的高水平。

两国建立了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签署了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

双方高层交往密切并已实现机制化,各领域互利合作发展迅速不断深化,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保持密切沟通与配合。

胡锦涛主席指出,中俄两国都面临着维护和平稳定、加快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

两国互利合作有着巨大潜力和广阔前景。

中方高度重视中俄关系,愿同俄方一道,把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不断提高到新的水平。

胡锦涛还说,中俄双方都重视两国立法机构的友好往来,希望中国全国人大和俄罗斯
联邦会议及国家杜马充分发挥已有的对口合作关系和相关机制的作用,积极促进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全面发展。

与历史上的两国关系不同,目前的中俄关系既没有强烈的针对性,也没有沉重的历史包袱;既有现实的互利考量,也有缔造长久和平的长远打算。

两国共同创造了一种新型的理性国家关系,因此有理由相信,这种关系将得到长久的发展.。

中俄应共同努力打造理性国家关系,中俄战略协作关系对于一级世界造成的重心倾斜具有重要的平衡作用,对于中俄两国来说,也具有巨大的安全和经济价值。

随着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全面深化和发展,已显示出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希望双方加倍努力,密切配合,推动中俄战略协作在今后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

中俄关系能从破裂走向重新修好合作,并深具默契,从根本上来说是,两国抓住了外交的出发点,在建立外交中不以意识形态划线,而是牢牢抓住共同战略利益这个龙头,中苏之所以从同盟走向破裂和对抗,意识形态争斗是个重要原因。

苏联解体后,中俄两国走上了不同的发展道路。

但两国
以史为鉴,超越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的差别,相互尊重各自选择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在真正平等互利的基础上,以寻求和扩大共同战略利益为中心来发展双边关系。

这使中俄关系有了正确和牢固的基础。

其次是能够准确定位双边关系,在全面合作的同时保持自己的灵活性,中苏关系的历史教训说明,结盟和集团政治的做法不适合中俄两国。

基于此,中俄两国确定发展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要遵守不结盟、不针对第三方的原则。

这种非结盟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既最大限度地适应了两国共同利益的需要,又使两国各自在对外政策的选择上保持了足够的灵活性,为两国处理国际事务和发展与其他国家的关系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中俄友好不仅有深刻的历史根源,还是目前世界形式决定的。

我们对这样的关系要时刻保持警醒,也要保持冷静,不能单纯以感情看待与俄国的友谊,也不能全盘建立在国家利益的基础之上,伤害两国人民友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